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基础知识(1)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7d459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2.png)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你了解小说吗?小说作为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说鉴赏基础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一一、关于小说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小说的分类由于所持标准不同而有许多种划分方法。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问题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战争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按文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人们通常依据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四类。
这是最常见的分法。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
小小说虽然短,但也同样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如典型化、形象化,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等等。
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立意奇特,文短意长,情节完整,结局出人意料,使人回味无穷。
)3、小说的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小说鉴赏和高考命题选材的对象一般就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手法和语言等相关的几个方面。
进行小说鉴赏就是要学会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弄清人物活动的环境、提炼小说表现的主题,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a84aab7c77da26925c5b049.png)
3、欣赏小说
(1)、欣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欣赏 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 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2)、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 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人物的性格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二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 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 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共性+个性
如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朴实
共性
倔强、愚昧、麻木
个性
(3)、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 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 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如 何 鉴 赏 小 说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 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品,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 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3eb0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2.png)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1. 故事结构:小说写作中的故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包含起承转合的元素,包括引起读者兴趣的开篇,逐渐发展的中间部分,高潮以及合理的结尾。
初学者需要学习如何构建合理的故事结构,使读者能够跟随故事情节发展,并产生共鸣。
2. 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故事中的核心,因此人物塑造也是写作中的重要基础。
作家需要创造出真实、有血有肉的角色,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与他们产生情感联系。
人物的性格、外貌、经历、动机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让角色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
3. 语言运用:小说是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因此语言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基础知识点。
作家需要掌握文字表达的技巧,包括词汇选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以达到传达情感和意图的目的。
恰当的语言运用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4. 场景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可以营造出小说的环境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中。
作家需要学会运用形象、细腻的语言来描绘不同的场景,包括时间、地点、气候、景物等,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感。
5. 冲突与张力:冲突与张力是小说故事的推动力,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要素。
作家需要在故事中设置冲突与张力,如内心冲突、人际冲突、情感冲突等,通过适度的紧张感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同时,作家也要掌握如何处理冲突与张力的转折与消解,以保持故事的发展和平衡。
6. 主题与意义:每个小说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或者传达一定的意义。
作家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意义,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发展来呈现。
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意义可以让故事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小说写作的基础知识点远不止这些,但掌握了以上的要点,可以帮助写作者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5a1e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d.png)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体的文学体裁,通过文字表达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从小说的定义、类型、结构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对小说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情感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来展现生活的精彩与深刻。
小说具有虚构性、叙事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等特点。
二、小说的类型1.按照题材和内容划分(1)言情小说:以描写爱情与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武侠小说:以武林江湖为背景,描写武功高强的英雄豪杰的冒险故事,如《七剑下天山》、《射雕英雄传》等。
(3)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展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科幻小说:以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为情节内容,描写未来世界的想象故事,如《三体》、《流浪地球》等。
(5)恐怖小说:以鬼怪、怪物、灵异事件等恐怖元素为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恐怖心理,如《咒怨》、《红字》等。
2.按照构思和写作方式划分(1)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突出某一事件或心理,如《啊Q正传》、《柳亚子小说选》等。
(3)连载小说:将整个故事拆分成多个章节,逐步连载,如网络小说《万能小黑卷》等。
三、小说的结构1.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局五个基本部分。
其中,开端是故事的起点,发展是故事的推进,转折是故事的关键点,高潮是故事的紧张部分,结局是故事的结束。
2.人物结构:小说中的人物结构包括主角、配角与一般角色。
主角通常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们的命运和成长是故事的核心;配角对于主角的成长有一定作用,与主角互动;一般角色是故事中的背景人物,没有太多的故事性。
3.环境结构:小说的环境结构包括时间与空间。
时间是故事发生的年代和时间段,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空间环境。
小说的基本常识 ppt课件
![小说的基本常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2d69746f1aff00bed51eeb.png)
小说的基本常识
5
(2)情节
❖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 重要手段。
❖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
❖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尾声)
小说的基本常识
6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 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Fra bibliotek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
小说的基本常识
1
一、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
2
(一)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 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基本常识
3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的基本常识
4
(1)人物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 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 描写)。
❖ 另外还有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 其他:对比、呼应、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
抑扬手法(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借物喻人、借 物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小说的基本常识
26
(十一)重点情节的分析方法
❖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为后文 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交代故 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 自然环境:1.渲染的……的气氛。
❖
2.烘托人物的……的心情。
❖
3.交待故事的时间、推动情节发展。
❖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1a0ab20b4c2e3f5727638f.png)
小说阅读知识点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小学小说基础知识
![小学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ac8c3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b.png)
小学小说基础知识小说是一种以故事形式为主的文学作品,具有情节、人物和主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小说的基础知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小说的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性文学作品,它通过情节展开,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
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虚构性: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作品,而非真实的事实。
作者可以构建各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故事性:小说通过情节的展开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并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3.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为了推动故事发展和传达思想感情而创造的。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主题意义:小说通过情节、人物和细节的描写,传递作者的思想和主题意义,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二、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现实主义小说: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
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节展开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2. 奇幻小说:以奇特的世界和人物为特点,包含魔法、仙侠、幻想等元素。
通过创造奇幻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
3. 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再现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形象塑造。
4. 童话故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一种类型,通常以不同的动物或者人物为主角,通过故事的展开讲述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
三、小说的写作要素写作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了解一些小说的写作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有帮助。
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是整个故事的基础和推动力。
故事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情节之间应该有合理的衔接。
2. 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者需要通过塑造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描写技巧:描写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描写细节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小说基础知识及如何梳理故事情节
![小说基础知识及如何梳理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ab2a93bb3169a4517623a303.png)
小说基础知识及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重点:重点掌握小说的基础知识以及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题、故事情节题的知识点难点:能会做中难度小说阅读的形象类题和故事情节题。
知识点一:小说的基础知识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分类: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特点在“短”。
短篇小说一般几千字,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矛盾说:“一般说短篇小说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横断面来显示生活的意义。
它往往只有一个主人公,一条线索,往往只写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集中发生的事,但是会使读者看了之后联想到更远更多的事。
例如:《麦琪的礼物》就是截取圣诞节夫妇互赠礼物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得伟大和圣洁。
有的短篇小说会把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中一些生活片段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故事。
小小说,一般几百字,多则一两千字,不过是一两个人物和瞬息场景的扫描。
长篇小说,它篇幅长、容量大、人物多,它能够表现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也能够描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叙述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例如《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农民揭竿起义的社会面貌,描绘了众多主要人物的不同形象。
3、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与场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2)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叉。
如《还珠格格1》就是按照“自然顺序”写的,先写小燕子与紫薇在宫外认识的过程,这是小说的开端,写了她们进宫之后,与乾隆皇帝之间发生的几件事的事,这是过程,再写了真假格格事件爆发,这是高潮,最后紫薇认父,这是结局。
小说知识点总结1页
![小说知识点总结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b1cdd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6.png)
小说知识点总结1页一、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自古代故事、传说和神话中衍生而来,其发展历程千姿百态。
古代小说最早起源于中国,以神话、传说、寓言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品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了不同的发展和演变。
二、小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小说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按题材可分为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按叙事手法可分为纪实小说、奇幻小说、悬疑小说等;按读者对象可分为青少年小说、成人小说等。
根据不同的分法,小说的类型多种多样。
三、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包括情节结构、人物结构和语言结构。
情节结构是小说故事情节的组织和安排;人物结构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发展;语言结构是小说语言的运用和表现。
一个优秀的小说应当在这些结构上有着合理的安排和丰富的表现。
四、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多,如写实手法、夸张手法、象征手法等。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和风格来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
五、小说的价值小说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命题的文学形式,它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优秀的小说可以激发人们思考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丰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生活。
小说是文学艺术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命题。
它的起源、发展、分类、结构、艺术表现手法和价值都是我们学习和了解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魅力,拓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短篇小说的写作基础知识
![短篇小说的写作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b928c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2.png)
短篇小说的写作基础知识短篇小说是一种叙述形式简短、情节结构紧凑的小说形式。
虽然篇幅有限,但是它依然能够通过独特的方式传达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下面是关于短篇小说写作的基础知识。
1. 故事构思短篇小说通常集中在一个主要故事线上,所以在写作前应该构思一个具有起伏和冲突的故事情节。
故事可以是一个原创的想法,也可以是从生活中或其他作品中借鉴而来。
2.人物刻画虽然短篇小说的篇幅有限,但是主要人物的刻画依然重要。
通过描述他们的外貌、性格、动作和对话,可以使人物更加真实和引人注目。
在短篇小说中,人物关系也要简练明确,不要引入太多次要人物。
3.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短篇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通过描写时间、地点和气氛等细节,可以为故事增加层次和魅力。
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绘环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背景。
4. 线索和转折短篇小说的篇幅较短,所以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充分利用线索和转折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通过设置一些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可以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5. 结构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应该简洁而有效。
可以采用线性结构,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进行叙述。
也可以采用非线性结构,通过回忆、闪回或者交叉叙述等方式来展示故事的内容。
无论采取哪种结构,都要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6. 主题和思想短篇小说通常通过一个主题或思想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主题可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人性的困境,或者是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可以使读者从故事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7. 细节和语言运用短篇小说中的细节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样化的修辞手法也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境。
写作一篇短篇小说需要把握好故事构思、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线索和转折、结构安排、主题和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要素,才能写出一篇引人入胜、内涵丰富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答题策略
![小说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答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9683ed880eb6294dd886c80.png)
小说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答题策略(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读什么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4.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一情节概述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题策略:原则一: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顺序进行概括。
原则二: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伏笔的作用: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
照应的作用: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作用题(一)情节作用: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答题策略:1.制造悬念,引入入胜2、前后照应3、作铺垫4、侧面烘托5、埋下伏笔(二)开头的作用A.设疑法(悬念法):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暗示人物的命运;烘托(对比、反衬)人物形象。
渲染一钟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三)小说结尾的作用※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好处: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72829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5.png)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显隐结合,摇曳生姿明线叙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行文更加集中简洁暗线写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发展过程,丰富小说主题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纵横交织,更加全面地表现人物性格,丰富文章主题,全面展现社会风貌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内容丰满,启人深思(三)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情节叙述更简洁(四)意识流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不确定的意义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多变、难于捉摸。
二、情节手法(一)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利于叙事2.有限视角(1)内在视角:第一人称“我”参与其中,利于评论抒情。
(注意儿童视角的运用)a.主人公视角 B.见证人视角(2)外在视角: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更少。
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给人以真实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交流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自由灵活提示:高中阶段所学小说大多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比如《百合花》《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复活》《老人与海》等。
(三)叙述线索1.人物线索“我”:串联故事,映衬主要人物2.事物线索:便于组织材料,串联故事3.时空线索:结构清晰,顺序条理,利于叙事4.某句话、某种情感: 便于凸显情感,彰显主题(四)叙述技巧1.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2.抑扬:避免平铺直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3.伏笔:为下文的描写叙事做准备,凸显因果关系4.照应:前后相合,脉络清晰,情节完整连贯,结构紧凑谨严5.铺垫:为下面叙事蓄势,利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6.突转:使情节陡转,出乎读者意料,突破阅读预期7.对比: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8.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三、情节作用(一)开头情节1.写景开头(1)交代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酝酿情感(3)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4)推动情节的发展(5)主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2.设悬开头(1)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埋伏3.故事开头(1)映衬主要故事(2)暗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二)中间情节1.情节上:展现小说的主要矛盾2.人物上: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3.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为下文蓄势,承上启下4.主题上:表现小说主题(三)结尾情节1.写景结尾(1)渲染气氛,强化背景(2)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3)照应开头,深化主题(4)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2.大团圆结尾(1)符合大众心理预期和审美需求,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2)有利于彰显小说主题中美好人性(3)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3.欧•亨利式结尾(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3)突出人物形象(4)突出文章主旨4.戛然而止式结尾(1)引入思考,留下想象的空间5.悲剧式结尾(1)深化主题(2)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及悲剧根源的关注与思考四、情节技巧新考点(一)叙述方式1.人物交叉: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小说阅读基础知识
![小说阅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b893295caaedd3382c4d302.png)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故事情节的结构及其作用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有的包括序幕、尾声)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尾:深化主题引人思考二、小说人物1.小说中,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性格特点的分析有什么不同?答:形象特点不等于性格特点,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在形象。
如果分析性格特点,不需要写出人物的身份;如果分析形象特点,则必须结合其语言动作、穿戴打扮等,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如农民、科学家、士兵、商人等。
如果只要求概括,那就只概括要点,不必分析。
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3.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肖像描写:“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膨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给形绘色,跃然纸上。
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8c87c1c581b6bd97f19ea3d.png)
③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 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 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文做某些交代。
插叙示例:《卖身契》
名篇重温:《祝福》
祥林嫂的生活变迁安排在什么季节?
春天,她失去了丈夫
春天 春天,她痛失爱子
春天,她寂然死去
春天,她被逼改嫁
祥林嫂,一个 没有春天的女 人
作用?
作用
春天是孕育着 希望 ,孕育了匠心 独运的构思,让祥林嫂的每次悲剧发生都是在春 天。以强烈的对比,暗示 出两半社会底层妇女 受尽物质与精神摧残的悲剧命运。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 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 等自然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 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 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情感;④推动情节发 展。
…… 检察官颁给阿李一张证书,握手道贺:“恭喜,你现在 是一个菲律宾公民了。” 阿李的脑海里灵光一闪,映出抗日期间,小学毕业庆典 的一幕——他从校长手中接过文凭,代表全班同学演讲: “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效法岳飞,精忠报国,我 要……” 阿李走出司法部大厦,头上仍是蓝天白云;太阳依然热 烘烘;大都市的污浊空气如常。他再把白纸黑字的证书认真 一读,这才相信确是改变身份了。 …… 【解读】小学毕业典礼与入籍宣誓仪式形成对比,借此突显 人物对加入菲律宾国籍的不甘、无奈,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 的乡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解读】穿着、容貌、神态等外貌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珠光 宝气,美艳俊俏。由此暗示人物的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张 扬强悍的性格特点。
小说的基本常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5836ce2561252d380eb6ef6.png)
❖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1)人物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外貌 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等。
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记念刘和珍君》。
考点三:总结情节的作用。(有几点答几点) (1)为人物形象服务。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刻画人物性格。 (2)为主题服务。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 为另外的情节服务。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渲染气氛
考点四:情节的特点及效果(如:情节安排的特点、 行文结构的特点)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 密、完整。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思想 性格
主题
(2)情节
❖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 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 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加上 “尾声”。
❖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的作用。
伏笔和照应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 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结构紧凑,构思 精巧,前呼后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 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 造悬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环境描写:(1)概念: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分类:A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说常见考点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景物:借景抒情。
事物:托物言志。
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表现手法(狭义):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1、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2、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3、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三、人物形象分析1、设题类型(1)、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法:A、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B、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C、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D、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神态细节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即正面塑造人物小说的方法)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别人的描述、衬托对比等)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答题模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方法:特点+身份A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B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5、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赏析XX(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思路点拨: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①情节:(线索)②人物: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与…形成对比(对照)③环境:烘托④主题:揭示、升华主题人物作用答题样式:(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6、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A有人认为XXX怎么样? B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然;二是理由要充分合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描写来佐证;三是不能脱离小说中人物分析,要紧扣文本;四是评价可多元化,但要分清多种不同的态度。
答题模式:叙述+分析+评价。
(写几点,一般看分值)①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抓描写,联情节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审题四大注意(1)审题要细心(2)要有分点意识(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4)尽量用专业术语四、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1、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c、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1)、提问形式:a、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b、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c、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d、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2)、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常见实例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第四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三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2、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
(1)、常见题型:a、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b、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答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