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论文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其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揭示:市场根源于人性,表现为自主的交换——分工活动,市场经济的灵魂在于政府提供的保护、支撑、促进互利双赢交易的制度体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网络教改分析1我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状况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实际的深入考察以及面向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目前我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经济学本身综合性、理论性强的特点,使得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授多、经济学方法训练较少。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体系庞大,流派众多,知识点中重、难点较多,因此实际教学中,面对诸多的理论知识,为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解传授西方经济学各个章节的知识,而对经济学方法的介绍相对较少。
学生在听完课之后也习惯通过死亡硬背来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
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建立逻辑能力的锻炼。
而且由于课时限制,加之学生学习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学生很容易产生抽象、枯燥、难学之感,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中传统理论讲解较多、非主流学派理论和前沿动态理论介绍较少。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所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尽管有限侈不同的版本,但内容基本都是以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主,针对非主流经济学派和许多较为前沿的理论缺乏系统介绍。
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不能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动态的了解,不能对学生经济学多元化思维方式进行启迪和训练。
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背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是有较大差异,客观上造成理论与实践的错位。
有加之,学生开课年级较低,其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特别是对宏经济发展的认识、理解都较为肤浅,这也影响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相关推荐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篇1摘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
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1、数学基础薄弱。
西方经济学小论文
西方经济学小论文推荐文章有关教育经济学论文热度: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热度:高级微观经济学论文热度:浅谈交通经济学相关论文热度:区域经济学最新论文范文怎么写热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古典范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它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一: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且包括很多数学公式及计算,导致很多高职学生对此望而生畏,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教学法强调理论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因此,西方经济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学设计围绕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而展开,教学内容隐含在教学内容中,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对任务的分析与讨论,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需要涉及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互协作与自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完成对知识的探索与构建。
对学生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对教师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将更充满个性,教学效果将得到极大提高。
2高职西方经济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高职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好。
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面对充满理论与数学计算公式的西方经济学,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
很多学生反映西方经济学晦涩难懂、枯燥无味。
因此,对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经济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时,要能用经济思维方式去思考,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与全新的经济理念。
西方微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_西方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微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_西方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微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一):从我国传统哲学看待西方微观经济学论文摘要:我国传统哲学一直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处于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我国现代哲学的最主要部分,唯物辩证法成了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分析出经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从“盈不可久”思想可以合理地认识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效用规律;而经济模型的本质也就是把主要次要因素分别考虑。
对于西方经济思潮,我国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看待,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经济人对立统一效用盈不可久经济模型我国哲学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部分是关于人的研究,西方微观经济学本质上就是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学科。
两者之间殊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看,是极有价值的。
《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老子也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抽象的,是无形的,是指客观存在都有着规律性。
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任何事物都脱离不了“道”,《管子》中提到过“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真理具有稳定性。
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也有着“道”,无论是人的偏好、效用、选择、需求都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一、微观经济学的哲学视角(一)经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我国哲学的二元论认为“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即阴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西方经济学中假设经济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所谓理性就是指经济人能根据市场情况、自身环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断,从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体现出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从而反映了西方哲学观念中的人对物质的追求。
这种假设是有作用的:在研究问题时,使矛盾的次要方面先排除,主要方面得以体现,以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一)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英国的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派。
例如,以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915-)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以琼•罗宾逊(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罗伯特•韦内•克洛委尔(R•W•Clower,1926-)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等。
正是因为这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状况,经济学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
但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
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
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西⽅经济学毕业论⽂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地位的确⽴,突显了西⽅经济学在财经类⾼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西⽅经济学毕业论⽂,供⼤家参考。
西⽅经济学毕业论⽂范⽂⼀:西⽅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浅析 ⼀、《西⽅经济学》课堂实验⽬标定位 《西⽅经济学》课堂实验作为⼀种教学⼿段,要处理好它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标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
(⼀)服务于理论教学,提⾼《西⽅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实验要服务于理论教学,紧紧把握理论教学为主、课堂实验为辅,课堂实验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定位。
在《西⽅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依据经济学原理设计特定场景,通过对现实经济社会的模拟使学⽣置⾝其中,扮演消费者、⽣产者等⾓⾊,在游戏式的模拟经济活动中,使复杂的模型和理论简单化,使经济学成为⼀门⽣动的、可亲近的学问,促进学⽣积极主动思考、决策,深刻理解相关经济理论。
通过课堂实验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学⽣对《西⽅经济学》相关理论掌握的好,有利于学⽣对《国际贸易学》、《财政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的独⽴思考与创造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 通过课堂实验,可以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师讲⽽忽视学⽣学的教学弊端,实现学⽣的积极主动学习。
通过实验教学,将学⽣置于可控环境中,能锻炼学⽣的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同时通过⼩组讨论或对抗⽅式锻炼学⽣的⼝头表达能⼒、临场应变能⼒和团队协作能⼒等综合素质,有助于解决所谓“⿊板经济学”和⾼分低能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技能型、应⽤型⼈才。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标和要求,努⼒钻研教学⼿段和技巧,研究课堂实验的内容以及具体实施办法,有利于教师教学⽔平的提⾼。
同时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产⽣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采⽤现代研究模式得到的经济研究成果,也可应⽤于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的两相长。
大一西方经济学理论论文范文
大一西方经济学理论论文范文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在财经类高校教学工作中的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一西方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绝对利益说”和”比较利益说“的异同及启示》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自有贸易,数量在增加,质量在好转,其中各方的博弈也愈发激烈,提到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就不得不提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它们的理论依旧是自由贸易论者手中强大的武器。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绝对利益说“和”比较利益说“的异同及它们对当代世界贸易的启示做一个简浅的分析。
一、绝对利益理论绝对利益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将会使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一)绝对利益理论的概念和理解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若各国都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如果我们对此进行1:1的商品交换,则英国获得了1单位的酒,本国剩余了1.7单位的毛呢,显然本国对毛呢的消费将会增加;则葡萄牙从英国获得了1单位的毛呢,本国剩余了1.375单位的酒,显然本国对酒的消费也将增加。
从两个国家的总和来看,毛呢的产量和酒的产量都得到了增长,也就是说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绝对利益论的特点:(1)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2)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3)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精选8篇)
西方经济学的论文(精选8篇)一、方法论的内涵及层次划分1、方法论的内涵2、方法论的层次划分经济学方法论从层次上划分为哲学基础、一般方法及其具体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理念是科学哲学,它指明了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方向。
一般方法提供了方法论的逻辑体系,例如:抽象的和历史描述的、归纳与演绎、证实与证伪、实证与规范、个体与总体、定性与定量、均衡与非均衡。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理论前提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在生存发展中,会提出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者说存在着无限多样性的欲望。
人的需要也就是人的欲望。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需要或欲望开始的。
2、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
所谓假定即是指其中一种理论适用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家们为了分析人的经济行为和人的行为的调节机制,在进行经济理论分析时都对人性或经济行为主体的本性作出了一个假定,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是自私自利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因此在其从事经济活动时,都会充分地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去谋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
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会千方百计地以其既定的收入或预算支出去谋得最大化的效用(西方经济学家常用“效用”这一概念来表明消费者通过购买到的经济物品而得到的消费满足程度);作为一个厂商,他会千方百计地以其既定的投入或预算支出去谋得最大化的利润;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他就会设法去追求最大化的要素报酬。
这就是“经济人”假定。
三、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直至目前各种主张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主义。
包括了:(1)标准凯恩斯经济学;(2)新古典综合派或后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3)新剑桥学派(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学派并居于官方经济学的地位,但也在一些方面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供给和需求论文
西方经济学供给和需求论文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通常被用来解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供给指的是在某一价格范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指的是在某一价格范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用来解释价格的变动,以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是如何被决定的。
根据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增加,而需求量会减少。
这是由于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有更多的动机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同时消费者则会有更少的动机购买。
相反地,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会减少,而需求量会增加。
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弹性,它可以用来解释价格变动对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影响。
除了价格以外,供给和需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税收政策以及消费者偏好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以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因此,在分析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时,除了考虑价格弹性以外,还需要考虑这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之,供给和需求是西方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被用来解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通过理解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以及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此外,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也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当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会趋于稳定,而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也会达到最优水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常常出现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对市场产生影响。
除了单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外,供给和需求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
通过对不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商品和服务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论文将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现实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探讨西方经济学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许多经济学理论,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等学派的出现,为经济学理论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需求供给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
这些理论不仅在学术界被广泛应用,同时也对实际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被认为是调节宏观经济的利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供求理论则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本文还将分析西方经济学在现实应用中的成果和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和管理当中。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争议,例如在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摩擦中的表现。
因此,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理论和现实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旨在探讨西方经济学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西方经济学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理论和方法不仅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例如,西方国家在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实行货币政策、进行财政调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范本。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经济学也被视为一种普世的经济学理论,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浅谈西方经济学(小论文)
西方经济学即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也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
它既赞美价格机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西方经济学主要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角度切入,研究对象下至家庭厂商,上至国民经济,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寻求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规律。
经过两百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出了诸多流派,尽管西方经济学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但是它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总结。
换言之,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我们应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而在它的部分的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还要看到它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引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也应多注意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足够的市场机制赖以顺利运行的硬件,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机制赖以顺利运行的软件,人口压力也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在某些市场中,市场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这就是非对称信息。
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表达的古典福利经济学定理如下:第一、竞争均衡或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若对初始收益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能达到瓦尔拉斯均衡.当然,上述结论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假定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对称信息假定。
该假定认为,所有的经济行为人对所有的经济变量具有相同的信息。
但是现实的经济活动无法满足对称信息的要求,而经济学家却能另辟蹊径通过非对称信息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非对称信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但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在 1967年以前,经济学家还不能够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因为当一个行为人不知道对手的情况时,竞争规则是没有定义的。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如何写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如何写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的基础课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当前,案例教学已经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也概莫能外。
案例教学的引入对于偏理论与数学逻辑的西方经济学来说,案例教学把经济学抽象的理论知识跟现实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使得经济学教学不再枯躁乏味,而是充满乐趣。
然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既让经济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又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现实经济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停留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案例不是来源于现实中,而是主观编造,对案例的讲授也没能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1];对案例教学存在碎片式的理解,如案例教学或停留于举例教学的层面,或片面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2]。
或非常重视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理论的案例分析,而忽视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全面分析某一问题的综合能力[3]。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如何结合的问题,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首先是内容上要结合,即案例材料要与知识点相关,案例内容能够被知识点所解释,或案例内容能够映射知识点理论;其次是案例教学的层次与理论教学的层次应相衍接,如单一知识点可由一小故事或小案例来说明,而综合性知识点则需由大型的案例材料来说明;再次,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案例教学的碎片化如何结合,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现实经济问题。
一、案例材料与理论知识点的结合案例材料必须与要讲解的知识点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不强,则难以对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阐述。
如在讲解需求弹性时,一些资料以2002年成都华西乳业将牛奶倒入下水道事件为例,解释说牛奶需求弹性小,使得企业降价也难以提高销售量而只好倒掉卖不出去的牛奶。
西方经济学论文毕业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毕业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艮办高校西方经济学论文一、制约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因素要筹划建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民办高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资金需求量增大,学校要健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短期内无暇顾及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学校配备相应的人员进行相互协调,更重要的是耍进行相应的网络硬件设备采购和软件程序的开发设计,这些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就只能是无水之源。
二、构建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必要性民办高校现有网站主耍是针对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缺乏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在21世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夭,将先进的网络技术理念与现实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來,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对推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半台有助于同行教师相互借鉴。
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方法与经验,因为种种原因该老师离开现在的教学岗位而没有将其宝贵的教学资料保留下來,很是令人感到遗憾。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半台可以将前辈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的保留下來,避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丁支持西方经济学新进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
该平台能够提供给教师强大的在线备课环境,有助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教学探讨与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讨论与设计,拓展教师教学思路。
第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西方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讲授经济学的原理,由丁-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实际经济生活的经验不足,造成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与技术难于接受,通过合适的课件,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经济学的知识,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半台,极大地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
西方经济学微观论文2500字_西方经济学微观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经济学微观论文2500字_西方经济学微观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经济学微观论文2500字(一):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需求理论体系及相关政策研究论文摘要: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需求理论体系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不同微观需求理论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启发,并提出了西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正确干扰,指出了规范西方经济政策的正确发展方向,希望为关注此话题的人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微观需求理论体系;政策引言:西方经济发展进程中,需求管理成为西方政府部门首要关注的话题,但西方在研究中主要以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的宏观需求理论研究为主,忽视了对经济中微观需求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消费者需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微观需求等层面对西方市场进行分析,从微观需求分析中获取了一定的经济发展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需求理论体系(一)消费者需求理论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可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效用等,消费者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感性需求,对产品的外观、用途等产生喜好的感情,经济学家将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后获取的满足心理称为效用。
由此消费者偏好促进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影响着经济发展。
外在因素包括价格的高低、收入的多少以及预期价格的多少,根据马歇尔需求函数的计算可知,商品价格因素会在收入预算的约束下,可呈现曲线情况。
当曲线越接近切线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着人们在商品购买上获取着最大的满足感。
另外,价格因素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发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面对两件商品,一件商品价格上涨,另一件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此时消费者也会基于收入因素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
收入因素是与消费者消费行为产生密切联系的因素,如图1所示,ICC曲线反映了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收入越高时,需求量越高,由此收入也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消费趋势。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会对商品的价格进行预估,当购买的商品价格超过预估的价格时,消费行为也会相对减少[1]。
西方经济学相关综述论文
西方经济学相关综述论文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包含了广泛领域研究的学科,涵盖了从个人消费行为到国际贸易、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学派和理论被提出和发展。
比如,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观点。
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兴起使得宏观经济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凯恩斯的“赶上央行,放慢零售”等理论对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学派的兴起都在西方经济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经济现象的多种工具和视角。
与此同时, 西方经济学也在现实经济政策制定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边际效用、价格弹性、非理性预期等,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模型的建立和政策制定中。
这些新颖的理论和模型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总的来说,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理论和学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和分析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看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再到现代的新古典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既是历史的脉络也是未来的潮流,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还受到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们常常将他们的理论与社会政策联系在一起,试图解决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传统使得西方经济学成为了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实际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对世界范围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理论建构开始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等问题,都需要借助西方经济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和解决。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
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
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ZG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一般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
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
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
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怀GJ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
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
西方经济学论文——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三大理论的异同浅论
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三大理论的异同浅论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诞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学术观点,其中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这三大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讨论这三大理论的相同和不同之前将先对这三种理论体系分别进行简单的阐述:基数效用论的理论体系在于对效用的简单累加,它只是在简单的研究商品的价值,而忽略其他的因素。
序数偏好论的理论基础则不是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研究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排序等级,消费者偏好对效用的影响。
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则在于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很明显可以看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偏好论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其根本研究基础都在于对于商品效用的研究,而剩余价值论则是在研究商品本身和劳动力的双重性。
在根本上前两者与其研究目标便存在着区别。
而基础效用论和序数偏好论的区别就很容易可以看出了,那就是他们所研究的方向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基础效用论仅研究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而忽略了消费者的主观看法,而序数偏好论的主要研究便在于消费者的主观看法,选择性的忽略了商品的客观价值。
可以说序数偏好论和剩余价值论两者在理论上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相同之处便在于他们所进行的是对于事务影响的主观因素,而序数偏好论忽略了主观影响,研究的是客观因素的影响。
而纵观这三个经济理论之间,三者都有对于商品价值和商品总体效用的研究,可以说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相同点之一。
接下来就对这三大理论体系间的异同展开逐一分析: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偏好论的区别与联系基数效用论是效用累加的曲线,在满足消费者均衡时,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消费先后次序,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均衡(注意这里可以用到加法交换律的思想,如15元钱收入,可5元买一碗饭,10元买一块巧克力,先买饭还是先买巧克力,得到的曲线是不同的,但交点却是相同的)。
序数效用论是按效用大小的顺序来安排消费的,按此方法选择出来的消费者均衡点,有可能只是基数效用论中上升最快,一开始切线斜率最大的曲线(如上例中假设消费者处于饥饿状态,按序数效用论,只能选择先买饭,再买巧克力),也有可能实际上并未满足整体效用最大化(注意这里受到了收入和商品价格的限制,如果一开始总是选择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消费,最后的剩余收入,可能无法再购买商品,造成收入的盈余,从而整体效用并没有基数效用论下的效用最大值)。
西方经济学总结论文1700字_西方经济学总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经济学总结论文1700字_西方经济学总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经济学总结论文1700字(一):关于高校《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开放课程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西方经济学》开展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然后从主要内容和实现条件两方面对高校《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与路径。
【关键词】微课;经济;教学改革《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推动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对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一)从学科特点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采用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虽然研究的内容指向现实经济生活,但在理论陈述上重视数学分析和计算,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抽象,知识结构严谨、逻辑性较强,是一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学科。
(二)从学习过程看鉴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抽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预习、学习和复习,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长下,教师可以改革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资源,将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观摩,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关于微课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裁剪。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多,理论庞杂,关联性强,教学过程需循序渐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依托,筛选教学内容,每次微课的时间控制在1 0~15分钟为宜。
内容设计一要注意“嵌入式”的精准控制,二要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关于西方经济学论文怎么写
关于西方经济学论文怎么写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西方经济学论文消费,要对自己负责》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消费理性收益最大化每当年末或者节日来临,父母单位经常会发东西,前些年,是日常用品或者是食品,但近些年,更多的是发现金。
当然,我更希望父母单位发现金,这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学了西方经济学,便能用消费者消费行为来分析这种心理。
在消费时,也能更理性,学着在消费的时候对自己负责。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在这个方程式中,分母是欲望,在这里,欲望指的是一种我们在生活中所缺乏的感觉,也是渴望被满足的愿望,可见欲望是一种心理感觉。
而效用同样也是一种心里感觉,消费某种物品而得到的满足感越多,效用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那么,既然效用和欲望都是一种心里感觉,幸福自然也是一种心里感觉。
效用的大小也是因人而异的,既然有欲望就容易造成消费行为,所以,消费给每个人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
既然如此,每个人的消费方向和消费水平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同,但是,为了使自己的幸福感最大化,就应该试着使自己的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这样的消费行为,也是对自己负责。
像我在开篇提到的,发给一定的实物和发给与实物价值相同的现金,我们觉得发给现金更合适,那么现在,我们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来分析。
首先,从无差异曲线来看,尽管同一条线上的取值不同,但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发给的实物如何组合,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都是相同的。
另外,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若发给的实物是几种物品的组合,则其中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他几种物品的数量就会下降,因此,无论怎么样组合,其总效用都是相同的,无法使每种物品所带来的效用都增加。
而发给我们现金,就保证了消费者的个人自由,我们可以对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进行消费,大大增加了满足感,对于发给实物来说,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而发给现金则可以实现这一点。
因此,从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来看,在这件事上,企业发给员工相应的现金比发给实物更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供求关系理论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分析及建议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的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供给China'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b 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it also becomes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uses the principl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economics to analyze this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 demand; supply1.引言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绝不亚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时期。
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招聘自然缩水。
而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我国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比2012年增加19万。
而大学生就业需求岗位的明显减少,再加上企业对于招聘的质量严格把关,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更加严峻复杂。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日趋关注的一个问题。
依附于大学生身上的高人力资本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投资,因而劳动力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并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本文从经济学理论中最为基本的供求理论出发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建议。
2.基于大学毕业生的供求经济理论供求经济理是西方经济学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内容,它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学模型,从而可以利用其进行经济分析。
一般情况下,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当某件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会上升,反之亦然,换言之,两者成正比关系;需求指的是人们有能力并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一般来说,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当一件物品的相对价格下跌时,其需求量会上升,反之亦然,换言之,两者成反比关系。
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作用下可以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时,就意味着他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大学毕业生供求是一种生产要素供求,这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供求,在界定大学毕业生供求时,应该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
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于就业市场中,其代表价格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劳动力需求是指用人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接受的劳动力的数量的总和;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劳动力的数量总和。
若是劳动力所能获得的工资水平代表着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和劳动力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标准,那么劳动力市场就会达到劳动力供求平衡的状态,相反的,劳动力供求失衡则是指现有市场上提供给劳动力的实际工资水平偏离了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工资水平,即发生了在现有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不相等的状态。
一般而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的恢复到均衡工资水平,但是劳动力并非为普通的商品,在现实中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及结构性不匹配等原因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供需失衡的必然性。
3.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3.1 从供给方面来分析大学毕业生供给是指在各种工资水平下,大学毕业生愿意就业的数量。
而真正能够实现的大学毕业生供给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大学毕业生既有就业意愿,也有就业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影响大学毕业生的供给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1大学生扩招,数量不匹配自从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从2000年的95万人增加到如今2013年的近700万人,总量增长了七倍之多。
每年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上相对较少的就业机会,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理想。
据官方统计的就业率来看,2003-2011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75%、73%、72.6%、71.9%、70%、68%、72.2%、72.2%。
由于毕业生是通过高等教育向社会输入的产品,因此,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待遇水平遵循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的规律。
下面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模型来描述下这一现象:1P1Q Q图1P P 图2如图1所示,假设在大量毕业生未进入市场以前,市场上劳动力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劳动力存在数量为1Q ,工资水平为1P ,这时市场上的劳动力在既定工资水平1P 下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高校扩招的大量毕业生开始进入市场,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供给曲线由S 转移到了1S ,又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上涨,需求曲线由D 转移到了1D 。
若使改变后的供需关系仍然达到平衡,则平衡点则出现在图2中的B 点,这时由于Q 的增加,使得均衡工资由1P 降到了2P ,若是想维持原有工资水平1P ,则只能到达点C 的水平,能解决的劳动力数量只能达到3Q ,没有达到供需平衡,失业人口为(2Q -3Q )。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刚性”,不会随着劳动力的供给而随意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只能接受越来越高的工资水 平,即工资水平从1P 降到2P 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劳动力市场不可能达到B 点的均衡。
最终的结果还是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了至少(2Q -3Q )数量的失业人口。
3.1.2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不足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难看出,如今既存在大学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 成大学生自身错失就业机会的社会现实。
由于我国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假如他(她)就业时选择了低层次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会逐渐贬值,最终丧失其原本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
因此,大学毕业生选择自愿失业,宁愿失去机会也不肯屈就。
有些大学生人格存在一定欠缺,缺乏成熟的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
表现为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尽责性不强,缺乏责任感,只注重待遇和条件;随和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情绪控制不良,遇到困难易焦虑、冲动,心理脆弱;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此外,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了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
3.1.3学校培养重成绩、轻能力对于大学生教育,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提倡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但是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现如今大学校园里评定奖学金或是评优评先,依旧还是看重学科成绩,并且学生们的认知观念也存在误区,即认为若不是靠学习成绩而取得奖学金的事情就是不公平。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它是检验学生上学期间努力程度的一个评判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标准。
如今的企业更多重视的是能力与经验,重视的是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既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又能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往往在校表现活跃、全面发展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相反那些只会学习只会考试的学生并不被企业所看好。
正是由于学校和企业判定人才的标准不一样,就造成了学生们的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发展自己才能够找到一份好职位。
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能力低,不能形成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供给。
与此同时,实习与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学习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多数研究及报道表明,大学生临近毕业的实习与实践环节都是蒙混过关的,很多情况下是学生们在临近实习期结束时找一家有关系的单位在自己的实习报告上戳一个章就解决问题了,学校也并没有去追究专业对口与否以及实习经历是否属实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缺少约束机制,学校也并没有为学生实习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大学生在校最后期间的实习与实践环节很容易被忽视。
这也是供给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3.2从需求方面来分析大学毕业生需求是指在各种工资水平下,社会各用人单位愿意雇佣的大学毕业生数量。
不过,真正实现的大学毕业生需求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用人单位既有雇佣意愿,也有雇佣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需求方面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国家的经济法展速度与产业结构从宏观上讲,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方面有着巨大的联系。
社会上的就业岗位的增加除了自然减员等因素空出的岗位外,主要就是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就业岗位,一般来说,在就业弹性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总量就越多。
尤其是高新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就更旺盛。
从结构上看,经济结构决定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从而决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
如果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大,该国对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大学毕业生需求就大。
3.2.2用人单位的标准在现实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标准,通俗来讲主要表现在对于大学生工作经验、专业能力以及户籍等其他因素进行一定的限制。
但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雇佣劳动力时看的是企业自身的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对于企业而言,大学生相当于企业的生产要素,企业决定是否录用一名大学毕业生关键是看毕业生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润。
在这里,MR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表现为引进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给该企业所额外创造的财富、利润等;MC 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表现为企业为引进一个大学毕业生所额外支付的工资、福利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