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不断有专家学者提出“新一轮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概念,“信息和远程通信”、“互联网技术应用”、“纳米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新能源和生物电子应用”等都曾被作为新产业革命的标志。
时至今日,伴随本轮金融危机的深入发展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述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发展成因
新产业革命影响经济格局
当今世界,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两种较为代表性的论述。一是以保罗·麦基里(Markillie,《经济学家》编辑)为代表,将“第三次工业革命”界定为“数字化革命”。以“3D打印机”为核心,强调生产方式的变化,重点关注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并由此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改变制造商品的方式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二是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认为新产业革命必须包含“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能源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三大要素,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物联网等不断融合出来的一个数字化制造时代。
尽管当前热议的新产业革命还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述,而新产业革命会否成为真正的革命还需要实践的最终验证,但可以看到大的趋势已经形成。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对策,开始规划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未来的产业
定位,构建自身的持续竞争优势。可以说,新产业革命已经初现端倪,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新产业革命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和时代特征。一是后危机时代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支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全球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摆脱此次经济危机,而新产业革命成为了众多国家的共同期待。
二是技术进步是新产业革命的关键推手。驱动新产业革命的技术数量激增,数字、网络、激光、纳米、机器人、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高新科技及其分学科技术加快应用,特别是三维(3D)打印技术的问世,将大大改变制造业的面貌。长期的技术升级和积累最终会形成突破性的力量,由量变引发质变,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
三是各国政府相关政策助推新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再工业化”等战略政策,成为新产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
趋势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
新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代表,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并将带动整个产业形态、制造模式、运营组织方式等的深刻变革,从而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机会。
1.制造模式的数字化、个性化。在新产业革命的影响下,“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将取代传统的“以大规模标准化”的方式,使得生产制造模式呈现数字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一是数字化智能制造。二是大规模定制经营。三是制造系统个性化重构。适应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成为制造商的核心经营策略。
2.制造组织的虚拟化、网络化。新产业革命中,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呈现出组织方式的网络化和虚拟化趋势。一是生产组织的虚拟化。新产业革命中,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大量物质流被成功虚拟化而转化为信息流,除必要的实物生产资料和产品外,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开始分离,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二是产业组织的网络化。网络技术应用将制造业职能和各国紧密相连,通过网络平台、新兴商业模式等形式,形成智慧的网络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使得供应商、制造商、客户都可以参与产品的开发生产。三是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模式的变化,使得企业内部结构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组织中的等级制度逐步淡化,从而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使组织结构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和创造性,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3.制造方式的小型化、绿色化。新产业革命下,产业链条可以无限细分,并通过无数小微型企业在一个智能的网络体系中组织起来,使得制造方式呈现小型化特征。同时,为了化解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困境,绿色制造和新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成为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一是小型“微观跨国公司”异军突起。原有企业将内部链条上的生产过程
分离出去,转而依靠外部供应商来供应所需的产品、支持服务或职能活动。产业链条分离的过程也是小型微观企业不断涌现的过程,其中不乏大量“微观跨国公司”。二是可持续制造蓬勃发展。随着生物、纳米、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技术的应用,制造商能够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使用常规材料和能源。
4.制造趋势的融合化、服务化。新产业革命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多元融合的趋势,新形势下的制造业是与多种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物。一是制造与新技术的多元融合。二是制造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5.制造成果的民主化、均等化。新产业革命中,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将不仅参与新的工业革命,也“可能”分享这一重大变革的成果,但要将可能变为现实,需要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把握好机会。一是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参与新产业革命机会均等。二是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共享制造业发展成果机会均等。新产业革命目前只是雏形初显,仍存在不确定性,数字化技术应用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同时,美欧国家重振制造业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些都给了发展中国家足够的调整时间。
综合影响
新技术制造业成经济亮点
1.新产业革命或带动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长周期
根据康氏“长波论”及两百多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重大科技浪潮和工业革命往往与新的经济长周期相伴而行,此次新产业革命也可能形成世
界经济新一轮长周期的动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产业革命引发制造业产量和生产率加快增长,制造业特别是新技术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新亮点;新产业革命引发全产业链效率提升,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增长率;新产业革命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参与并共同得益。
2.新产业革命将导致全球制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一是全球制造业比较优势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将受到挑战,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二是全球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个性化、定制化要求生产者更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过去为追逐劳动力低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可能会重新回流到发达国家。同时,全球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也正在从单一化向多极化和均衡化方向发展。三是全球制造业综合实力格局的变化。中国依托于近年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完全有可能通过变革和创新来提振中国经济发展实力,由“世界工厂”走向“全球制造业中心”。
3.新产业革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战略支撑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特征和实施举措主要包括:一是力争依靠新技术重塑制造优势,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战略”,希望在“再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并通过重振制造业来进一步领导全球经济发展。二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以低碳、新能源产业为增长点。欧洲各国纷纷推出“低碳转型计划”、“绿色产业计划”等使低碳经济成为“再工业化”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