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81249fd1f34693daef3ea1.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出处:《论语》故事来源: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门人之一.他善于设辞巧辩,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才生.有一年,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请问,”孔子,谐了,王,---,吴,心服口服.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如何在一个国家里施行仁政;孔子先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这个比喻开头,然后告诉子贡,在那个国家里,首先要大量结交他们国内的人,恭恭敬敬地与他们的掌权者接触,跟他们的"士"交朋友,当然也要选择那些有道德的,对仁政有兴趣的人来结交.孔子的意思,并不是把那些国家的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通过这些结交,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也作比喻来使用.如:"你既然爱好文学就一定要把华语法学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工具.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利其器---使那工具锋利.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一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打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回家之后觉得愧对家人,出门又觉得对不起邻里好友,他仔细琢磨为何自所在。
……他容。
深夜零点半,他们对着电脑反反复复检查备课方案:开场白是否能导入课题?导入是否能简洁明了又不脱离实际生活?讲解内容是否具体详尽又不失重点?板书是否能概括教学内容?教学习题会不会太难?会不会太简单没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最后的总结是否过于罗嗦?……一次次的付出印在眼眶边的黑眼圈,只是,这场修行才刚开始。
试讲实验——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他们开始试讲实验,对着电脑也好,还是宿舍同学也好。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https://img.taocdn.com/s3/m/e59adf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1.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是孔子所说的。
意思是说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要首先有好的工具。
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面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事情要做。
如果没有好的工具,就很难把事情做好。
就像上班族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手机,一些办公用品,才能完成工作。
而做饭需要厨具,做饭的食材,这也是一种工具。
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工具,没有工具,就没有办法完成事情。
在这里,我们更需要明白一点,就是工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工具,还有心理上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情感的工具等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催发着我们需要有好的工具。
在这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利用。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电脑、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
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工具,只有有了好的设备设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手头的工作。
古人云“持之以恒”,而持之以恒必先草具备工具。
就像刺绣需要细腻的绣针,画画需要笔、颜料,做菜需要锅勺、食材等。
所以工作如果要做好的话,首先就需要有好的工具。
而且好的工具也是可以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利器。
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只是在说工作的利用工具的问题,实则是深层次的道理。
所谓“利其器”,不只是指的物质上的工具,也包括技能、学识和心态等。
一位医生,不光需要精湛的医术,还需端正的医德。
一个教师,不光需要诱发学生学习的方法,也需要心中怀负教书育人的信念。
一名画家,不仅需要画画的技巧,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一个家庭主妇,不仅需要烹饪的技巧,还需要心灵手巧,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也说明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不仅仅是指工作上的利用,还包括了多方面的素质提高。
在人生的道路上,工欲善其事,更是一个人需要时刻坚持的理念。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https://img.taocdn.com/s3/m/73555b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f.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至理名言。
它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好的工具和条件。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专业的工具,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仅适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也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其他方方面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中的《卫灏》,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首先应该有好的手段和条件。
在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我们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只有优秀的工具才能支撑我们背后的工作,只有有力的支持才能保证我们的成功。
在工作中,利器指的是对于工作内容所需的工作工具。
我们应该使用更加专业的设备和工具,如在生产中要使用质量更好的生产设备,在办公中可使用更为高效的办公软件,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在生产中,如果使用了高档次的机器,那就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同样在办公中,如果我们使用更为高效的办公软件,能够更好的管理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也应该提升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留住机会。
比如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深化,技能上不断提升,在跨领域合作上不断拓展,这些都是利器工具的一个方面。
而在学习中,利器指的是对于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我们应该学会更加高效地学习,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比如通过知识点的梳理整合,通过集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角度思考提高紧商分析能力等。
只有善于利用学习方法和方式的工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学习水平和竞争力,为我们的未来打下更加稳固的基础。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善于利器,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更健康的饮食,更好的睡眠环境,更丰富的社交圈子,更有意义的休闲方式,这些都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利器。
只有有了这些利器,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健康快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docx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b87ef0558f5f61fb636662a.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 , 必先得其法出处:《论语》故事来源 : 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 , 字子贡 , 是孔门七十二门人之一 . 他善于设辞巧辩 , 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才生 .有一年 , 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 , 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 , 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 . 孔子听到后 , 对学生们说: " 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 , 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 , 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勇敢的子路首先要求去抵抗齐国的军队 , 孔子不许;子张也提出要去 , 孔子不同意;子贡请行 , 孔子同意了 . 子贡请教此行该注意什么 , 孔子说:“仁 ! ”" 请问 , 在异国他乡 , 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孔子先打了比方 , 说工人要做好他的工作 , 一定要先有锐利的工具 . 接着又说 , “住在那个国家 , 恭敬地对待贤德当权者 , 和有道德的人交友 . 人的关系和谐了 , 等于工人有了好的工具 , 就能够按你的心意办事了 . ”子贡按老师的教导 , 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 , 告诉他攻鲁无利可图而攻吴则对齐国 , 对他本人大有好处 , 田常同意了 . 接着子贡又到吴国去劝说吴王 , 请他联合越国去对抗齐国 .最后 , 子贡再到越国 , 叫越王只以兵器粮食支援吴国抗齐而不出军队 --- 几个大国都卷入了一场混战 , 而鲁国却避免了被入侵的危险 .子贡凭着他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了如指掌 , 顺利完成任务 , 而齐 , 吴 , 越国实际上都成了他完成任务的棋子 .后人把“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的含义缩小了 , 限制在实际的工人、工作、工具三方面的关系上 , 说服力就更强了 .译述 : 孔子教导学生 , 循循善诱 , 方法之一是 " 设喻 ", 使利用各种形象的生动易懂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理论性问题, 使受教育者透彻理解 , 心服口服 .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 , 如何在一个国家里施行仁政 ; 孔子先用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 , 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 ) 这个比喻开头 , 然后告诉子贡 , 在那个国家里 , 首先要大量结交他们国内的人 , 恭恭敬敬地与他们的掌者接触 , 跟他的 " 士 " 交朋友 , 当然也要那些有道德的 , 仁政有趣的人来交 .孔子的意思 , 并不是把那些国家的德者作工具来使用 , 而是通些交 , 可以充分了解他的情况 , 使自己的更加敏, 策略更加明智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在也作比来使用 . 如:" 你既然好文学就一定要把法学好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言文字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工具 .善其事 --- 把那工作做好 . 利其器 --- 使那工具利 . 例理解会意故事一国有一个喜打的人,花多去打,果却是一无所,回家之后得愧家人,出又得不起里好友,他仔琢磨何自己老是不到物,最后才明白是因狗不好,可是因家没法得到好的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种,有收之后便可一只好的犬,等到有一只好犬,便容易捕野,达成自己成一个好人的心愿。
文章常用的名言警句[整理版]
![文章常用的名言警句[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90200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8.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心清才能志高,心浊必然气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选贤良、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一滴海水可以反射整个太阳的光芒•魔鬼就在细节中•细节决定成败•“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培养和树立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程序意识、民主意识六种意识•对个人的名利、地位等问题要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塑造自己的人格、荡涤思想上的污垢,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观念的侵蚀•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798a38010b1c59eef9c7b40f.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文】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居是(2)邦也,事(3)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
(2)是:这。
(3)事:侍奉。
【翻译】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
住在这个国家,就侍奉好该国那些贤能的大夫,和该国那些有仁心的士交朋友。
」【评析】想具备仁德就好比工匠要制作出好的工艺品,得先磨利器具。
那么想实行仁德,如果能针对自己生命的特点、有利的条件等,为自己创造有利于实现仁德的环境,方方面面用心配合、安排妥当,摆正和人事物的关系,修养心性的路就能走正,目标自然能水到渠成。
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目标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必要的,也都是修养心性的一环,是不能偏废或遗漏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心性真正升华上来了是不是意味着做好了与心性相关的那一切呢?那么就子贡的特点和条件,应该怎样去具体实行仁德呢?善于经商、有口才、能言语、料事多中的子贡,生活中多的是和社会上层的士大夫交往,那就发挥长才和贤良的士大夫摆正关系,从中就能找到自己心性的不足,要求自己做好,就得去掉这些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要求自己,这样做好,自己的心性就能提高,最终达成目标。
如果都不去用心思考,不考虑自身的情况,也没有适当的环境等条件,那就好比工匠没有利器,要修养好心性也就难了。
【延展】1、每个人的特点不同,秉性不同,人生的路也大不相同,如果能有自知之明,走正自己的人生道路,发挥自己的特长,加上专心致志,必能从中修养好心性,那才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体验到成长的喜悦。
说说看: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为何?有没有重视过道德修养?对修养心性曾经下过工夫吗?2、无论是工匠或个人修养,除了要有利器或有利的各种条件(例如: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之外,最重要的还要有什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a5ee8ba6c30c2258019e41.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出处:《论语》故事来源: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门人之一.他善于设辞巧辩,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才生.有一年,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勇敢的子路首先要求去抵抗齐国的军队,孔子不许;子张也提出要去,孔子不同意;子贡请行,孔子同意了.子贡请教此行该注意什么,孔子说:“仁!” "请问,在异国他乡,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先打了比方,说工人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锐利的工具.接着又说,“住在那个国家,恭敬地对待贤德当权者,和有道德的人交友.人的关系和谐了,等于工人有了好的工具,就能够按你的心意办事了.”子贡按老师的教导,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告诉他攻鲁无利可图而攻吴则对齐国,对他本人大有好处,田常同意了.接着子贡又到吴国去劝说吴王,请他联合越国去对抗齐国.最后,子贡再到越国,叫越王只以兵器粮食支援吴国抗齐而不出军队---几个大国都卷入了一场混战,而鲁国却避免了被入侵的危险.子贡凭着他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了如指掌,顺利完成任务,而齐,吴,越国实际上都成了他完成任务的棋子.后人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缩小了,限制在实际的工人、工作、工具三方面的关系上,说服力就更强了.译述:孔子教导学生,循循善诱,方法之一是"设喻",使利用各种形象的生动易懂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理论性问题,使受教育者透彻理解,心服口服.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如何在一个国家里施行仁政;孔子先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这个比喻开头,然后告诉子贡,在那个国家里,首先要大量结交他们国内的人,恭恭敬敬地与他们的掌权者接触,跟他们的"士"交朋友,当然也要选择那些有道德的,对仁政有兴趣的人来结交.孔子的意思,并不是把那些国家的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通过这些结交,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也作比喻来使用.如:"你既然爱好文学就一定要把华语法学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工具.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利其器---使那工具锋利.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一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打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回家之后觉得愧对家人,出门又觉得对不起邻里好友,他仔细琢磨为何自己老是猎不到猎物,最后才明白是因为猎狗不好,可是因为家穷没办法得到好的猎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种,有收获之后便可买一只好的猎犬,等到有一只好猎犬时,便容易捕获野兽,达成自己成为一个好猎人的心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1e8b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0.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出处:《论语》故事来源: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门人之一.他善于设辞巧辩,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才生.有一年,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勇敢的子路首先要求去抵抗齐国的军队,孔子不许;子张也提出要去,孔子不同意;子贡请行,孔子同意了.子贡请教此行该注意什么,孔子说:“仁!” "请问,在异国他乡,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先打了比方,说工人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锐利的工具.接着又说,“住在那个国家,恭敬地对待贤德当权者,和有道德的人交友.人的关系和谐了,等于工人有了好的工具,就能够按你的心意办事了.”子贡按老师的教导,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告诉他攻鲁无利可图而攻吴则对齐国,对他本人大有好处,田常同意了.接着子贡又到吴国去劝说吴王,请他联合越国去对抗齐国.最后,子贡再到越国,叫越王只以兵器粮食支援吴国抗齐而不出军队---几个大国都卷入了一场混战,而鲁国却避免了被入侵的危险.子贡凭着他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了如指掌,顺利完成任务,而齐,吴,越国实际上都成了他完成任务的棋子.后人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缩小了,限制在实际的工人、工作、工具三方面的关系上,说服力就更强了.译述:孔子教导学生,循循善诱,方法之一是"设喻",使利用各种形象的生动易懂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理论性问题,使受教育者透彻理解,心服口服.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如何在一个国家里施行仁政;孔子先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这个比喻开头,然后告诉子贡,在那个国家里,首先要大量结交他们国内的人,恭恭敬敬地与他们的掌权者接触,跟他们的"士"交朋友,当然也要选择那些有道德的,对仁政有兴趣的人来结交.孔子的意思,并不是把那些国家的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通过这些结交,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也作比喻来使用.如:"你既然爱好文学就一定要把华语法学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工具.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利其器---使那工具锋利.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一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打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回家之后觉得愧对家人,出门又觉得对不起邻里好友,他仔细琢磨为何自己老是猎不到猎物,最后才明白是因为猎狗不好,可是因为家穷没办法得到好的猎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种,有收获之后便可买一只好的猎犬,等到有一只好猎犬时,便容易捕获野兽,达成自己成为一个好猎人的心愿。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58064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9.png)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一句常用的谚语,意思是在做好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或条件。
这句谚语的含义是强调能力和工具的重要性。
在很多情况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智慧,还需要有适当的工具和条件来支持任务的完成。
如果没有必要的工具或条件,就很难取得优秀的成果。
这句谚语也可以引申为,在进行任何任务或项目之前,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达到预期的结果。
这包括了解任务的要求、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获取必要的材料和设备等。
总之,这句谚语的核心观点是准备工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步,拥有合适的工具和条件能够增加成功的机会。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追求成功和卓越的过程中,都应该注重提前准备和资源配备。
《潜夫论》全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潜夫论》全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https://img.taocdn.com/s3/m/082f14e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6.png)
《潜夫论》全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
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
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
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
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之章,可羞于鬼神,可御于王公。
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诗云:“题彼鹡鸰,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是以君子终日干干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而以显父母也。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箕子陈六极,国风歌北门,故所谓不忧贫也。
岂好贫而弗之忧邪?盖志有所专,昭其重也。
是故君子之求丰厚也,非为嘉馔、美服、淫乐、声色也,乃将以底其道而迈其德也。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
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阨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
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
是故无董、景之才,倪、匡之志,而欲强捐家出身旷日师门者,必无几矣。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https://img.taocdn.com/s3/m/81d572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6.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谚语,它强调了在工作中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对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
这句谚语的含义是,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好的工具和设备。
这不仅仅适用于传统的手工艺或生产领域,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科技行业和各行各业。
在任何领域,人们都需要借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和重要性。
从传统的手工艺和生产领域来看,工具和设备是完成工作的重要支撑。
在木工行业,一把锋利的斧头和一把精致的锯子,对于木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如果木匠使用了又钝又破的工具,那么他的工作将会非常费力且效率低下,而且成品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同样,在制陶工艺中,一台高温烧制炉才能将陶瓷制作得坚固耐用。
工匠们都非常重视选择和使用好的工具和设备,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成品的质量。
当我们转向现代的科技行业,我们会发现好的工具和设备同样非常重要。
在工程领域,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一套专业的CAD绘图软件,以及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都是工程师们必不可少的利器。
这些工具和设备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设计和测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行业,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的手工艺领域还是现代的科技行业,选择和使用好的工具和设备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各种工具和设备。
在厨房里,一个锐利的刀具和一台高效的厨房电器可以让我们烹饪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在家庭装修中,一套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装修效率,保证装修质量。
即便是在写作和学习中,一台高性能的电脑和一款高效的软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好的工具和设备不仅仅在工作中需要,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谚语所强调的是,任何工作和活动都需要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支撑,这对于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至关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_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成语解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_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17b7baea8956bec0875e36a.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解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成语繁体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简拼GYSQSXLQQ
成语注音ㄍㄨㄥㄩˋㄕㄢˋㄑ一ˊㄒ一ㄢㄌ一ˋㄑ一ˊㄑ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十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复句式;作分句;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英语翻译An artisan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if he is to do his work well.
日语翻译仕事をりっぱに仕上(しあ)げるために,必(かなら)ずその道具の切(き)れ味(み)をよくしておかねばならな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似的用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似的用典](https://img.taocdn.com/s3/m/bb59e0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7.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似的用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指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都要先准备好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相似的用典有:
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最好的工具也需要人来使用,没有人能完全完美无缺。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先给予他们帮助。
3. 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目标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没有所谓的最佳方法。
4.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一个机会就不会再有了,要抓住机会及时行动。
5. 穷则思变:当面临困境时,要有创造性思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6. 熟能生巧: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一项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https://img.taocdn.com/s3/m/0d07ce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6.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做任何一项工作,想要做好,首先要有合适的工具和装备。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装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厨师如果没有锋利的刀具,磨钝的刀具会让他切菜变得困难而低效。
而如果他选择了一把锋利的刀,他就可以迅速熟练地完成工作。
同样,一个程序员如果使用一台配置低端的电脑来进行编程,会导致程序的运行缓慢,降低工作效率。
而如果他使用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他可以更快地编写和运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装备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本好的字典,遇到生词时他就无法了解词义,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而如果他有一本好的字典,可以及时查询生词,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又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如果使用一把破旧的乐器,音质不好,奏出的曲子就会失真,影响他的学习效果。
而如果他有一把好的乐器,音质清晰,他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
在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装备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一个家庭主妇如果没有一台高效的洗衣机,她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洗衣服,这样就会影响她的家务工作和休息时间。
而如果她有一台好的洗衣机,可以自动完成洗衣任务,她就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样,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没有一台好的相机和镜头,拍出的照片就会模糊不清,影响他记录生活的效果。
而如果他有一台好的相机和镜头,他就能拍摄出清晰和精美的照片,记录美好的时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装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重视工具和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只有拥有合适的工具和装备,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所以,让我们始终牢记这句古训,注重选择和利用好自己的“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e089c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c.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而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自己跨过重重障碍,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锋利的刀,就无法斩断坚韧的竹子;没有锋利的斧头,就无法砍开厚重的木材。
相反,如果手中没有趁手的工具,即便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可能办成什么事。
由此看来,工具在做事的时候有多么的重要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当我读到这个成语,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种常见的现象。
看看我们家吧,买菜、吃饭、写作业等都需要工具,这些都离不开工具。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用的笔,钢笔、铅笔、直尺……都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很多平时要用的东西:洗衣粉、扫帚、抹布、剪刀……样样都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更出色。
其实,它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是想要做一件事,一定要先准备好做这件事所需要的工具。
比如想砍树,就得先准备好刀,否则就不能砍树,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砍树的技巧。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工具呢?我觉得你可以去请教一下别人,或者自己查阅资料,努力搞懂为什么需要这些工具。
如果知道了,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好不要马虎大意,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认为这句话十分正确。
如果你不会使用,再好的工具又有何用呢?如果你连最基本的使用方法都不懂,再好的工具在你手里又有什么用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是说做一件事情要想把它办好,一定要先准备好做这件事所需要的工具。
比如想砍树,就得先准备好刀,否则就不能砍树,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砍树的技巧。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工具呢?我觉得你可以去请教一下别人,或者自己查阅资料,努力搞懂为什么需要这些工具。
如果知道了,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好不要马虎大意,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见工具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缺少了工具我们可能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5036ddc1c708a1284a4445.png)
坚 固刀具 夹紧 改瞢重藏 粗加 工
性 能 H do G i ̄产 品 系列 的 最新 成 yr— r p C rMi l 是 一 款 可 换 头式 的 员 为 重 载 粗 加 工 领 域 带 来 了 安 全 的 oo l3 l 6 立 铣 刀 ,适 用 于 l ~ 2 mm 小 到 中 刀 具 加工 性 能 。 0 5
: 获 得 高 生 产 效 率 前 提 下 ,优 先 欲
.
山 特 维 克 可 乐 满 推 出 的 新 一 代
择 密 齿 刀 盘 与 带 H 槽 形 的 刀 片 。 精 密铣削刀具 已证 明 了能够将生 产 有 效 提 升 刀 片 使 用寿 命 。
一
0 0 槽形 具 有 高切 削 刃强 度 和安 全 性 , 效 率 至 多 提 高 4 % ~ 5 % ,并 且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对 浅 切 削 面 铣 和 方 肩 铣 来 说 所 提 高 的 幅度 甚 至 会 更 大 。
所 有 C r Mi  ̄ 0 的灵 活性 和 更 好 的公 差 。 oo l 3 0 l
刀 具 都 有 轻 切 削
Coo l 4 0能 够 最 大 限度 地 发 r Mi 9 l
用 。 轴 向 角 为 + 。 ,径 向 角 为 挥 主 轴 锥 度 尺 寸 为 3 7 0和 4 0的 小 型
,
能 为 刀 片 提 供 足 够 的 韧 性 与 耐
C rMi 4 o o l 3 5采 用 先 进 的刀 具 理 l
性 。该 材 质 在 汽 车 模 具 的 长 时 间 念 , 支 持 高 产 量 的 专 用 加 工 ,是 小 加 工 时 能 获 得 误 差 极 小 的 优 异 的 批 量 、混合 型加工 的理 想刀具 。主 面质 量 且 十 分 稳定 。 精度 和 通 用 性 要 用 于 钢 和 不 锈 钢 加 工 时 更 小 切 深 有 通 用 性 和 优 化 可 能 性 , 因 此 也 适 Co oM川 4 0改 进 了 铸 铁 铣 削 的高 性 能 面 铣I ,C rMi 4 具 r 9 丁序 oo l3 5 l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https://img.taocdn.com/s3/m/81095e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c.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首先准备好工具和条件,才能顺利完成。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工具和器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对做事情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的强调。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做事之前要认真准备、周密安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事半成贵。
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做饭、洗衣还是写作业,我们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条件才能顺利完成。
要做一顿美味的晚餐,就需要有锅碗瓢盆、食材和调料,还需要有一份详细的食谱。
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样,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品。
同样,做作业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准备,比如备好笔、纸和书,找好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而在工作中,更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作设备和条件,比如电脑、办公用品、办公室等等,缺一不可。
这句名言还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工具和条件。
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高新技术的工具层出不穷,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比如电脑、手机、互联网等,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和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比如厨房中的电器、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等。
只有善于利用这些工具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工作和生活琐事。
这句名言也提醒我们在工欲善其事之前,要重视对工具和条件的选择和准备。
在现代社会,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条件层出不穷,我们在选择和准备的时候需要慎重。
要选择适合自己实际需求的工具和条件,而不是盲目追求时尚和新奇。
比如在购买电脑和手机的时候,不应该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的高低,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工具和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学习方面,在工欲善其事之前,学习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来说,适当地利用互联网,自己找到学习资料,是十分有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出处:《论语》故事来源: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门人之一.他善于设辞巧辩,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才生.
有一年,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
勇敢的子路首先要求去抵抗齐国的军队,孔子不许;子张也提出要去,孔子不同意;
子贡请行,孔子同意了.子贡请教此行该注意什么,孔子说:“仁!” "请问,在异国他乡,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先打了比方,说工人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锐利的工具.接着又说,“住在那个国家,恭敬地对待贤德当权者,和有道德的人交友.人的关系和谐了,等于工人有了好的工具,就能够按你的心意办事了.”
子贡按老师的教导,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告诉他攻鲁无利可图而攻吴则对齐国,对他本人大有好处,田常同意了.接着子贡又到吴国去劝说吴王,请他联合越国去对抗齐国.
最后,子贡再到越国,叫越王只以兵器粮食支援吴国抗齐而不出军队---几个大国都卷入了一场混战,而鲁国却避免了被入侵的危险.
子贡凭着他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了如指掌,顺利完成任务,而齐,吴,越国实际上都成了他完成任务的棋子.
后人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缩小了,限制在实际的工人、工作、工具三方面的关系上,说服力就更强了.
译述:孔子教导学生,循循善诱,方法之一是"设喻",使利用各种形象的生动易懂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理论性问题,使受教育者透彻理解,心服口服.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如何在一个国家里施行仁政;孔子先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这个比喻开
头,然后告诉子贡,在那个国家里,首先要大量结交他们国内的人,恭恭敬敬地与他们的掌权者接触,跟他们的"士"交朋友,当然也要选择那些有道德的,对仁政有兴趣的人来结交.
孔子的意思,并不是把那些国家的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通过这些结交,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也作比喻来使用.如:"你既然爱好文学就一定要把华语法学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工具.
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利其器---使那工具锋利.
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一
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打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回家之后觉得愧对家人,出门又觉得对不起邻里好友,他仔细琢磨为何自己老是猎不到猎物,最后才明白是因为猎狗不好,可是因为家穷没办法得到好的猎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种,有收获之后便可买一只好的猎犬,等到有一只好猎犬时,便容易捕获野兽,达成自己成为一个好猎人的心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应该具备哪些器具,才能善其事呢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课题。
很多企业,员工每天辛苦忙到晚,领导者也是天天加班又加班,可惜效益就是上不去为什么
基础建设没打好,员工技能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可能是根源所在。
全心投入事业经营的企业家唯有不断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摸索出答案,最后方能成功。
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二
—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试讲是我们成为教师的一场必要的修行。
“三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试讲“修炼场”。
于是乎,支教组组员们纷纷为试讲忙碌起来,备课,制作PPT……他们备课的初稿大多来源于网络,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
洋,畅游一通便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依然要做多次的修改,它必须符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深夜零点半,他们对着电脑反反复复检查备课方案:
开场白是否能导入课题
导入是否能简洁明了又不脱离实际生活
讲解内容是否具体详尽又不失重点
板书是否能概括教学内容
教学习题会不会太难
会不会太简单没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最后的总结是否过于罗嗦……
一次次的付出印在眼眶边的黑眼圈,只是,这场修行才刚开始。
试讲实验——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他们开始试讲实验,对着电脑也好,还是宿舍同学也好。
第一次,他们当中很多同学讲到中途就讲不下去了,原因是课题内的思路不是自己的,就算背也常忘词。
因此第一次备受打击后,回去开始看书本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改回自己的思路。
然后开始了第二次,又发现讲解的是那么生硬,感觉就像一个读知识的机器,听起来就是那么别扭。
还有出现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声音太小,手势太多,衔接不自然又紧张,语言不简练等等。
一次次的发现问题,努力解决,他们始终坚信“熟能生巧”。
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马上有所收获,必须经历反反复复的努力,修改,才能修得“正果。
”
再次完善方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试讲实验,最终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最重要一点是,他们意识到我们最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必须先懂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一直记得,我们会是教师,终会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试讲修行”,每一次都好好“修炼”。
牢记讲稿,“登台一试”——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做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试讲实验,只为这一刻登上讲台一次的“完美”试讲。
看着从容镇定的面孔,想到他们一开始的一脸茫然和焦躁不安,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是做什么事,“完美”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试讲,依旧需要台下的不断努力。
所以,想要“完美”来找你,先磨磨自己的刻刀,才能雕塑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