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废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
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思路一: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口压力;
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思路二: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
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4)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5)实施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
(2)内涵: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3)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4)实施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1)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效果。
(2)经济效益:能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3)社会效益:可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全球变暖问题
1.导致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原因
(1)人为因素: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等。(主导因素)
(2)自然因素: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次要、不确定因素)
2.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海平面: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②农业: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干旱加重,由于供水不足,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③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④生态环境: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少排”、“吸收”、“顺应”、“法德”八字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③主动适应: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④行政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
⑤技术措施: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
⑥全球合作。
(二)酸雨问题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水体:使江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对土壤: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③对植物: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④石材、钢材:腐蚀;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⑤对人类:危及人体健康。
2.酸雨防治措施(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③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④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⑤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⑦加强国际合作;
⑧植树造林,农业上培育抗酸雨污染的新品种;
⑨严格执法,达标排放。
(三)臭氧层破坏问题
1.臭氧层遭破坏的危害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破坏森林、影响渔业生产等)
2.应如何保护臭氧层
管理措施:①加强国际协作;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
技术措施: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四)赤潮问题
1.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②海水流动缓慢;
③较为封闭的海湾;④水温较高。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和沿海滩涂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2.赤潮带来的危害
①藻类异常繁殖,造成海水缺氧,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3.如何防御赤潮灾害?
管理措施:①严格执法,控制污水入海量;②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工程措施:建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措施: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生物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