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阅读理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学科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我们去寻找提升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包括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词汇量、加强阅读技巧以及注重综合训练等。
一、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提升阅读理解水平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有趣的故事、绘本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
二、提升词汇量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对于提升阅读理解水平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学习、词义解析和词汇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
此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实际运用词汇来巩固记忆,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三、加强阅读技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例如,预测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技巧,并进行相关练习和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四、注重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还需要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各类阅读理解题目,包括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等,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指导。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材料的比较与分析,培养他们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起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需要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词汇量、加强阅读技巧以及注重综合训练。
这些方法相辅相成,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阅读素养实施方案
阅读素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阅读素养是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文本,还可以提升个体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制定阅读素养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其对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对阅读的热情和欲望。
三、实施措施。
1. 制定多样化的阅读计划,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阅读等,以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注重阅读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将阅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建立个人阅读档案,定期进行阅读总结和分享,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前后文、上下文等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阅读的支持和鼓励。
四、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同时,家校合作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阅读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阅读素养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
五、总结。
阅读素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计划、系统性的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体教师和家长都能共同努力,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他娱乐活动的诱惑,学生阅读素养不断下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阅读环境的创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应配备丰富多样的图书馆资源,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
同时,学生家庭也应鼓励孩子阅读,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并为他们搭建安静的阅读环境。
三、培养兴趣与提高阅读能力1.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如故事书、报纸、杂志等。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他们的阅读动力。
2.推崇多元化的阅读形式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可以引导学生接触电子书籍和网络阅读。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比如每天早上或晚上固定的阅读时间。
同时,教师应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启发思维与扩展知识面1.引导深度阅读学生不仅应该进行表面的阅读,还要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含义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拓宽阅读领域除了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等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特定领域开展深入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3.鼓励创造性阅读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如写读后感、写文章或故事等。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测试、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家长也应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进展情况。
六、总结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领域。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
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业成绩,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和家长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使学生有机会选择喜欢的读物。
此外,家庭中应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为学生提供宽广的阅读选择。
阅读角落、书桌、书架等的设置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培养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坚持,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专注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朗读、默读、评述和再创作等不同形式的阅读,以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3.选择适合水平的阅读材料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读物的内容,教师和家长应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难度,有助于学生逐步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开展文学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文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朗诵比赛、阅读分享会、作文比赛等,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交流阅读心得,激发学习动力。
此外,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文学节和读书会,邀请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来进行讲座和分享,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5.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资源。
教师和家长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鲁迅全集》等。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总结而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为例
图 2 课前学生的单次阅读时间
的学生阅读频次是每周 1~2次或者不读书,44%是 基本不看,3% 可以达到每周 3次以上 (如图 3所 示),41%的学生单次阅读时间为半小时,38%为一 小时以内,21% 达到 1~2小时。(如图 2所 示), 46%的学生每个月的阅读量能有 1~2本,24%每月 读少于 1本,23%可读 2~3本,7%可达 3本以上 (如图 1所示)。由此可见,学生在选修课程前,有 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阅读习惯,且阅读频次都较低。 12 课程设计与教学探究
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信息的过程,而 是一个能 动 的 积 极 思 维 过 程[3]。 为 了 更 好 达 到 课 程目标,课程团队成员组织开展了课程设计研讨会, 编制《大学 生 阅 读 情 况 调 查 问 卷 》,以 成 都、峨 眉 两 校区 2019-2020学年选修阅读与欣赏课程的本科 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其选修阅读 与欣赏课课前阅读情况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共发放 85份,收回有效问卷 80份。
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为例
StudentAssessment)将 阅 读 素 养 定 义 为 达 到 个 人 目 标、形成个人知识和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 运用和反 思 书 面 材 料 的 能 力[2]。 本 课 程 根 据 国 家 教委提出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 教学任务设计及学生需求,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 动式教学模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 值 观 ”三 方 面 出 发 设 计 了 课 程 目 标,引 导学生阅读不同门类的经典书籍,提高高校学生的 阅读素养和人文及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 考并妥善处 理 自 我 与 自 我、自 我 与 他 人、自 我 与 社 会、自我和自然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开放、包容、合作 的心胸与态度,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 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1 课程对象阅读现状分析
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实施方案
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实施方案学生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全面的阅读素养评价体系。
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
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都应该参与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中来。
学校可以举办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家庭可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多读好书;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另外,我们需要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特点。
我们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马拉松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工作。
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保障。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的来说,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开展推广活动、优化教学方法和建立长效机制,我们相信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2023年。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而学校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一、提高学生的个人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之上。
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搭建数码资源平台、举办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法、摄影等社团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促进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二、广泛的阅读素材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多元阅读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阅读文学、科技、艺术、历史等不同主题的文章。
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视野与思维能力。
三、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掌握,除了要依靠个人的兴趣来驱动,还要仰赖快速抓取信息来应对新的阅读材料。
因此提高阅读速度也是学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采取提高阅读速度的良好习惯来进行实践,如坚持锻炼眼部肌肉、掌握抓住文章核心思想的技巧等等。
四、利用新技术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是绕不过的。
如利用虚拟实景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读书体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五、引导阅读与表达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阅读本身的技能,还需要线上/线下教育引导学生融合自己的认知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良好表达力,并培养独立思考、自己发问、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
六、促进家校合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校要与家长们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可行的家庭读书计划,建立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喜欢阅读的同时,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经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终于探索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实践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实践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还对我们获取知识、理解他人思想以及提升自身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
一、多读书,广泛涉猎阅读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不仅要读课本上的文章,还要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传记、科普读物、散文等。
通过阅读不同风格、题材和作者的作品,我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选择书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来进行。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一些简单易懂、情节生动的书籍入手,如儿童文学、寓言故事等;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挑战更有深度和难度的作品。
同时,要注意阅读的质量。
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而要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情感和思想。
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笔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疑问,以便后续的思考和总结。
二、学会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掌握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并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特点灵活运用。
精读是对重要的、经典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
在精读时,要逐字逐句地品味,理解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查阅资料、与他人讨论等方式,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略读则是快速浏览文章,获取主要信息。
比如在阅读新闻、杂志时,我们可以先浏览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有选择地阅读感兴趣或重要的部分。
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处理能力。
三、注重积累词汇和知识丰富的词汇量和广泛的知识储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积累词汇,不仅要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还要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它不仅涉及到知识获取的渠道,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阅读能力不够强,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扰。
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技巧和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的前提是学生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持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趣、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爱好的图书、报纸、杂志等阅读材料,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2. 鼓励朗读和分享:教师可以组织课堂上的朗读比赛或小组分享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
3. 设置阅读角落:学校图书馆、教室和宿舍等地方可以设置专门的阅读角落,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随时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提升阅读技巧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而技巧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提升阅读技巧的方法:1. 预测和猜测:学生可以通过读标题、短语、段落开头等来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培养他们的推理和猜测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阅读技巧的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划线标记、摘要概括、提问回答等技巧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要点。
3. 多种阅读素材:除了课本和教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不同领域的文章,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对不同文体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多元化的阅读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几种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的方法:1. 阅读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比赛,如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阅读能力的舞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报告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索和实践效果报告课题组:凭祥市第一中学语文组课题研究人员:邱国安陈长安黄振超陈军明刘惠群赵艳妮陆康李燕婷闭福玉杨军张燕萍一、课题提出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第四学段(初中)分目标提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朱永新也指出:“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
”但经调查,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1.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
他们在星期天与节假日里进行的课外阅读实际上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变种,受到外界因素很大的干扰,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课外阅读内容不丰富。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仅阅读量少,而且内容不丰富。
很多学生为取得较好成绩,仅看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教辅读物;一些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笑话幽默等书籍;即使部分学生关注鲁迅、冰心、老舍、安徒生等大家的作品,也只是泛泛而读;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涉猎更是不足。
3.课外阅读方法不科学。
从调查结果看出,有18,3%的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写摘录,作一些批注或标记,仅15.68%和3.09%的学生能够做到边读边想或写读后感,而70.23%的学生课外阅读只是随便翻翻而已,缺乏目的性、有序性和系统性。
六年级语文阅读素养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要求在六年级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1.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并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2.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度,让学生习惯于自主阅读,并且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3.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能力,能够分辨出文言文、现代文以及其他文体特色。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与措施1.注重阅读素材的选择。
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科普知识、历史文化等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并且愿意去读。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并进行分享。
2.导入阅读材料前的预热。
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者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前预测故事的发展或者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期待。
3.读段落、读全文。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停下来进行段落理解或全文理解的训练。
让学生自己回答问题和评价,或者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速读与精读能力。
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训练,如每日定时的阅读活动、跟读练习等,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度。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精读者,还可以进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阅读,学生之间相互检查阅读情况和提出问题。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材料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或者其他相关主题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评价和分析。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于文本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探索不同文体的特点。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了解不同文体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阅读和对比,培养学生分辨不同文体特色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鼓励学生每天读书,并记录阅读成果和心得。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社会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较低。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动力源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或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此外,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的丰富藏书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读过的好书可以经常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走廊、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一步激发阅读的欲望。
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
例如,学会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图表、目录等,迅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使用词汇猜测、上下文推断等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思。
第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同时,学校图书馆应当充实书籍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阅读条件。
最后,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组织讨论或撰写读后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消化阅读内容。
总结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培养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技巧、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以期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完整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思辨性阅读和文学鉴赏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内容和主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学生可以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作品的基本脉络和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作品改编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综合素养和文学修养。
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学之美,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2.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阅读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展开探讨,分析其意义、策略和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1.1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素养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
通过良好的阅读素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2 拓展学生知识视野阅读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对不同领域的了解。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1.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良好的阅读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和思考。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4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阅读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审美感知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1 丰富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2.2 阅读指导和辅导学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教授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 阅读活动和比赛学校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4 课堂阅读和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讨论,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学校可以开展家庭阅读指导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教育中,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途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尽人意。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兴趣、丰富阅读材料、注重阅读技巧与理解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只有喜爱阅读,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与自身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欲望。
例如,对于喜欢科学的学生,可以推荐科普读物或者与科学相关的故事书给他们。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组织阅读分享会、设置阅读挑战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从而增强阅读的乐趣和动力。
二、丰富阅读材料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阅读需求,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阅读书目,鼓励他们广泛涉猎各类书籍。
例如,推荐经典文学作品、科幻小说、历史传记等。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层次。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包括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通过接触不同媒体的阅读,学生可以增强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的阅读材料,如故事书、漫画等,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注重阅读技巧与理解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例如,扫描文章首句和末句,快速获取文章的中心思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主旨,进一步展开深入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一、引言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困难出发,分析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1. 现状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素材大多以文言文、课文为主,缺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现代文学作品。
这导致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讲解、解题为主,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语文阅读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测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思想理解、情感共鸣和创新发挥。
2. 困难(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对教材和课文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2)学生阅读能力有限。
由于教材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局限在文言文和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上,缺乏对现代文学作品和多元化文本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
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和解题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佳。
1. 丰富教材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选择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并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现代文学作品。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
2. 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讨论、研究、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生修养。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一、引言阅读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理解思想、形成观点和判断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二、理论层面1.1 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素养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报告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
提高阅读速度,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进行限时阅读练习。
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1.3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和评价。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如回答问题、撰写读后感等,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多进行跨学科的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摆放各种类型的书籍。
还可以定期更新图书资源,保持阅读氛围的新鲜感。
2.2 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确保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
2.3 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读书节、读书会等。
家庭也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阅读时刻,如睡前故事、亲子共读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指导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指导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情感、审美、思维、判断和实践等综合能力。
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深入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文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呢?一、合理规划名著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是文学的瑰宝,是一座值得探索的精神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名著阅读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进行阅读,并逐步提高阅读深度和广度。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名著阅读融入语文课堂,串联起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注重引导和解读,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往往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应该注重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名著中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艺术特点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提高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名著阅读是一种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每个人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分享给他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在分享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和理解,学习他人的优点,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名著解读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名著阅读不仅仅是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名著进行解读,分析名著中的主题、思想、情节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和表达。
通过名著解读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水平。
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的品质和深度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洗礼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干扰,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二、培养阅读兴趣1.1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的书籍。
1.2 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可以定期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如“名著欣赏”、“科幻世界”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进行讲座,分享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提高阅读能力2.1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并非简单地看书,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
我们应该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2.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逐渐形成“读书如吃饭”的习惯。
还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四、拓展阅读渠道3.1 丰富课外阅读资源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应该丰富课外阅读资源,包括纸质书籍、电子书籍、有声读物等。
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荐优质的网络文章和博客,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2 开展跨学科阅读活动跨学科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阅读活动,如科学与文学、历史与哲学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联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阅读评价与反馈4.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合理的奖励和认可。
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了解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阅读实践单”,助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第三学段学生阅读力培养为例
“阅读实践单”,助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第三学段学生阅读力培养为例摘要: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促进阅读真实发生?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走向主动阅读、有效阅读、深层阅读?笔者经过实践探索,“阅读实践单”是有效改变阅读过程的学习支架。
教师借助“阅读实践单”的设计补之短板,提升阅读能力;授之以法,形成阅读策略;引之多元,拓宽阅读视角。
“阅读实践单”促进学生“卷入阅读”,实现“读”的真实发生,并能有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展开针对性辅导,使学生由在读,走向深读,实现会读,帮助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人。
关键词:阅读实践单;阅读力;会阅读如何促进阅读真实发生?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走向主动阅读、有效阅读、深层阅读?如何设置支架,帮助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人?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发现“阅读实践单”是有效改变阅读过程的学习支架。
借助“阅读实践单”,学生能有意识地深入阅读,去探究、去发现文本在构思、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品评分析能力,掌握深入阅读的阅读方法,由“深读”走向“会读”,帮助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人!一、修补短板,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发现孩子在阅读能力上存在的一些短板,借助“阅读实践单”的设计,能打通课内外的阅读关系,针对不足强化训练,以此弥补学生阅读能力之短板,最终作用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渗透阅读方法,训练概括能力初入五年级的学生,刚从第二学段升入第三学段,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对主题中心的把握能力都不强,但是这些又是孩子们深入阅读的基础。
所以,借助课外阅读扎实训练把握主要内容和中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引导学生学会用“六要素方法”提炼情节相对简单、内容相对集中的短文后,我进一步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由若干章节组成的中长篇小说作品,如《恰同学少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草房子》、《绿山墙的安妮》等等,引导学生采用“篇章内容叠加法”概括多章节的小说作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探索与实践阅读,贯穿于人的一生。
它是人认知世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学生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
因此,阅读素养应该是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
一、多种举措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乐于阅读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
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平时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为了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内注重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在班级前面黑板上设置“美文诵读”、“每日一诗”等小栏目,在班级的墙壁和后面的黑板上贴满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激励人发愤读书的名人名言,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感受祖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置身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每天抽出20分钟作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你喜欢的书”。
每到这时,教室里便鸦雀无声,每名学生都会全身心徜徉于书海之中。
(二)巧设悬疑,诱导兴趣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
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通常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我卖个关子,然后告诉学生,故事内容都在某某书里,如果想知道详细的内容和结果就去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
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从而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空洞无物、不知所云的说教都有效得多。
(三)举行活动,稳定兴趣为了稳定和保持住学生被激起的阅读兴趣,我采取“讲故事”、“好书推介”、“诗词大赛”、“经典诵读”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各种比赛活动,既有效地检查了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慎重推荐阅读材料,增加学生阅读积累当学生读自已喜欢的书时,他们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融入其中,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当学生读自已不喜欢的书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
因此,我们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想读、愿读、乐读,并能从中享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
(一)内容贴近,阅读无碍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小学生如果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深奥的文章,因为无法理解,会使学生养成看书囫囵吞枣的坏习惯,学生刚刚被激发起来的兴趣很容易被大打折扣,挫伤了学生进行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理解水平。
比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内的文章,《小学生优秀作文》《阅读》《小学生语文学习》《知心姐姐》《小主人报》等刊物、书籍内的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及经验产生联系。
学生读这类文章,感觉与他们距离非常近、非常亲切、自然、朴实。
因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能让学生在阅读时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描述事物时,找到更准确的语言表达,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依据教学,拓展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大多只能选取系列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或者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部分,通常用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一个深刻道理或是一个人物的光辉形象等,而课文中的单个故事或者系列文章的一个片段由于暂时脱离了系列文章这个大环境,导致学生理解起课文内容来,有时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1+X”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关的其它文章或者其它故事来读,从而对这个人物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它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前,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少儿版),以使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人物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学习《景阳冈》之前,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少儿版),以使学生对整个《水浒传》,特别是对武松的人物性格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选择与它相似的其它写景文章来读。
由课文的“点”拓展到一个较大的“面”,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掌握写作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
如学习《落花生》之后,在学生对花生的品质有了较深入的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相似的借物喻人的文章《白杨》等。
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领悟。
拓展阅读的内容应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与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我们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科学指导阅读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效果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必然是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策略,必然是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策略,必然是能快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新颖,而在于有效。
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与否,直接关系到儿童阅读的质量。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阅读能力,增进阅读效果的关键。
(一)因文而异,因人不同不同的文体方法不同,如诗词用涵咏、朗诵、背诵,小说则快速浏览,散文则找联想点……有些书可“随便翻翻”,有些书可“细嚼慢咽”。
读书之前必读导读;读后必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不同的学生应帮助掌握最少一种好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强的可让其读历史、美学等方面的书,可品读;阅读能力不太强的,可让其读童话作品,可泛读。
先激其兴趣,待进入到阅读天地中,再循序渐进地指导。
(二)读思结合,促进内化“学而不思由罔”,只阅读不思考,犹入进宝山空手而归。
读思结合是历代大学问家必用之法。
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
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体认,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不但要注意朋友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由此及彼,例如读《穷人》,从渔夫的妻子联想到水生嫂等,深刻关注中外妇女美好善良的心灵。
而且还要让学生对内容相近而体裁不同,或者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比较,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更能揭示知识规律,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如学生要在课外大量的阅读唐代田园诗与边塞诗,就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素读、浏览、做读书笔记等。
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运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四、注重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在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使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只要哪一天未坚持课外阅读,就像失去了什么,甚至坐立不安”的感觉。
(一)全员引导,自发阅读课外阅读不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可此生读、可彼生读,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生。
“每位学生每天都要读”应是课外阅读指导方略的要旨和灵魂,是我们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
就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而言,如果“指导”来“指导”去,始终只有一部分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另一部分学生不能坚持,那么,这样的“指导”就无成功可言。
只有能够引导学生“全员”“每天”地“自发”阅读,才是课外阅读指导上的真正成功。
(二)抓好开端,由易到难在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
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
我们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
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要特别留心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并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为师者无论是在课内学习,还是课外阅读上都要能够面向全体、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只有我们高度负责,才会让每位学生养成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
因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
(一)鼓励探究,学会发现在阅读指导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想象,敢于创新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
我们在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阅读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内化观念,形成能力与智能,是为学习好课内知识,加深巩固、理解运用课内知识服务的。
因此,两者要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融合贯通,做到学以致用。
六、科学评价阅读表现,激励学生愈读愈好阅读的评价不外乎“量”和“质”两个指标。
课内阅读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的“质”的评价,给学生出几道课内语段题目,得分的高低一般就指示着阅读的“质”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阅读,我们不应该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结果性评价做法。
我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而语文积累不是结果的描述,而是状态的描述,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同时具有浓厚的学生个体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