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流分离中气浮技术及其进展
气浮过程中油滴与气泡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摘 要 : 分析 了分散相液滴在水 中的受力 情况和 上升速度 的影 响因素, 采用 F l u e n t 软件 与 VO F多相流模 型模 拟 了气泡在水 中 的上 升过 程, 研 究了影响 气泡 变形和上 升速度 的参数 。研 究发现 : 表面 张力是 维持气泡 形状 的主要 因素; 气泡 的上升速 度主要
t e r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h e s o f t wa r e f l u e n t a n d VOF me r e u s e d t o s i mu l a t e t h e r i s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b u b b l e s i n t h e
N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he i n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e e n b u b b l e s a nd o i l d r o p s i n t h e g a s f l o a t i n g p r o c e s s
第 8卷
第6 期
中 国 科 技 论 文
CH I NA S I ENC EPAPER
Vo 1 . 8 No . 6
2 0 1 3年 6 月
J u n e 2 0 1 3
气 浮 过 程 中油 滴 与气 泡 相 互 作 用 的数值 模 拟
张金 亚 , 李 丰。 , 朱宏武 , 常 牧 , 丁 矿 , 王 杰。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8篇]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加压溶气气浮实验4.10.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的具体如下:(1)掌握气浮静水方法的原理。
(2)了解气浮工艺流程及运行操作4.10.2 实验原理气浮法是固—液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某种方式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
气浮法按水中气泡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布气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和电解气浮法等3种。
由于布气气浮法一般气泡正经较大,气浮效果较差,而电解气浮直径虽不大但耗电较大,因此在目前应用气浮法的工程中,溶气气浮法最多。
根据气泡析出时所处压力不同,溶气气浮又可分为:加压溶气气浮和容器真空气浮2种类型。
前者,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再使压力降至常压,把溶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后置是空气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溶入水中,而在负压条件下析出。
加压溶气气浮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一种气浮方法,是含乳化油废水的处理不可缺少的工艺之一。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由空气饱和设备、空气释放设备和起伏池等组成。
其基本工艺流程有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和回流加压溶气流程3种,如图4—22,图4—23和图4—24所示。
4.10.3 实验材料及设备所需实验材料及设备如下:(1)加压溶气气浮池模型一套,见图4—25;(2)空压机;(3)加压泵;(4)流量计;(5)止回阀、减压阀;(6)水箱;(7)混凝剂[Al2 S O4 3;(8)分析废水出水的各种仪器;(9)化学药品。
4.10.4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首先检查气浮实验装置各部分是否正确连接。
(2)往回流加压水箱与其父池中注水,至有效水深的90%高毒。
(3)将含乳化油或其他悬浮物的废水加到废水配水相中,并投Al2 S O4 3等混凝剂后搅拌混合,投加Al2 S O4 3量为50~60mg/L.(4)先开动空压机加压,必须加压至3kg/cm2左右,最好不低于33kg/cm2。
多相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多相流技术的发展现状物质一般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相态。
气体和液体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因此统称为流体。
在流体中如有固体颗粒存在,则当流体速度相当高时,这种固体颗粒就具有与一般流体相类似的性质而可看作拟流体。
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以处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相态的流动问题。
经典流体力学所处理的只是一种相态的均质流体,即气体或液体的流动问题。
但是在许多工程问题以及自然界的流动中,必须处理许多不同相态的物质混合流动的问题。
通常把这种流动体系称为多相体系,称相应的流动为多相流。
最普通的多相流由两个相组成,称为二相流。
不同相态物质的物性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根据物质的相态,把二相流分为气液二相流,气固二相流,液固二相流等。
气液二相流在核电站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及凝汽器、炼油厂分馏塔中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在化工、天然气液化、海水淡化及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重沸器、冷凝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在内燃机和燃油炉的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也很重要。
近20多年来随着原子能电站的建立、高温高压火电机组的出现以及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气液二相流及其传热性能在设备设计与安全运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气固二相流在煤粉燃烧、气力输送与分离、流化床燃烧及反应器、除尘器以及在最近发展的煤的液化和气化技术中十分重要。
火箭发动机排气中固体微粒的运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中的尘埃流动也都涉及固体微粒的流动。
液固二相流在水利工程中泥沙的沉积、化学工程中流化床反应器、液体的渗流及泥浆流动等方面均很重要。
总之,多相流是一门在许多工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的重要学科,在最近2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学术活动也相应增加。
多相流体力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建立多相流模型和基本方程组。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相的压强、速度、温度、表观密度和体积分数、气泡或颗粒尺寸分布、相间相互作用(如气泡或颗粒的阻力与传热传质)、颗粒湍流扩散、流型、压力降(两相流通过管道时引起的压差)、截面含气率、流动稳定性、流动的临界态等。
气浮分离法
溶剂浮选(萃取浮选法) 溶剂浮选(萃取浮选法)
在浮选溶液的表面加有少量比水轻的有机溶 在浮选物浮出水相时, 剂,在浮选物浮出水相时,若该物质溶于有机 则可以直接测定; 相 , 则可以直接测定 ; 若该物质不溶于有机 相,则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形成第三相,即为浓 则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形成第三相, 缩相,从而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 缩相,从而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
浮选装置与操作
浮渣或泡沫层
样品液 气泡
烧结板
空气
浮选法类型 ● 离子浮选法 ● 沉淀浮选 溶剂浮选(浮选萃取法) ● 溶剂浮选(浮选萃取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离子浮选法原理
首先让溶液中欲分离富集离子或它与络合剂作用形 成络阳离子或络阴离子, 成络阳离子或络阴离子 , 与带相反电荷离子的表面活 性剂作用生成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然后通气起泡, 性剂作用生成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 。 然后通气起泡 , 离子缔合物被吸附在气泡表面而上浮至溶液表面, 离子缔合物被吸附在气泡表面而上浮至溶液表面 , 将 其与母液分开后便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其与母液分开后便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 实现离子浮选 方式有两种: 方式有两种: 欲富集离子直接被浮选; ① 欲富集离子直接被浮选;“无机络阴离子或酸根 离子” 离子” ② 欲富集离子先与适当的络合剂作用形成络合物离 子缔合物,然后通过浮选此种络合物而达到浮选目的。 子缔合物 , 然后通过浮选此种络合物而达到浮选目的 。 有机试剂螯合离子” “有机试剂螯合离子”
回 收 率
表面 离子
剂 离子
pH
表面活性剂: 相反电荷” 表面活性剂 :带“ 相反电荷 ” ,其作用是将亲水 沉淀转为疏水沉淀便于浮选以及形成稳定的泡沫层。 沉淀转为疏水沉淀便于浮选以及形成稳定的泡沫层 。 气泡大小 2) 载体的选择 ① 对象元素的回收率 ② 从大量共存元素中分离的可能性 ③ 定量阶段载体元素的干扰情况 ④ 易得的高纯度载体元素等 3) 应用
气浮法——精选推荐
1. 5.4气浮法的优缺点与沉淀法相比较,气浮法具有以下优缺点:1.气浮法的优点(1)气浮过程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浮渣含氧,则不易腐化,有利于后续处理。
(2)气浮池表面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池深浅,体积小。
(3)浮渣含水率低,一般低于96%,排渣方便。
(4)投加絮凝剂处理废水时,气浮法需药量较少。
2.气浮法的缺点(1)耗电多,比沉淀法耗电多0.02~0.04kw²h/m3废水,运营费偏高。
(2)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时,减压释放器容易堵塞,管理复杂。
1.5.5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气浮处理技术已在石油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化工、拆船和食品等行业废水处理中获得广泛应用,在淋浴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亦逐步增多。
1.6过滤通过过滤介质的表面或滤层截留水体中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的过程称为过滤。
由于我国水资源紧缺已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水的再生与回用已成为解决水荒的重要途径。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一般经混凝沉淀后再进入滤池,滤池出水有的经消毒后直接利用,有的还需经活性炭吸附、超滤和反渗透等工艺处理。
过滤已成为水的再生与回用处理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过滤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第一是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生物絮体,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磷、重金属、细菌和病菌的浓度;第二是为后续处理装置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稳定运行以及处理效率的提高;第三是由于过滤液悬浮物和其他干扰物质浓度的降低,可提高杀菌效率,节省消毒剂用量。
另外,过滤还可作为废水混凝所产生的絮体的分离装置。
1.6.1过滤原理在粒状滤料过滤中存在悬浮颗粒从水流向滤料表面迁移、附着在滤料上和从滤料表面脱附这三个过程。
1.迁移被水携带的颗粒随水流运动的过程中,悬浮颗粒向滤料表面的迁移一般是在直接拦截、布朗运动、颗粒的惯性、重力沉淀、流体效应以及范德华力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1)直接拦截:尺寸较大的颗粒,可被滤料直接拦截下来。
气固两相流中的悬浮状态
气固两相流中的悬浮状态气固两相流是指由气体和固体颗粒组成的流体系统。
在两相流中,颗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气体中悬浮,并展示出不同的悬浮状态。
本文将探讨气固两相流中的悬浮状态,包括悬浮颗粒的形态、相互作用以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颗粒的形态在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完全悬浮、部分悬浮和沉降。
完全悬浮状态指的是颗粒在气体中均匀地分布,不发生沉降现象。
这种状态需要满足一定的流体速度和颗粒浓度条件,使颗粒能够被气体带动并保持悬浮状态。
完全悬浮状态通常出现在气固两相流速度较大的情况下。
部分悬浮状态则是指颗粒在气体中分布不均匀,有些颗粒仍然沉降。
这种状态常常出现在气固两相流速度较小或颗粒浓度较低的情况下。
部分悬浮状态下的颗粒可能会堆积在管壁或其他障碍物上,并且会对流体传输和传热效果产生影响。
沉降状态指的是颗粒完全沉降到管底或其他固定位置,并且不再保持悬浮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气体速度非常小或颗粒浓度非常高的情况下。
沉降状态下的颗粒会对管道内的流体流动产生阻碍,降低传输效率。
二、颗粒的相互作用在气固两相流中,颗粒之间和颗粒与气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悬浮状态的维持和颗粒排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静电相互作用、重力相互作用和碰撞相互作用等。
静电相互作用是指颗粒之间由于电荷的存在而产生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这种作用可以使颗粒在气体中形成不规则的聚集结构。
重力相互作用是指颗粒在气体中受到的重力作用,通常会使颗粒向下沉降。
然而,在气体流速足够大的情况下,气流可以弥补颗粒下沉的趋势,从而形成部分或完全悬浮状态。
碰撞相互作用是指颗粒之间或颗粒与管道壁之间的碰撞作用。
这种碰撞会导致颗粒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对流体传输和传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压力、动压力和剪切力等。
静压力是由于颗粒对气体的阻力而产生的,动压力是由于气体流动产生的,剪切力则是由于气体与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多相流动力学领域新进展
多相流动力学领域新进展多相流动力学领域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的是在多组分流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近年来,随着理论模型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多相流动力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相流模拟方法多相流模拟是多相流动力学领域一项核心研究工作,旨在预测多组分流体不同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促进多相流体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传统的多相流模拟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计算复杂度高,模拟精度不高,限制了多相流模拟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相流模拟方法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这种新型的多相流模拟方法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多相流动力学中,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人工智能工具,实现了对多组分流体不同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
二、基于微观模型的多相流模拟理论研究在分析和预测多相流体的性质和行为时,传统的宏观模型往往只能提供基本的能量、质量和动量方程,并无法准确描述多组分流体不同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因此,为了提高多相流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学术界和工业界开始采用微观模型来解释多组分流体的性质和行为。
微观模型是一种建立在微观颗粒层面上的多相流模拟理论,通过建立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多组分流体不同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微观模型在多相流动力学领域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功能微米颗粒的设计和制备技术功能微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固-液或固-气相多相流体系统,具有多种功能性和应用性,如超分子自组装、生物传感、纳米复合材料等。
为了深入研究功能微米颗粒的性质和行为,需要借助多相流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手段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随着功能微米颗粒研究的不断深入,设计和制备功能微米颗粒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利用化学方法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米颗粒,以及利用生物学方法设计和制备高效的生物传感器和医疗设备。
EDUR气液多相溶气泵在气浮装置中使用说明
EDUR气液多相溶气泵在气浮装置中使用说明一、基本原理空气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压力、水温和水质,压力越高、水温越低,则空气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越大。
对气浮而言,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溶解空气,即达到饱和状态,但要避免过饱和。
在气浮装置中采用EDUR气液多相泵作为溶气泵。
气体在泵进口管道利用自身的真空直接吸入。
EDUR气液多相泵特殊的叶轮结构,使得泵在建立压力的过程中产生气液两相充分的溶解并达到高压饱和。
在减压释放时,溶解的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逸出并弥散在气浮装置。
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气泡直径可以小于30微米。
根据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及其温度压力的变化,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溶解度各不相同。
除了溶解空气以外,也可以溶解氯气、二氧化碳等。
EDUR气液多相泵的最大含气量可以达到30%。
泵的性能在流量变化和气量波动时十分稳定,为泵的调节和气浮工艺的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操作条件。
传统气浮装置通过溶气罐静压溶气,必须配有一系列相关设备,如空压机、溶气罐、水泵、控制系统、释放器、阀等。
由于不能做到气体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减压释放后容易产生大气泡,影响气浮处理效果。
采用气液多相泵溶气,不但可省去其中的多数设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由于气泡细微、弥散均匀,气浮处理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
与射流泵溶气系统管道溶气相比,EDUR多相流泵的溶气是在泵的多级升压过程中完成的,气体溶解度容易控制,溶解效果更理想。
采用EDUR多相流泵的气浮处理效率远远优于射流泵溶气系统。
二、EDUR泵的性能参数为了最多地俘获悬浮物,气浮中的气泡应尽可能小,并分布均匀。
EDUR多相泵能产生小于30微米的气泡,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
下图为减压后的气泡大小和饱和压力的关系(介质:空气和水,温度20 ºC)。
EDUR泵的选用原则如下:1、流量可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溶气水流量,一般可按气浮处理水量的25%-35%考虑。
2、压力参照右图。
介质减压后的气泡大小和饱和压力的关系图。
多相流体的传输与控制
多相流体的传输与控制引言多相流体的传输与控制是流体力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多相流体指的是同时包含多种物质相态的流体,例如气液两相流、气固两相流、液固两相流等。
由于多相流体具有复杂的流动特性和相互作用,其传输与控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质量传递等。
本文将介绍多相流体的传输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工程应用。
基本概念多相流体的分类多相流体可以按照不同的相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气液两相流、气固两相流、液固两相流等。
不同相态的多相流体具有不同的流动特性和相互作用,研究其传输与控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多相流体的相态转换多相流体中的不同相态之间存在相态转换的现象,例如气液两相流中的汽化、冷凝过程。
相态转换对多相流体的传输与控制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分析其机理和规律。
多相流体的流动特性多相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单相流体有很大区别,包括流速和压降的变化、相态的分布、相态转换等。
理解多相流体的流动特性对于传输与控制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模型多相流体的宏观平衡方程多相流体的宏观平衡方程是研究多相流体传输与控制的基础。
它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等,用于描述流体的流动规律和能量传递。
多相流体的相态转换模型相态转换是多相流体传输与控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相态转换的过程。
常见的相态转换模型包括流体动力学模型、传热传质模型等。
多相流体的界面传输模型在多相流体中,不同相态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面分界线,界面传输模型用于描述界面的运动和传输过程。
界面传输模型对于传输与控制的分析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应用多相流体的分离与过滤技术多相流体的分离与过滤技术是多相流体传输与控制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分离装置和过滤器,可以实现多相流体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多相流体的输送与携运技术多相流体的输送与携运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气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气浮技术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在传统气浮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新的工艺,例如涡凹气浮(CAF)工艺、浅层气浮工艺等。
对各种类型气浮工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发展演变情况。
关键词:气浮;污水处理前言气浮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固液分离技术气浮净水技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其原理是在污水中引入大量微小气泡,气泡通过表面张力作用与颗粒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吸附、絮凝及水动力学等复杂过程。
使其粘附在悬浮颗粒上,形成整体比重小于1的状况,根据浮力原理浮至水面,实现固液分离,污水得以净化。
在水处理领域中,早在1920年,C.L.PECK就考虑用气浮法处理污水,1930年瑞典某造纸厂曾试用一种将空气在压力下溶解于白水的水处理中,但上述实验结果均为公开发表和引起足够重视[1]。
上一世纪60年代以前,气浮技术发展较慢,很少见其研究和应用的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制造微气泡的技术没过关,特别是采用分散空气气浮时,产生的气泡不够微细,颗粒的粘附能力很长,大气泡还会产生严重紊流而撞碎絮体。
起初的溶气气浮主要采用布气气浮对给水和含油、脂肪、纤维等比水比重小的物质的废水进行处理。
我国在60年代末已有压力溶气装置应用于食盐溶液的净化和石油废水的处理。
70年代气浮技术迅速发展,当采用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时气法时,显著改善了气浮的地位。
目前压力溶气气浮法应用最广。
按照气泡产生的方法不同,分为以下几大类。
引气气浮(Induced Air Flotation,简称IAF)其工作原理是:引气曝气机微气泡的产生是利用电机带动周边有微孔的散气盘高速旋转,在水中形成一个负压区,液面上的空气被吸入水中去填补真空。
空气进入水中时,被转盘切割成直径10-100微米的气泡。
待处理的污水首先经进水口进入装有引气曝气机的小型充气段,在充气段内污水上升过程中与曝气机产生的微气泡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
由于气水混合物和液体之间密度不平衡,产生了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上浮过程中,微气泡附着在固体悬浮物上,将固体悬浮物浮到水面并在气泡的支撑下维持在水面上,间歇地被链条式刮渣机从气浮槽的进口推到出口端,通过螺旋输送器将其排出。
两相流、多相流
两相流的概念及类型两相物质(至少一相为流体)所组成的流动系统。
若流动系统中物质的相态多于两个,则称为多相流,两相或多相流是化工生产中为完成相际传质和反应过程所涉及的最普遍的粘性流体流动。
通常根据构成系统的相态分为气液系、液液系、液固系、气固系等。
气相和液相可以以连续相形式出现,如气体-液膜系统;也可以以离散的形式出现,如气泡-液体系统,液滴-液体系统。
固相通常以颗粒或团块的形式处于两相流中。
两相流的流动形态有多种。
除了同单相流动那样区分为层流和湍流外,还可以依据两相相对含量(常称为相比)、相界面的分布特性、运动速度、流场几何条件(管内、多孔板上、沿壁面等)划分流动形态。
对于管内气液系统,随两相速度的变化,可产生气泡流、塞状流、层状流、波状流、冲击流、环状流、雾状流等形态;对于多孔板上气液系可以产生自由分散的气泡、蜂窝状泡沫、活动泡沫、喷雾等形态。
两相流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是判断流动形态及其相互转变。
流动形态不同,则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也不同。
例如多孔板上气液两相处于鼓泡状态时,正系统混合物(浓度增加时表面张力减低)的板效率(见级效率)高于负系统混合物(浓度增加时表面张力增加);而喷射状态下恰好相反。
两相流研究的另一个基本课题,是关于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传递和反应过程的影响。
当分散相液滴或气泡时,有很多特点。
例如液滴和气泡在运动中会变形,在液滴或气泡内出现环流,界面上有波动,表面张力梯度会造成复杂的表面运动等。
这些都会影响传质通量,进而影响设备的性能。
两相流研究的课题,还有两相流系统的摩擦阻力,系统的振荡和稳定性等。
两相流研究模型两相流的理论分析比单相流困难得多,描述两相流的通用微分方程组至今尚未建立。
大量理论工作采用的是两类简化模型:①均相模型。
将两相介质看成是一种混合得非常均匀的混合物,假定处理单相流动的概念和方法仍然适用于两相流,但须对它的物理性质及传递性质作合理的假定;②分相模型。
VOF方法理论与应用综述
VOF方法理论与应用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快速发展,体积分数(Volume of Fluid,简称VOF)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界面追踪技术,在模拟多相流、流体界面动态演化等复杂流动现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VOF方法的理论基础、数值实现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一份系统的参考资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VOF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包括其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核心控制方程。
本文将对VOF方法的数值求解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包括界面重构、体积分数更新、界面捕捉等关键步骤的实现方法和技术难点。
本文还将综述VOF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液滴碰撞、液面波动、溃坝流动等,以展示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通过对VOF方法理论与应用的综述,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份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VOF方法在多相流模拟和流体界面追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VOF方法的兴趣,推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探索和创新研究。
二、VOF方法理论基础VOF(Volume of Fluid)方法是一种用于模拟多相流动中自由表面和界面追踪的数值技术。
它基于流体体积守恒的原理,通过追踪流体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的变化来描述流体界面的运动。
VOF 方法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单元,并在每个网格单元内计算流体体积分数,从而确定流体界面的位置。
VOF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
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在VOF方法中,质量守恒是通过追踪流体体积分数来实现的。
在每个时间步长内,通过计算网格单元内流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可以确保流体的质量守恒。
VOF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流体动力学方程进行离散和求解。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体积法等。
在VOF方法中,有限体积法因其计算效率高和物理意义明确而被广泛应用。
化学工程中的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化学工程中的流体力学研究进展在化学工程领域,流体力学的研究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过程中的物料输送、混合、分离、传热和反应等多个环节,对优化化工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化学工程中的流体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多相流研究的新突破多相流是化学工程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如气液两相流、液液两相流和气固两相流等。
在过去,对多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流动特性的描述和经验关联式的建立。
然而,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先进实验测量手段的发展,对多相流的微观机制和复杂界面行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例如,通过高速摄像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可以实时观测到气泡和液滴的生成、聚并和破碎过程,揭示了多相流中相间传质和传热的微观机制。
同时,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和相场模型等数值方法,能够对多相流中的复杂界面变形和流动进行高精度模拟,为多相流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此外,多相流在微尺度和纳米尺度下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微尺度多相流的操控和应用成为可能,如微乳液的制备、微化学反应器的设计等。
在纳米尺度下,多相流的界面效应和量子效应变得显著,对其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流体。
二、复杂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应用复杂流体是指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的物质,如聚合物溶液、悬浮液、液晶等。
这些流体的流动行为与牛顿流体有很大的不同,其粘度、弹性和屈服应力等特性随剪切速率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化学工程中,复杂流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聚合物溶液在塑料加工、纤维纺丝和涂料涂装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对聚合物溶液流动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近年来,对复杂流体在非稳态流动和受限空间中的流动行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流变学实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复杂流体在启动、停止和周期性剪切等非稳态条件下的结构演化和应力响应。
气浮工艺及加压溶气气浮的原理
气浮工艺及加压溶气气浮的原理(一)基本概念气浮处理法就是向废水中通人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别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
浮选法主要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二)气浮的基本原理1.带气絮粒的上浮和气浮表面负荷的关系粘附气泡的絮粒在水中上浮时,在宏观上将受到重力G浮力F 等外力的影响。
带气絮粒上浮时的速度由牛顿其次定律可导出,上浮速度取决于水和带气絮粒的密度差,带气絮粒的直径(或特征直径)以及水的温度、流态。
假如带带气絮粒中气泡所占比例越大则带气絮粒的密度就越小;而其特征直径则相应增大,两者的这种变化可使上浮速度大大提高。
然而实际水流中;带气絮粒大小不一,而引起的阻力也不断变化,同时在气浮中外力还发生变化,从而气泡形成体和上浮速度也在不断变化。
详细上浮速度可根据试验测定。
依据测定的上浮速度值可以确定气浮的表面负荷。
而上浮速度的确定须依据出水的要求确定。
2.水中絮粒向气泡粘附如前所述,气浮处理法对水中污染物的主要分别对象,大体有两种类型即混凝反应的絮凝体和颗粒单体。
气浮过程中气泡对混凝絮体和颗粒单体的结合可以有三种方式,即气泡顶托,气泡裹携和气粒吸附。
明显,它们之间的裹携和粘附力的强弱,即气、粒(包括絮废体)结合的坚固程度与否,不仅与颗粒、絮凝体的外形有关,更重要的受水、气、粒三相界面性质的影响。
水中活性剂的含量,水中的硬度,悬浮物的浓度,都和气泡的粘浮强度有着亲密的联系。
气浮运行的好坏和此有根本的关联。
在实际应用中质须调整水质。
3.水中气泡的形成及其特性形成气泡的大小和强度取决于空气释放时各种用途条件和水的表面张力大小。
(表面张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表面层相互接触部分的一对力,它的作用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
1-4 气浮
喷嘴将水高速喷出,在吸引室形成负压,从吸气管吸 入空气;当气水混合流体进入喉管段后,进行激励的 能量交换,空气被粉碎成微小气泡;然后进入扩散段, 将动能转化为势能,进一步压缩气泡,增大了空气在 水中的溶解度;最后进入气浮池进行分离。
特点
优点:设备简单,投资少;
缺点:动力损耗大、效率低,吸气量不大,一
θ >90°者为疏水性物质。
接触吸附原理
在三相接触点上,三个界面 的张力总是处于平衡状态:
LS+LGcos=GS
关于界面能:
界面能和界面张力一样也有降低到最小的趋势。当废水中 有气泡存在时,悬浮颗粒就力图粘附在气泡上而降低其界 面能。 界面能 E=σ· S σ:界面张力,N/cm2; S :界面面积,cm2。
②空压机额定供气量Qa’
Qa Qa 1.25 (m3 / min) 60 10 3
根据以上确定的气量和压力, 可从有关手册选取空压机的型号。
泵前进气:这是由 水泵压水管中引出 一支管,在支管上 按装水力喷射器, 由于水喷射时产生 负压,将空气吸入, 与废水混合后,经 吸水管、水泵送入 溶气罐。
3 气泡与颗粒物的粘附
当废水中有气泡存在时,并非所有的颗粒都能粘附 上去,它们能否与气泡粘附取决于水对该颗粒的表 面性质(即颗粒的润湿性)。 在静止状态下,当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在气液界面张力线和固-液界面张力线之间的夹角(对 着液相的),称为平衡接触角,用θ 表示
θ <90°者为亲水性物质;
① 当颗粒完全被水润湿时,θ →0°,cosθ →1,△E→0, 颗粒不能与气泡相粘附,因此也就不能用气浮法分离; ② 当 颗 粒 完 全 不 被 水 润 湿 时 , θ →180° , cosθ →-1 , △E→2σ LG,颗粒与气泡粘附紧密,最易于用气浮法去除;
化学工程中的多相流技术研究
化学工程中的多相流技术研究多相流技术是当今化学工程的研究热点,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到现代化工设备结构优化,都需要多相流技术的支持。
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多相流技术急需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多相流的基本概念开始,探讨多相流技术的应用,以及当前多相流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多相流的基本概念多相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共存,并且彼此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的流动状态。
在化学工程中,常见的多相流体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颗粒等。
由于多相流体的复杂性,处理多相流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化学工程技术方法。
在多相流体运动中,流体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对流体的物理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在多相流体的运动中,各相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如气泡在液体中漂浮、液滴在气体中飘动、固体颗粒在液体中运动。
这些运动的特点是流体的波浪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多相流体的运动行为常常十分复杂。
二、多相流技术的应用多相流技术在化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
例如,多相流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在炼油和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对原油进行分离和提纯。
这时,多相流技术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实现。
此外,多相流技术在环保、食品、医药等行业也有重要应用。
在废水处理中,利用化学凝聚物的形成来清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以及在制药过程中用于混合反应物。
三、多相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多相流技术在化学工程中已经成为一项热点领域,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多相流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处理复杂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多相流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正在开展的多相流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多相流传热与传质机理研究、设备结构研究、数值模拟研究等。
这些研究方向有望为多相流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在未来,随着化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相流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气浮 一、概述
溶气罐:
容积增大。
实现高压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加速空气的溶解。
为了提高溶气量和速度,增大容积利用系率,
罐内常设若干隔板或填料。
压力溶气罐
填料
阶梯环
鲍尔环
拉西环
螺旋环,十字隔板环,矩鞍环, 异鞍环轮环,SK连环,共轭环
溶气罐供气方式:
采用泵前插管吸入空气; 在水泵加压管上设置射流器吸入空气; 采用空气压缩机供气。
约能耗; ⑤可以人为地控制气泡与废水的接触时间。
压力过高时
Ⅲ主要设备:
①溶解的空气量增加,减压后析出
主要设备均包含加压泵、大溶量气空罐气、促释进放微器气和泡气的浮凝池聚。,不利 于气浮分离;
②高压需要的溶气水量较少,不利
加压泵:
于气浮水和原废水充分混合。
用来提供一定压力的水压量力。过低时 ——压力高低影响气浮效溶果气水量增加,致使气浮池的
界面能和界面张力 一样也有降低到最小的趋势。当废水中有气泡存在时,悬
浮颗粒就力图粘附在气泡上而降低其界面能。
当废水中有气泡存在时,并非所有的颗粒都能粘附 上去,它们能否与气泡粘附取决于水对该颗粒的表面性 质(即颗粒的润湿性)。
一般规律:疏水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而亲水性颗 粒难以与气泡粘附。
容易被水润湿的物质称为亲水性物质。
调节剂
化学药剂的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一般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均需投加化学药剂, 以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增加气泡与颗粒的吸附。这些化学 药剂分为下述几类:
混凝剂
浮选剂
助凝剂 抑制剂
作用是提高悬浮颗粒表面的水密性,以提高 颗粒的可浮性,如聚丙烯酰胺。
调节剂
化学药剂的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一般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均需投加化学药剂, 以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增加气泡与颗粒的吸附。这些化学 药剂分为下述几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浮技术及其进展作者:简小文,郭勇,郝海保出处: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分类:海洋工程发布时间:2012-3-15 10:33:24【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气浮的产生的过程,气浮基本原理以及引气气浮和溶气气浮,着重阐述了近年来气浮新技术:EDUR多相流泵、微气泡发生装置,CFU、FGR以及F-F等。
关键词:气浮技术;多相流泵;微气泡发生装置;CFU;FGR;F-F1. 气浮技术简介气浮技术是在待处理水中通入大量的、高度分散的微气泡,使之作为载体与悬浮在水中的颗粒或絮状物粘附,依靠浮力作用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后去除,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
气浮法最早于1905年出现在选矿工业[1],在水处理领域中,早在1920年,C.L.PECK就考虑用气浮法处理污水,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
上一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微气泡产生技术的限制,气浮技术发展较为缓慢。
直到70年代以后,随着微气泡产生技术的发展和部分回流溶气法等技术的产生,使得气浮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气浮技术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已广泛的应用于等各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3]。
2. 气浮分离基本原理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污水中的悬浮,使其随气泡浮升到水面,气泡破裂后,油滴积聚、聚结后去除。
气浮分离的三个过程:1).气泡产生的过程。
即在水中产生足够数量的微小气泡。
2).气泡和悬浮物附着过程。
气泡与悬浮物碰撞、粘附后形成稳定的气、固、液三相接触体。
3).分离过程。
气泡带着悬浮物上升积聚,气泡破裂,悬浮物积聚、聚结然后排出。
下面详细阐述上述三个过程。
2.1. 气泡产生的过程气浮分离过程中首先需要产生大量细微而均匀的微气泡作为载体,气浮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水中气泡的数量、大小以及分散度。
Kiuru[4]的研究结果表明,气浮工艺中微气泡大小应适当,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气浮效果,微气泡直径控制在10 ~100μm 范围内(平均为40μm 左右) 就能够取得满意的净水效果。
Nicholas Owens等[5]认为气泡大小应该小于30μm;James C. Robinson等[6]认为气泡直径应该小于颗粒直径时,除去效率高;马自骏等[7]认为气浮最佳气泡直径为15~30μm。
常用的气泡产生装置有:分散气体法(扩散板、微孔管、喷射器、高速旋转叶轮切割等)、溶气法、电解法等。
2.2. 气泡与悬浮物碰撞、附着过程气泡与悬浮物接触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在气浮碰撞、附着相关研究中,就油滴与气泡碰撞研究很少,大部分都是对颗粒与气泡之间碰撞效率的研究,但仍有借鉴意义。
T.J. Heindel, F.Bloom[9]等在不考虑设备对气浮影响下,将分散气泡和颗粒的粘附过程是由4个独立的子过程组成:1).颗粒靠近气泡附近时,被气泡捕获;2)捕获后,气泡与颗粒间的液膜逐渐变薄直至破裂后粘附;3)形成稳定的气、液、固三相接触;4)气泡携带颗粒上升到液面聚结、分离。
T.J. Heindel, F.Bloom[8]等对气浮的每个子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计算公式。
充分了解气泡与颗粒的碰撞、附着机理,提高气浮设备的性能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气浮方法(CFU、充气式旋流装置、FGR、FF等),就是在研究气泡与颗粒碰撞的相关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气浮的每个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 分离过程分离过程为气泡带着悬浮物上升积聚,气泡破裂,悬浮物积聚然后排出。
在此过程中,应尽快使积聚、聚结后的油污刮除,油污层过后会影响积聚和聚结效果,不利于油水分离。
3. 传统气浮方法目前在石油化工含油污水处理当中常采用的气浮方法有:引气气浮和溶气气浮等。
3.1. 引气气浮(Induced Gas Flotation)引气气浮(Induced Gas Flotation)简称IGF,在含油污水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IGF通常是采用喷射器产生高速射流,形成负压,将空气卷入射流,通过多次分割、压缩、再分割之后,产生大量微气泡进入气浮池。
引气气浮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动力设备少、结构简单,运营稳定。
但也存在不足,首先是压损较大,特别是大流量的情况下,能量消耗大;其次产生的气泡尺寸较大,影响气浮效果,通常气泡直径在100μm以上,集中在300μm~500μm左右。
图1.IGF工艺流程图3.2. 溶气气浮(Dissolved Air Flotation)溶气气浮是使空气在一定的压力下溶于水中呈饱和状态,然后使水压力骤降,空气以微小的气泡从水中析出。
容器压力直接影响气泡的数量、大小以及均匀性,压力越高,气泡的分散度也越高、越均匀。
其特点为:气泡直径小(一般为20~100μm);可人为控制气泡与含油污水接触时间;净化效果比布气气浮好;得到广泛应用。
溶气气浮的缺点是:气浮时间长,动设备多,动力消耗大,维护和运用成本较高等。
容气气浮根据气泡从水中析出时所处的压力不同可分为:容气真空气浮和加压溶气气浮。
其中加压溶气气浮又可以分为:全部进水加压,部分进水加压和部分回流水加压。
图2为部分回流水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图。
气泡主要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入溶气罐,使之与水充分接触后溶解到水中,达到饱和状态,然后通过减压阀进入常压气浮池中,由于压力骤然降低,使得溶解气以微气泡从水中析出。
图2.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图4. 气浮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对含油污水处理要求的提高和处理量的增大,传统气浮装置越来越难以满足生产污水处理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内国外出现了一些新气浮技术。
按照气浮的三个过程来划分,首先在气泡产生技术方面有用溶气泵来代替传统溶气方法(德国EDUR多相流泵等),用旋流加微孔管微气泡发生装置来产生微气泡;其次在强化气泡与悬浮物碰撞方面有旋流气浮装置、絮凝气浮(Flocculation-Flotation)等。
4.1. 改变气泡的发生方式EDUR多相流溶气泵如前面所说,传统气浮装置存在释放头易堵塞,水温高溶气效果差、操作维护和运行费用高等诸多缺点[9~10],针对上述缺点,国内外出现了采用EDUR多相流溶气泵来取代传统的溶气发生装置。
和传统加压溶气气浮技术相比,EDUR溶气泵在进水端吸入空气,利用泵内特制叶轮的多次切割,达到泵内溶气的目的,溶解度可达到100%。
该技术省却了溶气罐、空压机、稳压罐、回流泵、溶气释放头,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维护简单,去除效率高。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11]采用EDUR溶气泵去除处理高水温超稠油污水,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均高于95%。
图R溶气气浮工艺流程图微气泡发生装置威瑞泰科技公司与美国多相流系统集成公司(MSI)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12],此装置通过微孔布气和旋流作用能够产生大量直径在50μm以下的微气泡,使得气泡在水中的接触面积大,气泡与悬浮物更容易粘附,提高了除油效率。
图4.微气泡发生装置以及气浮工艺流程图4.2. 旋流气浮组合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旋流气浮组合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983年,ler等设计第一台用于油水分离的充气水力旋流器[13]。
国内褚良银,陈文敏等也对充气水力旋流器进行了研究[7]。
近年来气浮与低旋流离心力场组合技术得到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一批紧凑型组合处理设备。
如Epcon、Siemens、TS*group 等公司的紧凑型气浮装置CFU(Compact Flotation Unit),Cyclotech的DSCUF (DeepSweep Compact Flotation Unit),中国石油大学提出的移动式喷射气浮-旋流分离装置等[15]。
CFUCFU即紧凑型气浮装置,是一种组合型高效含油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很好的将旋转离心分离技术和脱气气浮分离技术有效地结合于一体,大幅提高了含油污水处理效率。
在CFU研究和运用方面M-I Epcon[14]公司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图5为Epcon公司CFU装置简图。
含油废水从切向入口进入罐中,经由入口导片在容器内形成旋流,产生的离心力,油滴和气泡等较轻的成分将被压向罐中间,到达内同心筒壁,油滴和气泡因密度小于周围的水而结合并上升,通过气泡的上升对油滴进行浮选;同时,砂子等较重颗粒将向管壁移动,并沿罐壁向罐底下沉,图5.Epcon CFU装置和二级CFU串联工艺流程图以油泥的形式从罐底部排出;由气泡吸附的较小油滴逐渐凝聚,结合产生较大的油滴,最终在气浮室中液体的上层形成油或乳状液的连续层,产生的油气堆积物通过分离管道出口连续不断地被清除;处理过的水由入口导片与内筒之间的间隙流至罐底部,经过水平圆板的缓流后,从罐底部的水出口排出。
Epcon CFU装置单级CFU能够将含油污水的含油量降到15~20ppm,双级CFU能够将含油污水的含油量降到10ppm以下,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4.3. 气浮与絮凝组合技术Carissimi and Rubio[15]等提出FGR(Flocs Generation Reactor)和FF (Flocculation-Flotation)气浮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FGRFGR为Flocs Generation Reactor通过一个旋管(螺旋状)发生器来强化气泡与悬浮物的碰撞和粘附。
原理如图6所示:含油污水在加入化学药剂和充入微小气泡(30~70μm)之后,进入旋管,液体开始旋转,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能,增大气泡与絮体之间碰撞几率,使得絮体和气泡粘附在一起,经过多次碰撞、粘附之后,形成较大的充气絮团,进入气浮池后,大絮团在浮力作用下快速上升。
图为AMD处理所采用的FGR-FADAT(High Rate Flotation Unit)工艺流程图。
图6.絮体在FGR中产生和增长示意图图7.AMD处理FGR工艺流程图F-F(Flocculation-Flotation)F-F通过特殊设计装置(Z型管或静态混合器),使得微气泡通过时,能够使气泡和悬浮物产生非常轻的絮体(见图8)。
絮体是悬浮物在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和注入的微气泡后,在高强度剪切作用(Z型管)和高压头损失(大速度梯度)来产生的。
产生的絮体密度小,直径大(几个毫米),能够快速上浮(只需数秒钟)。
图8.F-F –絮凝-气浮系统(a)管道充气絮凝装置;(b)絮凝装置型式;(c)气浮分离装置;(d) MS-20中混合充气絮体形成。
5. 结语气浮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各个行业污水处理。
在石油化工行业,随着含油污水处理量和处理要求的增加,气浮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