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_城乡规划(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为了寻求低成本、大空间 的区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运输量大)。
(4)其他功能区。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 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 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 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
(5)功能分区原则。
(2)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 侧。
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 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 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 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 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5.主要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 ①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②保证一定的工__业__用__地__比例; ③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④相关企业、机构就近布置。
(2)农业布局。
①宏观布局,尊重各农业部门自身的运作规律; ②因__地__制__宜__,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 ③_城__乡__协__调_,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④村镇尽量避免占用农__业__生__产__用地。
2.乡村集市布局。
(1)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这 些地方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服务设施。
(2)其次,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车站、 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人流量大,成为集 市分布的理想地点。
(3)此外,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也会形成交 易场所。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 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 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
①植树种草;②采用修建梯 田等工程措施;③工矿建设 注意保持地表植被等
土地荒 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建设不 注意环境保护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建防 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 的关系;④采取多种措施解 决牧区水资源问题;⑤控制 人口增长
城市 内部交通 (3)交通运输业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
知识点三
商业布局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社区 商业服务点 区域 商业中心 市级 商业中心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 佳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若该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合理,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 ()
生态 问题
成因
治理措施
土壤盐 碱化
自然:①气温较高,蒸发旺盛;②风 力较大,降水的变数大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①合理排灌;②引淡淋盐; ③采取农业技术措施等
生物多 样性 减少
自然:气候条件的异常
人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围湖造 田,滥伐森林等
①退耕还林、还湖、还沼 泽等;②保护现有的森林、 湖泊和沼泽等
环境优美
2.城乡环境问题。 (1)常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见 本章第二节相关内容)。 (2)乡村主要的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以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 问题
成因
治理措施
水土 流失
自然:①地形崎岖;②土质疏松; ③夏季多暴雨;④地面植被覆盖率 低 人为: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等
答案:(1)A (2)B
要点一
城乡发展
1.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
类 名称 型
图示
分散型乡 村聚落
A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B
密集型 乡村聚落
C、D、E
分布 特征
呈点状松散布 局的村落,多 分布于地形复 杂或特殊的生 产类型地区
规模不大,村民住 房排列较为松散的
乡村聚落
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 集的乡村聚落,村落格 局一般是大而紧凑,住 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
工矿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 发电厂 水泥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 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 风向地带,尽可能接近
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 流下游
工矿企业
纺织厂 仪表厂 机床厂
自来水厂 高新技术 开发区 商贸中心
仓库
奶牛场、 蛋鸡场
具体要求与污染 噪声污染
④交通场、站的布局应尽量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同时 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
要点三
城市建设与生活环境
1.城市商业布局。
(1)社区商业服务点:规模小、数量多,消费人群多, 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
(2)区域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 集散地。
(3)市级商业中心: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 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 近。
知识点二
城乡规划
1.主要内容。 (1)明确城市的__性__质____; (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__城__市__规__模__; (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__空__间__布__局____; (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2.意义。 (1)有利于合理利用_土__地__资__源_; (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__态__环__境__; (3)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 (4)有利于协调城乡__发___展___; (5)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3.城市、村镇用地分类:__公__共__设__施___用地、工
业(生产)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_广__场_____用
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居、住________(建筑)用
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特殊用地(指军事、外事、保安
用地)。
住宅区
4.主要功能分区:_中__心__商__务_、区工业区、商业区、 文教(科技)区、仓储区、_生__态__保__护__区___、公共绿地区、 交通枢纽及其他功能区、__________ (特大城市)。
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 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 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 需要。
2.城市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 城市在合理布局功能区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工 业的合理布局的最关键的,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道路较为弯曲
典型 分布
水稻生产地区
山区小村
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 作农业地区
类 名称 型
图示
分散型乡 村聚落
A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B
密集型 乡村聚落
C、D、E
区位 因素
地形的制约、生 产活动的需要
道路、河流
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条件良 好;临近集市、宗教活动地
等
类 名称 型
图示
韶关,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 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 位历来重要。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和交通枢纽,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 上岭南有名Baidu Nhomakorabea重镇,历史上农产品贸易发达。
读韶关某地区集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农村集市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 丙三地中,规模最大的集市可能位于________地,原因 是什么?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1)大型购物中心的位置选择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交通条件便利,二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口。综合以 上两方面的要求可知,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甲处。(2)读图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分布在住宅区的东北 部,为了减少工业区排放的污染物对住宅区的影响,工业区 应分布于住宅区的下风向,由此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 南风。
答案:(1)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物质来源 经济发展水 平 历史上的传统习惯 甲 甲地位于公路和河流相交处, 交通便利,与乙地、丙地距离适中,服务范围大。
(2)日用品 农副产品 农业生产资料 不包括乙村,丙 地的集市服务范围小。 柑橘、茶叶。
(3)甲 交通条件。
要点二
城乡规划
1.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1)住宅区。 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40%~60%),团块状。 地位: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 的土地利用方式。
3.不同城市交通网的特点。
类型 特点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模式
网 特点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构成
由若干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行 线组成
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外 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放 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2)表现。
大气污染、 噪音 污染
①自然环境问题 光污染、 水 污染 固体废弃物 污染、电磁波污染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②社会环境问题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 混乱
(3)对策。 ①依据法__律__法__规__,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②依靠_科__学__技__术__力__量_,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交通运输业布局。 ①城市道路规划要考虑城市地理环境因素,如线路选择 要结合地形,注意节约用地和投资费用,道路走向应利于城 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等。
②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城市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 路。
③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各 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为不同人群(包括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出行 提供方便的选择和衔接,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 提高城乡环境的运行效率。
外围商业区——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 人口稠密区。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外围、交通干线两侧 或干线交会处。
(3)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 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基础设 施。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 的地域范围。
面积、形状:较大部分,环状或带状。
分散型乡 村聚落
A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B
密集型 乡村聚落
C、D、E
景 观 特 色
欧洲西部的 一些古老村 落,形成独 家村或散村
景观
阿拉伯传统村落, 多位于河流和泉水 附近,以清真寺为 核心,形成比较大 的广场,广场周围 的房屋相对密集, 多为石造和土筑的
房屋
欧洲东南部的村庄,大多为不设 围墙、相对开放的集村,多数村 落中心有教堂和集会广场,围绕 广场形成块村、街村和集村景观。 我国新农村,经过整体规划,道 路整齐,房屋漂亮,绿树成荫,
要求水源清洁 需要高科技人才 要求客流量大 用地多,交通方便
靠近市场
一般布局原则
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通便利区
布局在河流上游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
近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2)农业布局。 ①宏观布局,尊重各农业部门自身运作规律。 ②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 ③城乡协调,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④在村镇一级规划建设用地时,要尽量避免占用农 业生产用地
(2)在集市上交换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丙地集市的服务范围是否包 括乙村?写出两种该地出产的农副产品。
(3)甲、乙、丙三地中集市开放最多的应是________ 地,其布局因素是什么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居民点和 集市分布。集市的形成及其分布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物质 来源等因素有关,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交通条件最好,丙 地位置较差。在集市上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农副产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乡规划 (选修4) 第三节 城乡规划
知识点一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 (1)稳定聚落
交换
集市
商品 繁荣
城市
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2)我国乡村聚落的类型 村落:中心村、自然村
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工业化、_城___市__化__及不合理的社会 生活方式。
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 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居住区和工厂分离, 形成住宅区;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和 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 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 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 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 住地点分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的居民点 内。
(4)其他功能区。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 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 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 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
(5)功能分区原则。
(2)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 侧。
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 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 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 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 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5.主要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 ①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②保证一定的工__业__用__地__比例; ③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④相关企业、机构就近布置。
(2)农业布局。
①宏观布局,尊重各农业部门自身的运作规律; ②因__地__制__宜__,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 ③_城__乡__协__调_,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④村镇尽量避免占用农__业__生__产__用地。
2.乡村集市布局。
(1)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这 些地方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服务设施。
(2)其次,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车站、 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人流量大,成为集 市分布的理想地点。
(3)此外,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也会形成交 易场所。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 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 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
①植树种草;②采用修建梯 田等工程措施;③工矿建设 注意保持地表植被等
土地荒 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建设不 注意环境保护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建防 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 的关系;④采取多种措施解 决牧区水资源问题;⑤控制 人口增长
城市 内部交通 (3)交通运输业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
知识点三
商业布局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社区 商业服务点 区域 商业中心 市级 商业中心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 佳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若该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合理,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 ()
生态 问题
成因
治理措施
土壤盐 碱化
自然:①气温较高,蒸发旺盛;②风 力较大,降水的变数大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①合理排灌;②引淡淋盐; ③采取农业技术措施等
生物多 样性 减少
自然:气候条件的异常
人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围湖造 田,滥伐森林等
①退耕还林、还湖、还沼 泽等;②保护现有的森林、 湖泊和沼泽等
环境优美
2.城乡环境问题。 (1)常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见 本章第二节相关内容)。 (2)乡村主要的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以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 问题
成因
治理措施
水土 流失
自然:①地形崎岖;②土质疏松; ③夏季多暴雨;④地面植被覆盖率 低 人为: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等
答案:(1)A (2)B
要点一
城乡发展
1.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
类 名称 型
图示
分散型乡 村聚落
A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B
密集型 乡村聚落
C、D、E
分布 特征
呈点状松散布 局的村落,多 分布于地形复 杂或特殊的生 产类型地区
规模不大,村民住 房排列较为松散的
乡村聚落
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 集的乡村聚落,村落格 局一般是大而紧凑,住 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
工矿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 发电厂 水泥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 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 风向地带,尽可能接近
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 流下游
工矿企业
纺织厂 仪表厂 机床厂
自来水厂 高新技术 开发区 商贸中心
仓库
奶牛场、 蛋鸡场
具体要求与污染 噪声污染
④交通场、站的布局应尽量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同时 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
要点三
城市建设与生活环境
1.城市商业布局。
(1)社区商业服务点:规模小、数量多,消费人群多, 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
(2)区域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 集散地。
(3)市级商业中心: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 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 近。
知识点二
城乡规划
1.主要内容。 (1)明确城市的__性__质____; (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__城__市__规__模__; (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__空__间__布__局____; (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2.意义。 (1)有利于合理利用_土__地__资__源_; (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__态__环__境__; (3)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 (4)有利于协调城乡__发___展___; (5)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3.城市、村镇用地分类:__公__共__设__施___用地、工
业(生产)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_广__场_____用
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居、住________(建筑)用
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特殊用地(指军事、外事、保安
用地)。
住宅区
4.主要功能分区:_中__心__商__务_、区工业区、商业区、 文教(科技)区、仓储区、_生__态__保__护__区___、公共绿地区、 交通枢纽及其他功能区、__________ (特大城市)。
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 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 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 需要。
2.城市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 城市在合理布局功能区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工 业的合理布局的最关键的,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道路较为弯曲
典型 分布
水稻生产地区
山区小村
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 作农业地区
类 名称 型
图示
分散型乡 村聚落
A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B
密集型 乡村聚落
C、D、E
区位 因素
地形的制约、生 产活动的需要
道路、河流
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条件良 好;临近集市、宗教活动地
等
类 名称 型
图示
韶关,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 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 位历来重要。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和交通枢纽,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 上岭南有名Baidu Nhomakorabea重镇,历史上农产品贸易发达。
读韶关某地区集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农村集市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 丙三地中,规模最大的集市可能位于________地,原因 是什么?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1)大型购物中心的位置选择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交通条件便利,二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口。综合以 上两方面的要求可知,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甲处。(2)读图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分布在住宅区的东北 部,为了减少工业区排放的污染物对住宅区的影响,工业区 应分布于住宅区的下风向,由此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 南风。
答案:(1)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物质来源 经济发展水 平 历史上的传统习惯 甲 甲地位于公路和河流相交处, 交通便利,与乙地、丙地距离适中,服务范围大。
(2)日用品 农副产品 农业生产资料 不包括乙村,丙 地的集市服务范围小。 柑橘、茶叶。
(3)甲 交通条件。
要点二
城乡规划
1.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1)住宅区。 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40%~60%),团块状。 地位: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 的土地利用方式。
3.不同城市交通网的特点。
类型 特点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模式
网 特点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构成
由若干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行 线组成
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外 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放 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2)表现。
大气污染、 噪音 污染
①自然环境问题 光污染、 水 污染 固体废弃物 污染、电磁波污染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②社会环境问题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 混乱
(3)对策。 ①依据法__律__法__规__,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②依靠_科__学__技__术__力__量_,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交通运输业布局。 ①城市道路规划要考虑城市地理环境因素,如线路选择 要结合地形,注意节约用地和投资费用,道路走向应利于城 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等。
②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城市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 路。
③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各 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为不同人群(包括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出行 提供方便的选择和衔接,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 提高城乡环境的运行效率。
外围商业区——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 人口稠密区。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外围、交通干线两侧 或干线交会处。
(3)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 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基础设 施。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 的地域范围。
面积、形状:较大部分,环状或带状。
分散型乡 村聚落
A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B
密集型 乡村聚落
C、D、E
景 观 特 色
欧洲西部的 一些古老村 落,形成独 家村或散村
景观
阿拉伯传统村落, 多位于河流和泉水 附近,以清真寺为 核心,形成比较大 的广场,广场周围 的房屋相对密集, 多为石造和土筑的
房屋
欧洲东南部的村庄,大多为不设 围墙、相对开放的集村,多数村 落中心有教堂和集会广场,围绕 广场形成块村、街村和集村景观。 我国新农村,经过整体规划,道 路整齐,房屋漂亮,绿树成荫,
要求水源清洁 需要高科技人才 要求客流量大 用地多,交通方便
靠近市场
一般布局原则
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通便利区
布局在河流上游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
近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2)农业布局。 ①宏观布局,尊重各农业部门自身运作规律。 ②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 ③城乡协调,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④在村镇一级规划建设用地时,要尽量避免占用农 业生产用地
(2)在集市上交换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丙地集市的服务范围是否包 括乙村?写出两种该地出产的农副产品。
(3)甲、乙、丙三地中集市开放最多的应是________ 地,其布局因素是什么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居民点和 集市分布。集市的形成及其分布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物质 来源等因素有关,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交通条件最好,丙 地位置较差。在集市上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农副产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乡规划 (选修4) 第三节 城乡规划
知识点一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 (1)稳定聚落
交换
集市
商品 繁荣
城市
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2)我国乡村聚落的类型 村落:中心村、自然村
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工业化、_城___市__化__及不合理的社会 生活方式。
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 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居住区和工厂分离, 形成住宅区;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和 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 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 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 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 住地点分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的居民点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