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13
《隋朝大运河》微课教学设计
![《隋朝大运河》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1d3e47a0116c175e0e4894.png)
《隋朝大运河》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开通大运河的原因;掌握大运河的基本概况;理解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地图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感受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历史素养,能够从简单的材料中结合课本概括出知识点,同时学生通过地理的学习对历史地图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比较欠缺的是文言文材料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同时七年级学生在看待历史问题是不能够全面的去看待,只是简单的从表面看,不能一分为二的从利弊两方面去看,所有要引导学生多去阅读历史材料提高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去看待。
三、知识点
1.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大运河的基本概况。
3.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四、授课类型
讲授类
五、教学过程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虽然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和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通利大于弊,造福千古,所有大运河的开通值得被历史铭记。
现在我们一起对本课做个小结。
1.时至今日,一千多年前隋朝大运河有些河段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任然在造福人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被铭记。
2.同学们,你了解和掌握了《隋朝大运河》吗?今天的微课就
上到这里,谢谢聆听!。
初一历史隋朝大运河教案
![初一历史隋朝大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5f117a300a6c30c229fbc.png)
初一历史学科教案课题:第一课隋朝大运河一、教学重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一、南北重归统一:1、_______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_______,定都______。
2、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南北。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1、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修的时间及皇帝:从____ _年起,_______征发几百万人开通。
3、运河的组成:隋朝大运河以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今北京),______(今杭州),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全长两千多公里)5、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我的家乡淮安在邗沟这一段上)【目标展示】了解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新知研习】研习1:隋朝的建立者、首都和南北重归统一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建立者:581年杨坚首都: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标志:589年隋朝灭掉陈研习2:隋初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学生看书讨论回答:繁荣: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
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表现: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研习3:大运河开通的作用(1)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教学设计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5228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2.png)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教学设计引言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连接了中国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背景、历史价值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分析、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认识它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现代水利工程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1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介绍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以及隋炀帝统一北方后修建大运河的原因和目的。
1.2 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过程:详细介绍大运河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艺,以及其中的主要工程和关键技术。
1.3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价值:解释大运河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1.4 隋朝大运河的影响:分析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启示。
2.教学方法2.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运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师讲解: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教材,向学生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历史价值和影响。
2.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讨论和展示隋朝大运河的相关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大运河的工程设计、文化交流等。
2.4 学生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
三、教学评价1.问答评价:通过提问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小组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个人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3.个人写作评价:要求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撰写一篇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作文,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 (1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 (13)](https://img.taocdn.com/s3/m/0f571a0a2b160b4e767fcf55.png)
繁盛一时的隋朝(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方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大运河的开通(多媒体显示)1、导入: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有过这样的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多媒体显示文字和图片)强大的隋王朝仅38年、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追溯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2、目的和条件(多媒体显示)提出讨论问题: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归纳:①开通运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势在必行。
②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当然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提问:开通大运河势在必行,那么隋朝具备完成这样大的工程的条件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隋朝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安定统一的局面又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3、概况(多媒体显示)讲述: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四五千里的大运河。
多媒体演示《隋朝的大运河》:大运河有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朝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隋朝统一与大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888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b.png)
隋朝统一与大运河教案引言隋朝统一和大运河是隋朝的两大重要事件。
隋朝统一结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将中国重新统一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而大运河则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运系统之一,推动了国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隋朝统一和大运河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隋朝统一的背景1.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近400年的分裂时期,其中南朝有南齐、南梁、南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这一时期的分裂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 隋朝的崛起在这个背景下,隋朝的崛起开始展现出来。
隋文帝杨坚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地将南北朝时期的割据势力逐渐统一。
他先后灭南陈、北齐,最终在隋炀帝杨广的领导下,于隋朝统一。
二、隋朝统一的过程1. 杨坚的政治手段杨坚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力,例如整顿政府机构、加强地方行政管制等。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例如推行均田制、开展府县制度等,以增强国家的统治力和经济实力。
2. 军事征服在政治手段之外,隋朝还通过军事征服来实现统一。
隋朝先后消灭了南陈和北齐,消除了南北朝时期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辖区内各地的控制力。
3.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统一后,杨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他将地方行政和军事力量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强化了国家的统一度。
三、大运河的建设与作用1. 大运河的背景大运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运系统之一,其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但隋朝是修建大运河的关键时期,隋朝的大运河工程规模宏大,将现今的京杭大运河及其补充系统纳入。
大运河连接了中国的南北两大河流,成为了国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 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隋朝统一后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它成为了商品和文化的重要交流通道,使得各地之间的商品和信息得以快速流通。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e314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6.png)
5.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事件深层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大运河的PPT,内容包括大运河的背景、开凿过程、主要作用等,要求图文并茂,展示清晰。
3.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实物资料,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
(2)开展“我是小小考古家”活动,通过模拟考古发掘,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朝统一的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2.难点:分析隋朝统一与大运河建设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1)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统一的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运河的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七年级历史教案)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6b4b90242a8956aece429.png)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一、学习目标1.公元589年,中国再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大运河开凿的意义难点:隋统一的条件●三、教授新课1、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
① 的大融合, 的发展客观上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3)隋统一的条件③南方陈政权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 , ,主观上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运用得当(4)隋统一的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局面,继秦汉之后, 。
(5)隋的富庶:开皇年间,隋帝国, ,和垦田面积。
2、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①自古以来,②隋统一后,南北、、和需要加强③为了,必须加强对、的控制④ 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大运河的概况:: 教你记忆3+4+5=13个点:中心,北抵,南至4段河段: 、、、连接5大水系: 、、、、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4、大运河开凿的影响:(1)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2)运河的通航促进了发展。
(3)历朝对运河不断、,使它持续发挥着 七年级历史教案; 的作用。
四、随堂练习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526b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f.png)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隋朝的疆域比秦汉时期更广阔。
3.教师引导:是的,隋朝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那么,隋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它又有哪些重要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1)感受隋朝统一带来的国家繁荣、民族融合;
(2)领略大运河作为古代伟大工程的风采,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3)关注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2.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使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1)比较法:通过比较隋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加深学生对隋朝特点的理解;
(2)因果分析法:分析隋朝统一、大运河修建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评价法: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技能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分析,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隋朝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对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师: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修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都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复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教案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87d6442af90242a895e5f6.png)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三、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分立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秦,之后出现了西晋的短期统一。
中国历史经历了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今天我们将要进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时代。
这就是隋朝,那么隋朝是由谁建立的呢?之前我们学到了中国历史的战乱阶段,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大家对南北朝知道的可能不多,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北朝即从北魏开始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东魏被北周取代, 西魏被北齐取代,后北周取代北齐,那么杨坚就是北周外戚。
一、隋朝的统一(一)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
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
580年,北周宣帝死,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d5f1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0.png)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引言: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建设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隋朝大运河的重要性和影响,本文将介绍一个以隋朝大运河为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修建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隋朝大运河的修建状况,引发学生对大运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运河的作用和意义。
2. 探究隋朝大运河的建设(20分钟):教师讲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和影响。
并通过教材、图书和多媒体展示相关文物和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规模和气势。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深入探究。
3. 分组研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话题进行研究,如大运河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文化交流等。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并撰写短文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4. 研究报告与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研究成果撰写短文,然后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展板或线上展示平台,让学生将研究成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互相提问和交流,加深对大运河的理解。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运河教学的感受,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今后教学设计的参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和影响。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大运河的修建状况和规模,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分组研究:让学生参与到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4. 展示和交流:通过展示和讨论,促进学生对大运河的理解和记忆。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52c8e69dc5022aaea0048.png)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一分钟内说出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能力目标:学生明白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通过史实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绘制地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掌握运用数字浓缩法“三点,四段,五河”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②学生通过历史法庭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明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教学难点: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大运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是要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要求,我通过让学生扮演穿越角色“隋文帝的军师”,创设情境,贯穿整节课。
即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首先,全班同学(军师团)合作帮隋文帝分析全国情况(统一的背景);其次,了解开皇之治为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再次,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多角度评价大运河。
三、教学方法
教法:学案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隋唐时期大运河和科举制教学设计
![隋唐时期大运河和科举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b42781866fb84ae55c8d5d.png)
隋唐时期---大运河和科举制一、课程目标了解隋朝大运河。
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运河的概况;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记忆大运河概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大运河1、隋朝建立及统一南北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
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及条件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概况5大水系;4段;3点;2千多千米;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4评价:(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
学生朗读、教师释读)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说课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中学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说课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中学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0e87b78e53a580217fcfeea.png)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说其重要是因为:一是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古人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四是隋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历经二世而亡又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它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与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
因此,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建立与统一。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概况与影响,并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本课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知识结构体系,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通过上述活动,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了解隋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教学重点难点与确立依据⑴贯通南北的动脉是教学重点确定其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是隋唐短暂历史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
大运河以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永载史册,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初一下册历史第13课教学案
![初一下册历史第13课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5f4bf7770bf78a65295482.png)
大唐中学六年级历史(下)学案(编号:13)
选官制度: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②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③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④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1分)(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民族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1分)
对外关系:①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文化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③玄奘前往天竺学习佛法((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科技: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单元的教学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单元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2202eab7360b4c2f3f64c8.png)
第一单元的教课教课设计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1.隋朝大运河①认识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期间,江南的经济有了显着发展,特别是会稽郡 (今浙江绍兴一带 ),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域。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 ,北方经济固然发展较快 ,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 ,需要江淮地域供给。
陆路运输 ,速度慢 ,运量小 ,花费大 ,没法知足北方的需要。
开通运河 ,利用水利运输 ,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政治上看 ,隋政府为增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域的控制 ,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炀帝个人 ,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那时候 ,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政府掌握了大批的粮食、布帛和财产。
这就为开通运河供给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②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出类拔萃 ,并且河流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它的达成 ,体现了我国古代办感人民的聪慧才华和创建力。
和我国古老的长城同样 ,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此后 , “商旅来回 ,船乘不停”。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说 ,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 ”(《皮子文薮·汴河铭》 )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颂扬这条大运河说 : “尽道隋亡为此河 ,到现在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 ,还促使·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 ,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华起来。
此外 ,运河的开通 ,对保护国家一致和中央集权 ,也起了促使作用。
2.“贞观之治”这也是唐太宗之因此成为我国古代优秀政治家的主要业绩。
拜见前面的导引部分。
3.“开元盛世”要知道唐玄宗统治先期年号叫开元 ,政治比较平定 ,经济繁华发展 ,唐代进入全盛期间。
中国封建社会体现出亘古未有的盛世情景。
4.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华生产工具的改良从双方面掌握:典辕犁、筒车、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要点掌握唐三彩的制造,唐都长安不单是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多数市。
〖2021年整理〗《拓展延伸隋朝大运河》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拓展延伸隋朝大运河》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709c2caa00b52acec7caaf.png)
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是隋炀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炀帝的暴政。
例如,大运河开通之后,曾“游幸”江都。
605年、610年、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
“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杀人民。
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
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
为复兴生产和加强漕运,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达潼关。
炀帝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谓今天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
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
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
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
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
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
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610年,开江南河。
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2-2-2列举重要人物、事件及影响;2-2-3从版图变化,认识历史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隋朝兴亡及隋统一的影响;了解大运河概况,知道其开通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运河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基础知识:
1了解隋朝的建立:时间、人物、地点、都城,年号开皇;
2认识隋朝统一的影响;
3了解隋朝大运河概况:一中心,两端点,四河段,沟通五水系;
4开凿者,大运河开凿时间,特征,开凿目的;大运河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闻中介绍的是什么?针对这一话题,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带着问题学习)
正文:
一、认识大运河诞生的年代——隋朝(多媒体展示)
隋朝统一前地图隋朝统一后地图
图一图二
比较两幅图上不同时期的隋朝版图,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请结合P87阅读卡知识,说说这一特点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设计意图:以图导论、论从史出)
二、探迷大运河
1、阅读P87内容,请同学到黑板,画出大运河的模样(要求画出大运河的四个方面的特征: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个河段,沟通五大水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体验大运河特征)
2、思考:开凿大运河的时间、人物、原因,地位,结果;——隋朝兴盛
3、思考大运河为什么能够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仅仅6年就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设计意图:通过2个思考,加深对大运河概况的理解)三、评价大运河
史料分析(见P88页4则材料):
备注:资料3 汴水,指连接黄河与长江的河道
资料5 大运河申遗图
1、大运河的修建实现了隋炀帝的愿望吗?你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
2、有人说,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所致?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讨论,并由代表陈述观点。
3、你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设计意图:论从史出,加深对大运河作用的理解。
)板书:
兴相互促进巩固统一
利加强南北交通
促进社会繁荣
隋朝隋朝大运河
弊沉重徭役
导致
亡战争、大兴土木、兵役、徭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