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1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 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 古茨穆斯。

1 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 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 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 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 美国人发明排球20 世纪60 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学校体育学试题1

学校体育学试题1

解释(每题2分)1;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2;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3;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4;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

5;体育课程资源(狭义):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二、判断题(每题1分)l、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

(√)2、“苏联模式”是东欧及亚洲各社会主义国家参照的体育教学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规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

(√)3、体能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但与性别差异不大。

(╳)4、体育课程的编制应考虑社会因素、体育学科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5、体育课程的实施只是体育教师的份内事,无需与其他人员参与合作。

(╳)6、竞技体育项目根本不能进入体育课程,因为它是为竞赛所用,而体育教学内容则是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7、有位体育教师说:“现在按新课标上课没有准备活动部分了”,你认为对吗。

(╳)8、课外体育活动即是学生参加校内外无组织的体育活动。

(╳)9、过程评价是在学期中段与学期末对学校体育工作较为全面的总结性评价。

(╳)10、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 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 古茨穆斯。

1 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 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 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 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 美国人发明排球20 世纪60 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一、教案概述学校体育学章节:第一章体育与体育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体育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3. 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重点:1. 体育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体育学的研究方法。

2. 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准备:1. 教材:《学校体育学》。

2. 教案。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步骤二:讲解体育的定义、功能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体育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步骤三:讲解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步骤四:讲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作业布置2.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思维导图。

四、课后自学请学生课后自学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体育与体育学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案概述章节:第二章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原则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1)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1)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第六章体育教学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篇课外体育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四篇体育教师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第一节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运城学院教案(理论课)专业体育教育课程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暴丽霞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

4、了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与发展趋势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重点:1、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2、传统体育课程的特征3、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体育5、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教学难点: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三、教学方法设计:1、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学。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力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要给学生吃“现成饭”,不要满屏灌。

在表达策略上要有实有虚,有显有隐,有露有藏,有直观有抽象,通过不断诱导,激励学生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1、教具:教材、进度、多媒体课件等。

2、采用以学为中心,讲、看、案例和讨论相互穿插等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

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180分钟)引言:学校体育课程介绍与成绩考核办法(20分)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0分钟)1. 体育概念的回顾及对学校体育概念的关系2. 从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灵魂与肉体是不相互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3.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情感和交往活动。

4.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5.自主研究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研究步骤,完成研究目标的体育研究模式。

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步骤:自定目标、自主选择研究活动与研究方法、自主评价、自我调控。

6探究式研究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研究方式。

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

7.同质分组: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术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8.异质分组:是有认识地扩展组内的差别,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术程度的学生分成统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9.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10.体育研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研究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研究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
• 20世纪70年代,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 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 1978年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纲要》提出: 应将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结合起来,教师 不仅要在锻炼学生体力和塑造人格上下功 夫,而且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让学生 热爱体育运动。
.
二战以后各国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竞技性、表演性、游戏内容比重提高;增加舍内课程;健 身内容比例增多。
• 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把体育列 为正式课程,将古希腊体操、传统骑士项目和民 间游戏柔和在一起加以发展,创造了著名的“德 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爬、平衡、负重)。 学校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出现了近代最 早的体育教师。
.
• 1759—1839年,古茨穆茨(德国近代体育 之父),主张全民体育,创造了自己的体 操体系——八项运动,成为了近代学校体 育的普遍模式,学校体育彻底改变了贵族 的性质。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夏志琴
.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 • 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 理清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脉络和特点 •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重点: • 理清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脉络和特点 难点: •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高氏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实践是西方近代 以来学校体育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对世界学校体育得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 校体育逐渐转而注重对运动技术和体力增 长的研究与教育。日本1968年颁布的《学 习指导纲要》中规定,学校体育的目标为: 促进学生的体力发展,保持和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进行运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身 体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和意义理解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1.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的定义、意义、目标、任务和组织管理讨论法:分组讨论学校体育的实际案例,分享经验和看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的理解和看法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二章:学校体育课程2.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和内容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和反馈2.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和内容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和反馈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内容、设计、实施、评价和反馈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操作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解和看法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三章:学校体育教学方法3.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理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估和改进3.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估和改进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意义、选择、运用、评估和改进实践教学:示范和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第四章:学校体育师资队伍4.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定义和意义理解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4.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定义、意义、建设、发展、培训和管理讨论法:分组讨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案例,分享经验和看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理解和看法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五章: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5.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理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评估和改进5.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评估和改进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定义、意义、管理、利用、评估和改进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体育设施,了解其管理和利用情况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理解和管理情况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了解程度第六章: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6.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竞赛的定义和组织形式掌握学校体育竞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理解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竞赛的定义和组织形式学校体育竞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竞赛的定义、组织形式、规则、裁判方法、意义和作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竞赛,体验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竞赛的理解和看法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竞赛中的表现和对竞赛规则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学校体育健康教育7.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7.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内容、实施方法、途径、重要性和效果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八章: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8.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掌握学校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理解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8.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学校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方法和作用意义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享经验和看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看法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九章: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9.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联性掌握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理解学校体育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9.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联性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学校体育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联性、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作用和意义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如紧急疏散演练、运动损伤预防等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对安全教育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10.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政策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学校体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理解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意义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政策的定义和内容学校体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意义和作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政策的定义、内容、法规的制定、实施、意义和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具体操作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和看法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校体育概述章节中,对学校体育的定义、目标、任务和组织管理的理解是教学的基础。

学校体育学 原(1)

学校体育学 原(1)

学校体育学习题集体育科学学院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一、概念(每题2分,共10分)绪言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于教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2、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3、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形成。

5、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6.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7.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8.完整练习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9.体育课的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10、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等等。

11、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第三章学校体育环境12、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每题只出一个空绪言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现象和学校体育规律。

2、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

第一章学校体育课程的产生与发展1、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学校体育学1

学校体育学1

学校体育学1、试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一、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拒之门外。

1)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的教育、社会化作用、对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总要内容。

2)竞技运动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运动。

既不能将其全盘地吸进学校体育里来,也不能拒之校门外。

对于那些高水平、以争夺金牌为目的的金牌运动,特别是商业性极高的和运动技术水平很高的竞技运动,不适合在我国目前学校体育里开展。

而面对多数人可参加的群众性竞技体育的竞技运动(初、中级水平),则应该在学校里广泛开展。

实践证明,普及性、群众性竞技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把先进的竞体文化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②以部分竞技体育运动手段为主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

③通过掌握竞技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并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④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巩固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还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情操。

由此可见,现代学校体育不能缺少竞技体育运动,竞技体育运动也只有在学校体育中普及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本身的文化功能,才能通过广大青少年向社会传播,扩大其积极影响。

二、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1)就学校而言,不能无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而直接照搬竞技体育运动,应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体育运动作“教材化”处理。

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已有初步体验,如有的改掷标枪为掷降落伞,有的将实心球代替铅球等等。

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使之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群体参与,适合教学组织、场地器材设备和季节气候。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
校园体育学(School Sport Science)是一门广泛的科学,包括人体的动作学、运动的
心理学、体育、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科学。

它强调在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中让人们
掌握和应用体育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体育和运动方面的认知、理解和活动能力,还要关注体育教育的历史、文化、趣味、社会性和卫生等具体方面。

校园体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

它被应用于体育教育、体育医学、健康教育、体
育社会科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产业管理等领域。

运用校园体育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推进体
育教育的行政工作、社会建设、健身等事业的发展及培养全民体育锻炼习惯,是构建全民
健康体育用具,营建健康环境的基础。

校园体育学包括人体的动作学、运动的心理学、体育生理学、材料学、体育设施设计、运动伤害防治和体育心理学等。

它的目的,是应用科学知识设计出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和
方式,并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起到它的作用,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解析体育行为的本质,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体育教师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校园体育学有一些基础理论,主要是生物动力学、外围设备动力学、体育训练学、服
装与运输动力学学、接触力学、瞬态力学和空间问题、营养学、运动生理学、相关心理学、田径、体操、护具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要对体育运动规则、竞赛计分、体育裁判、锻炼
规律、体育应用及体育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ppt课件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ppt课件
.
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提倡西学 2、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和全面发展教
育; 3、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4、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 5、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 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 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 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 学时,这一新学制执行后,由于各级学堂 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 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8年来学校 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
.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 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运动:
1、带给人们新的世界观; 2、贯穿“抑神扬人”的原则; 3、人文主义教育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
格的锻炼)得到普遍盛行。 4、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
.
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影响:
体育重新获得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一些新办的学校中,学校体育得到了普 遍的重视。如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 利亚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 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体育 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 教育内容”。他在快乐之家中极力推行体 育教育。
.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希腊化时期——以发展学生身体使 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社会背景: 希腊跟随马其顿向波斯帝国的东侵,希
腊本土的独立性逐渐丧失,在文化教育方 面体现出于东方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较大的改 变。
.
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育不再以服务于军事为主要目标,而 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体育操练时间比原来减少,军事训练失去 原有意义而逐渐被取消,“国家体育馆” 也有缩减进而取消。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产生了对体育,特殊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以启蒙运动为背景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为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以奥地利高尔霍夫尔为代表的自然体育学派,受杜威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影响的赫塞林顿,威廉姆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体育”运动.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身体形态发育2.身体机能发育3.体能发展1.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2.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 3.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4 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浮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式.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反抗能力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反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1.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去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蜿蜒性1.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发放的选择提供依据2.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1学校体育学

1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体质、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开设的一门学科。

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体育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认知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体育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学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2. 塑造学生的人格学校体育学也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德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坚强意志,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素养。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体育学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校体育学的内容学校体育学包括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教育评价等内容。

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既注重学生身体锻炼,又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体育活动组织是学校体育学的具体实践环节,包括学校体育比赛、体育锻炼、运动会等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教育评价是对学生体育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和量化分析,从而为学生的体育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体育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未来,学校体育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灵活设置体育课程,增加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供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此外,学校体育学还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体育学还应该加强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对接,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机会。

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

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 与功能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一、课程的含义
(一)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二)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 的所有经验” (三)课程即研究领域 (四)课程即学科内容
二、教学的概念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二)普通学校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性质
第八章 体育课程学习评 价
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一)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二)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 (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四)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
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二)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
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 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 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 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养,规范和改善体 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三、体育学习的特征
(一)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 验为主
(二)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三)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进行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 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 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
(一)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 供依据
(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的需要 (二)社会的需要 (三)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校体育学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2.骨骼肌肉系统
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即股骨和肱骨等)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3.呼吸系统
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课后小结:
任课教师:
周次:
课次:
授课班级:级体教
教学内容: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功能及制定,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校体育学》教案
任课教师:
周次:
课次:
授课班级:级体教
教学内容: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一些特点,深入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难点: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1、动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重大事件:(1)高尔霍夫尔的来自校体育改革(2)美国的“新体育”运动
3、代表人物:高尔霍夫尔、伍德和赫塞林顿
4、特点: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战争的影响,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美国、瑞典、英国、法国等欧美各国,都通过增加各级学校体育课时、增加经费、实施体质测试标准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体育的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

3、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4、体育教学方法概念: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5、教案: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某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6、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7、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到达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8、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

9、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1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1、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二、填空
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包括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和社会适应领域。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技)
3、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4、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性。

5、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

6、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7、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是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8、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综合整体性。

9、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目的任务的多向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灵活性
1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安排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品德与作风训练
1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训练法
12、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
13、课余体育竞赛根据竞赛进行的空间可分为: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

校内竞赛根据比赛项目的多少又可分为:综合性竞赛和单项竞赛。

而单项竞赛根据其项目特点还可分为:单项运动竞赛、单项娱乐性竞赛和季节性单项竞赛。

14、制定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时考虑方面是群众性、可行性、常规性、简便性
15、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岗前培训院校培训校本培训
三、简答
1、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一)、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情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三)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课体魄。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运动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4、体育教学过成的本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过程。

“从认知论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从结构论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发展体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培养能力、发展学生智能和体能的多层次的动态变化过程;从控制论与信息论角度看,体育进行过程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全面心里活动过程和以能力为核心的统一培养、塑造和发展过程;从运动生理生化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又是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人体运动适应规律,发展学生的体能过程;
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学生个性的社会性教育过程。


5、常用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1.讲解2.口令与指示3.口头评价4.口头汇报5.默念与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1.动作示范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3.采用多媒体技术4.助力与阻力5定向与领先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1完整法2.分解法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5外力帮助法
(五)游戏与竞赛法1.游戏法2.竞赛法
6、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立课堂常规(2)严格执行课堂常规(3)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4)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5)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6)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值
7、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1)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3)具有实效性(4)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5)具有科学性
8、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
(1)确定课的目标(2)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4)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5)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9、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一)根据来源分类(1)校内体育课程资源(2)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二)根据存在方式分类(1)显性体育课程资源(2)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三)根据功能特点分类(1)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2)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四)根据形态分类(1)体育课程内容资源(2)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3)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10、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6)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1、体育教师的职责
(1)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2)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3)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搞好课外体育工作(5)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6)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也是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

教育实习的内容与方法
(1)体育教学实习(2)课外体育活动实习(3)运动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的实习(4)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实习
12、教育实习的内容
(1)体育教学实习(即试教)(2)课外体育活动实习(3)运动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的实习(4)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实习
四、论述
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性格 1. 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1)高尚的思想品德(2)热爱本职工作(3)谦虚好学。

2.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体育教师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专业知识 1.教师的一般知识(1)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2.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知识
(三)专业能力1.教师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3)科学研究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其他方面的能力 2.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