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名词解释 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名词解释七

一、名词解释(30个)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海啸是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起的巨大波浪。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

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冰是矿物;煤不是无机化合物晶体,不属于矿物)

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质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指矿物晶体结构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

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

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同沉积褶皱:指在岩层形成过程中即产生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火山喷发方式:一种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的狭长缝隙(断裂带)喷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主要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方式。

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

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SiO2含量的分类,火成岩共有四种类型: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

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波痕:指层面呈有规律波状起伏的构造。

结核:指沉积岩中由某种成分的物质聚集而成的团块。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