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svt速度公式:物理量单位stv公式变形:求路程svt求时间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1min=60s物理量单位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重力NG=mg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摩擦力动摩擦和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用手握瓶子是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和瓶静摩擦|例如推箱子箱子没动摩擦力=推力子重力平衡,摩擦力=重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F合=0f(N)合力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0F合(N)密度公式:mV物理量单位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和质量成正比也不和体积成反比ρ密度kg/m3g/cm3m质量kggV体积m3cm3单位换算:1kg=103g1g/cm3=1×103kg/m31m3=106cm31L=1dm31mL=1cm3浮力公式:F浮=GF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F浮=G排=m排g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物理量单位F浮=ρ水gV排F浮=GF浮浮力Nρ密度kg/m3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单位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压强公式:Fp=S液体压强公式: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3ρ液体密度kg/mp=ρghh深度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注意:S是受力面积,面积单位换算: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1cm2=10--4m2F压力N那部分面积1mm2=10--6m2S受力面积m2物理量单位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固体先找压力和受力面积再算压强液体先根据公式算压强再F=p液S算压力杠杆的平衡条件:F1动力NF1L1=F2L2滑轮组:1F=nG总L1动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单位F动力NG总总重N(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s=nh物理量单位s动力通过的距离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功公式:W=Fs功率公式:WP=t物理量单位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物理量单位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P功率WW功Jt时间s单位换算:1W=1J/s1kW=103W机械效率:物理量单位W有用W总×100%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JW总总功J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有=G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W总=Fs[对于杠杆和滑轮]W总=Pt[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热量计算公式:物理量单位物体吸热或放热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提示:c比热容J/(kg℃)Q=cm△t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保证△t>0)m质量kg初温t1,△t=t2-t1△t温度差℃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燃料燃烧时放热物理量单位初温t1。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p W Km、m、dm、cm、mm等面积(S) (1)面积公式S=ab S=a^2 S=πR^2 (2)体积公式V=s·h (3)压强公式p=s/h^2 m^2、dm^2、cm^2、mm^2等体积(V) (1)数学公式V=Sh (2)密度公式ρ=m/V (3)用量筒或量杯 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液体g/cm^3、kg/m^3等时间(t) (1)速度定义v=s/t (2)功率P=W/t (3)用钟表测量t 秒、min、h等速度(v) v=s/t m/s、km/h等质量(m) (1)重力公式F=G·m·m/r^2 (2)功的公式W=m·g·h (3)密度公式ρ=m/V (4)用天平测量 m kg、g、mg等压强(p) (1)p=F/S (2)压强公式p=ρ·g·h Pa、N/m^2等浮力(F浮)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F1-F2(F1>F2)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4)漂浮或悬浮法F 浮=F1/F2=l2/l1 N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公式: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p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面积(S) (1)面积公式:S=ab、S=a^2、S=πR^2 (2)体积公式:V=s·h (3)压强公式:p=s/h^2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体积(V) (1)数学公式:V=Sh (2)密度公式:ρ=m/V (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液体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等时间(t) (1)速度定义:v=s/t (2)功率:P=W/t (3)用钟表测量:t 秒、分钟、小时等速度(v) v=s/t 米/秒、千米/小时等质量(m) (1)重力公式:F=G·m·m/r^2 (2)功的公式:W=m·g·h (3)密度公式:ρ=m/V (4)用天平测量:m 千克、克、毫克等压强(p) (1)p=F/S (2)压强公式:p=ρ·g·h 帕、牛/平方米等浮力(F浮)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F1-F2 (F1>F2)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4)漂浮或悬浮法:F浮=F1/F2=l2/l1 牛1.定义功率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为XXX(W)。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物理量公式变形公式G=Fnn=G/FG=Fn-G′G′=Fn-Gh=S/n计算单位备注使用说明不考虑滑轮自重、摩擦等因素考虑滑轮自重,但不计绳重和摩擦注意右图:F=2GS=h/2V=V′/2拉力★滑轮组F=G/nF:拉力的大小,F、G:NG:物体的重力,n:股,一般不写单位。

n: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同上S、h:mn:绳子的根数,一般可从图上数出.G′:动滑轮的重力S: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即绳子的自由端)h:物重升高的距离V: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物体移动的速度F=(G+G′)/n距离S=nhF速度V=nV′=P/FV′=V/nF=P/vS=W/FF=W/SW=Ptt=W/PG图1V、V′:m/s★功★功率W=FSP=W/t=FS/t=Fv★W有用η=×100%W总W有用=W有用+W×100%额外W:J(Nm)F:N,S:mP:W(J/s)t:s通用W有W总Gh10000Fsη:为百分数滑轮组★W有W总G100%nFn:为动滑轮上绳子的根数利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利用滑轮组水平移动物体。

一般:S=nS利用斜面拉升物体时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计算杠杆的机械效率时使用机械效率★W有η=W总×100%=S×100%=×100%nFFS:N:摩擦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物体滑动的距离h:物体上升的高度L: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l1:阻力臂l2:动力臂(物体竖直上升时使用此公式)斜面W有W总★Gh100%FlGl1100%Fl2杠杆W有W 总★发动机WGh×100%η=W有用有100%Q放W总PtFSη=×100%(物体水平移动时使用此公式)mq1E动=2mv2F: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小S:物体在力的方向运动的距离用于计算发动机G: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的工作效率h:物体上升的高度m:质量v:速度h:高度k:弹性系数某:伸长的长度(形变大小)△t升=t -t0(升高的温度)△t降=t0-t(降低的温度)可用于判断物体动能大小的变化可用于判断物体势能大小的变化只要知道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理解比热的概念,注意比热的单位动能重力弹性E重=mgh12E弹=2k某E机械=E动+E势Q吸Q放c==m△t升m△t降Q吸=cm(t-t0)=cm△t升Q放=cm(t0-t)=cm△t降Q放=mq势能能量的单位Jc:J/(Kg.C)m:kg0△t:C0机械能★比热容吸热放热热量c=m=△t升=△t降=m=Q放/qQ吸也常用下列公式计算:Q吸=ηQ放=ηmq注意变形公式的运用要理解热值的概念。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基本物理量,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文将介绍动量的概念、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原理。

一、动量的概念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的定义公式为:动量 = 质量 ×速度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二、动量的计算方法1. 对于质点,动量的计算很简单,直接使用动量的定义公式即可。

例如,一辆质量为500千克的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向东行驶,则该汽车的动量为:动量 = 500 kg × 20 m/s = 10000 kg·m/s2. 对于自由运动的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动量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受到的力的改变率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将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时间,可以得到:力 ×时间 = 质量 ×加速度 ×时间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上式可以改写为:力 ×时间 = 质量 × (末速度 - 初速度)左边的力 ×时间代表了物体所受力的改变量,右边的质量 × (末速度 - 初速度)则代表了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公式:动量变化量 = 质量 × (末速度 - 初速度)利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受到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量。

三、动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对于一个由n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以得到以下公式:总动量= Σ质量 ×速度其中,Σ代表对所有物体进行求和。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物理现象,例如两个物体碰撞后的反弹、火箭推进原理等。

总结: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描述,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高中物理公式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一、力学公式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2、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0F 或0=∑xF0=∑yF5. 万有引力: 221r m m GF = 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G m h R Mm =+2)(向ma h R Tm h R m h R V =+=+=+)(4)()(22222πω=+=2)(h R GM a 向)(4)()(22222h R Th R h R V +=+=+πω、=24π地球GM 定值=+23)(Th R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R2俗称黄金式 6、第一宇宙速度 G 2R Mm = m V R2V=gR R GM =/ 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高中物理物理量总结一、力学公式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2、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0F 或0=∑x F 0=∑y F5. 万有引力: 221r m m G F =3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G m h R Mm =+2)(向ma h R T m h R m h R V =+=+=+)(4)()(22222πω =+=2)(h R GM a 向)(4)()(22222h R Th R h R V +=+=+πω、=24π地球GM 定值=+23)(T h R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 R 2俗称黄金式 6、第一宇宙速度 G 2R Mm = m V R2 V=gR R GM =/ 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物理量计算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速度υ= S / t 1m / s = 3.6 Km / h声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的8次方m /s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p = F / S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浮力①F浮= G –F②漂浮、悬浮:F浮= G③F浮= G排=ρ液g 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③F浮<G(ρ液<ρ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滑轮组 F = G / nF =(G动+ G物)/ nSF = n S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功率P = W / t = Fυ1KW = 103 W,1MW = 103KW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W额=ηW总额外功W额= W总–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η=G /(n F)= G物/(G物+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中考物理所有的公式特点或原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间:t t=t1=t2 t=t1=t2电流:I I = I 1= I 2 I = I 1+ I 2电压:U U = U 1+ U 2 U = U 1= U 2电荷量:Q电Q电= Q电1= Q电2 Q电= Q电1+ Q电2 电阻:R R = R 1= R 2 1/R=1/R1+1/R2 [R=R1R2/(R1+R2)] 电功:W W = W 1+ W 2 W = W 1+ W 2电功率:P P = P 1+ P 2 P = P 1+ P 2电热:Q热Q热= Q热1+ Q热 2 Q热= Q热1+ Q热2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重力G(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功率P(w)P=W:功t:时间压强p(Pa)P=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m:质量q:热值二.知识点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篇1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5. 动量定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等于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且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功的原理: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7. 功率的公式: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P=W/t。

η=Wu/Wt。

9. 压强的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即P=F/S。

10. 液体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等于液体的密度乘g乘液体深度,即P=ρgh。

1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2.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二、热学部分1. 温度的公式:温度等于物体的热力学温度减去273.15K,即T=t-273.15K。

2. 内能的公式:内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加273.15K,即E=mcT。

3. 热量的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的变化量,即Q=mcΔT。

4. 比热容的公式:比热容等于热量除以质量再除以温度的变化量,即c=Q/mΔT。

η=Wu/Wt。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 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kQ1Q2/r^2。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sinθ,其中F为安培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强度,θ为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3. 电磁感应定律:当穿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该面积内产生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即E=-ΔΦ/Δt。

物理量计算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物理量是指可以量化、测量、计算的物理特性或性质,如长度、质量、时间、能量等。

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量和对应的计算公式。

1. 速度(Velocity):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其中,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时间是物体在达到最终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2. 加速度(Acceleration):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其中,初速度是物体在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末速度是物体在结束运动时的速度,时间是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3. 力(Force):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

其中,质量是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是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单位为牛顿(N)。

4. 功(Work):功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变化。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其中,力是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位移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5. 功率(Power):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数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其中,功是物体所做的功,时间是物体做功所花费的时间,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6. 能量(Energy):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能量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能量而有所不同。

例如,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的计算公式为:机械能=动能+势能(其中,动能(Kinetic energy)=1/2×质量×速度²,势能(Potential energy)=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7. 压力(Pressure):压力是物体所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分布情况。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其中,力是物体所受到的压力,面积是力作用的面积,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量、单位及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量、单位及计算公式
体积
V
立方米
立方分米(升)
立方厘米(毫升)
m
dm (l)
cm (ml)
质量
m
千克


毫克
微克
kg
t
g
mg
μg
密度
千克每立方米
克每立方厘米
kg/m
g/cm

F
牛(顿)
N
重力
G
牛(顿)
N
G=mg(g=9.8N/kg)
压强
p
帕(斯卡)
千帕
Pa
kPa
浮力
F浮
牛(顿)
N
F=G=mg=ρVg

W
焦(耳)
J
W=Fs
机械效率
η
η=W/W
功率
P
瓦(特)
W
摄氏温度
t
摄氏度
˚C
Q=cm(t-t)
热量
Q
焦(耳)
J
比热容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热值
q
焦每千克
J/kg
q=Q/m
电磁波
波速
c
米每秒
m/s
c=λƒ
波长
λ

m
频率
ƒ
赫(兹)
千赫
兆赫
Hz
kHz
MHz
路程(长度)
s
千米
米分米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cmdm
mm
μm
nm
时间
t



s
min
h
速度
υ
米每秒

量 的 计 算

量 的 计 算

量的计算量的计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各种物理量进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量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物理量的计算在物理学中,有一些基本物理量是无法由其他量表示的,它们通常被称为基本物理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和电流等都是基本物理量。

下面是几个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1. 长度的计算长度是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m)、千米(km)、厘米(cm)等。

当我们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时,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d = sqrt((x2 - x1)^2 + (y2 - y1)^2)2. 质量的计算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是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称重获得,通常使用千克(kg)作为单位。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多个物体的质量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在天平上放置两个物体A和B,物体A的质量为m1,物体B的质量为m2,两物体之和的质量可以表示为:m = m1 + m23. 时间的计算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的物理量。

常见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

在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间隔或时间差。

假设有两个时间点A和B,它们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表示为:Δt = t2 - t1其中,Δt表示时间差,t1和t2分别表示时间点A和B。

4. 电流的计算电流是指电荷单位时间通过导线截面的量,是描述电路中电子流动强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电流单位为安(A)。

电流的计算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进行,欧姆定律表示为:I = V / 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二、导出物理量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而需要通过其他已知的物理量进行计算。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导出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长度面积与体积的单位换算

长度面积与体积的单位换算

长度面积与体积的单位换算长度、面积和体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物理量。

在不同场合下,我们需要将这些物理量进行单位换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本文将介绍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常见单位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一、长度单位换算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厘米(cm)、毫米(mm)和千米(km)等。

下面是常见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m)= 100厘米(cm)1米(m)= 1000毫米(mm)1千米(km)= 1000米(m)例如,如果需要将10米换算成厘米,则可以使用以下换算公式:10米 × 100厘米/1米 = 1000厘米二、面积单位换算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物理量。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和平方千米(km²)等。

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将长度乘以宽度。

下面是常见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平方米(m²)= 10,000平方厘米(cm²)1平方千米(km²)= 1,000,000平方米(m²)例如,如果需要将100平方米转换成平方厘米,则可以使用以下换算公式:100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 = 1,000,000平方厘米三、体积单位换算体积是用来描述三维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物理量。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和立方千米(km³)等。

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将长度、宽度和高度相乘。

下面是常见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立方米(m³)= 1,000,000立方厘米(cm³)1立方千米(km³)= 1,000,000,000,000立方米(m³)例如,如果需要将10立方米转换成立方厘米,则可以使用以下换算公式:10立方米 × 1,000,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 = 10,000,000立方厘米四、实际应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中学物理公式物理量主要公式: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L):1km=1000m,1m=100cm,1m=10dm,1dm=10cm,1cm=10mm。

2.路程公式:s=vt,其中s为路程,v为速度,t为时间。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其中F为力,l为力臂。

4.液体深度公式:h=F/(ρ×g),其中h为深度,F为液体表面上的压力,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5.物体厚度公式:h=V/S,其中V为物体体积,S为物体表面积。

6.主要单位:长度(L)以km、m、dm、cm、mm为单位,质量(m)以kg、g、mg为单位,时间(t)以h、min、s为单位。

主要公式:1.面积公式:S=ab,其中a和b为矩形的两条边;S=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2.体积公式:V=S×h,其中h为物体的高度;V=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

3.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4.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5.压强公式:p=ρg 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6.合力公式:F=F1+F2(同方向)或F=F1-F2(反方向)。

7.速度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路程,t为时间。

8.功率公式: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9.重力公式:Fg=mg,其中F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10.功的公式:W=F×h,其中W为功,F为力,h为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1.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12.测量质量的方法: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

13.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理学中的计算方法

物理学中的计算方法

物理学中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是物理学的核心和基础,它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物理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将连续的物理量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数据点,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其中,一些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插值法、积分法、微分法、线性回归等。

1. 插值法插值法是一种通过已知数据点来预测未知数据点的方法。

常见的插值方法有拉格朗日插值法、牛顿插值法等。

在物理学中,插值法常常用于整理和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2. 积分法积分法是通过数值积分来计算曲线下面的面积或者折线的长度。

常见的积分方法有梯形法则、辛普森法则等。

在物理学中,积分法常用于计算物理量的平均值、总和或者分布情况。

3. 微分法微分法是通过近似地计算函数的导数来得到曲线的切线或者函数的变化率。

常见的微分方法有中心差分法、前向差分法等。

在物理学中,微分法常常用于分析物理量的变化趋势、速度、加速度等。

4.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是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或者曲线来描述数据的趋势,常用于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线性回归经常用于分析实验数据,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二、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利用计算机运算来模拟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它通常基于物理规律和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蒙特卡洛方法等。

1.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是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然后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解。

在物理学中,有限差分法常用于求解一维或者二维的偏微分方程,如热传导方程、波动方程等。

2.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将连续的物理问题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元素,然后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

在物理学中,有限元法常用于求解结构力学问题、流体力学问题等。

3. 蒙特卡洛方法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数的统计模拟方法,通过大量的随机取样来近似求解问题。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初中物理是物理学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物理公式及其应用。

以下是根据初中物理教材整理的所有公式,供大家参考。

一、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公式:v = s / t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2、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 (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最终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力与质量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受到一定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

3、重力公式:f = mg (其中f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重力的大小。

三、能量与功率1、动能公式:e = 1/2mv^2 (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公式:e = mgh (其中e表示势能,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功率公式:p = fv (其中p表示功率,f表示力,v表示速度)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运动时所需的功率。

四、电学1、欧姆定律:i = u / r (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2、功率公式:p = i^2 * r (其中p表示功率,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的功率损耗。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所有公式。

这些公式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为将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物理所有公式大学物理是一门涉及物理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领域。

初中物理公式与常见物理量估算汇总

初中物理公式与常见物理量估算汇总

初中物理公式与常见物理量估算汇总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汇总一些初中物理的公式和常见物理量的估算方法。

一、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速度=距离÷时间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二、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质量÷体积质量=密度×体积体积=质量÷密度三、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力=质量×加速度质量=力÷加速度加速度=力÷质量四、功、力和路程的关系:功=力×路程力=功÷路程路程=功÷力五、功、时间和功率的关系:功=功率×时间功率=功÷时间时间=功÷功率六、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力1×距离1=力2×距离2常见物理量的估算方法:一、长度估算:1.手指长度估算:大拇指的长度约为2.5厘米,食指的长度约为2厘米,中指的长度约为2.5厘米,无名指的长度约为2.2厘米,小指的长度约为1.8厘米。

通过相对比较,可以估算其他物体的长度。

二、重量估算:1.手指重量估算:大拇指约为15克,食指约为10克,中指约为15克,无名指约为12克,小指约为9克。

通过相对比较,可以估算其他物体的重量。

2.水的密度估算:一升纯净水的质量约为1000克。

三、时间估算:1.心跳计时法:在静止状态下,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约60-100次,通过计算心跳次数可以估算时间。

2.摆钟计时法:根据摆钟的摆动频率,将一定时间的摆动次数计算出来,从而估算时间。

四、温度估算:1.煮沸法:当水开始煮沸时,温度约为100摄氏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可以估算温度。

2.手感法:通过触摸物体来估算温度,可以根据手感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

五、力的估算:1.物体的重力估算:将物体放在手掌上,通过感觉物体对手的压力来估算物体的重力大小。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大全整理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大全整理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大全整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常用的物理量。

掌握这些物理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针对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的整理。

1. 长度 (单位:米)长度是指物体的直线距离,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

常用的单位是米(m)。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例如,一个班级的教室长度为10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为4米等。

2. 时间 (单位:秒)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或过程进行所需要的间隔。

常用的单位是秒(s)。

在物理学中,时间常常与运动和变化有关。

例如,我们可以用秒来测量一个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花费的时间,或者一个钟摆来回摆动的周期等。

3. 质量 (单位:千克)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描述了物体所含有的物质量的多少。

常用的单位是千克(kg)。

在物理学中,质量与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有关。

例如,我们常常用质量来描述一个物体的重量大小,以及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等。

4. 速度 (单位:米/秒)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变化。

常用的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例如,速度为10m/s的汽车表示汽车每秒向正向移动10米。

5. 加速度 (单位:米/秒²)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的量。

常用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可以帮助我们衡量物体运动的变化速率。

例如,加速度为5m/s²的物体表示它每秒的速度增加或减小5米。

6. 力 (单位:牛顿)力是描述物体受到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

常用的单位是牛顿(N)。

力用来描述物体的推动、牵引或引力等。

例如,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能够将物体拉向地球。

7. 功(单位:焦耳)功表示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事情大小。

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功用来描述物体的能量转化。

例如,我们可以用功来衡量简单机械的效率,或者测量电能的消耗和转化等。

功与功的计算方法

功与功的计算方法

功与功的计算方法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是衡量能量转化和传递的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功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情况下的力和位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等力施加的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功: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位移是物体在该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移的大小,θ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二、净力施加的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先计算净力,然后使用净力施加的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计算功:功 = 净力 ×位移其中,净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位移是物体在净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移的大小。

三、曲线运动对于曲线运动情况下的力和位移,由于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可能不一致,我们不能直接使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曲线分解为一系列微小的直线段,然后计算每个小直线段上的功,最后将这些功相加,即可得到总功。

四、重力场中的功在重力场中,当物体发生垂直移动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重力所做的功:功 = 重力 ×位移× cosθ其中,重力是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在地球上即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位移是物体的垂直移动的大小,θ是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五、旋转运动在旋转运动中,物体围绕一个轴旋转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旋转时所做的功:功 = 转矩 ×角度其中,转矩是物体所受到的转矩的大小,角度是物体绕轴旋转的角度。

总结功的计算方法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理解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过程。

根据不同情况下的力和位移,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功。

无论是等力施加的直线运动、净力施加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重力场中的功,还是旋转运动,我们都需要注意力和位移的关系,以及角度、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掌握这些功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为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汪燕青
高三备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帮助大家能在读完题目后迅速、准确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能较快地选出、选准公式,特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以期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力的计算方法:
①牛顿第二定律;②动量定理;③动能定理;④各种力的计算公式:库仑力F=kq1q2/r2;电场力F=qE;匀强电场中F=qU/d;安培力:F=BIL(B与I垂直,匀强磁场,直线电流,L为有效长度);洛仑兹力f=qvB(匀强磁场,v与B垂直)。

2、位移的计算方法:
①位移公式(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简谐运动);
②动能定理;
3、路程的计算:
①若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则转化为位移的计算;
②匀速圆周运动中可用线速度公式v=s/t或弧长s=rΦ(即弧长等于半径与圆心角的乘积)计算;
③对于空气阻力或滑动摩擦力,如果一直做负功,则做的功W=f·S,S为物体的路程;
4、速度的计算:
①相应的运动学公式(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②动能定理;
③动量定理;
④动量守恒定律;
⑤能量守恒定律(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⑥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可用相应的线速度公式;对于涉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可根据F 万=F向进行计算;
⑦对于电磁感应问题,可用E=BLV计算,对于涉及匀强磁场的洛仑兹力,可用f=qvB计算;
5、加速度的计算:
①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用运动学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可用向心加速度公式;
②用牛顿第二定律;
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则可用(a)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竖直上抛运动公式;平抛运动公式;(b)用mg/=GMm/r2(其中要注意r为到天体中心的距离;以及黄金变换GM=gR2);(c)
单摆的周期公式T=2 ;
6、时间的计算:
①对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
②用动量定理;
③对匀速圆周运动:可用;
④对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则用
7、质量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m= ;
②牛顿第二定律;
③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⑤天体质量的计算:(a)借助绕该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其他物体,利用F万=F向计算;
(b)根据mg/=GMm/r2计算;
8、波长、波速、周期的计算:
①波长:(a)可用v=λ/T;或者根据两质点间的距离,利用振动和波动知识找出这一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注意先写出通项公式);(b)或者直接由波形图中读出;(c)根据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条件计算;
②波速:根据v=λ/T=λf=s/t计算;
③周期:(a)T=t/N(即总时间除以总全振动次数)=λ/v=1/f;(b)利用质点的振动情况,由所给出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进行计算(要尽量写出通项公式);
在进行这些计算时,应理解清楚在振动图中的“上坡上,下坡下”和波动图中的“上坡下,下坡上”这两句口诀的确切含义,千万不要弄错。

9、功的计算:
①恒力的功:(a)用功的公式W=FScosθ;(b)动能定理;(c)功率公式W=Pt=Fv;
②变力的功: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③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的功还何以用每种力所做的功与各力对应的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计算,即W G=ΔE P;W电=ΔE=QU;
④电功:(a)纯电阻W=UIt=I2Rt=U2t/R=Pt=Q; W=UIt;(a)非纯电阻只能用电热只能用
Q=I2Rt计算;
10、功率的计算:
①机械功率:功率公式P=W/T=Fv;
②电功率:(a)纯电阻:P=UI=I2R=U2/R=P热;(b)非纯电阻只能用P=UI;如电动机的总功率为P=UI,内阻的内功率P2=I2r,输出功率P1=UI- I2r;(c)远距离输电时,导线上的热功
率P线=I2R线= 。

11、动能的计算:
①定义式E K= ;
②动能定理;
③功能关系;
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2、动能变化量ΔE K:
①用ΔE K= ;
②用动能定理;
13、势能的计算
①重力势能E P:(a)用定义式E P=mgh;(b)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W G=-ΔE P;
③弹簧的弹性势能:常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计算;
④电势能的变化量:用;
14、冲量的计算
①用定义式I=Ft; 2 用动量定理I合=F合t=ΔP;
15、动量及动量变化量:
①用P=mv;②用动量定理I合=F合t=ΔP=mv t-mv0;
16、电量:
①用库仑定律;②用F=qE;③用W=qU=Δε;④用Q=It;
17、场强的计算:
(1)场强大小的计算:
①用②对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匀强电场中
③用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先求出电场力再用
④用功的公式W=qE·s=qU=Δε;
(2)场强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由比较;②由电场线的疏密比较;③由等势面的疏密比较,密的地方场强大;
②离场源电荷近的地方场强大;
18、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①朝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②等势面总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③由U AB的正负决定;
19、电势差:
①由U AB=U A-U B计算;② W=qU=Δε; ③匀强电场中还可用U=Ed计算;
若是在电路中,则可用欧姆定律或串联电路的分压知识计算,或者用相关公式。

20、电容:
①大小的计算:用;
②大小变化的判断:正对面积变大,则电容变大;正对面积变小,则电容变小,两极板间距
离变大,电容变小,距离变小,恰好电容变大.即(电容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板间距离成反比.)
21、电流强度:
①用;②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或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相关公式;
③用安培力公式F=BIL;
22、电阻
①用;②用电阻定律;③用与电路有关的公式;
23、电阻率:
用用电阻定律;
24、电动势
①在电路中,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或相应的公式;②感应电动势则可用
计算。

特别的是,感应电动势的正负判断,应注意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作为电源,在该导体中电流恰好是由负极指向正极。

25、磁感强度:
①用定义式;②用;③涉及电荷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则用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④用ε=BLV;
26、磁通量:
只用
27、感应电流:
①用I= ;②用安培力公式F=BIL;③用与电路有关的公式;
28、折射率
①用折射率公式,光路可逆,用此式时要注意交叉对应关系;
② 。

29、光子能量:
①用;②
30、波的干涉:
某点出现振动加强的条件是:两波源到该点的距离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s=nλ;
某点出现振动减弱的条件是:两波源到该点的距离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
即Δs=(2n+1)(n=0、1、2、3....)
31、核能的计算:
①用(用该公式时,质量单位只能用“千克”,得出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②用(用该公式时,质量单位只能用原子质量单位“u”,得出的能量单位为“MeV”。

③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