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大全短一点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大全短一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06280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6.png)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全短⼀点我们伟⼤的祖国有⾮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华夏五千年的⽂明史上,有⽆数个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
那么你知道每⼀个经典故事背后,都有哪些历史风云吗?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短⼀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短⼀点1伍⼦胥过昭关在诸侯⼤国争夺霸权的⽃争中,⼤国兼并⼩国,扩张了⼟地。
可是⼤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地分封给⽴了功的⼤夫。
⼤夫的势⼒⼤了起来。
他们之间也经常发⽣⽃争。
⼤国国内的⽭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夫向戍(⾳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做调停⼈。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个国家,在宋国举⾏了“弭兵会议”(弭⾳mǐ,弭兵就是停⽌战争)。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夫和楚国的⼤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
规定除齐、秦两个⼤国外,各⼩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
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多年⾥,没发⽣⼤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建废掉。
这时候,太⼦建和他的⽼师伍奢正在城⽗(在河南襄城西)镇守。
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派⼈去杀太⼦建,⼀⾯⼜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伍尚和伍⼦胥,叫他们回来,以便⼀起除掉。
⼤⼉⼦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yǐng),就跟⽗亲伍奢⼀起,被楚平王杀害。
太⼦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公⼦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个⼉⼦伍⼦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建。
不巧宋国发⽣内乱,伍⼦胥⼜带着太⼦建、公⼦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
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建报仇⼼切,竟勾结郑国的⼀些⼤⾂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一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一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38c427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5.png)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中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商鞅南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化各⽅⾯都⽐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贴邻的魏国就⽐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地⽅。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发奋图强,⾸先搜罗⼈才。
他下了⼀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或者外来的客⼈,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的⼈。
有⼀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跑到秦国,托⼈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
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切改⾰也就容易进⾏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
可是秦国的⼀些贵族和⼤⾂却竭⼒反对。
秦孝公⼀看反对的⼈这么多,⾃⼰刚刚即位,怕闹出乱⼦来,就把改⾰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个改⾰的法令,但是怕⽼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就先叫⼈在都城的南门竖了⼀根三丈⾼的⽊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两⾦⼦。
”不⼀会,南门⼝围了⼀⼤堆⼈,⼤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根⽊头谁都拿得动,哪⼉⽤得着⼗两赏⾦?”有的说:“这⼤概是左庶长成⼼开玩笑吧。
”⼤伙⼉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个敢上去扛⽊头的。
商鞅知道⽼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提到五⼗两。
没有想到赏⾦越⾼,看热闹的⼈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敢去扛。
正在⼤伙⼉议论纷纷的时候,⼈群中有⼀个⼈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头扛起来就⾛,⼀直搬到北门。
商鞅⽴刻派⼈传出话来,赏给扛⽊头的⼈五⼗两黄澄澄的⾦⼦,⼀分也没少。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_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_五千年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d59553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2.png)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_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无数个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
那么你知道每一个经典故事背后,都有哪些历史风云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五篇文字,供大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晁错削地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
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
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
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
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
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
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
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1fc554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8.png)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上下五千年》是记载我国五千年历史的一部巨著。
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周世宗率军亲征耶律德光占领开封以后,驻守太原的后晋大将刘知远一面向耶律德光上书庆贺,一面却在探测风声.他断定耶律德光在中原很难立牢,因此就在公元947年二月中旬,在太原称帝.但他没有更换国名,仍用后晋的年号.耶律德光北撤以后,刘知远就在这年六月乘虚进入开封,把开封作为都城,改国名为汉,历史上称为后汉.他就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也是沙陀族人,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刘承继位,就是后汉隐帝.隐帝即位后,大臣专权,将相不和.隐帝杀了几个大臣,把领兵在外的大将郭威的家属也杀了.隐帝又密令杀死郭威.于是,郭威带兵入朝,隐帝被乱兵杀死,后汉灭亡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51年,郭威被部下拥立为皇帝.他仍旧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为后周,他就是后周太祖.郭威做了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占据太原一带,即位称帝.他把自己的名字改叫,国号仍称汉,历史上称为北汉.因为北汉国力不强,刘就投靠辽国,称辽国皇帝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郭威在位约三年.他出身贫苦家庭,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做了不少有利百姓的事情.他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和残酷刑法,把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又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使唐末以来极度混乱的北方社会逐渐安定.公元954年,郭威病死.他没有儿子,由养子、柴皇后的侄儿柴荣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后周的第二代皇帝周世宗.北汉国主刘听说周太祖病死,以为进攻后周的机会到了,就勾结辽国出兵.他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从晋阳出发.辽国大将杨兖也率领一万多骑兵,赶来帮助作战.周世宗听说北汉入侵,决定亲自带兵应战.大臣纷纷反对,劝说道:“陛下新即位,人心不稳,不要轻易出动,只要派大将前去就可以了.”周世宗说:“刘乘我国家有丧事,见我年轻新立,想吞并天下,一定亲自带兵前来.我不能不去!”周世宗带领大军,从开封出发,日夜赶路前进,很快到了高平(在今山西),跟北汉和辽国的军队碰上了.北汉国主刘亲自带领中军,让北汉大将张元徽的军队放在东面,辽国大将杨兖的军队放在西面,阵容非常严整.后周方面,因为刘词带领的后续部队没有赶到,人马不及对方多,将士都很害怕.可是,周世宗却毫无惧色.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中间,左、右两边都安排一支部队,自己骑着马上阵督战.刘看到后周人马少,得意洋洋地对部下说:“早知道这样,单用我们汉军就可以破敌了,何必请辽军前来呢?”辽国大将杨兖认真地观察了后周军的情况,对刘说:“后周军确是劲敌,可不能轻心对付呀!”刘用手捋了一下胡子,傲气十足地说:“机会不可错过.请不必多讲,看我破敌好了.”杨兖听了,一肚皮不高兴,一声不吭,回到军中.他决计按兵不动,相机行事.北汉军队开始进攻了.张元徽率领一千多骑兵,冲入后周的右军.交战不久,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就带领骑兵向后逃跑.两个主将一逃,剩下的一千多步兵都放下武器,投降了北汉.周世宗见形势危急,马上带领亲兵,冲上前去.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和另一个将领张永德,也各带两千人,跟着冲了上去.将士们见皇帝亲自上阵,士气高涨,个个拼死作战.他们杀死了张元徽,把北汉军打得大败.杨兖见后周军非常厉害,不敢出兵相救,再加上他不满刘讲的话,就带领自己的军队回辽国去了.当天晚上,后周刘词带领的后续部队赶到了.周世宗得了这支生力军,继续向北汉军发动进攻.刘骑着辽国送给他的一匹黄马,慌慌张张地向后奔逃.一路上,他又冻又饿,有时候刚拿起碗筷,忽然听到追兵到来的警报,连忙丢下碗筷,跨上马背再跑.他日夜奔跑,狼狈地逃回了晋阳.周世宗得胜以后,处罚了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的败将,重赏有功的将士.他整顿军队,改革内政,奖励生产,准备统一中国.他先后攻取了后蜀的四个州、南唐的十四个州,还从辽国手里收复了三个州.当他正带领大军,想乘胜攻打辽国的幽州时,不幸得了重病,只得撤兵回开封.公元959年六月,他在开封去世,只活了三十九岁.周世宗死后,他的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周恭帝.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曹雪芹写《红楼梦》乾隆帝连年用兵,军费花费很大;他又六次巡游江南,搞得十分铺张浪费。
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一点_上下五千年小故事
![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一点_上下五千年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fd89a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a.png)
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点_上下五千年⼩故事中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萧何追韩信项⽻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婴和秦国贵族⼋百多⼈,还下命令烧阿房宫。
跟随项⽻进关的五⼗多万兵⼠,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燃烧起报仇的⽕苗。
项⽻⼀声令下,⼤伙⼉就放起⽕来。
这场⽕⼀直烧了三个⽉,把阿房宫烧成⼀堆⽡砾。
项⽻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
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农民着想。
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了的中国⼜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领还是楚怀王。
项⽻把他改称为义帝,表⾯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
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共封了⼗⼋个王,⾃称为西楚霸王。
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
到了第⼆年,项⽻⼲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的封国去,项⽻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_苏徐州市)。
在⼗⼋个诸侯中,项⽻最忌的是刘邦。
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兵⼒弱⼩,没法跟项⽻计较,只好带着⼈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争夺天下。
但是他⼿下的兵⼠们却都想回⽼家,差不多每天有⼈开⼩差逃⾛,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天,忽然有⼈来报告:“丞相逃⾛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斩掉了左右⼿⼀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
汉王见了他,⼜⽓⼜⾼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萧何说:“我怎么会逃⾛呢?我是去追逃⾛的⼈呀。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doc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doc](https://img.taocdn.com/s3/m/4c644595e2bd960591c67745.png)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篇一: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
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
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
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
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
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
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
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0bf47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a.png)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篇一:“公安三袁”妙论官明朝时,湖北公安袁姓人家有兄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人。
三兄弟自小就跟教书先生。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
一天,先生把三兄弟叫到面前说:“凭你们现在的学识,考中进士然后谋得一官半职是件不大难的事,老师就是想听听你们是如何看待做官的。
”袁宏道说:“忍!”老先生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做官就要守住自己的人格,要时刻保有不为权贵所动的忍性。
”袁中道说:“能!”老先生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做官就要体现自己的职能。
要有所作为,要做百姓的父母官,替民做主,为民请命。
”袁宗道说:“人!”老先生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做官就是要把百姓放在首位。
把上司放在第二,把同僚放在第三,把自已放在最后,干干净净地。
”老师听后高兴地说:“世人都说做官坏。
不知做官好,你们这样想我就放心了。
”很快喜讯就传回乡里,袁家三兄弟都考中了进士并当了官。
然而,几年后,三兄弟都辞官不做,回到了故里。
有一次,三兄弟去拜会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先生。
老先生问袁宏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宏道答:“我是为官不忍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当官的要狠心搜刮老百姓的血汗,我确实于心不忍,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中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中道答:“我是为民不能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当官的若要为民请命,必然要得罪皇上。
我不能为民请命,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宗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宗道答:“我是为官不人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当官的对上司要做狗,对同僚要做鬼,对老百姓要装神,我左右不能做人,只好辞官不做。
”老师听后长叹道:“世人都道做官好,不知做官坏,你们回来我就放心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6e133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a.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五千年。
这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创造、发展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令人感慨的故事,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明。
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长江流域的炎帝部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在与蚩尤部落的战争中,黄帝率领中华部落取得了胜利,统一了中原大地,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
商朝的商王、周朝的周王,都是当时的统治者,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周朝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孟子等众多思想家纷纷登场,提出了各自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在军事方面,秦国的嬴政通过改革,统一了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统一的法制,统一文字,修筑了万里长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汉武帝则推行文景之治,开创了汉武盛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范。
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是开创者,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文化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宋朝的文治、元朝的统一、明朝的繁荣、清朝的统一,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创造、发展。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传承。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18a4b1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3.png)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七擒孟获 蜀汉先主刘备在永安病势越来越重。
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嘱咐后事。
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曹丕⾼出⼗倍,⼀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
我的孩⼦阿⽃(太⼦刘禅的⼩名),您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您就⾃⼰来做⼀国之主吧。
” 诸葛亮流着眼泪,哽咽着说:“我怎敢不尽⼼竭⼒,报答陛下,⼀直到死!” 刘备把⼩⼉⼦刘永叫到⾝边,叮嘱他说:“我死之后,你们兄弟要像对待⽗亲⼀样尊敬丞相。
” 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刘禅即了帝位,历史上称为蜀汉后主。
刘禅即位后,朝廷上的事不论⼤⼩,都由诸葛亮来决定。
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
没料到南中地区(今四川省⼤渡河以南和云⾬、贵州⼀带)⼏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有个豪强雍闿(⾳kǎi),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
他⼀⾯投靠东吴,⼀⾯⼜拉拢了南中地区⼀个少数民族⾸领孟获,叫他去联络西南⼀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经过雍闿的煽动,牂柯(⾳zāngkē,在今贵州遵义⼀带)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县东南,巂⾳xī)部族酋长⾼定,也都响应雍闿。
这样⼀来,蜀汉差不多丢了⼀半⼟地,怎么不叫诸葛亮着急呢? 可是,当时蜀汉刚遭到猇亭⼤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
诸葛亮⼀⾯派⼈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头;⼀⾯奖励⽣产,兴修⽔利,积蓄粮⾷,训练兵马。
过了两年,局⾯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公元225年三⽉,诸葛亮率领⼤军出发。
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参军马谡(⾳sù)送诸葛亮出城,⼀直送了⼏⼗⾥地。
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年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_著名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_著名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c8fa1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e.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_著名历史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很⼩⼀部分,还有更多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齐桓公九合诸侯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
过了⼗多年,北⽅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个部落⼭戎侵犯,打了败仗。
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军到了燕国,⼭戎已经抢了⼀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直向北追去。
没想到他们被敌⼈引进了⼀个迷⾕。
那迷⾕就像⼤海⼀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
还是管仲想出⼀个主意来。
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匹当地的⽼马,让它们在头⾥⾛,也许能⾛出这个地⽅。
”齐桓公叫⼈挑了⼏匹⽼马,让它们领路。
这⼏匹⽼马果然领着⼈马出了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戎以后,邢国也遭到另⼀个部落狄⼈的侵犯。
齐桓公⼜带着⼈马去赶跑了狄⼈,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
接着,狄⼈⼜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就因为这⼏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了。
只有南⽅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起来,要跟齐国⽐个⾼低。
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
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看待。
但是,楚国⼈开垦南⽅的⼟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国。
后来,⼲脆⾃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放在眼⾥。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马准备抵抗。
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王叫我来请问,齐国在北⾯,楚国在南⾯,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不相及。
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这⼉来呢?”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封的。
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齐国有权征讨。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b289e1352ea551810a68751.png)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掩护下得以逃脱。
上下五千年的短篇故事
![上下五千年的短篇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8f6dd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5.png)
上下五千年的短篇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的短篇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上下五千年的短篇故事篇一:项羽心存大志,取而代之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小小年纪就已非常勇敢。
其叔父项梁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就培养他。
项梁为他请来名师教读书,但是项羽学过一阵之后就厌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剑。
项梁又给他请来剑术老师,但不久他又觉得舞刀弄剑也没意思了。
项梁看侄子学无所成,就把他找来训斥一番。
可是项羽一点儿也不服气,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罢了,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对抗一个人。
我不愿学习这些,我要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项梁听了,觉得这个孩子有大志,心里很高兴,就教他学兵法。
那时,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
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到全国各地巡游。
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在今浙江),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经过南江(今江苏吴县附近)时,人们都在大路两旁驻足观看,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
就在这时,项羽忽然指着秦始皇对他的叔父说:“我可以夺取他的地位取代他!”项梁听了,吓得变了色,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责备道:“这话可不能乱说,你难道不怕咱们全族上上下下都被杀头吗?”可是在心里,项梁却也赞赏他这小侄子的胆识。
其实项梁看到秦始皇滥用民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觉得秦朝的气数将尽,早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推翻秦朝、恢复楚国的事,只不过他从没有流露罢了。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项梁就更加用心栽培项羽了。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梁和项羽也在会稽杀死当地太守,举旗响应。
他们带领义军转战南北,把秦军打得大败,最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直捣秦朝都城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真的取代了秦始皇的地位。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816c9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败仗,⼏乎全军覆没,李⼴利逃了回来。
李⼴的孙⼦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分好,兵⼠也⼗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要他们议⼀议李陵的罪⾏。
⼤⾂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到敌⼈的腹地,打击了⼏万敌⼈。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也可以向天下⼈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利(李⼴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的⼈强辩,不是存⼼反对朝廷吗?”他吆喝⼀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种⾁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件很丢脸的事,他⼏乎想⾃杀。
但他想到⾃⼰有⼀件极重要的⼯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全部精⼒写⼀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辈都担任史官,⽗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岁的时候,就跟随⽗亲到了长安,从⼩就读了不少书籍。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ee041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a.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篇一:刘邦和项羽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
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
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
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
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音hán)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
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
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
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
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
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
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
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
项梁老想恢复楚国。
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
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
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
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
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
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
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ab82da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f.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王猛扪虱谈天下 桓温第⼀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天,⼀个穿着⼀⾝破旧短⾐的读书⼈到军营前求见桓温。
桓温正想招揽⼈才,听说来了个读书⼈,很⾼兴地接见了他。
这个读书⼈名叫王猛,从⼩家⾥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
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
当时关中⼠族嫌他出⾝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
有⼈曾经请他在前秦的官府⾥做⼩官吏,他也不愿去。
后来索性在华阴⼭隐居了下来。
这次听到桓温打进关中,特地到灞上求见桓温。
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形势。
王猛把南北双⽅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清⼆楚,见解⼗分精辟,桓温听了不禁暗暗佩服。
王猛⼀⾯谈,⼀⾯把⼿伸进⾐襟⾥摸虱⼦(⽂⾔是“扪虱”,扪⾳mén)。
桓温左右的兵⼠们见了,差⼀点笑出来。
但是王猛却旁若⽆⼈,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
桓温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百姓除害。
但是为什么我来到这⾥,地⽅上的豪杰都不来找我呢?” 王猛淡淡⼀笑说:“您不怕千⾥跋涉,深⼊敌⼈腹地。
但是长安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
⼤家不知道您⼼⾥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 王猛这⼀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事。
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
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下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
桓温⽆话可答。
但是他看出王猛是⼀个难得的⼈才,从关中退兵的时候,他再三邀请王猛⼀起南下,还封他⼀个⽐较⾼的官职。
王猛知道东晋王朝的内部⽭盾很⼤,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仍旧回到他的华阴⼭去了。
但是这样⼀来,这个摸虱⼦的读书⼈却出了名。
后来,前秦的皇帝苻健死了,他的⼉⼦苻⽣是⼀个⼗分残暴的⼈,很快就被他的堂兄弟苻坚推翻。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d675e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8.png)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兴趣,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篇一:马邑诱敌战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
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
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
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
有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
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
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
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
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
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00c0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人类社会的才智和思索。
通过了解历史故事,我们能够借鉴前人的阅历教训,从历史大事中吸取才智,提高思索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篇1】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
隋朝末年参与瓦岗军。
后来伴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子的官。
那时候,他几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镇静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非?”在场大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
只见魏征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说:“惋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日这样的结果。
”大臣们听了更加紧急。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看法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手下的人惟恐受到株连,人人自危。
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宣布大赦:凡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子和齐王有关系的人一律无罪,如有人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处。
但人们还是不放心。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一带进行安抚,途中遇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议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
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
假如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担当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晰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日听你谈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他马上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并提升魏征担当太子太师的职务。
上下五千年故事内容
![上下五千年故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7411c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2.png)
上下五千年故事内容《上下五千年》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故事内容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故事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故事内容:五人墓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
他把迎合他的官员和徒子徒孙统统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
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有的专门干特务杀人的勾当。
民间给他们起了一些绰号,叫做“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魏忠贤权力大得不得了,无论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要想保住位子,就得向他奉承。
魏忠贤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大家也把他当皇帝看待。
封建时代把皇帝称做“万岁”。
魏忠贤不是皇帝,不能叫他“万岁”。
有个官员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魏忠贤听了很高兴,重赏了那官员。
打那以后,魏忠贤就成了“九千岁”了。
还有个浙江的巡抚,为了讨好魏忠贤,给魏忠贤造了个祠堂。
一般祠堂都是为纪念死去的人造的,魏忠贤还活着,就造起祠堂来,所以叫做“生祠”。
这样的怪事一出来,就有人反对,魏忠贤把反对的人革了职。
各个地方官怕得罪他,纷纷造起魏忠贤的“生祠”来。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不愿意跟他们同流合污,都辞了职。
有个官员周顺昌,看不惯阉党横行,请了长假回苏州闲居。
公元1626年,魏忠贤又一次大捕东林党,兵士押解了一个东林党官员路过苏州,周顺昌替他摆酒席送行,在宴席上指名道姓大骂魏忠贤。
押送的兵士回去,报告了魏忠贤。
魏忠贤大怒,命令东厂派出兵士,由南京巡抚毛一鹭带领,到苏州捉拿周顺昌。
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一传开,轰动了苏州市民。
二十多年前,苏州市民在葛贤的领导下,曾经跟税监斗争过。
现在魏忠贤的特务又到苏州来抓人,怎么不激起大家的气愤。
再说,周顺昌为反对阉党遭到迫害,大家也都同情他。
所以到了东厂兵士到苏州的那天,苏州成千上万市民拥上街头,声援周顺昌。
大家拦住毛一鹭的轿子,推了几名秀才向毛一鹭请愿,要求取消逮捕周顺昌的命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
导读:本文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载斗量】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被晋统一了。
起初,吴和蜀两国联合,共同对抗曹魏;可是后来,吴蜀之间产生了矛盾,东吴杀了蜀国大将关羽,夺取了荆州。
刘备勃然大怒,发动全国的兵七十万人,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不把孙权逮住,砍下他脑袋,不能给我弟兄报仇啊!"
正是所谓哀兵必胜,蜀军怀着悲愤的情绪,所向无敌,一下子就打到了秭归地界。
东吴害怕抵御不了刘备,就打算和魏国联合,选了一位能说会道、很有才能的大臣叫赵咨去魏国。
这时魏国是魏文帝曹丕在位。
有人事先对曹丕说:"据说,赵咨是东吴的重要人才,东吴派他来肯定有重要事情要跟您讲。
"曹丕心想,那我就试一试他。
他便命令宫殿上武士都把刀抽出来,把枪端着,然后传下圣旨,宣赵咨进殿。
赵咨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
别看他是一个文人,但很有胆识,面无惧色,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迈着从容的步伐就从这刀枪剑丛之中走了过来。
他参拜完了曹丕,说:"我是受我国主公的委托,到此来和魏王商讨一件国家大事的。
"
赵咨本来想马上转入正题,但是曹丕没问国家大事,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赵咨。
""你一定是孙权手下的重臣了,不然的
话怎么派你出使我国呢?""我称不上重臣,只是为我们的主公做一点小事。
""我听说你们东吴的主公孙权是碧眼虬髯,从不读书。
有这事吗?"曹丕本来想,先把东吴的主公贬损一番。
可是,他一说完,赵咨就说:"魏王,何出此言哪?我们的主公日理万机,他作为一国之君,每天从早到晚都没有闲歇的时候。
尽管如此,他把朝中事处理完毕之后,还手不释卷。
""照你所说,你们主公读了那么多的书,他都知道什么呢?""魏王,我们的主公在东吴统领着数万只船,百万大军,统领着无数的文官武将,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
他读的书包括《五子兵书》,包括治国之书,包括为人之道,包括修身之本,可以说无所不读。
他如果不知道这些书的内容的话,他就治理不好东吴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
曹丕说:"你真会帮你主公说话呀。
但是据我所知,此番你到这里来,是有求于我们魏国吧?我听说刘备兴兵,向你们宣战。
你们主公派你来,是不是害怕刘备把他灭了,或者是害怕我再出兵,两肋夹击把东吴给灭了啊?""魏王,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
我们主公并不是怕谁出兵把他灭了。
东吴有长江天堑,百万甲士。
况且,我们主公深知用人之道,例如重用吕蒙、鲁肃,都是知人善任的典范。
我们东吴有诸多将士,并不怕别人兴兵犯境。
我是受主公的委托,到这来向您分析天下大势来的。
"
曹丕一听,这赵咨能言善道,果然是有才华的人。
于是曹丕问:"请问在你们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魏王,东吴像我这样的人不值一提。
在东吴,光是堪称旷世奇才的,就有八九十人。
像我这
样的人,则车载斗量,不计其数。
"曹丕听了,哈哈大笑,十分欣赏他。
【“昏庸无道”的商纣王是个失败的英雄】
纣王自古以来就是个昏庸无道的典型,一部《封神演义》以及后来的电影《封神榜》更是让他的丑陋不堪活灵活现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其实,历的纣王帝辛与这个形象相差很远。
《荀子•非相篇》就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殷本纪》也说:“帝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高大威武、英俊帅气、聪明绝顶、辩才、思维敏捷、武功盖世,真乃天生异才,一代雄杰也。
《左传》也说他:“百克而卒无后”,打仗贼厉害,百战百胜,天才的军事家。
当时的东夷常常侵扰殷商国境,掳去大量财物百姓,纣王的父亲帝乙曾大战东夷,可惜没有成功。
后来纣王继位,大规模反击,取得重大胜利,开疆拓土,使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
纣王这个历史贡献是不应该抹杀的。
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一般胜者都不要俘虏,可是纣王自信,没舍得杀掉放下武器的敌人。
由于俘虏太多了,正好被西周军队所乘,结果,坏了大事,最后鹿台一把大火,豪气万丈地给项羽做了个榜样。
自古以来,殉国的君主只有三个,商纣王、明崇祯、宋昺帝。
由此也可见,纣王是不负英雄这个称号的,只是个失败的英雄而已。
孔子的弟子子贡也为他大鸣不平:“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
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