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人文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人文地理一、知识讲解(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2.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人口与民族1.人口(1)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分布状况: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民族(1)构成:56个民族,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2)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地区分布3.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差异(1)挑战: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2)对策: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⑬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科技强农之路。
(四)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空间分布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1)铁路沿线:京广、京沪、京哈等铁路沿线。
(2)沿河地区: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达地带。
(3)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3.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⑮大中城市。
从地区布局上看,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带。
1.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2.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1)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北疆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2)主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沈阳、上海、株洲、兰州、成都等。
高三中国地理知识点
高三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知识点汇编一、地理位置与国土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东西跨度约为5500公里,南北距离约为5000公里。
中国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
境内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地形与地貌特点中国地势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和低山区、西部高原和盆地以及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
最高点为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86米。
1. 东部沿海平原与南部长江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
这些平原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
2. 内陆丘陵和低山区:位于华北平原、陕西关中平原等地,相对海拔较低。
该地区多丘陵地貌,山地交错,以黄土高原为主,适宜发展农业。
3. 西部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和四川盆地等地。
该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独特,地貌多样。
西藏拉萨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城市。
4. 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该地区地势较高,地貌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三、山脉与河流中国山脉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辽河等。
最长河流是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黄河。
珠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化区域之一。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和秦岭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西南地区,是全球最高的山脉之一,横亘于尼泊尔、印度、不丹和中国等国境内。
四、气候和自然灾害中国气候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等几大气候带。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西部高原和西南地区气候多样。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和沙尘暴等。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
五、人口与城市化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14亿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主要板块边界和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一、典例引领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A.山地 B.平原 C.裂谷 D.盆地2.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答案】1.A 2.C【解析】1.①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褶皱山。
故选A。
2.②为美洲板块,③为非洲板块,②③之间为生长边界,两地之间距离会不断扩大;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故选C。
二、考点讲解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三、考点训练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左上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C.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2.若左上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A.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B.我国北方秋高气爽C.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 D.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答案】1、C 2、A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下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事象符合图中②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是()A.红壤 B.橄榄种植园C.游牧业D.斑马、长颈鹿4.下列符合图中④地区典型地貌的是()A.雅丹地貌 B.峰林地貌C.角峰、冰斗、型谷D.丹霞地貌【答案】3、B 4、A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
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
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一、考点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体现(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二、例题分析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1.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答案1.C2.D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
第2题,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三、跟踪训练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3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一、典题示例一、典题示例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3)与甲河段相比与甲河段相比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素养链接】【素养链接】[解法指导解法指导] ]提:①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东部的匈牙利大平原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东部的匈牙利大平原,,中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兰尼亚丘陵,,全境地势起伏较小。
②据图和图例可知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断块山,,所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所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下沉雨水汇集而成湖泊。
③甲河段流经山区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流量小,,且纬度高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面积大,,支流多支流多,,汇水量大汇水量大,,流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结冰期短。
调: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角度分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
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
答案答案:(1):(1):(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北部为山地,,面积小面积小,,多流水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南部为平原,,面积大面积大,,多流水堆积地貌多流水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塔里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 最大 绿洲 农业,种植 的盆地,内有世 棉花和葡萄等,人 界上最大的流动 口和城市沿 盆地 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呈环状分布。 多沙漠和戈壁 油气资源开发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地地势形::复西杂高多东样低,,山呈区阶面梯积状广分大布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 —阴山、昆仑山—b 秦岭 、南岭
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 —雪峰山、 东北—西南走向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g_祁__连__山__
南北走向
解析:第 1 题,结合图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 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 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 原地带。第 2 题,东北地区降雪的形成主要与其纬度较高有 关;塔里木盆地的永久无雪带主要是受内陆封闭地形造成的 水汽输送阻隔的影响而形成的;山东半岛北部的多雪带的形 成主要是因为位于冬季盛行风的迎风岸;青藏高原东部多雪 带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有关。 答案:1.D 2.C
[集训过关] 如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 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 ) 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2.我国不同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水汽 B.塔里木盆地——纬度 C.山东半岛——冬季风、地形 D.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水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地理特征一、知识讲解位置范围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之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山以东祁连山东端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云南东部,大部位置范围界线天山以南,山以北天山以北,泰山以南西山,祁连山,仑山横断山与巫山,秦贵高原之间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北依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长江中下游平巫滨,沿江分布,地域狭长。
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向东南减小风力堆积作用 B.西北向东南减小流水堆积作用C.东南向西北减小风力侵蚀作用 D.东南向西北减小流水侵蚀作用(2)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的生存环境,其中“恶水”是指该区域A.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水质恶化的河流 B.多沙少水的河流C.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富营养化严重的河流 D.经常泛滥的河流(3)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A.发电灌溉 B.防洪抗旱 C.调节气候 D.拦沙蓄水【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示地区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较大,所以称为“恶水”。
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是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
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
河流建造堤坝是为了拦沙蓄水,以防止水土流失。
高三复习中国地理
高三复习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家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时,中国地理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概述、地貌景观、自然资源、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对高三复习中国地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地理概述中国地理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北与中亚相接,南邻东南亚。
地理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其东部沿海平原发达,西部则是高原和山区为主。
中国地理可分为东部沿海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五大主要区域。
二、地貌景观中国地貌多样,包括喀斯特地貌、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和台地等。
其中,喀斯特地貌是中国独有的自然遗产,以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山水闻名世界。
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和祁连山脉,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丘陵地形分布广泛,平原则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带最为典型。
三、自然资源中国地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相对较丰富,北方则相对缺乏。
生物资源方面,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许多稀有植物和动物。
四、经济地理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中部地区以长江流域为核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
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但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崛起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五、城市规划中国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引入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注重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
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总之,高三复习中国地理需要系统地掌握地理概述、地貌景观、自然资源、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等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和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和认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人文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人文地理、知识讲解(一)行政区划1 .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2.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人口与民族1.人口(1)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分布状况: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民族(1)构成:56个民族,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2)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一一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地区分布3.4.(1)挑战: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2)对策: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科技强农之路。
(四)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空间分布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1)铁路沿线:京广、京沪、京哈等铁路沿线。
(2)沿河地区: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达地带。
(3)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I、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3.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从地区布局上看,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带。
4.产业开发重点1.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2.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1)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一京广线,太焦一焦柳线,宝成一成昆线三横:京包一包兰线,陇海一兰新一北疆线,沪杭一浙赣一湘黔一贵昆线(2)主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沈阳、上海、株洲、兰州、成都等。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新人教版
1.B 2.B 3.B
解析 答案
-1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 置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地 形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 分布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2-
要点
网络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 地区、青藏地区的主要区域 特征及区域差异
-3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
-4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一线。 ( 2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 、祁连山 、 横断山脉 。 ( 3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400 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农业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 业发达
旱地农业,东北地区一年一 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
形成了长江下游工业带、南部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
工业 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 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
综合性工业地带
海工业带
人民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
生活 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 暖;冬季溜冰
生态 问题
洪涝、水体污染、酸雨、红漠 化、石漠化
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 和湿地破坏
-1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一、知识讲解1.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
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
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2)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政策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干旱,农业灌溉水源较少;种树可以可以缓解风沙侵袭,美化环境;冬季多大风、暴雪会对蔬菜大棚造成强烈破坏;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便利,冬季蔬菜可以从外省市输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 中国分区地理—四大区域 复习课件(共20张PPT)
高山草甸 湖泊、冰川 多
冻土 冰川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西北地区为例
地表植被——草原、荒漠 江河湖泊——稀少,多内流河湖
自然 景观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人口稀少,村镇、城 市呈点状、带状分布
人口城市
干旱
农业生产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交通 铁路线沿绿洲、河谷延伸
能源资源
风能、太阳能丰富,石油、 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三、小结
1.抓住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四、典例剖析
【例1】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
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区域,并将这四个
区域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 “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据
四大区域内部差异
荒漠 西部 荒漠草原
干旱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 种植业分布
草原东部
惟黄 富河 一百 套害
竖井 暗渠
减少水分蒸发 绿洲
坎儿井结构示意图
竖井 暗渠
减少水分蒸发 绿洲
坎儿井结构示意图
四大区域内部差异
华
黄土
北
高原
平
原
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大 同一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区域划分,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谢谢!
大致与年400毫米
C
等降水量线东段相 吻合,划分的主要
依据是气候因素。
B 大致与1月份0℃ 等温线和年800毫 米等降水量线东段 相吻合,划分的主 要依据是气候因素。
二、中国四大区域的特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青藏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青藏地区一、知识讲解1.主要地理事物(1)地形区名称A横断山脉,B祁连山脉,D昆仑山山脉,E巴颜喀拉山山脉,F唐古拉山山脉,其中E山脉是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的分水岭。
盆地:C柴达木盆地。
高原:N青藏高原。
谷地:L雅鲁藏布江谷地,W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2)河流M黄河,K金沙江,I澜沧江,H怒江,G雅鲁藏布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G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水量大,落差大。
(3)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城市拉萨有“日光城”之称;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4)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钾盐、察尔汗;T石油、冷湖。
(5)城市与交通:城市:西宁,格尔木。
铁路线:青藏铁路,于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2.青藏高原主要自然和人文特征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回答1~2题。
1.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主要原因的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气候寒凉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④⑤⑥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④⑥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寒凉;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冰川众多,湿地广大,因此生态环境脆弱。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故选A项。
第2题,三江源地区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一、知识讲解(一)北方地区1 •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B渤海和黄海。
2 •地形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状况上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区」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
4. 植被:以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5 •河流:黄河、松花江、辽河、汾河、渭河。
6.资源:以煤、铁、石油为主。
7•工业基地:有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城市: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太原、西安。
(二)南方地区1 •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2 •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 •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5•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一一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6 •城市: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
(三)西北地区1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图中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温差大,从干湿状况上看,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4•植被: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资源: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
6 •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四)青藏地区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
2 •气候: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3•河流: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发源地。
4. 植被:高原南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北侧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高寒荒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一、知识讲解(一)北方地区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B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状况上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
4.植被:以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5.河流:黄河、松花江、辽河、汾河、渭河。
6.资源:以煤、铁、石油为主。
7.工业基地:有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8.城市: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太原、西安。
(二)南方地区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2.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5.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6.城市: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
(三)西北地区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图中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温差大,从干湿状况上看,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4.植被: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资源: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
6.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四)青藏地区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
2.气候: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3.河流: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发源地。
4.植被:高原南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北侧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高寒荒漠。
5.城市:拉萨、西宁、格尔木。
二、跟踪训练2019年3月1日,中国首个火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建成。
柴达木盆地的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和排出油气。
图A为红崖地区景观示意图,图B为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像火星的地方,与火星类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有①流水地貌为主②昼夜温差较大③大气主要成分④沙丘、砾石遍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的地形部位可能是A.山脊 B.山谷C.鞍部 D.陡崖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
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
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A.盐渍化显著B.地表湿度大C.植被发育差D.风力作用强4.剖面地层分布反应古气候A.多次变化,干旱期长B.多次变化,湿润期长C.相对稳定,寒冷干燥D.相对稳定,温暖湿润中国作为农业大国,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农业植保作业,而我国每年因打药过程中中毒以及农药残留和污染造成的病死人数有10万之众。
植保无人机(图2)使用专用药剂,利用专用喷头和机翼向下的气流将药液雾化成更加细小的颗粒。
借助遥感获取的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植保可实现近距离、精准作业,避免漏喷、重喷,还能在夜间作业。
无人机植保每小时的作业面积可达100亩,每亩的喷洒药量仅需800毫升,耗水量减少约90%。
2017年9月,农业部发文,在我国部分省区开展以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下列作物特点中,最适宜推广无人机植保喷洒除虫的是A.密集种植、叶片较小的低秆作物B.稀疏种植、叶片较小的低秆作物C.密集种植、叶片较大的高秆作物D.稀疏种植、叶片较大的高秆作物6.夏季,新疆棉田无人机植保选择在夜间喷洒作业,主要目的是A.减少农药对田间务农人员的误伤B.减少农药挥发,杀虫效果更佳C.降低无人机植保人员的工作强度D.避免大风天气,减少药液飘移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
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
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B.提高地下水位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提高农田单产8.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A.1—2 月 B.5—6 月C.7—8 月 D.10—11 月2019年我国春运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前往式汉、重庆、西安等地的人群最常退票或改签,也更容易捡漏、刷到余票,成为春运“变卦”城市。
春运中,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但前往贵港、贺州等地的春运回家“困难”城市也不少,前十位广西独占5席。
左图为春运“变卦”城市,右图为春运回家“困难”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形成春运“变卦”城市的直接原因是A. 交通枢纽,运行车次多B. 服务业少,接待能力弱C. 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D. 路况复杂,调度管理难10. 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主要原因是A. 务工收入增加B. 航空班次增多C. 高铁线路增加D. 工作距离缩短11. 为减少春运回家“困难”城市,广西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③推进房地产开发④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乌拉尔高压脊稳定,青海省东南部出现西风带南北糟、高原低压、孟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黄河上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4.6倍,青海南部牧区玉树州等地共有12次明显降雪过程,多次降雪接近历史极佳。
图5示意青海省东南部区域。
(1)简述该时段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异常偏多的原因。
(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
(3)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
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近郊的“龙潭水乡”景区占地面积达22000km2,周边地区大多为工厂或现代化高层写字楼且附近有多处铁路线和高架桥经过。
该景区引水造河,兴建3座小岛,用23座桥相连……清一色仿古式建筑,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被誉为“成都周庄”。
“龙潭水乡”景区在刚开业的时候,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如今游客人数却很少,商铺也纷纷关门,成了一座“空城”。
成都市远郊的黄龙溪、洛带、街子、西来等古镇拥有几百年历史,周边是田园风光,有山有水,适逢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
说明龙潭水乡景区成为一座“空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D 2.A 3.B 4.A 5.A 6.B7.C 8.D 9. A 10. C 11. D12.【答案】(1)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维持少动,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降雪次数多,时间长(2)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和防御作用;旱季融雪量大,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影响: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可采食草量减少(吃草困难),无法放牧;积雪厚会增加牲畜采食行走难度,加大体能消耗,消耗的体能超过进食补充的能量,出现大批牲畜死亡。
措施: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降雪(降水)因素,可以从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和图示进行分析,可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次数多,时间长,降雪量大;青海省东南部地区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印度洋风暴带来丰富的水汽;入冬以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出现西风带南北槽、高原低压、盂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降雪量大;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维持少动,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形成锋面,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保温和防寒、增加水分等方面分析,即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和防御作用;积雪融化能改善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分析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事物来源减少,越冬困难;积雪厚度增加会增加牲畜采食的空间范围和行走的难度及严寒的气候环境可能会出现死亡;可以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13.(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