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20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解释题: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专业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4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是指按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而确立的结构。

5高等教育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6威斯康星思想: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7高等学校职能: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

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9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10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1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的管理。

12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13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14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5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16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整个学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7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8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基本含义: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

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和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9高校师生关系: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20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

21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22课程体系: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课程间的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

23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上。

24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分为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

25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26课程目标:是高校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在特定阶段学生发展可望达到的程度,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的内容和程度,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和效果等。

27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素质和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8教学大纲:是以系统连贯为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

30课堂教学:是有固定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

3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2高等学校的教学: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4实验课教学的含义:实验课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场所。运用—定的设

备仪器和相应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过程。

二、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