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健康保健与健康管理

合集下载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结交朋友:多与朋友交流,分享彼此的 感受和经验,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参加文体活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如唱歌、跳舞、书法等,以丰富生活, 缓解压力
冥想和音乐疗法:通过冥想和音乐疗法 ,可以疏导情志,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2.2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 问题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 极拳、八段锦等
起居:围绝经期女性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 熬夜。此外,还应注意保持阴部卫生,预防感染
2.4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 应的中药方剂,以调和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常用的中药包括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枸 杞子、菟丝子等
宜食清淡: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补肾养阴:多吃补肾养阴的食物,如 黑芝麻、黑豆、枸杞子等
益气补血:多吃益气补血的食物,如 红枣、桂圆、瘦肉等
安神定志:多吃安神定志的食物,如 百合、莲子、山药等
2.3 运动和起居调理
适当的运动和起居调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健康管理也有帮助
一位52岁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了潮热、盗汗、失眠等症状。通过中医饮食调理,医生建 议她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多吃补肾养阴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子 等;多吃安神定志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药等。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调理,她的症状 得到了明显缓解
3.3 中药治疗案例
一位53岁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了严重的月经紊乱和失眠症状。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医生 为她开具了相应的中药方剂。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调理,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 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更年期健康管理核心信息专家共识

更年期健康管理核心信息专家共识

更年期健康管理核心信息专家共识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包括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更年期本质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中卵泡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耗竭女性激素缺欠。

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骨关节肌肉疼痛、疲乏、失眠、易激动、抑郁等诸多症状。

近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更年期保健分会发布了《更年期健康管理核心信息专家共识》。

共识指出,更年期是老年慢性疾病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需要全面的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控烟、限酒、心理疏导等,并指导适宜人群开展绝经激素治疗,以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老龄化。

更年期女性应定期体检,对疾病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更年期的生理改变及绝经症状更年期是指从女性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特殊生理阶段。

更年期的标志性现象是绝经。

更年期为妇女40岁后,相邻月经周期变异≥7 d,10个月经周期重复发生;1年内无月经则判断最后1次月经为绝经;从更年期开始到最后1次月经为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为围绝经期;绝经年龄因人而异,年龄在48~5l岁。

绝经有自然绝经与人工绝经之分。

自然绝经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造成,人工绝经是因手术双侧卵巢切除或化疗、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而引起。

更年期需要全面健康管理。

绝经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而更年期是老年慢性疾病的起始阶段。

对更年期女性进行全面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控烟、限酒、心理疏导等,指导适宜人群开展绝经激素治疗,对非适宜人群采用非激素治疗,可以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更年期发病机制更年期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表现为卵泡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耗竭及雌激素水平呈现波动性下降直至永久性低下。

1 激素水平变化更年期早期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主要为孕激素减少和缺乏、卵巢功能减退,卵泡发育不成熟,出现排卵障碍和不排卵,孕激素分泌明显不足,表现为月经不规则、周期时长时短、经期延长等。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摘要: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一环,它与老年女性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

围绝经期女性保健的理论一度被忽视,至今也未能得到普遍认知。

大部分女性忍受着围绝经期体内激素紊乱所带来的身体、心理的双重不适。

随着医学的发展,女性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也得到了新的突破,性激素疗法的疗效也进一步得到了证实。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问题需要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加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女性;保健;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

围绝经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不断退化,到最后完全丧失。

卵巢功能的丧失引起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女性产生血管舒缩症状、神经和精神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和骨骼和肌肉症状等,影响女性日常生活,降低女性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还关系到女性老年的健康,是一级预防的最佳启动时期,做好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衰老性疾病的发生。

1.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的变化及保健概况女性卵巢功能在绝经过渡早期开始衰退,这一时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减少,不能刺激排卵,同时卵巢对促卵泡生成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反应性下降,导致卵泡常停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而无法正常排卵,激素水平紊乱,子宫内膜不再呈现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不断退化,直至完全丧失。

近年来,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围绝经期的研究层出不穷,为妇女保健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数据支持。

1.1.围绝经期妇女的变化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因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可能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症候,这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大多数妇女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而逐渐适应这种变化,不出现或仅有轻微症状出现。

也有少数妇女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出现明显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最明显表现为月经的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概述绝经相关问题或疾病危害着广大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绝经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主要包括月经周期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焦虑抑郁、心血管症状阵发性发作、骨质疏松等。

高风险人群本指南以四类高风险人群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高风险人群(2)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3)围绝经期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4)围绝经期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干预原则需对绝经期女性进行全面健康管理,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并鼓励增加社交活动和脑力劳动。

启动指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 MHT)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绝经女性本人有通过MHT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观意愿前提下尽早开始,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长期评估。

绝经激素治疗(MHT)国际绝经学会对中年女性的健康管理及 MHT的建议(2016)指出:对于绝经前后启动MHT 的女性,可获得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级预防的好处。

有子宫的女性在补充雌激素时,应加用足量足疗程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已切除子宫的女性通常不必加用孕激素;MHT 必须个体化,应根据治疗症状的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获益/风险评估。

MHT 的启动时机虽然MHT 可以预防绝经后任何年龄的骨折发生,但是患者采用MHT 的年龄非常重要。

患者年龄50~ 60 岁或者绝经< 10 年,MHT 可作为一线治疗;60岁以上患者不建议启动MHT。

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指导怎么做

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指导怎么做

香菇油菜(香菇10g,油菜150g),中等大
体重和健康息息相关,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重或过轻都是不健康表现。

体重指数(BMI)为衡量体重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理想体重指数为18.5~24kg/m2。

以小王为例,其身高165cm,理想
复训练
为: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做缩紧肛门的动作,
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2~6秒。

连续
做15~30分钟,每日做3次;或每日做150~200
次,建议持续3个月或者更长。

另外,还需控制
体重,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上述症状未见缓解
甚至加重,应嘱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接受
规范治疗。

六、骨质疏松与补钙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下降,骨质丢失
加速,虽早期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但可逐渐出
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骨关节的疼痛,甚至发生骨
折,因此围绝经期女性需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
素D的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此阶段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500mg,40。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保健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保健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保健研究进展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研究探讨围绝经妇女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对预防和延缓围绝经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保健需求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老年人口中有70%将会是老年妇女,她们对围绝经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1]。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期,可长达15~20年,40~60岁的年龄范围。

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寻求最佳的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围绝经期妇女顺利地度过围绝经期是非常重要的,现把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如下。

1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1.1围绝经期妇女发病情况有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周维[2]深港两地418名,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较为突出;陆亦琼[3]对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社区677名,40~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症状调查,发现围绝经症状发生率为70.3%。

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加,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呈增高趋势。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骨关节痛、潮热出汗、失眠、烦躁易怒等,出现的症状与雌激素减少有关。

1.2围绝经期的躯体疾病及心理症状围绝经期相应的躯体疾病及心理症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广东王素平[4]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症状调查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3.1%,居于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疾病(14.4%)、骨关节病(8.5%)、消化系统疾病(7.0%)、妇科肿瘤(3.9%)、内分泌疾病(3.0%)。

泰安市孙铮[5]围绝经期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患病率为38.16%,RTI疾病依次为:宫颈炎(26.2%)、细菌性阴道病(17.11%)、附件炎(16.31%)、慢性盆腔炎(12.30%)、支原体(8.82%)、滴虫性阴道炎(7.22%)、衣原体(5.3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81%)、外阴炎(1.24%)、淋病(0.53%)。

女性更年期的健康管理

女性更年期的健康管理

女性更年期的健康管理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从生理功能旺盛向老年衰变过度的阶段,又称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是女性特定阶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在45~55岁左右发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一种疾病。

1 发病原理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协调关系发生变化,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脑垂体缺乏雌激素的反馈作用而分泌大量促性腺激素,同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促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也增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症候群。

由于雌激素的减退还可继发骨代谢、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骨质疏松、冠心病等[1]。

2 症状和表现2.1心血管系统: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胸闷,还可出现血压暂时性升高。

2.2神经精神系统: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喜怒无常,多愁善感,烦躁不安,猜疑,忧郁。

2.3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月经紊乱,外阴和阴道干燥、灼热不适,性交疼痛,性功能下降。

2.4皮肤黏膜:皮肤变得粗糙,出现皱纹、斑点和色素沉着,缺乏光泽,形体变胖,肌肉松弛,腰部脂肪沉积,乳房松弛下垂。

2.5骨骼系统:出现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肌肉酸胀疼痛,乏力,关节变形,身高变矮,易骨折。

3 健康管理缺乏更年期常识,易使妇女对自身出现的某些正常情况视为异常,久而久之会加重其病情,抑郁成疾,严重者还会厌世轻生,通过健康教育、咨询,能改变其错误的观点,使其认识到更年期是生活中必然经过的时期,在此期间,每个人的反应,只有程度轻重和时间长短的差异,而不可能不存在更年期。

对此,将进入和已经进入更年期的人,要有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要从知识上、精神上、思想上有准备地去迎接这一自然的生理变化[2]。

3.1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多与人交流沟通,将心中的郁闷、不快宣泄出来。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及保健现状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及保健现状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及保健现状分析发布时间:2022-01-19T01:27:34.03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刘仁仙[导读] 为使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得到保障,必须对其健康及保健现状引起重视,本文首先介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然后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最后提出绝经期妇女护理措施,希望能够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提供帮助。

刘仁仙贵州省思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65100 【摘要】为使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得到保障,必须对其健康及保健现状引起重视,本文首先介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然后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最后提出绝经期妇女护理措施,希望能够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提供帮助。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保健;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中较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女性从生育期过度到老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和性激素的变化,从而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叫“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时间定义为 40-60岁,由于内分泌紊乱和性激素的变化,极易出现绝经过渡期的相关症状。

较为常见的主要是乏力、易激动、失眠、潮热,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围绝经期的妇女占比日益升高,所以必须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高度重视,故本文主要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1.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女性围绝经期这一特殊生理阶段,除了因为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紊乱的原因外,还与社会、家庭、职业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有关。

在围绝经期妇女生命周期不断延长的同时,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也会随之延长,继而导致其患上一种或多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症候群。

为进一步缓解女性围绝经期出现的不适症状,要求女性必须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1.1症状体征第一,月经改变。

围绝经期女性一个最早出现、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表现即为月经改变,较为常见的变化如月经经量减少或增多、月经周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甚至部分女性会存在月经骤停的现象。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的就医行为管理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的就医行为管理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的就医行为管理摘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是指内分泌开始改变、最终月经及绝经后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不再停留在有病治病的阶段,而是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治疗、养生及保健。

面对目前医疗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状态,这样的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仅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及保健,还有可能会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针对目前的状况,需要规范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就医行为及保健行为,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健康管理流程,为每个来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建立完整的档案,定期随访,定期提供围绝经期保健讲座,帮助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安全渡过生命中的特殊时期。

及早预防并控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疾病发生,降低老年妇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使之顺利健康地渡过生命中无月经阶段,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就医行为管理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就医行为;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02-01围绝经期是指内分泌开始改变、最终月经及绝经后1年内的一段时期,是更年期的一部分。

可始于35岁、40岁或45岁。

此期内卵泡数量明显减少,残留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或完全丧失反应,使排卵频率减少,继而停止排卵,最终卵泡不再发育,或完全消失,仅合成极少量性激素,由此而引起月经改变,如月经频发、月经过少、月经不规则及闭经等;同时身体和心理上也出现很多变化,临床上出现各种症状,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1]绝经后是指最终月经之后直至生命终止的一段时期,其长短约占女性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此期间的卵巢还在经历着不断老化的过程,直到全部被结缔组织取代。

身体上也随之发生各种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疾病,例如绝经5年之内,多数妇女有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及心理症状,随绝经年数增加,相继出现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的症状,皮肤及毛发改变,绝经5-10年以后,将发生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增多,进而可能出现早老性痴呆。

更年期的规章制度

更年期的规章制度

更年期的规章制度
一、饮食规定
1. 均衡饮食:更年期女性应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偏食偏嗜,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2. 控制摄入糖分: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应尽量减少摄入高糖食品,避免加重症状。

3. 限制咖啡因:过多摄入咖啡因会加重更年期症状,建议更年期女性限制咖啡因的摄入量。

二、运动规定
1. 适度运动:更年期女性应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有助于缓解更年
期症状和压力。

2.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更年期女性的不适感,建议选择轻松舒适的运动方式。

三、作息规定
1. 规律作息:更年期女性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
缓解更年期症状。

2. 避免熬夜:熬夜会加重更年期女性的疲劳感和情绪波动,应尽量避免熬夜。

四、心理健康规定
1. 保持心态积极:更年期女性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2. 学会放松自己:更年期女性可以尝试各种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压
力和焦虑感。

五、医学规定
1. 定期体检:更年期女性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做好预防和治疗。

2. 就诊求助:若出现严重更年期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以上规章制度的执行,更年期女性可以更好地应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保持身心健康,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希望所有更年期女性都能健康平安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须知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须知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须知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教育、定期健康检查、一般保健指导和药物治疗等。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的发布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于更年期妇女健康的一般保健指导,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01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告知更年期妇女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生活规律,按时休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实生活内容;管理情绪,保持开朗、乐观、积极态度,保持心情舒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憋尿、久坐等;避免外界伤害,避免摄入有害物质,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等。

02营养指导给予更年期妇女营养指导,如饮食要定时定量、均衡,避免无节制,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 总热量的7%)、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避免摄入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脂肪、胆固醇(<300 mg/d);限盐(<6 g/d),控糖(包括含糖饮料)(≤ 50 g/d),少油(25~30 g/d),限酒(酒精量≤ 15 g/d),足量饮水(1 500~1 700 ml/d);饮食结构要多样化,粗细搭配,增加多种水果、蔬菜摄入,选择全谷物或高纤维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每周至少吃两次鱼。

更年期妇女要摄入足够的钙,18~49 岁成人钙推荐摄入量800 mg/d,50 岁以上和绝经后女性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 000 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 000mg/d。

营养调查显示,国内居民膳食钙摄入量平均366.1 mg/d,其中城市居民膳食钙摄入量(412.4mg/d)高于农村居民(321.4 mg/d),故更年期妇女还需补充钙400~600 mg/d。

钙剂建议首先通过膳食补充,如果不能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如乳糖不耐受或缺乏高钙食物,建议通过钙补充剂达到推荐的每日摄入量。

等量的钙,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摄入则可增加钙吸收率和吸收总量。

更年期妇女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人体维生素D 的来源主要包括通过晒太阳或从膳食中获得。

更年期健康保健知识

更年期健康保健知识

围绝经期及老年期健康保健知识一、围绝经期生理特点1、什么是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始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一年,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期,俗称更年期。

多数学者认为围绝经期发生于女性40~60岁之间。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是妇女从生育期到老年期的一个过渡阶段。

2、妇女何时自然绝经?绝经是妇女卵巢功能衰竭的重要标志。

妇女自然绝经年龄平均50岁左右。

卵巢功能衰退开始于39~51岁(平均46岁),绝经过渡期经历2~8年(平均5年)。

3、自然绝经前月经如何变化?自然绝经的卵巢功能丧失是一个逐步的过程:90%妇女先经历月经不规则的绝经过渡期 ,然后月经停止,仅10%无不规则月经的经历而突然月经停止。

4、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生育功能自然消逝,而且发生内分泌紊乱及失调,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

约有2/3的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常见临床表现有:(1)皮肤干燥,搔痒,弹性下降,光泽消失。

及时地预防及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是尤为重要的。

(2)严重骨质疏松。

肌肉、关节疼痛、抽筋、关节变形、身高变短、严重者还会发生股骨颈,胸椎、桡骨远端等部位的骨折。

(3)心血管功能的改变。

绝经后妇女患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率明显增加。

雌激素下降,还可引起神经性高血压,痉挛性疼痛和眩晕、耳鸣、眼花等血管运动障碍性疾病。

(4)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自觉潮热为最典型症状。

发作时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烘热,继之出汗,有人还伴有心悸、每日发作数次至十余次,时间短者数秒,长者数分钟。

(5)泌尿、生殖系统改变。

月经紊乱、阴道萎缩,性交痛,性功能降低,子宫缩小,盆底松驰,尿道缩短,括约肌松驰,造成尿失禁,易出现反复发作性膀胱炎。

(6)精神神经调节障碍。

情绪变化大,激动易怒,抑郁多疑,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

二、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症状更年期女性常见的一般症状有潮热、心慌、抑郁、烦躁、易怒、易哭、疲乏、失眠等。

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认知和健康管理需求现状调查

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认知和健康管理需求现状调查

㊃临床研究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5.026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认知和健康管理需求现状调查*刘欣1,2,王嘉怡1,2,徐小娟1,罗爽1,银杉1ә1.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四川遂宁629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目的了解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 M S)相关症状认知及健康管理需求现状,为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P M S症状认知及健康管理需求调查问卷对遂宁市船山区12家基层社区的435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调查㊂采用P e a r s o n相关进行围绝经女性P M S症状认知总分与健康管理需求评分的相关性分析㊂结果435例调查对象对P M S症状的平均认知评分为(21.35ʃ5.26)分,其中知晓率排前5位的围绝经期症状分别为月经紊乱(77.8%)㊁激动易怒(61.3%)㊁潮热盗汗(59.5%)㊁失眠(45.9%)㊁抑郁焦虑(32.7%)㊂435例调查对象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需求调查项目 我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需要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我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绝经激素治疗(MH T) 的平均需求评分分别为(3.86ʃ0.12)分㊁(2.98ʃ0.47)分及(2.16ʃ0.52)分;有意愿接受围绝经期相关知识讲座的需求率为95.8%;有意愿接受围绝经期长期健康管理的需求率为38.9%,而有意愿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MH T的需求率为15.6%㊂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显示,435例围绝经期女性P M S症状认知总分与围绝经健康管理需求项目 我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需要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我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MH T 需求评分呈正相关(r=0.729㊁0.610㊁0.374,P< 0.05)㊂结论遂宁市船山区12家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P M S相关症状认知及健康管理需求均较低,主要原因是对围绝经期P M S症状及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缺乏客观认识,有渴求相关科普宣传的意愿㊂关键词: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绝经激素治疗;健康管理需求中图法分类号:R1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5-0700-0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围绝经期女性的数量也进一步上升,据调查,2020年我国40~59岁围绝经期女性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5.03%,较2000年上升3.58%[1]㊂因此,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问题也愈来愈引起重视㊂因女性卵巢功能衰退㊁雌激素水平下降,引发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心理活动障碍,甚至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系列症侯群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P M S)[2]㊂雌激素水平低可引发老年女性骨质疏松㊁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等,严重威胁老年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㊂有研究证明绝经激素治疗(MH T)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延缓退化性疾病的发生[3]㊂因此,本研究对遂宁市船山区12家基层社区435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关于P M S症状认知及健康管理需求现状的调查,为基层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提供依据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4-12月遂宁市船山区12家基层社区的435例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㊂纳入标准:(1)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2)在遂宁市船山区内居住时间ȡ6个月㊂排除标准:(1)应用激素替代治疗者;(2)合并高血压㊁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或恶性肿瘤者;(3)有精神疾病㊁认知障碍㊁听力或者视力异常者㊂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且知情同意㊂1.2调查方法自制统一问卷,按自愿原则自行填写问卷㊂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㊁文化程度㊁职业㊁经济收入等);(2)P M S症状知晓情况,共10个症状条目包括月经紊乱㊁潮热盗汗㊁骨骼肌肉不适㊁头痛㊁皮肤蚁行感㊁激动易怒㊁失眠㊁抑郁焦虑㊁性生活障碍㊁泌尿系统感觉异常,各症状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知晓状况按照非常反对㊁反对㊁中立㊁赞成及非常赞成分别为0㊁1㊁2㊁3㊁4分,赞成和非常赞成为知晓;(3)健康管理需求状况,共3个条目,包括 我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需要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及 我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MH T ,3个健康需求条目同样采㊃00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5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5*基金项目: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S W F Z20-C-099);2022年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K F K T013);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院级课题(2021y14)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79622499@q q.c o m㊂用五级评分法,按照非常不需要㊁不需要㊁中立㊁需要及非常需要分别为0㊁1㊁2㊁3㊁4分,需要及非常需要为有需求㊂1.3质量控制调查相关人员均为临床医务人员,调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采用面对面㊁一对一形式,对于无法自主完成者需调查员协助解释,现场发放及收回问卷㊂调查相关资料由专人进行收集,建立数据库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P e a r s o n相关进行围绝经女性P M S症状认知总分与健康管理需求评分的相关性分析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一般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435份,回收435份,有效问卷43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0%㊂435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89ʃ3.68)岁;所有调查对象年龄㊁职业㊁文化程度㊁经济收入分布情况见表1㊂表1435例围绝经期女性一般资料[n(%),n=435]项目构成情况项目构成情况年龄(岁)职业40~<4662(14.3)家庭妇女或自由职业者232(53.3) 46~<51143(32.9)个体67(15.4) 51~<56156(35.9)企/事业单位工作者108(24.8) 56~6074(17.0)离退休人员28(6.4)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元)小学及以下48(11.0) <300032(7.4)初中128(29.4)3000~<5000309(71.0)高中192(44.1)5000~<1000076(17.5)大专及以上67(15.4) >1000018(4.1) 2.2围绝经女性P M S症状知晓状况435例调查对象对围绝经期P M S症状的平均认知总分为(21.35ʃ5.26)分,其中相关症状知晓率从高到低排名为月经紊乱(77.8%)㊁激动易怒(61.3%)㊁潮热盗汗(59.5%)㊁失眠(45.9%),抑郁焦虑(32.7%)㊁骨骼肌肉不适(31.7%)㊁头痛(28.1%)㊁性生活障碍(24.2%)㊁泌尿系统感觉异常(20.3%)㊁皮肤蚁行感(15.8%)㊂2.3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需求状况435例调查对象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需求调查项目 我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需要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我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MH T 的需求评分为分别为(3.86ʃ0.12)分㊁(2.98ʃ0.47)分及(2.16ʃ0.52)分,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需求调查项目 我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需要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我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MH T 的需求率分别为95.8%㊁38.9%㊁15.6%㊂2.4435例围绝经女性P M S症状认知总分与健康管理需求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435例围绝经期女性的P M S症状认知总分与围绝经健康管理需求项目 我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需要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我接受社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包含MH T 的需求评分呈正相关(r=0.729㊁0.610㊁0.374,P<0.05)㊂3讨论3.1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的P M S相关症状认知分析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生殖功能旺盛的性成熟期向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其持续时间为10年左右[4]㊂现我国围绝经期女性约有1.3亿人口,到2030年预计达2.8亿,而全球围绝经期女性约为12亿[5]㊂处于这一阶段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超过半数以上围绝经期女性将出现P M S㊂P M S具体可分为早期症状和远期危害,早期症状主要为月经紊乱㊁潮热盗汗㊁失眠及情绪障碍等,症状严重可引起身体明显不适,从而影响工作及生活㊂远期危害如出现泌尿生殖道综合征㊁骨质疏松㊁心血管疾病㊁认知功能障碍等[6]㊂因此,督促围绝经期女性尽早认知与治疗P M S,预防远期并发症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者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新目标㊂然而由于受到经济水平㊁生活方式㊁地区㊁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对绝经相关症状认知㊁就医需求不一致㊂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对P M S症状的认知主要局限于月经紊乱(77.8%),激动易怒(61.3%)㊁潮热盗汗(59.5%)㊁失眠(45.9%)㊁抑郁焦虑(32.7%),而对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引起的骨骼肌肉不适㊁性生活障碍㊁泌尿系统感觉异常等症状了解不足,从而导致健康管理需求低,该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7-8]㊂因此,需加强对P M S症状的宣教工作,使围绝经期女性正确认识绝经带来的影响,并提供迅速㊁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心理干预,使围绝经期女性拥有和谐的健康生活,轻松愉悦地度过围绝经期㊂3.2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需求分析健康管理是基于新的医学模式㊁现代健康理念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提出的一种健康服务,主要针对影响个体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现代医学管理及手段对疾病展开的连续监测及预防措施[9]㊂目前,我国对于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糖尿病㊁高血压及脑卒中等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疗效[10-12]㊂据报道,在不同地区人们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区别,而影响人们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因素可能是对健康管理认知不够[13]㊂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对于有关围绝经期症状的健康讲座是接受的,需求率为95.80%,但对于需要长期接受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率仅为38.9%,且本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女性P M S症状认知总分与围绝经健康管理需求评分呈正相关(P<0.05),这表明围绝经期女性对于围绝经健康管理需求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对于P M S症状所带来的近㊁远期危害认识不足㊂因此,有必要对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开展围绝经知识相关科普㊂同时,由于目前基层社区医生对慢性病㊁常见病的诊治能力较好,但对P M S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1]㊂因此,在基层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科普不仅可以提高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P M S相关症状的认知,增加其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的需求,还可提高基层社区医生对P M S患者的管理能力㊂3.3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于MH T认知分析文献[14]报道,MH T是缓解P M S症状的有效方法,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安全有效的㊂近年来全球多个指南均认可MH T在消除血管舒缩症状㊁加强骨骼保护㊁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等方面具有作用[15-16]㊂本研究调查发现,仅15.6%围绝经期女性有接受MH T缓解临床症状的意愿,绝大部分女性缺乏干预意愿,重视度不高,目前国内研究报道在围绝经期女性中进行MH T干预的比例为2.00%~40.70%,远低于其他亚洲国家[17-18],并且其他国家的MH T干预率也不高[19]㊂由于对MH T认知的不足,导致绝大部分女性对MH T干预抱有恐惧心理㊂因此,需要对围绝经期女性加强宣传教育,使其能够全面㊁确切地了解P M S 症状及MH T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可包括:(1)通过新媒体手段加强对MH T的宣传;(2)定期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知识讲座;(3)为围绝经期女性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加强MH T管理,规范随访,提高P M S患者使用MH T的依从性㊂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的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于绝经相关症状的认知仍较为局限,对于P M S所导致的远期并发症如泌尿㊁生殖道损害等仍欠缺认知㊂同时遂宁市船山区12家基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MH T的需求率较低,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恐惧其不良反应㊂因此,为更好地提高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有必要加大对P M S和MH T的科普宣传,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P M S症状的认知度,了解其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针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实际需求情况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水平㊂参考文献[1]叶康丽,陈昌贵,陈明敏,等.国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社区管理现状及展望[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4):114-116.[2]孔迎春,刘婷婷,易念华.湖北部分地区40~60岁更年期女性健康情况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11):875-878.[3]谢梅青,陈蓉,任慕兰.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J].协和医学杂志,2018,9(6):512-525. [4]WA N G M,K A R T S O N A K I C,G U O Y,e t a l.F a c t o r s r e-l a t e d t o a g e a t n a t u r a l m e n o p a u s e i n C h i n a:r e s u l t s f r o m t h e C h i n a K a d o o r i e B i o b a n k[J].M e n o p a u s e,2021,28(10):1130-1142.[5]张绍芬,包蕾.绝经期健康管理策略[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33-334.[6]彭玉英.绝经女性健康问题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4):87-88.[7]许前程,吴晓雪,汪玉,等.温州市2965例围绝经期女性相关症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52(7):562-566.[8]陆亦琼,汤振宇,蒲煜琴.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护人员绝经激素治疗的认知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4): 692-695.[9]郝晶晶,张丽,刘新爱,等.基于健康管理理论的失眠障碍干预研究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4):74-76.[10]张晓华.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C 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 147.[11]高莉,杨韵歆. 医院-社区-家庭 一体化延伸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 16(35):4453-4456.[12]田海艳,江航宇,张容,等.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5):893-896.[13]王义涛,吴明红,曾妍妍,等.影响体检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2023,44(6): 1580-1583.[14]HU A N G K E,X U L,I N N,e t a l.T h e A s i a n m e n o p a u s e s u r v e y:k n o w l e d g e,p e r c e p t i o n s,h o r m o n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s e x u a l f u n c t i o n[J].M a t u r i t a s,2010,65(3):276-283.[15]D E V I L L I E R S T J,G A S S M L S,HA I N E S C J,e t a l.G l o b a l c o n s e n s u s s t a t e m e n t o n m e n o p a u s a l h o r m o n e t h e r a p y[J].M a t u r i t a s,2013,74(4):391-392. [16]D E V I L L I E R S T J,P I N E S A,P A N A Y N,e t a l.U p d a t e d 2013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e n o p a u s e s o c i e t y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o n m e n o p a u s a l h o r m o n e t h e r a p y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f o r m i d l i f e h e a l t h[J].C l i m a c t e r i c,2013,16(3):316-337.[17]李晓燕,王陶然,田喜慧.北京市海淀山后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激素治疗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2):1404-1406.。

综合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综合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综合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目的:研究综合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院就诊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在围绝经保健知识的认知度情况,给予患者综合健康管理,采用更年期Kupperman围绝经期评分表研究干預前及干预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在围绝经保健知识的认知度情况和围绝经期症状的变化情况。

结果:综合健康管理前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认知度良好患者40例(20.00%),综合健康管理后6个月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认知度良好患者190例(95.00%),认知度良好率显著高于综合健康管理前(P<0.05)。

综合健康管理后6个月围绝经期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综合健康管理前(P<0.05)。

结论:综合健康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认知度,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综合健康管理;围绝经期;生活质量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可严重地影响部分妇女的生活质量。

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认为她们缺乏相关知识和资源,对绝经治疗知晓率很低。

因此,需要医务人员更多地普及这方面知识及推广围绝经期治疗,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探讨综合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正常体检的200例年龄为围绝经期妇女为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WHO对围绝经期症状的诊断标准;2)初诊确定为围绝经期妇女;3)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

同时排除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已接受更年期相关疾病治疗者。

1.2方法成立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项目组,建立健康保健档案,完整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社会支持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认知度进行调查,总分为30分,其中>24分为认知度良好,<20分为认知度差。

女性步入更年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女性步入更年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28祝您入更年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罗学芹 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妇科 主治医师2023.0129祝您健康躁、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

远期健康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

1.骨质疏松症从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10年内,女性骨质流失加速,这与雌激素缺乏有关。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腰背酸痛及腿痛的主要原因, 严重者可引起脊椎变形及椎体压缩性骨折。

2.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卵巢功能减退、内源性雌激素的分泌不足是导致更年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的患病率也都在增加。

更年期女性的高血压以收缩压增加为主,舒张压恒定不变或略有升高,脉压相对增高。

同时,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3.肿瘤风险更年期及绝经后,妇科“三大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也会增高,这三种癌症的高发年龄也与女性更年期重合。

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内分泌波动、垂体功能变化等有关,建议更年期女性体检时更加重视对妇科癌症的筛查。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很高,此前有研究显示发病率达到80%甚至更高,而与之相悖的,是极低的就诊率。

在许多人眼里,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概念,反而成了“歇斯底里”“衰老”的代名词,当作一种负面的评价,这让许多女性也十分抗拒,无法坦然面对更年期,也无法正确认识更年期综合征。

其实,更年期就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期一样,是女性生命中再普通不过的过程。

而更年期综合征,更只是一种需要治疗、干预的普通疾病,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诚然,并不是所有更年期综合征都需要就诊,临床通常将其分为轻、中、重3种类型,可以通过评估症状频次、严重程度的量表测试来判断。

其中,中、重度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能占据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总数的50%,她们其实不必自己“硬扛”,完全可以向医生寻求帮助。

临床上,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干预已经有十分成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1.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包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按时作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健康保健与健康管理

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健康保健与健康管理
专业综合评估
围绝经期心理评估
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体验,长期存在焦虑反应的 人易发展为焦虑症。本量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根据最近一星期的情况如实回答。
填表说明:所有题目均共用答案,请在A、B、C 、D下 划“√”,每题限选一个答案。
评分标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 题(标注*的题目题号:5、9、13、17、19)按4、3、2、1计分。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 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基本概念
1、绝经:最后一次月经来潮,也即由卵巢激素
引起的最后一次阴道出血。
自然绝经: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绝经。
人工绝经: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损 坏所致绝经。
2、什么是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 妇女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生殖器官开始萎缩。一般始于40岁,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 历时10余年。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5)性欲下降
性欲失调
性感缺乏 社会、心理因素
性交困难 性欲丧失与绝经有关
雌激素 肾上腺与卵巢雄激素分泌 循环中睾酮水平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6) 骨骼和肌肉症状
骨质疏松 骨痛 关节痛 肌肉酸痛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疼痛:最常见部位是腰背部疼痛,其他尚包括四肢关 节痛、足跟部疼痛以及一些肢体的放射痛、麻木感、 刺痛感等。
面不平,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可触及。
激素替代疗法(HRT)
迄今为止,治疗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低下 症状的最佳治疗方法,可帮助妇女顺利度 过围绝经期,并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骨 质疏松,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等。

围绝经期女性综合保健措施及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

围绝经期女性综合保健措施及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

状 ,对 患者 的生 活质 量造 成直 接 的影响 。现 阶段 ,国 内外对 围绝 经

期 患者的保 健越来越 重视 。本研究在对 ” 围绝经 期女性生理 与心理特
± +一 + 一±
5 n

表l 两组各 指 标比 较 ( ± s )
镇 痛 药 液 用 量 ( m L ) 薷
1 3 5 . 3 2± 21 . 1 3 l 71 . 2 8± 2 8 . 9 4 2 6. 1 8±2. 1 1 4 3 . 2 4± 3 . 4 2
2结
Hale Waihona Puke 果 及不 良反应 发生情 况均优于芬太尼复合 罗哌卡因。观察组术毕2 0  ̄ 2 4 h
2 . 1两组各指标比较:观察组有效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 P < O . 0 5 ), 瘙痒 评分显 著低于对 照组 ( P < O . 0 5 )。两组嗜 睡评分和恶 心呕吐评分
脂蛋 白水平 低 于 实施后 ( P < 0 . 0 5 ) 。结论 综 合保 健措 施 与健康 管理模 式在 围绝经期 女性 中的作 用显著 ,可使 患者 的激素 补 充治疗接 受性 明
显提 高。使 患者 的 临床 症状 充 分改善 ,使 其 心理状 态 与生 活质 量 充分 改善 。
【 关 键词 】 围绝经 器女性 ;综合保 健措 施 ;健康 管理模 式
3讨 论 剖 宫产术 后疼痛 可引起交感 神经兴奋 ,儿茶酚 胺增加 ,最 终延迟 初乳及 母乳 喂养 时间 。而剖 宫产术 后产妇要 求早期 哺乳 ,因此镇痛
参考文献
【 1 】 王艳 军 . 罗哌 卡 因联 合舒 芬 太 尼用 于剖 宫产 术 后 自控硬 膜 外镇 痛 的效果 观察 [ J ] . 河 南外 科学杂 志 , 2 0 1 5 , 2 1 ( 4 ) : 1 2 9 ・ 1 3 0 . [ 2 ] 李祥福. 舒芬 太 尼复 合 罗哌 卡 因用 于剖 宫产 术 后硬 膜外 麻 醉患

妇保科医师工作制度

妇保科医师工作制度

妇保科医师工作制度一、工作宗旨妇保科医师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妇保科医师的工作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妇女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二、工作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妇女健康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3. 坚持科学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 坚持团队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共同推进妇幼保健事业。

三、工作内容1. 妇女保健:开展妇女健康教育,普及妇女保健知识,加强妇女青春期、围婚期、围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的保健工作。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和干预措施。

2. 孕产保健:实施孕期保健,提供孕前咨询、孕期检查、孕期指导等服务。

开展分娩监护,确保母婴安全。

做好产后康复和哺乳期保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3. 生育政策宣传和咨询:宣传国家生育政策,提供生育咨询和指导,帮助家庭合理安排生育计划。

4. 妇女疾病筛查和防治:开展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和肿瘤的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加强妇女心理健康服务,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

5.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妇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6. 数据统计和报告:做好妇女保健数据的收集、统计和报告工作,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依据。

四、工作职责1. 妇保科医师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遵守医疗道德规范,关爱妇女健康。

2. 妇保科医师应积极参与妇女保健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确保服务质量。

3. 妇保科医师应定期进行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 妇保科医师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

五、工作流程1. 妇保科医师根据工作计划,开展妇女保健服务。

2. 妇保科医师对妇女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制定个性化的保健计划。

3. 妇保科医师实施孕期保健,提供孕前、孕期、产后等相关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与健康管理
北京老年医院妇女健康中心 2010.01
讲座提纲
一、围绝经期概述 二、围绝经期妇女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与常见疾病 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评估常用方法 四、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管理 五、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保障网络平台搭建
一、妇女围绝经期概述
围绝经期基本概念 围绝经期流行病学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
面不平,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可触及。
激素替代疗法(HRT)
迄今为止,治疗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低下 症状的最佳治疗方法,可帮助妇女顺利度 过围绝经期,并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骨 质疏松,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等。
长期应用后有发生乳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可 能性。
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评估常用方法
1、围绝经期自评估量表 2、卵巢功能评估 3、机体主要功能评估(痴呆、骨质疏松) 4、围绝经期心理评估
围绝经期自评估量表
卵巢功能评估
是一项综合评价,主要评价手段:
性激素检测,主要包括:
雌激素(E),孕激素(P),
性激素刺激激素(FSH,LH),
泌乳素(PLH), 雄激素(T)。
超声影像
骨质疏松症康复评估
骨质疏松症肌力评定 骨质疏松症肌耐力评定 骨质疏松症关节活动度评定 骨质疏松症平衡功能评定
基本概念
1、绝经:最后一次月经来潮,也即由卵巢激素
引起的最后一次阴道出血。
自然绝经: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绝经。
人工绝经: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损 坏所致绝经。
2、什么是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 妇女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生殖器官开始萎缩。一般始于40岁,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 历时10余年。
乳房
结肠
尿道/阴道
皮肤-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2)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 盗汗 感觉异常/蚁走感 局部麻木或刺痛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3) 神经和精神症状
烦躁、激动、易怒 抑郁、多疑 失眠 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4) 泌尿生殖道症状
尿急、尿频、尿痛 尿失禁 (压力性、急迫性) 阴道干燥、瘙痒、性交痛 反复发作的尿道炎、膀胱炎、老年性阴道炎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5)性欲下降
性欲失调
性感缺乏 社会、心理因素
性交困难 性欲丧失与绝经有关
雌激素 肾上腺与卵巢雄激素分泌 循环中睾酮水平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6) 骨骼和肌肉症状
骨质疏松 骨痛 关节痛 肌肉酸痛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疼痛:最常见部位是腰背部疼痛,其他尚包括四肢关 节痛、足跟部疼痛以及一些肢体的放射痛、麻木感、 刺痛感等。
急性乳腺炎 产后3-4周,急性化脓性感染,初产妇。 乳腺小叶增生 周期性乳房胀痛、肿块,月经前加重。
体检乳腺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 或片状,境界不清,触痛。 乳房纤维腺瘤 乳房肿块硬、光滑、无痛、易活动,与月经 周期无关。 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溢液,无痛,偶
可触及肿块。 乳癌 乳房皮肤“桔皮样”、乳头内陷或高低、肿块固定表
妇女常见病的防治(3) 妇科恶性肿瘤
发病因素 至今尚未明确,多数认为可能与营养、 病原体感染、癌基因、性激素及其他因素有关。
预防困难 仅限于阻断致癌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定期妇女病普查普治,尽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达到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力和生活质 量的目的。
妇女常见病的防治(4)乳房常见疾病
以及某些抗惊厥药。
哪些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征?
❖ 饮食中含钙低 ❖ 缺少体育锻炼者 ❖ 吸烟 ❖ 过量饮酒 (一天饮酒2杯者) ❖ 一天喝三杯以上咖啡或浓茶、可乐者。
围绝经期典型表现(7) - 心血管系统症状
感到紧张 心慌、心悸 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症状
妇女常见病的防治(1)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专业综合评估
围绝经期心理评估
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体验,长期存在焦虑反应的 人易发展为焦虑症。本量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根据最近一星期的情况如实回答。
填表说明:所有题目均共用答案,请在A、B、C 、D下 划“√”,每题限选一个答案。
评分标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 题(标注*的题目题号:5、9、13、17、19)按4、3、2、1计分。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 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 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 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状态。
妇女常见病的防治(2) 妇科感染性疾病
外阴炎、阴道炎症、宫颈炎、性传播性疾病: 阴道分泌物异常 泡沫状、水样、糊状、脓性或凝
块状,量增多伴异昧等。 外阴搔痒、皮肤潮红或疱疹、溃疡。
盆腔炎、附件炎、子宫炎: 下腹不适、酸胀、疼痛、发热。 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尿频尿急、腹泻等。
激素平呈波动状态,FSH 卵巢过
度刺激 E ,卵泡停止发育 E ;
卵泡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 LH T 。
P; E
PT
影响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的相关因素
生理特点
家庭角色
职业压力
情绪精神
妇女
社会关系
妇科疾病 肥胖减肥
避孕
环境污染
二、围绝经期典型表现(1)
雌激素缺乏
骨骼
大脑 眼睛 牙齿 血管舒缩症状
心脏
“围绝经期”一词,由 WHO 1994年提出,废弃以前“更年期”的提法。
规则的月经周期 结束
绝经
绝经后期
绝经前期
绝经过渡期
围绝经期
卵巢衰退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
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 GnRH
卵泡对FSH敏感性下降,对促性腺激素 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强。
FSH
LH
绝经过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早期雌
身高缩短或驼背 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胸腰椎、桡骨远端、股骨近端。
- 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 - 腕部和踝部骨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 的活动能力; - 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许多患者因此致残;
哪些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征?
❖ 身材瘦小单薄 ❖ 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 ❖ 绝经后,包括过早绝经或手术导致的绝经 ❖ 非正常的停经(闭经) ❖ 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