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2024年学校体育学教学计划
2024年学校体育学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2024年学校体育教学的高效实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培养运动技能: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参与多种体育活动。
3.塑造健康人格: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
4.促进全面发展: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基础体育课程: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基础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2.特色体育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如武术、舞蹈、瑜伽等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
3.健康教育课程: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传授学生关于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4.户外拓展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徒步、露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教授体育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2.游戏与竞赛相结合: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体育锻炼建议和指导。
4.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
四、教学安排1.课时设置:每周安排不少于两节的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2.教学进度:根据学期的长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项目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3.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体育测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五、安全与保障1.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场地设施:确保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和器材齐全,并定期维护和更新。
3.健康监测: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伤害。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概述:体育教育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从体育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此外,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多样化,包括体育运动、健身锻炼和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等。
体育运动方面,学校可以设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
健身锻炼方面,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如武术和太极拳等,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学校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讲解、示范和实际操作等,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际运动锻炼。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育教育的评价方式体育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综合考评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质水平、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体育竞赛成绩以及学生自主制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等。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育,发挥个人潜能。
五、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科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1. 主干课程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
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运动人体科学 162 9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球类与游戏 126 7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民族传统体育 72 42. 一般必修课程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与体育事业。
2.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体育课程的理论问题与实施原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竞赛.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阿坝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制订的。
根据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教学大纲紧紧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与人才的需要,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坚定为地方教育服务的信念,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1. 主干课程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
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运动人体科学 162 9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球类与游戏 126 7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民族传统体育 72 42. 一般必修课程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它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2008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卫生健康教育、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健全的人格,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
摘要:
一、引言
二、体育教育专业概述
三、大一课程设置
1.体育理论课程
2.运动技能课程
3.教育理论课程
4.实践课程
四、课程目标与意义
五、结论
正文: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门以培养具备体育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
在我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通常在大一阶段设置一系列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在大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理论课程,包括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学生还需学习各种运动技能课程,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技能保障。
此外,教育理论课程也是大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
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今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教育理论支持。
最后,实践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大一阶段的特色课程,如体育教学法、运动训练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和训练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又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
体育学一些相关课程设置
体育学一些相关课程设置
(一)公共课(15学分)
自然辩证法、逻辑学、科研方法、外语、计算机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2—15学分)
1、体育教学领域核心课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体育运动心理学。
2、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三)选修课(6-8学分)
教育技术学、体育课程教材论、课外体育研究专题、国外学校体育研究专题、体育教育思想史研究专题等,学生至少选修5门。
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年级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因此体育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接力等。
此外,小学体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体育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体育游戏、运动技能训练和体育知识等。
二、初中体育课程设置初中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体育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耐力、力量和灵敏度等。
此外,初中体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高中体育课程设置高中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和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学生在体育发展方面已经呈现出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育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课程。
例如,对于擅长足球的学生可以设置专项足球训练课程,对于擅长游泳的学生可以设置专项游泳训练课程等。
除了专项训练外,高中体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公民意识,通过体育选修课程如体育社团、裁判培训等,提供学生更多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四、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估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估是确保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评估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通过课堂表现评估,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礼仪和纪律等;通过实际运动能力评估,可以测试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通过综合素质评估,可以评价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并通过评估确保教育质量。
体育专业课规章制度
体育专业课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促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条学校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五条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有关体育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方案。
第六条体育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学生需同时修读理论课和实践课。
第七条体育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需按照学校规定修读相应课程。
第三章教学内容第八条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九条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第十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十一条学校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教学方法第十二条体育专业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体验性教学等。
第十三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四条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章考核评价第十五条体育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
第十六条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方面,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第十七条期末考核主要包括笔试考试、实践考核等形式,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第六章教学管理第十八条学校负责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质量的监督等。
第十九条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学计划,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
第二十条学生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
第七章复习指导第二十一条学校将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复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体育教育课程安排
体育教育课程安排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在学校中,如何合理安排体育教育课程呢?第一,设置合适的体育教育课程。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情况,合理设置体育教育课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运动能力和需求,因此,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设置基础运动技能的课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对于中学生而言,可以设置更加专业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游泳等。
第二,均衡学生的体育教育内容。
除了安排基础运动技能的课程外,学校还应注意均衡学生的体育教育内容,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技能类的课程,如击剑、摔跤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体育健身类的课程,如瑜伽、健身操等,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收获,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三,加强体育教育的实践环节。
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际比赛等方式来学习和提高。
实践环节可以是课堂内的小组活动,也可以是校内的比赛活动,还可以是到外面的体育场馆进行参观和体验。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能够理论学习,还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第四,落实体育教育的考核方式。
体育教育的考核方式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在体育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因此,考核方式应该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潜力。
第五,注重体育教育的师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让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知识,适应教育变革和发展需求。
第六,加强体育教育的设施建设。
体育教育(师范)大类教育课程
体育教育(师范)大类教育课程
体育教育(师范)大类教育的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专业方向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基础课程: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基础学科,这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
2. 体育专业课程:这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体育理论与方法等。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
3. 教育学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教育学课程,如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教授学生。
4. 体育专业技能课程: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体育技能课程,如篮球、足球、田径、游泳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5. 教育实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进行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在实习期间,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体育教育(师范)大类教育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教育部二○○三年六月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doc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说明.doc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育课程的2023年设置标准
体育教育课程的2023年设置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规定体育教育课程的2023年设置标准。
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和需求,我们将提供一套简单、易行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
以下是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标准。
课程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规则、技巧和基本术语的学习。
2. 体育健身: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运动技能:学生应掌握至少一项常见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比赛和竞技: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培养竞争精神和体育道德观念。
6. 体育文化:了解体育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体育道德观念,培养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5. 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评估方式1. 体育技能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2. 体育项目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3. 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 学习反馈:定期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教材和资源1.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育教材,内容丰富、易于理解。
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3. 运动场地和设备:确保学校有适当的运动场地和设备,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教学方法1. 多样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3. 实践体验:安排学生参与实际体育活动和比赛,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中学体育教育政策解读
中学体育教育政策解读一、政策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体育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中学体育教育政策。
这些政策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内容与要求1.课程设置:要求中学开设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周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2.教学内容:强调以健康为目标,注重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3.教师素质: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4.场地设施:要求学校提供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三、实施策略与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完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因素,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运动技能。
3.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环境。
4.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俱乐部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监督与评估机制1.建立监督机制: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建立评估机制: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测试,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加强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五、政策影响与意义1.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体育教育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还注重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学体育教育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体育、美育课程开设情况工作报告
体育、美育课程开设情况工作报告根据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积极开展体育和美育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关于体育、美育课程开设情况的工作报告。
一、体育课程开设情况1. 课程设置:我校体育课程设置丰富,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分为基础体育、健身运动和项目特长训练三个板块。
2. 课时安排:每周体育课安排2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
3. 课程内容:基础体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全面运动能力,内容包括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等方面;健身运动课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有氧运动、体能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项目;项目特长训练课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项目培训课程。
二、美育课程开设情况1. 课程设置:我校美育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门类。
2. 课时安排:每周美育课安排1课时,满足学生在审美领域的培养需求。
3. 课程内容:音乐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各个年级都有相应的合唱和乐器学习内容;绘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能力,开展素描、水彩和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的学习;舞蹈和戏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戏剧创作能力。
三、成果与反馈1. 体育成果:通过体育课程的系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特长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本市甚至全国级别的优异成绩。
2. 美育成果:学生在美育课程中发展出自己的艺术特长,参加校内外艺术展览和演出,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3. 学生反馈:学生对体育和美育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认为这些课程有助于提升身心素质和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四、工作展望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和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和美育课程,拓展新的艺术门类和运动项目。
江苏省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背景和目标本方案旨在规划江苏省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合理的课程布局和内容安排,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促进健康体魄的发展。
课程设置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2. 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友谊互助和竞争意识;4.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内容1. 体育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为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的课程。
2. 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运动技能训练、体育游戏、体育健康知识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基本体力。
3. 选修课程内容包括各类体育运动、健身操、武术、舞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课程评价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体育测试、考试、表现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成绩。
2. 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录取高中、高等学府以及体育专业的重要依据。
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2. 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3. 持续开展体育文化节、体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
4. 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并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
总结江苏省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策略,我们相信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促进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摘要:一、引言二、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概述1.课程设置的目的2.课程的主要内容三、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详述1.体育理论课程1.体育基本理论2.体育教学法2.体育技能课程1.田径运动2.球类运动3.武术与操练3.体育教育实践课程1.体育教学实习2.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四、课程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1.提升专业素养2.培养实践能力五、结论正文:体育教育专业大一课程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体育理论、体育技能和体育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首先,体育理论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其中包括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教学法两门课程。
体育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体育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育教学法则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体育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课程包括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和武术与操练三门课程。
田径运动主要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球类运动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武术与操练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最后,体育教育实践课程是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包括体育教学实习和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两门课程。
体育教学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则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和策划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更新:2018-12-30 09:57:54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重庆三峡学院体院在执行2003年的《课程方案》过程中,积极改革教育思想、优化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主要从课程分类、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结构比例、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
1.1课程分类分析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一般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各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为能够更科学地安排课程,便于教学与管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划分课程。
重庆三峡学院课程分为校级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课、选修课、验证课和实践创新课。
1.2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我国2003年的《课程方案》中,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三峡学院体院2336学时),除公共课约占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到2100学时(三峡学院体专880学时)、100到110学分安排专业课程,各高校可依据《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时数上下浮动10%。
课程学时分析,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时2336学时,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55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23.6%;基础课31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3.3%;专业课开设88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37.7%;模块课开设376学时,灵活性较强,其占总学时比例的16.1%;选修课开设128学时,占总学时的5.5,其中校级公共选修课没有计算在内,按照要求,每个学生还应该选择4门选修课或者达到8个学分。
课程学分,分析学分制管理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分设置情况如下: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修完193.5个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39.5个学分,8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3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英语17学分,大学计算机3.5学分,大学语文4学分。
1.3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课程是指规定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培养下一代。
重庆三峡学院课程开设情况如下:校级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创新课,还有可供灵活选择的模块一、二六大类。
课程开设达86门,其中包括校级公共必修课为8门,基础课9门,
专业课16门,可供选择的模块一、二各5门,选修课19门,验证课13门,实践创新课11门。
2.学生技能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的师范生技能满意度不高。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方面,4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能力等级在较好级以上,12.21%的学生选择好,35.26%的学生选择较好,3.1%的学生选择差。
其中体育课堂设计能力方面12.90%的学生选择好,30%的学生认为较好,4.5%的认为自己的体育课堂设计能力差;1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转向能力好,31.5%的学生认为较好,4.3%的对自己的教案撰写能力特别不满意选择差;问及“您的到技术讲解方面的能力如何”时,只有4.6%的学生选择了好,有8.6%的学生选择差,39.7%的学生选择较好,选择一般的学生占44.3%。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笔者通过调查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老师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学生的体育教育技能并结合分析课程设置结构,结果显示:师生都认为课程设置需做调整,调整学科设置的顺序,合理分配课时比例,尤其是术科课程和学科课程的课时比例,选修课与必修课课时比例等。
3.2建议
在“健康第一”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三峡学院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课程比例。
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小学生的特点合理调整课程结构课时比例。
设置综合课程,结合社会需要与就业前景,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增加专业术科课时比例。
建立有效的监督、指导及评价机制。
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面向大众化。
伴随而来的就是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跟不上扩招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建立高效的监督、指导和评价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人才培养的要求。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建立一个纵向的意见搜集机制,对历年毕业生进行调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对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