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48.浪淘沙.docx
小学必背古诗词讲解——刘禹锡《浪淘沙》
小学必背古诗词讲解——刘禹锡《浪淘沙》《浪淘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墨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融入对人生追求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解读《浪淘沙》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首先,让我们先来阅读这首诗: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的开篇“九曲黄河万里沙”,直接描绘了黄河宽广壮阔的景象。
黄河是中国古代四大河流之一,长达数千公里,河道曲折多变,因此有“九曲黄河”的美称。
通过“万里沙”,诗人展现了黄河水势的浩大和波涛的翻滚,形成了恢宏壮丽的画面。
接下来,诗句“浪淘风簸自天涯”进一步强调黄河水势凶猛。
其中,“浪淘”表达了河水冲击沙滩的力量,“风簸”则形容风吹草动的情景。
这里的“天涯”可以理解为远方,意味着黄河水奔腾不息,来自遥远的地方,使人感叹它的巨大威力和无穷深沉。
在第三句“如今直上银河去”,诗人用想象的手法,将黄河的波涛比喻为涌向天空的奔流,使得诗歌的视野扩展到了更高的层面。
这里的“直上银河”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势之雄伟。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追求卓越、追逐梦想的心境表达。
他想象着黄河水能够冲破天际,直达银河,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诗人的虚构与遐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郎织女是著名的民间传说,牛郎代表着勤劳智慧,织女象征着美丽聪慧。
每年的七夕节,牛郎织女通过喜鹊搭桥相会,象征着真爱能克服一切困难。
诗人将黄河水与这个浪漫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和追求爱情的向往。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浪淘沙》以雄浑的笔墨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并通过想象,把黄河的奔腾与自己的人生追求联系起来。
诗人通过天马行空的意境,展现了追求卓越、挑战高远目标的坚定意志。
最后,将黄河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
《浪淘沙》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这首诗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描绘了黄河的蜿蜒曲折和波涛汹涌。
黄河流经万里,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在风浪的簸动下,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则是诗人的想象和向往。
他想象自己能够沿着黄河直达银河,与牛郎织女一同前往他们的家中。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
银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喧嚣,到达一个宁静、美好的彼岸。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境开阔: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和壮丽的景色,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遐想。
2. 生动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如“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直上”等,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富有想象力: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黄河与银河联系起来,创造出了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4. 情感真挚: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在遭遇挫折时的豁达和乐观。
总的来说,刘禹锡的《浪淘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以及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赏析
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赏析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赏析《浪淘沙》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赏析,欢迎查看!刘禹锡的浪淘沙赏析1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
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刘禹锡的浪淘沙赏析2《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
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
首先是“桥”。
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
“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
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注释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浪淘沙古诗赏析(详细版)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文解释】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浪淘沙》古诗赏析
《浪淘沙》古诗赏析《浪淘沙》古诗赏析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赏析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
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
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
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
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
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
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
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
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
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
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
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
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
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
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刘禹锡浪淘沙鉴赏刘禹锡浪淘沙鉴赏1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滔滔黄河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
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下面是浪淘沙刘禹锡鉴赏,欢迎参考阅读!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源头和天上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牛郎。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厌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他们心底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憧憬。
这种浪漫理想,以豪迈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事物或人们。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2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浪淘沙·其七唐代: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鉴赏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诗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
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刘禹锡【朝代】唐译文对照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标签: 情感田园向往场景生活出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古诗三首》《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
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文学_浪淘沙诗词鉴赏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译文翻译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注释解释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创作背景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诗文赏析《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1.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第1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据《西清诗话》谓《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浪淘沙·其八唐代: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注释:莫道谗(chán)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谗言:毁谤的话。
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千淘万漉(l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漉:水慢慢地渗下。
赏析: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八首。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祗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
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注释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浪淘沙古诗大全
浪淘沙古诗大全1.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解析。
- 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直接描写黄河的特点。
你看啊,黄河弯弯曲曲的(九曲就是形容弯曲多),而且河里有好多好多的泥沙呢。
“万里沙”这三个字,就把黄河泥沙量多这个事儿说得特别形象。
- “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浪啊不停地淘洗着泥沙,风呢也像簸箕一样翻动着河水,黄河水就像是从天涯那么远的地方奔腾而来。
这里诗人把黄河那种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气势写得超级生动,感觉黄河就像一个充满力量的巨人,从老远老远的地方跑来。
- 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就特别有趣了。
诗人突发奇想,说要是能沿着黄河一直往上走,就能够到达银河,然后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
这就把现实中的黄河和神话中的银河联系起来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感觉诗人的想象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带着我们从地上一下子飞到了天上,去拜访牛郎织女呢。
1.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 解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你听啊,帘子外面雨声滴答滴答的,春天都快没了。
这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很凄凉的氛围,就像一个人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屋子里,听着外面的雨,感觉到春天的消逝,心里也空落落的。
- “罗衾不耐五更寒”,盖着丝绸的被子(罗衾),可是还是抵挡不住五更天(天快亮的时候)的寒冷。
这里不仅仅是说身体冷,更多的是心里的那种孤寂和凄凉,就像这个寒冷能一直钻到心里去。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在梦里的时候啊,都忘记自己已经是个亡国之君,成了别人的俘虏了,还能在梦里享受一会儿欢乐呢。
这一句写得特别心酸,就像一个人在现实中过得很悲惨,只能在梦里找一点安慰。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别靠着栏杆看远处啊,那大片的江山都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课文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生活情感。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形象地描绘出黄河从地面升起,直入云端的壮观景象,既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也寓示了边疆之地的辽阔与遥远。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句,描绘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既表现了边疆之地的荒凉与艰苦,也寓示了戍边士兵的孤独与坚韧。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通过羌笛的声音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而“何须怨”则表达了士兵们的坚韧和乐观,即使身处艰难困苦之中,也不会一味地抱怨和哀叹。
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以春风无法到达玉门关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边疆之地的寒冷和荒凉,同时也寓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照顾尚未完全达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孤城、羌笛和春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边疆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地区和戍边士兵的深深关怀和敬仰。
同时,诗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浪淘沙古诗词鉴赏
浪淘沙古诗词鉴赏浪淘沙古诗词鉴赏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古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译文翻译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
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解释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
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
”“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
”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
”“浮玉亭,需亭北。
”“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
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
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
《浪淘沙-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浪淘沙-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创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作者在夔州被贬时所作。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的大意是:黄河蜿蜒曲折,流经万里,携带着无数的泥沙。
这些泥沙被风浪淘洗,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
诗人想象自己能够乘风破浪,直上银河,与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会,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情怀。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需要背诵这首诗,理解其意境,并学会欣赏古代诗人的文采和情感表达。
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韵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首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四年级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它以浪花淘沙的景象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也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以下是《浪淘沙》的全文内容:
```
浪淘沙·北戴河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这首诗的前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描绘了黄河曲折蜿蜒,携带着万里沙尘,随风飘荡直至天际的壮丽景象。
这里的“浪淘”和“风簸”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和沙尘的随风飘扬。
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黄河的浪花想象成能够直上银河,与传说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会,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用“冰心”比喻自己纯洁的心志,用“玉壶”象征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异地,依然保持高洁心志的决心。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富有哲理,是学习古诗词的佳作。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记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doc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48.浪淘沙
48.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
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