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

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

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

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

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

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

2. 练习:

①,A B 为锐角,且tan tan tan A B A B ++60A B += . (提示:算

tan()A B +)② 已知,a b c >> 求证:

114.a b b c a c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练习:

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 2θθθ-=. (教材P 100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3. 作业:教材P 102 A 组 2、3题.

第二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0,0)2a 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

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

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框图表示: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

④ 出示例2:见教材P 97.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⑤ 出示例3:见教材P 9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

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

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

l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

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

三、巩固练习:

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

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c a b ab --+≥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sin ab C

ab C -+≥,即证:2cos C C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

≤(成立).

2. 作业:教材P 100 练习 2、3题.

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

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

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

则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

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但 ∵A 、B 、C 共线,∴l ∥m (矛盾) ∴ 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反证法概念及步骤:

① 练习:仿照以上方法,证明:如果a >b >0,那么b

a >② 提出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证明基本步骤: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 从假设出发,经推理论证得到矛盾

→ 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应用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