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公开课(程凡2016)
《氓》公开课-课件-(1)解析
![《氓》公开课-课件-(1)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4e8d5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5.png)
• 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 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 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 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朗读感知,注意句中黄色字的读音
氓之蚩蚩 chī
匪我愆期 fēi qiān
将子无怒 qiāng 乘彼垝垣guǐ yuán
载笑载言 zài 尔卜尔筮 shì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xū shèn
犹可说也 tuō 自我徂尔 cú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shāng jiān cháng
士也罔极 wǎng 靡室劳矣 mǐ
◆ 综观全文,你认为男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
的人?
氓
婚 “氓之蚩蚩” 前 “信誓旦旦”
心情急切、热烈
婚 “二三其德” 后 “至于暴矣”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写作手法——对比: 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
男主人公“氓” 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渐衰,他的爱情也 随风而去,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 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5、深入探究
你如何看待《氓》 中女主人公的婚姻 悲剧?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 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 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 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 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登上)
(连词:来)
(毁坏、倒塌/墙)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5d97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a.png)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
反映社会现象及问题
01 揭示古代妇女地位
通过诗中女主人公的遭遇,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 地位低下的现象。
02 批判婚姻制度
诗中揭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和束 缚。
03 反映社会问题
通过诗中描绘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 些问题和矛盾。
传递积极向上价值观
01
02
03
诗中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反 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悲惨遭遇,同时 也表达了妇女们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者及时代背景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 前6世纪)的诗歌。
《氓》的作者不详,但根据诗中反映的内容和时 代背景,可以推测出作者可能是一位生活在春秋 时期的妇女。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增强 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描绘细腻心理变化
内心独白
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示 她的情感起伏和心路历程,使读 者更深入地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情感对比
运用对比手法,将女主人公婚前婚 后的情感进行对比,突出她对爱情 的失望和痛苦。
细节描写
通过对女主人公动作、神态等细节 的描写,展现她的心理变化和情感 波动。
分组阅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阅读《氓》的一个部 分,然后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讨论主题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如爱情、婚姻、家 庭、社会等。
分享感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促进课堂交流 和互动。
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变化
选择角色
让学生选择《氓》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准备相应的道具 和服装。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课件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5e81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8.png)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氓》。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课文通过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负心者的怨恨和对爱情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能够领会课文中所使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人公情感的把握。
难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用一段音乐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爱情的美好和失落。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爱情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老师进行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感受课文的意境。
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的内容,解释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怨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负心者的怨恨和对爱情的渴望。
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5. 例题讲解: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
例如:“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对爱情的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对爱情的看法。
答案:爱情如梦,美好又易醒;爱情如水,流去无痕迹。
2.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段话,描述一下当你失落时,你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答案:当我失落时,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然后我会思考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
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有转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174c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a.png)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注:以下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的幻灯片展示格式,以满足文章的排版要求)幻灯片1:标题:幻灯片2:背景:一张简洁美观的背景图内容:-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氓》公开课优秀课件演示-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氓》这篇优秀文学作品幻灯片3:背景:一张描绘农村场景的图片内容:- 文学作品《氓》的背景设定于农村- 它以农民为主人公,揭示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苦与乐幻灯片4:背景:一张展示《氓》相关的图片内容:- 《氓》是我国伟大作家鲁迅的作品之一- 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动,深受读者喜爱幻灯片5:背景:一张描述《氓》主题的图片内容:- 主题: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真实状况- 打破了封建等级观念,呼吁改善农民境遇幻灯片6:背景:一张描绘《氓》人物形象的图片内容:- 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待遇较为糟糕的农民- 对他们进行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细致入微的描摹,使人物形象鲜明,引人入胜幻灯片7:背景:一张描绘《氓》情节的图片内容:- 《氓》展现了农民无尽的苦难和对现状的不满- 主人公呼吁农民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为他们的付出和希望而奋斗幻灯片8:背景:一张展示现代社会的图片内容:- 《氓》虽然背景设定于封建社会,但其探讨的问题和对待矛盾的态度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它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幻灯片9:背景:一张展示《氓》的影响力的图片内容:- 《氓》是鲁迅的杰作之一,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幻灯片10:背景:一张感谢观众的图片内容:- 谢谢大家参与本次《氓》公开课优秀课件的演示- 希望你们通过本次演示对《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结束语:通过上述幻灯片展示,《氓》这篇优秀文学作品得以充分呈现,不仅给大家带来了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让大家对农民阶级的境遇有了更深的思考。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积极探索更多优秀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思想世界。
《氓》公开课教案
![《氓》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04c1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3.png)
《氓》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全文;(2)理解《氓》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欣赏《氓》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1. 《氓》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3. 诗中所体现的古代社会风俗和伦理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氓》的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活力;4. 运用欣赏法,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氓》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氓是指谁?他们有什么特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诗中的特点和魅力。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2)让学生分析《氓》的艺术特色;(3)教师示范解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氓》,体验诗歌的情感;(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感悟;(3)教师点评,总结课堂收获。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氓》的特点;(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7. 作业布置(2)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氓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3)提前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氓》一等奖教学公开课课件
![《氓》一等奖教学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6788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7.png)
2023-11-07•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教学资源与支持服务•学生活动与作业布置目•《氓》课文解读与教学案例分析录0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氓》一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等知识;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讲解、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朗读法运用讲解技巧,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讲解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讲解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讨论法将《氓》与其他爱情诗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同时引入现代爱情观的讨论,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比较法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诗歌原文、注释、插图、音频等材料;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如诗歌朗诵、文化讲座等。
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诗人背景、作品评价等;建立班级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网络资源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0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选取《氓》作为教学内容该诗歌内容丰富,涵盖了爱情、婚姻、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从诗歌背景介绍到文本解读,再到主题探讨和比较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展开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展开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包括对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的讲解,以及对主题、风格、比较等方面的探讨。
导入通过播放《氓》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归纳与总结在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和比较分析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ppt课件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7ca3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c.png)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ppt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回顾课程介绍与背景《氓》作品背景《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遭遇和心声。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现了她在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经历,表达了她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氓》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古代妇女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和《氓》的创作背景;掌握《氓》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翻译等方式,熟悉诗歌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关注妇女问题,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诗经》和《氓》的基本情况,第二课时讲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三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氓》是一首以弃妇口吻叙述婚姻悲剧的长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现了其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诗歌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恋爱、婚变、决绝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情感基调不同,层层递进,深刻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美丽、善良、忠贞,对爱情充满向往和执着,但最终被丈夫抛弃,展现出坚强、果断的一面。
氓虚伪、薄情、始乱终弃的男子形象,通过其言行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
语言简练、生动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现实主义手法诗歌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对比手法诗歌中运用了大量对比手法,如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对比、氓的虚伪与女主人公的真诚的对比等,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氓》公开课
![《氓》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ad0769ddaef5ef7ba0d3c34.png)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中的重点字词。
2、分析诗中刻画的女子形象特征。
3、探究造成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认识 诗歌的思想意义。
总体感知,把握内容
自读诗歌,每段用两个字的词概括段意。 参考:相识、相恋(相知)、和处、婚 变(背叛)、控诉、决绝。
第一章
1、重点字词
匪、愆、将
匪:通“非”,不是。一说不必通假,如 匪夷所思、受益匪浅。 愆:拖延。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第四、五章
1、重点字词 徂、爽、罔、靡、遂 徂:往。 爽:过错,差错,如“屡试不爽”。 罔:无,没有。 靡:无,没有。 遂:称心,满足。如“天遂人愿”。
2、问题:第四、五章可以看出女子 什么性格特征?
感情专一,吃苦勤劳。
第六章 第六章刻画了女子怎样的性格? 清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 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 女主人公 纯真。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坚强,认识 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 矣”
将:请。
2、问题:从第一段能不能窥见男子与女 子各自怎样的性情特征?
男子:急躁;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可以看出。 女子:沉稳,正派,对婚姻重视。从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 为期”可以看出。
第二章
1、重点字词 乘、涕、既、载 乘:登上。 涕:眼泪。现代意为鼻涕,古义为眼泪。 “涕泗交流”,涕,眼泪,泗,鼻涕。 感激涕零。 既:……之后。 载:又……又……。例如:载歌载舞。
2、问题:这一章表现女子什么样的性情 特征? 第二章刻画了一位温柔痴情的处于热恋中 的姑娘形象。
《氓》公开课_课件
![《氓》公开课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e64209de80d4d8d15a4fc7.png)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感情抒发达到高 潮,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放悲声。
(5)“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心反思,感慨万
千,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之字用法总结
①--⑤: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助词,无实意,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于主谓之间,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⑥:代词,指代 那件事 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⑦:助词, 译为“的”
想道德,政治文明,经济基础。
二、真的婚姻应在爱情(人的天性)的基础 上按照现代文明(男女平等)的方式结合。 三、关于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某种合 理而健全的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
看不见的“手”——谁偷走了我的爱情?
结论:
一、婚姻中的女子应当保持独立的经济状态和 人格尊严。 二、婚姻必须用爱情维系,且女子应当保持自 已的个人魅力。 三、作为男子,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
总之一句话:独立的人格与个性魅力是我们 应该一生保持的。
诗歌鉴赏
♪阅读全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全诗看,《氓》在对比中描写了女主人 公什么样的性格?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 识到了什么? 婚前,女主人公纯真、热情; 婚后,女主人公清醒、刚烈。 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 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
![《氓》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9754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c.png)
思考题: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
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观念进行创新和发展, 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 力。
批判与借鉴
实践与应用
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选 择性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将有益的部分与现代观念相融合。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 实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推动社 会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例如,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公 益等方面践行传统文化的优秀价 值观和现代观念的先进理念。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现了她在爱情和婚姻中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对不平等 婚姻制度的控诉。
《氓》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古代妇女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具有深刻的 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经》及《氓》的 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 句式。
过程与方法
倡导女性解放和独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诗歌中所倡 导的女性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对于推动女性解放 具有积极意义。
当代价值体现
倡导性别平等和尊重女性
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尊重女性、保障女性权益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鼓励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地位
女性应该积极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地位,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女主人公
诗歌中的女主角,形象丰满,既有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有对婚姻生 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古代女性的 智慧和勇气。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氓的性格特点
表面忠厚,实则狡猾。他善于伪装自 己,以花言巧语骗取女主人公的信任, 一旦目的达到便露出薄情寡义的本来 面目。
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语文公开课《氓》备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768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c.png)
语文公开课《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氓》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作者氓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氓的坚贞不屈和追求真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氓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及其表达技巧。
2. 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氓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解读氓的精神内涵。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氓》,掌握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总结诗歌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氓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氓精神的共鸣,培养审美情感。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变化。
2.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鉴赏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创造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语文公开课《氓》备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22f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6.png)
语文公开课《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氓》,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氓”的深情描绘,体会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素养。
2.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词语的解析: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4.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难点词语,分析诗中意象。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诗歌意境。
5.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深入思考诗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七、教学拓展1. 相关诗词:推荐与《氓》主题相关的其他古代诗词,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氓》公开课课件
![《氓》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4f6865af1ffc4ffe47ac83.png)
5
人生启示6作业布置来自读过这首诗歌你有哪 些感受,请写在周记 本子上,然后和同学 们一起交流。
7
氓
跨越千年的 诗歌
1
翻译诗歌
用自己的话翻译《氓》 的内容并展示
2
朗读诗歌
要求:注意节拍 融合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一部分:恋爱阶段——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婚变阶段——沉痛哀怨 第三部分:决裂部分——决绝态度
3
鉴 赏 诗 歌
4
时代背景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 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他 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 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 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 是不可避免的。娘家人的不理解更 反映出那个时代女子在爱情和社会 中的弱势地位,这个悲剧就是时代 的悲剧。
氓公开课教案氓公开课的教案设计
![氓公开课教案氓公开课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c8806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d.png)
《氓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表达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翻译和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主题的把握。
2. 教学难点: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辨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文背诵和翻译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翻译、相关图片等。
2. 参考资料:关于《氓》的诗文解读、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诗文:逐句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主题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文背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文背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翻译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 诗文背诵与翻译: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背诵和翻译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学生的需求。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4. 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氓》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古代文化展览,了解古代社会背景。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0495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4.png)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公开课课件
![《氓》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ad7a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4.png)
《氓》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选读章节,详细内容为《氓》一诗。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解读,使学生了解《诗经》的文学价值,感受古人对生活、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氓》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能背诵全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氓》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语法,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农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氓》,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韵律,理解诗歌大意。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其寓意,体会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某一意象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意象及其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诗中的其他意象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氓》2. 诗人:佚名3. 诗歌韵律:四言为主,间杂五言、六言4. 重点字词:解释生僻字词5. 意象:列举诗中的重要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氓》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诗经》其他篇章,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氓》作为《诗经》中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氓》公开课优秀教案
![氓》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bd1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1.png)
氓》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诗经》的文学常识,理解《氓》的情节和主题,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诵读中感悟,理清叙事情节,理清体会《氓》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注释理解课文,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雨后初霁,星雨语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的酣畅淋漓。
我们应远离多元文化的浮设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诗经两首。
简介:介绍《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解析:1.本文选自《诗经》。
2.写作背景简介。
3.氓的意思是“贫民”。
4.推想写了一个关于贫民恋爱的故事。
课题:阅读和理解《氓》。
教学过程:1.听录音读准字音,掌握断句。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找出疑难字词。
3.教师质疑问难,点拨重点字词。
4.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归纳:注音、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
5.整诵读诗,体歌,疏感通文意。
知识梳理: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叙事。
2.按第几人称来叙事的?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3.叙述了什么样的故事?4.按什么线索来叙述的?主人公内心情感随着她生活境遇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全诗大体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
5.全诗可以分几部分?感情基调?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6.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研读部分:1.在第一节中,选取了三个场面来表现恋爱的。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氓给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印象?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4.最后婚事是否谈成?思考自读: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简介:介绍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氓公开课教案
![氓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f85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4.png)
氓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
2.掌握《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
2.掌握《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简单介绍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学习环节
1.教师让学生阅读《氓》这首诗,让学生自己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些难点和疑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4.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总结环节
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了解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
2.学生能够掌握《氓》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生能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鉴赏手法——赋、比、兴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
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第三章 兴、比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比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兴、比 兴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第六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
汤:shāng 徂:cú 裳:cháng 靡:mǐ 角:ǎo
走进课文
一、请一位同学概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 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
二、本文事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叙事思路 恋爱
(欢喜)
婚变
(怨恨)
决绝
(清醒)
感情变化
一、恋爱(1-2)
(mé ng),民。现代汉语 (chīchī),通“媸 通“非”, 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 古义:直到;今义:递进 买,交易, 中读作(má ng),流氓。 媸”,笑嘻嘻的样子;一 走近,靠近。 不是。 交换。 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关系连词。 布币。 说是忠厚的样子。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 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原 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 个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 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 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
作业思考:
我们初中学过的 《秦风· 蒹葭》也同样是一 首爱情诗,反映的是男主 人公“求之而不可得”的 特殊心理。试把《氓》与 《蒹葭》相比较,探讨一 下《诗经》里所反映的古 代社会男子与女子的爱情 观。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 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指示代词,这,指代誓言。 想。 代词,他 违反。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 思想,考虑。 了结,终止。 译文:本想与你百年偕老,如今年老了却使我产生怨恨。淇 水也有岸,沼泽总有边。少年时代多么欢乐,有说有笑是那 样的开心。当年的誓言是多么的诚恳。不想现在却变了心。 违反誓言不念情,那就让这场爱情了结了吧!
2、从文中注释把通假字找出来:
①蚩蚩(chī
):通“媸媸”,笑嘻嘻
的样子。 ②无怒(wú):通“毋”,不要。 ③于嗟(xū):通“吁”,感叹词。 ④犹可说也(tuō):通“脱”,解脱。 ⑤隰则有泮(pàn):通“畔”,边岸。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隰:xí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
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 (qiān),本 良 渡过。 通“毋”,不要。 你,先秦时表 指过失、过错, 指商量婚事。 古义:把……作为(看作);今义:认为。 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qiān g), 尊称。 这里指延误。
请,愿。 译文:有个青年笑嘻嘻地抱着布币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 丝,而是来找我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直到顿丘。不 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 定为婚期吧!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比、兴) (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赋、比、)
温故复习 诗歌总集
▲ 是第一部(
)
305 )篇 ▲ 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成:(“风” “ 雅” ) “颂” ▲就表现手法而言分成:(“赋” “比” ) “兴” ▲《氓》重要字词: 蚩蚩(忠厚的样子) 匪( 非 ) 谋( 议婚 ) 拖延 指代“氓”所住的地 将(请 ) 愆( ) 复关( ) 贿 卦象 灾祸 方 坍塌 ( )体( )咎( ) 财物 ) 垝( 耽( 沉溺 ) 说(脱) 爽( 过错) 罔极( 无标准 ) 靡( 没有) 咥( 笑 ) 已 ( 了结 )
语助词。在句中没有实在 意义。下面的“静言思之” 满足,实现。 没有,不。 指家务。 劳作。 (sù ( )早。 xì )笑的样子。 起来。 多年。 作为。 已经。 (m è i ),睡。 的“言”用法相同。 一天。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 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已经。
财物,指嫁妆。
介词,用。
译文: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 不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 喜得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卜,结果很吉利。你 用车子来接我,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
恋爱(1~2)
一、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男:抱布贸丝 来、谋、怒 女:乘、望、泣涕、笑、言
氓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 “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 蚩蚩; 今义:流氓,音máng
一、朗读指导
1、诵读的节奏:“二、二”节
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读一句诗要读出句内的节拍,读一章诗要读出章内的
节奏、语气、语调。
社会道德
《氓》之 婚姻破裂
“士”之变心
社会制度(经济) 年老色衰
现代婚姻破裂
启发
一、婚姻中的女子应当保持独立的经济状态 和人格尊严。
二、婚姻必须用爱情维系,且女子应当保持 自已的个人魅力。 三、作为男子,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 提示语:独立的人格与个性魅力是我们应该 一生保持的。
本课小结: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 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 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 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思考:结合全诗,用对比方法分 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负心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婚前: 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女子 婚后: 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忠贞
拓展探究:
谁偷走了我的爱情?
——《氓》中的女主人公 为什么被遗弃?
看不见的“手”——谁偷走了我的爱情?
勤劳、善良、虽生活 艰难,但真情不改没 有任何怨言。所以没 有责任
三、决绝(6)
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 成丫髻(jì ),称为“总 (xí )低湿的地方。一说是 通“畔”, 怨恨。 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欢乐。 欢乐、和悦的样子。 边,岸。 水名,即“漯( tà )水”。 和,与。 共同,一起。 助词,的。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诚恳的样子。
痴情
二、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赋”,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 过。
二、婚变(3-5)
动词,吃。它还可表“吃 用法同“氓之蚩蚩” 的东西,粮食”意。另外当 润泽的样子,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xūjiē),感叹 物主代 ì 时,意为“供养, 的“之”。是放在主 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它读作s 词。于,通“吁”。 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词,它的。 给……吃”。
《诗经》“六义”
风 雅 颂 赋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宗庙乐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 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 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比
兴
《诗经》二首
卫风·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 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 《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 妇诗。
种感情变化呢?
桑之未落
比兴
女子年轻貌美 未婚情意浓厚
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对 比
比兴
女子年老色衰
婚后情意淡漠
婚变(3~5)
二、导致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 什么?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婚变(3~5)
三、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 ,女子有没有责任呢? 她是怎样表现的?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 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 寐,靡有朝矣。
“之”字用法总结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①--⑤、助词,无 实意 用于主谓之间
⑥:代词,指代 那件事 ⑦:助词, 译为“的”
补充(成语)
1、二三其德 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 2、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3、白头偕老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4、总角之交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第三章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比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兴: 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
喻体
本体 女子 女子的青春年华
桑 其叶沃若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提示
倒坍的墙壁。垝:倒 借代手法,以人物 眼泪。 ( c h é ng)登上。 指示代词,那。坍。垣:矮墙。 承接关系连词,来。 的居住地代人物。 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z 用龟甲占卜。 à i)又,且。 (sh ì ),用蓍(shī不吉利。 )草占卦。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