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豆芽种植的实验报告(3篇)

豆芽种植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豆芽的种植方法。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黑豆等。

2. 容器:一次性塑料杯、玻璃杯等。

3. 水源:自来水、纯净水等。

4. 其他:剪刀、尺子、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种子:将种子洗净,放入容器中浸泡8小时。

2. 准备容器:将一次性塑料杯、玻璃杯等容器清洗干净,并确保底部有排水孔。

3. 浸泡种子: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容器底部,用剪刀剪去种子的一部分,以便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

4. 浇水:用自来水或纯净水浇透种子,使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5. 覆盖: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容器,保持湿润。

6. 观察: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生长过程。

7. 换水:每隔一天更换一次水,保持种子湿润。

8. 通风:每隔一段时间打开容器,让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9. 剪去多余部分:当豆芽长到一定长度时,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以便豆芽生长。

10. 收获:当豆芽长到适合的高度时,即可收获。

四、实验数据记录1. 种子品种:绿豆2. 浸泡时间:8小时3. 容器种类:一次性塑料杯4. 浇水时间:每天5. 观察日期及生长情况:日期生长情况第1天种子开始膨胀,部分种子露白第2天种子全部露白,部分种子发芽第3天豆芽开始生长,长度约为1cm第4天豆芽长度约为2cm,部分豆芽开始弯曲第5天豆芽长度约为3cm,部分豆芽开始变黄第6天豆芽长度约为4cm,生长速度减缓第7天豆芽长度约为5cm,部分豆芽变黄第8天豆芽长度约为6cm,部分豆芽开始枯萎第9天豆芽长度约为7cm,大部分豆芽枯萎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豆芽生长速度:绿豆在实验过程中生长速度较快,从第1天到第9天,豆芽长度从1cm增长到7cm。

2. 豆芽生长状况:在实验过程中,豆芽的生长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豆芽生长良好;反之,豆芽生长缓慢甚至枯萎。

3. 实验结论:豆芽的种植方法简单易行,通过控制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可以促进豆芽的生长。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实验报告发豆芽(3篇)

生物实验报告发豆芽(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2. 掌握豆芽的培育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2. 水盆3. 装豆芽的容器(如碗、盆等)4. 湿布或保鲜膜5. 温度计6.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将黄豆洗净,放入水盆中浸泡,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将装有豆芽的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20-25℃。

4.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展开等。

6.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黄豆洗净,浸泡6-8小时。

2. 实验开始: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实验观察:a. 第一天:观察黄豆是否吸水膨胀,种皮是否破裂。

b. 第二天:观察黄豆胚根是否突破种皮,子叶是否展开。

c. 第三天: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d. 第四天:继续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e. 第五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f. 第六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g. 第七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4. 实验结束:将豆芽从容器中取出,洗净,可进行食用或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第一天:黄豆吸水膨胀,种皮略有破裂。

b. 第二天:黄豆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开始展开。

c. 第三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2cm。

d. 第四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3cm。

e. 第五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4cm。

f. 第六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5cm。

g. 第七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6cm。

2. 实验分析:a. 种子吸水膨胀:种子在浸泡过程中吸收水分,使种皮膨胀,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

豆芽发苗实验报告(3篇)

豆芽发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豆芽发苗的技巧,并观察不同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为日常饮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各50克)2. 容器: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盆3. 水源:自来水4. 湿布或毛巾5. 温度计6.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准备种子:将绿豆和黄豆分别洗净,放入容器中。

2. 浸泡:将容器放在温暖处,用温水浸泡种子,浸泡时间为8-12小时。

3. 发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湿布或毛巾中,保持湿润,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地方,使种子发芽。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5. 对比实验:将两个容器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一个容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容器放在阴暗处,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步骤1. 第1天:将绿豆和黄豆分别洗净,放入两个塑料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浸泡。

2. 第2天: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放入湿布或毛巾中,保持湿润,放在温暖处。

3. 第3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4. 第4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5. 第5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同时进行对比实验,将一个容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容器放在阴暗处,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6. 第6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7. 第7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第1天:种子浸泡,无发芽迹象。

2. 第2天:种子开始发芽,生长高度约为1厘米,叶片数量为1-2片,颜色为绿色。

3. 第3天:豆芽生长高度约为2厘米,叶片数量为2-3片,颜色为绿色。

4. 第4天:豆芽生长高度约为3厘米,叶片数量为3-4片,颜色为绿色。

5. 第5天:阳光充足处的豆芽生长高度约为4厘米,叶片数量为4-5片,颜色为绿色;阴暗处的豆芽生长高度约为2厘米,叶片数量为2-3片,颜色为绿色。

豆儿发芽实验报告(3篇)

豆儿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豆类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掌握豆类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并观察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为今后的种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红豆、黑豆、豌豆各50克;2. 容器:5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盒;3. 装饰品:棉花、沙子、泥土;4. 工具:镊子、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准备: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放入5个塑料盒中,用剪刀将棉花剪成小块,铺在盒底;2. 种子催芽:将绿豆、黄豆、红豆、黑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豌豆种子浸泡在水中12小时,然后用镊子将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种子种植: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实验观察: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第1天:将五种豆类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绿豆、黄豆、红豆、黑豆浸泡24小时,豌豆浸泡12小时;2. 第2天:用镊子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放在铺有棉花的塑料盒中;3. 第3天:将种子均匀撒在棉花上,用沙子或泥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厘米;4. 第4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芽长等数据;5. 第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7. 第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8. 第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9. 第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0. 第1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1. 第1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2. 第1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3. 第1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4. 第1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5. 第1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6. 第1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7. 第1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8. 第1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19. 第19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0. 第2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1. 第21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2. 第22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3. 第23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4. 第24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5. 第25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6. 第26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7. 第27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28. 第28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30. 第30天:继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

豆芽检验报告

豆芽检验报告

豆芽检验报告
客户名称:XXX
检验时间:2021年X月X日
检验地点:XXX
一、检测项目
本次检测项目为豆芽。

检测结果如下:
二、外观检查结果
1. 豆芽颜色:自然呈白色,无明显异色。

2. 豆芽形态:成芽完整,无折折角角,无明显疏松,表面平整,整体形态符合豆芽特征。

三、质量指标检测
1. 外观检查:符合豆芽特征,合格。

2. 水分含量:5%。

3. 营养成分(每100克)
蛋白质:4.5克
脂肪:0.4克
碳水化合物:0.6克
能量:27.6千卡
4. 农药残留检测:未检出任何农药类残留。

5. 微生物检测:未检出任何病原微生物。

四、检验结论
经过检测,本次豆芽检验合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检验机构:XXX检测有限公司
备注:本检测报告仅针对所检样品,不得用于其它目的。

若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检测机构。

生物黄豆发芽实验报告

生物黄豆发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 观察黄豆种子发芽的过程。

3.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二、实验原理种子发芽是种子发育成幼苗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则是指种子本身具备完整的胚和充足的养分。

三、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2. 水盆3. 滤纸4. 塑料盒5. 保鲜膜6. 直尺7. 记录纸8. 铅笔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种子,用冷水浸泡24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播种:将泡好的黄豆种子均匀地撒在滤纸上,覆盖一层薄薄的滤纸,以保持湿润。

3. 设置对照组:将播种好的滤纸放入塑料盒中,用保鲜膜密封,设置三个对照组:- A组:室温(约25℃)下放置。

- B组:置于冰箱中(约5℃)。

- C组:置于阳光下(约30℃)。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的种子数量、胚芽长度等。

- 使用直尺测量胚芽长度,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 绘制发芽曲线,分析不同条件下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 分析胚芽长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发芽情况:- A组:室温下,黄豆种子发芽较快,胚芽长度增长明显。

- B组:冰箱中,黄豆种子发芽较慢,胚芽长度增长缓慢。

- C组:阳光下,黄豆种子发芽速度适中,胚芽长度增长较快。

2. 胚芽长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豆种子的胚芽长度逐渐增加,但在不同条件下增长速度不同。

六、实验结论1. 黄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室温条件下,黄豆种子发芽速度较快,胚芽长度增长明显。

3. 冰箱中,黄豆种子发芽速度较慢,胚芽长度增长缓慢。

4. 阳光下,黄豆种子发芽速度适中,胚芽长度增长较快。

七、实验拓展1. 尝试在其他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2. 研究不同品种的黄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差异。

3. 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如胚芽生长、养分吸收等。

初中发豆芽实验报告(3篇)

初中发豆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豆芽的生长条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由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发芽、生长而成的。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需要吸收水分、养分,并借助酶的作用将储存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三、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2. 筛子3. 水盆4. 豆芽盘5. 湿布6. 纸巾7. 透明塑料袋8. 记号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大豆种子洗净,放入筛子中沥干水分。

2. 播种:将沥干水分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撒在豆芽盘上。

3. 浇水:用喷壶将豆芽盘均匀地喷湿,确保种子表面湿润。

4. 遮光:用湿布覆盖在豆芽盘上,避免阳光直射。

5. 保持湿度:在豆芽生长过程中,每天定时用喷壶喷水,保持豆芽盘的湿润状态。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时间。

7. 成长过程: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豆芽逐渐生长,观察豆芽的形态变化。

8. 收获:当豆芽长到约5-7厘米时,可以收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过程: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大豆种子在第三天开始发芽,第五天长出白色嫩芽,第七天嫩芽逐渐变绿,生长速度较快。

2. 形态变化:在豆芽生长过程中,种子逐渐膨胀,白色嫩芽逐渐变绿,根系逐渐形成。

3. 光照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在遮光条件下,豆芽生长速度较快,且颜色较深;在光照条件下,豆芽生长速度较慢,颜色较浅。

4. 湿度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豆芽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豆芽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了豆芽的生长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豆芽可以迅速生长,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蔬菜。

七、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保持适宜的湿度、光照等条件,使豆芽能够健康生长。

初中萌发豆芽实验报告(3篇)

初中萌发豆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豆芽,作为我国传统食品之一,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种子从萌发到长成豆芽的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豆芽萌发的环境条件,并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萌发过程。

2. 探究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对豆芽萌发的影响。

3. 学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水、培养皿、毛巾、剪刀、尺子、温度计、光照计等。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计时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2. 设置实验组:将浸泡好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每组5颗种子。

3. 控制变量:- 水分组:分别将培养皿中的豆芽放入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如湿润、适量水分、过多水分、过少水分。

- 光照组:分别将培养皿中的豆芽放置在光照强度不同的地方,如室内、阳光下、阴暗处。

- 温度组:分别将培养皿中的豆芽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如常温、低温、高温。

4. 观察与记录:每天定时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豆芽的高度、颜色、叶片数量等数据。

5. 数据分析:分析不同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组:适量水分条件下,豆芽生长最快,叶片数量最多;过多水分和过少水分条件下,豆芽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2. 光照组:阳光下和室内条件下,豆芽生长较好;阴暗处条件下,豆芽生长缓慢。

3. 温度组:常温条件下,豆芽生长最快;低温和高温条件下,豆芽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六、实验结论1. 豆芽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2. 水分过多或过少、光照过强或过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芽的萌发。

3. 本实验结果可为家庭种植豆芽提供参考。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生豆芽实验范文模板

生豆芽实验范文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田燕南(2008010868)杨棋钧(2008010882)丁宣升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2)1、响应变量 (2)2、自变量 (2)3、实验设计原理 (4)三、实验过程 (5)1、实验器材 (5)2、实验环境 (5)3、实验步骤 (5)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0)1、全因子设计数据分析 (11)1.1 豆芽长度 (11)1.2 豆子未发芽率 (17)1.3 豆芽霉变率 (20)1.4 豆芽枯萎情况 (24)2、“田口设计”(Taguchi Design)数据分析 (26)2.1 稳健参数设计 (26)2.2 交互作用分析 (28)五、实验结论与讨论 (40)六、参考文献 (41)一、实验目的黄豆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是较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来源.黄豆芽不仅可以在XX农场中生产,也可以在家庭中自己制备。

而且自己家中制备的黄豆芽味美健康,更加鲜美健康.探究在一般条件下适合黄豆芽的发芽条件对于指导黄豆芽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人们也已经探索出很多生黄豆芽的方法,不过我们组想要通过实验,利用“实验设计"课程中学习的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设计实验,找出对黄豆芽生长情况的影响因素。

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以对家庭制备黄豆芽进行一定的指导。

二、实验原理1、响应变量出于从实验目的的考虑,我们确定,把特定时间长度**豆芽的生长长度作为响应变量。

而在豆芽生长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出芽的同时又发霉或者长得有毛根等异常现象,这些数据也都将被记录,以进行对自变量黄豆芽生的影响效果的全面分析。

2、自变量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影响黄豆芽生长的因素有豆子本身的质量、水量、环境温度等。

为了在正式实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期,我们通过网络和书刊等途径对现有的研究黄豆芽生长的因素的结论进行了总结。

我们发现,在以往进行的对种子的发芽和成长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和研究中,除了对豆子本身的素质,即是否死亡、饱满、健康等自身因素进行的研究,还有众多对于其他因素,诸如光照、水分、温度、氧气、营养素等的实验和研究.通过对相关的文献的阅读和学习,我们发现:1)水分是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水分之成为种子萌发的第一个条件,是因为种子吸水后会使种子中的贮藏性凝胶物质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能够胀破坚硬的种皮,使原先处于封闭式种皮内的种胚能和外界的萌发条件相接触,活跃其新陈代谢过程。

黄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黄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黄豆发芽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了解发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发芽对黄豆的营养价值的提升。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器材:黄豆、玻璃容器、纱布、水壶、实验笔记本、显微镜- 试剂:水3. 实验步骤3.1 黄豆的发芽1. 将黄豆倒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黄豆24小时,使黄豆吸收水分。

2. 在底部放置一层湿润的纱布,将浸泡的黄豆均匀分布在纱布上。

3. 用玻璃容器的盖子覆盖住并保持通气性。

4. 将玻璃容器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

3.2 观察发芽过程1.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观察黄豆的发芽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例如:观察第1天到第7天的发芽情况)2. 记录每天发芽的黄豆数量,并通过图表展示发芽率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第1天:黄豆表面无任何变化。

- 第2天:黄豆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纹。

- 第3天:黄豆裂纹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出现初步的发芽。

- 第4天:黄豆发芽数量明显增多。

- 第5天:发芽的黄豆长出小芽,根部开始伸展。

- 第6天:黄豆芽长出完全展开的叶子。

- 第7天:发芽结束,黄豆全部进入生长阶段。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黄豆的发芽率,发芽率=发芽的黄豆数量/总黄豆数量。

以发芽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来表示,可以直观地观察发芽的过程。

5. 结果分析黄豆通过发芽的过程,孢子就开始呈现生命的活跃状态,顺利地完成了种子发芽的整个生命过程。

由于发芽时营养物质的转变,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6.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黄豆经过适当的浸泡和种植条件下,可以成功发芽并生长。

- 黄豆的发芽率随时间逐渐增加,最终达到100%。

- 黄豆经过发芽后,其营养价值有一定提升。

7.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了解了种子发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验证了黄豆通过发芽过程提高了其营养价值。

培养豆芽的生长情况报告

培养豆芽的生长情况报告
培养豆芽的生长情 况报告
1404班 李昭仪制 作
我的实验开始了!
• 一.准备 • 我先选择了50粒绿豆作为
抽样调查的对象
2月2日(或 纱布)垫在绿豆下面,用 温水浸湿,并放在一个温 暖的环境中。四小时观察 一次。
2月2日
• 过了一天,绿豆开始破皮 ,有的绿豆甚至都顶出了 胚根。
2月3日
• 一天后,豆芽皮已经完全 裂开。部分已经脱皮。
2月4日
• 之后,我准备了一个透明的 瓶子,把脱了皮的豆芽转移 的了透明瓶子中。两天后, 豆芽长出来绿色的叶子。
• 一天观察两次,每 次观察都发现豆芽 在慢慢的长大,保 持适当的水分、温 度。发芽率为100% 。
• 通过本次绿豆发芽的实验,我们可以得 出以下结论: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种子的萌发需要 一定的水分

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生态工程学院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题目:黄豆根尖微核技术系别:生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2级组员姓名:孟迎、罗廷、何忠平蔡国宪、丁琴姓名:罗廷学号:28111201029指导教师:蹇黎完成时间: 2015 年 6月11日黄豆根尖微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游离于主核之外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业密布或重污染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

水质恶化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显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利用毕节市流仓河道河水以黄豆萌发的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一方面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植物畸变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当今发展地区对河道污染程度的间接反应和监测。

发豆芽实验报告(共10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共10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共10篇)发豆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班级:姓名: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

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碗里,盖上一块湿布。

豆芽实验报告模板

豆芽实验报告模板

豆芽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豆芽的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综合评价豆芽的生长状况。

二、实验原理豆芽的生长过程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水分:豆芽所需水分量较大,若水分不足则会影响生长发育。

2.光照:豆芽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光照,而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豆芽的生长。

3.温度:豆芽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至35℃,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4.营养物质:豆芽的生长需要足够的养分,若营养物质不足则会影响豆芽的生长发育。

基于上述原理,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条件下豆芽的生长状况并加以评价。

三、实验步骤1.准备豆子、瓶子和水。

2.筛选出无破损、无虫害、无霉变的豆子,然后将豆子用水浸泡8-12小时,直至豆子膨胀。

3.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分配到瓶子中,每个瓶子放入适量的水,豆子与水的比例约为1:3。

4.在保持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5.在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每个瓶子中豆芽的生长高度、生长速度、颜色等信息,并拍摄相应的照片以备记录。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水分对豆芽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而光照和温度对生长影响较小,营养物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豆芽在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下,在暗处得到好的生长,比在良好的光照下的生长情况要好。

而且,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豆芽的生长,生长速度和高度都有所增加。

如果豆芽缺乏水分或过多营养物质含量,则会出现生长迟缓或发霉现象。

五、实验结论经过本次实验观察与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豆芽在充足的水分环境下生长良好,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生长。

2.豆芽在暗处生长情况较好,而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3.豆芽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至35℃。

4.营养物质可促进豆芽的生长,但适量即可,过多营养物质含量可能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控制方式来促进豆芽的生长,以及更好地维护它们的健康状态。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3篇)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 观察大豆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选用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2. 容器:玻璃瓶、塑料盒等。

3. 装饰材料:棉花、土壤、沙子等。

4. 工具: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容器准备:选择合适的容器,放入一层湿棉花,作为种子发芽的基质。

3. 种子摆放: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注意不要重叠。

4. 实验分组:将容器分为若干组,每组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

5. 控制条件:a. 光照:部分容器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另一部分放置在黑暗条件下。

b. 温度:控制容器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如20-25℃。

c. 湿度: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适宜,如80-90%。

d. 通气:确保容器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缺氧。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其生长过程,如发芽时间、发芽率、生长速度等。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一般在浸泡24小时后开始发芽,约3-5天内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 发芽率:在光照、适宜温度、湿度及通气的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较高。

3. 生长速度:大豆种子发芽后,生长速度较快,约2-3天内可长至1-2厘米。

五、实验结论1. 大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

2. 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发芽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

3. 本实验为大豆种子的播种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大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及时记录数据。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大豆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播种和栽培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精选)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精选)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重金属Cu2+对豆芽遗传物质的阻碍摘要:以黄豆豆芽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Cu2+为受检物质, 采纳实验分析与统计分析的方式,探讨Cu2+对黄豆豆芽细胞的微核效应。

关键词:Cu2+;重金属;遗传物质;微核率微核是指位于细胞浆中独立于主核的核小体 ,染色同主核 ,其直径一样为主核的 1 /3~1 /2, 要紧由外界损害因素 (生物、物理、化学 )作用细胞后 , 致使细胞染色体丢失或断裂 , 从而在胞浆中形成 1个或数个小核。

多种实验已经证明 ,微核率的大小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有必然的关系[1]。

故经常使用微核来检测各类理化因子对生物体潜在的遗传危害。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在1986年已被中国环保局列为一种环境生物测试的标准方式,它作为一种环境变异的检测手腕,在我国很多地域的环保部门和医疗卫生系统中都有普遍的应用。

美国国家环保局也确信了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在环境突变性检测中的作用,对许多环境致癌物都作了标准化的实验,成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并建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

国内外也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阻碍,还研究了利用甲醛诱变大豆根尖细胞所产生的微核效应[2]。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存及重金属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的阻碍已有较多报导 ,而其对染色体行为的阻碍少见报导。

本次实验就由此产生利用重金属Cu对豆芽遗传物质阻碍的研究。

重金属Cu2+能对豆芽产生何种阻碍,是不是也会显现微核效应,假设产生微核效应,研究其微核率。

实验方案:一、实验原理:环境的三致性,即指环境对生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是目前环境污染中最要紧的问题。

三致的全然在于致突变,致畸、致癌常常是致突变的结果。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所以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即可在它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这就是微核(micronucleus)。

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

发豆芽实验报告范文(3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根和抽芽三个阶段。

通过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可以使豆芽快速生长。

三、实验材料1. 豆子(绿豆、黄豆等)2. 水盆3. 布或毛巾4. 棉签5. 温度计6. 量杯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豆子,用清水浸泡8-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 将浸泡好的豆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2. 发芽阶段- 将洗净的豆子放入水盆中,用布或毛巾覆盖,保持湿润。

- 将水盆放置在温暖(20-25℃)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 每天用棉签轻轻搅拌豆子,以保持氧气供应和水分平衡。

- 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水分,适量补充。

3. 生根阶段- 当豆子开始发芽时,移除覆盖物,使豆芽充分接触空气。

- 继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

4. 抽芽阶段- 当豆芽长到约2-3厘米时,将水盆移至光照充足的地方。

-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豆芽的进一步生长。

五、实验观察1. 发芽时间:记录豆子从浸泡到发芽所需的时间。

2. 发芽率:统计发芽豆子的数量,计算发芽率。

3. 豆芽生长状况:观察豆芽的颜色、长度、形态等变化。

4. 环境因素影响:记录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绿豆平均发芽时间为12小时,黄豆平均发芽时间为14小时。

2. 发芽率:绿豆发芽率为95%,黄豆发芽率为90%。

3. 豆芽生长状况:绿豆和黄豆的豆芽均呈绿色,长度约为5厘米,形态饱满。

4.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芽的生长速度和发芽率。

- 湿度: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豆芽的生长。

- 光照:光照不足会影响豆芽的颜色和生长速度。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豆芽组织的实验报告

豆芽组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组织结构及其生长过程。

2. 掌握观察植物组织的基本方法。

3. 分析豆芽生长过程中不同器官的发育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豆、黄豆、豆芽。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培养皿、剪刀、蒸馏水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绿豆芽和黄豆芽的外观特征,记录生长状况。

2. 取绿豆芽和黄豆芽的茎、叶、根等部分,分别制作成临时玻片。

3. 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记录不同器官的组织结构。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豆芽外观(1)将绿豆芽和黄豆芽分别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其外观特征,记录生长状况。

(2)比较两种豆芽的外观差异,如长度、颜色、质地等。

2. 制作临时玻片(1)取绿豆芽和黄豆芽的茎、叶、根等部分,分别用剪刀剪成约1mm厚的薄片。

(2)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平。

(3)滴加适量的蒸馏水,使切片浸湿。

(4)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轻压紧。

3. 显微镜观察(1)调整显微镜,使视野清晰。

(2)观察绿豆芽和黄豆芽的茎、叶、根等部分的组织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胞形态、排列、间隙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观察(1)绿豆芽和黄豆芽的外观差异:绿豆芽较细长,颜色翠绿;黄豆芽较粗短,颜色淡黄。

(2)生长状况:绿豆芽和黄豆芽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周期约5-7天。

2. 显微镜观察(1)茎组织:茎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2)叶组织:叶片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较薄,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具有光合作用。

(3)根组织:根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六、实验结论1. 豆芽在生长过程中,茎、叶、根等器官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2. 茎部细胞排列紧密,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部细胞含有叶绿体,具有光合作用;根部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 豆芽生长过程中,不同器官的发育特点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豆芽的组织结构及其生长过程,掌握了观察植物组织的基本方法。

豆芽实验报告单

豆芽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豆芽生长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观察豆芽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情况。

2. 探究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3. 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豆芽种子:绿豆、黄豆等。

2. 豆芽种植盒:可透气的塑料盒或玻璃盒。

3. 水源:自来水或纯净水。

4. 光照:自然光或人工光源。

5.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6. 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三、实验方法1. 将豆芽种子分别放入种植盒中,每个种植盒放入相同数量的种子。

2. 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每天定时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4.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种植盒的清洁和适宜的湿度。

5. 实验结束后,对各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实验条件1. 光照: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光照组每天接受8小时的自然光或人工光源,黑暗组不进行光照处理。

2. 水分:分为干旱组、适量水和过量水组,干旱组每天补充少量水分,适量水组每天补充适量水分,过量水组每天补充过量水分。

3. 温度:分为低温组、常温组和高温组,低温组保持5-10℃,常温组保持20-25℃,高温组保持30-35℃。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豆芽生长的影响:经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光照组豆芽生长速度较快,叶色鲜绿,而黑暗组豆芽生长速度较慢,叶色较暗。

说明光照对豆芽生长有促进作用。

2. 水分对豆芽生长的影响:适量水组豆芽生长速度最快,叶色鲜绿,根系发达;干旱组豆芽生长速度较慢,叶色较暗,根系较细;过量水组豆芽生长速度最慢,叶色较暗,根系腐烂。

说明水分对豆芽生长有重要影响,适量水分有利于豆芽生长。

3. 温度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常温组豆芽生长速度最快,叶色鲜绿,根系发达;低温组豆芽生长速度较慢,叶色较暗,根系较细;高温组豆芽生长速度最慢,叶色较暗,根系腐烂。

说明温度对豆芽生长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豆芽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学院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题目:黄豆根尖微核技术系别:生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2级组员姓名:孟迎、罗廷、何忠平蔡国宪、丁琴姓名:罗廷学号:28111201029指导教师:蹇黎完成时间: 2015 年 6月11日黄豆根尖微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游离于主核之外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业密布或重污染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

水质恶化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显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利用毕节市流仓河道河水以黄豆萌发的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一方面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植物畸变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当今发展地区对河道污染程度的间接反应和监测。

三、实验器具、药品1、实验材料黄豆种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供给)2、实验器材光学显微镜、试管(10ml)、烧杯、镊子、手术刀、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

3、试剂1)NaN3(叠氮钠)2)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和冰醋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配制)3)卡宝染色液(Carbol fuchsin)又称改良石炭酸品红,改良苯酚品红。

种类成分、配置方法保存时间A液取3g碱性品红溶于 100mL 的 70%乙醇中长期保存B液取A液10mL,加入 90mL 的 5%石炭酸(又称苯酚)水溶液限2周内C液取B液 55mL,加乙酸和福尔马林(37%甲醛水溶液)各6 mL染色液取原液C 20~30mL,加 45%的乙酸70~80mL,再加山梨醇1.8g4)6mol/L盐酸:配制:取49.5ml 37.5%的盐酸,再加入50.5ml水稀释至100ml容量瓶.四、实验步骤1、种子处理:黄豆种子洗涤干净,室温(25℃)下用蒸馏水浸泡发芽24小时,此间至少换水两次,所换水应预温至25℃。

种子吸涨后,移入铺有干净纱布的托盘内,在25℃温箱中催芽培养(4-5天),当初生根长到2cm时,选取发育良好的,大小与根长相似的芽,进行进一步实验。

2、检测液采集与处理采集流仓桥不同河段河水,沿河道周边从梦溪湾到泰丰源,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从碧阳湖至毕节师专大桥,这三个河段可的上、中、下游三个不同位置的河水混合。

瞬时采样吗,采集三个样本,每份两升以上,水样暂存于矿泉水瓶或水壶,并做好标记。

3、实验处理每一处理选取6-8粒生长良好、芽长一致的种子,放入盛有待测物溶液的培养皿中,浸没发芽种子。

用被检测液处理种子,用蒸馏水作阴性对照,处理种子6~24h(处理时间可视实验需要和被测液浓度而定)。

4、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min。

将洗净的种子再放入铺好滤纸的托盘内25℃温箱中恢复培养22-24小时。

5、固定:吸取5ml的卡诺氏固定液于10ml试管中,用刀片或小剪刀切取经过处理的长约0.5-1.0cm的黄豆芽10-20条,放入试管内,用试管塞盖紧,室温下固定20-24小时,固定液的用量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

固定后如果不及时制片,可换入70% 的乙醇中,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6、酸解:取出固定好的黄豆芽,用蒸馏水冲洗3min,洗净蒸馏水,加入6mol/L盐酸将芽浸没,室温下酸解10分钟,待芽软化即可。

7、染色:解离后材料水洗3min并吸干,挑取1个芽的尖部分生组织于载玻片上夹碎捣烂,滴加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min,压片。

8、压片在经染色的材料上加一滴染液,盖上盖玻片,覆一层吸水纸,用带橡皮头的铅笔垂直敲打,或以拇指垂直紧压盖片(注意勿使盖片搓动),使材料分散压平,便于观察。

9、镜检及微核识别标准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

微核识别标准:(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1000个细胞中的微核数并进行记录。

10、微核率及微核指数计算(1)计算微核率(‰): 1000⨯=细胞数溶液染毒根尖观察到的微核数溶液染毒根尖观察到的微核率 (2)计算微核指数(MI ):阴性对照的微核率样本的微核率)微核指数(=MI用微核指数作为判断实验样本是否致黄豆芽细胞突变的指标,以直观反映实验材料是否致突变及其严重程度。

污染指数在0~1.5区间为基本没有污染;1.5~2区间为轻污染;2~3.5区间为中污染;3.5以上为重污染,将样本的黄豆芽微核指数大于1.5 定为开始产生致突变作用。

五、实验结果1、实验进程记录(包括预实验)1)实验进程及处理(1)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种子前后发芽情况(处理1)从以下记录可知:种子用检测液处理后种子芽生长伸长,且芽的直径变得膨大。

但种子及芽的颜色有一定的变黑,甚至有的种子出现了溃烂。

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前 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后(2)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前后发芽情况(处理2)从以下记录可知:种子用检测液处理后种子芽也生长伸长了,芽的直径也变得膨大,种子及芽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变黑,也有种子溃烂。

但是其芽颜色变黑程度较上述实验(1)的浅,其溃烂种子数量也较实验(1)的少。

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前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后(3)从梦溪湾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前后发芽情况(处理3)从以下记录可知:和上述实验结果相似,种子用检测液处理后种子芽也生长伸长了,且芽的直径变得膨大,种子及芽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变黑,也有种子溃烂。

但是相对实验(2)的实验结果而言,其芽颜色变黑程度不及实验(2)的变化明显,其溃烂种子数量也较实验(2)的还少。

从梦溪湾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前从梦溪湾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后(4)蒸馏水阴性对照处理前后发芽情况(阴性对照)从以下记录可知:种子有蒸馏水处理前后种子,种子的芽仅仅只有伸长生长,没有出现直径的增粗膨大,也没有出现芽的变色和根的溃烂等现象。

蒸馏水阴性对照处理前 蒸馏水阴性对照处理后 2)镜检下微核的识别及微核数的记录在40×10的高倍镜下可见:在间期细胞的细胞核的附近有若干个圆形的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的结构,这就是微核。

还可见在分裂期的细胞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内有为数不多的染色体,且在染色体周围分布有许多椭圆形的微核,而在分裂末期的细胞中可见除了少数不多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内外,微核并没有被分到两个子细胞内,而是一个子细胞有许多的微核,而另一个细胞仅仅几个微核甚至没有。

不同河水处理黄豆芽在显微镜下的微核数记录六、实验分析1、注意事项(1)固定材料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换入70%酒精,0-4摄氏度保存半年,再观察时换用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

(2)化学药品处理浓度太高,会导致细胞核变形,而不是形成微核,故应该多设浓度梯度或进行预实验。

阴性对照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微核数 3 111 63 48 微核率(‰) 0.1 3.7 2.1 1.6 微核指数 MI 3.7 2.12.12、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种子(处理1)微核率和微核指数最大,其河道被污染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种子(处理2)的微核率和微核指数比从梦溪湾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河水处理种子(处理3)的大从所采集的三个不同河段其周围的聚集人口的密集程度来说,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所处毕节市城区位置,加上碧阳湖水库的建立以及周边较多建筑工业的实施,使得该区域段人口相对较为密集,污染程度相对较大,所以该河段的微核率及微核指数较大。

而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与从梦溪湾至毕节技术学院这两个河段由于离公路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其上游从梦溪湾上去基本上很少有人的过往,因此显得其污染相对较轻。

但是由于其河岸农民对土地施用一定的农药或者倾倒生活垃圾,从而使得河水受到相应的污染。

相对从梦溪湾至毕节技术学院河段,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这段河段,人流的活动量较多,其污染程度也较大,所以其微核检测指数也较大。

3、微核率与处理药物的浓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微核产生的概率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其概率也与处理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即处理药物的浓度越大,其微核率也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