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集锦
廉政文化建设----廉洁小故事30则
一、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
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
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
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
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
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廉政故事5篇范文
廉政故事5篇范文第一篇:廉政故事古人劝廉故事集锦1、父劝子廉刘歆是刘向的儿子,年少得黄门侍郎要职。
刘向及时写了《戒子歆书》教子为官。
他引用董仲舒富有哲理的名言,引用齐顷公成功失败的故事,要求儿子牢记历史教训:“身处要职,在道贺声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建立功勋,切不可恃高官显位,骄奢淫逸,走一败涂地的道路。
”2、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
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
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3、妻劝夫廉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
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4、兄劝弟廉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
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
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
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5、叔劝侄廉宋朝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
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
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
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
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
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
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
”6、舅劝甥廉宋朝名相寇准,少年得志。
淳化年间,太宗亲自为其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
关于清正廉明的故事
关于清正廉明的故事
1. 羊续悬鱼:羊续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为人廉洁正直,拒绝接受下属的贿赂。
有一次,下属给他送来一条鲜鱼,羊续把鱼挂在门前,让送鱼的人看到,表示自己不会接受贿赂。
2. 海瑞罢官: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淳安知县期间,严格执法,打击贪污腐败。
有一次,海瑞发现上司胡宗宪的儿子横行霸道,于是将其逮捕并依法惩处。
后来,胡宗宪为了报复海瑞,将他罢官。
3. 刘墉断案:刘墉是清朝时期的官员,他在担任江宁知府期间,处理了一起冤案。
当时,有两个人因为争夺一块土地而发生争执,其中一人被打死。
刘墉经过调查,发现死者是被另一人冤枉
的,于是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清正廉明的价值观,强调了官员应该廉洁正直、执法公正,为人民服务。
建国以来的清廉故事
建国以来的清廉故事自建国以来,许许多多的清廉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让人们感受到廉洁奉公的力量。
下面为大家讲述几个经典的清廉故事:故事一:率先某县清廉风气的县长某县是个山区县,曾经因贪污腐败问题屡屡上报,声名狼藉。
一位新任县长上任后,却展现了令人惊喜的廉洁作风。
他迅速整顿行政部门,建立起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公款用于民生事业。
他不接受贿赂,对违法违纪的行为坚决打击。
县政府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开展,县民对他充满了赞赏和拥护。
故事二:艰辛而清廉的村支书一个偏远的村庄,一位年长的村民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为村民做出了许多值得称赞的事情。
他一方面倡导村民共建共享,鼓励大家勤劳致富,一方面严格执行用人政策,杜绝权力寻租。
他坚持透明公开的村务会计制度,所有村庄的财务状况都向村民公开,让大家监督管理。
他的廉洁作风感染了村民,也带动了村庄的发展。
故事三:清正廉洁的法官在一个小城市的法院,有一位法官以清正廉洁著称。
他审理案件时毫不偏袒,公正判决。
他深入调查取证,维护法律的尊严。
尽管许多人试图通过贿赂获得有利的判决结果,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受任何干扰。
他的正直和正义感影响了很多人,让社会上的不法之徒感到畏惧,也让大家对司法系统充满了信心和敬仰。
这些清廉故事都闪耀着光辉的道德光环,彰显了中国建国以来廉洁奉公的精神。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传递了正能量,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学习,坚守廉洁的底线,为建设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共同努力。
廉政故事4篇
廉政故事篇1为政简肃,智斗污吏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
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
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允许过分招待。
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
”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
廉政故事廉政故事篇2孔子说:“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
”《说苑·杂言》意谓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钱多了,就会奢侈挥霍,不足就节俭。
没有禁令就放纵,没有节度就逸乐,放纵欲望就败亡。
接着孔子说:“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
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听也。
”意谓饮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节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敛要有常数,车辆器物要有限额,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
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确,教育的话不能不听从。
孔子说的“度量”和“善欲”两条,体现的是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
这就是说,一方面须设立一定的法律条令给予指导、调节和节制,使人举足有措而适归于治;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让人有是非标准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
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
”(《孔子家语·五刑解》)意谓凡是邪恶、偷窃、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没有限度。
没有限度,往小的说是偷盗懒惰,往大的说是奢侈浪费,都是没有节制造成的。
人由好变坏,是一个渐进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是由细微的变化慢慢积累起来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注意平时的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由量到质的变化。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
”如果鸡蛋没“缝”,苍蝇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奈何于鸡蛋的。
所以,关键还在自己。
关于古人廉政故事30则简短正能量
古人廉政故事30则目录一、悬鹅示众 (1)二、立檄拒礼 (2)三、棒打送礼 (2)四、厚谢婉拒 (2)五、羊续悬鱼 (2)六、悬丝尚书 (3)七、四铁御史 (3)八、风月尚书 (4)九、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4)十、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4)十一、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5)十二、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5)十三、新鞋踩泥 (5)十四、子罕辞宝 (6)十五、公仪休拒鱼 (6)十六、灭官烛瞧家书 (7)十七、杨震拒金 (7)十八、陶母退鱼 (8)十九、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8)二十、以廉为宝 (8)二十一、一钱太守 (8)二十二、苏章二天 (9)二十三、苏琼三悬 (9)二十四、杨震四知 (9)二十五、司马五规 (10)二十六、不为诸子建宅的刘福 (10)二十七、令家人退还玉带的王旦 (11)二十八、甘居先人敝庐的黄洽 (11)二十九、不以民膏自肥的杨简 (12)三十、灭烛读书 (12)一、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当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喊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往瞧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今,再没人自讨没趣了。二、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假如发觉逢年私送者,“决不饶恕”。三、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四、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往。五、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涯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犯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要求(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往,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访问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瞧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同鱼,退了出往,从今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六、悬丝尚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往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后来,袁毅劣迹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派人到山涛府上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众人不禁敬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山涛也被人尊称为“悬丝尚书”。七、四铁御史明代的冯恩,在任御史(监官)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明史•冯恩传》载: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同直。曰:‘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瞧者叹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遂号‘四铁御史’。”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宝贵可敬,可颂可鉴。八、风月尚书南北朝时的徐勉,为官廉正,不徇私情。《南史•徐勉传》载:他担当梁吏部尚书时,“尝与门人坐,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适合及公事。’”时人敬其公廉正派,赞其为“风月尚书”。九、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勉以近属陪位进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瞧察使等职。晚年进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遵守法律。十、清除私心,不取私财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进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访问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瞧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进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富强同来,很多商人为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尽。十一、为政简肃,智斗污吏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宦官鱼朝恩为瞧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答应过分款待。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今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十二、痛恨贪暴,锄恶扬善封建官场贪污受贿成风,为整饬吏治,李勉严刑峻法。他当开封府尉时,上任后立即张贴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贿后有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过了期限后,他又满不在乎,而且还让人抬着棺材往见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有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对方不以为然,李勉指令手下“将他装进棺材。”这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被扔进河里。此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十三、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往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廉政文化建设----廉洁小故事30则
一、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
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
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
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
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
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历史廉政小故事
历史廉政小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廉政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
廉政小故事正是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廉洁奉公、反腐败的真实故事,以鼓舞和教育人们对廉政的认识与觉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历史廉政小故事吧!故事一:岳飞的廉洁高风北宋时期,岳飞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拜的将领,但他从未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有一次,岳飞领兵与敌人作战,战事胶着,敌人想通过贿赂岳飞来分化宋军。
然而,岳飞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贿赂,并将贿赂的事情向丞相报告。
他坚守廉洁的原则,使得再怎样诱惑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故事二:杨白劳的清廉名声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白劳的官员,以他的廉洁和公正而闻名于世。
杨白劳的父亲因贪污腐败而被贬谪,他深知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不公。
因此,他立志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官员。
他拒绝了各种贿赂和特权,始终坚持对百姓公平公正地行使职权。
因其清廉的名声传遍全国,人们争相效仿,社会的风气也逐渐变得更加正直和廉洁。
故事三:蔡赴朝的坚守原则清朝时期,蔡赴朝是江苏省的巡抚,他也是一位以廉洁和正直著称的官员。
蔡赴朝坚守原则,积极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他不畏强权,勇敢地揭发和处理腐败分子,使得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他一次次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公正判决,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尊重。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来的官员们,继续推动着社会正义的前进。
这些历史廉政小故事告诉我们,廉洁是一种美德,是一个官员应承担的责任。
只有坚守廉政原则,执法公正,我们才能有一个公平正义、繁荣和谐的社会。
希望通过这些历史廉政小故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廉政的重要性,共同为建设廉洁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廉政建设小故事(精选5篇)
廉政建设小故事(精选5篇)第一篇:廉政建设小故事1、康乡长的忙(通俗小故事)南湾村位置偏僻,周围都是山。
山里也没什么矿产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才刚解决。
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那般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
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壶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吐苦水。
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正在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说句不好听的话,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银行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
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要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地差点将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就是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
你们村多少户人家?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多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
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古代廉政小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廉政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寓意深刻,对我们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下是几个古代廉政小故事:
1. 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有一次,有个下属送给他一条鱼,他推让不掉,就把鱼悬挂在庭中。后来这人又送鱼来,羊续指着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不用再送啦!”来人明白了羊续的意思,带着鱼走了。羊续悬鱼的故事流传开来,“悬鱼”一词也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一钱太守: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操守廉政,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将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设的官员)。赴任时,当地百姓纷纷自发前来送行,并送上许多金银财物。刘宠难以推辞,只得象征性地从中拿了一枚铜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这枚铜钱投到了江里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使陶侃深受教育。
10个廉洁故事简短
10个廉洁故事简短1.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曾多次担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送他一条活鲤鱼。
面对下属的好意,羊续左右为难,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此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当地的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2.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衣服耕田,鲁国国君派人封赠他一座城邑,请他用城邑的收入来修饰仪表。
曾子不接受,使者回去再回来,他还是不受。
使者说:“不是先生向人索要,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何不肯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有所畏惧别人,给人家东西容易有优越感。
纵然鲁君赏赐没有优越感,但我怎能无所畏惧呢?”最终没有接受。
孔子听说后感叹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3.压舱廉石三国时陆绩为政清廉,他从郁林太守离任返乡时,行李少得可怜,船家怕船载太轻容易翻船,不敢起航,陆绩就与船家、家人商议,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压船,但船吃水还是很浅,而银子已所剩无几,只好从岸边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
有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如今仍保存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
4.裴侠反讥北周裴侠为官清俭,堂弟伯凤等嘲笑说,“人生做官,应当名利双收,你这般清苦,究竟图什么?”裴侠说:“清是为官之本,俭是修身之基。
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能成就美名,应当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
我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恩遇,安于穷困并非追求虚名,而在于加强自修,只怕有辱先人。
这样做反被讥笑,还有什么话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5.玉璧无瑕西汉司马迁担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派人送给他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见到玉璧晶莹透亮,非常喜欢,司马迁开导她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6.忍穷免祸北宋范仲淹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人微言轻之际,都坚持清廉守正、忧国忧民、自甘清贫,曾经为了把母亲从苏州接到广德,卖了一匹马才凑够路费。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清正廉洁小故事1清正廉洁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大一点,如果每个人都不廉洁,我们的国家就会遭殃。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多么美好。
大家都非常爱戴清正廉洁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这么强大和富有。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出现了许许多多清正廉洁的官员,古代的包公,一生廉洁,被后人称为“包青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爷爷,一件睡衣补了多次还舍不得扔掉。
我们也非常痛恨那些给国家造成危害,不廉洁的官。
他们只会给国家增多坏事,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去报答国家。
这些人怎么不让人痛恨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一名小故事,但我们也要学习包公、周总理爷爷的正气精神。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遵守小故事规则,同时不忘了提醒别人也要做好。
因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使国家变得强大富有,必须要大家都团结起来才行。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能报答国家的人。
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廉洁了,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清正廉洁小故事2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人们把廉洁视为一种美德,把败坏看作社会的一颗毒瘤。
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每个朝代的领袖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廉洁,既是一个好官的标志,也是我们小故事前进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好品质。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公仪休拒收礼物》。
文中,一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条小小的鱼作为礼物送给他,他也竟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深知,一条小小的鱼身上,蕴藏着多少阴险的计划,甚至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正是知道这点,才不会收下任何礼物。
他就是——公仪休。
公仪休拒收礼不但为了自己,更为了朝廷、百姓。
也证明了他廉洁、正直和聪明的品性。
他这种正直、为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想想,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他这样的好官、好人,那社会一定会更美,人们生活得更开心、快乐,他永远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廉政故事(精选25个)
廉政故事(精选25个)廉政故事(一):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故事(二):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故事(三):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故事(四):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故事(五):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故事(六):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政故事(七):丹心要学月月红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廉政故事(精选25个)
廉政故事(一)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手说“好白嫩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故事(二)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莫非是不私一钱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坏话了。
廉政故事(三)两袖清风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故事(四)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故事(五)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教育。
廉政故事(六)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政故事(七)丹心要学月月红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称道和传颂。
廉政小故事合集5篇
廉政小故事合集5篇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廉政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廉政小故事1灭官烛看家书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政小故事2两袖清风出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释义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
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
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
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政故事集锦1、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2、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将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6、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7、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8、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9、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10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1勤俭一生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小胡同,叫“小羊圈胡同”。
“小羊圈胡同”非常小,全是低矮的草棚一样的房子,住的老百姓都是些穷苦人家。
每逢刮风下雨,小胡同里低洼的地方就成了水塘。
冬天,这里奇寒无比,屋里和屋外一样冷,缸里的水常常冻得结成冰。
这里的老百姓吃的东西,常常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有的人家长年只能从菜市场里找些烂菜叶子。
1899年2月3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老舍就降生在这个小胡同里。
老舍上面有4个姐姐和3个哥哥,他最小。
由于生活艰苦,长大成人的只有5个——大姐、二姐、三姐、三哥和老舍。
老舍出生时是狗年,姑母就给他起了个很不好听的名字——小狗尾巴。
老舍的妈妈靠拼命地给人洗衣裳,来养活一大家人。
由于长年地洗衣裳,妈妈的手始终都是鲜红和微肿的。
而晚上,她还要在一盏小煤油灯下,做白天接下来的缝纫活。
过年了,老舍喜欢到大街上看人家放焰火,看人家穿新衣、戴新帽。
每当他看到街上谁家又宰了两头大猪,谁家又弄了一大筐冬天看不到的水果,妈妈总是说:“孩子,我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是北京城最好吃的,不要去看人家的了。
别看咱们家穷,可咱们要穷出志气来,让别人看到咱的腰不是泥做的,硬着呢。
”穷要穷出志气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老舍的心里。
老舍上小学那年,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
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
可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
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
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
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
”第二天上学,老舍仍穿着以前穿的旧袜子,头抬着上学去了。
走着走着,老舍想,我把鞋也脱下来,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吗?于是,大街上多了一个光着脚走路的小小读书郎。
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老舍问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说:“有没有吃的?”妈妈正在洗衣裳,头也没抬地说:“没有啊,我还没有时间做呢。
”老舍听了,扭头又回学校去了。
中午当别的孩子在玩耍,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头也不抬地写,他希望这样能让自己忘记饥饿。
下午上课,他仍然若无其事地和同学有说有笑。
穷人的孩子特别看重自己的尊严,他不希望自己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
梅花香自苦寒来。
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习惯。
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
舞会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
老舍就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以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俭,那么的廉洁。
这都是儿时培养了精神。
古代廉政故事集锦1、悬鱼拒贿的羊续羊续(142—189),字兴祖,东汉太山平阳人。
以祖荫拜郎中,后任庐江、南阳太守。
汉灵帝中平三年,羊续临危受命,出任南阳太守。
为了尽快掌握当地的真情实状,他只带一名小书僮,简衣陋衫,以踽踽闲行之态,悄悄进入南阳地界,观街市,问风谣,把当地官吏的贪廉良劣,事先摸了个清清楚楚。
因而,当他突然出现在南阳府衙时,当地官吏无不惊竦震慑。
上任后,羊续立即颁布宣政令,治弊兴利,黎民百姓为之欢欣鼓舞。
南阳地方多权豪之家,风尚奢华。
羊续对此深感蹙额疾首。
他带头素衣薄食,出行时,瘦马一匹、旧车一辆,决心以自己的清俭来影响、转变世风。
俗话说“新太守敌不过老府丞”。
作为一地长官的羊续带头节俭躬行,对那些一向挥霍惯了的府丞属吏,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约束。
于是,有一天,一位老府丞笑嘻嘻地给他送来了一条老大的活鱼。
想不到,没多费口舌,羊续竟收下了。
老府丞暗暗得意,想道:“羊续啊羊续,你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今日收鱼,明日就会拿肉,后天就能受钱啦!”于是,几天后,他又笑呵呵地拎来了一条更大的活鱼。
羊续招招手,让他到庭廊之下,然后指着檐梁上挂着的那条前些天送来的鱼,威声正色地对那个老府丞说:“你上次送的,我都没有动。
你这一次、下一次再送,我还会收、还会动吗?你的这条鱼,我要一直挂在这里,作一个不要再来送钱送礼的活告示。
明代清官于谦写过一首《初度》诗:喜剩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羊续的清廉成了史学家笔下“廉吏”的典范,《后汉书》也曾为羊续专门立传。
2、包拯清廉拒馈“不持一砚归”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包拯)因在天长县(今安徽省天长县)明察善断,办案如神,政绩卓著,升任岭南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知州(一州的最高长官)。
北宋年间,朝廷规定每年都要向皇宫交纳一定数量的砚台,或留皇室使用,或赐公卿大臣。
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
因此,历任知府为巴结权贵、讨好上峰,都要向民间工匠和作坊无偿索取比进贡数量多几十倍的砚石,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包拯到任后,翻阅前任文卷,发现上任知州额外征收端砚太多。
按朝廷进贡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块。
可去年的登记中,写的都是“三十又六方”。
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数倍!包拯十分惊讶,当即了解原知州的下属官员。
官员们皆异口同声地说:“大人,你哪里知道,前知州为贿赂当朝权贵,才动得大手大脚啊!”包拯诙谐地说:“对待权贵,恐只能小手小脚吧?”于是他下令:按朝廷规定,进贡之端砚每年只做八块。
一日,一个贵门亲临州府,送包拯一方石砚,说道:“大人每日躬笔耕耘,急需上砚。
现送得一方,呈与大人,以为万民造福。
”包拯说:“我这多年皆用普通石砚,如此高贵的,当呈圣上所用,我用则糟蹋了。
”说罢,他坚辞不受。
包拯常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后来,又有人来送端砚,他开着玩笑拒绝说:“如今我来到产端砚的端州,便收端砚;明日去产金的金岭,又受金子,我岂不成了天下鼎鼎富有的珍玩大盗吗?”直到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当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
因此,人们奔走相告,盛赞包拯为官清明。
3、陶母责子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
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
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
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
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4、子罕以不贪为宝子罕,即皇喜,战国时宋国大臣。
姓戴氏。
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因避武公讳而改,故又称司城子罕。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
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抟黍去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抟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一百两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的人挑选,那么,圣贤之人就又会选择后者。
智慧越高深的人,他的选择越精明;智慧越是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