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一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

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2.认知结构或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3.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社会生态系统论: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发展三大领域。

a道德b情感和社会性c感知觉d游戏2.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以前c上世纪六十年代d中世纪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普莱尔d华生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国家开放高校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四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心情与移情:心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移情是指知觉到他人的心情体验,并产生相应的心情反应,也就是对他人心情产生共感的反应。

2.心情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心情,并理解心情产生的缘由和结果的实力。

心情理解包括对心情状态的理解和对心情过程的理解。

3.心情调整:对心情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实行的监控、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须要的动力过程。

4.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新生儿(诞生到1个月内)具有的基本心情体验有。

a感爱好、苦痛、嫉妒、惊异b感爱好、苦痛、厌恶、欢乐c厌恶,欢乐,骄傲、惊异d苦痛、欢乐、嫉妒、羞愧2.6个月以后婴儿才可能出现的心情体验有。

a感爱好、苦痛、厌恶b感爱好、苦痛、欢乐c惊异、羞涩、嫉妒d苦痛、厌恶、欢乐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中心的移情最早可能在儿童2岁左右出现b婴儿通过“笑”来表达欢乐这种主动的心情体验c消极心情,包括生气、哀痛和胆怯,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哭”d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表现为内源性微笑4.属于复合心情的是。

A内疚和骄傲b怯生和分别焦虑C欢乐和哀痛d生气和难过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儿童能对引发笑的刺激,作出越来越主动的反应,反映了他们的行为从自发行为向可限制行为的转变。

b儿童的依恋和气质是孩子对生疏人以及对分别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C最初的自我意识心情表现在婴儿认出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时所产生的窘迫感。

d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和反应方式不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心情的发展。

6.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的“糖果试验”主要是。

a探讨儿童的怯生和分别焦虑b通过延迟满意探讨儿童限制心情和行为的实力c探讨儿童的移情实力d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情自我调整实力发展的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形考任务(60分)阶段测验一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研究法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研究法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研究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 横向研究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 观察学习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8 概念题08. 替代强化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题目9 概念题09. 认知结构或图式答: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题目10 概念题10. 同化与顺应答:同化是指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研究:研究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研究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研究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研究:是指在新的知识与研究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研究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如果指作为言语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甚么”的问题9、原理研究: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

原理研究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研究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际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涉,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

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立即反馈性相结合。

最新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

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

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二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遗传力:又称遗传率,遗传力是指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总方差,即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的和)中所占的比例。

2.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3.优势脑半球: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休的优势脑半球。

4.“补偿性生长”: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

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2.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比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a被动的互动b唤起性的互动c主动性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形考任务(60分)阶段测验一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研究法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研究法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研究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 横向研究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 观察学习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8 概念题08. 替代强化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题目9 概念题09. 认知结构或图式答: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题目10 概念题10. 同化与顺应答:同化是指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4.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程过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13.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子阶段。

1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15.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1)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形考任务1一、单选题题目1在中国,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孟子的《孟子:尽心上》恭喜您,答对啦B. 庄子的《庄子》C. 孔子的《论语》D. 许慎的《说文解字》E. 老子的《道德经》题目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蔡元培B. 卢梭C. 陶行知D. 斯宾塞E. 杜威恭喜您,答对啦题目3教育史上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教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夸美纽斯恭喜您,答对啦D. 苏格拉底E.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教育论》B. 《普通教育学》恭喜您,答对啦C. 《学记》D. 《教育漫话》E. 《大教学论》题目5关于教育对象,我国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主张的是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墨子E. 孔子恭喜您,答对啦题目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从而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洛克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恭喜您,答对啦D. 杜威E. 斯宾塞题目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一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一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一套)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一套)第一次话题讨论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答:(1)观察法、临床法和个案研究法较为适用。

(2)因为观察法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临床法与访谈法相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并用;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此外,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等。

第二次话题讨论如何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答:要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首先要将书面文字看做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将读写能力看作是一种沟通能力,强调幼儿主动的发展,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学习有关读、写等文字知识。

幼儿在入学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文字的知识,他们有兴趣、有动力去延伸、去使用有关文字的知识。

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只要让幼儿接受适当的文字刺激,不必经过正式指导,幼儿就能够独立地学到许多有关文字的读写知识,正如他们独立地学习口头语言的听和说一样。

看图画书讲故事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次话题讨论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答:儿童的气质类型和家庭中的社会化训练都会影响儿童对他人的痛苦做出的反应模式。

无论孩子是否做出帮助或利他行为,父母们都可能会干预孩子的行为——或强化(如赞扬)助人行为,或惩罚不帮助行为,或者示范利他行为,或道德说教。

一般而言,鼓励助人行为、树立榜样,忽略不帮助行为,对孩子亲社会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