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合集下载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指导:高血压脑内血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指导:高血压脑内血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指导:高
血压脑内血
高血压脑内血
1.常见的出血部位
(1)外侧型,位于内囊的外侧(大脑皮质下及壳核);
(2)内侧型,位于内囊的内侧(丘脑、脑干);
(3)小脑型,位于小脑半球。

2.病情分级
Ⅰ级:轻型,病人意识清楚或浅昏迷,有轻偏瘫。

Ⅱ级:中型,病人昏迷,有完全性偏瘫,瞳孔等大或轻度不等。

Ⅲ级:重型,深昏迷,有完全性偏瘫,去大脑强直,双瞳孔散大,明显的生命体征紊乱。

3.手术适应证:手术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

(1)对于外侧型及小脑型出血经短时间非手术治疗及密切观察,病情继续加重时应手术治疗。

(2)对于内侧型出血及病情Ⅲ级者不宜作为手术治疗的对象。

(3)高龄且有系统性疾病,如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时,不宜作手术治疗。

【真题库】1.适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内血肿是(2002)
A.丘脑出血,深昏迷
B.内囊型血肿,深昏迷
C.桥脑出血,深昏迷
D.外侧型血肿,病情加重
E.外侧型血肿,病情稳定
答案:D(2002)
解析:丘脑出血和内囊型出血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同时深昏迷,手术效果不佳,一般不主张积极手术,对于外侧型出血,病情加重,为缓解病情,适合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导语:高血压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发生在比较肥胖和年纪较大的人身上,大家也有看到过某某人由于患有高血压而导致脑出血。

大家
高血压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发生在比较肥胖和年纪较大的人身上,大家也有看到过某某人由于患有高血压而导致脑出血。

大家知道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吗,在惊讶它的严重性和可怕性时,是否曾有困惑过,脑出血会是什么位置呢,下面就介绍一下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1.壳核———内囊出血,统称基底节区出血。

典型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的“ 三偏”症状,出血急性期患侧肢体呈弛缓性,反射(包括病理反射)引不出;数天至数周后呈中枢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侧可以出现失语。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3%~31%,国内报道占17.3%。

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引起的丘脑外侧核出血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丘脑内侧核出血。

少量出血局限在丘脑,临床上见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度,出血波及或压迫内囊时可出现对侧偏瘫,但大多数病人以意识障碍和偏瘫起病,可出现丘脑性失语———语言慢,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差等。

3.脑叶出血:以额、顶、颞多见,临床上缺乏神经系统体征或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4.小脑出血:国内报道占脑出血的3.4%。

以起病急、眩晕、头痛、呕吐为特点,少数人出现强迫头位。

发病初期90%神志清楚,多可检查出小脑体征,有时有脑干体征,约20%病人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48小时内昏迷、死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微、出血量少(小于10ml)者。3)对出血原因诊断不清,疑为血管畸形、动脉 瘤者,宜行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4)手术清除血肿对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尚 不肯定,理论上讲是有意义的,但在临床方面还不能完全证实。5)脑干出血通 常较少考虑直径手术,可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治疗,入并发脑室出血,出现脑积水 可根据情况行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术。 手术治疗方法 1)开颅清除血肿 传统的做法分为皮骨瓣成形开颅及钻孔扩大骨窗法。皮骨瓣 成形开颅清除血肿多需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增加患者负担,现已很少应用。 微创小骨窗法,由于创伤小,且可做到快速清除血肿、止血满意,所以特别适应 于壳核或出血部位不深、术前病情分级在II、III级者。此外,小脑半球出血也可 采用,以期达到迅速减压的目的。 2)穿刺吸除血肿 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诊治手段的改进,穿 刺吸除血肿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目前已日益受到瞩目,并被广泛采用。穿刺 吸除血肿适用于各种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伴脑 室出血,故只用当无活动出血时方可进行。 3)神经内镜清除血肿 由于其具有微创特点,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4)脑室穿刺外引流 主要针对脑室内出现。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有其特别的好发部位,据大宗
病历统计,55%在壳核(外囊区),15%在 脑叶皮质下白质内,10%在丘脑,10%中桥 脑,10%在小脑半球。而发生在延髓及中脑 者极为少见。有时血肿扩大可破入脑室内, 但一般不会穿破大脑皮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 血。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发病 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 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 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为确定出血部位 和血肿大小,需进行特殊检查,以往多采用脑血管 造影,近年来由于CT扫描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 更准确、安全和简便。CT检查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 血肿大小、出血扩展方向及脑水肿范围,给治疗方 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文章目录*一、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二、脑出血的危害都有哪些*三、脑出血病人吃什么好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1、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1.1、壳核:内囊出血,统称基底节区出血。

典型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的“三偏”症状,出血急性期患侧肢体呈弛缓性,反射引不出;数天至数周后呈中枢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侧可以出现失语。

1.2、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3%~31%,国内报道占17.3%。

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引起的丘脑外侧核出血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丘脑内侧核出血。

少量出血局限在丘脑,临床上见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度,出血波及或压迫内囊时可出现对侧偏瘫,但大多数病人以意识障碍和偏瘫起病,可出现丘脑性失语———语言慢,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差等。

1.3、脑叶出血:以额、顶、颞多见,临床上缺乏神经系统体征或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1.4、小脑出血:国内报道占脑出血的3.4%。

以起病急、眩晕、头痛、呕吐为特点,少数人出现强迫头位。

2、脑出血的病因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3、脑出血的诊断3.1、大多数为50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3.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4、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5、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目前已很少根据脑脊液诊断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文章目录*一、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二、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三、高血压脑出血的症状体征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1、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之内囊出血内囊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现为“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具体的来说,偏瘫: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即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

出血对侧的肢体发生瘫痪,早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以后逐渐转高。

2、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之脑叶出血其发病率仅次于基底节出血,与丘脑出血相近。

患者表现依原发出血部位不同而各异,多数学者认为脑叶出血好发于顶叶、颞叶与枕叶,即大脑后半部。

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基底节出血不同。

脑叶出血后易破入邻近的蛛网膜下腔,因距中线较远而不易破入脑室系统,故脑膜刺激症重而意识障碍轻,预后总起来说比较良好。

表现为大脑各脑叶内的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有不同的表现。

常有相应脑叶的症状。

如额叶、颞叶出血常出现精神症状;额叶、顶叶出血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枕叶出血常出现偏盲等症状。

3、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之小脑出血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

肢体常无瘫痪,但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干受压,甚至发生脑疝。

凡高血压病人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频繁呕吐、严重眩晕、瞳孔缩小、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无明显瘫痪者必须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立即将患者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

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

保持平稳,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若病情变化,应立即急救。

心电监测:使用除颤监护仪通过胸部综合导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神经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39)_真题-无答案31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神经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39)_真题-无答案31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神经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39)(总分94.4,考试时间120分钟)X题型1. 脑出血最常见的三个部位是A. 外侧型,位于内囊的外侧B. 脑干型C. 小脑型D. 内侧型,位于内囊的内侧E. 脑室型2. 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包括A. 烟雾病B. 高血压动脉硬化C. 脑动静脉畸形D. 动脉瘤E. 血液病3. 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叙述正确的有A. 常发生在大面积脑梗死之后B. 和面积无关,主要和梗死位置有关C. 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的梗死易发生该病D. 接近皮质的梗死易发生该病E. 在CT上可见混杂密度改变不定项选择1. 患者男性,62岁,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天,加重伴意识不清6小时”来诊。

查体: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检查不合作,昏迷,一侧瞳孔稍大,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刺痛反应消失。

诊断首先考虑的是A. 癫痫B. 颅内压增高症C. 脑炎D. 急性青光眼E. 脑积水2. 患者男性,70岁。

因“突然头痛、恶心、呕吐3小时”来诊。

体检:血压190/115 mmHg(1 mmHg=0.133 kPa),口角右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偏瘫。

对于此患者,下列处理不妥当的是A. 颅脑CT检查B. 密切观察,必要时紧急手术C. 脑血管造影检查D. 加强脱水、止血、抗感染治疗E. 防治并发症3. 患者女性,68岁,农民,因“突发意识障碍2小时”急诊入院。

2小时前其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卧床,身周见呕吐物,无抽搐,无排尿、粪失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体温38.3℃,心率9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98/135 mHg(1 mmHg=0.133 kPa),浅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右侧肢体偏瘫,右侧巴宾斯基征(+)。

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 左额叶脑内血肿B. 左基底核高血压脑出血C. 脑干血肿D.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E. 慢性硬膜下血肿F. 小脑出血G. 脑干梗死4. 老年男性,72岁,因“左侧肢体无力5小时”入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37-01高血压脑出血或称出血性中风,系因高血压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在骤升时脑血管破裂而造成,常见(出血)部位为大脑半球占80%,小脑占20%。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甚高,多见于50~60 岁的中老年患者,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外科治疗不只用于挽救病人生命,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和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受压的神经元尽可能恢复,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

因而临床上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现将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35~75岁;以突然发病为特点,头颅ct为诊断依据。

出血部位于基底节区出血27例,丘脑出血23 例,小脑出血11例,桥脑出血5例,脑室出血6 例。

2 病情观察2.1 意识的观察神志神志是判断病情变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术后意识障碍加重,或由清醒转为嗜睡或昏迷,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完善而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而致,需ct确诊后立即行血肿清除术,因而对患者神志观察必须严密细致,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并处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

2.2 瞳孔的观察对判断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和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如术前散大的瞳孔术后缩小后又散大。

说明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因而对患者神志和瞳孔的观察必须严密细致,及时发现,及进报告并处理。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h内严密监视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

从护理中观察,脉搏和呼吸的变化较为敏感,先于血压和意识的变化。

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呼吸慢、血压高,视病情给予脱水药以及类固醇来防止形成脑水肿;而脉搏快、呼吸增快、血压偏低则提示血容量不足,颅压偏低,要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有大脑基底节出血(也叫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

据统计,脑出血的病人中有高血压的患者约占95%,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特征分析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的发病率为60~80人/10万/年。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1、内囊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现为“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具体的来说,偏瘫: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即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

2、脑叶出血:表现为大脑各脑叶内的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除突然起病、头痛、昏迷外,常有相应脑叶的症状。

如额叶、颞叶出血常出现精神症状;额叶、顶叶出血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枕叶出血常出现偏盲等症状。

3、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数分钟内进入昏迷状态。

出血往往自一侧开始,很快影响到对侧,出现两侧面部及四肢瘫痪,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瞳孔,为其特征性症状。

另外,桥脑出血常阻断丘脑下部对体温的正常调节而使体温上升,呈持续高热状态。

双侧桥脑出血病情常极危重,由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影响,常常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有些病人可很快死亡。

但一侧桥脑出血,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4、小脑出血: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干受压,甚至发生脑疝。

凡高血压病人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频繁呕吐、严重眩晕、瞳孔缩小、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无明显瘫痪者必须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5、脑室出血:多数脑室出血是由于大脑基底节处出血后破入到侧脑室,以致血液充满整个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所造成的,原发性脑室出血少见。

另外,小脑出血和桥脑出血也可破入到第四脑室,这种情况极为严重。

意识往往在起病后1~2小时内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或四肢瘫痪,如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则病势危重。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1. 基底节区出血: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有基底节区出血,这种出血部位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高发部位,可以说是占全部脑出血的百分之七十,主要包括的有壳核出血和丘脑出血,患者在患有了这种脑出血之后,由于其出血量的不同,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是有所不同的,但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了这种脑出血之后都会有偏瘫和语言障碍等症状发生。

2. 脑叶出血:脑出血的好发部位还有脑叶出血,这种出血的部位,他们大多都是由于患者大脑皮质支血管破裂所导致的。

患者在患有了这种脑出血之后最先就会出现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之后随着疾病的逐渐加重,患者还会有癫痫发作和精神障碍等症状发生,严重的话患者的对侧肢体也会发生瘫痪的症状。

3. 脑桥出血:脑出血的好发部位还有脑桥出血,这种出血的部位在脑出血患者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在患有了这种脑出血之后就会迅速的进入昏迷,而且还通常会伴有胃出血、高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偏瘫和共济失调的症状发生。

相信通过上述的内容大家现在对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就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患发现患有了此病就应该先确诊脑出血的部位,之后我们再对症进行治疗,这样患者朋友在治疗之后才会有好的疗效出现。

2021年急救技能大赛理论测试题库【附答案】

2021年急救技能大赛理论测试题库【附答案】

2021年急救技能大赛理论测试题库【附答案】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内囊及基底节附近(正确答案)B.小脑C.脑桥和中脑D.脑桥和延髓E.额叶和顶叶皮质2.急性头痛是指发病A.1周以内B.2周以内(正确答案)C.3周以内D.10天以内E.15天以内3.以下不属于常用抗高血压急症的药物是A.普萘洛尔B.卡托普利C.布洛芬(正确答案)D.硝普钠E.呋塞米4.昏迷时针状瞳孔伴高热常见A.吗啡中毒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桥出血(正确答案)D.低血糖E.小脑出血5.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A.头痛、呕吐、黑视B.昏迷、呕吐、黑视C.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正确答案)D.头痛、眼内压增高、视物模糊E.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昏迷6.对于头痛的救治原则,以下选项不恰当的是A.转运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B.避免头部震动C.注意伴随症状D.应积极治疗(正确答案)E.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7.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最主要的是A.肌力的大小B.有无感觉障碍C.有无病理反射(正确答案)D.有无大小便失禁E.有无恶心、呕吐8.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A.立即缩小(正确答案)B.立即扩大C.不变D.一大一小E.逐渐放大9.急性脑血管病是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表现为A.全身性神经功能缺失B.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正确答案)C.对侧性神经功能缺失D.双侧性神经功能缺失E.下肢神经功能缺失10.采用非同步电复律的心律失常是A.房性期前收缩B.房颤C.心室颤动(正确答案)D.房扑E.房室传导阻滞11.不符合典型心绞痛发作表现的是A.胸骨后压榨性疼痛B.疼痛很少超过15分钟C.休息后5分钟内消失D.含硝酸甘油1分钟内疼痛缓解(正确答案)E.疼痛发作均有诱因12.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是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A.50%以上B.70%以上(正确答案)C.80%以上D.90%以上E.95%以上13.治疗高血钾引起的心跳停止可选用的药物是A.阿托品B.肾上腺素C.溴苄铵D.氯化钙(正确答案)E.氯化钾14.心绞痛及昏厥常见病因是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正确答案)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狭窄15.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包炎相鉴别诊断的依据是A.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下压低B.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正确答案)C.无异常Q波D.有心包摩擦音E.持久的心前区疼痛16.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检查方法是。

脑出血

脑出血

治疗
•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
呼吸道通畅,吸氧,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2.脱水降颅压:脑出血后48小时脑水肿可使颅压 升高,并至脑疝形成,使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 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使脑出血急性 期治疗重要环节。可选甘露醇快速静滴河甘油果 糖
• 3.控制血压:脑出血后血压升高,使机体对颅内压 升高的自动调节反应,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
– 急性期(1周内)
– 吸收期(第2周~2月) – 囊变期(>2月)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
⑴外囊—壳核(35%~50%) ; ⑵内囊—丘脑(10% ~ 15%); ⑶桥脑中央(10%~15%) ; ⑷小脑(10%~30%); ⑸皮层下白质(少数),例如在额叶、 颞叶及枕叶的极区。
• 脑深部基底节、丘脑等部位的血供主要由 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深支供应,这 些细小的穿透动脉呈垂直方向从主干分出 ,容易受血压波动的影响形成微型动脉瘤 而破裂出血。微型动脉瘤的形成和高血压 有密切联系。 • 此外,高血压也造成小动脉硬化,导致坏 死性血管变性引发出血。
吸收期
• 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融冰征) ,边缘模糊 • 血肿根据大小、部位和治疗情况可完全吸收 • 一般为2个月
囊变期
• 形成囊腔(脑脊液样密度影) • 局限性脑萎缩 • 偶尔钙化
增强检查
• 急性期不需要增强检查,即使做也无强化
• 吸收期:完整或不完整环状强化(3天-2月
)原因血脑屏障破坏或毛细血管丰富肉芽
发病特点
• ⑴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病人。 • ⑵常在白天活动、或在过分兴奋或情绪激 动时发病。 • ⑶脑出血发生前常无预感,个别人在出血 前数小时有短暂的手脚行动不便,言语含 糊或短暂意识模糊。 • ⑷绝大部分病人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到数 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常见脑出血部位:(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

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

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编者按脑梗塞和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经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到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比较大家都知道的脑梗塞,脑出血的后果同样严重。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记住这些或许可以救人一命。

脑的解剖示意图脑出血主要部位(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内囊出血病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

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

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

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

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

l 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l 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l 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l 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

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

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瘫,称为交叉性瘫。

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损伤性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常发生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易发。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有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Moyamoya病、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梗死后脑出血及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情绪激动、用力活动、便秘等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是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

2. 发病机制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内囊附近多见(约70%),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受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发生血管破裂;其他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42%)、基底动脉脑桥支(16%)、大脑后动脉丘脑支(15%)、小脑上动脉支(12%)及顶枕叶、颞叶白质分支(10%)。

由于脑内动脉壁结构薄弱,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无外弹力层,易破裂出血;长期高血压使脑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性坏死,弹性减弱,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病变会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外溢形成血肿,造成脑组织受压、推移、水肿、软化、坏死等损伤,继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是导致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有无高血压史,以及有无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脑瘤等病史,了解发病前有无情绪激动、酗酒、用力活动及排便、紧张脑力活动等诱发因素。

(二) 临床表现脑出血大多在白天、活动和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可有头昏、头痛、肢麻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

1. 全脑表现剧烈头痛,常伴呕吐、重者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呼吸深沉带有鼾音,重者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血压明显升高,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迅速出现意识模糊、昏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在基底节区的壳核,其次是丘脑、脑叶、脑桥、小脑及脑室等。

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

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症状。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50到70岁之间。

男性多一些,并且容易在冬季和春季发生。

高血压通常会导致大脑底部小动脉的病理变化。

突出的表现是这些小动脉壁上出现透明性或肌瘤变性和局灶性出血,局部缺血和坏死,从而削弱了血管壁。

强度有限,扩张有限,可形成小的动脉瘤。

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的精神和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血压急剧上升,导致患病的脑血管破裂和出血。

豆科动脉最常见的破裂是丘脑穿孔动脉,丘脑属动脉和后脉络膜内动脉。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在活动时、激动时、用力排便等时刻发病,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等因素而不同。

一般发病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