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a93c46980029bd64793e2c2d.png)
18
本章小结
2019/12/16
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及时,现代社会中多种多样的金 融交易均是以信用为纽带而展开的,信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用与货币是密切相连的,信用发展 具有社会特征,正确理解信用与信用工具、识别与运用之对 经济社会均具有较大的好处。
其次,随着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使不同商品 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 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
9
2019/12/16
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 (claim)债务(debt)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 覆盖了整个经济生活。对于企业经营单位,时时有借入与贷 出。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不仅在国内发行,也往 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各国政府对外国政府,有时既借债 又放债,个人同样如此。
6
2019/12/16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产生 信用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资本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
7
2019/12/16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二、信用与货币的联系
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点从信用的基本特征 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 件的借贷活动。贷者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去使用,并且要求 对方按期归还,并支付利息。这就说明,贷者和借者是不同的 财产所有者,它们之间不能无偿的占用或使用对方的财产,如 果没有私有制,没有财产的不同的所有权,也就不会产生信用。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35eb5f78eefdc8d377ee321e.png)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 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 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 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 流:谴责贷者;救助借 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 反对借贷。
威尼斯商人剧照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 我国的民间借贷
1.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 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蔑视、谴 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金融学
(1)1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高利贷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 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
债券;抵押债券;股票;
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
❖ 国库券又称T债券,是零息债券,最长期限为一年。 ❖ 往往列出买进收益率和卖出收益率,进行比较。 ❖ 国库券日交易量远远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日交
易量,可以高出10倍以上。 ❖ 国库券的利率由竞争性投标来决定,且可以同时接
受不同利率报价的投标。
货币市场工具:联邦基金
❖ 公司依靠其融资可以降低融资代价。 ❖ 从最初的无担保发展到现在的由信用卡和短期
贸易应收款作抵押。如有特种媒介机构,发行 的资产担保商业票据。 ❖ 现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库券的第二大货币市场工 具。但二级市场很小。往往贴现出售。
货币市场工具:银行承兑汇票
❖ 主要用于国际贸易,是对商业银行开出的,以出口 商为受益人的,基于进口商在到期日前在该银行存 入的资金的汇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30759087375a417866f8f52.png)
现代信用形式
3 、国家信用 :指国家作为参与者的借贷 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发行国家公债;发行国库券、专项债券; 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等。
现代信用形式
2、 银行信用:它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在银行信用 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所以,银行 信用是“间接信用”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 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信用 方向、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 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 信用形式。
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 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 :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 项给持票人(或第三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3)、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另外,商业信用也包含引发危机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的发展,使每个企业都处在错综 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中。链条中的 一环出现问题, 链条中的所有企业都会受 到影响。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 、信用的含义: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单方面的价值转移。人类社会最早的信用 活动采取的是实物形态;但当货币出现以 后,绝大多数信用活动采取的是货币形态。
(注意:在信用过程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
二、 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特点 : 利率极高 多用于生活消费 对生产的寄生性和破坏性 2、资本主义信用 特点:利率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所借款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9282223a32d7375a417801a.png)
•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升降和商品价格的涨
跌而引起的信用工具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1-25
其特点如下:
1-10
1.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2.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存款——银行——贷款(间接信用)
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在信用活 动中仅仅充当中介作用。
3.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 动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优势表现为:在信用规模、期限及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18000
16000
1-9
14000
12000
16139 11739
10000
8000
7445
6000
5076 4450 3841
4000
2000 15
0 1987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9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二、银行信用(Banking Credit)
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形式。
• 1979年4月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国家财政收入连续下降,出现了较大的赤字。 1979、1980分别为-170.67,-127.50亿元。 向银行透支170.23亿元,而且引起了物价上涨。
•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
2-16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四、消费信用(Consumptive Credit)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
不同经济主体各自所拥有的经济利益。 2.信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调剂资金余缺的需要 盈余单位将剩余资金借给赤字单位,后者到期必须
归还,并且附带一定的利息。
货币银行学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c69d1e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c.png)
12
(二)银行信用的特点 1、间接信用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A公司 存 款
银行
贷款
B公司
2、广泛的可接收性:L/C、银行承兑汇票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 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
4、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变动不一致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调整前
调整后
12%
12.5%
11.5%
12%
11%
11.5%
10.5%
11%
10%
10.5%
9.5%
10%
9%
9.5%
8.5%
9%
8%
8.5%
7.5%
8%
7%
7.5%
6%
7%
8%
6%
13%
8%
12%
13%
调整幅度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 -2% -5%
900000
存款的创造是整个银行系统的整体行为结果
16
△Dd= △R× 1
K= △Dd
rd
△R
K存款创造 货币乘数
△Dd:活期存款增加额 △R:初始可用资金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例: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企业甲在A银行存入
10000元活期存款,请计算通过银行存款创造后的最终存款增
加额?存款创造货币乘数?
以上四种信用的国际形式——国际信用
7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分析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1fb9433b3567ec102d8a71.png)
2018/10/27
11
五、信用风险
2018/10/27
16
二、银行信用
(一)概念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基本形式:存款和贷款
•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 数量和期限,并与商业信用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信用事业的发展,可 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信用 的主要形式。 银行信用有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主要表现在: –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 –银行规模越来越大; –贷款数额增大,贷款期限延长;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 2018/10/27 17 –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4、银行信用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 往往不一致。
2018/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18
(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形式不同
•商业信用的典型形式: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
2018/10/27
14
(二)特点
1、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具有灵活性、适应 性和便捷性。 2、商业信用的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行为紧密结合。
3、商业信用的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相一致。
2018/10/27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2.1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2.1](https://img.taocdn.com/s3/m/dbaef2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7.png)
2、资本主义信用
经过斗争,资本主义信用代替了高利贷 信用。资本主义信用主要指借贷资本运动, 而借贷资本指的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 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特点:1)利率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2)所借款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
三 、现代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主要指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 对购买商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在直接融资中,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 间接融资中,融资风险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 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相对较高。
间接融资的缺点 :
1、由于加入了银行作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 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资金供应者对投资对象经 营活动的监督。
2、由于加入了银行作为中介,使得融资的效率降 低,成本增加。
比较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的优缺点
直接融资,指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 应者那里融通资金。
间接融资,指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发生直 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通过中介机构 (如银行)完成资金的融通。
直接融资的优点:
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按照各自的条件 (包括融资期限、利率等)完成融资。
2、便于债权方对债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 使债务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国际信用 :它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 借贷活动。具体形式包括: 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等。
四、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指的是在信用活动中,用来证明 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信用工具一般都具备以下特点:
1、偿还性 2、收益性与风险性 3、可转让性
信用工具主要包括 1、商业票据:主要包括商业本票和汇票。
1)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 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 凭证。它涉及两个关系人:出票人(债务 人) 和受票人(债权人)。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26e636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掌握信用的本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活动的形式及其信用工具,融资方式的比较以及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扩大的意义。
第二章目录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二节信用形式第三节信用工具本章作业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一)涵义: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
信用的本质:还本付息,债权债务关系,价值单方面转移的特殊运动形式(二)信用的特征:偿还性(还本付息)、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三)信用的职能融通资金的职能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1、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利润率的引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调节货币流通,保证社会供求均衡2、信用与经济危机信用使商品经济中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增大信用会加剧生产部门间发展的不平衡信用刺激投机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私有制和剩余产品余缺调剂的需要(资金的短缺者和盈余者)尊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权益及程度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发展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发展从内容上看:实物借贷——货币借贷从历史演变看:高利贷——借贷资本从存在的形式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企业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第一节信用概述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经济和信用的关系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共59页文档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共5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412c52acc7931b765ce15a3.png)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13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 2、商业信用的特点:
– 借贷双方都必须是企业,是直接信用 – 借贷行为和商品的买卖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 – 一般而言,商业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是一致的
• 3、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019/12/28
2-2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 目录
•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第三节 信用工具 •
2019/12/28
2-3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 •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2019/12/28
2-19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二、银行信用
• 2、银行信用特点:
– 间接信用 – 银行为信用主体的一方,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 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 银行信用的动态和产业周期及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往 往不一致
– 商业票据的种类:商业汇票、商业期票
2019/12/28
2-17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二、银行信用
• 1、银行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概念
–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 用。
– 银行信用的基本形式:存、取、贷、还
2019/12/28
2-18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b5b546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信用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将介绍信用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种 类的信用工具,如票据、支票和汇票。
信用的基本概念
信用是指借款人从债权人那里获得资源或货币,并承诺在未来按约定方式偿还。它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 要作用,促进了交易和投资。
信用的种类和特征
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是指个人借款人 凭借其个人信誉和还款能 力获得的信用。
个人支票是由个人银行账户持 有人签署的支票,用于支付个 人交易。
出票人支票
出票人支票是由银行代表账户 持有人签署的支票,用于偿付 特定金额。
认证支票
认证支票是银行保证支付的支 票,用于确保支票金额可用。
汇票的特点和种类
进口汇票
进口汇票是购买方向销售方 发起的国际间付款工具,用 于结算进口货物。
出口汇票
汇票是一种通过银行支付款项的信用工具,适用于跨国交易。
票据的形成和流转
1 承兑
票据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债务人将票据发给债权人,债权人在票据上承诺支付给债务人一 定金额。
2 转让
票据可以通过背书和交付的方式在债权人之间流转。
3 到期兑付
当票据到期时,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兑付票据金额。
支票的特点和种类
个人支票
出口汇票是销售方向购买方 发起的国际间付款工具,用 于结算出口货物。
旅行汇票
旅行汇票是一种旅行者用来 支付国际旅行费用的支票。
银行本票的特点和用途
银行本票是银行向持有人支付款项的保证,通常用于支付贷款或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企业信用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借款人 凭借其企业信誉和盈利能 力获得的信用。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款人 凭借其国家信用评级和还 款能力获得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第12节信用产生与信用形式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第12节信用产生与信用形式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e93739b0a76e58fafbb00378.png)
四、信用的发展
信用由实物借贷发展到货币借贷经历了:
◎ 高利贷信用:
a.高利息率为基本特征 b.非生产性
高利贷债权人:商人、封 建统治者、宗教机构、 贪官
高利贷债务人:自然经济 中的小生产者
◎现代信用:1、主体:生产经营者
2、借贷的用途:生产经营
此外还有: ① 分期付款 ② 委托代销 ③ 预付定金 ④ 补偿贸易
①赊销——商业信用最早的基本形式。 在交易中,由于买方缺乏现实货币不能立 即支付,而卖方在资金比较充裕,又对买 方信誉比较了解和信任的情况下,允许买 方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即延期支付。
②预付货款。 买方为购买某种紧俏商品,按照合同规 定预付部分货款给卖方,以保证及时得 到所需商品。
• 年费(可免) • 增加活期存款 • 跨行取现手续费用 • 商户返点(刷卡手续费)
• 信用卡业务收入:
• 年费(可免) • 取现利息 • 透支利息收入、罚息收入 • 商户返点(刷卡手续费)
2020/9/7
24
新闻解读:刷卡手续费2月25日起 下调 总体下调幅度在23%至24%
• 新浪财经讯 2013年1月21日消息,国家发改今 日正式下发通知,银行卡刷卡手续费2月25日起 正式下调,此次刷卡费率总体下调幅度在23%至 24%。
• 莫名收到催款单,还被纳入黑名单
• 昨天下午,网友“武汉麦客IQ博士”发微博说,前天下 午,工行电话告诉他,他的一张信用卡,欠缴的年费加 上滞纳金和利息,截至到目前已有547.4元,并被纳入 人民银行黑名单。
2020/9/7
29
• 博主小段说,2008年,他刚进大学,因为父母用的都是工行 卡,想着以后转账方便,他和同学也去学校对面的工商银行 办了张借记卡。办完之后,柜台人员跟他介绍了另一张卡, “现在有种学生卡,在外地的父母给你们打钱不用手续费的, 很方便,很多学生都办了这个,你们要不要也办张?”于是, 他和同学一起办了一张柜台人员所说的“学生卡”。
货币金融学信用和信用工具
![货币金融学信用和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d0f50525482fb4daa58d4bb0.png)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
一是信用主体:借贷双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是信用条件:价值做相反运动形成的时间差。 三是信用工具:保证债权债务关系确立的凭据。
三、信用的特征
1、信用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2、价值的有偿运动。
3、特殊的运动过程。运动过程以产业循环为核心。
4、风险性。信用关系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债权人一方,因此, 债务人支付的利息包括两部分,一是无差异的资金时间价值, 二是风险溢价(或风险贴水) 。
五、 信用形式及其类型
(一)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活动。如赊购 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等,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2、特点有: 商品性、期限短、自偿性高,是典型的直接信用形式;分散 性、盲目性,与产业资本的动态相一致。 3、局限性: 规模、期限、方向、范围和资金形态等方面的局限性。 4、商业信用的管理: 促进商业信用的票据化。
五、 信用形式及其类型
(二)银行信用: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基本 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银行信用的特点有: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期限灵活 4、银行信用范围大
五、 信用形式及其类型
(三)国家信用 广义的国家信用: 泛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国家筹资信用(发行 政府债券、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和国家投资信用(基建投资、 财政周转金、援外贷款)。 狭义的国家信用: 仅指国家筹资信用,即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社会筹集资金。 特点有: 1、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银行、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 2、国家信用的安全性最高 3、其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筹集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 5、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4、银行信用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 往往不一致。
2015-7-12
18
(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形式不同
• 银行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存款和贷款。 •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商品赊销和货款预付。
(2)地位不同
•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在现代信用体系中居 主导地位。 • 商业信用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3)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 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实质上充当了职能 资本家的中介人,即职能资本家双方是以银行为桥 梁形成借贷关系的。 •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买卖和借贷同时出现并 存在,因此效率高。
2015-7-12 29
(二)特征
1.偿还性(期):股票和永久债券例外
•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 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 •信用工具一般都注明期限,债务人到期必 须偿还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付的债务。
•就偿还期而言,对持有人来说,更有实际 意义的是从持有之日起到到期日止的时间。
2015-7-12
2015-7-12 31
3.风险性(本金的安全性)
• 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 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归还本金的 风险。这类风险与债务人的信誉、经营状况有关。 –市场风险指由于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 险。
• 一般情况时,信用工具期限越长,风险越大,收 益越高;流动性越大的信用工具,收益越低。
• 第一,实现了社会资本的转移,促进资本的再分配 和利润率的平均化,进而自发调节各经济部门的发 展比例,使得现代经济迅速发展。 • 第二,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提高全社会 资本的利用效率。 • 第三,加速资本的集中和积累,为扩大再生产提供 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015-7-12
10
– 2.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2015-7-12 19
(4)信用规模与方向不同
•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如果借贷双方没有发生买 卖关系就不可能提供商业信用。 • 银行信用提供的是单一的货币形式,就克服了上述的局限性。
(5)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不同
• 银行信用的动态往往是不一致的。国家可以管理的,可以做 到反周期,经济萧条时可以增加贷款的注入,以避免经济过度 萧条。经济繁荣时,央行提高利率,以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成 本,使其缩小信贷规模,以避免过度繁荣。 • 商业信用的动态和规模与产业周期及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是 一致的,它会导致经济的波幅更大,具有顺周期性和盲目性, 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调控的作用。
•国家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 业团体取得或提供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内债; –国外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 业团体和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 外债。 2015-7-12 21
• 从国家通过信用方式融资的期限长短来看, 又可分为公债、国债和国库券。
2015-7-12
4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信用的根本特征:
– 偿还性
• 具体:
–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 具有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
2015-7-12
5
三、信用产生、存在和发展
•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生产力发展水平 – 私有制和剩余产品 – 余缺调剂的需要(资金的短缺者和盈余者) – 尊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权益及程度 – 信用制度健全 – 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2015-7-12 1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四、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
2015-7-12
2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伦理角度,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 – 其二经济角度,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 其三法律角度,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契约)
2015-7-12
25
(二)特点 1、非生产性。 2、期限较长。 3、风险较大。
2015-7-12
26
(三)制约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预期。 3、传统的消费习惯。
(四)作用
1、提高消费水平 2、开拓销售市场 3、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2015-7-12
27
五、国际信用
(一)概念
• 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 国际经济组织互相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 的信用形式。
•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信贷行为的总称,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和转移。 • 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它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 获得一笔钱的预期”。你借得一笔钱、一批货物(赊销),实 际上就相当于你得到了对方的一个“有期限的信用额度”, 你之所以能够得到了对方的这个“有期限的信用额度”,大 部分是因为对方对你的信任,有时也可能是因为战略考虑和 其他的因素不得已而为之。
2015-7-12
6
• 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借贷资本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 信用、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2015-7-12
7
四、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
(一)现代信用以现代经济为基础
2015-7-12
3
•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 是有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
–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 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还本付息,称为守信。
–国库券是政府为了解决短期预算支出的不足而 发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债券。 –公债和国债则是为弥补长期的财政赤字而发行 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券。
• 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政府,债权人是国内 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2015-7-12
22
(二)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2、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2015-7-12
32
4.收益性(率)
• 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 定的收入。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 • 收益率是净收益对本金比率。收益率一般有三种 表示方法:
–一是名义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票面金额 的比率。 –二是即期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 格的比率。 –三是实际收益率,信用工具实际与市场价格的比率, 即将当期收益和本金损益共同计算在内的收益率。
•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因种 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所致未 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构成违约,致使 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 现代经济是现代信用经济,信用风险也就 无处无时不存在。
2015-7-12
12
“泡沫经济” 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 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 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
(6) 信用工具不同
• 银行信用的信用工具为银行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 存款单,信用卡等。 • 商业信用的信用工具为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
2015-7-12 20
三、国家信用
(一)概念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政府)为信用主体按信用原则 所从事的一种信用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 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 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30
2.流动性
• 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工具一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流通转让。
• 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
二是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 一般来说,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短, 流动性越大,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小。而与债 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 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国际信用的主要类型
1、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 2、银行信贷 3、市场信贷 4、国际租赁 5、补偿贸易 2015-7-12 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28
第三节
信用(融资)工具
一、信用工具概述
(一)信用工具含义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融资)工具,是指用来 证明债权(所有权)关系的各种具有法律效 用的书面凭证。 •任何信用(金融)工具都具有双重性质:对 出售者和发行人,它是一种债务,对购买者 或持有人,它是一种债权或一种金融资产。
2015-7-12
33
• 例如,某种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10年还本,每 年利息为6元,其名义收益率就是6%。
• 假如该债券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买卖,某日的 转让价格为95元,则当期收益率就是6.316% (6/95)。 • 如果一个人以95元买入该债券并持有到期,那么, 他每年除了得到利息6元(60/10)外,还获得资 本盈利0.5元(5/10)。这样他每年的实际收益就 是6.5元,其实际收益率为6.84%。
3、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风 险较小。
2015-7-12
23
(三) 作用 平衡财政收支 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
2015-7-12
24
四、消费信用
(一)概念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 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表现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