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课标题: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情境导入: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咼”,学而优

则仕”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

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

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教育和科举制度。

三、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四、教授新课: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一)西周以前的教育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后稷是周的始祖,名弃,曾被

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原始教育的特点:

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

2、远古时期的学校:

①五帝时期的学校:成均(《礼记》)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郑玄曰: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②夏商的学校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一一《孟子》(庠,乡学。古代学校是教养、学习礼仪、学习射击的地方)

3、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

①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一"学”。

②商代学校的学习内容一一“戒”。甲骨卜辞: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③商代学校受到高度重视一一上学需占卜。

(二)西周的教育

1西周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①礼、乐。五礼:吉,凶,宾,军,嘉。(《周礼》)

②射、御。

③书、数。

2、西周教育的特点:

①是一种文武兼备的教育。②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

③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即“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

(三)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1背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

2、私学创始人:孔子

①孔子教学内容:创新六艺”教育一《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新六艺的特点:重文事

③孔子教育思想:

△将德育放在首位。△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修身。△学而优则仕。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④私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庶界限。

(四)战国时期的教育典型代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特点:

1性质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2、多功能性:集讲学、教育、咨议为一体。

3、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

(五)秦代的教育

1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文教政策一一书同文,车同轨

2、教育政策:

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史记》)

3、对秦代教育政策的评价:统一人们的头脑,思想专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六)汉代教育

1重新允许各私家学派开办私学。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①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

②办太学,培养儒家人才。一一我国大学教育开始的标志。

♦太学的教学内容:经学

♦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

♦士子读太学的出路:考核合格后可以授官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设国子学: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设国子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2、设分科大学:

刘宋设四大学馆: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

意义: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

(八)隋唐时期的教育

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隋代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后改国监”,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事业。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事

业成为独立部门。

2、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

弘文馆,崇文馆:皇帝,皇太后近亲,及宰相等一品功臣子弟才能入学;

国子学:供文武三品以上或从二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供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律学,算学,书学等:八品以下子孙入学;

药学:只招收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子弟入学

3、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①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分三种:

旬考:考查学生十日之内所学习的课程。

岁考:考查学生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

毕业考: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试资格。

②完善放假制度:

旬假:在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

田假和授衣假:田假在阴历5月农忙时,授衣假在阴历9月预备换冬装时,每次各放假一个月。九、宋代书院教育:1起源。早期被称为书院的两种场所:

①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2、唐末五代以后书院发展的原因:

①官学衰落、士人失学。晚唐五代军阀割据十分严重,战争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士人大量失学,需要寻找求学的途径。

②私人讲学的传统

私人讲学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佛教禅林的影响

佛教徒往往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从事坐禅和讲经,这种形式给书院以很大影响。

④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自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后,使书籍的制作极为便利,书籍传播迅速。印刷术的发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

4、宋代书院的特点:

①自由风气浓重: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②教学条件(场所、设备)逐渐规模化。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人员(山长以及职事人员)、管理制度(学规)等等。

④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和谐精神。

5、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smg)阳书院

6、宋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意义:

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常常流于形式的弊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