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分析
研发与创新第4章技术路径轨道
C-J-MOT of HUST
C-J-MOT of HUST
1
五种主要技术轨道
供应商主导型 典型核 心产业 主要技 术源 农业 服务业 传统制造业 供应商 生产 学习 使用来自于其他 地方的技术以增 强竞争优势 规模密集型 材料 汽车 民用工程 生产工程 学习生产 专业供应商 对复杂系统中的 变化进行整合; 对最佳设计和生 产实践的推广 信息密集型 金融业 零售业 出版业 旅游业 软件和系统部 专业供应商 复杂信息处理 系统的设计和 操作;相关产品 的开发 基于科学的 电子 化学 研究与发展 基础研究 探索基础科 学;相关产品 的开发;获得 辅助资产;重 构部门界限 专业供应商 机械 工具 软件 设计 高级用户 监测高级用 户的需求; 渐进地整合 新技术
从纵向来讲,路径图必须与企业的总体战 略相联系,服从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同 企业各战略经营单位的目标相一致; 从横向来讲,路径图必须与企业的财务部 门、营销部门、制造部门、研发部门、知 识产权部门等各相关职能要求相协调,才 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及时获得市场顾客 的需求信息、资金的支持并同企业的技术 能力、生产能力和后勤支持相协调。
Copyright © Y. CAO, All Rights Reserved
C-J-MOT of HUST
技术轨道
Case:战后生物技术的发展
前表主要技术轨道的知识有助于改进企业 技术战略的分析,企业可思考以下问题:
自己企业的技术来自何处? 这些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如何? 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企业的机会与威胁何在?应该怎样处理?
Copyright © Y. CAO,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新型区域的形成路径与运行机制——以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比较为例
2011年第7期山东社会科学No.7总第191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1收稿日期:2010-09-22作者简介:李碧花(197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董瀛飞(1986—),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①孙明:《浅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创新型区域的形成路径与运行机制———以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比较为例李碧花董瀛飞(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320)[摘要]创新型区域是指能在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创新系统所处的地理区域。
创新型区域是国家创新系统、部门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层面的相互补充、协调的结果。
基于多层次创新系统的视角,我们比较了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四大创新区域———美国波士顿地区、英国剑桥地区、德国和韩国生物创新区的形成路径和驱动机制。
通过比较四个地区创新体系的共性和差异,发现创新型区域的组成单元功能有一定差异,认为创新型区域的形成阶段要靠政府推动;而在成熟阶段,区域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由市场主导。
我国目前处在创新型区域的形成阶段,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上不成熟,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创新型区域建设的主导作用,为创新型区域的形成提供基础要素、促进要素和可持续发展要素。
[关键词]创新型区域;国家创新系统;部门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7-0150-04创新型区域是指能在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创新系统(innovation system )所处的地理区域。
创新型区域不仅包含区域因素,也包含产业和国家因素。
因此,创新型区域是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部门创新系统(sector innovation system )、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在区域层面的相互补充、协调的结果。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
20 0 6年 3月 ( 2期 , 第 18期 ) 第 总 1
【 经济新视野 】
社 会科 学家
S OCI S AL CⅢ NT s I T
M a .2 O r,O 6
( ., e ea .1 ) No G n rl 1 8 2 No
家粮食( 品) 食 安全的关 系。
中图分类号 :3 F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0 6)2 0 6 - 4 10 — 2 0 2 0 0 — 0 10
党 的十六大提 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 , 肥使用量剧增。 十 同时 , 为改善土壤 的酸碱度和长期施 美 六届五 中全会又提 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 。 用化 肥 的不 利影 响 , 国还逐 年增 大 了土 壤改 良剂 的 这 是 中 央从 全 局 出 发 , 巩 固农 业 基 础 地位 , 高农 用量。 16 年起 , 为 提 从 90 除草剂 的使用迅速增加 , 已超 现 业生产力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 出的战略部署 。 过杀虫剂。③农业 良种化时期 。0 2 世纪 7 年代前后 , 0 本文着重分析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几种主要模式 , 美 国为适应不 同地 区气候和土质要求 , 以 培育 出许多杂 交 品种 , 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 , 核辐射技术 期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有所启示。 和航天工程技术 , 改造优化种子的遗 传基 因 , 使农产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品产量与品质 大幅度提高。还培育 出了许 多畜禽 良 种, 并实行工厂化、 规模化养殖 。 在经历 以上三个 阶段 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 ,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 随 从世界不同国家建设现代农业 的实践来看 , 由于 相继 出现了“ 精准 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 同, 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道路也 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 的应用 , 农业” 基 因农业” 和“ 等方式。 特别是许多特大农 场走 各 有差 异 。 致 可分为 三种模 式 : 大 向了“ 计算机集成 自适应生产” 即将市场信息 、 , 生产 1 . 国为代表 的规模 型、 以美 机械化 、 高技术模式 气候 、 土壤 、 种子 、 农机 、 肥 、 化 农药 、 源 能 美 国农业资源丰富, 地多人少 , 农场规模较大。 一 参数信息( 、 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 选定最佳种植方 般认为 , 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 20世纪 7 0年代完 等)资金 、 案 ,在生长过程 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 , 成了从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这个转变过程又 适应喷水 、 施肥、 撒药等 , 农业生产更趋 向工厂 可细分为三个时期 : ①农业机械化时期。0 2 世纪 3 年 进行 自 0 自动化 , 使美 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 始终 代, 拖拉机耕地 已在美 国普及。 15 到 99年 , 国的小 化 、 美 走在世 界 前列 。 麦、 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 的耕 、 、 播 收割 、 脱粒 、 清洗 已 2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 . 达 10 0 %的机 械化 。 此后 , 应家庭 农 场多样 化 和大 型 适 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 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 模 式 从 2 世纪 5 年代开始 , 0 0 欧洲 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机和大功率 、 高度 自动化 的大型农机 。 ②农业化学化 加快 了农业现代化 的进程。 国是欧洲农业 法 时期 , 包括大量使用化肥 、 农药( 除草剂 、 杀虫剂) 土 为 目标 , 与 最 发 达 的 国家 ,其 农业 的经 营办式 主要 是 中小 农 场 , 壤 改 良剂 。 战之后 , 二 为提 高农 业产 出 , 国农 业 的化 美
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和模式
内部环境分析 知识、经验 资源、能力 约束、缺陷 趋势、倾向
具体的目标、方针和计划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产品创新计划内容
内容类别 产品竞争领域 产品类型和档次 产品的最终用途 顾客群 技术资源 发展目标(率先进入市场、更新新有产品、转移阵地等) 市场态势(开拓型、发展型、维持型、收缩型) 特殊目标(产品多样化、产品结构合理化、避免被收购、改善企业形象等) 确定关键性创新要素的涞源(技术、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要素) 确定创新方式的创新的技术变化程度(根本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自主创新与合 作创新) 选择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率先进入、敏捷反应、谨慎反应) 突发事件:市场突然衰退、专利保护、没有足够资金、渠道不畅、关键技术人员流 矢等 具体内容
技术推动模式
需求拉动模式
综合作用模式
创新效果
技术体系变化
易于商品化
技术需求相互促进
四、技术创新的作用
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形成新的产业机会,促进新产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五、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 (1)创新计划的制定
计划制定一般程序
总体目标与背景描述
外部环境分析 市场、顾客 竞争、技术 社会、经济 法律、政策 问题、威胁、机会、选择 时间要求、费用和收益
三、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以研究与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基础和应 试验 生产 试制 批量 销售 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 用研究 发展 工程 试销 生产 服务
技术 选择
技术 引进
消化 吸收
改进
二次 创新
技术 服务
交互作用模型
强调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有机结合 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只是特例
结合技术轨道与企业创新的路径,国内外案例
结合技术轨道与企业创新的路径,国内外案例技术轨道对技术创新的推动发表时间:200-12-27 19:56:25技术轨道对技术创新的推动傅蕴德 2007年4月30日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经济学方法论可以理解为经济学运用的科学哲学,通过考察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企业可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跨越,为实现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奠定基础。
技术轨道(Technological Trajecies)就是基于哲学视角发展了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轨道(Dosi, 192)总是基于某个技术范式,它是解决技术问题通行的模型和模式。
创新技术的演化一般会有一定的技术轨道,不同行业或企业的创新往往具有不同的技术轨道。
产业技术轨道即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同行企业共同采用的技术选择方法,技术解决方法(包括技术路线、设计模式、技术整合方式、技术标准)以及与此相应的工艺流程。
一条技术发展的 S曲线便对应着我们所说的技术轨道。
如真空管的技术发展是一条技术轨道,而晶体管则对应着另一条轨道。
前者用阴极射线原理将号放大,后者则基于固体物理的原理,虽然目标是一样的,但它们所用的材料、原理不同。
20世纪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多西(Dosi)类比科学哲学家库恩(Kuhn)的“科学范式”的概念,提出了“技术范式”(Technological Paradigm)概念。
他认为技术范式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决定研究的领域、问题、程序和任务,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它既是一个看问题的观念体系,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它规定了技术自身进步的方向和内涵。
根据技术范式,多西把技术轨道定义为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实践对标及启示
233DOI:10.16660/ki.1674-098X.2008-5640-0974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实践对标及启示①王朔(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6)摘 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下滑和商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但并不影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阶段,“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主体的主要发展理念之一。
部分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前瞻性创新实践及政策举措等,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对标分析了英、德、美等国家与我国近年在科技创新政策与实践投入等情况,试图厘清能够推动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路径,更好支撑企业层面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 发达国家 实践投入 对标分析中图分类号:F273.1;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a)-0233-05Benchmarking and Enlighten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Innovation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WANG Shuo(Postal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Post Group Co.,Ltd., Beijing, 100096 China)Abstract: China has been claimed to be a major-power country developing by leaps and bounds. "Innovation" has become one of our main development concepts. It is one of the valuable objectives of the academia to stud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spir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combs the policies and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Germany in recent years. Then the author tries to sort out the inspiration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which could promote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h,so as to further support the specific study on related topics in enterprises.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Developed countries; Practical input; Benchmark analysis①作者简介:王朔(1989—),女,汉族,北京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方向)、科技创新等。
技术创新的过程(1)
R
R
R
研究
DK
3K
3
K
3
I 知识
12
1
潜在 C 市场 f
发明 C 设计 f
2
1
设计 C 细化
试验 f
2
再设计 C 生产 f
销售
F
F
F
技术创新的过程(1)
2.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和分析
2.1.3 链环-回路模型 • 5条创新过程路径:
– 第1条(C路径):创新过程的中心链。
R
R
R
研究
DK
3K
3
K
3
I 知识
2.1.1 线性模型
3. 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
• 基本含义:技术和需求常常是以一种相互作用的 方式而共存。技术创新往往是技术推动和市场需 求拉引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都是决定创新成功 的关键因素。
技术发展 技术可行性 潜在市场 市场需求
研究 开发
生产
销售
技术创新的过程(1)
2.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和分析
1
设计 C 细化
试验 f
2
再设计 C 生产 f
销售
F
F
F技术Biblioteka 新的过程(1)2.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和分析
2.1.3 链环-回路模型 • 5条创新过程路径:
– 第5条(I路径):表示需求拉动了技术创 新。即需求拉动模型。
R
R
R
研究
DK
3K
3
K
3
I 知识
12
1
潜在 C 市场 f
发明 C 设计 f
2
1
2
1
设计 C 细化
英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15年以来英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背景和整体发展状况,剖析了英国6家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创建主体、机构身份、组织形态、治理架构以及业务运行。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近期英国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宗旨、建设方向、建设步伐、建设组织以及建设模式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并提出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需要思考的关注点。
关键词:英国;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形态;治理架构中图分类号:G3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772/j.issn.1009-8623.2020.11.003英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究刘 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2016年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政策,提出我国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构想,各地随之开始行动。
2019年9月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要求,更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建设更加高效科技力量的迫切要求。
全球科学技术和工程正迈向多极化时代,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科研资源,从而更有力地支撑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当下各个国家积极谋求的发展之道中一个重要考量。
英国作为在世界科技版图上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强国,近些年来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同时也正在做出自身的选择。
因此,厘清英国在推动本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无疑可以为我国相关工作开展打开思路,使国家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建设方面找到一些可参考的选择。
1 当前英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动向近年来英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产业战略:英国行业分析》(2012年)、《新兴技术和产业战略2014—2018》(2014年)、《我们的增长计划:科学与创新》(2014年)、《产业战略:建设适应未来的英国》(2017年)、《英国的研究和创新基础设施:提高我们能力的机会》(2019年)等多个国家规划,明确提出要巩固生命科学、健康与医学、物理学等优势学科,并大力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材料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再生医学技术等新兴技术研发的国家战略选择[1-5]。
欧洲典型国际农业大科学计划案例分析及启示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18]吕添贵,谢花林,李洪义,等.休耕政策实施的偏离风险、形成路径与防范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4):51-58. [19]赵云泰,黄贤金,钟太洋,等.区域虚拟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5):103-107.[20]谢花林,程玲娟.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2012-2022.[21]牛纪华,李松梧.农田休耕的必要性及实施构想[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27-28.[22]沈孝强,吴次芳.自主参与式农地休养政策:模式和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68-74.[23]饶 静.发达国家“耕地休养”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技术经济,2016(9):118-128.彭 晨,陈天金.欧洲典型国际农业大科学计划案例分析及启示[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4):328-33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4.061欧洲典型国际农业大科学计划案例分析及启示彭 晨1,陈天金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江苏南京210014;2.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北京100081) 摘要:世界逐渐进入大科学时代,农业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参与农业国际大科学计划,对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法国农业科学院(INRA)、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4家不同类型的机构开展研究,探讨其在发起、实施相关国际大科学项目时的做法,分析其在顶层设计、关注领域、政策制定、经费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实际情况,围绕准确认识大科学计划的意义、选择适宜的参与路径、遴选适宜的项目储备、建立稳定的保障机制、培养及吸纳国际化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的十大案例
【农业科技】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的十大案例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农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大数据应用于农业奠定了基础。
从国内国际的发展来看,大数据正在驱动农业发展路径发生变化,以提高农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农业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资本实验室”梳理以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创新与转型的10家IT服务商,以为在农业大数据领域探索的朋友们做参考。
1、农场云端管理服务商Farmeron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美国哥伦布市,旨在为全球农民提供类似于GoogleAnalytics的数据跟踪和分析服务。
Farmeron 于2011年11月正式推出基于Web端的农场管理工具。
农民可在其网站上利用该软件,记录和跟踪自己饲养的畜牧情况(饲料库存、消耗/花费,畜牧出生、死亡、产奶等信息,还有农场的收支信息)。
Farmeron 的价值在于帮助农场主将碎片化的农业生产记录与信息整合到一起,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为农场主提供有针对性的农场监测分析及生产状况报告,以便于农场主科学地制定农业生产计划。
Farmeron已在14个国家建立农业管理平台,为450个农场提供商业监控服务,并与德国畜牧业和农产品物流企业NeelsenAgrarGmbH 达成分销合作协议。
公司在2012年度获得14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后,新近于2014年5月获得270万美元新一轮种子融资。
累计融资410万美元。
2、土壤抽样分析服务商Solum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
Solum致力于提供精细化农业服务,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出、降低成本。
其开发的软硬件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土壤抽样分析,以帮助种植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进行精确施肥。
农民可以通过公司开发的NoWaitNitrate系统在田间地头进行实时分析,即时获取土壤数据;也可以把土壤样本寄给该公司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Solum于2012年获得AndreessenHorowitz领投的1700万美元投资后,已累计融资近2000万美元。
美国、英国等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点分析
美国、英国等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点分析作者:李宏惠仲阳陈晓怡葛春雷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9期摘要: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深入系统的情报资料文献调研,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对这些政策文本进行了文本数据挖掘与分析,对分析得到的政策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整理和系统构建,初步建立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政策要素框架”。
结合系统分析方法对主要国家2013年以来应对科技革命的战略与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初步总结了这些国家的政策概况、重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新科技革命;政策要素框架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和特征。
科技革命正以空前的力量冲击着社会,使之发生变革,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并决定着21世纪国际竞争格局。
各国从保持和重塑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也纷纷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和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这需要科技界在专注于研发工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把握面向未来的科技方向,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美国、英国等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政策比较研究1. 各国科技政策扫描与比较笔者所在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团队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深入系统的文献调研分析,对二百余篇政策文献进行了文本分析。
结果表明:由于各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持政策在2013年以前主要集中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等方面,在整体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等方面都较为薄弱。
因此,研究团队收集的文献更加集中在2013年之后,并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并非均匀分布在21世纪的时间段内。
基于此,我们综合归纳了各国主要自2013年以来颁布的促进新科技革命的战略布局要点与发展路径、政策重点(见表1),初步分析了每个国家的政策新趋势。
2. 文本数据挖掘与“政策要素框架”的构建研究团队使用科睿维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的Thomson Data Analyzer(TDA)信息分析工具对各国科技革命战略与政策文本进行了文本数据挖掘与分析、聚类和可视化处理,通过词频识别了主要发达国家关于科技革命的二百多篇政策与战略规划文献中的关键词及其共段落关系强度,建立了初步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政策要素框架”,再利用系统分析法,对主要国家2013年以来针对科技革命的战略与政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定性评价与分析。
《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
英国的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 和适应性,这使得英国能够 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保持其国际竞争力。
9字
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 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还涉 及到社会和政治领域。
9字
英国的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 上受益于其开放性和多元化 ,这使得英国能够从全球各 地吸引人才和资源,从而加 速创新进程。
义务关系。
贵族的崛起
随着封建制度的深化,贵 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 会的重要力量,对政治、 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
响。
封建社会的矛盾
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矛盾日 益突出,包括王权与贵族 的斗争、农民与地主的矛 盾等,这些矛盾为制度创
新提供了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的影响
01
02
03
工业革命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 末,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为标志,极大地提高了生 产效率。
04
英国制度创新的经验教训
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是英国应对社会经济变化的必要 手段,如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提升国家竞争力
通过制度创新,英国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 ,吸引投资,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
保障公民权利
制度创新对于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 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挑战
利益冲突
制度创新往往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可能 导致利益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政策连续性
制度创新需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的环境, 以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技术难题
制度创新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如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的监管等。
制度创新的成功因素和条件
政府领导力
政府领导力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关键因 素,能够为改革提供政治支持和指导 。
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的发展路径
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的发展路径低碳经济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
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
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
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
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
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
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
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
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
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四、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从现状分析、路径探讨、案例分析和结论与展望等方面对产业联盟创 新生态系统升级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方式的探讨, 为相关产业和地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未能全面涵盖所有产业联盟类型和升级路径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挖掘各类产业联盟的独特性和升级路 径的多样性,为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效升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 结合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对未来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的 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预测与分析,为相关产业和地区提供更为全面和前瞻性的 参考。
(1)人才支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 充足的人力资源。
(2)资金保障: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创新活动提供 稳定的资金支持。
(3)技术引领: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迭代更 新。
(4)产业链协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合作,降低成本, 提高整体竞争力。
4、拓展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提高我国 在全球产业创新生态中的地位。
5、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结论:
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对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为我国产业创新 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3、知识创新:在知识积累和共享的基础上,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 们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他们通过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和商业模式,推动整个行 业的发展。
英国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以英国国家课程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能够创造性地劳动?这是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英国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包括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和服务性劳动课程,具有连续性、实践性,体现了时代特征。
因此,本文以英国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对象,探讨英国国家课程的劳动教育课程结构、内容与实施,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提供一些启示。
一、英国劳动教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特征英国是西方较早提出劳动教育理念的国家[2]。
学校是英国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且英国学校实英国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以英国国家课程为例乐 书 思,陈 波 涌摘 要:英国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路径。
劳动教育课程由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和服务性劳动课程组成,课程内容的连续性与实践性以及课程设计的时代性是其主要特征。
在实施方式上,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创造力课程培养项目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保障了英国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基于英国劳动教育经验,我国应从凸显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强化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以及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与路径等方面来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水平。
关键词:英国;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A039)作者简介:乐书思,女,湖南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陈波涌,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猎曲英国棉纺织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的主要
猎曲英国棉纺织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的主要近代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兴起源于对东方棉织品需求所引发的“进口替代”,内在激励机制、持续涌现的技术发明以及专业化的工厂制度等内驱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工业的生产效率,使其趋于形成规模经济的高效体系;进出口贸易克服了国内原料稀缺、市场不足等固有的禀赋矛盾,双向的拉动效应统合起棉纺织工业链条的诸多要素。
在将棉纺织贸易活动推向边缘地带的过程中,英国凭借军事强权跨越国家与地域边界,将棉花种植地区与棉织品销售市场捆绑于全球体系一端,用“战争资本主义”编织起以棉纺织工业为主导的全球体系,构建起中心与外围、经济持续增长与经济停滞徘徊的不平等国际分工。
由此重塑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了新的世界版图,对全球体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棉纺织业无疑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其发展模式将世界带入现代性为特征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是19世纪全球体系最为显性的精妙缩影。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与贸易结构逐渐铸就了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联系,其间蕴含的各国劳动力往来、全球资金与原料流动以及工业生产方式的传播等,对世界经济的整合与全球体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一直充满着新奇的话题,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即已有相关的探讨。
爱德华·贝恩斯的《大英帝国棉纺织工业史》当属影响深远的著作,其主要从发明时代、蒸汽动力以及漂白印染等内部因素展开分析,论述了发展中的棉纺织工业。
此后,随着帝国扩张与国际贸易作用的不断彰显,西方学术界开始从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原因的研究转向贸易消费的研究。
贝弗利·勒米尔四卷本的《英国棉织品贸易,1660—1815年》是一部相关的经典之作。
作者用信件、数据等大量一手文献来讨论英国的棉纺织贸易情况,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但研究重点偏向统计概括,疏于英国与供棉地区、销售地区的互动分析。
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化、后现代思潮和科学研究等的影响下,全球史的研究方法随之兴起,它拓展了棉纺织工业的研究范畴:从棉纺织业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路径,到早期纺织世界的贸易联系以及棉花帝国的全球史,都反映了棉纺织从亚洲向欧洲的扩散,从传统手工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工业媒介的转变。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路径的国际比较
I tr a in lCo p rs n o h n elcu l o e t r tcin n e n t a m a io n t eI t l t a o e Pr p ry P o e t o a d t e P t fTe h oo y I n v to n h a h o c n lg n o ain
n v t ni o ai n Ame c ,J p na d K ra n teb s fti,teefcso tl cu l rpryr h ytm u d rid — o i r a a a n oe ;o h ai o s h f t fi el ta o e g tsse n e e s h e n e p t i n
t het c oo e e . o t e hn lg lv 1 y
Ke r s it l c u lp p ry h y tm f n o a in,i d p n e t n o ain y wo d : el t a r e ,te s se o n v t n e o t i o n e e d n —i n v t o
ZHA NG h n — z e Ze h n, L N a —y n I Xio a
( e ac et r aiIdsy Sho o cnmc a dMaa e et R s r Cnef s ut , colfE oo i n ngm n, e h ro B cn r s
具 。面对 国际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的 强 化 , 国 应 如 何 我 发挥 这一制度 的效 用 , 生 后发 优 势 , 一 个 值 得 产 是 关 注的 问题 。 因此 , 结 各 国知 识 产 权 制 度 与 技 总 术创 新协 同发展 过程 中 的经验 和 教训 是 我 们 必 走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因与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因与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壮大的一段历史。
这个时期发生的大量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深刻影响了全球历史,改变了工业、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面貌。
那么,这场革命的成因是什么,具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一、成因1. 政治制度的创新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并不能全然被归因于英国工人的辛勤耕耘或者英国的自然资源。
实际上,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关键原因在于其先进的政治制度。
在18世纪末,英国正在经历康复时期,这个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创新,其中包括废除了封建制度以及特权的权利。
因此,英国吸引了很多人才,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和愿望。
2. 农业革命的进展在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也使得庄园土地的规模更大,农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生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
这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食物,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3. 新技术的引进英国工业革命的实施同时也离不开新技术的推广。
轻纺产业中的纺织机、注蜡机、印染机、针织机、剪毛刀等等都是直接推展工业革命发展的力量。
像蒸汽机、煤气灯、石油燃料等高科技产业也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二、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和技术的升级,它还促进了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英国的商品量和质量都有了快速提高,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企业逐渐取代了家庭作坊,从而进一步推动商业经济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现代企业。
2. 改变社会结构雇佣制、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及经济上的增长刺激了人口迁移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也在不断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这些变音导致土地所有权和资本的集中,以及工人等物质财富的分配的不平等。
3. 增加了自由和选择工业革命时期还发生了一个重要而受尊重的方面,即社会群体内的自由和选择增加了。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日俱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分析学生姓名唐豪学号__________ 专业渔业推广导师姓名邱盛尧学生签名:__________近年来,英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1%,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2%,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26%。
英国农业为本国提供了70%的粮食和食品消耗,英国农作物生产量占欧盟的8%,列为第4位。
如何看待上述一组数据,其背后反映了怎样一种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考察英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总结英国农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农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提供借鉴。
一、英国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技术脉络1.5万年以前,英国被冰川覆盖并与欧洲大陆连接,之后冰雪融化,海面上升,有了英伦三岛。
公元前4000年岛上出现了第一批农民,其中也包括从欧洲大陆迁徙过来的先民们。
采集文明逐渐让位于农业文明,英国农业文明的序幕缓缓拉开。
18世纪初,英国农业技术创新不断,有着将近6000 年发展历史的英国传统农业开始了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也有认为是近代农业的开始)。
其主要标志是1701年英国开始使用的条播机,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和种子使用率。
同时农业专业分工出现,根据的不同土地肥力和地形采取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方式,粮食存储水平提高,英国首次成为粮食净出口国。
1840年完成的工业革命为英国传统农业升级提供了技术准备、基础条件和产业需求。
工业革命将英国率先带进了城市化国家,铁路、公路网等良好的基础设施让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
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全面推进,收割机、脱粒机、新式犁地机和播种机广泛使用,化肥到了19 世纪已经广泛使用。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依靠羊毛的纺织业随着棉花产业的发展也有所退缩。
绵纱由于具有天然优势,一经与机械化结合,便占尽了风光。
纺织行业成为英国社会技术创新的密集产业,不断为其他产业转移新技术。
19 世纪是国际贸易、商业化和工业化主导的时代,英国的城市工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推力。
贸易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加上1840 年、1846 年和1948 年,作为英国人主食的马铃薯收成欠佳,特别是爱尔兰最为严重,近100 万人死亡和200 万人口外流。
这时尽管很少有人关心农业,但到1860 年,英国人的食物80% 还可以由英国自己提供。
1870 年之后,英国农业连年欠收,引发了英国长达30 年之久的农业大萧条。
到了1900 年,英国绝大多数食品依靠进口。
1850 年,英国农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20% ,到了1900 年,仅为6% 。
二战后,英国农业朝着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全面开始推进现代农业,并进入了化学农业和生物农业时代。
20 世纪60 年代,英国农业担负起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供应的重要使命,并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
化肥和农药广泛应用,作物育种、作物改良、机械化和农艺学的发展,使英国粮食产量在10 年内提高35% ,平均达到4 吨/公顷。
农业作业机械化使得农业手工劳动数量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成为农业投入成本,农民学会了科学种田。
粮食价格受到保护,刺激一些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大麦男爵”。
农业专业化分工引发了“工厂农业”的出现,青贮饲料替代了干草饲料,专业化养殖和家畜圈养设施都向这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英国政府根据1947 年英国《农业法案》,实行粮食配给制。
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还有发展基金、价格支持政策,这些都促进英国农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专业化分工、养殖业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大提高。
农业比重继续下降到GDP 的3% ,但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缩减。
2000 年,英国农业占GDP 的1% ,农业从业人数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 ,农业土地占全国面积达77% ,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而积的26% ,满足英国70% 的粮食需求。
1986 年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1996 年发生危机,损失40 亿英镑;2001 年爆发口蹄疫,损失90 亿英镑;2007 年又有口蹄疫和禽流感爆发,英国农业连连受挫。
农业产品价格几乎30 年保持不变,但农业成本上涨5 倍,农业生产的压力增大。
农业收入陷入危机,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下降,数量减少。
农业土地面积40 年内减少了5% ,让位于娱乐业和城市发展。
农业向高度集约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少数的合同农民支配着英国的农业。
农业出现了严重挫折,英国农业需要反思和调整,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英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主题不断发生变化,即使是现代农业,其内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
18 世纪初一直到20 世纪50 年代,现代农业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
1960 年以后,现代农业以化学和生物为主要特征,作物改良、作物育种、化肥和农药广泛使用,农业目的仍然还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最。
到了2000 年,现代农业以综合农业和有机农业为主要特征,农业主要目的是丰富英国人的餐桌。
2003 年,英国确立了国家农业技术创新战略,现代农业内涵为发展生态农业,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和英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5 年3 月,英国政府出台了《确保未来——落实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白皮书,共提出了68 个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其中与农业有关的指标包括:农业部门(化肥撮入量、鸟的种群数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产量),农业和环境,土地使用(用于农业、林地或河流、城市),土地回收(在已开发土地上的新居住建筑物或进行新的开发利用)。
可以看出:英国现代农业的技术内涵演变的节奏越来越快。
这种节奏的变化反映了农业技术创新周期的一般规律,也是英国农业自身在不断加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压力下做出反思和调整的结果。
二、英国农业技术创新新路径英国对农业发展反思和调整的集中体现是2003 年英国环境、农业与农村事务部(DEFRA)制定的《英国农业科学与创新战略(2003-2006 年)》。
仅DEFRA 每年投入3.25 亿英镑用于农业科学与创新(2006 年英国研发投入232 亿英镑,占GDP1.75%),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监测、调查和评估活动。
该战略认为,农业科技对英国农业政策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是英国农业战略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其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是评价英国农业政策质量的重要指标;最后农业科技是实现英国农业政策目标和满足农业政策需求的重要工具。
(一)英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与原则第一,创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农业科技。
2004 年,英国建立了农业科技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所有农业科研战果要有同行评价,不仅要有英国国内相关学术咨询委员的意见,还要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科学家的评价意见,要提高科研投入的透明度。
第二,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效果。
农业科研要满足农业政策目标,强调农业的实际应用,促进新技术能传递到最终的使用者(农民)手中,要求研究成果中含有实际应用的内容。
第三,农业科研风险识别、控制与管理原则。
实行水平扫描方法和农业技术预测汁划。
其中,水平扫描是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而有用信息的方法,对战略制定、风险管理和政策制定很有帮助。
具体做法是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及一些学者、记者新闻、水平扫描专业人员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就某一要解决的课题提出问题清单,然后再对每个问题根据发生的可能、影响、新颖性以及最重要性等共4 项指标打分(每个指标I〜9分),最后确定出重要的若干问题供决第四,明确农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广泛国内外科研合作。
促进英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支持国际农业政策的制定,鼓励英国与欧盟成员国在清洁空气、动物以及与动物疾病和公共领域的研究。
第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保证环境、食品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社区的健康发展。
第六,促进公众与农业科研活动的理解与互信。
英国爆发的疯牛病、猪瘟、口蹄疫和牛肺结核牛病疫情后,英国公众对英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理解度和信任度下降。
为此,DEFRA 将提高公众对农业科研水平的信任度作为重要目标。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和方向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第一,开发农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业生产中资源、能源的流动与分布研究,建立农业资源利用与生产评估模型。
2004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明确提出,到2010 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占总发电量的10% 。
2000 年,英国已经在北部的诺森伯兰郡建立了第一海上风能电场。
第二,减少农业废物产出和实现废物循环利用的技术。
英国废物生产量以每年3% 的速度增加,这一速度高于英国的GDP 增长速度,研究废物回收技术和混合肥料技术尤为紧迫。
第三,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开发。
DEFRA 的最近研究表明,英国尽管水资源丰富,但每年夏天,英格兰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南地区的地下水供应已经处于极限状态。
第四,发展保护英国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技术。
农业技术的应用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农村景观和文化为前提。
研究已经表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 在促进农业集约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同时损害了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自20 世纪70 以来,英国农田生物物种减少了40% ,目前只有20 种鸟类在农田附近柄息。
为此,英国要在2020 年前彻底遏制农田物种减少的趋势。
海洋和沿海环境保护技术:主要目标是建立沿海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提高海洋资源管理水平建立渔业资源评估体系,开展海洋哺乳动物保护以及研究人类渔业活动对海洋以及沿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英国陆军测量局、地质测量局和水文办公室合作,投资100 万英镑,使用声波地面识别系统(AGDS) 全面调查了英国沿海以及海域生物种群分布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DEFRA 联合苏格兰环境与农村事务局和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设立一个“水产连接计划”,该计划投资530 万英镑,主要任务是开发英国水产业新品种繁殖与培育技术、水产工艺改进技术、水产增收技术和水产疾病控制技术等,研究成果以项目示范形式出现。
农村经济和农村社区发展:建立农村经济环境数据库;环境因子与农村经济活动关系研究;农村经济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REUL) ;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等。
同时,英国分别与2000 年和2006 年开展了全国农村土地勘察,以l 平方公里为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单位土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植被和地理地貌信息。
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气候变化以及同流层臭氧消耗原因研究;限制人为因素产生温室气体对策研究;大气污染对健康与自然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环境污染测度研究(如: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噪音污染以及噪音消减技术研究;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转基因作物对生物体功能影响分析;洪水管理与预测技术;旱灾与涝灾治理技术开发;农药、化肥与化妆品的环境影响研究;化学污染监测机制研究;有害物品处理与替代技术开发;放射物质污染处理技术;环境污染的社会影响分析;第二代、第三代转基因作物技术的潜在危机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