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6b650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5.png)
四、重点任务
2.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 —创新合作方式: 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广东与港澳共 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完善粤港、粤澳行 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增强联席会议推动 合作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发挥企业和社会 组织的作用,鼓励学术界、工商界建立多 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3.建设水平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 统筹协筹水资源的水利、运输、防灾、 工业及生活、环保等方面的功能。
4.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打造数字珠江三角洲。
四、重点任务
(四)统筹城乡发展: 1.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
19051.4
8667.3 3884.7 17.6 403.6 1978年 1988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广东人均GDP达到37588元(按 6.9:1折算,约为5411美元),城乡居民恩 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49.6%;三次产业 比重5.5:51.6:42.9,城市化率64%,人均 预期寿命75.3岁。
粤北山区
西翼
东翼
珠江三角洲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广东不同地区财政预算收入占比
东翼 西翼 3.18% 粤 北 山 区2.97 % 4.08%
省级财政 22.3%
珠江三角洲 67.92%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370 1962 1978年 1988年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战略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战略规划(2004-2020)](https://img.taocdn.com/s3/m/de7e64104431b90d6c85c763.png)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五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要求,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朝着“拿出最好的成果”的工作目标,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由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同年9月底完成了规划纲要。
2003年10月8日,张德江书记、汪光焘部长、黄华华省长及钟阳胜、汤炳权、许德立等省领导在广州听取了规划工作思路的汇报,对规划工作的初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拿出最好的成果”,给省委、省政府提供可操作的“抓手”,在省建设厅的精心组织下,规划工作组在其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反复征询了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实地走访了珠江三角洲的有关城市,深入细致地调研踏勘,并与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规划内容,除了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征求珠江三角洲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并提交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外,建设厅还组织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既有省内规划专家研讨会,也有各省直部门及各市政府参加的研讨会。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https://img.taocdn.com/s3/m/1b64dd86d4d8d15abe234e69.png)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划所称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 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 4230 万,土地总面积 41698 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 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6640 平方公里。
4、规划的重要原则
(1)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在实现城镇群 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局部利益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处理好 发展节奏和发展时序,为不同投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发展的空间。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既要 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 制,在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活力的同时,发挥政府整合核心竞争要素和配置区域重要 资源的作用。
(2)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在发展需求与供给上出现 了结构性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社 会需求提高与公共供给滞后、城镇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城镇 群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3)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发展各具特色,但受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内 城镇同构竞争、重复建设的不协调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建立 有效的区域协作发展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对于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未来发展 构成了主要挑战。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规
模……………………………………………………………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5a4a25c4172ded630b1cb6b8.png)
精心整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对外开放的论述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略。
《规划纲要》提振了社会各界对广东改革发展的信心。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我国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我省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国务院批准《规划纲要》,充分表明国家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仅极大地提振全省人民应对危机的信心,而且也给予国内外关注广东发展的各界人士倍添信心。
这是攻坚克难,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的最有力的武器。
二、《规划纲要》内容概述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批复及《规划纲要》总共3万多字,其中《规划纲要》包括前言和12部分,分别为:前言,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六、统筹城乡发展,七、作,3797字。
定位”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大战略定位。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九大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下九大任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社会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85429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4.png)
04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建设高速公路网
01
构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提
高城市群内部交通效率。
完善铁路网
02
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铁路网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铁路
交通体系。
优化航道网
03
提升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等航道通行能力,促进水运交通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
02
完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促进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03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机制
1
建立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群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发 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目录
• 引言 • 现状分析 • 总体规划方案 •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政策保障与实施机制
01 引言
规划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区域一体 化加速推进,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空间载体。
共享交通
鼓励发展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模 式,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公交优先
推行公交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 局,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效率。
慢行交通
建设完善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 施,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珠三角地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范围,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0fb76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1.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
划(2004-2020)》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08.31
•【字号】粤府〔2005〕76号
•【施行日期】2005.08.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的通知
粤府〔2005〕7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已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af11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d.png)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发展最为活跃、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比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截至202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城市,总人口超过1亿,同时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的历史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其城市群的建设自然也会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战略规划也历时较长。
早在1990年4月,广东省政府就开始着手组织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规划,1995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林群在《三角洲地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概念,并呼吁政府部门加强协调,推进城市群的建设。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不断发展,政府逐渐意识到城市群建设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2002年,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规划纲要(2000-2020)》,提出了在2020年前,广东要建成繁荣富强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此后,政府又制定了《广东省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与《广东省城市群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不断推动城市群的发展与改革。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的现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规划和建设后,其建设进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整个地区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得到了进一步集聚,为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城市群从单一的含义,扩展为综合性的地理、社会和经济概念,涵盖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
据有关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规模已经达到全球之最,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超过1.3亿,GDP总量超过40万亿元,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8。
2020年(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a9c5611a8956bec0975e3bc.png)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新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再造新辉煌,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进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就,现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全局出发,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从根本上指明了前进方向。
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对于全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各市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规划纲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规划部署、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再上新水平。
二、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围绕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细化方案,明确目标要求,量化定性指标,分解定量指标,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b8180659b6648d7c1c74656.png)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起止时间:2003.7—2004.8项目参加人员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规院主要参加人员:李晓江朱波张全孔令斌卢华翔徐泽张永波龚道孝罗赤范钟铭张浩等一、项目背景1、2003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4个单位联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承担《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院在项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城市规划院在项目中的主要工作及成果技术要点。
2、中国城市规划院在珠三角地区有着长期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等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承担了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中山、惠州等城市的总体规划或市域规划。
这构成了中国城市规划院在本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基础,也使得本次城镇群规划能够与各市的总体规划有着良好的衔接。
3、本规划过程中,先后两轮到各市调研和补充调研,三次征求各城市、各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
保证了规划成果能够较全面地综合区域发展中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的要求和意见,保障与地方性规划和行业规划的较好衔接。
二、技术要点珠三角的空间发展模式在国际、国内城镇化过程中是十分独特的范例,珠三角正面临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本次规划以对地区发展规律、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主线,一方面突出发展主题,为未来继续快速发展做好用地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准备;一方面强调以生态保育、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构筑引导区域全面、健康发展的空间体系和支撑体系。
规划工作同时重视发展目标与空间体系构建、空间管理与控制、近期重点行动计划三个方面。
1、规划确定了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工作思路,目标导向注重国际背景和国家战略下的区域目标定位;问题导向注重对现实与潜在风险、问题的识别。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有图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有图](https://img.taocdn.com/s3/m/e1437b49767f5acfa1c7cd58.png)
粤府办〔2010〕44号━━━━━━━━━━━━━━━━━━━━━━━━━━━印发《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七月三十日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一、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一)要求: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二)现状: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导向(三)背景: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经验借鉴(四)转型: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和途径二、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和规划措施(一)构建低碳生态化、高效能、高品质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建设广州、深圳世界城市,打造珠三角世界城市区域,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打造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携领区域一体化(四)引导区域公交网络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良性互动,促进城镇群紧凑、有序和一体化发展(五)划定区域绿地、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完美结合(六)重点优化城市(镇)增长区,培育新城和新型社区,促进城乡融合(七)推进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服务中心体系(八)推进绿色城乡设计,建设珠三角魅力城乡四、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落实各项行动的保障政策(二)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促进规划一体化(三)完善规划法规、标准,增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能力(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评估考核五、近期重点项目附图1:珠江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拓展图附图2:珠江三角洲各市、镇总体规划拼合图附图3: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空间结构图附图4:珠江三角洲区域公交走廊与集聚中心图附图5: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图附图6: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图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https://img.taocdn.com/s3/m/a4beea64af1ffc4ffe47ac93.png)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根据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拿出最好的成果”的目标,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反复地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证会、咨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多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2003年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规划》纲要在2004年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深化、完善,于2004年5月完成了《规划》初步成果;2004年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根据领导会议讲话和专家评审意见,会后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再次的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送审稿)》上报省人民政府;2004年12月6日,十届53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规划(送审稿)》,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议定:该《规划》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发挥好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划》的实施、协调和监督机制,通过省人大立法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同时对《规划》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根据粤办会函[2004]106号文的要求,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规划(草案)》。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11月1日开始施行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11月1日开始施行](https://img.taocdn.com/s3/m/faed0112964bcf84b9d57bae.png)
项 目管 理 与 工程 总 承包 的最 新 动 态 和科 技 成 果 .
中外项 目管 理 与 工程 总 承包 的发展 趋 势 和成 功 经 验 , 新项 目管理 方 法 和技 术 等方 面 进行 研 究 . 最 并
作 用 。在推行 我 国工 程总 承包 的过程 中 。 要充 分发
协会 、 高校 等 机构 的 培训 作 用 . 强对 企 业需 求 的 加
工 程 总承包 复 合 型人 才 和专 业 人才 的培 训 ,为 企
挥 行业 协会 、 高校 和大 型 企业 的特殊 作用 。 条件 有
业人才需求搞好服务 。( 来源: 中国建筑业协会)
地 区发 展 规划 和 建设 协 调 的地 方性 法 规 。其立 法
实施 .为珠三角区域空间发展事务的协商搭建了 平 台。提供保障和监督区域发展决策工作的民主
性 和科 学性 。保护 了 区域 的长 远利 益 和 社会 公 共
利益 。此外 , 由于《 条例》 注重从 区域层面调整 、 规 划城 市 之 间在 空 间发 展方 面 的关 系 , 因此 , 在一 定 程度上也弥补了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不
监控 系统 等手 段 确保 区域 的协 调发 展 。 《 例》 条 的
r
维普资讯
的直接 对象 不是 老 百姓 , 是 《 划》 而 规 的实 施 主体 ,
即区域 内各级 政府 及其 相关部 门 。因此 , 级政 府 各 及 其 相关部 门要深 入领 会 法 规 的主 要 内容 和 基本
制度 。
须 依法 予 以纠 正 , 成 重大损 失或 者工 作 失误 的 , 造 追 究直 接 负责 的主 管人 员 和其 他 直接 责任 人 员的 法 律 责任 。
协调珠三角城镇群
![协调珠三角城镇群](https://img.taocdn.com/s3/m/e1e64f16a2161479171128d9.png)
奖励 。 次 大赛 由2 0 年世 界 水 大会 筹备 委 员 本 06
会 办 公 室和 ( 设 科 技 )杂 志承 办 建
主要 调 查 内容 1 调 查 了解有 关 区域 和城
市 水 域 环 境 和 水 污 染 状 况 .城 市 水 源 自 备 水 源 情 况 . 近 5年 来 城 市 用 水 变 化 及 规 律 城 市 用水 结构 城 市 水 价 调 整 与 节 水 效 果 2 调
大 学校 园 用水现 状 厦 学生 的 节水 意识 .提 出校
园 节 水 行 动 方 案 6 调 查 了 解 城 市 水 的 历 史 ,
为 提高 我 国公 众 的 水资 源忧 患 意 识和 节 水意 识
增 强全 社 会 文 化 和 人 文 景 观 7 调 研 内 容 还 可 根 据 情 况 适
中冶 集 团 - 京 钢 铁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国 石 化 集 团上 海 1 E 工程 有 限公 司 、 国建 筑 设计 研 究 院 上 海现 代建 筑 中 设 计 ( 团 )有 限 公 司 、武 汉 钢 铁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中 集
提 出 了珠 三角 地 区 区域 发展 的 空 间战略 . 筑 了 区域 的 构 总体 空 间格 局 及 其支 撑体 系 . 定 了协 调 发展 的 近期 行 制
水 的 专 家 编 制 规 划 。 划 工 作 于 去 年 7 正 式 启 动 历 规 月 时 一 年 编 制 完 成 。该 规 划 以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和 科 学发 展 现 为指 导 透 过 判 断发 展前 景 预 测 空 间需 求 .
列 出 20 年 全 国 工程 勘察 设 计 咨 询行 业全 年营 业 收 03 八前 10名 名 单 其 中名列 前 十 名 的企 业为 .由冶 赛 0 迪工 程 技术 股 份有 限 公 司 、中国 石化 工程 建设 公 司 ,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https://img.taocdn.com/s3/m/f006bb323968011ca300913d.png)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图) 整合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轨道、航道和机场、海港、内河航运港等交通通道和交通枢纽,构筑由“两环六横十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三横七纵”的干线铁路网络、“四横四纵”的城际轨道网络、“三横三纵”的干线航道网络以及由五大机场、四大深水枢纽港区共同组成的水陆空并举、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多元化交通方式一体运作、多层次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多方位交通通道网络分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外强化区域辐射、对内促进区域协调的交通运输功能。
1、航空:强化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作为枢纽机场的核心辐射作用,发挥深圳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的重要补充作用,加强珠海机场对广东西翼地区的干线机场服务功能,条件成熟时建设惠州、肇庆支线机场,并通过通航权资源开放和机场经营权开放,促进珠江三角洲主要机场之间以及与香港、澳门机场之间的经营协作,整合“大珠三角”的航空资源。
2、水运:发挥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国家级主枢纽港的主导作用,培育惠州枢纽港。
重点发展广州南沙、深圳盐田、深圳西部港区、珠海高栏等深水港区,培育惠州大亚湾等深水港区,加强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等支线港、喂给港与各主要深水港区的联系。
利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的特点,发展以西江为主,北江、东江为辅的内河航运网络,加强港口的陆路疏运网络的建设,改善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3、高速公路:适时建设(东岸)机荷高速跨珠江口连接(西岸)西部沿海高速、江中高速的南部跨海高速公路通道;延伸常虎高速、莞惠高速向西经西岸都市区至云浮、广西,向东至揭阳、福建,形成珠三角中部高速公路通道;建成京珠高速、粤赣高速、广贺高速、广梧高速、广清高速(北延)、广从高速(北延)、博深高速(北延),打通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珠三角北部高速、广珠西线(太澳)高速、江肇高速、江珠高速、广深沿海高速、增深高速、深惠沿海高速,加强城镇群内部及与港澳之间的交通联系,与现有高速公路一道,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OO四年二月
总报告的重要判断
• 评价:执第一次现代化之牛耳,按照新的发展观,
在第二次现代化中领先的难度较大;
• 战略:增长模式超越,生态优先,人力资源开发,
城镇化
• 对策: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升级
三极城镇网络,大都市连绵带 政府市场共赢,健全协调机制 重视内射通道,拓展发展腹地
一、区域空间发展现状与解读
1.中国连绵程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地区
珠三角城市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城镇密 集程度达100个/万平方公里,为国内最高。GDP、 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等经济要素在单位国土面积上的集聚 程度也为全国最高 。
判断:虽然空间的粗放式增长促进了区域 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对整体生态环境已造 成沉重压力 ,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有待进一 步提高。
强化中心,整合中轴,打造区域发展“脊梁” 优化东片,提升西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培育滨海功能带,提高外向开放水平 扶持外圈城市与产业发展,增强内向辐射能力
花都
惠州
肇庆
广州
佛山
东莞
深圳
大亚湾
香港
挥能区构城率设部设安第辐培运口然旅打路动州外培发力区的要保游节调市施片;排二射育输造通、育挥的的倾职广和辐带财作包强通实优优提提要强保应应外护岸点整综建区加联跨;航业珠道肇,承扶外斜能州生射动政用充化过施升化留当当圈括化升区线的和合设深强结海同运的三的庆使接持向;、区态的战帮。分以高“东西沿香重重层三东西的和培发功扶水与西通时与发角建、外重政公城产域环作略助利广水湾部片海港视视城个片资保育展能持港珠部道对港展滨设江圈型策路镇业中境用。。用州平区片策山直城惠市部源护,模;和(港沿,西口,海,门层制。、与的心质;沿为交”区略体接市阳和分管地形式通政高澳海以片服构旅以等在造包铁工发城量海中通计策的、向综、产的理区成转过策栏大高传大务筑游扩区区业括路业展市。地心基划略实水东合台业策,(区变加倾)桥速递型业沿产大域域和连通园和作区的础,施域、服山发略合水域;强斜、配公区产、海业香次产基接道区资用的广设推重,、西务、展计理域核提协。铁套路域业临产的港中业础三建开源;港佛施进点需岛两功大策划安)心升调省路道与“布港业“对心结产大设发环口都建和是要屿岸能旺略。排的功发,政、路机脊局基功阳滨城构业外;融境与市设协推省、联的等需工资能展提府高的荷梁加础能光海市提的圈产资保产片和调进政沙系培新要业源“水高应速建高”以产带海带传升作层业的护业中若环地府滩的育兴省港利脊平资当公设速对引业,岸的递与用城发支。发心干珠区实和跨,产政口用梁,源推路;公西导、实”直区调。市展持展区重江产行各海发业府岸关”增利动的尽路片。航施。接域整主政及条,要口业基类湾挥区强线系;强用西建早的的空港带向中城策必件发功地结础自陆惠的有、,,
2.城市型与产业聚集型两种空间发展模式并存
城市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各城市主城区为 代表,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由城市政府 主导的集约发展模式,建城区内城市服务功 能 完善,土地利用效率高。
产业聚集型的空间发展模式以村镇建城 区为代表,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由基层 政府主导的粗放发展模式,建城区内人居环 境较差,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土地的单位产出较低。
规划建议人口的发展按照中方案8000万来引导,区域性基础设施的 规划建设规模参照总人口8000万的目标。
3.城镇空间发展前景预测
2002年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546.4 平方公里。
延续现有的发展模式:
如果保持1995-2002年间8%的增长速度,2020年 建设用地的规模将达到17800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 积的43%。这势必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林地、 水面、耕地被占用。
因此,本次规划采取12%、10%、8%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增长 方案分析2020年区域GDP总量,则2020年区域GDP总量将会分别达到 73400亿元、52100亿元、36800亿元。
2.人口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珠三角地区人口达4078万人,城 市人口为2920万人。总人口中外来人口达到2000万。
2.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2002年珠三角GDP总量为8536.36亿元。 1980-2001年珠三角的 GDP年均增长率为22%,1998-200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2.5%。考虑到 区域经济总量扩大和近年的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超常规 增长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根据国内外的有关预测分析,未来我国仍将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4.其它特征
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制造业基地 产业发展呈现专业化聚集与分工的趋势 经济发展吸引了高比例的暂住就业人口 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性失调 人居环境建设滞后
二、区域发展前景预测
1. 区域合作促进珠三角持续成长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建立将带来 巨大的市场机遇,而珠三角与东盟的合作将会得地 利之先。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将为珠三角的长远发 展提供广阔的内陆经济腹地。
香港与澳门先后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 大珠三角区域的经贸合作将会更加紧密。
珠三角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带动 作用日益明显,互补发展前景看好。
珠三角内部各城市的协调机制将逐步完善, 从竞争走向竞合乃大势所趋。
判断:如何引导产业聚集型模式向城市型模式转变是区域发展面临 的重要问题。
3.区域发展不均衡加剧
东西岸发展差异 发展重心明显偏向东岸,东岸的人口和经济的总量已经从90年代初与 西岸基本持平发展至超出3~4倍。 内外圈层发展差异 内圈层的经济活动以及与城镇发展高度集中,外圈层工业化和城镇 化进程明显滞后。 广州与深圳两个城市的极核作用突出 在珠三角城镇连绵区中,广州与深圳两市,无论人口、社会经济指 标还是基础设施水平都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对珠三角经济增长贡献率近 几年一直维持在50%以上,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判断:如何在促进区域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地 区之间发展差异,走向共同发展,是区域面临的一项政治任务。
加强分工合作,提高竞争能力 完善保障体系,提升人力资源 维护生态系统,确立安全底线 改革土地制度,高效利用资源
• 目标:南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的先锋
主要工作内容
识别区域空间增长特征、问题和趋势 透过判断区域发展前景,预测空间发展需求 初步建立区域空间结构框架体系 提出引导空间增长的对策 制定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近期行动计划 逐步推进区域协调机制
采取集约发展模式:
通过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集约化发展模式的实 施,将2003-2020年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控制在3%~ 4%左右,那么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8000 平方公里以内,占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这样区 域核心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将得到控制,并可能 进行逐步改善。
三、空间推进策略与远景空间结构
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法、综合增长法、环境容量法、经济相关法等各 种人口分析预测方法,珠三角未来的总人口规模的幅度在6000-10000万 之间,以上方法预测的人口规模平均值为7374万。
本次规划提出珠三角区域总人口的高、中、低三个方案:其中高方 案为10000万人,中方案为8000万人,低方案为6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