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_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 教案设计简介课程名称:《拣麦穗》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文分析、课文朗读、情感体验、思维训练、评价检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著文本中所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时间安排:2课时2. 教学内容设计2.1 课文分析针对《拣麦穗》这篇优美的散文,进行认真的篇章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作者采用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人物个性描写等方面来深入理解文章。
2.2 课文朗读在学生全体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分析不同角色的言辞,语气等,并在小组讨论后建立初步文字分析框架。
2.3 情感体验在小组中,每个小组按照《拣麦穗》中的不同情感线索,每人朗读自己所分配的情感语段,有无独具一格的个人情感表达,有无透过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加深了解及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2.4 思维训练利用文段及文中细节,启发学生进行由简入难的多项练习,例如文章思想内涵的概括和归纳、人物性格描写的推论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练习和转化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5 评价检测检验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散文主旨和情感的掌握程度,并且对于一些文学性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检测。
全面性评价反映教学过程。
通过评价结果,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设计3.1 气氛营造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学生主体参与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学的乐趣。
3.3 多元化教学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比分析、读写结合、口语训练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实施方案设计4.1 教学方案根据《拣麦穗》的文学特点、学生的教学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严谨的教学计划和一个有益的教学过程。
《拣麦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拣麦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关爱。
(3)提高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3)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感。
(3)增强学生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拣麦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场景。
3.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农耕文化。
2. 培养学生关爱农村、农民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拣麦穗》。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拣麦穗》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图片、视频展示(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图片、视频中所展示的农村生活场景。
5.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
(2)学生通过扮演农民、拣麦穗等角色,体验农村生活。
6.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字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7. 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拣麦穗》的故事。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幼儿舞蹈拣麦穗教案设计
幼儿舞蹈拣麦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理解“拣麦穗”这一农耕文化活动的意义和过程。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拣麦穗”活动的意义和过程。
2. 学习与“拣麦穗”相关的音乐。
3. 学习与“拣麦穗”相关的舞蹈动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拣麦穗”活动的意义和过程。
2. 难点:让幼儿掌握与音乐节奏相匹配的舞蹈动作。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拣麦歌》等与“拣麦穗”相关的音乐。
2. 舞蹈道具:麦穗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播放《拣麦歌》,让幼儿听歌曲,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拣麦穗”这一农耕文化活动的意义和过程。
2. 学习音乐:教师向幼儿介绍《拣麦歌》的音乐特点,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韵律。
3. 学习舞蹈动作:教师向幼儿示范“拣麦穗”舞蹈动作,如摘麦穗、扔麦穗等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学习舞蹈动作。
4. 组织练习: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组织幼儿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和节奏感。
5. 整合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整合表演,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表演,展示他们学到的舞蹈动作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拣麦穗”这一农耕文化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拣麦穗》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2 课文梗概《拣麦穗》是一篇描写农村儿童帮助父母拣拾麦穗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主人公小明和妹妹跟着父母去田野拣麦穗,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辛勤和乐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并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村麦收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理解课文(1)小明和妹妹为什么要去拣麦穗?(2)他们在拣麦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他们收获了什么?3.4 讨论与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并谈谈自己如何去关爱父母和感恩生活。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课文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以加强他们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4.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父母和感恩生活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关爱父母、感恩生活的意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如农村生活、家庭成员关系等。
让学生通过讨论、调查、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话题,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拣麦穗》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
2、__主题的探讨:作者通过追梦和梦想的破灭来表现人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性的增长而导致美好情感流逝的怅惘之情。
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师导语“文学绝不仅是镜子般地反映人们的不自由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且是不自由态的自由补偿。
受着社会与精神种种羁绊的人们,可以在文学营造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某种自由感。
”所以在本单元的散文世界里,淡雅的荷塘、朦胧的月色消解了朱自清先生现实世界的惆怅,精神“家园”的追寻体现了冰心老人对爱与美的永恒忆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拣麦穗》仍是一篇呼唤爱与美的力作。
幻灯展示有关张洁的内容。
二、阅读习惯养成活动1、交流预习过程中自己关注到的生词。
2、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妙语。
3、交流你对__有疑问的地方。
4、教师幻灯展示应该让学生关注的字词。
三、文本解读活动1、交流阅读课文后整体感受到的作者的感情。
(1)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整体的感受,可以不作理性分析。
提示:惆怅和失落。
(2)通过寻找课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段落将此问题具体明朗化。
①课文:“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幻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
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提示:递进句式的运用将作者心中深沉的哀叹表现出来。
反问句式增强了这种惆怅。
②课文:“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了一样的烟荷包。
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提示:此处是梦想丢失的失落之情。
2、讨论__作者为何会感到惆怅和失落?(1)阅读__的第一个梦,讨论交流农村姑娘的梦与作者惆怅情绪的关系。
①体会农村姑娘边拣麦穗边做梦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第一篇:《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教案罗杏娣【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2.了解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文章讴歌真善美的主题。
3.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纯真无私的爱;感悟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赞美、追求人间至爱的主题。
2.难点:理解“我”和姑娘们的梦及梦想破灭的涵义;理解文中“小火柿子”和“烟荷包”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的深刻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习作展示,温情导入念读学生有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段落。
让学生说说感受。
明明写的是童年快乐的事,为什么读起来却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呢?(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一位女性作家张洁也写了一篇关于童年的散文,不知道是否也会给同学们同样的感受呢?(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拣麦穗,梦想,破灭)虽然我的梦想也同样破灭了,但我与老汉之间的故事让人动容。
(三)细读课文,赏析品悟1.分角色朗读我与老汉之间的部分注意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答:天真无邪、懵懂纯真。
问题: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慈爱、善良、漂泊、历经沧桑。
问题:老汉是真的想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不是。
老汉对“我”的爱是出于对“我”的怜爱,是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所讴歌和追求的爱。
3.第三部分老汉的去世。
默读40-47段,思考问题(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2)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火柿子象征着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
寄托了“我”对至纯、至善、至美的爱的向往与追求。
)(3)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把握作品的细节,体会其语言魅力1.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不同人物拣麦穗的“细节”,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探究作品主题(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2.在体会人物情感和探究作品主题中,品味文章丰富细腻、精妙动人的语言3.赏析文章象征的表现手法(烟荷包和小火柿子的象征意蕴)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细节,品味语言难点:探究主题,赏析象征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设想1.教学策略(1)基于生本对话的多元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策略(2)长文短教,化繁为简,重点落实文章的基本要素:人、事、物、情2.预习安排(1)熟读《拣麦穗》全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2)完成预习作业,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预习作业:①这篇散文主要是围绕什么事情来写的?②姑娘们和“我”各是如何拣麦穗的?目的是什么?3.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整体感知,把握大意1.这篇散文主要是围绕什么事情来写的?拣麦穗2.文章写了哪些人拣麦穗?姑娘们拣麦穗,“我”(大雁)拣麦穗(二)生本对话:解读“细节”,品味语言1.阅读第二部分,解读姑娘们的“拣麦穗”指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姑娘们是怎样拣麦穗的?她们拣麦穗是为了什么?时间(环境):“月残星疏的清晨”到“月亮又回到天边”——从早到晚(辛勤)动作:“挎”“拣”(拼命)内心:“遐想”“想”“痴想”“想象”“梦”——兴奋、喜悦,充满憧憬收获:“装满篮子”“或许能拣上一斗”目的:“卖”“攒”“扯”“买”“剪”“缝”“绣”“装”——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板书:姑娘们——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美丽的梦2.阅读第三部分,解读“我”的“拣麦穗”(1)指一名同学朗读第1-8节,其他同学思考:“我”和姑娘们的“拣麦穗”相比,有什么不同?动作:“歪歪趔趔”“跟在姐姐们的身后”“跌跤”“追赶蚂蚱和蝴蝶”收获:“少有拣满一篮子的时候”“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目的:“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板书:大雁——“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天真(纯真)的梦(2)指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结合第三部分有关内容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为什么想到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我”: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贪吃、丑陋,少人疼爱,渴求并依恋老人那像“我”母亲一样的“朴素的爱”卖灶糖的老汉:衰老、孤独、居无定所,慈祥、纯朴,疼爱着“我”这个贪吃、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小女孩,给“我”依恋,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朴素美好的爱(三)生生对话:探究主题,赏析手法姑娘们和“我”拣麦穗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而这两个梦最终都破灭了,那么,面对梦的破灭,姑娘们和“我”分别有着怎样的反应呢?1.阅读第二部分最后三节,思考:姑娘们面对梦想的破灭,有着怎样的反应?周围人又有着怎样的反应?姑娘们:“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不会过分地悲伤”——甘于命运的安排,不再追求,不再梦想周围人:“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因司空见惯而漠然、麻木板书(接上):姑娘……——梦想破灭——对农村妇女(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伤2.有人说,姑娘们的“拣麦穗”是一个大背景,而“我”的“拣麦穗”是一个具体的“个案”,是对大背景的一个生动别样的“注脚”那么,“我”最终的命运会不会像姑娘们一样呢?(学生讨论,阐述理由)提示:从课文中找依据,一是要抓住姑娘们和“我”各自面对理想破灭的反应以及周围人的反应,二是要结合文中关于烟荷包与小火柿子的描写,揣摩其用意思考相关问题:(1)烟荷包寄托了“我”的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我”常常想找到它?(2)作者描写小火柿子有什么用意?烟荷包:寄托“我”最初的纯真幼稚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小火柿子:象征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暗示“我”不会像姑娘们那样甘于命运的安排,而是永存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板书(接上):大雁……——梦想破灭——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四)对话作者:知人论世,延伸阅读1.点击链接——张洁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求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在20世纪80年代文坛,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的心理……”她的作品“常会通过儿童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朴素、感人的一面”2.小结“我手写我心”,在“我”的心中,在我们的心中,爱,是不能忘记的(板书)五、布置作业1.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成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课外阅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附:板书设计姑娘: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美丽的梦——梦想破灭——对农村妇女(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伤大雁:“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天真的梦——梦想“破灭”——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爱,是不能忘记的”)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我”与卖灶糖老人之间的“恋情”,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2.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写法,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培养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背景;学习理解课文,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丽的梦,童年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思绪,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看她给我们展示的又是怎样的童年?(二)研习课文1.速度课文,看看全文三部分的内容各写什么?概述其主要内容。
【1.写村姑们拣麦穗准备嫁妆的梦想及结婚后梦想的幻灭。
2.写天真的我与卖灶糖的老汉的“恋爱”。
3.写我对老汉浓浓的依恋和怀念。
】2. 村姑们拼命的拣麦穗,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换取嫁妆,寻觅幸福】3.她们的痴想跟她们的现实一样吗?对此她们持什么态度?【“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所想像的又是多么不同。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也不会过分的悲伤,--憧憬过的美丽、幸福的梦想的破灭,给人以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们那种麻木、顺受的姿态,以及她们从此以后不再梦想、也没有梦想的灰暗人生。
】4.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但是为什么文章开头却由姑娘们写起作者这为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作者给我们交代的文章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的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作用:这个背景给全文定下了一个令人伤心、惆怅的基调,也为后文写“我”天真的“恋”情作铺垫和映衬。
《拣麦穗》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拣麦穗》是一篇言近意丰,情愫复杂、绵长的散文。
虽然语言看似简单、朴素,但文章有着沉甸甸的情感积淀,而学生的鉴赏往往停留在文字的最浅层,因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性格的深入剖析,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朴的人性美和世间诚挚的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深入剖析传神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体会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1、教学按照“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深入探究”的过程进行。
2、培养学生自我赏析,自我归纳,自我表达,互相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朴的人性美和世间诚挚的真情,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2、引导学生寻找并珍惜身边纯真、朴素的爱。
三、教学方法1、启发点拨法。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3、合作探究的组织方式是: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从课文的二、三部分中任选一个场景赏析,将其改写成电影特写镜头。
四、教学时数一課时五、教学步骤(教学流程)(一)情境创设課前两分钟,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导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爱: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师长的关爱,朋友的友爱……每个人都是一条追寻爱的小溪,千万条小溪汇聚成爱的海洋,这个世界才充满爱!作家张洁就是其中一条默默追寻爱的小溪,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她的散文《拣麦穗》来体味她对爱的追寻。
作者简介(Powerpoint展示)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的创作以“人”和“爱”为主题。
(三)整体感知1、速读課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感悟感情基调。
2、对话讨论。
(Powerpoint展示话题)①谁拣麦穗?②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③梦实现了吗?她们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Powerpoint展示结构图:拣麦穗—→姑娘们我拣梦想姑娘们换取嫁妆幸福“我”嫁卖灶糖老汉梦想破灭麻木、顺受对爱的执着渴求4、教师小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拣麦穗》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文学类阅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带学生走进劳动的世界,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了解《拣麦穗》的作者、题材、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主题和主要情节;•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学类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审美意识,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通过文本的课文阅读,让学生了解《拣麦穗》的写作背景和主要情节,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语言表达让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思考,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主题探究探究《拣麦穗》的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1、引入用一张照片或一幅画展示麦田里的农民工作繁忙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以及劳动的价值。
2、导读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拣麦穗》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题材,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欲望。
3、课文阅读通过老师的朗读或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拣麦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和分析,在讨论中掌握文学类阅读技巧。
4、语言表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主题探究让学生探究《拣麦穗》的主题,理解和认识主题对课文的意义以及文学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化学课本、PPT等多媒体教具•《拣麦穗》一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教材改革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麦穗样本和实物;2.相关图片和视频;3.提前准备好采摘所需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与学生分享一个与农田劳动相关的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麦穗是什么,以及麦穗的用途。
Step 2: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15分钟)1. 展示麦穗样本和实物,让学生观察麦穗的形态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麦穗的颜色、形状和结构。
2. 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麦穗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方法。
3. 与学生一起讨论麦穗的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如防止弄伤自己,避免伤害植株等。
Step 3:现场实践 (30分钟)1. 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或附近的农田,让他们亲自体验采摘麦穗的过程。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一个领导者指导其他成员采摘麦穗。
领导者负责观察和指导,其他成员负责实际操作。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采摘时要轻轻拧动麦穗,避免将其弄碎或损坏。
Step 4:总结和评价 (10分钟)1. 让学生归纳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2. 分享学生在采摘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鼓励学生就农田劳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行思考,以及它们对社会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探索农田劳动的其他方面,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实地采摘麦穗,使他们亲身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农田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改进的地方是可以多安排一些与农田劳动相关的活动,如种植蔬菜、捕鱼等,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拣麦穗》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
2)通过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剖析人物形象及情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儿童视觉,抒发一种温馨又略带感伤的清新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本文教学按照“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和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真感悟,仔细体会贯穿全文的人性美。
2)联系实际生活,探寻爱的真谛,感悟人与人之间纯真的人性美。
二.教学重点:揣摩传神的语言,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认真感悟、仔细体会贯穿全文的人性美。
四.教学方法:1.探究点拨法: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点拨2.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分钟)1、出示一组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营造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的田园风光图片:老牛耕地、乡村麦田、金色麦浪、拾穗身影等画面,让学生欣赏并展开联想,感受农村生活的气息(多媒体出示)2、学生自主表达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四分钟)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多媒体出示):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课文通过描述旧时村姑拣麦穗时对生活种种美梦的憧憬及其破灭,以及自己儿时与卖灶糖老汉之间一段令人感伤的往事,表达她对人生的美的执着追求。
(三)粗略探究问题(五分钟)1、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多媒体出示):1)课文开头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我”拣麦穗时的梦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嫁给“卖灶糖老汉”?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明确:1)课文开头概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及其破灭,给全文营造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为下文叙写“我”由拣麦穗所产生的憧憬——嫁给一直疼“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作铺垫和映衬,由面到点,由此及彼,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呼唤真情,追求纯真的人性美。
拣麦穗教案(共5篇)
拣麦穗教案(共5篇)第1篇: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_.《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明确:“我”:和姑娘们;我:嫁卖灶糖老汉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梦想破灭;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们:麻木、顺受.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明确: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板书设计:文章结构(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全文线索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作业布置:做《新坐标》预习导案。
教学后记:_.《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主备课人:朱小剑审核:胡朝峰组员:杨得义胡朝峰尹薇朱小剑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2.体味作者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走向高考通过对“烟荷包”的分析,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理解象征手法。
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从全文内容入手导入到对具体的细节描写的鉴赏。
二.赏析全文。
㈠精读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张洁《拣麦穗》教案
张洁《拣麦穗》教案张洁《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故事讲述的是在农村这样一个女性生存艰难背景下,主人公大雁和一个卖灶糖的老汉之间那种纯洁感情的故事。
下面跟店铺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拣麦穗》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尝试“对话式”和“品悟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体悟细节的能力。
2、进入文本,理解“寻梦”的内涵,体会人物对梦想追求的内心世界。
3、重点品味两个关键句段,学习象征手法,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拣麦穗”所透出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启发学生做一个有梦而又追梦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梦想”及“寻梦”的内涵。
2、难点:理解文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和丰厚的人性内涵。
【教学方法】“对话式”和“品悟法”的教学方法【课时】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谁没有童年呢?谁的童年没有秘密?谁的童年没有五彩缤纷的梦想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张洁的《拣麦穗》,伴随一颗颗麦穗串成的一段段往事,凝成的千般梦想,万种情怀,一起共同开始我们的人生寻梦。
二、初步感知学生粗读文章,了解大致内容。
提问: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哪些具体的事物?主要的事件是什么?明确:人物——农村姑娘们、“我”、“卖灶糖的老汉”;具体事物——麦穗、灶糖、小火柿子、烟荷包;主要事件——“我”与“老汉”之间的情谊。
三、文本品味大家仔细研读一遍课文,带着以下几个问题:1、当“我”说出“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时,作者是怎样形容大人们的“笑”?而老汉的笑与其他人的笑有什么不同?①明白: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人们:放声大笑娘:笑得前仰后合卖糖老汉:张嘴大笑、笑眯眯②学生朗读谈体会。
这其中只有老汉的笑最温暖,最善良,最没有世俗尘埃,最有人情味,表现他对“我”的无私关爱、保护和理解。
2、“我”长大了,虽然不再开儿时的玩笑,但是“越来越依恋他”,文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依恋的?①女生朗读,富有表情。
文章中有一系列动词,如每次老汉经过村子的时候,“我”都会“站着”、“看着”、“望着”、“等着”,这些动词非常动情纯情地写出了“我”对“卖灶糖的老汉”的依恋,这是一种关爱的回应,这是一种人间最朴素人情的一种彰显。
《拣麦穗》的教案
《拣麦穗》的教案《拣麦穗》的教案(通用9篇)《拣麦穗》的教案篇1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理解:《拣麦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事散文,作者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在此文中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教学设想:此文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全文虽较长,但大部分是人物的对话,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教师对此文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把握,培养学生一种仁爱思想。
教学目标: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的主旨,树立仁爱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回想在童年时最让他们动心及难忘的事。
二、学习目标展示: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提问:1、写了什么故事?2、你读后是一种什么心情,哭?笑?……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四、反馈评价:1、写了什么故事?读后的心情?一、背景农村姑娘纯真的梦和梦想破灭拣麦穗(忧伤) 二、我的梦“我”和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以及对其的怀念五、问题探究:1、了解作者。
张洁: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2、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及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通过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思考为何二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作者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爱)3、(反馈评价)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一老一少之间,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话的小孩稚言,而老人却为一个贪吃的孩子付出了他朴素的爱;也因为童言无忌,“我”使一位饱经生活风霜的老人在孤独中品味到了一丝温情。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拣麦穗》。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表达对于劳动的态度和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这篇课文的课本、教师课件和PPT。
2. 针对课文的相关问题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向学生介绍《拣麦穗》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找一个同桌交流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整体阅读课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主要事件和情节。
教师可逐句解读和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拓展练习: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分工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拣麦穗》的海报或小册子,展示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设计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写作、演讲等表达对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态度和看法。
归纳总结: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传达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2. 应用这篇课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参与过类似的团结与合作的活动。
五、课堂延伸:1.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作品,来扩展学生对于劳动和合作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实际劳动场所,如农田、工厂等,以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六、课堂小结:1. 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进行反思和总结。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与《拣麦穗》相关的练习和问题,如课后习题、写作等。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拣麦穗》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拣麦穗》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拣麦穗》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和分析小说《拣麦穗》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
3. 阅读小说并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
2. 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入小说《拣麦穗》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Step 2 阅读和讨论让学生阅读小说《拣麦穗》,并在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面对的困境是什么?他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困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是什么?Step 3 分析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如描写、对话、反思等。
教师可以选取一段文本,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感觉描写、对话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并让学生探讨这些手法对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Step 4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从情节、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分析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阅读体验、对人生的启示等。
Step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比较肯定的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多关注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注重对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分析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并进行文学交流。
Step 1 导入从课堂一开始,教师应该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小说《拣麦穗》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
讲解麦田里的农民工生活,描述故事背景中的贫困和压迫,使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拣麦穗》
《拣麦穗》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拣麦穗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了解拣麦穗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拣麦穗工具。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拣麦穗姿势和动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拣麦穗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拣麦穗的工具和设备。
拣麦穗的技巧和要领。
拣麦穗的安全注意事项。
2.2 教学资源拣麦穗工具和设备的实物展示。
拣麦穗的视频教程。
拣麦穗的安全宣传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农业生产的背景,引起学生对拣麦穗的兴趣和重视。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拣麦穗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3.2 教学演示展示拣麦穗工具和设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外观和功能。
进行拣麦穗的示范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3.3 实践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拣麦穗的实践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和纠正。
设置拣麦穗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3.4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拣麦穗的心得和经验。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填写自评表,评价自己在拣麦穗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拣麦穗实践中的表现和技巧。
鼓励学生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人或周围人在拣麦穗时的姿势和动作。
5.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农业生产基地,亲身体验拣麦穗的实际操作。
邀请农业专家或农民来校讲座,分享拣麦穗的技巧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教学观察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拣麦穗的技巧。
记录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速度、准确性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6.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参观农场或听讲座时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拣麦穗
拣麦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文中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生动传神、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
2、通过探究课文思路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探究文章思路和主题。
2、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情感美。
教材分析:本文从农村最平常、最常见的生活画面入手,从最朴实、最真挚的思想感情入题,由拣麦穗而生发出的幻想,引发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
文章通过对一个农村小女孩天真烂漫、充满无边的遐思幻想心情的描写,歌颂了人性和情感美。
教读本文应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背景、品评语言、分析形象,进一步理解作品复杂的感情。
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工具: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一段时光。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你们的童年过的真是丰富多彩,你们有过拣麦穗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杰的散文——《拣麦穗》。
初识投影介绍张洁。
学生回答学生读: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等。
他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
她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她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
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助理解课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自然分成的三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自拟小标题。
提示小标题的拟法:多角度拟题:人物、事件、感情等。
学生默读课文。
可能出现的小标题模式有:1姑娘们见麦穗;我拣麦穗;卖灶糖的老汉去世2姑娘们的梦想;我的梦想;梦幻的破灭理请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
深入研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打出投影)1、听读文章第一部分讨论:课文开头写农村姑娘们的梦,他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播放录音)听读课文思考问题明确:开头写姑娘们的梦,涵盖全篇,营造了气氛,因为姑娘们做梦的纯真与丢梦的困惑,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伤感,这种情感气氛笼罩全篇,也为下文我的寻梦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重点研读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各一个同学)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1)“我”为什么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2)卖灶糖的老汉真的想娶“我”吗?他是怎样一个人?(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感情有了什么变化?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1)“我”是由于模仿、好玩、贪吃才引出嫁人的愿望,由此可见我是一个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女孩。
(2)不是,老人对“我”的疼爱是一种隔辈的关怀和爱护,他对我的爱没有任何希求,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慈祥和善,勤劳乐观的人。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依恋老人了。
从”担心’到”望着”,”等着"继而到伤心的哭泣,这些都是我内心
情感的真实写照.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准确把握人物心理。
3、延伸拓展假如老人没有“老去”请你一小女孩的名义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中的小姑娘竟然要嫁给以为可以作他爷爷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几颗糖.我们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这样荒唐可笑的趣事,说出来在同学间交流.准备三分钟,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诵读,探究分享了张洁的一段令人伤感的儿时经历,感受到她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但愿我们的生活不再有失望和忧伤,原仰光和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教学后记:本文是作家张洁的一篇代表作,文质兼美,但理解其深层内涵还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意识到这一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再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理解了作品表达的人性美,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受到了锻炼,但资助探究学子体现得不够,还应再推敲,使其臻于完善.板书设计拣麦穗张洁姑娘们拣麦穗→我拣麦穗→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悲哀失望对理想的向往理想的幻灭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