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藻类控制

合集下载

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

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

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生素类污染物成为了水体和土壤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这些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去除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菌藻共生系统是指一种由细菌和藻类组成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互利共生的特点。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菌藻共生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

这主要归功于菌藻共生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成员:细菌和藻类。

细菌在菌藻共生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菌藻共生系统中的细菌具有多样的降解代谢途径,可以降解多种抗生素类污染物。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通过分泌酶类降解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从而达到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目的。

其次,细菌可以利用抗生素类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细菌还可以与藻类形成复合颗粒,进一步提高降解效率。

因此,细菌在菌藻共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另一个关键成员是藻类。

藻类在菌藻共生系统中充当着“气泡增效器”的角色。

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供给细菌进行降解代谢的需氧反应,从而增强了细菌的代谢活性和抗生素去除能力。

此外,藻类还能够吸附和固定有机物,包括抗生素类污染物,进而实现去除目标物的效果。

菌藻共生系统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还受到环境胁迫的影响。

研究发现,环境胁迫可以刺激菌藻共生系统中的细菌和藻类产生抗逆性。

这种抗逆性可以帮助细菌和藻类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抗生素去除的效果。

例如,温度胁迫和pH变化可以调节菌藻共生系统中各成员的代谢途径和活性,进而影响抗生素去除效果。

总的来说,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可以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

通过发挥细菌和藻类的共生作用,菌藻共生系统能够高效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并在受到环境胁迫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去除能力。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菌藻共生系统的机理,并开发出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应用技术,以实现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综上所述,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

单细胞生物过程

单细胞生物过程

单细胞生物过程
单细胞生物是指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虽然它们只有一个细胞,但它们的生命过程却非常复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单细胞生物的生命过程。

1. 营养摄取
单细胞生物的营养摄取方式多种多样。

细菌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如氮、磷、硫等元素。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

原生动物则通过摄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营养。

2. 呼吸作用
单细胞生物的呼吸作用与多细胞生物类似,都是将有机物质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细菌和藻类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而原生动物则通过细胞膜上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3. 生长和繁殖
单细胞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每次分裂可以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藻类则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则通过裂体、分裂、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4. 代谢调节
单细胞生物的代谢调节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平衡调节。

细菌和藻类通过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来控制代谢过程。

原生动物则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酶来调节代谢过程。

5. 适应环境
单细胞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如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

细菌和藻类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组成和酶的活性来适应环境。

原生动物则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离子泵的活性来适应环境。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它们的生命过程却非常复杂。

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营养、进行呼吸、生长繁殖、调节代谢和适应环境,展现出了生命的神奇和多样性。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依靠生物处理工艺,如厌氧消化、好氧生物处理等。

然而,传统方法存在处理效率低、能耗高以及产生二次污染物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且能够同时降解多种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二、菌藻共生系统的介绍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利用藻类和细菌之间的协作关系来处理污水的新型生物法。

藻类对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氧气极其敏感,而细菌则需要氧气来进行有氧呼吸,二者之间完美结合,相互促进,并能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菌藻共生系统的建立依赖于一种被称为“转门效应”的现象,即有机污染物通过藻类和细菌的协同作用,使得污水的有机物质降解效率更高,同时还可降低处理过程中耗能。

三、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1. 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对光敏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可以提供丰富的能量,使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得以繁殖和生长。

2. 细菌的降解作用细菌通过降解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和生存。

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将其转化为藻类利用的无机盐,如氨氮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盐。

3. 菌藻共生的协同作用藻类通过产生氧气满足细菌的需氧呼吸,而细菌则通过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所需的无机盐。

菌藻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闭环,实现了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四、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菌藻共生系统在处理罐和人工湿地等各种环境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同时,这种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成本较低,对能源的消耗也较少。

然而,目前菌藻共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选择适合的微生物种类是关键。

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物特点进行选择。

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

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

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理化监测分析手段相比,生物监测具有直观、宏观、综合和历史可溯源性的特点。

水质污染会直接影响到栖息于水体中的生物。

有些生物对污染很敏感,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能存在于污水中。

因此,根据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等反应,可判断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

这种利用水生生物来监测水体污染的方法就是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一.细菌监测水体污染用微生物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它是单细胞生物,分裂时间短,对环境的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而且种类繁多,能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生长。

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个体微小,种类的鉴定和计数较为困难,需要专门的技术且比较费时。

(1)细菌总数法天然水体的细菌性污染,主要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和粪便等污染引起的。

有研究表明,当河水BOD升高时,水中的异养细菌数量急剧增加,在BOD 为5mg/L以下特别显著。

所以细菌总数可作为判断水体受有机污染的敏感指标。

细菌数量测定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显微镜下测定包括死菌在内的全部菌数;二是根据培养方法测定活菌数。

我国采用的细菌总数的定义是指1mL水样在普通琼脂培养基经过37°C培养24h后,所生长的细菌总数。

具体方法是取1mL水样(或经过适当稀释后的水样)于灭菌平皿中,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培养基,置37°C培养24h后取出,计算平皿内菌落数目。

测定细菌总数,要注意全部过程无菌操作,采样瓶要事先灭菌;样品中含有余氯时应加入脱氯剂,样品中铜锌等重金属含量很高时,应加入螯合剂EDT A;水样在采样后2h内检验,低温保存不超过6h。

因为大肠菌通常是栖息在人畜的肠道中,所以它可作为水体受到人畜粪便污染的可靠指标,也可以作为该水体可能或者已经被消化系统的病原菌污染的间接指标。

另外,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存活时间较长,容易鉴定,所以是常用的水质卫生学上的监测指标。

冷却塔杀菌灭藻方案

冷却塔杀菌灭藻方案

冷却塔杀菌灭藻方案冷却塔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用于降低水温,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水质问题,冷却塔容易受到细菌和藻类的侵袭,影响其正常运行。

因此,冷却塔的杀菌灭藻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冷却塔的杀菌灭藻方案。

一、现状分析目前,冷却塔杀菌灭藻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如添加氧化剂、消毒剂和生物杀菌剂等。

然而,这些化学方法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更加环保、安全的方法进行杀菌灭藻。

二、环保杀菌灭藻方法1. 紫外线灭菌技术:紫外线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在冷却塔中安装紫外线灯管,通过照射水流中的微生物,实现杀菌灭藻的效果。

2. 高频电解氧技术:通过电解水生成活性氧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可以有效灭菌、除藻。

高频电解氧技术无化学残留,安全可靠。

3. 生物滤池净水技术:通过生物膜的附着和利用,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消除有机物和氨氮对细菌和藻类的营养,从而控制水质。

同时,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也可以对水中的细菌和藻类进行竞争和吞噬,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

4. 生物酶灭藻技术:利用特定的生物酶,能够降解水中的藻类,迅速清除冷却塔中的藻类问题。

生物酶灭藻技术无残留物,对环境友好。

5. 高效过滤技术:采用高效过滤器对冷却塔中的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保持水质清洁。

高效过滤技术可以有效阻隔水中的微生物,减少冷却塔中的杀菌灭藻压力。

三、综合应用杀菌灭藻方案综合以上环保杀菌灭藻技术,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方案,实现冷却塔的杀菌灭藻目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定期清洗冷却塔:定期清洗冷却塔水箱、水管和填料,避免水质污染和藻类滋生。

2. 安装紫外线灭菌设备:在冷却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处安装紫外线灭菌设备,通过紫外线照射水流,杀菌灭藻。

3. 使用高频电解氧技术:在冷却塔中投加高频电解氧设备,将电解氧生成的活性氧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释放到水中,实现杀菌灭藻的效果。

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工业循环水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循环使用的水源。

由于循环水长时间暴露于环境中,并且在循环过程中会受到细菌、藻类等生物的污染,导致循环水质量下降。

为了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循环水进行杀菌除藻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1.氯气消毒法:氯气消毒法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用的工业循环水杀菌方法。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通过向循环水中注入氯气,可以迅速消灭细菌、藻类等生物,达到循环水杀菌的目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有毒性,操作时应谨慎。

2.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工业循环水杀菌方法。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卓越的杀菌、除藻效果。

通过向循环水中注入臭氧气体,可以迅速将水中的细菌、藻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杀菌除藻的效果。

臭氧还具有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的能力,可以改善水质。

3.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的工业循环水杀菌方法。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和藻类的细胞核酸,从而杀灭其生物活性。

通过将循环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照射,可以高效地杀灭细菌和藻类,达到杀菌除藻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法操作简单、操作费用低廉,但需要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

4.化学药剂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次氯酸钠、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这些药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迅速杀灭循环水中的细菌、藻类等生物。

化学药剂消毒法不仅能高效杀菌,还能很好地除藻,但需要注意药剂浓度和投药量的控制,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生物性杀菌除藻法:生物性杀菌除藻法是一种生物技术杀菌除藻的方法。

通过利用特定菌种的生物功能,如产生抗菌物质、破坏藻细胞结构等,达到杀菌除藻的效果。

常见的生物性杀菌除藻方法包括生物滤池法、生物杀菌剂等。

生物性杀菌除藻法具有环保、无毒、高效等特点,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

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水体都被污染,其中尤以水华产生的危害广为人知。

那么细菌能否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我假设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以此展开实验。

一、实验材料供试藻种选用铜绿微囊藻FACHB-905、普通小球藻FACHB-8、斜生栅藻FACHB-416。

藻种均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保藏中心赠予。

藻种经活化后,采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至2500lux、光暗比14h:10h 条件下培养。

每天人工摇动3至5次,培养7天后达到稳定期即可使用。

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来自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细菌转接于LB 培养基后,在温度37℃、大约200rpm 的摇床中培养一夜即可。

二、实验过程将三种藻从锥形瓶中分装入15支试管中,每种藻5支试管,每管用移液枪在超净台中吸取10ml 藻液。

将铜绿微囊藻分为A1至A5,小球藻分为B1至B5,斜生栅藻分为C1至C5。

1.样品处理(“+”为添加,“-”为不添加,添加的量均为1ml,如表1所示)将15支试管全部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2000至2500lux、光暗比14h:10h 条件下培养。

每天人工摇动3至5次。

7天后将其全部拿出,以丙酮为参比液,使用分光光度仪测定待测液对663nm 光的吸收值。

2.结果分析测完后将废液和离心管全部处理掉,并将各试管重新放回恒温箱中。

得到的数据如文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饶师瑞A1铜绿微囊藻----A2铜绿微囊藻-+--A3铜绿微囊藻+---A4铜绿微囊藻--+-A5铜绿微囊藻---+B1小球藻----B2小球藻-+--B3小球藻+---B4小球藻--+-B5小球藻---+C1斜生栅藻----C2斜生栅藻-+--C3斜生栅藻+---C4斜生栅藻--+-C5斜生栅藻---+铜绿假单胞杆菌液大肠杆菌灭菌液铜绿假单胞杆菌灭菌液编号藻类大肠杆菌液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表1发明与创新·中学生b 加入大肠杆菌灭菌液的栅藻表2所示。

不同Ca 2+水平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藻类和细菌总量控制的研究

不同Ca 2+水平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藻类和细菌总量控制的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7期 20 0 6年 3月








J OURNAL HAOXI OF S NG UNⅣ ERS Ⅱ
Vo . 6 1 2 No. 7 Ma . O 6 r2 O
不 同 C 2 水 平对 三 角帆 蚌 养 殖 水 体 a+ 藻 类 和 细 菌 总 量 控 制 的研 究
调节使 p H与 Cz a 浓度相对应 , 实验结果发现 :c [ d ] 86 mgL p =8 .5 / ,H=8 o .5的条件下 , 藻类生 长最佳 , 细菌 总量 则维持 而
在低水平 , 同时 对 三 角 帆 蚌 生 长 较 为有 利 . 验 的应 用 价 值 有 利 于 三 角 帆 蚌 快 速 生 长 , 少 三 角 帆 蚌 病 害 发 生 和 死 亡 . 试 减 关 键 词 :E p 三 角 帆 蚌 ; 类 ; 菌 c ;H; 藻 细 中 图 分 类 号 :96 2 l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X 20 )7 06 4 10 —23 (060 —03 —0
在 三角 帆 蚌 ( yi s u igi H r pi cm n i o a )养殖 水体 中 , 河蚌 、 类 、 菌之 间构成 了主 要 的食 物 链 , P C 成 藻 细 N、 、 a 为这 一 系统 的输 入 因子 , 藻类 的数量 决定 着 河蚌 的生长 和发 育 , 藻类 的大 量死 亡则 为 细菌 提供 了充足 的 而 营养 源 、 导致 细 菌大 量 生长 而对 三角 帆蚌 构 成疾 病 威胁 . 二种 力 量对 比集 中体 现在 藻 类 的数 量 波 动 上 , 如
3 7

菌藻共生 基本原理

菌藻共生 基本原理

菌藻共生是一种生态现象,是指细菌和藻类在一起生长的现象。

在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和藻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基本原理如下:
1. 互利共生:在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和藻类相互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彼此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而细菌则通过分解有机物和吸收氧气来提供营养物质。

2. 竞争共生:在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和藻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藻类可能会争夺细菌的营养物质,或者细菌可能会抑制藻类的生长。

3. 适应性:在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和藻类都需要适应彼此的环境和代谢方式。

例如,细菌需要适应藻类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而藻类也需要适应细菌的代谢产物和环境条件。

菌藻共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现象,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微藻和细菌在水生环境中的重要性微藻和细菌在水生环境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藻是一类单细胞的藻类,在水体中广泛分布,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水生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微藻还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细菌则是水生环境中的另一类重要微生物,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微藻和细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可以相互协助、竞争或共生。

这种相互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微藻和细菌在水生环境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指导水污染治理、水体养殖和生态修复等工作,为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未达到2000字要求,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到您?】1.2 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微藻与细菌是水生环境中两类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探究水生环境中微生物之间的协同生长和竞争关系,揭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可以为水产养殖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优化水质管理和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微藻和细菌在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通过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净化水体、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为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有望推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产品的开发。

深入研究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论探索,更在于其在环境保护、水质管理、生态修复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前景。

2. 正文2.1 微藻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微藻和细菌是水生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

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而细菌则可以分解微藻产生的有机物质,释放出营养盐和二氧化碳,为微藻的生长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

藻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的去除

藻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的去除

蓝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去除1 研究背景1.1 蓝藻污染的现状蓝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生物,通常数百个蓝藻细胞聚在一起,由于细胞中含有气泡核,所以蓝藻能浮游在水面。

浮游在水面的蓝藻群体增值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水化现象。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据报道我国近几年蓝藻污染事件频发,导致大规模水体被污染。

其中,滇池、玄武湖、太湖等淡水湖先后爆发蓝藻污染事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蓝藻的泛滥, 会造成鱼虾死亡, 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蓝藻还会分泌产生藻毒素。

1.2 藻毒素的危害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有数据表明,蓝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医务人员曾对蓝藻毒素做过相关的研究, 结果表明,蓝藻毒素与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诱发肝癌的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到了32% , 而一年后更是高达56%以上.而且,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 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蓝藻大范围的爆发会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其次暴发的蓝藻多数具有毒性,其释放的藻毒素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会对人体及牲畜的健康产生影响,更有报道有动物或人类饮用或接触含藻毒素水而中毒甚至死亡。

所以,蓝藻污染控制的技术及藻毒素的去除技术对保证安全用水及人体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藻类及其体表附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藻类及其体表附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藻类及其体表附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廖律,徐永健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E-mail: lljiujiang@摘要:藻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当中,由于水生细菌大都具有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特性,所以在藻类的体表也有许多附生菌的存在。

藻类附生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

藻类及其附生细菌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分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

前者表现为双方相互协作的关系,后者表现为拮抗关系。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藻类体表附生细菌的组成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极端的环境当中,藻菌之间的协作关系会更加明显,两者共同抵御不良环境的威胁。

这种作用对污染水域的修复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藻类;附生细菌;菌藻关系;正相互作用;负相互作用由于水生细菌具有附着于物体表面的特点,而藻类的存在正好为水生细菌的附着提供了条件[1],所以在藻类的体表存在着丰富的附生菌。

藻类及其附生菌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两者的互作主要发生在它们的接触面上,即藻体表面。

藻类及其附着细菌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纳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

在正相互作用中,藻类可以为细菌提供附着的场所,同时藻类分泌的一些活性物质如脂类、肽类等能够被细菌吸收,另外藻体脱落的部分可以被细菌降解利用。

与此同时,细菌也可以产生一些胞外产物,如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这其中的许多物质是藻类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1,2]。

所以藻类和细菌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负相互作用中,藻类可以释放抑菌物质,通过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从而对其体表的附生菌群落组成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藻类致病菌的存在也会导致藻类组织的坏死乃至整个藻株的死亡。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藻类及其附生细菌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种环境相关性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如丁美丽等[3]对低柴油处理过紫菜表面的附生菌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本文主要综述了藻类及其附生菌之间的正负相互关系,同时对利用藻菌关系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杀菌剂——精选推荐

杀菌剂——精选推荐

杀菌剂⼯业循环⽔的消毒灭藻技术与常⽤杀菌灭藻剂转贴者按:⽔处理⽤杀菌灭藻剂最好选择异噻唑啉酮、1227(或双长链季铵盐)以及异噻唑啉酮与季铵盐或戊⼆醛的复配物。

在⽔产养殖、⼯业冷却⽔以及油⽥⽤⽔等⽅⾯,控制⽔体中菌藻的⽣长,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产养殖中,细菌及真菌过度繁殖会导致各种鱼类病害的发⽣,尤其是藻类的过度繁殖会显著降低⽔中含氧量,使鱼类⼤批因缺氧⽽死亡。

在⼯业⽔处理中,菌藻的过度繁殖会降低传热效率,使设备加快腐蚀。

在油⽥⽤⽔中过量的菌藻会产⽣⼤量粘泥阻塞设备,给⽣产带来极⼤的隐患。

由此可见,必须通过⼈为的⼿段控制各种⽔体中的菌藻含量,因此产⽣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杀菌剂。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和研究中⼈们发现含氯消毒剂(有机氯)可杀灭所有类型的微⽣物、使⽤⽅便、价格低廉⽽⼴泛应⽤于各个领域;但传统的含氯消毒剂(有机氯)易受有机物及酸碱度的影响、能漂⽩腐蚀物品、有的种类不够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且新近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机氯、溴、臭氧要⼤,且有致癌作⽤,故此开发利⽤新的杀菌效率更⾼、毒性和环境残留更⼩的含氯消毒剂成为新的热点。

近⼏年来卤化海因在⼯业、⽔产、农业等领域的成功应⽤,使得各种复⽅的溴氯制剂⼤有取代传统氯制剂的趋势。

氯制消毒剂是指消毒剂中起消毒作⽤的是含氯的离⼦、⾃由基、分⼦等。

氯化剂型消毒剂是其中的⼀种,其物征是溶于⽔时能产⽣次氯酸(根),并且在消毒过程中与有机分⼦发⽣氯化作⽤(氯代、加成等)。

含氯消毒剂中还有⼆氧化氯和氯氨。

氯化剂型消毒剂⼴泛⽤于饮⽔、⼯业⽔处理、⽔产养殖、⾷品加⼯、加⼯设备消毒、医院、卫⽣、防疫等领域。

氯化剂型消毒剂可分为:⽆机氯制剂:液氯、漂⽩粉、漂粉精、次氯酸钠(钙)有机氯制剂:⼆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胺有效氯的计算⽅法有效氯是指某化合物中所含可被释放的氯量,其中氯⽓的有效氯含量被定义为100%。

有效氯的含量可通过下式来计算:有效氯=有效成分中的氯量/有效成分分⼦量×抗菌剂的纯度有效氯仅表⽰该化合物所具有的氯杀菌的潜⼒,并不能直接反映该化合物的杀菌能⼒。

藻菌共生体

藻菌共生体

简介藻菌共生系统(algal-bacterial symbiotic system)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之间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的淡水生态系统。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CO2和NH4+、PO4-3等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释放出O2;好氧细菌则利用水中O2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产生CO2和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藻类的生长繁殖,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

藻菌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效率取决于太阳能辐射量、温度、污染程度(负荷与毒性)和停留时间等多种因素。

W.J.奥斯瓦德等国外学者对该系统进行了许多基础与应用研究。

中国长期利用生活污水养鱼,实际上也是一种利用藻菌系统净化污水并回收渔产品的方法。

本段基本原理藻菌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是: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需氧性细菌进行氧化分解,产生NH、PO和CO等;而藻类则利用NH、PO和CO等为营养,以阳光为能源,经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藻类自身细胞物质,并释放出氧气供细菌继续氧化有机物之用。

不同的学者对藻类的光合作用过程用不同的方程式描述。

斯图姆和格洛伊纳的方程式是:106CO+90HO+16NO+PO+光能──→C106H180O45N16P(藻类生物量)+154.5OP.L.麦卡蒂的方程式略有不同:106CO+81HO+16NO+HPO+18H(+光能──→C106H181O45N16P(藻类生物量)+150O而W.J.奥斯特瓦尔特和H.B.戈塔斯的方程式是:1.0NH+7.26CO+2.53HO──→C7.62H8.08O2.53N1.0+7.62O+H据后一方程式计算,在藻菌共生过程中,合成153.56克藻类细胞物质,需消耗335.28克CO,产生243.84克氧;即每合成1.0克的藻类细胞物质,需2.18克CO,同时有1.6克氧释放到系统中去,供细菌进行氧化分解。

研究概述同普通植物学中所阐述的地衣中的藻类和菌类共生的传统概念不同,污水处理中的藻菌共生系统,作为环境生物学的一个新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氧化塘法的研究中逐渐形成的。

海洋病毒的知识点总结

海洋病毒的知识点总结

海洋病毒的知识点总结海洋病毒是指在海洋中发现的一类病毒,其存在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在控制海洋微生物群落结构、碳循环、以及锁定和释放有机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深入,人们对海洋病毒的认识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海洋病毒的基本知识、分类、生命周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

一、海洋病毒的基本知识1. 概述海洋病毒是一类在海洋环境中存在并感染海洋微生物的病毒,由于其微小的体积和缺乏明显的代谢活性,这类病毒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随着对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大小海洋病毒的大小一般为20-200 nm,因此它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

这也是使得人们对海洋病毒的认识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

3. 生物学特征海洋病毒的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酸组成。

其生命周期较短,感染海洋微生物后可以快速繁殖。

此外,海洋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可以感染海洋中的细菌、藻类等微生物。

4. 分布海洋病毒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种类繁多。

其数量非常庞大,在海水中的总数估计比细菌和藻类的总数都要多。

二、海洋病毒的分类根据其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将海洋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此外,根据其宿主范围以及感染的微生物类型,还可以将海洋病毒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类。

1. DNA病毒DNA病毒主要包括长链DNA病毒、短链DNA病毒等多种类型,它们在感染宿主后,可以将自己的DNA导入宿主的细胞内,利用宿主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和生长。

2. RNA病毒RNA病毒则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一类病毒,其复制和生长过程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

不同类型的RNA病毒对宿主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有些RNA病毒可以引起宿主的死亡,而有些则只是传递自己的遗传物质。

3. 宿主范围海洋病毒的宿主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细菌、藻类等海洋微生物。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但同时也是许多微生物滋生的理想环境。

水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藻类等,它们的存在不仅会对水质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类和环境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滋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中微生物控制方法。

一、物理方法1. 过滤:过滤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水处理方法,通过使用过滤器将水中的微生物物质滤除。

过滤器可以使用不同的介质,如砂石、活性炭等,以去除微生物和悬浮物。

此外,超滤膜和纳滤膜也是常用的过滤设备,能够过滤掉微生物和一些溶解性有机物。

2.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抑制其繁殖和滋生。

紫外线消毒设备通常安装在水处理系统的末端,通过照射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病毒和细菌特别有效,但对于某些藻类可能不够理想。

3. 加热消毒:高温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通过加热水至80℃以上,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可以彻底消灭大多数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中的小规模消毒,但对于大规模水处理来说,成本较高且不太实用。

二、化学方法1. 氯消毒: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氯可以与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内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氯消毒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处理和游泳池等场所,但氯消毒会产生副产物,如三卤甲烷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2. 臭氧氧化: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臭氧氧化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核酸,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臭氧消毒不会产生氯副产物,对水质也没有负面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游泳池等领域。

三、生物方法1. 生物竞争:在水中引入一些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有益菌或物种,利用其与有害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来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繁殖。

例如,一些对蓝藻有拮抗作用的藻类和细菌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2. 植物净化:一些水生植物如莎草、浮萍等对水中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详解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详解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详解1、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反渗透运行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及其芽孢、孢子和病毒。

细菌颗粒极小,一般为1-3μm,病毒则更小,约为0.01-0.2μm,但是数量通常很大。

微生物可视为胶体,带有负电荷,通过凝聚、过滤可除去大部分,但彻底除去则十分困难而复杂。

这些微生物在水通量高或者发生浓差极化时,数量呈数倍增长的快速繁殖,会产生一种胶粘物,其粘附力很强,难以清除,使微生物不受水流剪切力作用而冲走,形成对反渗透膜运行影响极大的微生物粘泥。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积累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的现象。

微生物污染是膜材料、流动参数(如溶解物,流动速度,压力等)和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微生物污染基本上是一个生物膜生长的问题。

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RO进料水。

由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都存在着微生物,预处理系统未正常有效工作,微生物就会进RO组件,而RO组件内部潮湿阴暗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理想环境,若在进入反渗透系统前不加以杀灭,这些微生物将以反渗透膜为载体借助反渗透浓水段的营养盐而繁殖生长,在温度较热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更是迅速,几天之内便可在反渗透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层,导致反渗透系统进出水间压差迅速增大,产水量与脱盐率快速下降,同时污染产品水。

另一方面预处理也可能是微生物污染源,如辅助除去悬浮物体的絮凝剂过量,给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RO 系统中,主要存在的是好氧性细菌,一般未见真菌和霉菌,好氧菌在系统不同阶段分布不同,其次RO处理器内部也有细菌的生长(由于膜的有机材料给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反渗透微生物污染的原因由于大多数微生物都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即使只有极少的微生物进入反渗透系统,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就可以形成微生物污染。

反渗透系统本身特点适宜微生物的滋生,微生物污染是膜材料、流动参数(如溶解物、流动速度、压力等)和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水中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水环境中的一类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在自来水、饮用水、游泳池等水体中,大量的水中微生物会
带来卫生健康隐患。

因此,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保障饮用
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1. 消毒法
消毒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水中微生物控制方法之一,是通过加入氯气、
活性氧、臭氧等等化学物质,破坏微生物的代谢和生存环境,从而达
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消毒对于大部分细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都
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是某些真菌、孢子等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
控制。

2. 灭藻法
许多水中藻类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色泽,进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

通常,可以通过添加氢氧化铜或其他相关的除藻剂,来控制水中藻类的
数量。

但是也要注意,使用灭藻剂需要遵循一定的使用标准,以免对
水生态环境和生命造成危害。

3. 捕集法
捕集法主要是指物理和化学方法来清除水中微生物,包括用网、过滤
器等对水进行过滤,或通过吸附剂等物理手段来清除水中的微生物。

不过,这类方法在清除小巧的病毒等微生物时效果有限。

4. 预防法
预防法是控制水中微生物的长期措施,包括从源头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建设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手段,减少水中微生物的含量,提高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总之,控制水中微生物是保障人类饮水、游泳安全的必要手段。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的水体和使用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控制
方法,精准科学制定控制措施。

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概况

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概况

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概况细菌和藻类是生物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面疏水性对于它们的进化和生态学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尝试从武汉大学独立出版的书,日本的期刊文章上,通过搜集和分析细菌和藻类的表面疏水性研究,概述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的生态学意义。

细菌表面疏水性是指细菌表面可以抵抗水分子粘性而引起的吸附力。

它可以通过细胞膜结构、生物分子表面特性和化学成分来控制,并且对它们的活力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细菌表面疏水性可以促进其繁殖、保护它们免受环境污染物的损害,并且可以适应环境变化。

藻类表面疏水性指的是藻类表面对水分子的粘附力的抵抗力。

它可以由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多糖母组分、不可溶性多肽链、聚合物结合多糖母组分和瞬时间适应物质等组成。

这种抵抗力可以调节藻类的营养状态,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等活动。

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对它们的归属、繁殖、发育、修复和适应性进化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细菌表面疏水性可以影响它们的营养获取,并且可以抵抗外部有害物质,从而帮助它们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藻类表面疏水性可以抑制外来物质的聚集,影响藻类的繁殖、生长以及对环境的反应等。

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对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通过深入分析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的机理,揭示了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从而为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未来,将通过深入研究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的生态效应,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其机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为保护环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人员将会继续探索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并持续不断地提高表面疏水性研究的水平。

细菌和藻类是生物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表面疏水性则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研究课题。

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有关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这些微生物的表面疏水性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并为今后的研究和保护环境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农药氯霉胺用途及作用

农药氯霉胺用途及作用

农药氯霉胺用途及作用氯霉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化学名为2-氯-4-甲基吡嗪。

它通常作为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和蔬菜种植等农业领域,主要用于控制一些真菌、细菌和藻类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关于氯霉胺的用途和作用的详细解释。

1. 杀菌作用:氯霉胺是一种强力的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可以通过进入真菌细胞,与细胞内酶发生反应,破坏真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真菌死亡。

这种杀菌作用使得氯霉胺成为控制农作物病害的重要工具,如谷物作物的白粉病、红霉病、小麦赤霉病等。

2. 抑制细菌生长:氯霉胺对细菌也具有抑制作用。

它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干扰细菌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这种作用使得氯霉胺在农田和果园中对抗一些细菌性病害非常有效。

3. 控制藻类繁殖:藻类在农田和水体中经常引起问题,它们会阻塞灌溉设施,降低水质和土壤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氯霉胺作为一种藻类阻断剂,可以通过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破坏藻类细胞,并抑制其繁殖和生长,从而控制藻类的数量和扩散。

4.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氯霉胺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农作物的病害,减少病原微生物对农作物的侵害和损失。

病害的降低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谷物作物中,氯霉胺的应用可以降低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粮食的收成量和质量。

在果园和蔬菜种植中,氯霉胺的使用可以减少果树和蔬菜植株的受病害影响,增加果实和蔬菜的产量和营养成分。

5. 环境影响:与其他农药相比,氯霉胺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相对较快,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较少。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和过量的使用仍然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氯霉胺时,需要遵守正确的施药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总之,氯霉胺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杀菌、抑制细菌生长、控制藻类繁殖等多种作用。

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解石
水垢控制
水是抗磁性物质,具有极性分子结构。 因此,水会对磁场和电场都有反应,例如永磁,电磁和静电。 使用电磁波处理,不同波段的频率会对水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 红外线能够被分子簇吸收,也会影响水中的 OHˉ,微波会对水分子产生扭转的力,无线电波会影响水分子的氢键和水中其它离子性质。 使用亚音频系统处理,会加强水的氢键,形大较大的水分子团,把溶解的固体包裹起来,即使在高温情况下, 也不会沉淀出来,提高了处理水的溶解能力。 这也说明,水中的碳酸钙的溶解能力会增强,从而不会形成碳酸 钙硬垢。 这与化学方法使用磷酸盐来溶解一些离子类似。
水垢控制
在冷却水系统中常见的水垢类型如下:。 碳酸钙– 方解石 镁盐 硫酸钙 硅石 磷酸钙 氧化铁
所有的水垢当中,碳酸钙水垢是最常见的。因为碳酸钙的反向溶解性,它在比较高的热传导表面,比如说热 交换器管壁表面,通常都会形成水垢。对于未处理或是使用化学处理的水,所形成的碳酸钙水垢属于低位能 的方解石硬垢。
水分子, 氢键和水分子团源自CO2水分子团包含着溶解的离子和气体分子等
报道显示,水分子团会导 致不规则密度的最大化
低密度像冰一样的颗粒
高密度的液体矩阵
低密度的窗格形的水团
水团中缝隙加了一个分子
电场和磁场对水分子团和氢键的作用
事实表明 :
1)水是抗磁性体,这就意味着它能够受外部磁场的作用,但是不能维持磁力。 2)水是可受外部电磁场的作用,当一个外部电磁场如微波加入时,水分子会对交流微波产生反应。 当 水分子旋转并且“互擦”时产生热量能够使水沸腾。 实际上,水会对不同的频率包括红外频率的电磁 波产生反应。 3)当用超过10T的静磁强度来处理水时,氢键被弱化,且水分子团会变得更小。而在一定的电磁场强度 下,氢键却会加强,且大分子团的数量会增加。 4)当水通过SRF亚音频电磁波处理后,氢键会加强而且会带来水的以下物理性质的变化: • 比重的减小。 • 表面张力的改变。 • 溶解度的增加。 • 水的PH值也会有所改变,pH值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有所上升;而不像温度对 pH值的影响,pH 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比较直排和多次循环系统,在多次循环系统中水可以重复处理,因此所处理的效果较直排好。相对一定量的水, 达到同等的处理效果,多次循环的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比直排要少些。
Low SRF energy
High SRF energy
水垢控制
与软化方法把钙离子从水中去除掉不同,亚音频波系统控制水垢并没有把钙离子和TDS拿掉,而是把它们溶解在水中 不沉淀出来。亚音频波系统有两种水垢控制方式。 1) 增大碳酸钙等的溶解能力,不形成结垢。 2) 在溶解能力达到饱和状态下,改变结垢晶型,结垢为文石状软垢。 为了达到第一种控制水垢的方式,不形成文石结垢,对那些高LSI的水质,特别是热交换器表面温度较高的。需要较多 的SRF能量。 通常在考虑到经济运行的情况下,如果热交换器和水循环系统可以承受文石的形成,可以减少亚音频的能量。 通常, 壳式和管式热交换器可以允许有文石形成,但板式换热器等热流密度较大的换热器,如果水流过的间隙小于6mm的则 不允许形成文石软垢。 针对板式换热器等热流密度较大的换热器,要选择亚音频系统较为经济的运行方式,则必须控制 TDS 在 400 ~ 800 ppm以内 (视换热器类型),但此运行模式下所消耗的水较多;如TDS必需控制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则只有加大SRF 的能量。 使用亚音频波系统来控制碳酸钙水垢,考虑水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可能造成的结垢因素进行分类,例如钙硬度、 碱度、TDS、pH和温度, 可通过LSI值来体现。我们可以根据控制水垢要求来估算SRF能量X保持时间。 在标准的亚音 频SRF选型中,LSI值一般控制在 2.5。如果要控制更高的LSI, 则必须增加SRF能量X保持时间。 所以,在亚音频波系统 选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 系统损失的水 系统的保有水量 SRF能量保持时间 设备运行限制 水质
腐蚀控制
腐蚀控制的一般概念 在化学处理中,用LSI来判断腐蚀是否发生是一个错解观念。在使用LSI指数时,当指数是负的时候,通常称水是“ 腐蚀性的”,而且这个术语经常被曲解。许多人认为这个“腐蚀性的”意味着金属暴露在“腐蚀性的”水中,实 际的腐蚀率将会变高;相反,当指数为正时,通常会误认为没有腐蚀发生,而会认有“结垢”发生。 LSI指数并不是预知水的腐蚀性的方法,在LSI中,术语“腐蚀性的”实际是指在水中碳酸钙的溶解倾向。它不是一 个用来预知水的腐蚀活动或材料腐蚀率的指数。 金属是否会腐蚀,在水中腐蚀的快或慢是根据与以下条件相关: • 金属的类型, • 水的电导率, • 暴露的环境, • 溶解氧的水平, • 其他溶解的气体和固体, • pH值 • 材料的设计和选择, • 任何双金属和它们的几何形状等。 化学处理腐蚀控制原理– 在腐蚀控制中,化学处理方法是通过使用缓蚀剂来控制的,能作用抑制产生阳极的反应的缓蚀剂叫做阳极钝化剂 ; 能作用抑制产生阴极反应的缓蚀剂叫做阴极钝化剂,两者中的任一个抑制反应都减缓腐蚀。典型代表性的化学 药剂有: 铬酸盐 钼酸盐 亚硝酸盐 磷酸盐 硅酸盐
文石 使用亚音频波系统处理水时,在较高的能量状态下,碳酸钙就会形成疏松粉末状水垢,称为文石。如上图所 示的粉末状水垢,它的成分跟方解石是一样,都是CaCO3,但是晶体形状不一样。通常,粉末状水垢会随 着水流动,而被旁滤器过滤掉。要区别是方解石还是文石,只需简单地用手指碰触它们,如果它变成粉末, 那就是粉末状水垢-文石。而坚硬的方解石水垢会紧紧的粘在物体的表面上,要用启子把它凿下来,或者用酸 进行溶解。 区别水中因蒸发而干积的水垢也是很重要的。如冷却塔填料空隙里出现的干积物,当水放干或蒸发时,在水 中的所有TDS就会变成在填料空隙中可以看得到的干积物,这是自然现象,并不表示水处理效果的优劣。
使用化学方法处理,必须维持水中一定的药剂浓度。类似的,为有效控制水垢,SRF的能量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 平。通常,硬度和TDS越高,所需要的能量越多。
水垢控制
除了SRF输入的能量,还有其它的因素会影响到SRF处理效果的。 温度是在选型时必须考虑的重要的因素,这是 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水中的氢键重新排列。如果温度很高,所有的氢键将会打破,水会以蒸汽分子的方式跑出来。 因此,在锅炉水处理中,必须输入更多的SRF能量。其它的因素,例如高pH,高碱度等也会促成碳酸钙的形成, 因此需要输入SRF能量也更多,以防止水垢的形成。高TDS含量要求的SRF能量也多。而LSI指标都有考滤以上这 些因素,因此在SRF系统选型时,可以用LSI作为一个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