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11

合集下载

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作者按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图,由“群山环绕图”领起,紧接着,由全景到局部,先写“琅那秀色图”,然后写“酿泉飞泻图”,最后写“溪亭临泉图”。

这样层层递进,烘托主景,引人入胜。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XXX”“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参考答案:“XXX”“至于”“已而”等词语在每段中起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从“XXX”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花卷。

第2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的乐趣,第3段接着详细叙写了滁地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4段则紧接着写太守醉饮而归的情形。

这三段按照写景——游乐——归来的顺序,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川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ꎻ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嚣”,太守“颓然乎其间”ꎻ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XXX曰智仙也。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酒徒之意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参考答案:1.表示判断2.表示判断3.表示陈述4.表示陈述5.表示陈述6.表示陈述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流传下来,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高耸于、屹立于。

5、【太守自谓也】太守自称。

6、【意】心思、情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美,能够感动人的心灵,而把这种美妙融入到酒里。

8、【___开】森林中雾气缭绕,若隐若现。

霏,雾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归山谷,岩洞逐渐变暗。

暝,变暗。

10、【晦明变化】早晚、昼夜的变化。

11、【___发而幽香】野花绽放,芬芳扑鼻。

12、【佳木秀而繁阴】优美的树木茂密地遮荫。

秀,优美;阴,遮荫。

13、【风霜高洁】经受风霜的洗礼,高尚纯洁。

14、【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弯腰驮着东西。

提携,携带。

17、【洌】清澈。

18、【山肴野蔌】山中的和野菜。

蔌,野菜。

19、【___】摆放、陈列。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上的音乐,不是丝竹乐器演奏的。

酣,喝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杯觥和筹码相互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计策、棋子。

23、【苍颜】苍老的面容。

24、【颓然乎其间】颓废疲惫地坐在其中。

颓然,颓废疲惫的样子。

25、【阴翳】阴暗的影子。

翳,阴影。

26、【鸣声上下】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27、【乐其乐】欣赏别人的快乐。

29、【谓】说、称。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的时候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清醒时能够用文言文来描述这种欢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1、琅琊山的西南部山峰,山林和山谷非常美丽,远远望去非常壮观,这就是琅琊山。

2、走了六七里山路,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3、山峰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

在这样的山路上,有一座亭子高高地矗立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4、谁给这座亭子取的名字呢?是太守自己取的。

5、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他们只喝了一点点就喝醉了。

因为太守年龄最大,所以自称醉翁。

6、太守之所以喜欢来这里,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醉翁亭记》课文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PPT课件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PPT课件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思考探究
1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 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民 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 18.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携全篇,而“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一个 “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 乐—太守乐。
思考探究
19.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例如:(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 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醉翁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 潺潺”“峰回路转”表现醉翁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 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 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 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 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 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
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 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思考探究
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 联系?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环滁皆山也环绕都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许多,各个尤其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的翅膀一样靠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给它起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称呼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第二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花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美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抱着领着,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教案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

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并在滁州有所作为。

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三、解词:觥——酒杯翳——遮盖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临——靠近伛偻——腰背弯曲(驼背)蔚然——茂盛的样子秀——发荣滋长四、课文简析: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1. 环:环绕。

2.皆:都是。

3.诸:许多,各个。

4.壑:山谷5.尤:尤其6.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

7.深秀:幽深秀丽。

8.山:名词作状语,在山间。

9.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

11.临:靠近12.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

13.作;修建14.名:取名,命名。

15:自谓:用自己的名号来命名。

16.辄:就。

17.号:称呼。

18.意:情趣。

1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20: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1寓:寄托。

22:霏:雾气。

23归:聚拢24:暝:昏暗。

25.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6.晦:暗。

27: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已。

28: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30.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31.风霜高洁;t天气高爽,霜色洁白.3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33.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34. 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35.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36.绝:间断。

37渔:捕鱼。

38.洌:清澈。

39.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

蔌:菜蔬。

40. 杂然而前陈者:杂乱地在前面摆着。

陈,摆开。

41. 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

42. 酣:尽兴的喝。

43.丝:弦乐器,竹:管乐器,统代指音乐。

44.射:这里指投壶。

45.弈:下棋。

46.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47. 苍颜:脸色苍老。

48.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

49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形容醉态。

50.已而:不久。

11 醉翁亭记重点问题课件

11 醉翁亭记重点问题课件

10,虚词“而”的用法 用法本文举例 一、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
4.起坐而喧哗者 二、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 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 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四、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 五、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六、表因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 有什么共同之处?
• 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 “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 在后的精神。
7.揭示全文的主旨句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
全文的主旨是( 与民同乐 贯穿全文。
)。( “乐” )字
山间景
早晚之景
时 间 顺 序
四季之景
乐 抒情:亦
无 穷
情景交融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3段写了滁人游 、太守宴 、 众宾欢 、 太守醉 四件事。 第4段写了 禽鸟 之乐、 游人 之乐、
太守 之乐。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乐 民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游人之乐
与民同乐
4.太守为什么会觉得快乐?(本文的醉翁 之意在何处?)
8.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现实意义)
•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 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ຫໍສະໝຸດ 疾苦为念,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

颓然,。

25、【26、【27、【28、。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

拟声词,形容水声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回环,曲折环绕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靠近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 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 是醉翁亭。
11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出外旅游的大好时机!今 天我们就跟着欧阳修一起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阅读一番。
春 景
醉 翁 亭
夏 景







雪 景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 居士 。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牵扶,指儿童
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应答 弯腰曲背,指老人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错杂的样子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菜蔬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 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容许。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 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 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甜而酒水香醇,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乐亦无穷也。
黄昏云聚拢来,山谷就 显得昏暗了,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秀丽的树繁茂成_____;秋 高气爽凝霜洁白;水面下降隐石出现;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 ___。早晨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景___不同,而乐趣也是 无穷无尽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共32张幻灯片)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共32张幻灯片)
写早晚风景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出”“云 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照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 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 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 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的。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 热闹特殊;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 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 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 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 境域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 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 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水落而石出者
(动词,显露)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动词,出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动词,回去) (动词,归聚)
(介词,于) (介词,在)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 而 溪深而鱼肥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
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
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
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
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 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 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日出而林霏开
朝而往,暮而归 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三)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山行六七里 4.杂然而前陈者 5.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两个“之”字的后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3.倒装句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 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负者歌于途 “于途”为后置状语,应在“歌”的前面,即“负者 于途歌”。
行者休于树
“于树”为后置状语,应在“休”的前面,即“行者 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 “以文”为后置状语,应在“述”的前面,即“醒能
不能名其一处也
6.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说出,动词
回去,动词 归依,动词 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动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6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6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积累词汇:
9、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引申义是什么?请 用它造个句子。 比喻行动另有用意,别有企图。
13、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故事 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 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建造/……的人 的
表判断
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它(指醉翁亭) 自称,这里是用自称 (醉翁)来命名的意思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称它的。
得之心而寓之
均指代“乐趣”,后省略“于”, 即“从”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
酒也。
作动词解
喝酒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研讨课文
学习叙事抒情:
4、作者为何要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为了引出 “醉翁”二字。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蔚然 wèi 翼然 yì 晦明 huì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11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1 注释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皆:副词,都。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西南诸峰: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

林壑(hè)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沿着山路行走。

潺潺(chán):流水声。

泻:飞泻。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作:建造。

名:命名。

辄(zhé):就。

意:情趣。

乎:于。

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暝(míng):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晦(huì)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芳:香花。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 醉翁亭记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 醉翁亭记

第11篇醉翁亭记知识清单才(11)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12)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13)树林阴翳.翳:遮盖(14)太守谓.谁谓:为,是(15)山水之乐.乐:乐趣2.古今异义(1)佳木秀.而繁阴古义:枝叶茂盛的样子今义:秀气、好看(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开放今义:出发(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乐器,这里指音乐今义:竹子3.一词多义(1)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接的连词②泉香而酒洌表并列的连词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的连词④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⑤已而夕阳在山表时间的连词(2)绝: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停止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3)也:①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4)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5)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②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算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名,在文中意思为命名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在文中意思为以……为乐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幽香,在文中意思为散发出幽香繁阴,在文中意思为形成繁阴④太守宴也宴,在文中意思为举行宴会(2)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山,在文中意思为沿着山路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在文中意思为像鸟的翅膀一样二、成语积累峰回路转水落石出临溪而渔觥筹交错苍颜白发醉翁之意不在酒三、名句积累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关键句子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1 醉翁亭记

11 醉翁亭记

第四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 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 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 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 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 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连词,表承接
香花
野芳
开放发

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幽 香,
树木 茂盛 树荫
佳木 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 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 成浓密的绿荫。
连词,表承接
下落
露出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的 四季
山间之四时也。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水面,这是山中 的四季景色。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
茂盛的样子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 是琅琊山。
特殊句式:判断句(标志词:……者,……也)
沿山路
连词,表承接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
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
个山峰间飞泻下来的,是酿泉啊。
特殊句式:判断句(标志词:……者,……也)
酿泉
niàng
饮少辄醉 zhé
朗读:注意节奏
• 第一段 • 其/西南诸峰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二、故事背景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

《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三、课文翻译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

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寓:寄托。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1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11)


摄一组优美镜头
描述:
这是一组表现 的镜头: (做出解释) 。
圈点勾画 自主批注 同桌互议
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寻一个传神特征
寻找作者描写下列意象时运用最传神的一个字或词。
滁山 清泉 亭子 雾气 暮云 野花 林木 风霜 溪水 寒石
洞门常自起烟霞 《琅琊山六题·归云洞》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石屏自倚浮云外,卧看千峰秋月明 《琅琊山六题·石屏路》 雨霁日长花烂漫 《春日独居》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深谷泉》 晴林紫榴坼,霜日红梨晒 《秋晚凝翠亭》 清流关前一尺雪,鸟飞不渡人行绝 《永阳大雪》 山光晚逾鲜;春去夏犹妍 《会峰亭》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谢判官深谷种花》
材料一: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信中评述前世名人:及到贬所,则戚戚 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材料二:公之在滁……民安其政。盖自公至州,无不获之年,无 不给之民,民乐丰登,故公得与四方宾客及是州之民,日游览于 山水之胜而乐也。(林文俊《送郑君有章守滁州序》)
材料三:某(欧阳修自称)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 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 也。(欧阳修《与梅圣俞四十六通》其二十)
无不给之民,民乐丰登”表明欧阳修热忱关怀百姓,
给予帮扶,家家每年都有收获,食粮丰收,百姓和乐。
据此可以判断,欧阳修不是一个只知醉饮山林的无
为官员,他苏醒地知道要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所以
说,醉翁醒然。
材料三:某(欧阳修自称)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 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 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欧阳修《与梅圣俞 四十六通》其二十)
此刻,我在太守宴的“杂然”中读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一、填空题:
(1)第一段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醉翁亭的,第二层写醉翁亭的。

从这句话往下是第二层。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亭子周围的景色,第二层写亭子周围的景色,第三层写。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而。

(3)第3段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第三层写,第四层写。

(4)全文的中心句是。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二、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A.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
B.林霏(雾气)佳木秀(发荣滋长)醉翁之意(情趣)
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
D.负者(失败)伛偻(驼背,这里指老年人弯着腰走)
酒洌(酒清)
三、对加横线词的解释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A.前陈者(排列)山肴(山中打来的鸟兽做的菜)
野蔌(野菜)
B.临溪而渔(捕鱼)非丝非竹(丝线)
苍颜(苍老的脸色)
C.觥筹(酒杯)阴翳(遮盖)
宴酣(尽兴的喝酒)
D.述以文(写文章记叙事情)太守谓谁(说的)
颓然乎其间者(于)
四、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A.环滁皆山也。

()
B.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D.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E.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F.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五、阅读第1自然段,共16句话,答题。

⑴环滁皆山也。

⑵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不过深秀者,琅琊也。

⑶山行六七里,
也。

⑸作亭者谁?⑹山之僧智仙也。

⑺名之者谁?⑻太守自谓也。

⑼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⑾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A.环滁皆山也。

句意: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饮酒上,而是在优美多姿的山水之间。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得心应手寄托在酒中。

2、对上文层次划分准确的是()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3、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准确的是()
A.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

B.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

C.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

D.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义是:。

六、第2自然段共3句话,阅读后答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本段三句话的结构关系,分析准确的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并列。

2、对段意概括准确的是:
A.写出山间朝暮的景色。

B.写出山间四季的不同景色。

C.写出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D.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及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本段与上文中“”句相呼应。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5、成语“水落石出”的意义是:。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不过前陈者,太守宴也。

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各用原句中一个短语,分别概括四句话的意思。

①②
③④
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答:
3、游山的滁人有:、、;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4、太守宴上吃的有、、,饮的有。

5、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
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

B.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C.滁人、众宾客、太守。

D.太守。

6、解释词义:
A.山肴野蔌:
B.觥筹交错:
八、第4段共7句话,读后答题。

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④不过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⑥太守谓谁?⑦庐陵欧阳修也。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表示,接着写出了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之乐。

2、文章用两个句子反衬太守之乐,这两句是。

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思是。

4、作者含蓄地答出“,。

”曲折地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十、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持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

十一、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结句。

1、自远而近,从到。

2、从早到晚,从到。

3、从春至冬,从到。

4、从外到内,从到。

5、山间夕照全景,从到。

[答案]:
一、C二、A三、D四、C
五、A.a B.b C.c D.c E.a F.b
六、1、D2、B3、D
4、本意不在此而是别的或者指另有图谋。

七、1、B2、D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5、比喻真相大白
八、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2、“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

3、负者,行人,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

4、山肴野蔌,肥鱼,泉香酒洌
5、C
6、A.野味、野菜
B.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九、1、已而,不久的时间,宴会散人们随太守归去。

2、不过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十、D
十一、1、“望之蔚不过深秀者”“醉翁亭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4、“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5、“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道题答案是:1、外围景色得名“作亭者谁?”2、早晚四季乐无穷分总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能同其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