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致密气藏开发机理研究
低渗透气藏保护研究现状及进展
低渗透气藏保护研究现状及进展在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会造成地层损害。
本文对低渗透气藏保护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整理和分析,使得室内实验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改进各种生产工艺技术,以达到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标签:低渗透气藏;储层保护1 引言对于“低渗透”气藏的渗透率上限,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前苏联的标准是渗透率上限为50×10-3 μm2;而美国的标准是岩心的地表气测绝对渗透率小于20×10-3 μm2,在气层原始条件下,渗透率小于1×10-3 μm2,甚至多数情况下渗透率为1×10-3~0.01×10-3μm2之间。
我国一般采用美国的划分标准。
但实践证明,仅仅利用渗透率作为划分低渗透储层的定量标准,其根据是不充分的。
因此,要划分低渗透储层,必须采用综合参数来确定,这些参数包括地层渗滤容量性质、产能及产层开发效果的经济标准[1]。
2 研究现状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会造成地层损害。
完全避免地层损害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改进各种工艺和方法降低损害程度。
要达到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就必须搞清楚储层地质特征和损害机理,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改进各种生产工艺技术。
钻完井、增产和开采中低渗透气藏的损害机理主要包括:①流体滞留;②有害的岩石-流体和流体-流体作用;③逆流自吸效应;④熔结与岩面釉化;⑤凝析作用和凝析液的捕集;⑥地层微粒的活化作用;⑦固相沉积。
避免钻井中气层损害的技术包括空气/惰性气体、空气雾、充空气或氮气的泡沫钻井液和欠平衡钻井液作为钻井液。
仅从气层特征出发,先进的钻进-完井-增产技术系统是倡导采用氣体型工作流体,这也正是美国能源部(DOE)天然气资源与开发计划的核心技术[2]。
目前,对于低渗透气藏的储层保护技术工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采用合理的完井方式。
完井方式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针对储层的具体地质条件,结合工程作业要求,从长期效益考虑,以获得最大的综合利润为前提,最有效地开发气田;②使用优质的钻井液。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工程技术研究
2.1致 密砂 岩 气藏 欠 平 衡 钻 井及 完 井保 护技 术
大型水 力压裂为主 ,在 川I中八角场、川I西新场等地取得 了较好
根 据 致 密砂 岩气 藏 特 性 及 损 害 机 理 ,代 表 欠 平 衡 钻 井 技
的 效 益 。在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北 部 对 压 裂 改 造 措 施 也 进 行 了一 系 术最高水平 的气体钻井技术在 四川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
发 技 术 和 更 高质 量 的钻 井 技 术 才 能 产 出工 业 性 气 流 。
术和屏蔽暂堵储集层保护技术构成了大 牛地气 田开发 的主体
1提高致密砂岩气藏产能的增产 改造技术
技 术 。
致 密砂岩气藏低孔低渗的地质特征使得开发这类气藏时
2致密砂岩气藏钻井及完井保护配套技术
一 般 需 要进 行压 裂增 产 改造 。四J1I盆 地 致 密 砂 岩 改 造 以应 用
致 密砂岩气 藏开发工程 技术研 究
于蔚兰 张龙龙 李 艳文 方 园
(中国石 油化 工股 份 有 限公 司 中原 油 田分公 司天然 气产销 厂 河 南 ·濮 阳 457001)
摘 要 致 密砂岩 气藏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 育、局部超低含水 饱和度 、高毛管压力、地层压力异 常、高损害潜力 等工
天然气产出过程更加复杂。低致密砂岩气藏物性差 ,埋藏深 , 由于储集层存在严 重的水相 圈闭损害和其他敏感性损害 ,以
天然丰度低,还表现为低孔低渗 、裂缝发育、局部低含水饱和 往采用常规砂岩储集层 的压裂改造方法在该地 区不能达到满
度、高毛管压力、地层压力异常、高损害潜力等工程地质特 征。 意 的增 产 效 果 。通 过 2001年 以来 的 攻 关 研 究 ,提 出 了改 进 的
低渗致密气藏注超临界CO2驱替机理
低 渗 致 密 气 藏 注 超 临界 C O2驱 替 机 理
史云 清 , 贾 英 一 , 潘伟 义 , 严 谨 , 黄 磊
( 1 .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国石化 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0 8 3 ;
( 1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S I NO P E C,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 S I NO P E C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a r i n e O i l a n d
论证 超临界 C O 的驱 替 机 理 , 为 探 索注 C O 提 高 天 然 气 采 收 率 选 区评 价 奠 定 了基 础 。 关键词 : 数值模拟 ; 天然气 ; C O :驱 ; 低渗致 密气藏; 提 高 采 收 率 中图分类号 : T E 3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Abs t r a c t: T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CO2 f l o o d i n g i n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wa s s t ud i e d t hr o u g h b o t h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d n u me r i —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s t o e x p l o r e wa y s t o i n c r e a s e r e c o v e y r o f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t i g h t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 Be h a v i o r s o f mi x i n g s u p e r c r i — t i c a l CO2 wi t h n a t u r a l g a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ir f s t t o r e v e a l t h e mi x i ng p a t t e r ns o f t h e t wo ph a s e s .A l a b o r a t o y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211004392_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难点研究
182就目前形势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气藏主要包含两大类,其地质复杂程度较高,水平井开发技术虽已在鄂尔多斯气藏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单井产能攻关方向却有待清晰。
基于此,本文将对该内容进行针对性探究,为降低低渗透气藏开发风险,提高单井产能奠定良好基础。
1 鄂尔多斯气田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既属于沉积盆地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总面积为37×104km 2。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主要分布着两种生物气藏,其一是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上古生界气藏,就实际已经探明的气田区域(苏里格、子洲、神木等)来说,聚集了大量的油气,即为我们所说的岩性油气藏。
其中苏里格气田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储量,目前已经探明的地质储量远超3.17×108m 3,一跃成为我国陆地上排名第一的气田。
详细来说,上古生界气藏的显著特征如下,第一,烃源岩发育度好,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并具有广覆式生烃特点,提供了丰富的源岩基础加快了油气藏的形成。
第二,有较大的存储空间,砂岩分布呈现连片叠加形式。
第三,具有优异的生储备配合条件,包含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如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第四,在沉积和成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有效储层缺乏良好的连通性。
第五,在整体低渗透条件下,高渗富集区带随之发育。
2 水平井开发技术2.1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主要分为上古生界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和下古生界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两大类。
其中,下古生界气藏水平井的主要包含以下技术内容:在了解分析随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模型的修正,并在制定钻进方案的同时,构建随钻地质模型。
与此同时,还需依据小层边界沿线对钻头的空间位置进行精准判断,完成层斜角变化的岩性边界的预测;此外,需依托于随钻伽马、钻时等对比方式完成轨迹调整的综合信息分析法。
2.2 水力喷砂体积压裂技术该技术借助多喷射器完成同时喷砂,射孔簇数的转变也由此达成,在此过程中,携砂通道也会从油管转变为环空,而且选择的注入方式多为油管小排量补液和套管大排量加砂,再加上防反键喷射器和新型钢带式风格器的帮助,高压高排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难点研究余亮 邓明 郭田超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 陕西 延安 717300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含气层系较多,且其非均质性相对较强,具有明显的低压力,低丰度以及低渗透的“三低特征"。
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综述
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综述【摘要】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首先从基本概念与特点入手,介绍了致密气藏的特点和其渗流机理。
接着介绍了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进行了国内外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探讨了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研究不仅对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综述,基本概念,方法与技术,进展与成果,比较分析,问题与挑战,重要性,发展前景,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综述的背景介绍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的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首次在下扬子地区发现了具有较高产气潜力的致密气储层。
随后,国际上也陆续发现了类似的致密气资源,引起了人们对致密气储层的广泛关注。
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在相关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提高致密气藏的开发效率,还可以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在此背景下,对致密气渗流机理进行深入综述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系统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致密气储层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未来的致密气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研究致密气渗流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对致密气渗流机理的深入研究能够揭示气体在致密储层中的迁移规律,为气体的有效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致密气渗流的研究对于了解油气运移规律、油气藏储层特性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致密气渗流机理还可以为气体藏地质储层工程的优化设计和实际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致密气渗流机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为深入探讨这一领域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致密气渗流机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致密气渗流是指气体在致密储层中的渗流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非常规气藏开采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致密气藏开发技术及发展趋势文献调研
致密气藏开发技术及发展趋势致密气是三大非常规气(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发现或推测发育致密气的盆地达到70余个,资源量约210万亿方,2008年产量达到4320亿方,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七分之一,已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北美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表明: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对常规气生产的梯次接替是保障美国天然气供应、减缓对外依存的核心战略。
其中,致密气作为首个接替领域地位举足轻重。
我国致密气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
1什么是致密气的定义及特征随着技术的进步,煤层气和页岩气相继投入开发,将气藏分为常规天然气藏和非常规天然气藏,其中非常规天然气藏包括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
什么是致密气呢?它具有哪些特征呢?1.1致密气的定义世界上无统一的致密气标准和界限,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技术经济条件、税收政策来制定其标准和界限,且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致密气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
明确“致密气”定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目前已开发低渗砂岩气田主要开采的为低渗储量,致密气动用较少,按致密气思路将进一步拓展资源潜力;②储量管理过程中划分出低渗与致密气的储量比例,有利于进行储量的分类管理;③对于致密气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相应的工艺技术,并制定有效的开发技术政策;④对于致密气的规模开发可以申请国家相关政策,如免税政策或提高气价等。
(一)国外对致密气的定义英国将储层渗秀率小于1 mD的气藏定义为致密气藏。
德国将储层渗秀率小于0.6 mD的气藏定义为致密气藏。
美国将储层渗透率小于0.1mD的气藏(不包含裂缝)定义为致密气藏,并以此作为是否给予生产商税收补贴的标准。
1973年,美国能源部对可进行工业开采的致密含气层标准作了如下界定:①用常规手段不能进行工业性开采,无法获得工业规模可采储量;②含气砂层的有效厚度下限30.48m(100英尺),含水饱和度低于65%,孔隙度5%~15%;③目的层埋深1500~4500m(5000~15000英尺);④产层总厚度中至少有15%为有效厚度;⑤可供勘探面积不少于31km2(12平方英里);⑥位于边远地区(当时考虑到要使用核爆炸压裂法,因此要远离居民稠密区);⑦产气砂岩不与高渗透的含水层互层。
五八区低渗致密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研究
22 储 集 空 间类 型 及 特 征 .
凝 灰质 ( 含凝 灰质 ) ( ) 中发 育有 粒 内溶 孑 , 砂 砾 岩 L
安 山岩 中 以气 孑 为 主 , 为 微 裂 缝 , 克 3 1井 的 L 次 在 0
① 作者简介 : 工程 师, 9 — 7毕 业于承德石油,经常存 在 压后 人井 流体 返 排难 , 返
排 率 低 , 储 层 伤 害大 等 问题 ; 层 岩 性 主 要 为 火 山 对 储
溢 流相 、 发相 交替 进行 形 成 的安 山岩 夹凝 灰岩 。储 爆
层 中发育 的裂缝 或微 裂 缝成 为 沟通 气孑 的有利 通道 , L
3 压 裂 改造 存 在 的 难点
( )储层 岩性 为凝 灰 岩 和 安 山岩 , 式 模 量 高 , 1 杨
压 裂改 造时形 成 的缝 窄 , 砂 困难 ; 加
安 山 岩 的储层 中 , 构造 裂 缝 与 杏仁 体 发育 , 缝 中和 裂 气孑 中多 由绿 泥石 、 L 方解 石 和沸 石类 矿 物充 填 ; 次 , 其 部 分长石 晶屑表 面具 有较强 的绿 泥石化 。 描 电镜 资 扫
由于 气孔 、 缝 中充 填 了绿 泥石 、 解 石 和沸 石 类 矿 裂 方
层 杨式 模 量高 , 裂时形 成 的裂缝 窄 , 砂 困难 ; 层 压 加 储 段裂缝 较 发育 ,储 集类 型 为裂 缝一 孑 隙双 重介 质 型 。 L 压裂 时易 形成 多裂 缝 , 造成 滤失 严 重 , 出现 砂堵 现 象 。 开 展针 对 低 渗致 密 气 藏 的压 裂 改 造技 术 研 究 尤 为重 要 。 分析 了五 八 区地质 、 在 油藏 、 物性 和 以往 压裂 改造
23 主 要敏 感 性 矿 物 .
低渗透油藏
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
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
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
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
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
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
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与渗流规律研究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与渗流规律研究周迅;蒋瑛;陈龙;雷迅;熊哲;杨勃【摘要】苏里格西区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高压、低产气、高产水的特点,区块自投入生产开发以来目前面临气井产水现象严重,大量生产井积液减产甚至停产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目的层微观孔隙结构尺度下的储层产水机理,揭示致密砂岩气藏渗流规律,确定影响储层产水的主控因素,结合研究区储层静动态特征提出有效的生产开发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苏西主产水型为自由水和可动束缚水,渗流规律由生产压差直接控制,区块开发应当保证控压与控水相结合的原则,尽量避免应力敏感性及水锁效应的发生.气井在投产时应合理配产,控制生产压差,防止由于生产压差过大束缚水转变为可动水、产水量增大的情况出现.【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6(035)012【总页数】8页(P76-83)【关键词】苏里格西区;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渗流规律;生产压差【作者】周迅;蒋瑛;陈龙;雷迅;熊哲;杨勃【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苏里格西区位于苏里格气田西侧,主要含气目的层为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河流-三角洲沉积砂岩储层,储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仅为1%,开发前景巨大。
苏西区块自2008年投入生产开发以来,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扩大,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气井出水规律不明,产水现象严重,再加上地层压力下降及应对措施不合理,导致大量生产井积液减产甚至停产,气井稳产难度大[1-4]。
苏里格低渗致密气藏阈压效应
关 键词 : 低渗致密气藏 ; 闻压 ; 含水饱和度 ; 渗透率 ; 产 能 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TE 3 7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低 渗 致 密 气 藏孔 吼细 小 , 束 缚 水 饱 和度 普遍 较 高 , 气~ 水关系复杂, 存 在 闽压 效 应 。采 用 苏 里格 低 渗 致 密储 层 的岩 样 , 开 展 了低 渗 致 密 气藏 阈压 效 应 的研 究 。实 验 采 用 气 泡法 与压 差 流 量 法相 结 合 测 试 并研 究 了 阚压 梯度 及 其 引起 的 气体 非 线 性 渗 流特 征 。通 过 核 磁
苏 里 格 低 渗 致密 气 藏 阈压 效 应
杨 朝 蓬 李 星 民 刘 尚奇 高树 生 叶礼 友 刘 剑
( 1 . 中 国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北京 1 0 0 0 8 3 2 .中 国 石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廊 坊 分 院 河北廊坊 0 6 5 0 0 7 )
第报
Vo 1 . 3 6 No. 3
Ma r . 2 01 5
2 0 1 5年 3月
ACTA PETROLEI SI NI CA
文章编号 : 0 2 5 3 — 2 6 9 7 ( 2 0 1 5 ) 0 3 — 0 3 4 7 — 0 8 D OI : 1 0 . 7 6 2 3 / s y x b 2 O 1 5 O 3 O ¨ O 9
共 振 和 恒 速 压 汞 实验 测 试 了赋 存水 的分 布 规 律 和 岩 样孔 喉结 构 , 分析 了阈压 效 应产 生 的机 理 及 其影 响 因素。 实验 结 果表 明可 动水 和 孔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和重要性二、致密低渗气藏的特征和开发难点2.1 气藏特征分析2.2 开发难点分析2.3 常用开发方法对比分析三、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3.1 井网布置优化技术3.2 压裂技术3.3 增产技术3.4 其他开发配套技术四、案例分析4.1 典型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案例介绍4.2 案例分析及评估五、结论与展望5.1 结论及贡献5.2 发展趋势及展望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天然气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然而,在我国天然气开采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
致密低渗气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岩石储气能力弱的气藏,利用常规方式开发较为困难。
常规油气开采技术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经济的开发。
本文将围绕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配套技术展开研究,从特征、开发难点、配套技术和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是当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包括难以预测储量、生产难度大、勘探难度大、高投资风险等。
因此,探索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和配套技术,对于我国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供给的满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际上,针对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主要集中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美国已经在利用致密低渗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澳大利亚的库利宾盆地致密低估计气藏储量达2.31万亿立方米。
加拿大的蒙大拿省夏延地区致密低渗气藏的储量也很大。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在针对致密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开发。
国内致密低渗气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1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先期研究项目启动,推动致密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杨朝蓬;高树生;刘广道;熊伟;胡志明;叶礼友;杨发荣【摘要】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是开发致密气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进展进行调研,总结了目前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的岩样进行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结合目前低渗砂岩气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的展望.致密气的有效应力表达式、压裂气井的高速非达西渗流、含水致密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水膜厚度对气藏开采的影响,致密气的储层物性分析是今后研究的方向.%The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tight gas reservoir is the basic theory of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ight gas reservoir was surveyed. 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core samples in Sulige gas field was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 In the meantime, the progress of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tight gas reservoir was presented associated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The expression of effective stress of the tight gas reservoir, the non-darcy seepage flow of the fractured gas well,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he water film thickness and the petrophysical analysis of the tight gas reservoir need are will studied in future.【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2(012)032【总页数】8页(P8606-8613)【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应力;滑脱效应;高速非达西;启动压力梯度;水膜厚度【作者】杨朝蓬;高树生;刘广道;熊伟;胡志明;叶礼友;杨发荣【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廊坊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大庆钻探钻井四公司,松原138000;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2伴随着全球对油气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致密气作为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受到了各个国家和石油公司的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型低渗致密含水气藏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
苏里 格 气 田和川 中须 家河 组储 层 渗透 率 0 . 0 0 0 1 ~5 mD,孔 隙度 一般 为 2 ~1 5 。 目前 得到有 效 开
[ 收稿日期]2 0 1 2—1 2 —2 0 [ 基 金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 o 1 1 Z X0 5 0 1 3 — 0 O 2 ) 。 [ 作 者简介]高树生 ( 1 9 6 9 一 ) ,男 ,1 9 9 3年大庆石油学院毕业 ,博 士 ,在 站博士后 ,高级 工程师 ,现 主要从 事低 渗透油 气田开发 方
中 国低 渗致 密 砂岩 气藏 储 量 丰 度 较低 ,苏 里 格 气 田储 量 丰 度 仅 为 1 . 3 2 ×1 0 。 m。 / k m ,为低 丰 度 气 田 ] 。川 中须家 河组 气藏 储量 丰度 为 1 ×1 o 。 ~3 ×1 0 。 m。 / k n。 i ,为 中低 丰度 天然 气藏 吲 。
造一 岩性 气 藏为 主 ,具有 平缓 构造 背景 ,储 层 大 面积 广泛 分 布 的特征 。沉 积相 有 河 流相 、三角 洲 相 、滨
浅 湖相 等 多种 类型 。层 状储 层往 往沉 积 于滨海 环 境 ,包括 三角 洲前 缘 和陆盆 沉积 。大 多数 透镜 体低 孔隙
度 储层 沉 积在 河流 相环境 中l 4 ] 。
・ 9 3 ・
大 型 低 渗 致 密 含水 气 藏 渗 流 机 理及 开发 对 策
高 树 生( 害 星
2 嘶 2 4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 t -  ̄ L : 友 ,熊 伟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7 )
钟 兵 ,杨 洪 志 (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 分公司勘探开 发研究院, 四』 I I 成都 6 1 0 0 4 1 )
低渗、特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的认识
对低渗、特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的认识摘要:低渗透性油气田储量广泛,在油气田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水开采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油气开采方式,它对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高效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注水过程中,由于注入水向地层推进,在储层内会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从而导致储层中流体渗流阻力增加和渗透率下降,造成地层污染。
本文通过对注水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分析,提出了保护地层的方法和预防储层污染的措施,并总结了在注水开发低渗、特低渗油气田方面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注水;低渗、特低渗;地层损害;储层保护随着常规油气资源量的日益减少,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越来越受到石油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提高和技术进步,低渗油藏勘探开发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一是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油藏占有较大比重;二是低渗油藏物质基础雄厚,开发潜力大;三是原油产量低渗油藏比例越来越高。
注水开发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的开发方式。
但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具有油藏渗透率低、孔隙喉道小、储集层物性差、敏感性矿物含量高、敏感性强等特点,容易造成油气层损害[2]。
因此,在低渗、特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中必须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储层免受污染。
对于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室内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着的储层损害,一种是水相的侵入造成的伤害,如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损害和无机结垢、有机垢堵塞等;另一种则是固相颗粒的侵入造成的堵塞。
①水敏损害,入井流体与岩石不配伍时,就会使得一些粘土膨胀、分散、运移,从而堵塞油气有效的渗流通道。
通常认为影响水敏的因素有4种,一为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状况,二为储层孔渗性质和喉道大小及分布,三为外来液体矿化度、含盐度、pH的影响和外来液体阳离子成分,四为温度等环境的影响。
能引起水敏损害的岩石矿物有:蒙脱石、蒙脱石/伊利石混层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
水敏损害是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损害因素。
一般情况下,渗透率越低,喉道越小,水敏损害也越强,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越高,渗透率就越低[3]。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探讨陈献翠,赵宇新,张贵芳,张莉英(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东濮凹陷低渗致密气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层自然产能低,为了有效地开发好低渗透气藏,在研究和开发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储层改造、排液采气、储层保护等配套工艺技术。
针对特殊地质状况和开发中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适用于东濮凹陷低渗致密储层的采气配套工艺技术对策,以延长气田稳产期。
关键词:水平井;储层改造;排液;不压井 中图分类号:T E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23—0131—011 概述东濮凹陷开发主力气田文23、户部寨、白庙气田,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均受到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气藏类型、流体性质、井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认识和掌握低渗致密气藏的地质、开发特征,在确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采用适用于东濮凹陷低渗致密储层先进实用的采气配套工艺技术,保证低渗透储量的有效动用,延长气田稳产期和提高采收率。
2 气藏开发配套技术应用对策与建议文23气田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挖潜难度大,气井维护困难;白庙凝析气井深,工艺复杂,措施效果有效期短,压裂液快速返排困难,储层易被污染。
针对整装气藏、凝析气藏的开发以及存在的技术难点,通过采气工艺技术攻关,在气藏储层改造技术、排液采气技术、凝析气藏治理技术及清防盐等方面形成了系列化、配套化的实用技术,并提出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配套技术对策如下:2.1 完善低渗致密气藏储层改造技术,改善产气剖面根据低渗致密气藏不同气井特征,对长井段应优选应用填砂分层、暂堵分层、投球分层、卡封分层等多种分层压裂方式,改善气井的产出剖面,提高压裂效果。
2.2 优化低压低产气藏气井排液采气工艺,实现气井稳定携液生产对文23气田结盐、积液、低压低产气井,建议进行小直径管排液采气先导试验,提高排液、洗盐效果;对白庙深层凝析气井,在 88.9m m油管内应用空心杆气举管柱,实现深井闭式气举;开展复杂特殊结构井气举先导试验,优化设计小直径气举阀管柱及工艺参数。
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效益开发配套技术
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效益开发配套技术王香增1 乔向阳2 米乃哲2 王若谷2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摘 要 延安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与该盆地北部的气田相比,储层更薄、物性更差,气藏叠置关系复杂,加之地表为黄土塬地貌,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大,现有的气田开发配套工程技术适应性差,亟须优化气田开发方式与开发技术。
为此,延长石油集团经过近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储层预测、井网优化、钻完井、储层保护、压裂改造、地面集输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延安气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体系:①融合多尺度静、动态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动态知识库的有效储层预测技术,大幅度提升有效砂体钻遇率,实现了对厚度3~5 m稳定单砂体的准确追踪;②形成了以不规则菱形井网为基础,丛式井多层合采、水平井单层动用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较规则井网井数减少6.9%,井网控制程度提高8%;③形成了易伤害塌漏同井储层高效钻井技术,有效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缩短了钻井周期,保护了储层;④实现了直/定向井一趟作业多层大跨度压裂、水平井CO2+水力压裂技术,单井天然气产量显著提高;⑤形成了以井下节流、枝上枝井间串联和集中注醇为核心的黄土塬地貌中压集输技术,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效益开发,建成了年产气50×108 m3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气田 致密砂岩气 储集层 预测 混合井网 低伤害压裂 效益开发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8.11.005Technologies for the benefit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Yan'an Gas Field, Ordos BasinWang Xiangzeng1, Qiao Xiangyang2, Mi Naizhe2 & Wang Ruogu2(1.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75,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75, China)NATUR. GAS IND. VOLUME 38, ISSUE 11, pp.43-51, 11/25/2018.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The Yan'an Gas Field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Ordos Basin, and its low-permeability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n reservoirs,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mplex overlapping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its surface is loess tableland,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reservoirs by using seismic data. As a result, exis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for gas field development cannot support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Yan'an Gas Field, the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has developed to a set of key technologies suitable for the benefit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concern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reservoir protection, fracturing stim-ulation and ground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after nearly ten years of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researches. First, an effective reservoir predi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dynamic knowledge base was developed. It improves the drilling ratio of effective sandbody dramatically and achieves the accurate tracking of stable single sandbody in the range of 3–5 m. Second, a three-dimensional exploitation mode of mixed well pattern based on the irregular diamond-shaped well pattern was established. It includes the multi-layer commingled produc-tion of cluster well and the single-layer production of horizontal well. Compared with regular well patterns, the well number is reduced by 6.9% and well pattern control is increased by 8%. Third, high-efficiency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vulnerable reservoirs with collapse and leakage in the same well was developed. It improves wellbore wall stability, shortens drilling cycle and protects reservoir. Fourth, the multi-layer long-span fracturing of vertical/directional wells in one operation and the CO2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treatment of horizon-tal wells were realized to improve single well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Fifth, the medium-pressure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loess tableland with downhole throttling, branch-on-branch inter-well tandem and centralized alcohol injection as the core technologies was established. It reduces workload, shortens construction cycle and improves economic benefit. In conclusion, these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ppraisal and productivity construction of the Yan'an Gas Fiel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key technologies, the benefit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is realized with an annual natural g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50×108 m3. Furthermore, they are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developing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gas fields.Keywords:Ordos Basin; Yan'an Gas Field;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Reservoir; Prediction; Mixed well pattern; Low-damage frac-turing; Benefit development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页岩气勘探开发新技术”(编号:2013AA064501)、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勘探开发创新团队”(编号:2015KCT-17)。
积极发展我国低压致密天然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度 国家科 学技 术进 步二 等奖 。这 不但
是 20 0 7年 中 国 石 化 上 游 惟 一 的 国 家 奖 ,同 时 也 是 华 北 分 公 司 自 成 立 以 来 所 获得 的最 高奖 。 家科 学技 术奖 , 国 是
的科技 攻关 ,但高 产 富集 因素 及成 藏 规 律 、含煤层 系储 层 及其 含气 性预 测 技 术和 提高 单井 产能 技术 未能 得到 很 好 解决 。虽 然资 源量 为 8 3 2 7亿方 , 但
要求, 22 到 0 0年天 然气 在 一次 能源 结
构 中 的 比例 要 达 到 2 %以 上 。 0
为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更 多 的 清 洁 能 源 ,是 近几年 来 中石化 股份 公 司的 工 作重心 之一 。 20 0 8年 1月 8日 . 北 京 传来 喜 从
论 与技术 展开 攻关 。 通 过 数 年 的 艰 苦 攻 关 ,取 得 了 五 个 方 面 的 重 大 创 新 成 果 :一 是 建 立 了
二 叠系 由三 大沉 积体 系组 成 .煤层 发 育 , 层 薄且具 有低 压 、 渗 、 产 、 储 低 低 非
均 质 性 强 的 特 点 ,是 油 气 开 发 中 众 所 周 知 的 世 界 性 难 题 。虽 然 开 展 了大 量
立 方 米 .天 然 气 在 一 次 能 源 结 构 中 的
20 0 2年到 2 0 0 6年 问 .依 托 中 国石化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设 立 了 “ 尔 多 斯 盆 地 鄂 北 部 天 然 气 成 藏 规 律 及 目 标 评 价 ” 、 “ 尔 多 斯 盆 地 北 部 天 然 气 成 藏 机 理 鄂
层 预 测 和 改 造 技 术 研 究 为 重 点 , 以 有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实践与启示-以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为例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实践与启示 - 以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为例摘要目前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主要措施为增压开采、钻加密调整井、查层补孔、间歇开采、排水采气、重复改造等。
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为低渗致密砂岩气藏,经过30余年的开采,通过加密调整挖潜等措施,气藏采出程度从2.3%提高到9.6%,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看气藏储量还未得到有效动用,气藏采出程度偏低。
因此在梳理丹凤场气田须四致密气藏开发历程的经验基础上,明确后期挖潜调整方法,对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渗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密度丹凤场气田0 引言低渗致密含气砂岩存在于世界许多盆地中,资源量巨大。
中国低渗透致密砂岩气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表明,中国陆上主要盆地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面积32.0×104km2,总资源量为(17.0~23.8)×1012m3,可采资源量为(8.1~11.3)×1012m3埋深从小于1500m的浅层到埋深超过4500m的深层均有分布。
低渗砂岩气藏的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造成初期产量递减快,稳产能力差,因此对影响气藏产能发挥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气藏地质特征丹风场构造为轴向呈南北向的长轴背斜构造。
该区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
须四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平均孔隙度为6.06%;平均渗透率值为0.12mD;含水饱和度为20%~30%。
丹凤场气田须四段储层非均值性较强。
在纵向上由多套储层相互叠置,主要分布在须四段上部及下部。
平面上,储层厚度一般在10m~30m,局部区域厚度小于10m,储层高值区位于中北部,厚度一般大于20m。
2 气藏开发简况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于1988年2月投产。
2010年以前投产的6口气井均为直井,气藏日均产气6.0×104m3。
2010年至2012年期间,气藏先后完钻并投产气井47口(其中斜井或大斜度井44口),日均产气量由6.0×104m3升至31.5×104m3,日产气量最高达到41.8×104m3,产气量提升明显。
低渗透油藏渗吸机理及发展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吸机理及发展研究王小香【摘要】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隙半径小,毛细管力大,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研究表明渗吸作用受岩石性质和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不同因素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渗吸也是导致压裂液滤失的重要原因,充分研究基质的渗吸能力及渗吸速率对确定压裂液体积、优化回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7(018)003【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渗吸机理;岩石性质【作者】王小香【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渗吸是指润湿相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进入孔隙喉道,驱替非润湿相的过程[1],毛细管力是渗吸过程的主要驱动力[2]。
在低渗透油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水后期水窜现象十分严重,常规注水开发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力大,而较大的毛细管力可作为驱油的动力,增加开发效果。
因此,研究毛细管力作用下的渗吸机理,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渗吸作用对研究压裂液的滤失情况也具有重要意义,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返排率低,仅10% ~50%[3],余下部分滞留在孔隙或进入地层,对储层造成伤害。
研究发现,页岩中水基压裂液的自发渗吸是导致压裂液回流过程中大量滤失的主要原因,充分研究基质的渗吸能力及渗吸速率对确定压裂液的体积、优化回流设计,指导油气生产具有重要作用[4]。
目前对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系统综述性文章相对较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渗吸作用的机理及影响渗吸作用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渗吸作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发展做出展望。
渗吸分为重力控制下的顺向渗吸和毛细管力控制下的逆向渗吸[1]。
研究表明[1,5],当渗透率较高、孔隙半径较大、界面张力较小时,渗吸是由重力控制的顺向渗吸,即液体吸入方向和油滴排出方向一致,渗吸出的油滴集中在岩心上表面;当渗透率较低、孔隙半径较小、界面张力较大时,渗吸是由毛细管力控制的逆向渗吸,即液体吸入方向和油滴排出方向相反,渗吸出的油滴分布在岩心各侧面和顶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5MPa生产压差下内压6升6降应力敏感性曲线(0.223mD)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K/Ko
0.98
初始
0.95
0.92
0.89
生产压差5MPa
0.86
生产压差10MPa
0.83
生产压差25MPa
0.80
0
1
2
3
4
5
6
7
升降压次数
•不同生产压差下(1.46mD)开关次数对初始渗透率的影 响
K/Ko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1.050 1.000 0.950 0.900 0.850 0.800 0.750 0.700
26 30 34 38 42 46 50 54 净有效覆盖压力,MPa
生产压差5MPa 第一次降内压
生产压差5Mpa 第一次升内压
生产压差10MPa 第一次降内压
生产压差10MPa 第一次升内压
气体渗透率 ×10-4μm2
渗透率,mD
10
第一次升压
9
第一次降压
第二次升压
8
第二次降压
7
6
5
4
3
2
1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有效覆压 Mpa
致密岩心变围压, 常温测试
650
第一次升压
第一次降压
第二次升压
第二次降压
600
第三次升压
第三次降压
第四次升压
第四次降压
550
0.1-1
10-15
致密 <1
<0.1
<10
全资源量38万亿方,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天 然气储量6.2万亿方,其中低渗致密气储量所占比例 在40%左右,比例最大。
一、前 言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特点及问题: 特点:低孔、低渗、低丰度,低产、稳产期短
由于低产,一般采用大压差开采,有无应力敏感性问题? 其典型表观特征如何?一般需压裂投产,应如何对裂缝考 虑应力敏感性问题? 低渗致密油藏有启动压力影响,对气如何?因为直接影响 单井控制储量及井距; 没有水层,实验测试饱和含水量较高,原始条件超低含水 饱和度情况下还有水采出,其原因是什么? 低渗气藏有凝析水采出,会不会产生水锁问题,凝析水有 无污染? 低渗致密气藏凝析油污染情况如何?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相关标准 温度:室温,变外压方式增大净上覆岩层压力,作孔 渗校正,1条线,净上覆压力由小变大;
开发实际差异: 定上覆压力,变流体压力; 高温高压条件; 气井经常开关井,不同生产压差对储层物性影响,因 此采用多次升降内压来模拟气井多次开关井情况;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应力敏感研究(早期研究)
500
450 0
10
20
30
40
50
净上覆压力,Mpa
高渗岩心变围压, 常温测试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渗透率,10-3μm2
5
第1次降内压
第2次降内压
4
第3次降内压
第4次降内压
第5次降内压
3
第6次降内压
关井过程
2
1
第1次升内压 第2次升内压 第3次升内压 第4次升内压 第5次升内压 第6次升内压
开井过程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无因次时间
考虑启动压力下的典型压力恢复曲线
二、启动压力梯度
启动压力影响及应用 目前低渗透气田从压力恢复曲线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特 征,因影响因素是综合的; 低渗透气藏井间干扰实验很难进行可能与启动压力影 响有关; 启动压力明显影响气井控制储量(波及半径) 启动压力测试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建立规范标 准来进行分析;
第一次降内压 第一次升内压 第二次降内压 第二次升内压 第三次降内压 第三次升内压 第四次降内压 第四次升内压 第五次降内压 第五次升内压 第六次降内压 第六次升内压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机理研究
汇报内容
一、前言 二、Biblioteka 动压力梯度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四、可动水研究 五、凝析水析出对生产的影响 六、低渗致密气藏衰竭过程中凝析油污染 七、滑脱效应 八、结论与认识
一、前 言
低渗致密气藏标准
根据气藏分类SY/T6168-1995如下:
Ka(mD)
Ke(mD)
φ(%)
低渗 1-20
生产压差25MPa 第一次降内压
生产压差25MPa 第一次升内压
苏里格气田5、15、25MPa下第1次升降压时的应力敏 感性曲线(1.46mD)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K/K0 K/K0(0. 223mD)
1
1.2
0.9
1
0.8
0.758mD变围压
0.8
0.7
0.758mD变内压
0.6
3.14mD变围压
0.6
3.14mD变内压
0.4
0.223mD变围压
0.5
0.223mD变内压
0.2
0.4
0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净上覆岩层压力(MPa)
不同渗透率岩心在25MPa压差下变围压与变内压测试对比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1.000 0.900 0.800 0.700 0.600 0.500 0.400
二、启动压力梯度
启动压力梯度定义 及测量原理
测试方法:渗流法 与气泡法
测试系列压差与流 量的关系曲线,从 而确定
v
Q
10
K
(
p
2 1
p20 )
A
2 p0L
二、启动压力梯度
DP/DR
压力波传播的动力---压力梯度
二、启动压力梯度
渗流法:认为很低压差均有气流动,但只是到一定梯度后才 产生线性流。显然这两种方法有明显区别。
气 体 流 量 , mL/s
0.6
0.5
0.4
渗流法
0.3
0.2
0.07mD
0.1
0
0
0.01
0.02
0.03
0.04
0.05
压力平方梯度,MPa2/cm
二、启动压力梯度
气泡法(没有标准),测试即使在相对较高渗透率下也 有启动压力存在,老外有些不承认启动压力,国外商用 数模软件均只有高速非达西,而无低速非达西功能。
0
0
10
20
30
40
50
60
内 压,MPa
变内压测试方式
三、低渗气藏应力敏感
K/K0
1.000 0.950 0.900
0.850 0.800 0.750
初始
0.700
0.650 0.600 0.550
28 31 34 37 40 43 46 49 52 55 净有效覆盖压力,MPa
第一次降内压 第一次升内压 第二次降内压 第二次升内压 第三次降内压 第三次升内压 第四次降内压 第四次升内压 第五次降内压 第五次升内压 第六次降内压 第六次升内压
气泡法
启动压力梯度(MPa/m)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1
0
0.5
1
1.5
2
2.5
3
渗透率(mD)
二、启动压力梯度
100
无因次拟压力
10
1
0.1
0.01
0.01
1
启动压力梯度—不动边界—压力 启动压力梯度—不动边界—导数 启动压力梯度—流动边界—压力 启动压力梯度—流动边界—导数 无启动压力梯度—压力 无启动压力梯度—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