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进行务工,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选择携带孩子随迁至城市。
这些随迁子女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对于城市管理者、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整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户籍限制和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等原因,许多随迁子女在城市教育中难以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
2. 适应能力差。
由于随迁子女从农村环境转移到城市环境,他们可能面临着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导致他们在城市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较差。
3. 教育质量问题。
在城市的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不足,随迁子女可能不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4. 心理问题。
由于环境变迁和教育条件的不稳定性,随迁子女可能面临着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相应对策1. 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
城市管理者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于随迁子女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
2. 加强师资力量。
针对随迁子女的需求,应该加强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确保随迁子女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3. 加强学校管理。
对于随迁子女的学校,应该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设施和条件,以及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随迁子女的良好成长。
4. 加强家庭教育。
对于随迁子女的家庭,应该加强对于孩子的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确保孩子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支持。
5. 加强政策保障。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政策,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教育机会。
6. 拓展教育途径。
对于随迁子女,可以拓展一些非传统的教育途径,比如开办一些面向随迁子女的特殊学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7. 增加交流互动。
城市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与随迁子女及其家长的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往往携带着未成年子女一同来到城市。
这些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入学难、学习质量较差、心理问题等。
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适应城市学校环境的困难,他们与本地学生在家庭背景、社会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随迁子女的个人成长,也影响到城市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因此急需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合作,采取相应措施,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1.2 问题提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务工。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
这些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就读学校难、学习环境差、文化适应问题等。
他们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缺乏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容易产生学习困难或者辍学现象。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和育人环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如果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为这些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问题提出】。
2. 正文2.1 政府责任政府在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购买服务和扶持资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的教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带着家人来到城市,孩子也跟随而来,这些孩子就是进城农民工子女。
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却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城中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条件不好,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难题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他们在城市并没有户口,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正规学校就读,很多时候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女班,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3. 教育成本高昂进城农民工一家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就读学校需要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教育成本的高昂使得进城农民工子女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就业歧视由于进城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他们经常面临着就业歧视,当孩子成年后想要在城市找工作时,也会受到身份歧视,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探讨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边缘地区和城中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放宽户口政策政府可以考虑放宽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户口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就读于城市正规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减免学杂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和提供相关的教育补助,减轻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开支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职业培训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成年后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减少身份歧视,让他们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
5.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到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家庭。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教育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数量不足以满足当地农民工子女的需求。
同时,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向他们开放。
2.学校安置问题:由于父母工作稳定性较差,农民工子女经常需要跟随父母迁移,这导致他们在学校就读时面临转学、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3.经济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家庭经济困难。
学杂费、教辅材料等教育成本成为他们进一步教育的障碍。
4.社会认同与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往往面临身份认同问题,他们常常被歧视或排斥,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问题。
二、解决方案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加学校数量,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同时,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2.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合作机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在招生、学籍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学校就读,同时得到双方的支持。
3.提供农民工子女的资助政策: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包括减免学费、教辅费用、提供奖学金等,以减轻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他们的子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加强社会教育宣传与倡导: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树立公众对农民工子女的正确认识和同情心。
5.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应对挫折。
6.推进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户籍改革,使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在城市落户,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待遇。
三、结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浅析及其教育策略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浅析及其教育策略初探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变化的加剧,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于是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家庭来到城市,孩子们也随之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这些孩子在城市生活,有了城市的生活环境,但却因为父母工作的繁忙,往往陷入了教育资源匮乏、就学问题等方面的困境。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教育策略,应该成为社会各界重视的焦点。
1. 教育资源不足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集中居住区,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
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陈旧、教学条件较差。
由于家长的收入有限,私立学校的高昂费用也难以承担,因此这些孩子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问题较为复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夫妇工作时间较长,在他们的照顾下孩子们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而且由于户口迁移和学籍问题,这些孩子在城市的入学问题也较为复杂。
许多城市的学校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要求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和缴纳高昂的学杂费,而这些要求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缺乏良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子女生活环境的变迁,个别孩子面临心理压力大、学业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这些困难也进一步制约了他们的教育发展。
1. 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解决他们的学籍问题。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经济援助力度,建立专门的资助体系,减轻农民工家庭的教育负担,以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2. 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率和教育质量。
这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3. 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⒈简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父母工作务实,农民工子女面临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择校问题等。
本文将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⒉教育资源提升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
⑵建设农民工子女学校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殊需求,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⑶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可以开设夜校、补习班等,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和培训机会。
⒊家庭经济支持⑴提供经济援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家庭,可以设立专项补助,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子女教育的费用问题。
⑵农民工养老保险与教育基金挂钩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子女教育基金挂钩机制,将一部分养老金用于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⒋择校问题解决⑴推动政策倾斜可以鼓励优质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招生名额,推动政策倾斜,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⑵加强教育信息公开加强教育信息的公开透明度,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入学机会。
⒌政策法规支持⑴完善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
⑵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
附件: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报告⒉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纲要⒊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教育资源:指教育学科所需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材料的总称。
⒉择校问题:指在接受教育时,家长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学校的行为和问题。
⒊农民工:指农村转为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民。
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下面将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然后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1.调查现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进城务工农民工数量庞大。
他们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选择把子女留在农村或者与其一同前往城市。
调查显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资金不足:农民工收入有限,很难承担起子女的教育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等等。
(2)缺乏义务教育机会:部分地区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接纳政策不健全,这些孩子很难融入城市教育系统。
(3)学校资源不平衡:一些城市学校招生限制,优质教育资源不得不被城市户籍学生独占。
(4)学习环境差: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通常生活条件比较差,生活环境不利于学习。
2.问题分析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1)政策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
(2)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城乡差距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不均衡。
(3)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些城市学校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招生存在限制,导致资源不平衡。
(4)家庭经济困难: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收入有限,难以承担子女的教育支出。
3.对策分析为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支持,制定更加包容的接纳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2)建立特殊教育机构: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可以建立特殊的教育机构,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教育服务。
(3)调整资源分配原则:教育资源分配应更加公平合理,不应因城市户籍而限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4)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理解。
(5)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和支持进城务工农民工父母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感。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不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等方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并建立健全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机制。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制度,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家庭背景、城乡差距、教育资源、社会支持、心理关怀、政府投入、教育保障机制、制度完善、教育机会、公平化。
1. 引言1.1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却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由于父母的劳动条件和家庭收入比较低,很多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像城市孩子那样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在城市学校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就读证明难、入学难、就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不公平现象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上面临较大困难。
农民工随迁子女也存在因父母长期工作而缺乏家庭陪伴、心理关怀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学业和健康成长。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1.2 公平问题的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照顾子女,经常将子女随迁至城市,但由于其家庭背景与城市户籍居民的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时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和困难。
这些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
由于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教育机会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一:问题背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指由于农民工父母工作迁移、社会保障不全等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困境的现象。
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资源不平衡、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缺乏关注等多个方面,亟需制定相应对策。
二:解决途径1. 支持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助和教育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1) 增加扶贫资金:可以通过增加扶贫资金来支持贫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
(2)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基金: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的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优先解决入学问题:应优先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就近入学,减少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上学的情况发生。
2. 学校支持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应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1) 开设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色课程,提供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设施的改善、图书馆资源的开发等,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3) 贴心辅导与关怀: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具体措施包括:(1) 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2) 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一些志愿者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辅导和关怀,为他们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3) 举办就业培训活动:社会各界可以举办就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附件:1. 农民工子女教育法规政策相关文件2. 农民工子女教育经验案例研究报告3. 农民工子女教育项目申请书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扶贫资金:用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专项资金。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从事工作,他们把自己的家庭搬到了城市。
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随之而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以下是这个问题的一些措施和解决方案。
1. 安排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政府应当承担义务,为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机会。
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全国性的标准,确保所有随迁子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包括上学和参加各种活动。
2.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保存全国范围内所有随迁子女的信息。
这可以有助于政府实现更加有效的规划和资源调配,确保每一个子女都能够尽早融入学校和社会,顺利地进行教育。
3. 扩大义务教育资源政府可以扩大义务教育资源,增加学校的数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教育。
这样,随迁子女将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4. 举行文化活动政府应当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文化环境和教育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随迁子女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5. 强化家长教育家长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随迁子女的教育。
政府应该加大家长教育力度,让他们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支持。
6. 联合多部门应对利用跨部门合作的办法,政府可以更细致的关注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下面列出了应该合作的部门:1)教育部2)民政部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人民法院总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政府应该积极寻求合适的方法和措施,为随迁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并鼓励他们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共管理在教育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关注社会热点,而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则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最热点的研究问题之一引起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其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国民教育体系,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反映教育行政管理当前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较难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后,一般有五种就学渠道:1.借读于公立学校。
这是家长的首选,但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而且还要缴纳一定的借读费或赞助费。
这对农民工家庭来说无力承担,因此这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不多。
2.进入正规民办或私立学校。
这类学校收费很贵,就读的人数少之又少。
3.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学校。
这类学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办较多,一般中小城市较少或没有,难以满足大量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
4.进入非正规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类学校限制少、收费低,所以农民工子女就读最多,但办学条件较差,学生随时面临失学困境。
5.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开办的学校,也称“跟踪学校”,这类学校数量相当有限。
2、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突出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深受歧视。
加上长期城乡隔阂使两地孩子在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常受到同学们冷嘲热讽,精神负担大;再加上他们在进城前的文化基础较差,城乡之间所采用的教材版本、教育进度、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环境也不相同,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动性大,学习不稳定,致使他们学习成绩偏低;学校又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缺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这都导致农民工子女精神负担很重,并表现出了强迫症、心里不平衡、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3、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缺失总体而言,农民工对其子女教育极为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提供给子女适当的家庭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成为了普遍存在的一群人。
他们虽然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也引发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相应的救助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民工随迁子女因户籍制度的存在,一方面被限制在城市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在乡村教育中又面临人才缺乏、教学环境简陋、教师待遇低等问题。
在城市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没有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多次被剥夺了获得更好教育的机会。
2.经济负担繁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生活多数情况下十分贫困,在城市中生活成本的增加,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很容易陷入到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境地中,使他们难以获得到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3.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常常面临着同学的排挤、教师的不信任、父母的不理解等问题,这些因素让他们内心承受的压力更加的突出,容易感到情绪低落、自闭、学习不振等问题,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二、救助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对策1.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资金投入,落实“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理念,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对于教育的资源获得到同等的机会。
比如,加大对农村家庭经济越困难的家庭的资助力度,为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提供免费教育等优惠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
2.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更应该加大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支持,可以组织志愿者前往农村、学校、社区动员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并进行资助捐赠行动,提高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推动农民工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
3.家庭的支持和关注家庭也应该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父母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加丰富和安全的心理、生活、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民工进城务工规模的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教育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救助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多只能就读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通常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 社会融入困难。
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孩子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他们在学校中常常遭受排挤和歧视,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和同学间的关系网络。
3. 家庭经济困难。
由于农民工的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拮据,许多随迁子女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缺乏基本保障,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二、救助对策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应采取以下救助对策:1. 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条件,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与城市孩子平等的教育机会。
2. 加强师资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增强他们对随迁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热情,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3. 推行特殊教育。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特殊情况,应推行特殊教育政策,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培养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学习。
4. 建立社会救助机制。
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应积极参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提供经济援助、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助力他们克服困境,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5. 引导就业转型。
为了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政府和社会应引导农民工逐渐从体力劳动转向技能类和知识类工作,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源头上解决教育困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民工家庭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本文将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农民工常迁徙于城市,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公立学校相比。
其次,经济负担重。
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很难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他们的子女可能面临无法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困境,甚至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外活动的费用。
再次,文化隔阂。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文化认同感不强、适应城市学校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不足。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学习和情感支持。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应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农民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课外活动费用,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
第三,加强文化融合。
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环境。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与改善之道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与改善之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
然而,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境,如文化适应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文化适应问题农民工子女通常在农村长大,到城市接受教育时会面临文化适应问题。
他们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与城市孩子有明显差异,可能不熟悉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中与同龄人之间存在交流障碍,甚至可能受到歧视和排斥。
为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推行多元文化教育。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农民工子女了解城市文化和社会习俗。
同时,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城市中,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学校和城市中心地区,而农民工子女常常在城郊和农村地区就读。
这导致他们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为改善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增加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升学校设施和学习环境。
同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此外,建立跨校资源共享的机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三、经济压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通常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子女的教育。
高额的学费、书本费以及其他教育费用成为了他们面临的重要障碍。
为缓解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提供教育资助金来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教育。
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助学金制度,资助优秀的农民工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四、心理压力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常常承受家庭期望的重担,同时还要面对城市生活的诸多挑战。
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以及学习厌倦等问题。
为改善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课程,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此外,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理解,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确实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提供教育资助金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来改善。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的主要劳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由于户籍限制以及就业不稳定等因素,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面临着困境。
本文将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救助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1.户籍限制根据我国户籍制度,农民工随迁子女只能在本地参加中小学入学考试和高考,如果没有本地户籍,将无法参加考试。
这种户籍限制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2.就业不稳定由于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他们常常需要频繁迁移,这也导致了他们随迁子女的学校选择不稳定。
孩子可能需要不停地转学,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文化差异在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当地的城市孩子在文化、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适应城市生活方面较难。
二、对策解析1.打破户籍限制我们应该设法打破户籍限制,在上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多的教育机会。
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益保护,对他们进行教育补贴等措施。
2.搭建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能力。
例如,可以建立志愿者教育培训队伍,在无偿教育方面提供支持。
3.加强教育投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教师队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使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共享公平的教育资源。
4.注重文化差异培养注重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文化差异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城市文化生活,同时进行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三、结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制约了其在城市生活中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这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聚居在城市的一些偏远地区,当地的义务教育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学业压力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提供很好的学术支持。
此外,移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及转换也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困难。
3. 交流困难: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当地学生相差较大,导致相互间的理解、交流难度增加。
解决对策:
1.增加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增加在城市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供应,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能够提供合适的课程和学科支持,同时也要在学习、社交和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
3.拓宽参与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与父母共同合作,创造助学场所,提供家长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子女的学习。
此外还要加强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沟通。
4.改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营造出适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校园学习氛围,包括提供多样化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机会,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进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同时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入城市。
这些孩子被称为随迁子女,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1.学习环境较差大部分随迁子女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往往只完成了初中学历或者更低。
在城市中,由于没有稳定的居所,这些随迁子女经常需要换校就读,这使得他们的学习环境不断变化。
这些因素导致随迁子女的学习环境较差,缺乏安全感。
2.教育资源不足在城市中,大部分优质学校的招生对象是本地户籍学生,而不是随迁子女。
这意味着随迁子女只能就读一些教育资源较差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低,师资力量弱,校园环境差,学生资源也相对紊乱。
这样一来,随迁子女面临的教育质量问题会更为突出。
3.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环境中,随迁子女对于城市的认知程度比较低,他们往往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等因素而感到自卑、焦虑、压力等等。
二、相应对策1.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出,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建设随迁子女的教育设施,并且招聘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加强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2.加强学校的管理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政策,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通常使用学校德育处来打造现代化学校文化,让教育环境更加温馨、和谐、安全。
3.建立教育扶贫机制针对随迁子女家庭经济问题,政府可以建立贫困家庭教育补贴、教育贷款、勤工俭学、商家赞助这些社会公益项目,这些都可以帮助随迁子女家庭解决财政问题,让子女上学的压力得到缓解。
4.拓宽学校的招生范围学校应该在招生中更多地关注随迁子女的招生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除了建立专门的随迁子女学校外,普通中小学也应该扩大招生范围,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学习的平等,同时提高教育的多元化程度。
结语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涉及到随迁子女的个人成长,也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面临教育问题。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城市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农民工的子女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常常需要跟随父母迁移城市。
这会给他们的教育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首先,农民工子女的学籍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很难在城市落户,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待遇,导致他们难以进入城市优质学校。
同时,农民工工作稳定性不高,可能经常搬迁,加剧了学籍跟随问题。
其次,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普遍聚集在城市核心区,而农民工子女常常被安置在城市边缘或者农民工聚集区,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再次,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困境。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发展问题。
由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系背景,他们进入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相对较低,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不稳定的困境。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方案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政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素质,确保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当。
同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合作,开展教育资源共享,让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完善农民工子女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籍转移机制,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顺利迁移并接受教育。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学籍和学籍沉淀问题的出现。
再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关怀服务。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决策参考》样稿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
【本期要点】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约有1500万。
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制定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等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本期《决策参考》提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需要在流动引导、资源整合、待遇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妥善解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霓研究员等的研究成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趋势及对策》,在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的新特征,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的五大新特征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近1500万。
伴随着中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这一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由于受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
1.农民工随迁子女正逐渐向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集中。
经济增长是农民工数量增长的直接推力,因此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容纳空间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向的主要动因。
在所调查的12个城市中,2007年义务教育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6个城市依次为:郑州(39.83%)、义乌(22.86%)、杭州(18.08%)、成都(13.70%)、沈阳(13.16%)、石家庄(12.58%)。
而与此同时,我国特大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增长相对缓慢,北京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对郑州、
义乌、杭州、成都作进一步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这4个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继续呈上升趋势。
可见,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增量已开始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小城市集中,这些城市的教育承载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
2.在城市出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入学规模日趋增大。
据对12城市调查显示,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即在城市出生、成长,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农民工子女),占农民工随迁子女总数的19.6%,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比例均超过20%。
以广州市为例,2007年有4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比例为2
3.2%,也就是说2001年前在广州市出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达9万多人。
可以预见,即便未来在广州等大城市现有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趋于稳定,但适龄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人数依然呈增长趋势。
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不像其父辈那样眷恋乡土,再加上长时间在城市生活,多数已不适应农村,有些孩子甚至对家乡没有基本的认知。
他们也不会像父辈一样,将来能够叶落归根,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
但“同城不同待遇”的现实,使这些孩子们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被边缘化”的一代。
面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规模的日趋增大,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享受“同城待遇”的诉求将更加显现。
3.农民工随迁子女主体开始进入高中阶段。
根据有关调查推算,2005年全国6—14岁农民工随迁子女数为816万,其中年龄在12—14周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达到264万。
假设农民工及其子女流入城市后将“不流动”,那么目前全国至少有264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将需要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尚有552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将陆续进入高中阶段,未来这一数量将更大。
这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主体已经开始步入接受高中教育阶段。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希望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在流入地读高中,其中就读公办学校的愿望最为强烈。
但由于户籍限制,流入地城市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开放义务后教育非常困难,同时由于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臵的地区性差异以及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
考的规定,也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后教育面临多项难题,许多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毕业后即意味着辍学。
由此可见,随着进入高中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的日益庞大,义务后教育任重而道远。
4.对城市民办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进行规范管理的要求更加紧迫。
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城数量大幅增长和城市公办学校不能完全满足入学需求的情况下,各类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应运而生。
据对12城市调查,每个城市都存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特别是大城市尤为普遍。
由于这类学校的校舍、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达不到地方教育部门的规定标准,大多数处于非法办学状态,有的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民办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越来越成为城市学校发展中的“短板”。
因此,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将成为未来城市学校发展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出地农村、乡镇校舍闲臵率大幅增加。
据预测,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小学适龄人口将会较大幅度减少,到2050年小学适龄人口数将减少至1.02亿人,比2000年减少24%。
事实上,小学生源减少趋势近几年已经出现,特别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农民进城,流出地农村生源减少趋势更加明显。
据2007年对全国42县生源变化的调查显示,2000—2006年42县村级小学和乡镇小学的在校生数和学校数逐年下降。
进一步跟踪调查42县中的3个县,结果表明2006—2008年村级小学的在校生数及学校数继续呈下降趋势。
村级小学及乡镇小学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逐年下降,导致农村闲臵校舍大幅增加,其中约48%完全空臵。
二、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1.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向中小城市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减轻大城市负担。
准确评估和把握中小城市在人口、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市教育布局,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向中小城市合理有序流动,减轻大城市的人口负担和教育负担。
与时同此,应鼓励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小城市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科学预测人口流入规模,提前进行教育发展规划,及早谋划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向
中小城市快速集中带来的教育压力,防止出现工作被动局面。
2.高度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教育问题,推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可以尝试在城市管理等方面适当放开身份限制,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可进行以学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的试点。
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努力使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在教育领域率先享受同城待遇。
3.逐步打破户籍地域限制,推行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和高考。
采取先区域内、后区域间、再到全国的方式,逐步打破户籍地域限制,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后教育扫清政策障碍,稳步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参加中考和高考。
这对于让农民工随迁子女免受与父母分离之苦,获得温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正常心理和健全人格,最终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益的合格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4.制定民办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规范办学行为。
引导流入地政府因地制宜,明确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审批条件和办学标准,规范办学行为。
对未经批准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流或取缔,并坚决消除学校安全隐患,大力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推进流入地城市教育事业发展。
5.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闲臵教育资源浪费。
引导和推动农民工流出地政府科学预测人口流出规模,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村办学校,尽可能扩大农村建制镇或传统集镇所在地学校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规模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应充分考虑地方文化特点、民族状况等因素,不能搞“一刀切”,防止因布局调整而产生学生辍学等新问题。
对布局调整后的闲臵校舍应及时妥善处理,力保闲臵教育资源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本成果(是否)属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作者:***
单位名称:**大学
职称职务:教授/院长
联系方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