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https://img.taocdn.com/s3/m/09b2ec2d453610661ed9f491.png)
古玉鉴识的“五道坎”王敬之‚五四‛时期,随着西学东渐,在中国史学界曾刮起过一阵‚疑古‛之风,认为中国‚东周以上无信史‛,有位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被看重的一些典籍,全都是胡说八道:‚《仪礼》是战国时代胡乱钞成的伪书‛,‚‘六经’之中最不成东西的是《春秋》‛,《左传》的‚信实价值,和《三国演义》差不多‛,并且进而主张‚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
有位‚疑古大师‛仅根据名字,就断定在治水的八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大禹是一条类似蜥蜴的虫,而他的父亲鲧,则是一条鱼,彻底否定了他们的存在。
一个家喻户晓的老祖宗,被抹杀了,一时间群情激奋。
鲁迅先生为此还写了《故事新编〃理水》,辛辣的讽刺这位‚疑古大师‛,还‚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也根据这位大师的姓氏,用《说文》解释为‚鸟头先生‛。
据说这件事,曾引发起一次不大不小的诉讼,‚鸟头先生‛将鲁迅先生告上了法庭,这也许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也最有趣的‚名誉权‛官司。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近代以来大的社会思潮的形成,往往既有思想传统的内因,也有外部输入的外因,而外部输入,往往与日本有关‛。
研究还指出,中国学者的‚疑古之风‛,就曾受过日人的影响。
日人白鸟库吉就曾撰《尧舜禹抹杀论》,叫嚣要彻底否认这些中华先贤的存在。
其人后来甚至参加了土肥原策划的伪满洲国事宜,直接插手肢解中国的阴谋,充分暴露了他的‚研究‛不过是妄图打击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的卑劣嘴脸!日人的卑劣嘴脸决不仅于此。
就在白鸟氏归阴半个世纪之后,日本又发生了一件让日人在全世界丢尽脸面的大事:一位考古‚泰斗‛为了攫取考古成果,尽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伪造考古现场。
据说此人是干这一行的‚里手‛,造假已不是第一次。
不过,这一次该他倒霉,造假被一位摄影记者发现,给捅了出来,使得真相得以大白。
轻视、否定别国的历史,伪造、加长本国的历史,这就是某些日人的心态。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日人想伪造历史,让日本的‚历史‛提前,而我们的学者却是怀疑自己的历史,要将中华民族的历史‚腰斩‛,为什么两国会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学者‛呢?本来这场史学界的讼案不该是在这本说玉的文章里讨论的问题,但是正是因为中国有了玉才粉碎了疑古学者的悖论。
方法 古玉收藏鉴宝
![方法 古玉收藏鉴宝](https://img.taocdn.com/s3/m/8b3ebf2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f.png)
方法古玉收藏鉴宝古玉收藏鉴宝的方法古玉收藏鉴宝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
(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2,看看熔解:古玉除了被锈蚀外,都会存有熔解,最重要的就是,纸带及刀工中的包浆必须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
有的还可以存有局部的水解凸起同时存有。
3: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上面的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消失。
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很润泽。
假货则绝对不变。
4:把玉器放入80度左右的温水中,病变的,可以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来细小的气泡(因为病变后,发生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显得结石了)。
没病变部分不能发生此现象。
5: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
并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盘玩通透。
6:盘玩玩中的器物,看见汗液或是水后可以存有一曾灰皮发生。
(出来灰现象)7: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
(与当地土壤结构也有关)8:玉器都存有自然的裂纹,这就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到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
也就是我们常说道的"十玉九裂"。
这也就是发掘出玉器的一个显著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10:看看镜片,因为古玉就是手工加工而变成,由于用力失衡,加工面会存有很多细小的面共同组成,所以迎光看看时,可以存有相同的镜片。
第一、一星级收藏者叫做老破旧。
此类收藏者刚刚接触古玉,收集的大都是玉质杂乱侵蚀严重,粗糙、破旧、甚至有破损之物。
赝品真品混杂,更有甚者一生误在其中,无法醒悟。
处在这个阶段境界者,心浮气躁没有主见,或者非常顽固不听正确劝导,最易被制假卖假者误导!第二、二星级收藏者叫作旧一个。
其特点就是:比较介绍某一年代(比如红山文化或者明清玉器等),或者某一种发掘出现象(比如凡玉器没土咬伤痕迹一概不认得)又或者某一种沁色(比如只认得土沁,发生其他沁色就一概大喊骗人。
高古玉的鉴赏与收藏
![高古玉的鉴赏与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7b538e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a.png)
高古玉的鉴赏与收藏随着高古玉市场的回暖,在很多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现上的高古玉器。
由此带动高古玉市场也开始复苏,市场上收藏和把玩高古玉的越来越多,同时,市场上这类高古玉器的新仿品也出现很多。
背离和相悖于中国古代玉文化传承的历史原因,它造成了当前高古玉的市场价值严重错位,形成了影响古玉市场价值难以正常发挥出来的瓶颈。
同样,这也给睿智的藏家们造就了最佳介入高古玉收藏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在地下长期埋藏的古玉,难免会遭到植物根茎的侵入,对其表面造成侵蚀,所以古玉也会伴有根须状的印痕。
八、观虫残留物同上,也会有昆虫的残留物落于古玉的缝隙之中。
古玉“八观”之法不可片面使用,必须综合运用、谨慎观察,才能让造假仿古之玉无所遁形。
民间藏有大量古玉藏品,更不乏有很多精品、孤品! 之所以有如此数量众多的古玉收藏,民间才有众多藏而不露的鉴玉高人,不是不愿意露头,而是害怕触及国家法律的红线。
借助科学仪器,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出土古玉进行扫描和观察得知:质变的古玉,其显微结构、纤维粗细均无明显变化,矿物成分亦不变,但结构变得疏松,硬度降低,比重亦会有所下降。
带灰皮的高古玉,盘玩时,灰皮会慢慢消失,放到水里浸泡或是放置一段时间,灰皮会重新显现,直到盘玩通透。
灰皮的分布一般是成不规则的云状,厚薄不均,过渡自然,变化丰富,无规律可循。
假货的灰皮是用酸或碱腐蚀出来的,会呈现一片一片的,边缘明显,无变化。
用鼻子闻或是PH值试纸很容易鉴别。
玉件造型要优美、自然、生动、真实、比例适当。
整体构图布局合理,章法要有疏有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做工要细致,大面平顺,小地利落,叠挖、勾轧、顶撞要合乎一定深度要求。
玉件表面要光亮滋润平展,大小地方均匀一致,造型不走样,过腊均匀,表面无绿粉和其它脏物。
木座与产品大小比例要合适,纹样协调一致,花纹细致整齐,清洁利落。
落窝严实平稳,粘接牢固。
木座喷漆光亮,无堆漆流漆和麻点。
对压金丝、银丝的木座还要看压丝工艺是否好,是否牢固。
收藏出土古玉你不知道的八大禁忌
![收藏出土古玉你不知道的八大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9bf147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0.png)
收藏出土古玉你不知道的八大禁忌收藏出土古玉需要有几点忌讳的地方,下面自身收藏家为您介绍,这对于藏友把玩收藏都有益处。
一、出土古玉忌腥:出土古玉靠人气盘玩发烫发热,使古玉新陈代谢,出土古玉如碰到腥味之物,玉器会吸收,这样会影响玉器的气味。
二、出土古玉忌油:有异味的汽油、柴油等会堵塞玉器的土门,不利于出土古玉吐灰恢复。
三、出土古玉忌脏:出土古玉本身的玉肌理有土中的河泥浊水,靠人盘玩使之吐灰,如再遇脏会延长脱胎时间。
四、出土古玉忌化学物质:化学元素多种多样,地下土中自然的固有物质的化学元素可使出土古玉产生沁色,而地上的化学品则会使玉器腐烂、变色、变形和产生异味。
五、出土古玉忌冰:出土古玉怕冷水更怕冰,冷水使出土古玉不会变熟,冰更会使出土古玉受伤,使出土古玉玉质开裂,影响出土古玉的质量。
六、出土古玉忌坠地:玉器坠地易碎,而出土古玉玉质疏松,坠地更易碎。
七、出土古玉忌冷水:出土古玉靠盘玩摩擦发烫生热吐灰,如过冷水,土门就会紧闭,灰土出不来,影响出土古玉变熟,脱胎复原。
八、出土古玉忌火:出土古玉受土中自然地火蒸烧,玉会变白。
这是土中地火长期慢慢蒸烧形成的。
出土古玉如遇明火,玉会变白带黑,这不但使古玉受伤,而且给一件真正的出土古玉带来了伪造地火的假身份。
据科学家测试发现在玉器的开采、切削、雕琢、研磨、抛光的过程中,集聚储存起玉器的光电磁场,人体和玉器接触,能使人体各部分产生协调作用。
科学家还发现玉器含有钴、镍、锌、锰、镁等微量元素。
玉器佩戴在身,人体可以吸收对人有益的元素,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出土古玉由于入土时间长,土中的元素已深入到玉的肌理。
当人们佩戴时,玉会自己吐灰,其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人体会吸收自己需要的元素。
此时的出土古玉好比一个具有保健功能的保健理疗器。
佩戴古玉,人们会经常把玉器放在手中摩擦,即快盘。
俗话说“十指连心”,盘玉刺激了手掌中经络和诸多穴位,可以起到通经脉、养脏腑、调虚实、定气血的保健功能。
玉器收藏价值由什么决定
![玉器收藏价值由什么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58bd3b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a.png)
玉器收藏价值由什么决定在收藏玉器的时候的你知道哪些因素能影响玉器的收藏价值,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玉器收藏价值由什么决定,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玉器收藏价值因素1、玉器的题材、类型玉器作品种类很多,设计与雕刻时长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器皿类的玉器,用料多、耗费时间长,且制作难度大,在保证质地相同的情况下,其价值相对要高些。
其次,像些做工复杂,栩栩如生的人物作品,也是难能可贵的。
2、名师作品价值高为什么说玉雕大师们的作品价值要高,确实是因为其手艺好,雕刻出来的作品都不赖。
精美的物品人人喜爱,受到追捧,自然价值就高。
而且真正的精品是聚集了大师的心血的,有的一年也难雕刻出几件作品,供应满足不了需求。
其次像大师的作品,是受到普遍认可和欣赏的,极具收藏意义。
3、玉质玉器都是由玉石雕刻而成的,而玉石之美在于天然。
所以它本身的质地决定了其最终的价值,因为再雕刻的如何完美的玉石,若是它的质地不佳,那么价格肯定不高。
没有保证质的作品,是达不到收藏投资级别的。
4、玉器的完整性玉器的完整性也是影响其价值的关键。
一些大的摆件和山子,由于所需材料大、成本高,甚至会出现不良商家拼接相似材料进行雕琢的现象。
除此之外,对手镯或其他条状玉器上的包金现象也要多多留心,避免因不良商家借由包金手法隐藏瑕疵、断裂而带来损失。
和田玉墨玉的鉴别标准和田墨玉是比较少见的品种,所以价值极高。
有些品质好的墨玉艺术品其价格要比白玉还要高。
一般鉴别墨玉都要满足以下几条标准。
首先墨玉的颜色要要是纯黑色,如果是黑灰色则证明玉不够纯。
另外颜色分布要均匀,如果颜色分布不均那么能能作为俏色作品。
其次就是要看墨玉的玉质是否细腻,墨玉的玉质一般都会细如羊脂,黑如墨漆,这样的墨玉才能算得上是上品。
最后就是看和其它仿品的不同,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冒充墨玉的品种有卡瓦石、青海玉和新疆黑碧玉,卡瓦石仿品摸起来不油不润,而青海玉在灯光下观看能看见紫红色的光,并有白色钙化物质。
高古玉鸡骨白收藏价值高古玉收藏的价值分析
![高古玉鸡骨白收藏价值高古玉收藏的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e25490f61fb7360b4c658f.png)
高古玉鸡骨白收藏价值高古玉收藏的价值分析汉代或汉代以前的玉器被称为高古玉,其绝对是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文物和金字塔尖上的藏品。
下面是WTT 精心为你整理的高古玉收藏的价值分析,一起来看看。
高古玉收藏的价值分析古玉分两种,高古玉和明清玉,在这二者当中又数高古玉价值最高。
高古玉是指汉代或汉代以前的玉器,明清玉指明、清时期的玉器。
高古玉与明清玉器不同,高古玉从文化上讲,是神秘、抽象、高雅,并且十分稀少,而明清玉器传世的较多。
目前,玉器市场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局面:古玉不被市场接受,而人们对于新玉的争相购买,导致新玉价格骤然提高,这是购买者在玉器消费当中很不理智的行为。
新玉是三分工、七分料;古玉是七分工、三分料。
新玉只是重视玉料,不重工艺,缺乏艺术性;而古玉的雕工在整玉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从文化韵味来讲,新玉蕴含的浅,而古玉则比较深。
每一古玉都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审美观念等等。
可以说古玉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这是新玉所达不到的。
因此,新玉是市场上的现代工艺品,对于准备收藏玉器的人群,新玉只能算是玉器收藏中的标本,它的价值远远不能跟古玉相比。
而承载几千年文明、精美绝伦的高古玉,不仅其资源有限,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不能上拍,抬高了其收藏的门槛。
高古玉的文化含量较高,与当时社会的装饰、审美、财富、权力直接关联,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在表达其力量、意志和审美观的同时,也在兴替演进中处处显示着历史痕迹。
因此,古玉的价值应该最高。
当人们真正认识玉的那一天,古玉的价格才会真正地显现出来,新玉也会回到它应有的价位,到那时,整个玉器市场才会回到正规的轨道上来。
高古玉收藏前景中国人天生爱玉,翻开中华文明史就等于翻开了一部中华古玉史,对古玉收藏的偏爱,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
高古玉作为中国玉文化的精髓和源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化身,更是东方美的象征,高古这一时期的玉器精神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越是原始的越是接近它的本质,古玉是古人心灵的一种反映,附载有先祖们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感情,玉以其温润硬朗含蓄的个性也最能代表华夏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最受文人雅士所钟爱,我们现今在欣赏高古玉的温润淳厚,古朴端方之时,更可感受到古玉带给我们的那种穿透千年时空的美!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都离不开玉,我们国家的“国”字即是四壁成垒的玉石大“国”,有玉才可称之为“宝”,玉就是国宝,国宝就是玉。
古玉的氧化变色原理
![古玉的氧化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5758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6.png)
古玉的氧化变色原理
古玉的氧化变色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1. 环境氧化作用:古玉长期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和湿气,会导致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这种氧化作用会使古玉的颜色逐渐发黄、发褐或发红,甚至变为黑色。
这是由于古玉中的铁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了氧化铁,导致古玉的颜色发生变化。
2. 人体油脂渗透:古玉常被人们长时间佩戴在身上,接触到皮肤的油脂会渗透进古玉的微小孔隙中。
油脂中的有机物质会与古玉中的元素发生作用,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例如,古玉中的铁元素与油脂中的有机物质结合产生了一种有机铁络合物,使古玉的颜色逐渐变深。
需要注意的是,古玉的氧化变色是一种自然现象,对古玉的品质来说并不会带来明显影响,甚至有些人将这种变色视为古玉的珍贵鉴别特征之一。
为了保护古玉的原色,可以尽量减少古玉与空气和水接触的时间,避免佩戴时与皮肤直接接触。
此外,定期清洁和护理古玉也是保持其原色的一种方法。
价值1000万的古玉
![价值1000万的古玉](https://img.taocdn.com/s3/m/0b5773f43169a4517723a3e2.png)
价值1000万的古玉自古以来,中国人历来偏爱古玉收藏,所谓“人养玉,玉养人”,收藏一块玉,就是收藏一段缘分。
古谚云:“黄金有价玉无价。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古玉收藏热兴起,至今热度未减,这不单单是中国玉文化的魅力衍射,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明赋予的特有精神。
古玉散发出来的独特内涵和魅力令人无法抵挡,无论是高古玉,还是明清玉,价格都是逐年攀高。
但是,可以寻觅到的精品仍是凤毛麟角,充斥市场的大多数还是凡品乃至赝品。
赝品泛滥影响了玉器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让不少收藏者望而却步,一些藏家因此选择了入门相对容易的新玉。
有市场研究人士认为,新玉价格猛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古玉造假泛溢,“水”太深所造成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玉器市场近几年已经一扫前几年的低迷,玉石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特别是质地优良的上等美玉,如硬玉之首翡翠、软玉之王和田玉等,更是物以碲为贵。
随着藏家收藏观念的变化,玉器市场也出现收藏对象多元化的趋势,玉器的年代不再是人们关注的惟一条件。
收藏者不仅热衷于商周汉魏的高古玉.倾心于明清的迷人白玉,对制作精美的现代玉器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像玉牌、玉佩这类小件,就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新玉收藏渐成新宠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现代精品玉器在拍卖市场上也有令人瞩目的表现。
中国嘉德在2021年春拍中推出的一条双串翡翠珠子项链,便以198万元的高价成交。
中鸿信拍卖公司在2021年春拍中推出的一件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吉祥如意”更是拍出了880万元的天价。
从各拍卖行玉器的拍卖柬看,现代玉中凡是玉料上乘、名家大师的作品,都会受到藏家追捧,近期价格涨幅几乎达到200%。
相比高古玉和明清玉,新玉价格适中,价格一般仅为明清玉件售价的1/1O,而且鉴定难度不高,主要在于鉴别玉料的好坏以及做工的优劣,不需特别考虑年代,也减少了人工作伪的可能,收藏门槛较低,而且升值潜力不可限量。
古玉收藏,应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看多了、研究多了,能达到“爱不择手是好玉”的目的。
浅谈古玉收藏(高人授业,值得借鉴)
![浅谈古玉收藏(高人授业,值得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f6ff6f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8.png)
浅谈古玉收藏(高人授业,值得借鉴)乱世藏金,盛世藏宝,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以其独特的文汇内涵,高档的文化品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
古玉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精华,也是收藏家们关注的热点。
很多人准备涉足古玉收藏,而收藏就免不了要投资,对古玉的投资不同于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它有着相对较高的门槛。
下面对目前社会上的古玉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初涉此行的藏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投资古玉收藏,自然要认识到它的优势。
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较,古玉具有以下优势:1、文化内涵丰富。
玉,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矿石,从中华先民在生产劳作中发现了它的美丽特质,到以后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们赋予它无数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古玉是历史的佐证,是文化的载体,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象,宗教思想、礼仪制度、审美情趣等等,这是其他古代艺术品无法比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
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是说君子象玉那样温文而纯洁;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并指出玉有十一德,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西汉刘安假托风胡子之口提出“玉兵”时代,并指出“玉为神物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玉”字时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辞海》中“玉部”共收词汇150余条,其中多数是赞美和吉祥之词。
2、时代悠久。
中华民族使用玉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东部敖汉兴隆洼文化及辽西阜新查海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而且绵延至今仍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3、坚固耐久,易于保存。
玉的矿物学名称为透闪石或阳起石,硬度6~6.5,比重2.9~3.1,表面细腻,质地坚硬,不易受风化侵蚀,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低。
许多古玉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出土后仍然光彩依旧,即使表面有沁色,也能看出造型和纹饰,这比起易碎的瓷器和书画来,显然更容易保存;4、便于展示。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53365fc58f5f61fb6366610.png)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古玉的收藏在当下渐渐变得热门起来,古玉的收藏出现收藏热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1.佩戴玉石可以减少生病。
这是因为玉石的频率与人体细胞的生长频率类似,可以增加细胞能量,防止病菌的侵入。
相关的理论依据大家可以搜索日本专家关于远红外矿物质怎么防治病毒性侵害的。
因此大家喜欢玉德根本原因在于其“祛病除灾”的功效。
简单的“石之美者为玉”并不能准确的定义玉石。
防病功效大家可以看我们的习惯和中医的理论,手镯的位置是内关和外关,佩戴玉手镯有利于防治风邪的侵入。
而玉牌则佩戴于两乳之间的檀中穴,有利于舒心散肝,对于养神修身极为重要。
因此民间关于玉石可以祛病除灾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相信心细的读者在自己的周围和左右都可以找到佩戴玉石灵验的佐证。
这是玉石成为收藏热点的一个原因。
2.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推广需要。
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包含着很多的社会信息和文化信息。
其中有礼制方面的,也有技术工艺方面的。
例如古代没有发明金属工具以前人们是怎么加工出如此之精细的玉器?这是所有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课题。
因为玉石的硬度高,要雕琢就需要有比其更硬的工具。
而中国现存的众多金属工具出现以前的玉器正好是宣传中国文化的很好媒介,让世界人民见识如此众多的史前玉器,正好说明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
而所谓的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
人们从好奇起,就会逐渐的想多了解,而多了解和多接触就可以扩大我们的软实力。
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考虑,玉文化必定会慢慢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一个重点。
因此古玉会成为下一个收藏热点。
3.玉石的稀缺性和古代文化的附着性。
首先玉石的矿藏是有限的。
例如和田籽料是从河床中选择美好的料来加工,而常年的淘选使得和田玉籽料并不多见。
现在的和田玉籽料毛料都炒作到一公斤十几万,相当于一克一千多块钱,比黄金还贵重。
再有所有的股玉器都包含着以前的社会文化信息,如怎么加工,加工技术。
古玉界:古玉朱砂沁,解析“古玉挂红”和“葬玉涂朱”!
![古玉界:古玉朱砂沁,解析“古玉挂红”和“葬玉涂朱”!](https://img.taocdn.com/s3/m/04d82a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b.png)
古玉界:古玉朱砂沁,解析“古玉挂红”和“葬玉涂朱”!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玉器是八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实证,且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比如说古玉的沁色,本来是周围环境介质对玉器的浸润和污染,而实际上却反过来增加了玉器的沧桑感,丰富了玉器的色彩美,以至于无数古今收藏家不惜耗费时间和金钱去淘换沁色美观的古玉,尤其偏爱红的沁色,甚至说“古玉挂红,价值连城”。
图1、妇好墓出土的涂朱玉人商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玉挂红”和“葬玉涂朱”有什么区别和内在联系吗?有的。
首先,两者都是指古代玉器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朱红沁色。
不过,“葬玉涂朱”是前因,“古玉挂红”是后果。
换言之,古玉之所以“挂红”,在颇大程度上是由于“葬玉涂朱”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古玉挂红”是现象,而“葬玉涂朱”则是本质。
那么,什么是古玉的沁色呢?清末民初的古玉鉴藏家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这样说过:“夫宝玉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星三光之陶熔。
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之奇致异趣,令人不测:较之宝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十倍矣!” 古玉之所以“能动人之心”,就是因为它在地下沉睡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古人称之为“沁色”。
古玉沁色是丰富多彩的,有红、黑、褐、绿、青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美称。
其中,红色沁的美称有:血沁、枣皮红、鹤顶红、人参朵、珠砂片、胭脂斑、鸡血红、孩儿面、洒金红、铁锈红、宝石红、樱桃红、米砂红、石榴红、膏药红、大红袍、老土大红,等等,不一而足。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玉器上为什么会带有红色的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商朝晚期妇好墓吧!当你参观安阳殷墟妇好墓的时候,你从参观点的栏杆之外老远就可以看到,墓底部摆放玉器的地方有一块被染成了血色红,面积大约有1平方米左右。
解说员讲,这种红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朱砂和赤铁矿。
古玉的前景
![古玉的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98e065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f.png)
古玉的前景古玉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古玉在收藏投资领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古玉数量稀少,每一件古玉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因此受到了收藏家的青睐。
尤其是一些稀世珍品,如“玉璧”、“玉斧”等,更是被众多藏家争相竞买,价格屡创新高。
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收藏玉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这为古玉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其次,古玉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玉不仅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明的见证和载体。
通过研究古玉,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生活、宗教信仰、艺术追求等方面的信息。
古玉的认识和传承使得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同时,将古玉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不仅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再次,古玉在工艺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传统的古玉工艺包括雕刻、琢磨、打磨等,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运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新材料,使古玉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例如,将古玉与金属、珠宝等材料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美细腻的古玉艺术品。
因此,古玉在创新设计和工艺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古玉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到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旅游观光。
而古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和风俗特色,可以成为旅游景点的重要元素之一。
例如,一些古玉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开展推广和参观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古玉还可以作为纪念品和文化衍生品,通过旅游销售的方式推广和传播。
综上所述,古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同时,古玉在工艺创新和旅游文化产业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不断增长,古玉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古先生玉器知识回答(一)
![古先生玉器知识回答(一)](https://img.taocdn.com/s3/m/aa9f20c7b8f67c1cfad6b8a6.png)
古先生玉器知识回答(一)一、由于红山文化热,红山玉器受到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
但目前有关红山玉器的资料、书籍中的观点杂芜,由于利益原因,甚至有些资料有意误导读者,能否请您根据正规发掘出土的红山玉器,谈谈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出土红山玉器有哪些种类?各个种类数量如何?应该参考什么权威的书籍?答: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猪龙(图1)、C形龙(图2)、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图3)、勾云形玉佩(图4)、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块、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
红山文化玉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才认识到的,虽然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玉器图录中偶尔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但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些玉器的时代,所以现在基本上见不到那时的仿红山文化玉器。
据目前统计,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所藏传世及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总数大约在300件左右。
相对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种类中,玉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一般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也最少;而玉匕形器、玉块、玉枭、玉龟、串珠等则见于大小墓中,数量较多。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地区很多红山文化墓地和遗址被盗掘,一些红山文化玉器流入古玩市场,其数量不详,应该多于考古出土的数量,但在器形和纹饰上不会超出文博考古部门所藏红山文化玉器的范围。
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参考书有:《中国玉器全集》(6卷,杨伯达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古方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文物考古之美》(杨瑾、黄明山主编,文物出版社,1994年)、《红山玉器》(于建设主编,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年)。
第二,红山玉器的玉质有何特点?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要注意什么?答: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颜色一般呈黄绿色,亦有偏黄或偏绿者,温润度和纯净度较好。
其硬度为6~6.5摩氏度,比重为2.9~3,成分为透闪石。
这种玉料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块度有山料和仔料(亦称河磨玉)两种(图5)。
中国玉石收藏热现象
![中国玉石收藏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a5b03057cd184254b353552.png)
大 众 文 艺133摘要:玉石作为一种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玉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精髓之一。
当下大众化消费品中玉石制品较受欢迎。
玉料价格的翻升使得收藏界对玉石的热爱有加,便有了“炒房不如炒玉”的说法。
关键词:玉石收藏;玉文化;收藏热;大众消费;资本投资一、玉石收藏热的现象中国人爱玉,对玉的特殊情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现如今“炒房不如炒玉”玉石已经被人们形容为“疯狂的热石”。
一些玉料产地矿藏日渐枯竭,市场上的玉石价格就不断攀升。
近几年玉器价格增幅稳步上涨,而价格在一万以上的玉石产品,2011年到2012年则有60%以上涨幅。
玉石收藏热已经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1.从“文化”角度看待如今玉石收藏热(1)玉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玉,美丽而神秘,亦是矿石中较为高贵的一种。
亿万年的地壳板块运动后,沐浴天地日月精华,它是来自大自然滋生出的灵性之物。
在经过能巧匠的雕琢,成为玉器后越发的诱人富有魅力。
在中国人看来“玉”是神秘和幸福的化身,她润泽细腻,承载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玉石最受文人雅士的钟爱,其温润、含蓄、硬朗的个性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
①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 “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玉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精髓之一。
国家之宝,皇室珍宝,镇国玉玺,统统离不开一个玉字。
中国人崇尚玉的观念渗透于中国文化的一切领域。
玉作为文化的载体出现在汉字成语中的例子屡见不鲜。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正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
②玉文化的内涵玉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文明。
是生命对世间万物的一种体悟,一种理解,一种习得。
理论意义上的玉文化,是把玉料雕琢成各式种类的工艺品和产品,经过岁月与时光,升华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随时代的更迭,在中国人的心中“德”字潜移默化成为 “玉”的代名词。
古玉的发展趋势
![古玉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893e4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2.png)
古玉的发展趋势
古玉作为一种古代文化艺术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发展趋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高端市场需求增加:随着收藏投资热的兴起,古玉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高端收藏市场对于稀缺、优质古玉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推动了古玉的发展。
2. 文化价值的提升:古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古玉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追捧。
3.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结合:古玉的制作工艺在传统上注重于仿古,以保留古代的工艺特点。
然而,在现代社会,也有一些艺术家利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将古玉与当代艺术风格相融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为古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4. 国内外市场的拓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古玉市场开始向海外扩展。
越来越多的古玉艺术品被引进到海外市场,并受到了外国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5. 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古玉的制作技艺是一门独特的工艺,包括制玉、雕
刻、磨砺等环节。
为了保持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技艺,一些机构和艺术家开始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传承工作,以确保古玉制作的技艺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总体来说,古玉行业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和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追求,古玉的市场和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浅谈古玉鉴别与收藏
![浅谈古玉鉴别与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b1d91141312b3169a451a428.png)
浅谈古玉鉴别与收藏玉器收藏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红出文化期至春秋战国多以地方玉为主。
春秋战国以后就多以和田玉为主,众多圣人名士对玉推崇备至。
宋代以后,玉就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国人心中玉是圣洁而美丽的,拥有一块与已有缘的好玉更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事情。
中国人收藏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古人热爱美玉,甚至不惜倾家荡产用生命去保护她。
时过境迁,人们至今相信玉可以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中国人收藏玉,主要是收藏了她的文化,当然还有她保值和升值的原因。
随着古玉市场的不断升温,给一些制假,贩假的人创造了无限商机,导致了许多初学者甚至老收藏家们不幸“中计,打眼”。
更有甚者,当前国内外的许多拍卖会由于利益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我们行内所说的“似是而非”的东西。
所以,我们这些古玉收藏者更应擦亮眼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那么,怎样才能辨别一件古玉的真伪呢?主要从玉质、沁色和工艺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件古玉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出现了由内至外的多种改变,其内在的变化出现了如“熟透感”既“脱胎”的现象,就是玉器本身经变化后形成了“果冻”状或像白萝卜经开水煮过后呈现的半透明状。
作假者多以青海料来模仿这种玉器的现象。
但仔细观察青海料,水头太重,而真正古玉的透是含有浑厚质感的透,如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还有的出现了钙化现象,俗称“鸡骨白”。
有的玉器通体都钙化了,有的只钙化了一部分。
作假者所做的“鸡骨白”较为死板和僵硬。
而真正的“鸡骨白”在钙化处与没有钙化的地方,多半是以一种糖色的晕染形式为过渡的。
这种糖色就像和田玉的糖料差不多,而且是深入肌理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
据目前考察,这种以糖色晕染为过渡的方式,当今市场上还无法仿制。
而玉的表面颜色发生了改变,就是我们通常指的沁色,沁色的各种颜色都有,这决定于玉质自身的密度及入土时周围的环境。
自然的沁色或浮于表,或深入肌理。
其沁色深浅不一,自然生动,几乎无定律可循。
而人工作伪的沁色则不同,往往避硬就软,渗入石性强的玉质,绺裂等。
古玉的沁色与盘变
![古玉的沁色与盘变](https://img.taocdn.com/s3/m/2107cddf7f1922791688e826.png)
古玉的沁色与盘变1、古玉沁色与人工作沁、留皮之别玉器受沁的原因玉器之所以受沁,实质上受自然环境下的风化作用与浸蚀作用所致,通常需百年以上方能受沁(海边盐质土壤中例外):一、玉花(白玉中的豆花现象)与饭糁(玉质中有白斑,呈饭粒未熟透状):在清代以前的玉器中,较有可能形成;二、玉质通透的立体现象:目视可见,汉代以前较为常见;三、年糕或果冻现象:入过土的玉器经盘玩后呈现的温润质感四、冰裂纹:入土年深日久产生的明显现象,通常是玉质内部有裂,而在器表一则抚之无痕,二则即便在放大镜下也无显而易见的缝隙);五、白沁现象(俗称钙化):玉器经长期风化作用,在器表或孔隙内附着一些白色粉末,或生成一层白色松软的包体(闪玉白化后,常常会比重变轻,硬度下降);视其程度,分为两种:(1)凡入土时间不太长、或者玉质上佳周围环境呈中性,白化稍弱,其表层水沁、白化呈薄如云烟的粉状;(2)凡入土时间长的高古玉,或因水土环境、或因玉质较次,造成白化严重,而呈鸡骨白、象牙白,甚至有完全腐化变质者)(类似的还有黑沁现象——俗称黑漆古、水银沁;红沁现象,如“枣皮红”、“洒金沁”——俗称血沁;土沁现象,如“老甘黄”、“松香沁”;)六、次生结晶:古玉入土数以千年,其中一些成分在地下潮湿环境长期作用下,经毛细管作用,析出器表,形成少量斑晶(呈云母光泽,白色者为透闪石晶,黑色为阳起石晶——呈针状、冰花状,多见之于裂缝、刻痕、蚀斑、受沁处,与石英岩中云母片的随机分布大不相同,很容易区别);七、熔斑:汉代以前之高古玉入土后,因受地热、受力不均等因素长期作用,形状发生变形,器表或呈现熔蜡状。
玉器受沁虽说需经百年以上才能形成,但由于入土之后所处壤质有别,时间长短不同,玉质不同,受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南方地湿,玉器易受沁变质;北方较干燥,受沁较浅,或有历经数千年不受沁者。
但无论如何,都是有证可验的:一、受沁时,玉器表面会遭破坏,浅者为蚀斑——起伏不平者为“桔皮纹”,深入玉中者为蚀孔——“土咬”,局部受侵蚀严重,朽烂如枯骨、膏泥者——“唐烂斑”(因唐代及以前土古玉上常见,故有此称);其不可人为作伪者有三:(1)蛀蚀孔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孔内有如纤维网;(2)蛀孔周围有一白化过渡层;(3)蚀孔或裂绺内或有砂粒(质硬未风化者),或有均质胶固体;二、凡玉质较脆弱的纹路或裂绺处更易受沁,形成沁纹——颜色较深,且有向周围扩散之势,且沁纹多呈凹陷现象。
中国古代玉器高峰期(一)
![中国古代玉器高峰期(一)](https://img.taocdn.com/s3/m/f034d59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中国古代玉器高峰期(一)
“盛世藏玉”,是我国几千年来玉器收藏的总结、回顾,我国古代制玉高峰期的出现就是一个明证。
玉器高峰期的出现与社会变革,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除新石器时代外,都与和田玉的开发和运入内陆有密切关系。
当社会发展、文化发达,和田玉大量出现,就预示着高峰期的出现,这是盛世藏玉的历史事实。
我国玉器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有几个制玉高峰时期,这是玉的开采、加工、收藏最为发达繁荣的时期。
对于制玉高峰期有几种不同的划分,一种是三个高峰期,一种是五个高峰期,一种是六个高峰期。
三个高峰期分为上古、中古、清中期这三个时期:
上古是指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
这是通常说的上古玉器,它受到我国古代玉器鉴赏家们的特别偏爱,尤其是以动物立雕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以及商、周朴素的浅线阴刻玉器。
中古是指汉到宋代的玉器,收藏主要是汉代具有写实精神的玉雕人物和动物,以及在宋代复古运动中产生的仿青铜器造型的玉器。
清中期主要是指乾隆时期。
什么是古玉的“熟旧感”
![什么是古玉的“熟旧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e6471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78.png)
什么是古玉的“熟旧感”百年以上至几千年的古玉、中古玉、高古玉都有“熟旧感”!年代越久远越明显,无非是高古玉年代更久远,熟旧感更明显而己!那什么是“熟旧感”呢?“熟”就是自然的熟透感,“旧”是自然的老气感!“熟旧感”就是自然的成熟、熟透而自然带有岁月痕迹的旧气,这种感觉称之为“熟旧感”!古玉深埋地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面结构水逸失,天长地久,生成“熟”的视觉效果。
年代越久“熟旧感”越深,视觉效果越明显!出土古玉的熟旧感是玉器入土后,在特殊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发生的物理与化学反应!出土后经空气氧化与人的盘玩作用,古玉会越发的亮丽、莹润!对与高古玉的熟旧感,周老(周南泉先生)对此有形象的表述:“就好像是用锅去煮一个白萝卜,你把萝卜露在水上一半,另一半放在水里煮,等煮到浸在水里那段萝卜变了色,那个色你提出来看,就是那种熟旧的感觉”。
这种现象是年深日久的标志,是仿古作旧所不能达到的!古玉、高古玉的“熟旧感”,也是古玉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种古玉的“熟旧感”也可能表现在古玉的某个局部,或者是开窗见地处,或者整器上!高古玉因为比古玉年代更久远、里外都己经熟透了,所以往往体现在整件器物上!而新玉则明显生嫩。
在一些战汉以前出土的古玉上,即使未曾经过盘玩,也会出现这种如凝胶一样的“熟旧感”!不管现在工艺沁色仿的如何出神入化,而古人埋藏了几百、几千年以上的古玉、高古玉!从材质内部显现出来的那种“熟旧感”,是无论如何也仿不出来的。
因为古玉的这种变化,是埋藏在墓葬里,经过数百年、上千年、几千年的环境下,而产生的从内到外的变化。
新和田玉在开采出来之前,不也是埋藏在地下吗?那么为什么他就没有高古玉的那种“熟旧感”呢?因为这种变化是在墓葬内的特殊环境下发生的,与新和田玉在开采之前的埋藏环境是不同的!如周围的物品、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等!虽然新和田玉也经历了数亿年的埋藏,但是他的埋藏环境与墓葬环境还是有显著区别的!所以,这种熟旧感只有在墓葬环境埋藏过几百、几千年的古玉才具备,特别是年代更久远的高古玉!古玉在呈现出“熟旧感”的同时,给人的手感也是很独到的,不管其蚀变、质变、色变程度有何不同!只要表面比较平整,当盘玩的器物的温度接近人的温度时,用手抚摸玉的表面,会感到异常的柔滑!就象小孩的肌肤感,这种手感就是氧化层(包浆)产生的结晶水向玉表的置换现象……。
追捧是促进良渚文化玉器报价飙升原因
![追捧是促进良渚文化玉器报价飙升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2fa75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2.png)
追捧是促进良渚文化玉器报价飙升原因1,玉质、玉材辨伪其实,玉的质地与真伪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良渚文化玉器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山海记》记载玉的产地有二百多处。
只能说明的是:商周至秦汉,重要礼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绝对,也常伴有其它不明产地的玉类出土。
特别是近年,高仿良渚文化玉器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
玉材不可用辨伪依据。
2,氧化鉴定1.工具、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
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出土良渚文化玉器。
3.局限性:近代传世品,未受氧化良渚文化玉器。
3,良渚文化玉器在墓葬或墓室这种复杂环境里,经过几百上千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的变化,环境中的物质会对良渚文化玉器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再加上良渚文化玉器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自身也会发生内、外应力的反应,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表象上的变化,比如包浆的浓厚,沁色的丰富,钙化的形成,土蚀土咬现象,灰皮的产生,形变的现象等,都是良渚文化玉器入土后形成的特征。
纵使全国和地墓葬环境不尽相同,也就是行家常说的坑口不同,但环境对良渚文化玉器造成的影响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4,如果良渚文化玉器受土壤中的矿物颜色影响而形成的沁色,盘玩或泡到温水时,会出现掉色现象。
这是因为土壤中富含铁离子显色成分所致,比如山东南部的红土中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由于土壤成分富含铁质的影响,多出现红沁。
5,良渚文化玉器雕刻是通过坨具慢速打磨,过程中不断往雕刻处注入解玉砂,通过解玉砂的硬度可以提高雕刻效率。
注意看上图箭头处,阴刻线底部有明显的砂磨痕。
6,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
一块良渚文化玉器,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良渚文化玉器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而沁色通常会成为一块良渚文化玉器的重要鉴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
古玉的收藏在当下渐渐变得热门起来,古玉的收藏出现收藏热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古玉收藏热的原因有哪些,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古玉收藏热的原因1•佩戴玉石可以减少生病。
这是因为玉石的频率与人体细胞的生长频率类似,可以增加细胞能量,防止病菌的侵入。
相关的理论依据大家可以搜索日本专家关于远红外矿物质怎么防治病毒性侵害的。
因此大家喜欢玉德根本原因在于其“祛病除灾”的功效。
简单的“石之美者为玉”并不能准确的定义玉石。
防病功效大家可以看我们的习惯和中医的理论,手镯的位置是内关和外关,佩戴玉手镯有利于防治风邪的侵入。
而玉牌则佩戴于两乳之间的檀中穴,有利于舒心散肝,对于养神修身极为重要。
因此民间关于玉石可以祛病除灾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相信心细的读者在自己的周围和左右都可以找到佩戴玉石灵验的佐证。
这是玉石成为收藏热点的一个原因。
2.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推广需要。
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包含着很多的社会信息和文化信息。
其中有礼制方面的,也有技术工艺方面的。
例如古代没有发明金属工具以前人们是怎么加工出如此之精细的玉器?这是所有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
课题。
因为玉石的硬度高,要雕琢就需要有比其更硬的工具。
而中国现存的众多金属工具出现以前的玉器正好是宣传中国文化的很好媒介,让世界人民见识如此众多的史前玉器,正好说明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
而所谓的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
人们从好奇起,就会逐渐的想多了解,而多了解和多接触就可以扩大我们的软实力。
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考虑,玉文化必定会慢慢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一个重点。
因此古玉会成为下一个收藏热点。
3.玉石的稀缺性和古代文化的附着性。
首先玉石的矿藏是有限的。
例如和田籽料是从河床中选择美好的料来加工,而常年的淘选使得和田玉籽料并不多见。
现在的和田玉籽料毛料都炒作到一公斤十几万,相当于一克一千多块钱,比黄金还贵重。
再有所有的股玉器都包含着以前的社会文化信息,如怎么加工,加工技术。
礼制如何,有什么含义等等复杂的社会信息是研究古代的良好材料和工具。
古玉收藏的谣言1、玉石要时时佩戴才是保养
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很多人都认为玉石需要时时佩戴,只有这样才能滋养玉石,而玉石也会慢慢蕴养着人的肌肤。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经常佩戴玉石可以在无形中给玉上油保养着玉石,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善着自己的皮肤,让自己看上去更美丽。
但当天气炎热或者剧烈运动时,人们会流很多汗,这时汗液会侵入玉石之中。
这时候就不能再继续佩戴,需要将玉石取下来进行清洗,过段时间再佩戴,否则只会让玉石被汗液侵蚀。
2、玉石古玉比新玉更值钱
古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是古玉最具价值的体现,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像古董一样,古玉一定比新玉更有价值,也更值钱。
但并非新玉价值就低于古玉,新玉的开采工艺和制作工艺的先进性与时代性是古玉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古玉所重视的是收藏价值,在佩戴的时候也有着诸多忌讳。
但新玉不一样,它不仅有着收藏价值,更有着佩戴价值,因此很多时候新玉往往比古玉更值钱。
3、和田玉越白越好
白色的和田玉是玉石中最珍贵的存在,于是很多人普遍认为和田玉也是越白越好。
但是作为和田玉中最为贵重的羊脂玉却并不是如此:羊脂玉温润莹透,宛如凝脂,有着微微发黄的油脂光泽。
而且羊脂玉的质地也不是白色,而是有些微微发灰的色调,其价格也远远高于白色的和田玉!
4、和田玉的价值一定比其他玉石高
和田玉的确很珍贵很值钱,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和田玉远比其他玉石更值钱,价值也一定比其他玉石高。
其实这是个误区,和田玉虽然价值很高,但是和田玉也有着高低档之分,低档和极品相差甚远。
而其他玉石中也有着不少价值极高的精品,比如俄料和青海料的价值虽然比不上和田料,但是顶级的玉料也不比和田玉的价值低,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和田玉一定比其他玉石价值高!
高古玉收藏如何去伪存真一、宏观辨别。
高古玉主要分布区域及各
个区域高古玉的特点;高古玉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文化形态下的不同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高古玉所用的玉材、造型、用途、纹饰、工艺、沁色、包浆及氧化皮壳的表现。
一句话,就是对高古玉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