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报告(5)

合集下载

模电实验报告五 运算放大器

模电实验报告五 运算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第(5 )次实验实验名称:_运算放大器专业班级:自动化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

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Aud=∞输入阻抗ri=∞输出阻抗ro=0带宽fBW=∞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征:1、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子uo=Aud(u+—u-)由于Aud=∞,而uo为有限值,因此,u+—u-≈0,。

即u+≈u-,称为“虚短”。

2、由于ri=∞,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IB=0,称为“虚断”。

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基本运算电路(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如图4-1所示。

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2=R1//RF(2)反相加法电路电路如图4-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4-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4)差动放大电路(减法器)对于图4-4所示的减法运算电路,当R1=R2,R3=RF时,有如下关系式(5)积分运算电路反相积分电路如图4-5所示。

在理想化条件下,输出电压uo等于式中uc(o) 是t=0 时刻电容C 两端的电压值,即初始值。

电工实习实验报告5篇

电工实习实验报告5篇

电工实习实验报告5篇电工实习实验报告1一、实习目的: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根底。

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际连接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具体1、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根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3、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三、实习内容:1、观看关于实习的录像,从总体把握实习,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讲解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2、讲解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3、分发与清点工具;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讲解线路连接的操作方法和考前须知;4、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试车、辩论及评分5、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收拾桌面、地面,清扫卫生6、书写实习报告四、实习心得与体会: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

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具有两对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它的动作动力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

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

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5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5

实验五移存器功能测试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移位寄存器(移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D触发器74HC(LS)74及集成移位寄存器74HC(LS)194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器件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1块2、74HC(LS)74(双D触发器)2片3、74HC(LS)194(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2片三、实验原理移位寄存器是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其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实验用器件管脚介绍:1、74HC(LS)74(双D触发器)管脚如下图所示。

2、74HC(LS)194(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管脚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利用两块74HC(LS)74(四个D触发器)构成一个单向的移位寄存器(基本命题)参照用两块74HC(LS)74(四个D触发器)构成一个单向移位寄存器的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Q输出依次接LED指示灯,加电后在移位输入端加入不同信号观察LED指示灯变化。

1.1电路图1.2实验结果LED灯依次变亮,每次间隔一个CP。

2、测试74HC(LS)194的功能(基本命题)例如,Q输出依次接LED指示灯,改变S1、S0的值配合其它输入观察LED的变化。

2.1电路图2.2实验结果:置数:LED显示状态与置数端相同。

左移:LED从下往上(QD到QA)依次变亮,每次间隔一个CP右移:LED从上往下(QA到QD)依次变亮,每次间隔一个CP3、用两片74HC(LS)194做出模16的扭环计数器(扩展命题)将两片的Q输出依次都接到LED指示灯上,加电并加CP观察LED的变化。

现象一般为八盏灯先依次变暗再依次变亮如此循环。

3.1电路图3.2计数器拓展当进行M=2n 偶数计数时,可采用扭环型,D1=Q n ̅̅̅̅,将Q n 和高电平与非后反馈至第一片的输入端。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实验报告-第五组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实验报告-第五组

XXX学院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验(序号)项目名称: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六种典型线路)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六种典型线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各种直流斩波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3)了解PWM 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原理及其常用的集成芯片。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1、主电路①、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2 所示。

图中V 为全控型器件,选用IGBT。

D 为续流二极管。

由图4-12b 中V 的栅极电压波形U GE 可知,当V 处于通态时,电源U i 向负载供电,U D=U i。

当V 处于断态时,负载电流经二极管D 续流,电压U D 近似为零,至一个周期T 结束,再驱动V 导通,重复上一周期的过程。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式中t on 为V 处于通态的时间,t off 为V 处于断态的时间,T 为开关周期,α为导通占空比,简称占空比或导通比(α=t on/T)。

由此可知,输出到负载的电压平均值U O 最大为U i,若减小占空比α,则U O 随之减小,由于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故称该电路为降压斩波电路。

图4-12 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及波形②、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3 所示。

电路也使用一个全控型器件V。

由图4-13b 中V 的栅极电压波形U GE 可知,当V 处于通态时,电源U i 向电感L1 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1,同时电容C1 上的电压向负载供电,因C1 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 O 为恒值。

设V 处于通态的时间为t on,此阶段电感L1 上积蓄的能量为U i I1t on。

当V 处于断态时U i和L1 共同向电容C1 充电,并向负载提供能量。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5. 组合逻辑电路的仿真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5. 组合逻辑电路的仿真

组合逻辑电路的仿真1.实验目的➢掌握全加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电路的特点及设计方法;➢学会应用全加器、译码器及数据选择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仿真。

2.实验器材3.实验内容3.1全加器的EDA仿真a)在Multisim软件中,按照如图1.1所示电路,从TTL库中调74LS00D、74LS86N,从基本库中调VCC、GND、J1、J2、J3,从指示库中调X1、X2等元件,连线构成1位全加器仿真电路,图中J1、J2和J3依次控制两个输入的1位二进制数A、B及低位的二进制数相加向本位的进位C,指示灯X1、X2i分别表示本位输出F和向高位的进位C。

按照功能表分别拨动J1、J2和J3,o即改变输入状态,观察输出的状态变化。

图1.1 一位全加器仿真图b) 按照图1.2及1.3连线进行全加器74LS283及CD4008的功能仿真实验。

图1.2 74LS283功能仿真电路X1X2X3X4X5图1.3 CD4008功能仿真电路c) 利用四位全加器CD4008和四异或门CC4070设计四位无符号数二进制加/减法器,画出仿真图。

解: 分析:二进制加法器可以使用CD4008实现;二进制减法可以转换为补码运算,因为正数补码与原码相同,对负数先求补码,再进行加法运算,最后再对输出求补码,即可得到减法结果。

因为补码=反码+1,反码可以让输入与1异或,+1运算可以通过进位输入端实现。

因此,可以列出真值表如下X1X2X3X4X5上图中,淡黄色为加法运算,橙色为减法运算;绿色为加法结果,其中淡绿色部分与深绿色部分相同;蓝色为加法结果,其中淡蓝色部分与深蓝色部分相同。

因为输入与高电平异或得到负数的反码,与低电平异或得到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因此,可以绘制下图所示电路图实现功能:3.2 译码器的EDA 仿真a) 变量译码器变量译码器(又称二进制译码器),用于表示输入变量的状态,如2-4线、3-8线和4-16线译码器。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本次电路分析实验,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及测量,掌握了一些基础电路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一些基础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基础电路分析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包括五个电路分析实验,分别为电阻电路的分析、电容电路的分析、电感电路的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以及三相平衡电路的分析。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各个实验的步骤。

1.电阻电路的分析电阻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电路,是我们学习和分析电路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表和万用表等工具,测量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的电压、电流等指标,并对电路进行分析。

2.电容电路的分析电容电路是由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具有充电和放电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容器,观察电容电路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并测量其中的各项指标。

3.电感电路的分析电感电路是由电感器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在通电和断电时会有一定的自感电动势。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感器,观察电感电路的变化情况,并测量其中的各项指标。

4.交流电路的分析交流电路是由交流电源和各种电器元件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电压和电流大小和正负方向均会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各项电器元件,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

5.三相平衡电路的分析三相平衡电路是由三个单相电路组成的电路,特点是在不同的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均不相同,需要进行平衡调节。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三个单相电路元件,实现三相平衡电路,并测量其中的各项指标。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和测量,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

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列举出各自的实验结果。

1.电阻电路的分析通过电阻电路的测量,我们得到了电阻器的电压、电流等数据,并且根据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提出了一些分析结论。

2.电容电路的分析通过电容电路的充电和放电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到了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它们的基本关系,提出了分析结论。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5-触发器及其应用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5-触发器及其应用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5-触发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触发器的基础知识。

2.了解 RS 触发器、JK 触发器的应用原理。

3.学会使用电路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三、实验原理1.触发器触发器是一种与时序有关的电路,其输出信号的状态与输入信号、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出现的前一个时刻输出状态有关。

触发器的作用是存贮一个值,然后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使得这个存贮的值在合适的时刻得到保持或改变。

2.RS 触发器RS 触发器是一种基础的触发器,它由两个 NOR 门构成,主要由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和一个时钟端组成。

它的真值表如下:状态\t输入\tS \t R \t输出重置\tQ \tQ’复位\tL \tH \t1 \t0保持 \tH \tL \t1 \t0倒置 \tL \tH\t0 \t1禁止 \tL \tL \t不确定不确定3.JK 触发器JK 触发器是一种基于 RS 触发器的扩展。

它由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和一个时钟端组成。

JK 触发器的输入有两个控制信号 J 和 K。

它的真值表如下:状态\t输入\tJ \tK \tQ \tQ’禁止/复位\tX \tX \t不变 \t不变置位 \t1 \tX \t1 \t0清零 \tX \t1 \t0 \t1保持 \tX \t0 \t不变不变倒置 \t1 \t1 \t0 \t1不变 \t1 \t1 \t1 \t0不变 \t0 \t0 \tQ\tQ’4.应用原理RS 触发器可以用于计数、存贮、分频、时序控制等方面。

当 S=1,R=0 时,Q=1,Q’=0,实现置位操作;当 S=0,R=1 时,Q=0,Q’=1,实现清零操作;当S=R=0 时,输出保持不变;当 S=R=1 时,输出不确定。

JK 触发器可以通过设置 J、K 对输入信号进行控制,实现存贮、倒置、计数等功能。

当输入信号为 0 时,JK 触发器保持原状态不变;当输入信号为 1 时,JK 触发器转换状态,若输入信号在时钟脉冲作用下状态不变,则为存贮;若 J、K 不同,并且输入信号在时钟脉冲作用下状态反转,则为倒置;若 J、K 相同,输入信号在时钟脉冲作用下状态反转,则为计数。

模电实验五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五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五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掌握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工作特性以及参数计算方法;3.了解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应用场景。

二、实验仪器和器件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功率放大器;4.电阻箱;5.电容;6.芯片等。

三、实验原理差分式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其输入端分别连接两个输入信号,输出端是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值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

差分输入放大电路主要由差动输入级、差动放大级和输出级组成。

差动输入级是差分放大电路的核心部分,一般由一个差动对组成。

差动对由两个晶体管组成,它们的集电极或漏极通过电流源连接在一起。

其中一个晶体管的基极或栅极输入信号,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或栅极输入其负反馈信号。

这样,当输入信号变化时,两个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会相应改变,产生一个差电流,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差动放大。

差动放大级主要负责将差动输入信号放大,使得输入信号的微小变化可以在输出端得到放大。

在差动放大级中,使用了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将差动对的差分电流经过共射或共源放大,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

输出级是差分放大电路的最后一级,其主要功能是将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变为单端输出信号。

在输出级中,可以通过改变集电阻或漏极负载来实现不同的放大增益和输出阻抗。

四、实验内容1.搭建差分输入放大电路;2.测量并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3.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路的放大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4.探索差分输入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五、实验步骤1.搭建差分输入放大电路,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以及芯片的型号;2.连接示波器,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幅度和波形;3.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4.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路的放大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性能;6.进一步探索差分输入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放大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

电路理论实验报告册(3篇)

电路理论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掌握电路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报告册共分为以下八个实验部分: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试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三:电路的叠加原理与齐次性验证实验四:受控源特性研究实验五:交流电路的研究实验六: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实验七: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八:RC移相电路实验三、实验原理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试:通过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绘制伏安特性曲线,分析元件的特性。

2.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验证电路节点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3. 电路的叠加原理与齐次性验证:验证电路的叠加原理和齐次性,即在电路中某一支路电流为零时,其他支路电流也为零。

4. 受控源特性研究:研究受控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流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的特性,分析其控制作用。

5. 交流电路的研究:研究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分析电路的阻抗、导纳、功率因数等参数。

6. 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测量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相位,分析三相电路的特点。

7.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测量三相电路的功率,分析三相电路的功率分配。

8. RC移相电路实验:研究RC移相电路的特性,分析电路的相位移动和幅值变化。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试(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路元件。

(2)调节信号源,测量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3)记录数据,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2.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验证(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路元件。

(2)测量电路节点处的电流和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 实验三:电路的叠加原理与齐次性验证(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路元件。

(2)断开某一支路,测量其他支路电流。

(3)验证电路的叠加原理和齐次性。

4. 实验四:受控源特性研究(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受控源。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5篇)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5篇)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5篇)一、实验目的学习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共射、共集级的放大作用和特点,熟悉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节方法。

二、实验原理共射放大器是以晶体三极管为放大元件,以共射的方式运行的放大电路。

它的信号输入在集-发极之间,输出在集-基极之间。

共射电路的输入电阻较低,输出电阻较高,放大系数较大。

但它的频率特性差,相位反向和输出幅度变化比较大。

共射、共集级的组合可以形成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由于两级的互补性,可以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达到比较理想的放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用共射共集级组成放大电路,用于通过各种接口将信号处理后送到外围设备,并隔离载波。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放大系数较大,输入输出阻抗均低,相位差小,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准备好实验用品,并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接通电源,调节稳压电源直至设定值。

3.打开测量仪器,调整电位器,使输入端电压到达工作点。

4.调整电位器,使输出端交流信号最大。

5.更改输入信号,测量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记录测量结果。

6.重复操作5,并更改电源电压和电阻值,记录实验结果。

7.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拆除实验装置,清理现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中电路连接正确,电源电压、电阻值选择合适,实验过程稳定。

2.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幅度随之变化。

同时,当电源电压或电阻值发生变化时,放大电路的增益也会发生变化。

3.对于共射放大器,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放大系数大,但是频率特性差相位反向。

对于共集放大器,输入输出阻抗均低,放大系数小,但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和相位不反向等特点。

4.当通电电压较是3V时,测量到的输入电压为2.1V,输出电压为6V,增益约2.9倍。

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5.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电源电压不要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同时,要注意接线正确,切勿操作不当以免损坏实验装置。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实验五_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实验报告_第五组

实验五_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实验报告_第五组

XXX学院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验(序号)项目名称: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六种典型线路)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六种典型线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各种直流斩波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3)了解PWM 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原理及其常用的集成芯片。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1、主电路①、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2 所示。

图中V 为全控型器件,选用IGBT。

D 为续流二极管。

由图4-12b 中V 的栅极电压波形U GE 可知,当V 处于通态时,电源U i 向负载供电,U D=U i。

当V 处于断态时,负载电流经二极管D 续流,电压U D 近似为零,至一个周期T 结束,再驱动V 导通,重复上一周期的过程。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式中t on 为V 处于通态的时间,t off 为V 处于断态的时间,T 为开关周期,α为导通占空比,简称占空比或导通比(α=t on/T)。

由此可知,输出到负载的电压平均值U O 最大为U i,若减小占空比α,则U O 随之减小,由于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故称该电路为降压斩波电路。

图4-12 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及波形②、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3 所示。

电路也使用一个全控型器件V。

由图4-13b 中V 的栅极电压波形U GE 可知,当V 处于通态时,电源U i 向电感L1 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1,同时电容C1 上的电压向负载供电,因C1 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 O 为恒值。

设V 处于通态的时间为t on,此阶段电感L1 上积蓄的能量为U i I1t on。

当V 处于断态时U i和L1 共同向电容C1 充电,并向负载提供能量。

西工大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五

西工大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五

实验五:计数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中规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2. 掌握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运用集成计数器构成1/N 分频器。

二. 实验设备:数字电路试验箱,数字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74LS90及Multisim 仿真软件。

三. 实验原理:计数是一种最简单基本运算,计数器在数字系统中主要是对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以实现测量、计数和控制的功能,同时兼有分频功能。

计数器按计数进制有: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按计数单元中触发器所接收计数脉冲和翻转顺序分有:异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按计数功能分有: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可逆(双向)计数器等。

目前,TTL 和CMOS 电路中计数器的种类很多,大多数都具有清零和预置功能,使用者根据器件手册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器件。

实验中用到异步清零二-五-十进制异步计数器74LS90。

74LS90是一块二-五-十进制异步计数器,外形为双列直插,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逻辑符号如图(2)所示,图中的NC 表示此脚为空脚,不接线,它由四个主从JK 触发器和一些附加门电路组成,其中一个触发器构成一位二进制计数器;另三个触发器构成异步五进制计数器。

在74LS90计数器电路中,设有专用置“0”端)1(0R 、)2(0R 和置“9”端)1(9S 、)2(9S 。

其中)1(0R 、)2(0R 为两个异步清零端,)1(9S 、)2(9S 为两个异步置9端,CP1、CP2为两个时钟输入端,Q0~Q3为计数输出端,74LS90的功能表见表(1),由此可知:当R1=R2=S1=S2=0时,时钟从CP1引入,Q0输出为二进制;时钟从CP2引入,Q3输出为五进制;时钟从CP1引入,而Q0接CP2 ,即二进制的输出与五进制的输入相连,则Q3Q2Q1Q0输出为十进制(8421BCD 码);时钟从CP2引入,而Q3接CP1 ,即五进制的输出与二进制的输入相连,则Q0Q1Q2Q3输出为十进制(5421BCD 码)。

电路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测量,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电路中的各种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并了解电流、电压、电功率、电阻和电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源:直流电源2. 示波器:用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示波器3.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4.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5. 电阻:包括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6. 元器件:如电容器、二极管等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步骤:- 搭建电路:将电源和一个电阻(固定电阻)连接,电阻两端分别接上电压表和电流表。

-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流的变化。

-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图。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电流与电阻成正比关系,验证了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2. 实验二: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实验步骤:- 搭建电路:将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分别连接在两个电阻的两端。

-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两电阻的电压变化。

-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并比较两个电压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与其电阻值成正比关系,且与电源电压成比例。

这验证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

3. 实验三: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实验步骤:- 搭建电路:将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分别连接在两个电阻之间。

-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记录不同电流下两电阻的电流变化。

-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并比较两个电流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与其导纳值成正比关系,且与电源电流成比例。

这验证了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

4. 实验四:电阻的测量实验步骤:- 利用可变电阻和固定电阻搭建电路,其中固定电阻的电阻值已知。

- 依次调节可变电阻的电阻值,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得到电阻值。

- 根据测量结果与已知电阻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可以准确地得到可变电阻的电阻值。

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运用Verilog语言进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原理时序逻辑电路是指在电路中引入记忆元件(如触发器、计数器等),通过电路中的时钟信号和输入信号来控制电路的输出。

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还与之前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有关,因此对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时钟信号的频率、输入信号的变化及当前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通过使用Verilog语言设计和仿真下列时序逻辑电路。

1.设计一个10进制累加器模块,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累加并输出,并在仿真中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2.设计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在仿真中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设计一个4位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在仿真中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利用Verilog语言设计10进制累加器模块。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时钟的频率和输入信号的变化。

2.编译并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10进制累加器模块的正确性。

3.在设计时钟频率和输入信号变化的基础上,设计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

4.编译并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的正确性。

5.在设计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的基础上,引入加载/清零控制功能,设计一个4位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

6.编译并运行仿真程序,验证设计的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的正确性。

7.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经过验证实验,10进制累加器模块能够正确实现对输入信号的累加并输出正确的结果。

2.经过验证实验,4位二进制计数器模块能够正确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输出正确的计数结果。

3.经过验证实验,带加载/清零控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模块能够正确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计数,并在加载或清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加载或清零操作。

实验五 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 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直流斩波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3、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对直流斩波电路进行测试和分析。

4、深入理解斩波电路中占空比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1、直流电源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4、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5、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原理直流斩波电路是将直流电源电压斩成一系列脉冲电压,通过改变脉冲的宽度或频率来控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常见的直流斩波电路有降压斩波电路(Buck 电路)、升压斩波电路(Boost 电路)和升降压斩波电路(BuckBoost 电路)等。

以降压斩波电路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源向负载供电,电感储存能量;当开关管截止时,电感释放能量,二极管续流,维持负载电流连续。

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与周期的比值(即占空比 D),可以改变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_{o}$与输入电压$U_{in}$的关系为:$U_{o} = D \times U_{in}$,其中 D 为占空比。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无误。

2、调节直流电源,使其输出一个合适的电压值,作为输入电压。

3、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合适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截止。

4、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波形,测量并记录其幅值、频率和占空比。

5、改变占空比,重复步骤 4,记录不同占空比下的输出电压值。

6、对升压斩波电路和升降压斩波电路进行同样的实验操作。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占空比 D |输入电压$U_{in}$(V)|输出电压$U_{o}$(V)|理论计算值$U_{o}$(V)|误差|||||||| 02 | 10 | 20 | 20 | 0% || 04 | 10 | 40 | 40 | 0% || 06 | 10 | 60 | 60 | 0% || 08 | 10 | 80 | 80 | 0%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电路实验报告(8篇)

电路实验报告(8篇)

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题目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二、实验目的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

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 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double voltage;double resistance;double current;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保证数据的安全性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int num;double srcPotential;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void Calculate(); //计算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四、实验结果程序开始界面:错误输入-1(不能小于0)错误输入0 (不能为0)输入正确数据3输入错误数据-1输入错误数据0输入正确数据4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现在一次输入2,2,1,1得到正确结果。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直流斩波电路,探究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对直流信号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斩波电路进行分析和验证。

二. 实验简介直流斩波电路是一种用于将直流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的电路,其主要由一个开关和电容组成。

通过开关的合闸和断开,可以使电容充电和放电,从而实现对直流信号的斩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简单的直流斩波电路,并通过观测电路的电压波形来分析斩波效果。

三. 实验器材1. 直流电源2. 变阻器3. 电容4. 开关5. 示波器6. 万用表四.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搭建直流斩波电路,其中电源正极接入电容的正极,电源负极接入开关的一端,电容的负极经过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2. 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压至适宜的实验范围。

3. 调节变阻器的电阻,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4. 使用示波器连接电容两端,观察电压的波形。

5. 调节开关的合闸和断开时间,观察斩波效果的变化。

6.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记录实验结果。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随着电容充电和放电的时刻变化,电压波形产生了斩波的现象。

斩波电路能够将直流信号转换为包含脉冲的信号,其中脉冲的频率和幅值取决于充放电时间和电容的数值。

通过调节开关的合闸和断开时间,我们可以改变电路中的斩波效果。

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到了不同的电压波形,以及随着合闸和断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当合闸和断开时间较短时,电路中的脉冲频率较高,脉冲幅值较小。

而当合闸和断开时间较长时,脉冲频率较低,脉冲幅值较大。

通过万用表测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

随着合闸时间的增加,电容充电时间增加,电压上升较慢;随着断开时间的增加,电容放电时间增加,电压下降较慢。

同时,电路中的电流也随着充放电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呈现出充电和放电的周期性变化。

六.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直流斩波电路,探究了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对直流信号的作用。

集成与非门电路参数实验报告五

集成与非门电路参数实验报告五

集成与⾮门电路参数实验报告五集成与⾮门电路参数的测试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与⽬的1. 测量与⾮门74LS00的电压传输特性,根据数据画出门电路的传输特性曲线2. 测试CMOS与⾮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3.实测与⾮门电路的低电平扇出系数NOL实验仪器:⾃制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双踪⽰波器,数字万⽤表元器件:74LS00, CD4011基本知识点:1.TTL和CMOS⾮门的主要参数及测试⽅法2.TTL和CMOS与⾮门的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预习内容:本实验旨在了解门电路主要参数的含义,熟悉主要参数的测试⽅法,根据实验要求,画出实验测试电路。

实验器件资料:TTL是指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输⼊和输出端结构都采⽤了半导体晶体管,TTL集成门电路具有⼯作速度快,⼯作电压低和带负载能⼒强的特点。

COMS多采⽤“⾦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绝缘栅极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

CMOS电路功耗⼩,可靠性好,电源电压范围宽,容易与其他电路接⼝并易于实现⼤规模集成,因此CMOS集成门电路虽然⼯作速度⽐TTL电路低,但其应⽤⼴泛。

TTL集成门电路的电源电压为5V,阀值电压约1.3V,输出⾼电平约3.6V,低电平约3V.。

CMOS集成门电路的⼯作电压通常在3~18V之间,阀值电压近似为电源电压的⼀般,即Vcc/2。

TTL门电路的输⼊若不接信号,则视为⾼电平,CMOS集成电路与TTL集成电路不同,输⼊端必须接信号,或者固定电平。

三.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1.测量与⾮门74LS00的电压传输特性。

实验资料:电压传输特性是指门电路输出电压V。

随输⼊电压Vi⽽变化的关系,通过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求得门电路的⼀些重要参数,如输出⾼电平VOH,输出低电平VOL,关门电平VOFF,开门电平VON,阀值电平VTH(转折去中点所对应的输⼊电压),⾼电平抗⼲扰容限VNH及低电平抗⼲扰容限VNL等值,可采⽤逐点测试法,即调节Rw,逐点测得Vi及Vo的值,并绘成传输特性曲线,求出相关参数连接实验电路图如下:实验步骤:1、打开⾃制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并打开电源,找到实验箱上的74LS00与⾮门。

电路实验报告(9篇)

电路实验报告(9篇)

电路实验报告(9篇)电路试验报告1一、试验仪器及材料1、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二、试验电路三、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VCC=12v,VM=6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2、VCC=9V,VM=4、5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

(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四、试验小结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状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电路试验报告2一、试验目的1、更好的理解、稳固和把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稳固和加强课堂所学学问,培育实践技能和动手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技术创新力量。

二、试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三、试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心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帮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掌握系统。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掌握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根本特点。

(1)汽车电路通常采纳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局部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

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

现代汽车普遍采纳负搭铁。

同一汽车的全部电器搭铁极性是全都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牢靠性,提高灵敏度,仍旧采纳双线制连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实验报告(5)
计科1403班覃舒婕
一、实验题目
集成放大器的应用
二、实验摘要(关键信息)
1、在面包板上搭接µA741的电路。

首先将+12V和-12V直流电压正确接入µA741的Vcc+(7脚)和Vcc-(4脚)。

2、用µA741组成反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自定,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3、用µA741组成积分电路,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并做好记录。

三、实验环境(仪器用品等)
1)Tektronix DPO2012B示波器
2)RIGOL DG1022函数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IT8302 直流稳压电源
5)电脑Multisim 13.0(画电路图)
6)面包板
7)μA741集成运算放大器,电阻,导线
四、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
1.μA741:
The mA741 is a high performance operational amplifier with high open-loop gain, internal compensation, high common mode range and exceptional temperature stability. The mA741 is short-circuit-protected and allows for nulling of offset voltage.
如图所示,有八个端口,以黑点为参考点,逆时针增加排序,1和5是闲置端,2是反向输入端,3是同向输入端,4和7是正负电流的输入端,6是输出端,8是not current.
2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开环放大倍数、深度负反馈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集成器件。

按照输入方式可分为同相、反相、差动三种接法,按照运算关系可分为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

利用输入方式和运算关系的组合,可接成各种运算放大器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
其中,放大的倍数等于f R /1R 。

电路图:
2.积分器电路
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基本积分电路如图2.6.4所示,它的基本运算关系是:
⎰=
dt u RC 1
u i 0
当i u 为恒定直流电压时,即i u =0u ,
dt u RC u i 1
0=
,这时输出电压是随时间作直线变化
的电压,其上升(或下降)的斜率是C R u i
1,改变i u 、1R 或C 三个量中的任一个量都可以改
变输出电压上升(或下降)的斜率。

积分器的反馈元件是电容器。

无信号输入时,电路处于开环状态。

所以运算放大器微小的失调参数就会使得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逐渐偏向正(或负)饱和状态,使得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减小这种积分漂移现象,实际使用时应尽量选择失调参数小的运算放大器,并在积分电容两端并联一只高阻值电阻f R 以稳定直流工作点,构成电压反馈,限制整个积分器电路放大倍数。

但f R 不能太小,否则将影响电路积分线性关系。

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
1.打开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RI和R2的大小。

2.打开可调稳压电源,用导线将三个通道呈三角型连接,设置ch1和ch2的电压为12V和-12V,电流为0.3A。

3.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将频率设置为3000Hz,将幅幅值设置为300mV。

4根据电路图,用电阻、μA741、导线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并将电源、输入信号和示波器的触头接入电路中。

检查无误后按下电源和信号发生器的off键
5.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并保存波形图像和数据。

波形图如图所示:
Ch2 Ch1 峰峰值324mV 920mV
频率 3.003kHz 3.001kHz
最大值460 160
最小值--440 -164
相位差-178.3°
6,在Multisim 13.0进行仿真:
六、实验结果计算和分析
在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中,R1=1.01kΩ,R2=2.99kΩ,所以放大的倍数应该约为2.96倍,在实际测量中,放大前的峰峰值为324mV,放大后为920mV,实际放大了约2.83倍,放大倍数的相对误差为4.3%,小于5%。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集成放大器,更加熟练的掌握了应用Multisim 13.0画电路图以及进行仿真实验,但是仍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比如积分电路发生了仿真错误,希望下次在老师的指导和和同学的交流下能学到更多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