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有效途径微探幼儿数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以故事为有效途径微探幼儿数学教育
论文提要:
对于3至6周岁的幼儿来说数学是抽象的、不解的,所以教师应积极创设数学环境,让幼儿在操作化、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尤其是故事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因此,将一些数学活动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幼儿通过自己探索故事而进一步激发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尝试将教育目的融于数学故事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
以故事为有效途径微探幼儿数学教育【摘要】对于3至6周岁的幼儿来说数学是抽象的、不解的,所以教师应积极创设数学环境,让幼儿在操作化、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尤其是故事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因此,将一些数学活动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幼儿通过自己探索故事而进一步激发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尝试将教育目的融于数学故事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故事化故事情境化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赋予的活力和乐趣,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做到:营造快乐轻松的氛围,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让孩子在操作化、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在孩子的孩童时期就培养他们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使数学活动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幼儿数学教学故事化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幼儿喜闻乐道的故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故事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故事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通过“解决故事中事件冲突与矛盾”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
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故事化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激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所以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只有运用好幼儿感兴趣的事或物才能诱发幼儿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故事是孩子最喜爱、最感兴趣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既能增长幼儿知识,又能发展幼儿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孩子的兴趣就更浓了。
(一)数学活动生动、有趣、故事化
开发拓展经典故事的教学价值。
经典故事往往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在家庭中家长也会自觉地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因此这些经典故事对幼儿的吸引是不容置疑的,这也为我们利用一些经典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如经典故事《拔萝卜》经过适当改编后,被用在了小班的方位认识:“前、后”上。幼儿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人物顺序,了解了以自身和固体为标准认识前后,知道萝卜的后面是老爷爷(大萝卜→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小妹妹→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小老鼠的前面是小花猫(小老鼠→小花猫→小黄狗→小妹妹→小弟弟→老奶奶→老爷爷→大萝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的展示,幼儿观察、发现到人物的排列由大到小,由高到矮,既而有了生成活动,积极讨论、发表在小老鼠后面还会出现比它更小的动物。
这就是经典故事特有的魅力,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通过教师巧妙合理的改编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
针对活动要求创编数学小故事。
陶行知鞭策名言:“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
教化流行之效。”“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这是告诉我们老师在平常应放低“高度”,多与幼儿沟通、交流,以幼儿的“高度”、“视角”看世界,在课余的时候多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增值、多学、多看、多问。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找不到合适的故事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小故事。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求教师在不失去文学性的前提下,做到文理兼容,恰到好处地为数学目标服务。如数学教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就很好地将年、月、日的知识结合在故事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知道了年妈妈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12座房子里,12座房子有大有小,大房子住31个日娃娃,小房子住30个日娃娃,最小的房子一般住28个日娃娃。
教师将这些幼儿难以表述和理解的知识渗透在生动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了年月日的关系,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了寻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激发了幼儿对日历的兴趣。
又如教小班幼儿学习认识“1”“2”时,正值户外教学活动后,小朋友对于外出郊游还在乐谈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正热门的话题。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景:“今天我们要出去郊游,要带些什么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顶帽子,一只书包,一面小旗,一只铃鼓。“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用了同样的方法认识“2”。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不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丰富幼儿对于生活的认识。但是,同样的事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外出郊游这样的故事出现,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外出郊游的话题改为“当月庆生会的小寿星过生日”为题材,“老师为当月的寿星宝宝买了许多东西来与小朋友分享,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当月的寿星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