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_记叙文_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10记叙文之故事详略得当(知识+题目)

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在日常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很少考虑材料详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往往是了解多的、熟悉的素材就多写,掌握少的陌生的素材就少写;自己喜欢的、能激起情感共鸣的素材就多写,不喜欢的、找不到情感共鸣的就少写。
随性而写、信马由缰,最终冲淡甚至模糊了文章的中心。
如:过几天就是春节了。
但是今年不太巧,因为今年要中考。
我和爸爸妈妈不能回老家和外公、外婆团聚了。
今年也见不到弟弟和我小姨、小姨夫了。
三年前的除夕,在我印象中是最美好的一次团聚。
我们一家,我的舅舅、舅妈还有我的外公、外婆、七姑八姨从全国四座城市汇聚到一起。
当时说不出心里有多幸福。
大家分成了几个小部落聊着喜欢的话题。
最后在新年钟声敲响时点燃了爆竹,拍了张全家福。
而这美好的时光已定格下来了,似流水一去永不复返。
今年,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传达新年祝福。
我登了QQ,和我远在北京的外公、外婆、舅舅他们问了好。
并且和他们聊了很久,察觉外婆似乎比以前又老了。
岁月不饶人啊!过年最希望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特殊情况下,能和他们通通话,聊聊天,我已经相当满足了。
能在新的一年里听到这样“美”的通话声,就是我新年里最伟大的礼物。
——《天下最“美”通话声》点评:上面这篇习作,如果我们将文章标题拿开,将结尾的点题句删去,你能判断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最美通话声”吗?因为写作中的平均用墨,毫无详略之分,导致文章中心内容模糊,主题不鲜明。
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又如何呢?陪伴了我三年的索索今天早上死了!索索是我初一时从夫子庙买回来的一只仓鼠,我给它起名叫索索。
从那时起,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带无穷的快乐。
记得那次,它偷吃了豆子,藏在腮帮子里,然后眨巴着两只大眼睛无辜地瞧着我,见我佯怒的神色,它不惊不怖,最后竟然伸出前爪搭在我的手上,嘴巴在我的手指上摩挲着,妄图从我这里再次讨得美味的食物,那乖巧的样子,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心软了的我忍不住抓起一把豆子,任由它从我手掌中汲取美食,暖暖的、湿湿的嘴巴弄得我掌心发痒,咯咯笑个不止。
谈记叙文的详略处理

忧 ;鹤胫虽 长 ,断之则 悲” 。 : 者相 辅相成 ,选择什么手法来完成人物形 象 的塑造 ,用 什么手段 来深化 主 旨, 是 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 ,并没有一定
一
的精神状态 ,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及他 们 两人之间 “ 可悲的厚障壁”全表现
H ; 米
之规 ,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处理。 0
驾驭语 言 的才能。以下选取三例稍 加
记叙文的详略处理
鲁迅川 “ 眼 睛”的手 法,传 神
地发掘生活的本质 , 揭示 了生活 深处 的 奥秘 ,捕写 了人物 形象 的精 神 世 界 。他有 时惜 墨 如金 ,甚 至不 著 一 字 ,便尽得 风流 ,如大家熟 悉的 《 故 E 》 这篇散文诗似的小说 ,不仅 给我 们描写丁神奇的大 自然景色 ,而且刻
本质 , 揭示生 活的奥秘 ,短短几个 字 就光彩四溢 。使读者不得不惊 叹作 者 说 。 明。 惜墨如金 “ 画眼睛”
洒 ,数万 言之多 ,渚葛亮时 隐时现 , 藏头露尾 ,欲 出又隐 ,设层层 关卡 , 埋道道悬念。徐庶 出场是诸 葛亮 场 的第一步铺 垫,从他 身上 _ 【 1 I 以窥见 孔 明能知千古 ,胸怀韬 略,腹有 良谋 的 贤相背景 、接下去 . 作者 又以大 量的 笔墨泼洒到刘玄德三顾茅庐 之上。第
们散茴香豆的时候 ,作者写道 : “ 孩
“ 运用脑髓 ,放 H { 眼光”的智慧 ,也
要有大局观 ,要有罗丹砍手的气 魄
分 明 的叫道 : ‘ 老 爷 !…… ” ’
子们吃完豆 ,仍然不散 ,眼睛都望着 碟子 。孔乙 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 子罩 住 ,弯腰 下 去说道 : ‘ 不 多了 , 我 已经不多 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 自己摇头说 , ‘ 多不 多 !多 乎哉? 不多 也。 ’于 是这一群 孩子便都 在笑 声里 走散 了。 ”这里 “ 不多 ”一 语共 用 了五次 。但是 ,这种重复不仅不显 累赘 ,反而令人觉得恰如其分。因为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18年第12期【训练题目】父母唠叨,老师教诲,长辈关爱,同学相伴,朋友影随,点点滴滴都渗透着生活的温暖。
而我们往往对当下的温暖视而不见或不能喻之于怀。
往往在时光飞逝之后,人们方能懂得其弥足珍贵的内涵。
请以“懂”为话题,写一篇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技法指导】写作虽贵“真”,但并不等于只能对生活进行重现,因为写作毕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匠心对生活进行选择剪切,对素材进行组织衔接。
而这选择剪切、组织衔接就是对文章节奏疏密、篇幅详略、内容主次进行权衡和把握的过程。
但是在写作中,有些同学处处平均用力,无所倚重,结果硬是把八百字的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读来平淡无奇,让人不知所云。
即使生活的每个细节都美好得让我们忍不住倾心记录,但落笔时还是要懂得割舍,懂得在细节中分出主次,在笔法上分清详略。
详,细密完备。
在记叙文中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对景物或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进行精心描摹,对事情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状态进行完备记叙。
可以进行全方位细笔工描,也可择其一点进行特写。
略,简洁明了。
文章中有些内容,虽不是主要内容,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的交代说明,会让记叙的内容更加完整明了。
详与略犹如情深意笃的姊妹,详虽泼墨如云却得益于略的谦和恭让,略虽惜墨如金却离不开详的洒脱有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擎起文章中心。
那么文章的详略主次到底该怎样确定呢?一、以文章主题为导向我们的创作目的不同,详略主次就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游褒禅山记》的第一、二段,以王安石的文笔,可以尽情描摹褒禅山之秀奇,但为什么作者略此而主要写考证而发现山名沿革之谬、游历而生半途而废之悔?联系主题,我们不难明白:作者对山间美景惜墨如金正缘于他创作的意图,即由谬而思深思慎取,由悔而思尽志穷力。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作者:牟维和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21年第46期技法导入园艺工人修剪盆景时,会根据美感修剪掉旁逸斜出、无关紧要的枝桠,保留最具美感的部分。
写作同理,我们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保留那些最能凸显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而与主题联系不紧密、叙述不精彩的同类素材应适当删减,以收到详略得当、中心分明的表达效果。
换言之,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完整地描写出来,但注意不是如流水账一般事无巨细地全部交代,而是只突出重要或中心内容;略写是对次要内容用较少的文字简单叙述,不需要展开来详细叙写。
在写人的文章里,对主要人物的外貌、行为事迹以及要表现的思想品质等要详写,对次要人物的描述则略写;在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经过、发展、变化等要详写,事件的背景等铺垫的内容要略写;在写景的文章里,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要详写。
安排详略时应注意:1.叙述同一件事情,可以根据事情发展的节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来组织,将其中的重点环节,如发展或高潮部分加以详写,而对开头或结尾进行略写,这样能凸显事件的精彩部分。
2.叙述多件事情时,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将其中最能彰显主题思想的部分进行详写,而将同类题材或者与主题关联不大的事件一笔带过,切记不要占据太多的笔墨。
我写我秀藏在心中的回忆◎耿涵哲小时候的老家,天高、云淡、风轻,一切皆好。
风停水静,青山浮在水中,几朵路过的云悠闲地躺在水上打着盹儿,太阳慵懒地挂在枝头,望着人间烟火袅袅升起。
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老家门前有一片药地,里面是姥爷自己种的药材,地方虽然不大,却总能找到很多常用药材的身影。
大部分药材都能开出极美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药地俨然成了一片花圃。
药地旁的池塘中,出水的荷花像一把把奥运火炬,含苞待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羊肠小路上,准备找姥爷玩,一声“姥爷”还没喊出口,他便从药地中钻了出来。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记叙文是语文阅读题的一种类型,记叙文的雅俗、顺序、线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好这些,才能更好的做记叙文阅读题。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语文记叙文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
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
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
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
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决定整篇文章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一个合理的布局策略可以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更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的布局,既不使文章冗长杂乱,又不使信息匮乏呢?引言引言部分通常是记叙文的开端,它可以用来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或事件,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事件的呈现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适时揭示关键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虽然详略得当的原则要求在叙述事件时避免冗长,但也要保证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适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高潮的呈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作者可以适当加大笔墨的力度,提升故事的紧张感和情绪冲击力。
高潮部分往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对话,突显故事的主题和冲突,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结局结局是整个记叙文的收尾部分,它给读者留下的最后印象,也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时刻。
在结局部分,作者可以对故事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也可以展望未来,为故事留下一些悬念和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结记叙文的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需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和节制,避免冗长而不必要的描写,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通过引言、事件的呈现、高潮部分和结局的设计,使记叙文既不显得空洞乏味,又不让读者感到信息过于碎片化和重叠。
只有在精心设计的布局策略下,记叙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的一些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愿您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记叙文作品。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二)、事详人略法
• 这种方法适用于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 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着 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 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 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徐,记叙一件事, 悟出一条人生道理。
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
详写
略写
• 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 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 墨,写得充分。
• 略写是指对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 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简略描 述。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写文章为什么要安排详略呢?
•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艺 术家巴尔扎克的艺术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 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原来是被艺术家罗丹 用斧头砍去了。那么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 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 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 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反 复地把雕像看了个够,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 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重叠起来,放在胸 前,十分逼真。学生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 老师,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 一角,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安排的原则
• 详略安排的总原则是:根据表现中心思 想的需要确定详略。 确定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 “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 “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 舍掉不写。
• •
•
•
哪些地方详写?
•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的材料,要详 写; • 2、在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主要片段(能 突出事件的意义),要详写; •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作文一: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2、使学生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文章。
★小引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由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
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的词语。
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的巴尔扎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手是被罗丹用斧头砍去的。
据说,法国艺术家罗丹,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在一个深夜终于完成了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兴奋,连夜叫醒了他的一名学生来欣赏他的作品。
这位学生看到巴尔扎克的雕像惊喜地叫了起来:“多美的雕像啊!”他把雕像反复地看个够,后来目光死死地盯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克扎那双手叠合在胸前,十分逼真。
这位学生不禁连声赞叹:“太棒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话让罗丹兴奋的心情一下子消失了,他心中生疑,又找来几位学生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看后,又异口同声地称赞雕像的双手太棒了、太完美了。
“手,手,手……”罗丹一边吼叫,一边走到他的工作间,拎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噼里啪啦地砍去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
现在,那双手是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喧宾夺主”。
★要素解说详略得当是写作中处理详略关系的一种方法。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首先,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确定,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
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材料的取舍、多少而出现的详略,一是语言上和组织安排上的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1)、过程详写,结果略写
事情的发生和结果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
结果的部分,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点”详“面”略
记叙文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详写重点部分的同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是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记叙文满分之道:详略得当

在学习上,每当我搞不懂时,她总是耐心的教我。每次当我搞明 白时,她也会给我一个微笑,那微笑很美,犹如冬天里的一抹阳光, 甜美而温暖。那段时间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每个人的微笑都那么美呢? 当她在微笑时心里想什么呢?看着窗外景色宜人,鸟儿高兴的欢唱。 好活泼的一副图画,嘴里咧起一抹笑,微笑让我充满阳光。 渐渐地,我融入了这个大集体,变得开朗起来。自从有了你,我 摆脱了孤僻的性格,走向开朗的人生。
三、详略得当注意事项:语言浓淡 详略的表现形式并非看语言文字的多少,我们要学会在两者 之间巧作文章,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语言的丰富性。详写 的内容要在“细”字上下功夫。画人物,要血肉宛然;绘景 物,要栩栩如生;写心理,要细腻逼真;谈观点,要深刻独 特。略写的内容要在“巧”字上努力。或用排比等修辞串起 精彩的事实,抒发真挚的情感;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 独特的感悟与深入的思索。
着我旁边的座位。然后她会意地点点头,走向我这边。我没有和她 打招呼,我以为会一直持续下去。正当我想打开刚发下新书时,她 开口了。“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吗?”脸上带着一个甜甜的微笑。我 滞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 有一次,我在那里做数学题,她突然从我背后冒出来,还发出一 些恐怖的声音。我当时有一点生气的说:“别玩,我没空跟你玩, 看你把我的思路都都打乱了。”指着算了大半天都没有算出的数学 题。“让我看看。”说着便把那数学题放到她自己面前。几分钟后, 她突然说:“我知道了。”我好奇地把头探了过去,刚刚还是不相 信的。“其实你就是在这里被误导了,刚才我也是,可是从这里得 不到结论,你必须马上换思路。”然后她一一为我解答,把整道题 的思路都清晰的告诉了我。
存在问题: 1.中心人物出场前,铺叙过多; 2.无关人物的语言描写浪费笔墨; 3.选材不当,浪费笔墨; 4.景物描写与主题无关,莫名其妙。
记叙文阅读理解--详略得当

记叙文阅读理解--详略得当知识导学】详写,又称“详笔”,是指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详写细写。
略写,又称“略笔”,是指用少量的字数对与主题不太密切的次要材料粗写略写。
所以,要判断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
具体来说,判断文章的详略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事件过程的角度判断。
叙述一件事,一般事件的开端和结局略写,发展和详写。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判断。
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的倒叙部分略写,后面的顺叙部分详写;采用插叙的文章,插入的内容略写,中心事件详写。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判断。
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部分详写,议论、抒情部分略写。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描写景物的部分详写,抒情部分略写。
说明文和议论文以说明和议论为主,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略写。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判断。
正面描写是详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是略写。
细节描写是详写,概括叙述是略写。
5,从结构方式的角度判断。
总写部分简略,分写部分详细。
概括叙述简略,典型事例详细。
6.从篇幅的角度判断。
篇幅长的部分是详写,篇幅短的部分是略写。
第八个女儿XXX快,前面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刚把水杯递到干裂的嘴边,忽然有人大叫了一声。
生命就是命令,她立即放下水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队友们一块迅速地赶了过去。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
”冲在前面的队友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
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抽泣声。
队长仔细地窥察起四周的形势来。
最后,无法地摇颔首:“四周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呆板军队来增援。
”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到,”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担心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说。
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
综合记叙文记叙文详略安排PPT课件

• 引言 • 记叙文概述 • 详略安排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 • 详略安排的技巧 • 详略安排的实际应用 • 总结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描绘人 物和描绘环境来传达作者意图的文学 形式。
详略安排的重要性
在记叙文中,详略安排是影响文章质 量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详略安排可以 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层次感,突出主 题,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保持连贯性
在详略安排时,应注意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对于重要的转 折点或过渡段,应适当增加描述,使文章流畅自然。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多读优秀作品
注重实践
通过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学习其详略 安排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在写作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运用详略安排 的技巧,不断尝试、摸索,找到适合自己 的写作风格。
散文中的详略安排
散文中,作者需要通过详略安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营造意境和 氛围。
在散文中,作者需要对某些事物或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和详细描绘,而对 其他事物或情感则进行简略处理,以达到突出主题、抒发情感的效果。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描绘,而 对其他事物则进行了简略处理,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课程目标
掌握记叙文详略安排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
学习如何根据文章主题和 目的进行详略安排。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记 叙文详略安排的运用能力。
Part
02
记叙文概述
记叙文定义
记叙文定义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 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5记叙的详略

远处的小区传来广场舞的乐声,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年 幼的儿子在学脚踏车。健壮的父亲在车后小心翼翼推着车轮 缓慢滚动的脚踏车前进,温柔的母亲同孩子一齐扶住车把, 孩子鼓足吃奶的劲儿蹬车,一家人笑靥如花。儿时的自己也 是这般无忧无虑吧?可当母亲患病离去后,父亲便一蹶不振 ,成天打牌喝酒,深存在他脑海中伟岸的身姿和高大的背影 已是过去式。但每周他能按时拿到放在床头柜上的生活费! 他心里猛地一惊,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情绪翻涌:满载着 丧妻之痛的父亲,一直用自己无言的方式关心着自己!第一 次加快速度往家奔去。远远地,他望见那幢小房子中奇迹般 亮着光,如同深夜里海上不灭的塔,指引着他回家。 属于他十七岁青春年华的笑容,第一次流露在回家的路 上,在归途上。 本文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用“‘我’的心理活动变 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 强化心理活动描写, 突出重点、感染 读者。
【例文欣赏】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 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 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 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 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 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 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 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 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 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 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 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
记叙文详略得当

记叙文写作·详略得当大家知道,一篇文章,内容很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一定要安排得当,这就叫“详略得当”。
只有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如果整篇文章,平均使用笔墨,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了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1、明确中心。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根据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
2、突出过程。
就是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要略写,发展过程要详写。
因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往往只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它们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只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而事情的发展过程,即整个事件,才是文章的主体,只有它,才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详写。
3、点面结合。
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只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
“点”上的内容才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部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只是寥寥数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4、不同的题材,写作的详略也不相同。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详写人略叙事。
写人,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
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则应概括叙述。
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
②以事件为主的记叙记叙文,详记事略描人。
这类文章,叙事是重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
文章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用着力刻画人物。
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
记叙文理解详略及照应

记叙文理解详略及照应【知识导学】记叙文阅读必须关注记叙的详略与前后照应。
记叙的详略是文章取材、组材如何紧扣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详”指对所写内容进行比较具体的述说,六要素比较齐全,对表达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使文章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略”就是对所写的内容只作简略的述说、交代,对表达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
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
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起一定作用。
照应的特点是“前呼后应”,它的形式基本有两种:1.前后照应,包括内容对文题的照应,如《最后一课》;结尾对开头的照应,如《故乡》;2.反复照应,这种照应在形式上也属前后照应,不过它与前后照应略有不同,它是在一篇文章中对重要问题或内容采用多次相互照应的手法,从而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
如《背影》中连续出现了四次“背影”。
阅读记叙文,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要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分别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要理解点(详写)体现的是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的是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关于照应,阅读时,要统观全局,理清思路,做到四看:1.看首段与题目的照应。
如《故乡》开头一段:“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全文就此开始,写到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相关内容。
2.看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如《故乡》一文,开篇写回到故乡,结尾写离开故乡。
3.看前文所设悬念,后有照应。
如《藤野先生》一文,写“我”去仙台的路上只记得两个地名:日暮里和水户,暗含作者的爱国思想,到后文看电影事件发生,作者的爱国之情终于爆发。
4.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落复叠式照应。
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最开始菲利普先生(父亲)永不变更的那句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强烈地表达了他急切盼望弟弟归来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
记叙详略安排及作用

记叙详略安排及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文学类型,以描述或叙述事件或事情的顺序为主要方式,在语言和语调
上更加自然和散漫,有时包含著作家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在文学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形
式的记叙文,如小说、回忆录、传记、散文等。
这些作品以其描述和叙述方式来吸引读者,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不同事件和情况下的个人经验和情感。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非常重要。
一方面,读者希望听到准确的详情,以充分理解作者所
描述的事件,另一方面,作者需要遵循自己的节奏来呈现故事。
这就需要作者在对事件进
行多次反思和分析之后,合理地安排每个细节、段落和章节,以确保读者可以轻松地跟上
故事的进展。
同时,作者还应该考虑如何吸引读者的兴趣,很好地把握故事的悬念和情感
因素。
在记叙文中,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也很重要。
作者需要准确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和顺序,以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线的脉络。
同时,作者还要通过描写场景和背景,使读者更好地
感受到事件的空间和情感压力。
此外,应该特别注意,每个人的讲述都会受到经历、知识、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影响。
因此,作者应该尽可能地在叙述中去除自己的偏见,让细节和事实尽可能地自然地传递给
读者。
这对于让情节精彩有力、充满生机、文笔优美流畅、深情深刻等也是极其重要的。
总的来说,通过合理的细节安排、时间、空间和情感描写,作者可以把读者带到他们
的世界里,让他们充分体验故事和情感。
这也是记叙文的重要作用之一,它不仅主要为人
们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同时也是让人们了解到更充实的信息,比如文化、历史事件、人
物的行为选择,保留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记叙详略安排及作用

记叙详略安排及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记叙文的详略安排及其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来表达主题的文体,它可以通过详略有度的安排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
首先,记叙文的详略安排对于传达主题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事件的情节过于详细,读者可能会迷失在细节中,无法看到故事的主要内容,反之,如果情节过于简略,读者可能会感到缺乏深度和感情上的共鸣。
因此,作者需要在详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故事的主题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读者也能够在情节中感受到情感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其次,记叙文的详略安排还可以影响读者的情感反应。
通过控制情节的详略程度,作者可以引导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遭遇挫折的情节中,如果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读者可能会对其产生同情和共鸣;如果情节过于简略,读者可能会感到无动于衷。
因此,作者需要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详略程度,以产生预期的情感反应。
最后,记叙文的详略安排还可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如果一篇记叙文的情节过于复杂琐碎,读者可能会感到乏味和疲惫,而如果情节安排过于简略,读者可能会感到意犹未尽。
因此,作者需要在情节的详略程度上做到恰到好处,以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体验。
综上所述,记叙文的详略安排对于传达主题、引导读者情感反应和影响阅读体验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需要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
合理安排故事的详略程度,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