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合集下载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 反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反馈、口头反馈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及时将作业反馈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出改进。
作业布置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适量的作业布置,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同时,及时的作业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布置作业,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展示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压力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图片,或者制作一些动画视频来演示摩擦力的作用机制。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团队合作效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原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协作。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我推荐以下拓展内容:
a. 《摩擦力的奥秘》:这是一本专门介绍摩擦力的科普书籍,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摩擦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写300字,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摩擦力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摩擦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
b. 摩擦力实验探究: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摩擦力实验,如测量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下的摩擦力大小,探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1、用抹布擦桌面。

2、手掌放在桌面上轻轻拖动。

3、手掌放在桌面用力向下压后拖动。

小结:在活动中我们会感觉到有一个力在不阻碍运动,并且运动的方式不同,这个阻碍运动力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这个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新知探究聚焦1:摩擦力课件出示:摩擦力(板书图示并讲解)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聚集2:怎样搬运重物讲解:我们在推动箱子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物体越重,遇到的阻力就越大。

这里提到的阻力,其实就是摩擦力。

思考: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呢?过渡: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两个几千年前的古代建筑,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示。

课件出示资料1、胡夫金字塔约建于4000多年前的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

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1、初步认识摩擦力。

2、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思考。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5)重复做3次实验。

要点提示:可以继续沿用第1课的装置,在木板边加一个滑轮即可,托盘尽量选择轻质的材料,这样可以多放垫圈。

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不断增加垫圈来感受硬纸盒受到的阻力,只是改变了“力”的大小,即垫圈的数量。

其他条件如硬纸盒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不变。

硬纸盒受到一定大小的力才能运动起来,当垫圈很少时,这个力不够大,硬纸盒不运动。

实验结论:当垫圈很少时,硬纸盒在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当垫圈数量达到一定个数时,硬纸盒开始(运动)。

探索二:模拟在滚动物体的表面搬运重物。

2、用铅笔作“滚木”放在硬纸盒下搬运重物实验方法:(1)继续使用上一个实验的装置,这次用铅笔作“滚木”放在硬纸盒下。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与第1步实验操作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选用的各种笔粗细、长短尽量一致,便于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这次实验操作,共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学生分小组完成第2步的实验操作,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第3步,给盒子安上轮子,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完成本步骤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强调:本步骤实验操作三次,取平均值,同小组学生之间要互相合作。
第2步,用各种笔做滚木,放在装着重物的纸盒下面,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2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本步骤实验操作方法。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一幅图及旁边的四点实验要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要领。
(1)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因此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表示拉力在慢慢的加大。
(2)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看一看加了多少个垫圈之后,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变化。
(3)每一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然后求平均值,这样测出的数值更加科学。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说一说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运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的时候,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重物在平面上直接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给重物安上轮子向前移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6、为什么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3、出示课本53页上面鞋底的花纹这幅图,想一想: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引言:运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摩擦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什么是运动与摩擦力,为他们进一步探索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

2. 掌握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

3. 能够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摩擦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上册》。

2. 教学PPT。

3. 实验材料:不同表面的小物体、平面、滑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手在桌子上推一本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书会运动?找出运动的原因并提出问题。

2. 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给出运动和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并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运动时物体与什么之间有摩擦力?3.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摩擦力观察实验。

先让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各种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再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观察结果。

让学生总结似乎哪种表面上物体更容易运动?为什么?4. 活动实践(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

每个小组使用给定的材料搭建一个小车,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探究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

5. 知识解释与概括(10分钟)教师复习前面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帮助学生了解真空中对象的运动。

6. 拓展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使用到了摩擦力的场景?请举例并说明。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至少三个物体在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例子,用图文方式记录在作业本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来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实验操作的技巧以及数据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毛巾、木板、砝码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行驶时需要刹车,来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摩擦力?为什么我们需要摩擦力?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实验一:将小车放在木板上,推动小车,观察小车在木板上的摩擦力;实验二:在毛巾上放置滑轮组,拉动滑轮组,观察滑轮组在毛巾上的摩擦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观察摩擦力的大小变化。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什么关系?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5《运动与摩擦力》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毛巾、木板、弹簧测力计等。

2.实验材料:毛巾、木块、铅笔等。

3.教学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运动?为什么物体有时会停止运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摩擦力的存在。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勇于提出新观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斜面等。

2.教学课件:有关摩擦力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摩擦力的作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如如何减小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板书(5分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回顾和记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第5课时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知道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3.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摩擦运动方式的关系。

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硬纸盒、橡皮胶棒等重物、细绳、垫圈、托盘、粗糙的平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出示课本图片,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呢?(揭题:摩擦力)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我们来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

(2)硬纸盒内放入物体模拟“重物”,通过垫圈拉动它运动。

怎么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回答:通过纸盒开始运动时的垫圈个数表示)(3)我们怎么创造不同的摩擦运动方式?对比实验要控制什么因素不变?(条件:控制重物不变)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纸盒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代表什么?(2)纸盒直接在平面上运动、“滚木”放在纸盒下、给纸盒安上轮子的运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怎样的?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用纸盒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代表摩擦力大小。

2.轮子可以看作滚木,用滚动的方式前进,可以减小摩擦力。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1.物体运动方式:滑动、滚动2.物体滚动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

3.摩擦力大小:①需要增大的地方有鞋底的花纹、轮胎的花纹等。

②需要减小的地方有自行车轴承、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观察、讨论、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摩擦力是有大小的,并猜测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案
作一个测力计,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制作材料:橡皮筋、硬纸板、别针等等。

3、制作方法:
第1步,在纸板中间用剪刀剪去一块长方形的纸板,把别针别到纸板中间。

第2步,在中间的别针上套上一个橡皮筋,用另一个别针扭成一个小挂钩,用来挂被测物。

再用一个形状为菱形的小硬纸片,别在别针与橡皮筋的连接处,当作指针。

最后画上刻度,简易的测力计就做好了。

4、学生试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的测力计。

5、各小组展示制作好的简易测力计,并用测力计来测一测力的大小,看看准确度。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测力计,知道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是利用弹力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7设计制作小车(一)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探究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

2.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斜面等。

2.准备实验材料:铅笔、纸张、砂纸等。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活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总结。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观察、实验、思考,从而得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2.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从而得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桌子、毛巾、滑轮、铅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如滑板、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将木块放在桌子上,用手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

讨论:为什么木块会停止运动?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来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之间的关系。

5.拓展(5分钟)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减小摩擦力?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相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交流分享,来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桌子、滑轮、绳子、铅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点评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摩擦力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摩擦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以及一些关于摩擦力应用的实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能够进行独立的完成。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辅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木板、毛巾、砂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视频,展示摩擦力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同时,展示一些摩擦力的实例,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精品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精品教学设计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3.5 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滑轮、毛巾、砂纸、桌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自行车刹车、鞋子摩擦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然后提问:“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有哪些影响因素?”2.呈现(10分钟)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总结出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提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摩擦力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绳子、木块、毛巾、砂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摩擦力的作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动与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运动与摩擦力,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本文将就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中《运动与摩擦力》这一章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产生运动的原因,明白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2. 静止: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运动与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小朋友在滑梯上滑下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让小朋友能够滑下来,为什么有时候会慢慢滑下来。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讲解运动、静止和摩擦力的概念。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摩擦力的表现。

可以准备一张光滑的桌面、一本书和一支钢笔,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摩擦力的情况下,书是如何在桌面上滑动或停止的。

4. 讨论与总结: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在摩擦力较大的情况下,物体会停止或减速;而在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物体会继续运动。

5.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冰时要穿滑冰鞋,为什么洗澡时要用肥皂。

6. 基础训练与巩固: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一些基础训练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馈: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课堂反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
在一碾纸盒中放入橡胶棒等“重物J 借
助垫圈的重力来拉动它在平面上运动一
端距离,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
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用垫圈的重力
拉动纸盒,所以刚好使纸盒运动时的垫
圈数就代表它受到的摩擦力。

记录下垫
圈数量。

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任务二:
活动:在纸盒的下方放儿只笔或筷子等
作“滚木”,实验会不会有所变化呢?
任务三:有没有办法比滚木更好呢?试
一试给纸盒安上轮子,往托盘中逐渐增
加垫圈。

研讨:
问题一:通过三次实验,你知道怎样搬
运重物最省力吗?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
产生的摩擦力最小?问题二:生活中,哪
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
减小摩擦力?
总结•
〕2种情况比较,安装轮子搬运重物的
垫圈数最少,即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因
此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

2.自行车轴承,车轮与轴之间使用滚珠,
从而减小摩擦力,骑车时更省力,而且
使用寿命也更久。

而鞋底为了防滑,需
要增大摩擦力。

学生任务一:模拟搬运重物,探究
硬纸盒直接放在木板上搬运时的
摩擦力。

过程:在一碾纸盒中放入一些
“重物J将纸盒放在木板上,在
纸盒连接的绳子的另一端挂钩上
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
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垫圈的
数量。

学生任务二:在纸盒的下方放儿
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当纸
盒开始运动时,记下垫圈数量。

学生任务三:给纸盒安上轮子,往
托盘中逐渐增加垫圈。

当纸盒开
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数量。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
单的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
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
和分析,会用垫
圈数表示摩擦
力的大小,并
对比不同运动
方式下的测量
结果。

知道摩
擦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运动方
式有关,一般
滚动时所受到
的摩擦力小,
滑动时所受到
的摩擦力大。

从而意识到轮
子的发明将物
体的运动改变
成用滚动的方
式前进,这是
技术上的巨大
进步。

四、拓(5分钟)
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呢?
气垫船以空气在船只底部承托,行驶时
船身自水面抬升而起,大幅减小船体与
水面的摩擦力。

悬浮列车曲于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
走时无须接触轨道,也减小了轨道对车
身的摩擦力。

这两种交通工具使用不同
技术方式都减小了摩擦力。

学生任务: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
具,减小摩擦力的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
知道摩擦力对
于生活中一些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