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精练.doc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主人”。
..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练,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化常识。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二、知识梳理(一)根本称谓1、称名2、称字(1)字的来历。
(2)字与名间的关系。
3、称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初级仕宦、著名文士等还有谥号(人死后获得的封号)。
历代帝王的谥号多为“美谥”(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XXX曰武,XXX执义曰穆”),只有亡国之君才可能有“恶谥”(如“杀害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
除皇帝外,谥号多数用两个字。
【室号、斋号】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室号、斋号,如XXX的书室号为“聊斋”,XXX被称为聊斋先生;XXX的书室叫“饮冰室”。
5、称绰号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
6、称籍贯7、称郡望8、称官名9、称爵名10、称官地(二)兼称几项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三)古代谦辞1【愚】【鄙】【敝】【卑】【窃】【臣】【仆】【敢】【拙】【小】【家】【舍】【老】帝王自称:朕、孤、寡、不谷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四)古代敬辞1、对帝王的敬称有、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语文文化常识姓名称谓知识点汇总(一)
语文文化常识姓名称谓知识点汇总(一)(一)谦称、敬称1.谦称(1)王侯自称。
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朕为始皇帝。
《史记》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 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
仆:谦称,译为“我”。
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小人:谦称,译为“我”。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不佞。
同“不才”。
不佞寝疾,不能趋走。
(《战国策·赵策二》)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3)女子自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乐羊子妻》) 贱妾:女子自称。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2018•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京师”两个字分开,“师”没有“国都”的意思。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7•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解析】“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误。考通“拷”,是“拷问” 之意。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6•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解析】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宴飨、科举等,掌管土地、户籍的是户部。
高考指津
试卷
2015
卷Ⅰ 卷Ⅱ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称谓一、称人(一)称姓名1.称姓:临川王某记。
称名的:长子迈将赴。
称姓名的:庐陵文天祥自叙其诗;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称号: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4.称斋号:如称蒲松林为聊斋先生。
5.称谥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
(二)称官名爵名1.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2.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3.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4.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5.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三)称籍贯1.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2.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3.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4.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谊)5.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四)称官名籍贯姓、名、字号庐陵萧君圭君玉;余在馆中,闻翰标天台陶先生(五)贱称1.竖子:指的是童仆。
2.小子:对人的蔑称。
3.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
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二、称年龄(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二)孩提:指2——3岁的儿童(三)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五)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六)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七)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八)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九)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十三)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一)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二)山陵崩:天子去世;(三)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四)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五)不禄:士之死;(六)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七)没(殁):嫔妃之死;(八)殇:未成年人死亡;(九)殒:泛指死亡;(十)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十一)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测试卷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精练)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2.(2017 ·全国卷Ⅰ)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3.(2015 ·全国卷Ⅱ)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4.号,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所定,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5.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是对死者的美誉,谥号一定是朝廷颁布的。
()6.(2015 ·全国卷Ⅱ)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7.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8.(2015 ·全国卷Ⅰ)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9.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10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
()11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如“家父”,又作“家严”“家君”;“家母”,又作“家慈”;舍弟、舍妹、舍侄。
()12 .古人称对方时,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常用“令”“尊”“贤”等敬辞。
其中“令”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 称对方的父母) 、“尊意”( 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 对方的儿子) 、“贤弟”等。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姓氏称谓
年龄称谓
提醒
赤子:未满周岁的婴儿
髫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女子十三四到十五六岁
姓氏·称谓
姓·氏 ①上古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②古代氏的重要作用:“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 贱者有名无氏。”
③氏同姓不同,可以通婚姻;姓同氏不同,不可通 婚姻。
名·字·号
提醒
①“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时所起的, 供长辈呼唤的。男子到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 要另起一个“字”。女子十五岁成年许嫁,举行 “笄礼”,也要取字。
志学之年: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加冠:男子二十岁——弱冠
提醒
年龄称谓
提醒
而立:三十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克壮:正当壮年)
Hale Waihona Puke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艾,半百)
耳顺、花甲:六十岁
下寿:六十岁以上
古稀,从心之年:七十岁
耄耋:七八九十岁,指老人
喜寿:七十七岁
年龄称谓 伞寿:80岁寿辰 中寿:80岁以上 米寿:88岁 上寿:90岁以上 白寿:99岁 期颐:100岁 茶寿:108岁 双稀:140岁
提醒
②周代贵族男子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 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别,就构 成了男子字的全称。
如孔丘,字仲尼,字的全称为仲尼甫,略称为仲 尼、尼父。
提醒 ③名和字连起来称呼是为了表示尊敬,古人尊对卑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姓名称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姓名称谓1.古代有姓和氏之分,三代(夏、商、周)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氏为姓之本,姓由氏所出。
( × )解析 “氏为姓之本,姓由氏所出”错,应是“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2.在古代,姓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姓,而贱者有名无姓。
氏同而姓不同,可通婚姻;姓同而氏不同,不可通婚姻。
( × )解析 在古代,用以区别贵贱的是“氏”,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3.古人常自称姓名或名,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有时也直称所厌恶的人的名,而不称其字。
( √ )4.字,也叫表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女皆为20岁取字。
( × )解析 古代男子20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要另取一个字。
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5.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 × )解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是他的号。
6.字和名在意义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往往用字来解释名。
有些人的字广为人知,本名反而隐没于世,称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
( √ )7.小名也叫小字,乳名,如曹操小名阿瞒,刘裕小名寄奴。
( √ )8.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古人的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写;号由自己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 × )解析 “号由自己取定”错,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由他人所起的。
“只用于自称”错,对他人也可称号,以示尊敬。
9.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赞美性的称号叫谥号。
如明崇祯帝谥号为“庄烈”,陶渊明谥号为“靖节”。
( × )解析 “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赞美性的称号”错,谥号可褒可贬可中性,并非只是“赞美性的”。
10.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之分。
文化常识4姓名称谓(谦敬词)5雅语
雅语一、古代的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
祝人健康说“保重”;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
二、“别”之雅语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离别留言曰“留别”。
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之中国称呼
皇帝,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尊号,谥
号,庙号,年号都能用来称呼某位皇帝。唐代 以前多称谥号,唐至明前多称庙号,明清时多 称年号。 • 尊号:秦始皇嬴政创立第一个尊号“皇帝”,
之后各代皇帝尊号被不断加长,成为一味夸 大褒扬君主的称号。 • 谥号:在君主死后,由新君和大臣们授予的 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有“美谥”(文,景, 武,惠,献等)“平谥”(哀,怀等)“恶谥” (灵,炀,厉等)之分。 • 庙号: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最初,庙号不 易获得;唐代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祖” 是开国之君;“宗”是继承者。但一个朝代中, 并不是只有开国皇帝才能叫“祖”,eg.明太祖, 明成祖,清世祖,清圣祖。 • 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建元,以后每代皇帝都 有年号,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明朝后采取“一 世一元制”。
• 在周朝以前,贵族有姓,有封地、官职 后有氏;而平民无姓无氏只有名
•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氏用来区别贵贱。姓用来区别婚姻。同 姓不能通婚。
•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瓦 解,氏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在这时氏开 始转变为姓。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 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 eg.孔叔梁纥,百里孟明视(氏+字+名)
字。《仪礼·士冠礼》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另取字是为了敬名。《颜氏家训》中记载;”名 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用来表示本身,字是解释补充 名的性质与含义,表示德行。古人的名有父母所取。为 了敬重父母所赐的名字,成年后,古人取字代替名,方 便别人称呼。 • ”男子二十,冠而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
--------【南宋】辛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乳名即小名,也叫小字。与大名一样, 小名同样伴随人的一生。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姓名称谓类(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姓名称谓类(附答案解析)1.下列有关古代“称字”“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为相辅关系,如诸葛亮,字孔明。
B.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D.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答案解析】A(还有相反关系)。
2.下列有关古代“直称姓名”“称绰号”“称小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直称姓名”都是称呼自己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B. 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C.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D.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答案解析】A(还有两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
3.下列有关古代“庙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庙号是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宗庙里的称呼,一般认为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B. 封建皇帝,无论在位时间长短,均可入庙奉祀。
C.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D.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而德宗、宁宗过于懦弱。
【答案解析】B(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4.下列有关古代“年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B.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化常识。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二、知识梳理(一)基本称谓1、称名2、称字(1)字的来历。
(2)字与名间的关系。
3、称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还有谥号(人死后获得的封号)。
历代帝王的谥号多为“美谥”(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只有亡国之君才可能有“恶谥”(如“杀戮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
除了皇帝外,谥号大都用两个字。
【室号、斋号】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室号、斋号,如蒲松龄的书室号为“聊斋”,蒲松龄被称为聊斋先生;梁启超的书室叫“饮冰室”。
5、称绰号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
6、称籍贯7、称郡望8、称官名9、称爵名10、称官地(二)兼称几项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三)古代谦辞【愚】【鄙】【敝】【卑】【窃】【臣】【仆】【敢】【拙】【小】【家】【舍】【老】帝王自称:朕、孤、寡、不谷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四)古代敬辞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精编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制、官职制、姓名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
一、科举制度 二、官职制度 三、姓名称谓 四、风俗礼仪 五、古代地理 六、天文历法
一、科举制度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 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 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 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五音: 宫、商、角、徵、羽。 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七声: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五射: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 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交换考卷,五分钟内解答完 毕后还给考官,评判正误并聆听 教诲。
皇帝
谥号
庙号 年号
刘彻
孝武皇帝
世宗
李世民
文武大圣大广孝 皇帝
太宗
爱新觉罗·福 临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贞观
顺治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精练)
姓名称谓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
[拓展]有三种情况直称姓名: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2.(2017·全国卷Ⅰ)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
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3.(2015·全国卷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
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4.号,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
[拓展]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是由自己取定。
号,又叫别号、表号。
5.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
6.(2015·全国卷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
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1
7.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
[拓展]“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8.(2015·全国卷Ⅰ)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
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
9.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
[拓展]《汉书》记载,十月汉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认为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那一年为“元狩元年”。
10.“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如韩愈
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
(√)
1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如“家父”,又作“家严”“家君”;“家母”,又作“家慈”;舍弟、舍妹、舍侄。
(√)
[拓展]“先父”“先母”是尊称逝去父母的称呼。
12.古人称对方时,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常用“令”“尊”“贤”等敬辞。
其中“令”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
2
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等。
(√) 13.(2016·全国卷Ⅱ)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 14.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豆蔻”指十三四岁的男子。
(×)
[拓展]“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其他如“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知命”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耄耋”指人八九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
15.(2017·全国卷Ⅱ)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
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 16.(2015·全国卷Ⅱ)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17.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