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电子课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电子课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地球上有丰富的水。
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水圈。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但是水圈却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不能缺少水。
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它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
海洋水是咸水,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大规模进行淡化,用之于生产。
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地球上水储量的3.5%,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第一节水循环和水平衡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一)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
这一运动的具体过程是: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①;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内陆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
由内陆循环运动而补给陆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 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 1 页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 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4.从读图出发, 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和成因。
5.了解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归纳】★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参看课本P57图3.5, 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 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等温线向高纬凸, 则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凸, 则为寒流。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第 3 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利 用 水资源 的 水 水的 水资源 源 水 水 水 水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 均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 在南北半球中、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洋流性质:东寒西暖(以大洋为参照系) 洋流性质:东寒西暖(以大洋为参照系)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 在北半球中、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的构成
大气水
水
海洋水(96.5%) 海洋水
陆地水
二、相互联系的水体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三、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 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 降水⑧ 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资源不断更新。 、水资源不断更新。 动态平衡。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3、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地表形态。 4、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日本暖流
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增温增湿, 1、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扩散, 3、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 4、对航海事业: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反之则慢 对航海事业: 洋流航行速度快
洋流性质:东暖西寒(以大洋为参照系) 洋流性质:东暖西寒(以大洋为参照系)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葛红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根据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正确认识水圈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间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类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遵循水循环的规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思考: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一)水圈的概念及其特点:【预习提问】结合图3.1,阅读第一段思考三个问题:1、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各种形式的水在地表空间有什么分布特点?3、地球上的水包括那几种水体?【学生回答】第一组同学回答第一问:水的存在形式有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三种形式。
地球上的水(共45张PPT)
2:副极地(中高纬度)
海副区大极洋地环海流北区、南
半时球针北分;别逆呈南_逆_顺_、__顺___
900 600
300 00
300 600 900
性质
1:副热带(中低纬度) 海区东侧和西侧洋流 的性质分别副东_热_寒_带_西_海寒暖_区_流、 _暖__流_______;
2:副极地(中高纬度) 海区东侧和副西极侧地洋海流区 的性质分别东是暖__西__寒暖__流、 _寒__流_______。
图: 带有纬度的图
方法: 根据纬度的高低
暖流:
纬度较
低__海区
纬度较
高__海区
寒流:
纬度较
高__海区
纬度较
低__海区
判断下图A、B洋流的性质
寒流
暖流
300
A
B 150
00
寒、暖流的辨别 图:带有温度的图
方法: 根据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暖流: 等温线向数值低海区凸出
寒流: 等温线向数值高海区凸出
220C
凝结 降水
水气输送
蒸发
陆地水
返回
凝结
降
蒸发
水
凝结
降水
水气输送
蒸发
返回
海洋
2
3
4
1
2、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_蒸__发___2__水__汽__输__送__ 3________4__地__表__径__流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海_陆__间__循__环_,该循环发生的领
域是_____海_和洋______之陆间地。
课堂小检测
1、下图是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
有关问题
⑴ ABCD中属于
《高考风向标》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知识结构二、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地理意义利用示意图掌握水循环原理――固态水、气态水和液态水在海洋、陆地和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运动主要考杳各种水体的补给关系、水循环的表现及意义。
从形式上看多以图或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设问。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及成因,重点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看,此知识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出现,从形式上看多以图或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设问。
2010年高考可能以洋流为线索,其中结合某一具体区域,考查洋流局部气候的形成、港口、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水资源的利用主要考查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文综试题中,由于题量限制,可能对能力要求较高,直接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会适当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开放性的试题。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看,此知识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现象为考查和命题背景。
2010年高考,很可能结合一地区当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综合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的措施。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清单项目内容相互联系的各种水体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水量占淡水总量的2/3。
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互补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3.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它发生的领域有海陆之间,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上空之间。
4.海陆间循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它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陆地的水蒸发后冷却凝结又降落到地面;海上内循环是指海洋水蒸发形成水汽又形成降水降落到海面。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下渗的因素:
4.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三、海水表层等温线图与南北半球和洋流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 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购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发放,全 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 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课件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秘鲁渔场
盛行风
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1)顺流省时省油 逆流费时费油
(2)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海上 航运。
(3)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 也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有利:加快净化速度 (2)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和分类(识记) 2.水循环的意义(理解)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_比__较_稳__定_ 地沿着一定
_方__向__做_大_规__模__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分类
按性质分为__暖_流_____和__寒_流_____。 3.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
(2)国家
①巴西 ②俄罗斯 …… ⑥中国
结论:世界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4.我国水资源特点 (1)数量上: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空间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时间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结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2.河流水的补给来源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图
流量(立方米)
700
夏
600
汛
500
400
春
300
汛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思考:这条河流有哪几种水源补给类型?
(1)季节性积雪融水;(2)大气降水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河流水源补给形式: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1)海洋与陆地之间。
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环节(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5、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简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简介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水既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物质之一,又是支撑人类及其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作为一种自然营力,水是自然地理环境中联系能量平衡与物质平衡的主要桥梁,其存在方式、运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地表形态的塑造乃至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作为一种生存条件,远古时代的先民就知道逐水草而居,并在河流的阶地上发展聚落,孕育了灿烂的大河流域文明。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纯洁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某些地区已经超过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的能力,而且因为污染使得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目前全球有20亿人面临缺水,到2020年预计全球缺水人口可能超过50%。
为唤起人们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第31个世界环境日(2003年6月5日)的宣传主题定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因此,掌握有关水文过程的知识使我们能够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合理规划水资源的管理使用,并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课程标准中涉及水要素的内容有三条:(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与1996年颁布实施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知识点有所减少,内容简化,例如海洋水只讲它的一种运动形式(洋流),不讲温度和盐度。
二是能力要求和技能训练具体化,例如画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在地图上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三是突出水要素及其过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组合成三节。
在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时,主要依据以下三条原则:一是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基础,适度扩展。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水体类型及其特征的认识是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能够区分并描述不同水体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水体特征,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设想:利用图像、图表和模型,配合实际观测,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提高辨识和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阐述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体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能够分析地球淡水资源稀缺的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能够分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
-学生能够列举不同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能够探讨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水循环过程。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本章的实践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水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综合分析能力。
-设想: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实际项目中,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表等,将抽象的水循环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
-通过动态演示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通过分析图表数据,训练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抽象出地理规律。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针对学生对水循环理解不深的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建立起水循环过程的整体认识,强调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选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丝雨绵绵
大水漫街
水流千遭归大海
海陆间循环
水汽
蒸发 海洋
蒸发形成水蒸气 →进入大气,输送到大陆的上空
→遇冷凝结→降水 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地表径流 下渗 →形成了地下径流
汇入江河→回到海洋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小循环)
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 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 水循环的四个环节
蒸发 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径流
水汽输送
蒸腾
降水
蒸 发下
地表径流
渗
地下径流
蒸发 海洋
二、水循环的定义
什么是水循环?
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 动的过程。
陆地内循环
湖泊
降水 蒸发
蒸腾
地表(地面、湖泊)→蒸发→形成水蒸气,带到上空
地下→植物蒸腾作用→把水汽带到上空 →水汽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 →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大陆上
海上内循环
降水 蒸发
海洋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 →进入大气→冷却凝结 →形成降水 →落到海面上
一、水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陆地和海洋之间 (大循环)
动力:
太阳辐射、重力
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黄河断流(地表径流) 泉水断流(地下径流) 修建水库
返回
返回
返回
滚滚长江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塑造地表形态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黄土高原
电子课文地球上的水
电子课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地球上有丰富的水。
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水圈。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但是水圈却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不能缺少水。
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它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
海洋水是咸水,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大规模进行淡化,用之于生产。
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地球上水储量的3.5%,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第一节水循环和水平衡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一)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
这一运动的具体过程是: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①;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内陆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
由内陆循环运动而补给陆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3.类型:❶海陆间循环❷陆地内循环❸海上内循环项目甲乙丙类型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范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组成环节A、C A、C、B、D、E、F A、C各环节名称A蒸发(蒸腾)、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E地表径流、F地下径流、G植物蒸腾特点对内陆地区影响大对人类影响最为深刻水量最大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过量的使用和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2)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程❶塑造着地表形态:降水和地表径流❷联系海陆间的纽带: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❸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影响全球自然环境2.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1)江河水的更新周期最短,约为16天。
(2)湖泊水更新周期较短,约为17年。
(3)深层地下水、海洋水、高山冰川、极地冰川等更新周期相当慢,其中极地冰川更新周期可达2500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其中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为深刻。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04
03
总结与展望:构建可持续发展
06
水资源利用体系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A
水循环
详细阐述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包括蒸 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环节。
水资源分布
介绍了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重 点分析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B
C
水资源利用
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农业 、工业、生活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水循环的意义在于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地球各 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以 及塑造地表形态。
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
01
02
03
蒸发
水体在太阳辐射下吸收热 量,水分子从液态转化为 气态,进入大气中。
降水
大气中的水汽在冷却过程 中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以 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 地表。
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维护 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 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类活动对水圈影响及治理措
陆地水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占地球总水量 的3.47%。其中,冰川是陆地水的主 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和中低纬度高山 地区。
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
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资源的问题
包括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灾害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社 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说课稿)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材简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教材内容。
本章是继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对大气圈学习之后对自然地理环境又一重要圈层的介绍。
自然界的水体形式多种多样,其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因而水循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和庞大的系统,但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考虑,本节教材内容仅仅对地球上水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做了简要介绍,内容具有总述的性质。
本节教材主体内容分为“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
教材首先从运动更新角度指出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提出了水循环的简要过程和意义。
这也就为本章教材后续的几节课内容做了铺垫,成为本章教材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时,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也是本章乃至整个自然地理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
本节教材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注重在传授知识时的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向学生传授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尤其是环境观念,从而体现地理的应用价值;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降低知识难度,注重阐明基本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二、课程标准要求及解析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解析:1.新的课程标准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并不做过多要求,而是要求以水的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从总体上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
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使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虽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上空海洋上空环节海水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空中,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一部分在地面流动。
形成地表径流;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海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又降到海面意义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对内陆地区意义重大水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知识拓展】(1)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从参与水量看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2)百川入海属于地表径流;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3)长江是外流河,参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4.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①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必修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第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②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④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结构
内容点析
1.对洋流成因内容的选择。
洋流的成因实比较复杂的。
细致分析的话,洋流大体上有三种:(1)风海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全球绝大部分洋流属于风海流;(2)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水运动,如大西洋表层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则由地中海流回大西洋;(3)补偿流:是由于某种原因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
补偿流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
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每一种洋流都讲,内容势必繁杂,而且有些知识略深,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只以风海流为例,论述洋流的概念和成因。
2.图
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的设计意图。
风海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是分不开的。
为了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教材设计了这幅图。
从图上不难看出,洋流分布有以下特点:
(1)以南北回归线的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形成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围绕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4)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西南季风漂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组织。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巨大的大洋洋流系统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2)洋流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与世界渔场的地理分布都有显著的影响。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到此觅食。
同时,两种洋流汇合可以形成“潮峰”,是鱼类游动的障壁,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西北欧的北海渔场和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都是处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
此外,有明显上升流的海域也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洋流对海洋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海轮顺洋流航行时,航速要比逆洋流航行快得多。
当然,有些洋流对海上航行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例如,北大西洋西北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域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冷暖流交汇,形成一条茫茫的海雾带影响海上航运。
另外,每年从北冰洋或格陵兰海有数百座高大的冰山随着寒流漂浮南下,有的进入湾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也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的威胁。
(4)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
陆地上的许多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海洋,洋流又把污染物携带到更加广阔的海洋中,从而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
但同时,由于洋流的运动,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被输送到远离陆地的大洋中,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4. “厄尔尼诺现象”研讨活动的设计意图。
近年来人们对“厄尔尼诺”一词越来越熟悉。
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间不稳定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洋流对气候影响的生动例证。
教材抓住这个热点现象,设计了研讨活动。
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
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
5.对“波浪和潮汐”内容的安排。
波浪和潮汐是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形式。
为使教材重点突出,但是又不影响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是以阅读的形式呈现的,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设计建议
【引入新课】
1.从海洋的重要性引入。
海洋是大气的水源——海洋水量大,是地球上的“水库”;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海洋热容量大,因而,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海洋和海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所以,我们要研究海洋、研究海洋的运动。
2.多媒体视听材料引入。
播放一些讲述海洋的视频材料,引发学生对探究海洋的兴趣。
【学习新课】
1.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有如下教学建议。
(1)为了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或形象思维,建议用两种方式处理教材。
第一种:一边看课本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一边学画风带示意图和洋流形成图,并看课文分别说明各是什么洋流?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这样形成的表层洋流环流是以副热带、还是以副极地为中心?洋流环流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同时要求分清大洋的东岸和大洋的西岸的洋流特点。
然后以北太平洋为例,说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引导读图3.5,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并明确环流方向。
第二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
(2)及时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一定要落实在图上(模式图)。
①以南北回归线的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形成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围绕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西南季风漂流。
(3)通过读图思考,总结归纳出实际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是洋流模式在大洋中的具体体现。
①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分别分布着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其成因决定了它的流动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由于受到陆地轮廓的影响,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而在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由于分布着广大的海洋,不受陆地轮廓的影响,所以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③北印度洋海区狭窄,南亚季风对它的影响很大,因此,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受到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季节变化: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东运动,与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西运动,与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2.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如下教学建议。
(1)在洋流分布图上分别找到秘鲁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边指图,边讲解。
在了解这两个案例的基础上,秘鲁寒流要为后面的厄尔尼诺现象作好铺垫。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其他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与洋流的分布密切相关。
(2)从渔场的形成看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在讲清渔场形成原因之后,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探究可以形成渔场的地方。
(3)从古到今,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顺风顺水可以节约时间和节约能源;但是也有不利于海上航行的情况。
(4)洋流对于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要全面看待。
对于污染区域来讲,洋流可以扩散污染物,使被污染区消除污染;对于其他海区来讲,洋流增加了其他海区的环境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5)厄尔尼诺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习目的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后面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同教师一起研究学习这个问题。
【部分“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1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
该海区在在秘鲁寒流的控制下。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使秘鲁渔业遭到严重损失。
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受此影响,世界有些地方连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地方则连续干旱,形成旱灾,并引发森林大火。
(3)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释清楚。
(4)1998年我国夏秋季节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与尔尼诺现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