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试题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c )

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21.《种树郭橐驼传》是具有寓言性质的____________作品。

22.《报刘一丈书》鞭笞的三个反面人物是干谒者、_________和门者。

15.“三苏”是b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14.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d)

A.仕途失意B.国破家亡之恨C.吊古伤今D.羁旅行役之苦

15.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b

A,比喻,排比;B,比喻,拟人;C,比喻,夸张;D,比喻,用典;

5.《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A.骁勇善战

B.爱护士卒

C.负能使气

D.不幸遭遇

5、下列不属于唐代诗人的一位是()

A、张若虚

B、孟郊

C、白居易

D、李煜

9、《史记》被认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

B、毛泽东

C、鲁迅

D、方苞

40.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报刘一文书》)

袖金以私之:

40.把金银藏在袖子里偷偷给他(门者)。

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0~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46.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7.兵士为什么爱乐为李广所用?

46.表现了李广爱兵如子的性格特征:打仗时他身先士卒,饮食上他让士卒优先。

47.因为李广关心、体恤、爱护他们。

《麦琪的礼物》中结尾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8~40小题。

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38.文中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

39.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40.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赞扬的主要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穆尔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如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念,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是心无愧作。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30.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31.总结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30.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31.旁征博引,善用比喻

32.揭示当时中国的现实是民众生活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3.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来揭示这一社会现实

34.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32.这段话揭示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33.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方法来揭示这一社会现实?

34.本段议论中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