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fd0a39a26925c52cc5bf82.png)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通常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
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路由器每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转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样一步步地经过若干个路由器,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最终目的主机。
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
1-07小写和大些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0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1)广域网WAN,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也称为远程网,是Internet的核心部分。
(2)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可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其作用距离约为5~50公里。
(3)局域网LAN,作用范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1公里左右)。
(4)个人区域网PAN,也称无线个人区域网,作用范围大约在10m左右。
工匠精神第一章作业附答案
![工匠精神第一章作业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2fd15284ac850ac02427f.png)
一、单选题
1、敬业是中国人的(D)
A.职业道德
B.优良传统
C.优化文化
D.传统美德
2、“敬业乐群”首先要(A),(A)是敬业的基础。
A.爱岗,爱岗
B.敬业,敬业
C.做好工作,做好工作
D.谦逊,谦逊
3、(C)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A.潜心钻研
B.专注
C.精益求精
D.锲而不舍
4、(A)是指从业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职业品质。
A.创新
B.钻研
C.专注
D.敬业
5、不断进取的(C)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
A.专注精神
B.锲而不舍精神
C.创新精神
D.精益求精精神
二、判断题
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正在从工业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
(X)
2、所谓精益求精,是指技术、产品等力求更加精美。
(√)
3、潜心钻研、锲而不舍是创新精神的两个方面。
(X)
4、“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能否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基本技巧。
”这句话是杰克·韦尔奇说的。
(√)
5、被后世土木工匠尊称为“祖师”的是鲁班。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工匠精神?
答: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融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于一体。
归纳起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9fa735901020207409cb9.png)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1、哲学得基本派别就是一元论与二元论。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得焦点在于就是否承认事物就是可以被认识得。
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笛卡儿认为,物质与精神就是两种不同得实体,精神得本性就是思维,物质得本性就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与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就是世界得本原。
【材料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就是被感知,人得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观念”得“外化”与产物。
【材料3】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就是各种物得总与,而这个概念就就是从这一总与中抽象出来得”。
马克思指出“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
”请说明:(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错误得实质就是什么?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得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2)请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就是风动,不就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得注意力正就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得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得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得“自己运动”得钥匙,才就是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得中断”,向对立面得转化,旧东西得灭亡与新东西得产生得钥匙。
”请说明:(1)材料1与材料2得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就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就是由很小得微粒组成得,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得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得波动学说被光得干涉与衍射实验以及后来得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得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得数学形式与极其精确得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得波动说,认为光就是由微粒组成得,但这种微粒就是具有波动性得,称之为光量子。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643cf26fff705cc170ac6.png)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学生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a7d3cfbb4cf7ec4afed0a5.png)
习题1-21. 选择题(1) 设随机事件A ,B 满足关系A B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A 发生, 则B 必发生. (B) A , B 同时发生. (C) 若A 发生, 则B 必不发生. (D) 若A 不发生,则B 一定不发生.解 应选(D).(2) 设A 表示“甲种商品畅销, 乙种商品滞销”, 其对立事件A 表示( ). (A) 甲种商品滞销, 乙种商品畅销. (B) 甲种商品畅销, 乙种商品畅销. (C) 甲种商品滞销, 乙种商品滞销.(D) 甲种商品滞销, 或者乙种商品畅销. 解 应选(D).2. 写出下列各题中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1) 一袋中有5只球, 其中有3只白球和2只黑球, 从袋中任意取一球, 观察其颜色;(2) 从(1)的袋中不放回任意取两次球, 每次取出一个, 观察其颜色; (3) 从(1)的袋中不放回任意取3只球, 记录取到的黑球个数; (4) 生产产品直到有10件正品为止, 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 解 (1) {黑球,白球}; (2) {黑黑,黑白,白黑,白白}; (3) {0,1,2};(4) 设在生产第10件正品前共生产了n 件不合格品,则样本空间为{10|0,1,2,n n += }.3. 设A, B, C 是三个随机事件, 试以A, B, C 的运算关系来表示下列各事件:(1) 仅有A 发生;(2) A , B ,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3) A , B , C 中恰有一个发生; (4) A , B , C 中最多有一个发生; (5) A , B , C 都不发生;(6) A 不发生, B ,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解 (1) ABC ; (2) A B C ; (3) ABC ABC ABC ;(4) ABC ABC ABC ABC ; (5) ABC ; (6) ()A B C .4. 事件A i 表示某射手第i 次(i =1, 2, 3)击中目标, 试用文字叙述下列事件: (1) A 1∪A 2; (2) A 1∪A 2∪A 3; (3)3A ; (4) A 2-A 3; (5)23A A ; (6)12A A . 解 (1) 射手第一次或第二次击中目标;(2) 射手三次射击中至少击中目标;(3) 射手第三次没有击中目标;(4) 射手第二次击中目标,但是第三次没有击中目标;(5) 射手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没有击中目标;(6) 射手第一次或第二次没有击中目标.习题1-31. 选择题(1) 设A, B 为任二事件,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 A B P A P B -=-. (B)()()()P A B P A P B =+ . (C)()()()P AB P A P B =. (D)()()()P A P AB P AB =+.解 应选(D).(2) 若两个事件A 和B 同时出现的概率P (AB )=0,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和B 互不相容. (B) AB 是不可能事件. (C) AB 未必是不可能事件. (D) P (A )=0或P (B )=0. 解 应选(C).2. 设P (AB )=P (AB ), 且P (A )=p ,求P (B ). 解 ()1.P B p =-3. 已知()0.4P A =,()0.3P B =,()0.4P A B = , 求()P AB . 解 ()()()0.1.P AB P A P AB =-=4. 设A , B 为随机事件,()0.7P A =,()0.3P A B -=, 求()P AB . 解 ()0.6P AB =.5. 已知1()()()4P A P B P C ===,()0P AB =, 1()()12P AC P BC ==, 求A , B , C 全不发生的概率.解 有()P ABC =0.7().12P A B C =5()()1()12P ABC P A B C P A B C ==-=.习题1-41. 选择题在5件产品中, 有3件一等品和2件二等品. 若从中任取2件, 那么以0.7为概率的事件是( ).(A) 都不是一等品. (B) 恰有1件一等品. (C) 至少有1件一等品. (D) 至多有1件一等品.解113225C C C ⨯+023225C C C ⨯. 答案为(D ).2. 从由45件正品、5件次品组成的产品中任取3件. 求: (1) 恰有1件次品的概率; (2) 恰有2件次品的概率; (3) 至少有1件次品的概率; (4) 至多有1件次品的概率; (5) 至少有2件次品的概率.解 (1) 12545350C C C ;(2) 21545350C C C ; (3 ) 1-03545350C C C ; (4) 03545350C C C +12545350C C C ; (5)21545350C C C +30545350C C C . 3. 袋中有9个球, 其中有4个白球和5个黑球. 现从中任取两个球. 求: (1) 两个球均为白球的概率;(2) 两个球中一个是白的, 另一个是黑的概率; (3)至少有一个黑球的概率. 解(1) 2924C C ;(2) 115429C C C ;(3) 12924C C -.习题1-51. 选择题(1) 设随机事件A , B 满足P (A |B )=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是必然事件. (B) B 是必然事件. (C) AB B =. (D)()()P AB P B =. 解 选(D).(2) 设A , B 为两个随机事件, 且0()1P A <<,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P AB P A =, 则A , B 互斥. (B) 若()1P B A =, 则()0P AB =.(C) 若()()1P AB P AB +=, 则A , B 为对立事件. (D) 若(|)1P B A =, 则B 为必然事件. 解 选(B ).2. 从1,2,3,4中任取一个数, 记为X , 再从1,2,…,X 中任取一个数, 记为Y ,求P {Y =2}.解 P {Y =2}=4813. 3. 甲、乙、丙三人同时对某飞机进行射击, 三人击中的概率分别为0.4, 0.5, 0.7. 飞机被一人击中而被击落的概率为0.2, 被两人击中而被击落的概率为0.6, 若三人都击中, 飞机必定被击落. 求该飞机被击落的概率.解 由全概率公式得到3()()(|)0.360.20.410.60.1410.458.i i i P A P B P A B ===⨯+⨯+⨯=∑4. 在三个箱子中, 第一箱装有4个黑球, 1个白球; 第二箱装有3个黑球, 3个白球; 第三箱装有3个黑球, 5个白球. 现任取一箱, 再从该箱中任取一球. (1) 求取出的球是白球的概率;(2) 若取出的为白球, 求该球属于第二箱的概率.解 (1)由全概率公式知P (A )=112233()(|)()(|)()(|)P H P A H P H P A H P H P A H ++=12053. (2) 由贝叶斯公式知 P (2|H A )=222()()(|)20()()53P AH P H P A H P A P A ==5. 某厂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 其产量分别占全厂总产量的40%, 38%, 22%, 经检验知各车间的次品率分别为0.04, 0.03, 0.05. 现从该种产品中任意取一件进行检查.(1) 求这件产品是次品的概率;(2) 已知抽得的一件是次品, 问此产品来自甲、乙、丙各车间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解(1) 由全概率公式可得112233()(|)()(|)()(|)()P A P A B P B P A B P B P A B P B =++0.40.040.380.030.20.0384.=⨯+⨯+⨯=.(2) 由贝叶斯公式可得111(|)()0.40.045(|)()0.038412P A B P B P B A P A ⨯===, 222(|)()0.380.0319(|)()0.038464P A B P B P B A P A ⨯===, 333(|)()0.220.0555(|)()0.0384192P A B P B P B A P A ⨯===.习题1-61. 选择题(1) 设随机事件A 与B 互不相容, 且有P (A )>0, P (B )>0, 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A) A , B 相互独立. (B) A , B 不相互独立. (C) A , B 互为对立事件. (D) A , B 不互为对立事件.解 应选(B).(2) 设事件A 与B 独立, 则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 与B 独立. (B) A 与B 独立. (C) ()()()P AB P A P B =. (D) A 与B 一定互斥.解 应选(D).(3) 设事件A 与 B 相互独立, 且0<P (B )<1,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 A B P A =. (B) ()()()P AB P A P B =. (C) A 与B 一定互斥. (D)()()()()()P A B P A P B P A P B =+- .解 应选(C).2. 设三事件A , B 和C 两两独立, 满足条件:,ABC =∅1()()()2P A P B P C ==<, 且9()16P A B C = ,求()P A .解 29()3()3[()]16P A B C P A P A =-=,1()4P A =.3. 甲、乙两人各自向同一目标射击, 已知甲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0.7, 乙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8. 求:(1) 甲、乙两人同时命中目标的概率; (2) 恰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 (3) 目标被命中的概率. 解(1) ()()()0.70.80.56;P AB P A P B ==⨯=(2) ()()0.70.20.30.80.38;P AB P AB +=⨯+⨯=(3) ()()()()()0.70.80.560.94.P A B P A P B P A P B =+-=+-=总 习 题 一1. 选择题:设,,A B C 是三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且0()1P C <<, 则在下列给定的四对事件中不相互独立的是( ).(A)A B 与C . (B)AC 与C .(C) A B -与C . (D) AB 与C . 解 选项(B).2. 一批产品由95件正品和5件次品组成, 先后从中抽取两件, 第一次取出后不再放回.求: (1) 第一次抽得正品且第二次抽得次品的概率; (2) 抽得一件为正品, 一件为次品的概率.解 (1)9551910099396⨯=⨯.(2) 95559519.10099198⨯+⨯=⨯3. 设有一箱同类型的产品是由三家工厂生产的. 已知其中有21的产品是第一家工厂生产的, 其它二厂各生产41. 又知第一、第二家工厂生产的产品中有2%是次品, 第三家工厂生产的产品中有4%是次品. 现从此箱中任取一件 产品, 求取到的是次品的概率.解 由全概率公式得P (A )=P (B 1)P (A |B 1)+P (B 2)P (A |B 2)+P (B 3)P (A | B 3)=100441100241100221⨯+⨯+⨯=0.025. 4. 某厂自动生产设备在生产前须进行调整. 假定调整良好时, 合格品为90%; 如果调整不成功, 则合格品有30%. 若调整成功的概率为75%, 某日调整后试生产, 发现第一个产品合格. 问设备被调整好的概率是多少?解 由贝叶斯公式可得()0.750.9(|)0.9()0.75()(|)()P AB P A B P B P A P B A P B ⨯====.5. 将两份信息分别编码为A 和B 传递出去. 接收站收到时, A 被误收作B的概率为0.02, 而B 被误收作A 的概率为0.01, 信息A 与信息B 传送的频繁程度为2:1. 若接收站收到的信息是A , 问原发信息是A 的概率是多少?解 由贝叶斯公式知()()()196()()197()()()()P R D P D P DR P D R P R P R D P D P R D P D ===+.。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_.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_.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42fc7e27284b73f242506b.png)
1 0 0 3 1 0 5 2 1 52 7 1 5 2 70 125 3 5 7 5 0 0 1 1 B 2 ; 2 5 5
1 0 a1 0 0 1 0 1 0 0 1 a2 3 7 5
0 B 0 1
C (b0 a0bn ) (bn1 an1bn ) 2 1 0
3 1 a 或者 2 2 1 a1 0 a0
e At I At 1 22 1 33 A t A t 2! 3! t2 t4 t6 t3 t5 1 4 16 64 , 4 16 t 2! 4! 6! 3! 5! 3 5 2 4 6 t t t t t t 4 16 64 , 1 4 16 64 3! 5! 2! 4! 6!
0 0 1 B M 1 0 0 0 0 1 M2
1 0 B 1 M1 B1 M2
1 B1 M1 B1 B2 M2
0
0 0 1 0 C 0 0 0 1
1-5. 根据微分方程, 写状态方程, 画模 拟结构图。
1 a2 a2 2 a1 3 2 a a a 1 2 2 a0
1 a2 a1
1 a2
12 b1 b0
b3 b 2 b1 1 b0
凯莱哈密顿法: 1,2 2 j
0 (t ) 1 1 e1t 1 2(e 2 jt e 2 jt ) (t ) 1 2t 4 2 jt 2 jt e j ( e e ) 2 1
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74617227916888486d7a8.png)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严复B、康有为C、林则徐D、魏源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A.林则徐 B.魏源 C.洋务派 D.义利团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C.《四洲志》 D.《瀛环志略》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制度的腐败B. 军事技术的落后C. 西方列强的强大D. 经济力量的薄弱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A、40至50年代B、50至60年代C、60至70年代D、70至80年代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A.签订《天津条约》B.签订《北京条约》C.北京政变D.签订《辛丑条约》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B.签订《马关条约》C.三国干涉还辽D.签订《辛丑条约》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A、中英战争B、中法战争C、中日战争D、中俄战争17.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孙中山18.喊出了“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孙中山29.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租界是1845年设立的()A、上海英租界B、汉口英租界C、上海法租界D、汉口法租界20.下列哪个条约规定,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A.1858年《天津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C.1842年《南京条约》D.1895年《马关条约》单项选择题答案1. C2.B3. B4. B5. D6. C7.A8. C9. A 10.A 11.C12. A 13. A 14. C 15. C 16. B 17.C 18.D 19.A 20.A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利用以下条约共割去中国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A.《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勘分西北界约记》D.《改订伊犁条约》E.《马关条约》3.《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A.广州B.厦门C.福州D.宁波E.上海4.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5.下列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有()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瑷珲条约》6.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C.日本侵犯中国台湾D.俄国入侵新疆 E 、德国占领胶州半岛7.在反侵略斗争的过程中,哪部分人起了主力军的作用()A.人民群众B.爱国官兵C.清朝政府D.地主武装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内部主要原因有()A.社会制度的腐败B.经济技术的落后C.中国人军少D.中国人不善战9.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方式表现在:()A.控制通商口岸B.剥夺海关自主权C.实行倾销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10.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指:()A.俄国B.德国C.法国D.英国多项选择题答案1. ABCD2. AB3. ABCDE4.AD5. ABCD6. ABCD7.AB8. AB9.ABCD 10. ABC三、判断改错1.根据“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如果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那么,英国驻华领事必须依据中国法律作出有罪判决。
测量学作业答案
![测量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a6f2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9.png)
测量学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作业1.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确定地面点的点位。
2.测量工作中常采用哪几种基准面?各自定义和作用是什么?答:(1)大地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作用: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
(2)旋转椭球面: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闭合曲面,其形状和大小可由长半径a,短半径b,以及扁率a ba-=α确定。
作用:精确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圆球面: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近似代替椭球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4)水平面:小范围内(一般在R=10km),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测量学里可以选用哪几种坐标系各自如何表示地面点的位置4.答: a) 地理坐标系:研究和测量整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或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时,可采用地理坐标系。
i.大地地理坐标系:用大地经度 L 和大地纬度B来表示。
ii.天文地理坐标系: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来表示。
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R=10km的范围内,以水平面作为该区的基准面,直接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
c)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线为X轴,赤道的投影线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O而建立起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5.水准面是不是水平面在什么范围内可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处理为什么答:(1)水准面不是水平面。
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水平面: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2)当测量的半径在10公里以内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时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3)原因:球面三角形化为平面三角形时每个角的球面角超影响为23/RP=''ε,P为平面三角形的面积,当三角形的边长为10km时,算得。
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面积内进行普通测量时,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水平角度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6.测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观测元素是什么?答: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的三个基本观测要素。
《水盐体系相图》(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水盐体系相图》(第一章)--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3fa240f242336c1eb95e4e.png)
1-1 计算下列物料的组成,分别用重量%、摩尔%、克/100克水、克/100克盐表示。
(1) 由20克Na 2SO 4、30克K 2SO 4和150H 2O 克组成的物料;(2) 某溶液,含MgCl 2 434.8、NaCl 18.3、 KCl 46.1g/L ,比重为1.287。
其中:Na 2SO 4摩尔质量为142.0,K 2SO 4摩尔质量为174.3,H 2O 摩尔质量为18.02,MgCl 2摩尔质量为95.21,NaCl 摩尔质量为58.44,KCl 摩尔质量为74.55。
(1) 由20克Na 2SO 4、30克K 2SO 4和150克H 2O 组成的物料。
解:a.用重量%表示物料的组成:b.用摩尔%表示物料组成:物料总摩尔数:0.141+0.172+8.324=8.637(mol )c.用克/100克水表示物料组成:d.用克/100克盐表示物料组成:(2)某溶液,含MgCl 2 434.8 g/L 、NaCl 18.3 g/L 、 KCl 46.1g/L ,比重为1.287kg/L 。
解:由题意,1L 溶液中H 2O 的重量为:1287-434.8-18.3-46.1=787.8(g)a.用重量%表示物料的组成: %00.75%1001503020150:%00.15%100150302030:%00.10%100150302020:24242=⨯++=⨯++=⨯++O H SO K SO Na )(324.802.18150:)(172.03.17430:)(141.00.14220:24242mol O H mol SO K mol SO Na ===%38.96%100637.8324.8:%99.1%100637.8172.0:%63.1%100637.8141.0:24242=⨯=⨯=⨯O H SO K SO Na )100/(00.100100150150:)100/(00.2010015030:)100/(33.1310015020:22242242O gH g O H O gH g SO K O gH g SO Na =⨯=⨯=⨯)100/(00.30010050150:)100/(00.601005030:)100/(00.401005020:24242gS g O H gS g SO K gS g SO Na =⨯=⨯=⨯%21.61%10012878.787:%58.3%10012871.46:%42.1%10012873.18:%78.33%10012878.434:22=⨯=⨯=⨯=⨯O H KCl NaCl MgClb.用摩尔%表示物料组成:溶液总摩尔数:4.567+0.313+0.618+43.718=49.216(mol )c.用克/100克水表示物料组成:d.用克/100克盐表示物料组成:1-2根据数据绘制50℃时,溶液中有CaCl 2存在的KCl 的溶解度曲线。
第一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c8d016227916888486d724.png)
1.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式。
说明属于何类聚合反应。
(1) CH2CHCl(2)CH2CHCOOH(3)OH(CH2)5COOH(4) CH2CH2CH2O(5) H2N(CH2)6NH2+HOOC(CH2)8COOH(6) OCN(CH2)6NCO+HO(CH2)4OH解:(1)nCH22CHCl CH2CHCln单体自由基聚合聚氯乙烯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2)nCH2CH2CHCOOH CH2CHCOOHn单体自由基聚合聚丙烯酸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3)nHO(CH2)5O(CH2)5CO+ nH2On单体缩聚反应聚己(内)酯O(CH2)5CO为重复单元和结构单元,无单体单元。
(4)nCH2CH2CH2O CH2CH2CH2O n单体开环聚合聚氧杂环丁烷CH2CH2CH2O为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5)nH2N(CH2)10NH2 + nHOOC(CH2)8COOH H NH(CH2)10NHCO(CH2)8CO OH+(2n-1)H2On缩聚反应聚癸二酰癸二胺H2N(CH2)10NH2和HOOC(CH2)8COOH为单体。
NH(CH2)10NHCO(CH2)8CO为重复单元,NH(CH2)10NH和CO(CH2)8CO分别为结构单元,无单体单元。
(6)nOCN(CH 2)6NCO+nHO(CH 2)4 O(CH 2)4OCONH(CH 2)6NHCOn聚氨酯②为聚加成反应,无单体单元。
O(CH 2)4OCONH(CH 2)6NHCO 为重复单元,H O(CH 2)4OH 和OCN(CH 2)6NCO 为单体。
2.简述高分子科学所包括的分支领域。
解: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艺与工程学、功能高分子。
3.解释名词:结构单元、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
结构单元:聚合物链中与单体相对应的最小结构单位。
聚合度:聚合物分子所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
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或多种原子或原子团经无数次重复连接而成的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d76a63ca32d7375a4178067.png)
∞
注:该题反映了对原序列 2 倍内插后的频谱变化。 1.7 求以下序列的 z 变换、收敛域及零极点分布图 (1) δ ( n − n0 ) 解: Ζ[δ ( n − n0 )] =
n=-∞
∑ δ (n − n ) z
0
∞
−n
= z − n0
ROC:若 n0 ≠ 0 ,则 0 <| z |≤ ∞ ,在 z=0 处存在极点;若 n0 = 0 ,则 0 ≤| z |≤ ∞ ,无零极点 (2) 0.5 u ( n) 解: Ζ[0.5 u (n)] =
1 xa2 0 -1 -4 -3 0 1 2 3 n xa3(t)=cos(10*pi*t)以 角 频 率 8pi rad/s 采 样 后 的 序 列 -2 -1 4
1 xa3 0 -1 -4 -3 -2 -1 0 n 1 2 3 4
图 3 采样后得到的序列
xa1(t)=cos(2*pi*t)的 幅 频 响 应 60 Xa1(omega)
xa 3 (t ) 的波形及采样点位置并解释频谱混叠现象。
解:
xa1(t)=cos(2*pi*t) 1 xa1 0 -1 -1 -0.8 -0.6 -0.4 -0.2 0 0.2 t xa2(t)=-cos(6*pi*t) 0.4 0.6 0.8 1
1 xa2 0 -1 -1 -0.8 -0.6 -0.4 -0.2 0 0.2 t xa3(t)=cos(10*pi*t) 0.4 0.6 0.8 1
mΩ sτ τ sin( 2 ) − jmΩ τ / 2 jmΩ t − jΩt = ∫ xa (t ) ∑ ( e e dt )e −∞ mΩ sτ m =−∞ T
∞ ∞
s s
mΩ sτ τ sin( 2 ) − jmΩ τ / 2 ∞ = ∑( e ) ∫ xa (t )e − j ( Ω− mΩ )t dt −∞ Ω τ m T s m =−∞
运筹学课程作业答案
![运筹学课程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964c3bed5b9f3f80f1c03.png)
工厂5
工厂9 工厂6
工厂3
8
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LP)
3. 河流污染治理规划问题
曾几何时长江水, 哺育华夏代代人, 谁知后代疏珍惜, 清清江水黑如泥。
工厂2 工厂8
工厂7
工厂1 工厂3
工厂4
工厂5
工厂9
工厂6
今日认识未为晚, 吾辈齐心治环境, 线性规划大有用, 定让江水绿如蓝。 9
10
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LP)
背景资料:
表-1 污水排放量
单位:万m3
化工厂1
1.2
化工厂4
2
化工厂7
2
化工厂2
1
化工厂5
1
化工厂8
0.8
化工厂3
3
化工厂6
1
化工厂9
1.5
表-2 流经各化工厂的河流流量
单位:万m3
化工厂1
500
化工厂4 1200 化工厂7 1200
化工厂2
6
第一章作业
3. 河流污染治理规划问题 曾几何时长江水, 哺育华夏代代人, 谁知后代疏珍惜, 清清江水黑如泥。
7
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LP)
案 例 河流污染治理规划问题
曾几何时长江水, 哺育华夏代代人, 谁知后代疏珍惜, 清清江水黑如泥。
工厂1
工厂2 工厂8
工厂7
工厂4
5
▪ ▪
对化工厂7应有—— 3 (2-X7)+ 0.8(1.5-X9) / 1200 ≦ 0.2%
13
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LP)
▪ 对化工厂4应有——
核工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核工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e4c3a2f60ddccda38a08d.png)
583.5 b, a,5 680.9 b, a,8 2.70 b, a,c 0.0034 b
a,5 8 N A a,8
a, f 5
N A
A5
A8
a a,C a, f C N A a,C 5 N A a,5 8 N A a,8
假设热中子反应堆中富集铀的参数 与富集度的函数关系同中子能量为 0.0253eV 时的 富集铀的参数 与富集度的函数关系差别不大,则由上题的结果得:
1 f ,5 A8 a ,5 1 A5 a ,8
1
补充题
9
Calculate the thermal utilization in a homogeneous 1:1 wt% mixture of carbon and natural uranium. Repeat the calculation for 4%enriched uranium. 解:查表得: f ,5
单位体积内 235U,238U 和氧的原子核密度为: N5=c5 NUO2=0.05489×1028 m-3 N8=(1- c5) NUO2=2.176×1028 m-3 NO=2NUO2=4.462×1028 m-3 查表(P18 表 1-3 及附录 3)得:
f ,5 583.51028 m2 , a,5 680.9 1028 m2 ,
当=0.7%时 当=4.0%时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某压水堆采用 UO2 作燃料,其富集度为 2.43%(重量),密度为 1×104kg/m3。试计算:当 中子能量为 0.0253eV 时, UO2 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富集度表示 235U 在铀中所占 的重量百分比)。 解:设以 c5 表示富集铀内 235U 的核子数与铀(235U+238U)的核子数之比,则 235×c5/(235×c5+238×(1- c5))= 求得:
会计学作业一题目及其答案:
![会计学作业一题目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8e8df76eeaeaad1f330e4.png)
会计学作业作业一(第一章)一、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类项目的有(ABE)A、货币资金B、存货C、实收资本D、应交税金E、长期投资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负债类项目的有(ABD)A、资本公积B、应收账款C、应付账款D、投资收益E、应付工资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有(E)A、应收账款B、在建工程C、商标权D、待摊费用E、实收资本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有(CE)A、现金B、待摊费用C、预提费用D、短期投资E、特种储备物资5、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BCE )A、应付债券B、应付账款C、应付票据D、未分配利润E、预提费用6、下列各项中构成企业收入的是(A)A、主营业务收入B、投资收益C、资产盘盈D、接受捐赠E、未分配利润7、下列业务中,应确认为债权的是(BCE)A、预收销货款B、预付购货款C、应收销货款D、应付购货款E、预支差旅费8、下列各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CDE)A、直接材料费B、直接人工费C、财务费用D、管理费用E、营业费用9、关于会计等式表述正确的是(AC)A、资产=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E、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10、下列经济业务中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的业务有(D)A、从银行提取现金B、将资本公积中的一部分转增股本C、用银行存款偿还所欠账款D、出售产品将所得现金存入银行E、预提短期银行借款利息11、下列经济业务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业务有(B)A、从银行提取现金B、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C、收到投资者投资D、以银行存款购买机器设备E、赊购商品12、资金投入企业的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的发生变化的形式是(C)A、左方(资产方)部分项目金额增加,部分项目金额减少B、右方(权益方)部分项目金额增加,部分项目金额减少C、左方和右方的项目金额同时增加D、左方和右方的项目金额同时减少E、左方部分项目金额增加,右方部分项目金额减少13、下列项目中,属于非流动资产的是(C)A、存货B、短期有价证券C、在建工程D、银行存款14、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C)A、资产的所有者B、实收资本的所有权C、净资产的所有权D、未分配利润的所有权15、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属于(A)A、所有者权益B、流动负债C、长期负债D、资本公积16、以下内容不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是(BCDE)A、应收帐款B、无形资产C、应付帐款D、长期借款E、实收资本17、预收帐款和预付帐款是一项(A)A、收支期在先,归属期在后的账项B、收支期在后,归属期在先的账项C、收支期和归属期一致的账项D、无法判断的账项18、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购货款是企业的一项(A)A、资产B、费用C、支出D、负债19、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有(AB)A、实收资本B、未分配利润C、长期投资D、应付利润20、以下所列内容,属于广义费用的是(ABCDE )A、主营业务成本B、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C、营业费用D、管理费用E、营业外支出21、以下所列经济内容属于流动负债项目的是(AD)A、预收销货款B、预付购货款C、应收销货款D、应付购货款二、资料:伟业商店199*年12月31日有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内容如下:1、库存现金1,050元。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52ebe3b8f67c1cfad6b8c0.png)
第一章作业答案1-1 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有何区别?N2(78%) O2(20.96%) CO2(0.03%) Ar(1%) 其他稀有气体(0.01%)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因发生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使其成分种类增多,各种成分浓度改变1-2 氧气有哪些性质?造成矿井空气中氧浓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物理性质:氧是无色、无臭、无味、无毒和无害的气体,比重为1.105,是人和其他动物呼吸所必需的物质化学性质:氧是很活跃的元素,易使其他物质氧化,并能助燃主要原因:煤、岩、坑木等缓慢氧化耗氧,煤层自燃,人员呼吸,爆破。
1-3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规程》对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有哪些具体规定?1-4CO的主要来源。
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有害气体,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不易溶于水,当浓度在13~75%时可发生爆炸;CO比O2与血色素亲和力大250~300倍,它能够驱逐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使血液缺氧致命;井下爆炸工作、火区氧化、机械润滑油高温分解等都能产生CO。
1-5 什么是矿井气候?简述井下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矿井气候指井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在金进风路线上:冬季,冷空气进入井下,冷气温与地温进行热交换,风流吸热,地温散热,因地温随深度增加且风流下行受压缩,故沿线气温逐渐升高;夏季,与冬季情况相反,沿线气温逐渐降低在采掘工作面内:由于物质氧化程度大,机电设备多,人员多以及爆破工作等,致使产生较大热量,对风流起着加热的作用,气温逐渐上升,而且常年变化不大。
1-8《规程》对矿井空气的质量有哪些具体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总回风流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75%。
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或采区,采掘工作面回风道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工处理。
1-9某矿一采煤工作面CO2的绝对涌出量为7.56m3/min,当供风量为850m3/min 时,该工作面回风流中CO2的浓度是多少?能否正常工作?取一分钟,工作面总风量为7.56 +850=862.56m3CO2总量为: 7.56+850×0.04%=7.90m3所以CO2的浓度为: 7.90÷862.56=0.92%>0.75%所以,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会计学第一章作业 答案
![会计学第一章作业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bb6acdce2f0066f53322cb.png)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是以( B )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与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A. 实物B. 货币C. 工时D. 劳动耗费2.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以(C )为基本前提的。
A. 会计主体B. 权责发生制C. 会计分期D. 货币计量3.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B )。
A. 收付实现制B. 权责发生制C. 实地盘存制D. 现金收付制4.企业本月收到上期产品赊销款80000元;本期销售产品60000元,收到货款10000元,余款尚未收到。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为(B )元。
A. 80000B. 60000C. 90000D. 100005.企业将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确认为固定资产,是基于(B )要求的考虑。
A. 重要性B. 实质重于形式C. 明晰性D. 谨慎性6.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选用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其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C )反映。
A. 记账本位币B. 功能货币C. 人民币D. 某种外币7.正确地划分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经济活动范围的界限,是会计核算(B )基本假设的要求。
A. 会计分期B. 会计主体C. 持续经营D. 货币计量8.会计分期是建立在(B )基础之上的。
A. 会计主体B. 持续经营C. 会计核算D. 货币计量9.( D )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A.会计职能 B。
会计对象 C。
会计内容 D。
会计主体10.( A )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A.会计分期B.会计主体C.会计年度D.持续经营11.为避免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做出合理预计。
这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C )A.实质重于形式B.权责发生制C.谨慎性D.重要性12.下列(B )不属于会计核算的方法。
A.成本计算B.会计分析C.复式记账D.登记账簿13.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资产的是(C )。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8d401f78a6529647d5328.png)
1.证明:(1)若a|b,c|d,则ac|bd(2)若a|b 1,a|b 2,…,a|b k ,则对任意整数c 1,c 2,…,c k ,有a|(b 1c 1+b 2c 2+…b k c k ).证:1)a|b 可知存在整数m 使得b=ma , c|d 可知存在整数n 使得d=nc得bd=acmn 即ac|bd 。
2) a|b 1,a|b 2,由性质1-1(3)可得a|(b 1c 1+ b 2c 2),其中c 1和c 2为任意整数。
递归可证得a|(b 1c 1+b 2c 2+…b k c k )。
2.若3|a,5|a 且7|a,则105|a.证明: 3|a ∴存在整数m 使得a=3m5|a 即 5|3m,又∵ 5|5m∴ 5|(2*3m-5m)即5|m∴ 5*3|m*3 即 15|3m 即 15|a同理, 15|a ∴存在整数n 使得a=15n ,7|a 即7|15n,又∵7|7n∴ 7|(15-7*2)n 即7|n∴ 7*15|15n 即105|a3.设p 是正整数n 的最小素因数,证明,若n>p>n 1/3,则n/p 是素数。
证明:反证法。
假设n/p 不是素数,则必是合数,则有:n/p=p 1*p 2*…*p k (其中k ≥2, p 1,p 2,…,p k 为素数,且都≥p ,且都为n 的因数) p 为最小素因数, ∴p 1,p 2,…,p k 都≥p∴n/p= p 1*p 2*…*p k ≥p 1*p 2≥p 2 ∴n ≥p 3,即p ≤n 1/3与题设矛盾,所以n 一定是素数,得证。
4.设n ≠1,证明:(n-1)2|(n k -1)的充要条件是(n-1)|k.证: n k -1≡((n-1)+1) k -1≡ 011221(1)(1)...(1)(1)k k k k k k k k C n C n C n C n ----+-++-+- ≡ k(n-1)mod(n-1)2充分条件:若(n-1)|k ,则(n-1)2|k(n-1),上式= 0mod(n-1)2,所以(n-1)2|(n k -1)必要条件: (n-1)2|(n k -1) ∴ (n-1)2|k(n-1) ∴ (n-1)|k7.证明:形如6k-1的素数有无穷多个。
第1章作业 参考答案
![第1章作业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ae1bbd69dc5022aaea0064.png)
第一章作业题参考答案1.1在计算机中为什么都采用二进制数而不采用十进制数?答:因为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码,采用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脉冲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等都很容易表示它。
此外,二进制数运算简单,便于用电子线路实现。
1.2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答:111101.101B=61.625D 100101.11B=37.75D 10011001.001B=153.125D 1100110.011B=102.375D 11011010.1101B=218.8125D1.3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BCD数[126.635]=[1111110.101B]=[7E.AH]=[0001 0010 0110.0110 0011 0101]BCD[317.125]=[100111101.001B]=[13D.2H]=[0011 0001 0111.0001 0010 0101]BCD[635.015]=[1001111001.000001B]=[279.04H]=[0110 0011 0101.0000 0001 0101]BCD [65289.35]=[1111111111110110.01011B]=[FFF6.58H]=[0110 0101 0010 1000 1001.0011 0101]BCD[87.0735]=[1010111.00010011B]=[57.13H]=[1000 0111.0000 0111 0011 0101]BCD[378.876]=[101111010.111B]=[17A.EH]=[0011 0111 1000.1000 0111 0110]BCD1.4 求下列用补码表示的机器数的真值(1) 补码=01101100B 原码=01101100B 真值=+108(2) 补码=11101101B 原码=10010011B 真值=-19(3) 补码=00111100B 原码=00111100B 真值=+60(4) 补码=11110001B 原码=10001111B 真值=-15(5) 补码=00011110B 原码=00011110B 真值=+30(6) 补码=10001001B 原码=11110111B 真值=-1191.5 略1.6 略1.7 用补码进行下列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在历史上,对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假设测温属性X随温度t做线性变化,即,并规定冰点为,汽化点为。
设和分别表示在冰点和汽化点时X的值,试求上式中的常数a和b。
解:
由题给条件可知
由(2)-(1)得
将(3)代入(1)式得
1-8当热电偶的一个触点保持在冰点,另一个触点保持任一摄氏温度t时,其热电动势由下式确定:
式中
题1-8题(1)题1-8图(2)
题1-9图(3)
(1)试计算当和时热电动势的值,并在此范围内作图。
(2)设用为测温属性,用下列线性方程来定义温标:
并规定冰点为,汽化点为,试求出a和b的值,并画出图。
(3)求出与和对应的值,并画出图(4)试比较温标t和温标。
解:令
(1)
(2)在冰点时,汽化点,而,已知
解得:
(3)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4)温标t和温标只有在汽化点和沸点具有相同的值,随线性变化,而t不随
线性变化,所以用作测温属性的温标比t温标优越,计算方便,但日常所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t与虽非线性变化,却能直接反应熟知的温标,因此各有所长。
1-13一氧气瓶的容积是,其中氧气的压强是,规定瓶内氧气压强降到
时就得充气,以免混入其他气体而需洗瓶,今有一玻璃室,每天需用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
解:先作两点假设,(1)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2)在使用氧气过程中温度不变。
则:由可有
每天用掉的氧气质量为
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天
1-21 一打气筒,每打一次可将原来压强为,温度为,体积的空气压缩到容器内。
设容器的容积为,问需要打几次气,才能使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为,压强为。
解:打气后压强为:,题上未说原来容器中的气体情况,可设原来容器中没有空气,设所需打气次数为,则
得:次
1-26按重量计,空气是由的氮,的氧,约的氩组成的(其余成分很少,可以忽略),计算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及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
解:设总质量为M的空气中,氧、氮、氩的质量分别为。
氧、氮、氩的分子量分别为。
空气的摩尔数
则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即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8.9。
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