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教学课件

重点词汇
荷花、擎雨 盖、残菊、 傲霜枝。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课文讲解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
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 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 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 得生机勃勃。
一年/好景/君须记,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宋代文学 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辛
要求
读读 准准 节字 奏音 。,
读 通 句 子 ,
课文讲解
[]
最 是
一菊荷 年残尽
宋赠
/ 橙 黄 /
/// 好犹已 景有无 ///
/
苏
刘
轼
景
橘 君傲擎
文
绿 须霜雨
时 记枝盖
。 ,。,
zènɡ
liú
cán
yóu
赠刘 残 犹
ào
jūn
傲君
重点拼读
多 音
荷
擎 qíng 傲 ào
(擎天) (骄傲)
字
橙 c (橙色)
橘 jú (橘红)
字词解释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拓展延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 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 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 找读读哟!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课文讲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 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 枝还在傲寒斗霜。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生字学习
赠刘残犹傲 君橙橘盖菊
自学提示
听课文朗读,然后自己朗读,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诗的含义。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达到极端。这里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凋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残败;枯萎。
理解诗句的含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文学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苏”。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2.只有懂得舍与得,才不会被利禄牵 扯而过 度奔波 劳累; 一个人 只要能 够自得 其乐, 即使有 所失也 不会为 此不快 乐;一 个人只 要拥有 高深的 道德修 养,即 使没有 官位也 能内心 平静轻 松。
•
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 满了诗 情画意 的大自 然面前 ,在可 爱温顺 的小动 物面前 ,素芭 没有任 何交流 的障碍 ,她甚 至能比 常人更 为轻易 地表达 自己。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哎呀,说起三年级第四课的中的,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这古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下子就把咱们拉进了诗
人的世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前两句就好像在
跟咱们说:夏天的荷花都谢啦,连那像雨伞一样的荷叶都没啦,可菊
花虽然残败了,却还在那顶着寒霜呢!这不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困难,有的人退缩了,可有的人还在坚持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后两句多鼓舞人心呐!诗
人在告诉刘景文,你可别觉得现在不好,这一年中最美的景色你得记
住呀,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这就好比咱们在生活里,
也许此刻觉得不如意,但是美好的时刻说不定就在前面等着你呢!
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太妙啦!它不只是在说景色,更是在告诉咱们,不管啥时候,都别灰心,美好的东西一直都在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部编版)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
苏 轼
赠 刘 景 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 宋文学家、散文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 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 赋》、《石钟山记》等。
二、《赠刘景文》一诗中前两句描写残秋景 象,联系全诗看,写菊,荷的作用是什么?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 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 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这全然是为了强 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 时。
三、《山行》是什么意思?诗中描写了诗 人在山路上看到的景色,请说说都是什么?
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 勃勃,鲜艳夺目,为传诵的名句 。
巩固练习
一、把下面的句子填完整 1、一年好景君须记,__最__是__橙__黄__橘__绿__时_____。 2、_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霜叶红于二月花 。
——“山行”是在山中行走。 ——诗人看到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
苏轼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 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 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 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 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 黄橘绿的时节啊!
残菊
败荷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作者简介
杜牧,晚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 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 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 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 紫微”、“杜樊川”。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共22张PPT)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
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Fra bibliotek是硕果累累的时节,
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âng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ãng
jú
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橘
我会写
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
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 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 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导语】《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鼓励诗。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枯萎。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枯萎。
犹:仍旧。
傲霜:不怕霜冻冰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风景,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点。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风景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动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音调,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美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势。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知道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画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入的哲理(2)进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知道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品读释疑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品读释疑
赠刘景文
[宋]苏轼ຫໍສະໝຸດ 赠刘景文 刘景文:诗人的好
朋友。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擎:举,向上托。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枯 萎,但那不怕霜冻的菊枝依然在寒风中挺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人以“荷尽”“菊 残”写出秋末的特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 当于“您”。
橙黄橘绿:橙子发黄,橘子 犹绿,这里指秋天。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 绿的时节。
秋色多浓呀!我家院子里一派迷人的秋色,哪怕看一眼,也叫你 心醉!
思考:说说文中的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 “这些红得透亮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在繁密而 又茂翠的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这个 比喻句中把柿子比作了小红灯笼;
2. “同时,那一片片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 好像满院都是飞舞的彩蝶。”这个比喻句中把梧桐树 的枯叶比作飞舞的彩蝶;
举例说明你会怎样理解古诗词语。
《赠刘景文》中“擎”的注释是“举,向上 托”。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擎雨盖”指的是 荷叶。
归纳小结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前两句写景,荷花的“已无”与残菊 的“犹有”形成强烈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 表达了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这两 句写出了秋末冬初时节的丰收景象,是诗人对友人的勉 励与祝福。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PPT课件

层林尽染
秋
天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瓜果飘香
秋天到了,同学们的眼睛还发现大 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4 古诗两首首
zènɡ liú
刘
赠 刘景文
(宋)苏轼(shì)
赠刘景文
苏轼
qínɡ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jú cán yóu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jūn xū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我会背
我爱积累
春天
夏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拂堤杨柳醉春烟。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会写
枝记
仅做学习交流,谢谢!
语语文文::初初一一新新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是是教教育育部部编编写写的的教教材材,,也也称称““部部编编””教教材材。。““部部编编本本””是是指指由由教教育育部部直直接接组组织织编编写写的的教教材材。。““部部编编本本””除除了了语语文文,,还还有有德德育育和和历历史史。。现现有有的的语语文文教教材材,,小小学学有有1122种种版版本本,,初初中中有有88种种版版本本。。这这些些版版本本现现在在也也都都做做了了修修订订,,和和““部部编编本本””一一同同投投入入使使用用。。““部部编编本本””取取代代原原来来人人教教版版,,覆覆盖盖面面比比较较广广,,小小学学约约占占5500%%,,初初中中约约占占6600%%。。今今秋秋,,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新新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是是语语文文出出版版社社的的修修订订版版教教材材,,还还是是先先学学拼拼音音,,后后学学识识字字。。政政治治::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学学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教教材材有有两两个个版版本本,,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和和初初一一的的政政治治教教材材不不再再叫叫《《思思想想品品德德》》,,改改名名为为《《道道德德与与法法治治》》。。历历史史::初初一一新新生生使使用用华华师师大大版版教教材材。。历历史史教教材材最最大大的的变变化化是是不不再再按按科科技技、、思思想想、、文文化化等等专专题题进进行行内内容容设设置置,,而而是是以以时时间间为为主主线线,,按按照照历历史史发发展展的的时时间间顺顺序序进进行行设设置置。。关关于于部部编编版版,,你你知知道道多多少少??为为什什么么要要改改版版??跟跟小小编编一一起起来来了了解解下下吧吧!!一一新新教教材材的的五五个个变变化化一一、、入入学学以以后后先先学学一一部部分分常常用用字字,,再再开开始始学学拼拼音音。。汉汉字字是是生生活活中中经经常常碰碰到到的的,,但但拼拼音音作作为为一一个个符符号号,,在在孩孩子子们们的的生生活活中中接接触触、、使使用用都都很很少少,,教教学学顺顺序序换换一一换换,,其其实实是是更更关关注注孩孩子子们们的的需需求求了了。。先先学学一一部部分分常常用用常常见见字字,,就就是是把把孩孩子子的的生生活活、、经经历历融融入入到到学学习习中中。。二二、、第第一一册册识识字字量量减减少少,,由由440000字字减减少少到到330000字字。。第第一一单单元元先先学学4400个个常常用用字字,,比比如如““地地””字字,,对对孩孩子子来来说说并并不不陌陌生生,,在在童童话话书书、、绘绘本本里里可可 以以看看到到,,电电视视新新闻闻里里也也有有。。而而在在以以前前,,课课文文选选用用的的一一些些结结构构简简单单的的独独体体字字,,比比如如““叉叉””字字,,结结构构比比较较简简单单,,但但日日常常生生活活中中用用得得不不算算多多。。新新教教材材中中,,增增大大了了常常用用常常见见字字的的比比重重,,减减少少了了一一些些和和孩孩子子生生活活联联系系不不太太紧紧密密的的汉汉字字。。三三、、新新增增““快快乐乐阅阅读读吧吧””栏栏目目,,引引导导学学生生开开展展课课外外阅阅读读。。教教材材第第一一单单元元的的入入学学教教育育中中,,有有一一幅幅图图是是孩孩子子们们一一起起讨讨论论《《西西游游记记》》等等故故事事,,看看得得出出来来,,语语文文学学习习越越来来越越重重视视孩孩子子的的阅阅读读表表达达,,通通过过读读故故事事、、演演故故事事、、看看故故事事等等,,提提升升阅阅读读能能力力。。入入学学教教育育中中第第一一次次提提出出阅阅读读教教育育,,把把阅阅读读习习惯惯提提升升到到和和识识字字、、写写字字同同等等重重要要的的地地位位。。四四、、新新增增““和和大大人人一一起起读读””栏栏目目,,激激发发学学生生的的阅阅读读兴兴趣趣,,拓拓展展课课外外阅阅读读。。有有家家长长担担心心会会不不会会增增加加家家长长负负担担,,其其实实这这个个““大大人人””包包含含很很多多意意思思,,可可以以是是老老师师、、爸爸妈妈、、爷爷爷爷、、奶奶奶奶、、外外公公、、外外婆婆等等,,也也可可以以是是邻邻居居家家的的小小姐姐姐姐等等。。每每个个人人讲讲述述一一个个故故事事,,表表达达是是不不一一样样的的,,有有人人比比较较精精炼炼,,有有人人比比较较口口语语化化,,儿儿童童听听到到的的故故事事不不同同,,就就会会形形成成不不同同的的语语文文素素养养。。五五、、语语文文园园地地里里,,新新增增一一个个““书书写写提提示示””的的栏栏目目。。写写字字是是有有规规律律的的,,一一部部分分字字有有自自己己的的写写法法,,笔笔顺顺都都有有自自己己的的规规则则,,新新教教材材要要求求写写字字的的时时候候,,就就要要了了解解一一些些字字的的写写法法。。现现在在信信息息技技术术发发展展很很快快,,孩孩子子并并不不是是只只会会打打字字就就可可以以,,写写字字也也不不能能弱弱化化。。二二为为什什么么要要先先识识字字后后学学拼拼音音??一一位位语语文文教教研研员员说说,,孩孩子子学学语语文文是是母母语语教教育育,, 他他们们在在生生活活中中已已经经认认了了很很多多字字了了,,一一年年级级的的识识字字课课可可以以和和他他们们之之前前的的生生活活有有机机结结合合起起来来。。原原先先先先拼拼音音后后识识字字,,很很多多孩孩子子觉觉得得枯枯燥燥,,学学的的时时候候感感受受不不到到拼拼音音的的用用处处。。如如果果先先接接触触汉汉字字,,小小朋朋友友在在学学拼拼音音的的过过程程中中会会觉觉得得拼拼音音是是有有用用的的,,学学好好拼拼音音是是为为了了认认识识更更多多的的汉汉字字。。还还有有一一位位小小学学语语文文老老师师说说::““我我刚刚刚刚教教完完一一年年级级语语文文,,先先学学拼拼音音再再识识字字,,刚刚进进校校门门的的孩孩子子上上来来就
人教(部编版)三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共20张PPT)

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
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
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
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
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
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
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切不要意志消沉。
2021/7/25
19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8.2221.8.2219:00:3119:00:31August 22,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下午7时0分31秒19:00:3121.8.22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8月 下午7时0分21.8.2219:00August 22,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9:00:3119:00:3119:008/22/2021 7:00:31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8.2219:00: 3119:0 0Aug -2122-Aug -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9:00:3119:00:3119:00Sunday, August 22,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7时0分 31秒19:00:3122 August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7时0分31秒 下午7时 0分19:00:3121.8.22
2021/7/25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四课《古诗三首》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现整理分享这三首古诗的译文和赏析。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4课《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演示课件

那赠枯/萎 刘的景菊文花的花枝仍然在寒霜中挺立着。
按[宋诗] 苏的节轼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2、花此凋诗谢为了什,么像在遮开雨头伞概一括样地的描荷绘叶了也荷枯败萎菊了残。的
苏轼
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说轼明在 秋杭景州虽当萧知瑟府冷时落,认但识也了有刘硕景果文累,累因、为成他熟很丰有收才的气一,面所,以而受这到一了点苏恰轼恰的是赏其识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说明秋景虽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3、读后两句诗,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那就是到了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3、读后两句诗,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盖《:赠车 刘盖景,文这》里是比苏喻轼荷创叶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硕。 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知作者
新知讲解
记拼音
zèng liú cán yóu
新知讲解
记拼音
ào jūn chéng jú
新知讲解
赠刘景文
解诗题
诗题意思:此诗是苏轼任 杭州太守时写给深陷坎坷 的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新知讲解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擎:举,向上托 。 盖:车盖,这里 比喻荷叶。 诗的大意: 荷花凋谢了,像 遮雨伞一样的荷 叶也枯萎了。
荷尽已无擎雨 荷《花赠凋 刘谢景了文,》像是遮苏雨轼伞创一作样的的一荷首叶七也言枯绝萎句了。。
一苏年轼/ 词好开景豪/放君一须派记,,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最“是苏/辛橙”黄/。橘绿时。
形赠象刘, 景展文示深秋的画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019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优质课件

我爱积累
春天
夏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拂堤杨柳醉春烟。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再
见 !
我会写
枝 记
j ūn x ū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钱 线 浅 君 群 裙 菊 橙 橘
(
)的(
)
秋天到了,_________。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学古诗要边读边想,利用插图理解诗意 。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会背
年上半年副一店的经营情况不是特别理想,1-6月份销售只实现啦xxx万元,毛利实现啦100万元,利润实现啦30万元;与200万元的销售计划相差甚远,销售完成计划的%,毛利完成计划的50%,(利润完成计划的215%)。上半年的销售计划没有完成好,下半年的任务又接踵而至,感觉压力甚大,面对困难和压力,我觉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好自已的心态,多想办法,加倍付出,尽自已最大努力 做好销售。管理出效益,一切管理都是为销售服务。为保证副一店的正常运行,我们保证畅销商品的货源,不能使销量好的商品、季节性商品有缺豁、断货的现象发生。由于供货商送货不及时,我们每次的订货都得提前备好一个月的库存。考虑到本店大部分商品都是代销经营,按销量结算,可以不占用本店的流动资金,而直接利用厂家的资金达到存货的稳定。虽然这样保证啦库存量,但也是导致我们店库存量过大、商品周转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 超市员工春节工作总结篇二伴随着平安夜的降临,20xx年的各项工作渐渐进入尾声。我作为xxx超市的一名员工很荣幸得到这次机会,把自己在 xxx超市工作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把自己在xxx超市所接触的所有事仔细归类,分为两种:一是“公”,二是“私”。先从“公”谈起,它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字“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第一, xxx超市公司对下属门店的日常工作都有严格的书面流程。不但收银员、保安员有严格的工作流程,理货、验货中的细节也有明确的规定 ; 第二,处理问题的态度很严肃,大到公司总部的老总经理违纪,小到顾客调换一件商品。针对此类问题,我们的态度都以严肃谨慎为准则。起初员工们认为没有这种必要,但在店长的带领下经过学习实施后,才发现这样做的重要性。它使我们 xxx超市在顾客眼中不仅是一个好的购物场所,还是一个经营规范的企业,同时也让供货商觉得xxx超市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再说一下“私”。 在店里那么多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相互间的言语冲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令人欣慰的是,同事之间不管当时有多大的误会,总在下班的一声“路上小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出来工作挣钱都不容易,在忙时互相帮忙自然就成啦一种默契。在这种默契中一团活气,团队精神自然体现的淋漓尽致。店里处于公私分界线上的便是我们的店长,她是我们的骄傲,因为店长从来都是公私分明。于公,她对属下员工要求严格,处理问题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但却不会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私下。于私,她关心员工的每一件事,每次下班总不忘问一下家远的员工是否有人结着伴回家。我们有如此好的店长真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 或许我的体会不够深,看问题也不太全面,但在新的一年中定要广增阅历,希望自己在xxx超市做得越来越好。最后祝公司全体同事新年快乐,也希望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一年胜过一年。我是xxx超市站街店一名普通的员工,从踏入xxx超市那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其中。忙碌的工作,使我的生活变得格外的充实。 刚加入xxx超市的时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许多东西都需要老员工教,我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啦。于是,他们做什么我都仔细的看,耐心的学,从商品的陈列到缺货的补报 ;从商品的促销到新品的开发一点一滴的学,一点一滴的记。两年的工作,使我得到啦锻炼,日常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我们的工作于细节处见真功,所以必须认真仔细。 因此,我认真啦解每种商品的功能、价格,随时检查商品的生产日期,及时啦解同类商品的市场信息,并向店内汇报我始终坚持:做什么事情,做啦就一定把它作好。对工作抱以热情,对同事抱以关心,用积极的行动来感染周围的人,带动周围的人这是我在 xxx超市感受到的,也是希望我能够切切实实做到的。
部编版《赠刘景文》优秀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六、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1)荷尽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
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
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
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
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
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