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阐释

合集下载

重庆忠县方言词义考释

重庆忠县方言词义考释
州 大 方 也 有 同样 说 法 , 过 字 写 作 “ ” 不 飞 。 从 姜 亮 夫 、 纶 等 的 论 述 中 可 以 看 出 安 徽 人 、 北 王 河
忠 县方 言 和汉语 史 的关 系 十分 密切 。忠 县方 言 属于 四川方 言 , 忠县 方 言作 为很 有特 色 的方 言 , 言研究 特 而 语 别 是 词 汇 研 究 处 于 空 白 ,仅 有 忠 县 志 中 有 对 忠 县 方 言 的 描 写 , 把 忠 县 方 言 词 语 考 释 与 汉 语 史 研 究 加 以结 合 。 未 本
3费 : 皮 . 顽
忠 县 方 言 说 “ ” 读 i 意 思 是 顽 皮 。 “ 得 很 ” 费 费 , , 费 “ 实 ” 意 思 是 很 顽 皮 。“ 到 费 ” “ 到 费 ” 思 就 是 老 是 在 , 扭 、紧 意
闹 , 是不 肯 放 下 , 理取 闹 的 意思 。而 “ 头 子 ”“ 娃 老 无 费 、费
205号 旬 又教赞 0 ̄B 中 刊 1
重 庆
忠 县 方 _ 词 义 考 释 仁 _ _ |
罗彩 文
( 河学 院 , 南 蒙 自 红 云 6 1o ) 6 l 0 “ ” 去声 , 示 “ 药毒 ” “ 药 毒之 ” 忠县 人把 痨 读 表 中 或 以 。

要 :忠 县 地 属 重 庆 地 区 东部 。 县 方 言 属 于 西 忠
出生在 最 后 的 , 者 最 后 最小 的 , 然 就 有 瘦 小 的意 思 。 或 当
人 、 南 人 、 州人 和忠 县 人 一 样 . 用 “ ” 者 “ ” 云 贵 都 费 或 飞 表 示 顽 皮 的 意 思 , 明 不 少 方 言 词 语 在 不 同 的 方 言 区 往 往 说 有 共 同 的 含 义 . 值 得 进 行 研 究 比 较 。 而 现 在 有 人 用 一 很 部 书 中 的词 语属 于 方 言词 语 就 轻 易 断 定 作 者 的籍 贯 , 就

重庆 方言

重庆 方言

重庆方言I. 简介重庆方言,也称为巴渝方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由于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影响,重庆方言与其他方言存在较大差异,被认为是中国方言中的异类之一。

本文将介绍重庆方言的特点、演变以及其在当地的使用情况。

II. 特点重庆方言具有以下的特点:1. 声调重庆方言属于漢藏語系下的漢語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是,重庆方言具有六个声调。

这些声调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四声不同,给人一种独特的听觉感受。

2. 声母变音在重庆方言中,有一些声母经历了变音的现象。

例如,“zh”音在普通话中读作[j],而在重庆方言中读作[z]。

类似地,“ch”音在普通话中读作[q],而在重庆方言中读作[c]。

这种变音给重庆方言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3. 词汇独特重庆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重庆方言中,有着许多以“儿”字结尾的词汇,这常常让人感到亲切。

另外,重庆方言中的一些俚语和口头禅也是地方特色之一。

4. 语法变化在语法方面,重庆方言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重庆方言中,常常省略一些助词和短语,使句子更加简练。

同时,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也有所变化,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使用。

III. 演变历程重庆方言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时期。

由于重庆地理位置的特殊,一直以来都是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商人。

这些移民带来的不同方言和语言特点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的重庆方言。

与普通话的规范化发展相比,重庆方言的演变更为保守。

由于重庆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重庆方言在现代化发展时期,相对较少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

这使得重庆方言在当地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

IV. 方言使用重庆方言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尽管普通话在教育和媒体等领域得到了推广,但重庆方言仍然是当地居民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在家庭、社交场合和商业交流中,重庆方言的使用率依然很高。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方言的使用情况面临着挑战。

年轻一代逐渐开始使用普通话,一些年轻人对重庆方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在下降。

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词汇的透析[摘要]:重庆方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词汇,表达了巴渝民众幽默豪爽的个性,形成了带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这些丰富多彩的方言词语成为记录巴渝文化的载体,是重庆独有文化的符号象征。

[关键词]:重庆方言词汇方言,一方之言。

它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自成一体,尤其是词汇更具特色。

重庆方言表达了巴渝民众幽默豪爽的个性,形成了带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化中最容易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物质生活,服饰、饮食、住房、器物、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娱乐器具等,这些东西都会在方言中有所记载。

重庆方言里不乏这样的新创造。

重庆方言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语言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换成其他语言形式就会显得于瘪、失真;还在于它轻松搞笑、生动通俗,有许多有趣味又有个性的词语,同时又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

重庆方言是重庆文化的历史积淀,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

重庆方言具有的凝聚力,可以让重庆人产生相互的认同感。

在这里就着重看一下重庆方言中的词汇。

例:宝器:像活宝爱出洋相又带傻气的人。

“宝器”一词发源于重庆,是重庆人的口头禅。

“宝器”本指宝物一类器物,供人把玩。

言行土俗而带傻气的人常被人耍弄,因而被称为宝器。

也有人叫作“宝气”,当指宝器之人表现出来的傻气,非指宝器之人。

相当于“宝里宝器”。

(1)样子土惨了,偏偏还喜欢打领带穿西装,还操一口秀普,硬是宝器一个。

(2)那个宝器,经常遭别个逗起耍。

背时:意即悖逆时运,倒霉。

有的写法是“背湿”,这个背湿与我们重庆的天气有关,雾都重庆深秋阴雨连绵,衣裳洗了一个星期不干,穿上身背肯定湿,人“背湿”了处处触霉头子——上电车挨车门夹,喝稀饭把舌头烫了,饭后散步,踩到没铁盖的下水道洞洞里去了。

凡是背湿鬼都抱怨重庆的鬼天气。

还有个俗语就是,乌龟淋雨——背湿。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引言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渝地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代表,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俗语。

这些方言俗语独特而生动,融入了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沟通与交流中的重要元素。

本文对川渝地区方言俗语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川渝地区的方言文化。

川渝地区方言基本特点川渝地区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和词汇表达方式,以下是几个基本特点的介绍:1. 声母和韵母的特点川渝地区方言通常比普通话更为开音,尤其是韵母。

例如,“杀猪刀”在川渝方言中常常读作“sha1 zu2 dao1”,而在普通话中读作“sha1 zhu1 dao1”。

2. 声调的特点川渝地区方言的声调变化较为复杂,声调上扬、上下声调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也是川渝地区方言韵律鲜明的重要特点。

例如,“盖饭”在川渝方言中读作“ge3fang4”,而在普通话中读作“gai4 fan4”。

3. 词汇和俗语的特点川渝地区的方言词汇丰富多样,同时还有许多独特的俗语和谚语。

这些俗语和谚语既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也传承了历史文化的智慧。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的分类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类:1. 形容词类形容词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特点、状态或性质。

例如,“泥巴扶不上墙”形容一个人愚笨或无用,“肌肉松松的”形容一个人身体柔软或无力。

2. 动词类动词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描述行为或动作。

例如,“噼里啪啦”形容一串鞭炮的声音,“冒烟”形容一个人生气或生病。

3. 名词类名词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指称具体的人或物。

例如,“块头大”形容一个人身材高大,“粉刷匠”形容一个人专业好斗。

4. 情感类情感类的川渝方言俗语多用于表达情感或态度。

例如,“悠着点”表示警告或嘱咐,“如虎添翼”表示充满信心。

川渝地区方言俗语的应用与影响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还传承了地方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智慧。

重庆话

重庆话
话发音,就如同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一样坚定。
内容摘要
重庆话,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它承载着重庆的历史,传承着重庆的文
化,诉说着重庆人的故事。每一种方言都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重庆话,就是山城的灵魂,是重
庆人的骄傲。
目录
01
简介
02
语言特点
03
特征
04
分区及内部差异
05
方言普化
06
简介
狭义的渝语是指通行于重庆主城九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
巴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而区别于行政区划上重庆市的其他区、县方言。
另外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等各具特色的区县方言,这里的重庆话是
指在主城区通行的口音及词汇。
广义的重庆方言,包含了重庆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西南官话方言。
读为“帮滂并明”,只能解释为是唐宋以前的古音在现代重庆语音系统中的留存。
古今变化
古汉语的疑母字(声母为ng)在重庆话中洪音前保留,细音前变为疑母。
特征
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特征。
比如:
崖(ngái)脚、岩(nián)儿石、研(niān)究、业(nié)绩、严(ngán)丝严缝、砑
(ngā)死、惊鸦(nga)子、怀孕(ruèn)
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g[k]、k[kʰ]、h[x]。
街 (gāi____阴平)
特征
解手 (gǎi____上声)
介绍(gài____去声)
螃蟹(hǎi____上声)(部分地区读kǎi)
鞋子(hái____阳平)
几间(gān____阴平)
等下(hà____去声)
胯(kà)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

重庆方言词语与重庆人 粗犷爽快、争强好胜、吃苦耐劳、包容性强
关键词: 耿直 不存在
撇脱雄起 操得转 假 打
二、端公与跳神 封建迷信和巫术 《巴县地方志》:“请神-送五猖-送神”
▪ 三、祭灶神
灶王菩萨的嘴--尽拣好的说 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打扬尘
祭灶神的由来
传说农历腊月23日为灶神回天宫向玉皇汇报民情之日, 腊月30日为其返程之日。民间每年到了这两天都要设祭
敬灶神,求其多言好事,带回吉祥。
崔寔《政论》:“媚灶”
五、重庆方言与人文地理
1.与江河有关的 跑码头 拜码头 找错了码头 划得着 划不着——?得着
2.与水有关的 (水无定形,水无味,水不值钱)
水得很 水垮垮 水场合 打水漂 踩假水
3.与吃有关的
吃巴片 吃粑和 吃跑堂 吃豁皮 火 锅:
三伏天吃酒烫火锅——热心热肠 麻辣烫
麻:麻广广 麻麻鱼 烫:巴倒烫 烫毛子 辣:辣妹子 燥辣
秀山花灯
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 元宵节期间的夜晚 “跳团团” “门斗转” “二人转”
▪ 秀山花灯表演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 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秀山花灯的传 统表演,场地不限,院坝、堂屋、街头巷尾,只 要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由于各地花灯 班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表演内容的需要,也有 需要特殊场地的。如表演"高台花灯",就需要传 统老式的木方桌二至三张,表演的二人在几张桌 子重叠高度的桌面上进行花灯二人转表演。花灯 小戏,需要"搭台子",简易布景,一般是在坝子 的土台上表演,或者在吊脚楼上表演。历经数百 年的发展,秀山花灯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 民间艺术。
铜梁龙
早在明清时期,铜梁龙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 而闻名川东南,近百年来,铜梁的民间艺术家们又不断融会八方技艺, 遂使铜梁龙灯以其凝重的古朴之风愈浓烈的现代意蕴为一炉而被增异彩。 其特点是“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 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 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 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 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 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 潇洒。

重庆市石柱县方言俚俗语文化解读

重庆市石柱县方言俚俗语文化解读
— 辩 蹶
黧 雾 《 I l i i l i l i l 黧 《
重 庆 市 石 柱 县 方 言 俚 俗 语 文 化 解 读
谭 术 兰 杨 雅 丽
( 长江师 范学 院 文 学院 , 重庆 4 0 8 1 0 0 )
摘 要 : 方言俚俗 语流行 于普通 劳动人 民群众 中, 是人 民群众 生产经验和 生活经验 的总结 , 也 是语 言智慧的结 晶。重庆 市石柱 县位 于重庆 东南部 , 是三峡 库 区唯 一的 少数 民族 自治县 , 是土 家族、 苗族 、 汉族, 维吾 尔族 等 多民族栖 息地 , 独特 的 自然
龙《 家训 》 说: “ 言语 最要谨 慎 , 交游 最要 审择 。” 明人 汤显 祖
《 教家编 》 说: “ 教子 之道 , 择 师友是 第一 要务 。” 清 人方元 亮
重庆 市石 柱县 的俚 俗语 大 量使 用 口语 词 和方 言词 语 . 人 们将 自己要 说 的话直 言不 讳 地用 口头词语 表 达 出来 . 也 正是 这种 直 白 . 体 现 了石 柱人 民 的率 真 、 朴实, 同时也 反 映 了石柱 土家人 的民俗 风情和 日常生活 习惯 。
勤劳是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美德 . “ 吃鱼 要牵 网”是 石柱人 教育后 代 自食 其力 的鲜活教 材 。石柱人 勤劳 、 朴实。 热爱农 作, 同时活力 四射 , 在繁 杂 的农 作过 程 中也 不忘 自行 调 侃 , “ 烟要 烧得滚烫人 ,做活路儿 才会有精 神” , “ 只要有 恒心 , 铁
或 句子 . 我 们习惯称作 熟语 , 包 括成语 、 格言警 句 、 惯用语 、 歇 后语 、 谚语 、 俗语 等。在熟语 的各类 别里 , 成语和格 言警句 的 主要来 源是 古代 、 现代 、 当代 的 书面语 或 者名 人 名言 。 全 民 性 和书 面语色彩 是其 主要特征 。另外 几类 则 主要 来源 于人 民群众 的 口头创 造 , 口语 色彩 是其 明显 特 征 . 大 多还 是 “ 特 定 方言 的产物 .限于某个 方 言 区使 用 ,带 有浓厚 的地 域 色 彩” [ 1 】 P l 拍 。 口语 色彩浓厚 , 通俗 而又定 型 的固定短语 或句 子 , 我们 称作俚 俗语 。 包 括惯用语 、 歇后语 、 谚语 和俗语 。其主要 特 征是通 俗化 、口语化 。俚俗语 流行 于普 通劳 动人 民群众 中, 是 人 民群 众生产 经验 和生活经 验 的总结 , 也 是语 言智 慧 的结 晶。通过俚 俗语可 以表 达人们 的愿 望 、 思想 、 情感 及对 世 俗社会 各方 面的看法 。对 于文化水 平相 对不 高 的群 众来 说. “ 俚俗语 往往 还是他 们告 诫 自己 、教 育后代 的生 活教科 书” - 。俚 俗语多 取材于 人 民大众 的 日常生活 . 往往 表现人 们 的衣食 住行 , 表 意 比较 生动 , 语 言 极其 幽 默 , 为 广大 百姓

重庆土话文档

重庆土话文档

重庆土话简介重庆土话是指在重庆地区使用的一种地方方言,也被称为“重庆话”或“渝语”。

重庆土话主要使用于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是该地区居民日常交流中最为常见的语言形式之一。

重庆土话因为地理、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特点,具有较高的地方特色。

发音特点1.舌尖音: 重庆土话中的很多音节发音时会带有韵律和音调,且常常有舌尖翘起的特点。

例如,“重庆”被发音为“chórng cìn”。

2.朝鼻音: 与其他方言相比,重庆土话中的音节发音时相对开放,产生类似朝鼻音的效果。

例如,“桔子”被发音为“djǔguī”。

3.轻声: 与普通话不同,重庆土话中的轻声较多,轻声的使用使得重庆土话的语调变化更加丰富多样。

词汇特点1.地名词汇: 重庆土话中有许多特有的地名词汇,如“磁器口”(动态工艺品城)、“洪崖洞”(历史景点)等,这些地名词汇在重庆方言中的发音通常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2.饮食词汇: 重庆土话中的饮食词汇非常丰富,如“火锅”被称为“毛肚火”,“豆花”被称为“江津豆腐脑”等。

3.习俗词汇: 重庆土话中的习俗词汇较多,如“过大年”(过春节)、“逛街”(采购)、“拉龙门”(开业大吉)等。

语法特点1.双音节缩写: 为了简化语言表达,重庆土话常常使用双音节缩写,例如,“车站”被缩写为“车昂”,“市场”被缩写为“市秧”等。

2.方位词使用: 重庆土话使用方位词表达位置关系,如“在前面”被翻译为“阴前面”,“在后面”被翻译为“在脚络子”等。

3.动宾语位置颠倒: 与普通话相比,重庆土话中的动宾语位置颠倒,例如,“我喝水”在重庆土话中被表达为“我水喝”。

交流习惯1.亲密称呼: 在重庆土话中,人们往往使用亲密称呼来增加亲切感,如“掰炳”,“掰赵”,“掰光”等。

2.表达态度: 人们在交流中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喜怒哀乐常常立即显现,形成了独特的重庆式表达风格。

土话文化1.俚语文化: 重庆土话中有丰富的俚语表达,这些俚语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二百五”(形容傻瓜)、“石头女”(指容貌丑陋的女性)、“光脚的也不怕穿鞋的”(形容有信心、勇敢)等。

重庆的传统文化简介

重庆的传统文化简介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重庆的传统文化简介
重庆啊,那可是个超级有魅力的地方,它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

咱先说说重庆的方言文化吧。

重庆话那是相当有特色,听起来又直爽又有趣。

比如说“耍朋友”,就是谈恋爱的意思,这个说法多俏皮呀。

还有“巴适得板”,形容特别舒服、惬意。

外地人刚到重庆,听到满大街的重庆话,可能会觉得像听天书,但只要待上一段时间,保准也能跟着说上几句,那种感觉就像是融入了这个城市的热闹氛围里一样。

再讲讲重庆的美食文化。

火锅那可是重庆的招牌,一想到那热辣辣的锅底,翻滚着各种食材,就忍不住流口水。

毛肚要七上八下,鸭肠要脆嫩爽口,还有那香喷喷的老油碟,一蘸,味道简直绝了。

除了火锅,小面也是一绝。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小面馆,几块钱就能吃到一碗香喷喷的面条,调料那叫一个丰富,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小秘方。

重庆的建筑文化也很独特。

像吊脚楼,那可是依山而建,临水而居。

看起来既古朴又有韵味,它就像是从山里长出来的房子一样,和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

站在吊脚楼里,看着江面上的船来船往,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在脚下流淌。

还有重庆的民俗文化呢。

像铜梁龙舞,那龙在舞龙人的手中就像活了一样,上下翻腾,气势磅礴。

过年过节的时候,看到龙舞起来,整个城市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氛围。

这就是重庆的传统文化啦,每一个部分都充满了活力和烟火气,就像重庆人的性格一样,热情又迷人。

第 1 页共 1 页。

浅析重庆方言词汇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重庆方言词汇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重庆方言词汇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摘要:语言与文化二者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方言则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分区分歧较大,目前公认有七大方言区,每种方言都承载着各地的文明与历史的发展,成为研究各地文化的活化石。

重庆方言作为西南官话的分支,蕴藏着丰富的重庆地方文化与风土人情。

重庆方言词汇与地方文化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是重庆文化独有的符号象征。

本文从重庆方言词汇特征入手,寻找重庆方言词汇与重庆地方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语言学的角度透视重庆方言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重庆方言;词汇研究;地域文化;The Analysi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Cultural perspectiveChen Meixian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Both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symbiotic, language is a special carrier of culture, dialect is a language variation.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seven big dialect area, more than eighty kinds of dialect is carrying around civilizatio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ecome a living fossil of local cultural studies around. Chongqing dialect as a branch of southwest mandarin, which is rich in chongqing local cultur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The vocabulary of Chongqing dialect has a direct contact with local culture, is unique to the chongqing cultural symbols.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hongqing dialect vocabulary features for chongqing dialect words and the connections among loc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behi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ongqing dialect.Key words:Chongqing dialect; lexical research; Regional Culture引言方言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对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

川渝方言解读

川渝方言解读

川渝方言
川渝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地区。

与普通话相比,川渝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语音方面,川渝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川渝方言中“平翘舌音不分”、“边音鼻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特点,使得语音听起来有所不同。

此外,川渝方言还有一些独特的发音特点,如“言子儿化音多”、“语速较快”等。

其次,在词汇方面,川渝方言也有其特色。

一些常见的词汇在川渝方言中有特殊的表达方式,如“爪子”(干什么)、“咋个”(怎么办)等。

此外,川渝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词汇,如“憨包”(傻瓜)、“麻利儿”(赶快)等。

最后,在语法方面,川渝方言也有其特点。

例如,川渝方言中常用“倒装句”来表达强调或口语化,如“走先”(先走)、“吃得不”(没吃呢)等。

此外,川渝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句式结构,如“把个东西交给你”、“叫他马上就来”等。

总的来说,川渝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重要一支,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虽然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通过了解和学习川渝方言的特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

重庆话方言大全

重庆话方言大全

重庆话方言大全重庆话,又称渝语,是重庆地区特有的方言。

它是一种以四川话为基础,融合了巴渝方言、贵州话、湖北话等多种方言特点的语言。

重庆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

一、语音特点。

重庆话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在声母方面,重庆话与四川话一样,保留了浊塞音、清塞音、擦音等多种辅音。

在韵母方面,重庆话的韵母丰富多样,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等多种类型。

此外,重庆话的声调也非常丰富,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声调。

二、词汇特点。

重庆话的词汇主要受到巴渝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土词汇和土话。

这些词汇大多与地理环境、民俗风情、饮食习俗等密切相关,如“嘎巴”(意为好吃)、“嘞”(意为了)、“哪儿”(意为哪里)等。

此外,重庆话还有一些特有的俚语和口头禅,如“嘞嘞嘞”、“嘣嘣”等,这些词汇在重庆日常用语中非常常见。

三、语法特点。

重庆话的语法结构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特点。

例如,重庆话中的方位词用法比较丰富,有“上来”、“下去”、“里边”、“外头”等多种表达方式。

另外,重庆话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气词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咧”、“喏”、“哦”等,这些词语在重庆话中常用于语气的表达和句子的衔接。

四、日常用语。

重庆话在日常用语中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吃了没”(意为吃饭了吗)、“咋样”(意为怎么样)、“搁哪儿”(意为放在哪里)等。

这些表达方式简洁、生动,富有地方特色,是重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

重庆话作为重庆地区的特有方言,具有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它不仅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也是重庆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了解重庆话,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和学习重庆话,感受重庆地区独特的语言魅力。

重庆市石柱县方言俚俗语文化解读

重庆市石柱县方言俚俗语文化解读

重庆市石柱县方言俚俗语文化解读作者:谭术兰杨雅丽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7期摘要:方言俚俗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语言智慧的结晶。

重庆市石柱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栖息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人文环境,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口传方言俚语。

石柱县方言俚俗语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智慧,记忆了独特的道德习尚和婚姻风俗。

收集和研究石柱方言俚语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是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承传。

关键词:石柱方言俚俗语自食其力思想道德修养婚姻习俗在汉语中,常有一些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我们习惯称作熟语,包括成语、格言警句、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

在熟语的各类别里,成语和格言警句的主要来源是古代、现代、当代的书面语或者名人名言,全民性和书面语色彩是其主要特征。

另外几类则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口语色彩是其明显特征,大多还是“特定方言的产物,限于某个方言区使用,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1]P146。

口语色彩浓厚,通俗而又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我们称作俚俗语,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俗语。

其主要特征是通俗化、口语化。

俚俗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语言智慧的结晶。

通过俚俗语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思想、情感及对世俗社会各方面的看法。

对于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群众来说,“俚俗语往往还是他们告诫自己、教育后代的生活教科书”[2]P1。

俚俗语多取材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往往表现人们的衣食住行,表意比较生动,语言极其幽默,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用。

重庆市石柱县的俚俗语大量使用口语词和方言词语,人们将自己要说的话直言不讳地用口头词语表达出来,也正是这种直白,体现了石柱人民的率真、朴实,同时也反映了石柱土家人的民俗风情和日常生活习惯。

川渝地区词汇的传承与发展

川渝地区词汇的传承与发展

川渝地区词汇的传承与发展一、川渝地区词汇的传承。

1. 传统词汇的保留。

- 名词。

- “坝子”[bà zi]:指平地、小平原。

在川渝地区的地理描述中经常用到,如“院坝子”(院子里的平地)。

这种词汇反映了当地的地形特点,并且一直传承至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

- “幺儿”[yāo ér]:可用于称呼家里最小的孩子,也可作为长辈对晚辈亲昵的称呼。

这个词充满了亲情的韵味,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广泛使用,体现了川渝地区的家庭文化传承。

- 动词。

- “巴适”[bāshì]:表示很好、舒服、合适的意思。

例如“这个天气巴适得板”(这个天气非常好)。

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传承了川渝人民对事物的评价态度。

- “晓得”[xiǎo dé]:就是知道的意思。

如“我晓得他要来了”。

它是川渝地区日常表达认知的常用动词,从古至今一直在口语中传承。

2. 文化内涵的传承。

- 川渝地区的词汇往往蕴含着当地的民俗文化。

例如“赶场”[gǎn cháng],这是一个名词兼动词的词汇。

作为名词,它指的是农村集市;作为动词,就是去集市上买卖东西。

这一词汇传承了川渝地区传统的商贸文化和乡村社交模式。

在过去,人们定期赶场进行物资交换、社交娱乐等活动,现在虽然城市商业发达,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赶场依然存在,这个词汇也继续传承着这种文化内涵。

- “走人户”[zǒu rén hù],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汇。

指走亲访友,它体现了川渝地区重视人情往来的文化传统。

人们在逢年过节或者有喜事的时候,就会“走人户”,这个词汇代代相传,保留着当地的人际交往文化特色。

二、川渝地区词汇的发展。

1. 新词汇的产生。

- 受现代生活影响产生的词汇。

-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结合现代事物的新词汇。

例如“轻轨”[qīng guǐ],这是一个名词,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而产生的词汇。

川渝地区的重庆有发达的轻轨交通系统,这个词汇也逐渐成为川渝人民日常词汇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被更多人使用。

一些字词在重庆方言中的用法的训诂释义探讨

一些字词在重庆方言中的用法的训诂释义探讨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编.川江号子[M].成 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2]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整理,康熙字典 标点整理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2008. [3](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第2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8. [4]管锡华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M].北京:中华书 局,2014. [5](汉)刘熙撰.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2016.
在唱词的语境下,表达意思应该是:将麻绳拿起来,挎在肩 深刻影响,相比普通话更加生动活泼,内涵丰富。发现方言的魅
上。结合川渝方言特色和古书资料以及平时表达习惯,笔者认为 力,重振方言的文化地位,符合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也是本
此处应该是“扯”字,扯,裂开,分开。纤夫拉船的绳子在靠近船的 文的写作目的之一:关注方言特色,关怀非遗传承,唤起大众对
部分拧成一股,另一端则是多根绳子,在纤夫工作时需要分开, 于川渝方言和川江号子的兴趣。
每人一根,挎在肩上合力拉船。因此,可以理解为将乱成一团的 多根绳子扯开,每人一根挎在肩上。可以视作将一股绳子裂开之 意。比之于用力拉扯、倾斜一侧,应更符合语境和现实。
懒/梭 “前面懒弯弯哟,谨防梭梭滩哟” 懒,《说文解字》:“懈也,怠也。一曰臥也。”又《正字通》云: “六书无懒字。懒训同嬾,懒训俗嬾字,非。懒原字从“頼”。”頼, 《康熙字典》:《说文》赢也。《类篇》一曰恃也。故而,如果懒作“頼” 大致解释可为利,有利,盈利之类。作“懒”,则为懈怠之意。
作者简介:杨尹淞(1999— ),男,汉族,重庆人。主要研究方向:历史。 164
为去除,收回之意,如“《論語》不撤薑食。”之用。
和《左传》的人弃常的说法引申出了后世妖怪的说法。

浅析重庆方言中的熟语

浅析重庆方言中的熟语

浅析重庆方言中的熟语
重庆方言中的熟语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它代表重庆人独特
的语言习惯,历史悠久,表现了重庆特有的地域文化。

1、《俨特嚎》:源自于俨特音和嚎声,用来形容某事物古老或非常好,相当于现代说法中的“ ”,表示非常兴奋和惊叹。

2、《大口把它切》:比喻将一件事办得非常精彩、非常完美,相当于
现代说法中的“like a boss”,表示对于事情办的已经很满意的状态。

3、《动脑子把物当》:指根据事情的情况考虑出正确的方法,相当于
现代说法中的“think outside the box”,表示试着去思考困难情况下怎么
解决而不仅仅只是选择别人告诉你的简单答案。

4、《换位思考》:指从另一种角度考虑问题,能够更好的洞察事物。

相当于现代说法中的“put yourself in someone else's shoes”,表示不像别
人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而换位思考。

以上就是重庆方言中的熟语的简单分析,它包含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家要珍爱重庆的语言文化,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

重庆口头语

重庆口头语

重庆口头语
重庆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其中一些常用的口头语包括:
- “哦嚯”:表示惊讶或者惋惜。

- “洗白了”:意思是去世了。

- “拨浪鼓”:形容说话像拨浪鼓一样,生动有趣。

- “孰为汝多知乎”:出自《两小儿辩日》,表示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开腔”:意思是说话。

- “内部油碟”:指通过一定关系达到某种目的或享受优惠。

- “龙门阵”:指大家聚在一起聊天。

- “不摆了”:意思是不得了了。

- “安逸惨了”:表示非常舒服或者满意。

这些口头语体现了重庆人豪爽、耿直的性格,也展现了重庆方言独特的魅力。

从重庆方言词汇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从重庆方言词汇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从重庆方言词汇浅议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作者简介:范茜,(),女,汉,重庆南岸,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对外汉语专业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是文化范畴中一种特殊的现象。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它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而方言词汇更是对地域文化发源、演变的直接体现。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重庆方言词汇,从而浅析重庆方言与巴渝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疯狂的石头》重庆方言地域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传承一方文化”,想要了解重庆这座神奇的城市,有四种方式:坐船体会长江的博大胸怀;坐缆车欣赏群山、江水、桥影的转换;吃火锅感受重庆人的热情豪爽;看重庆方言剧解读巴渝文化的幽默、智慧。

2006年上映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创造了上千万票房的奇迹,得到很好的口碑,影片中充满着诙谐的幽默,和各地方方言的独特魅力,重庆话、青岛话、天津话、河南话等汇聚于此片,其中,重庆方言占据大多数,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独特幽默的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用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栩栩如生地讲述了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

一、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概说人类最初的语言大约在两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产生,与此同时,文化也开始产生,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现代语言学认为,作为语言变体的方言,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民族文化分为主体文化和地域文化。

本文指的方言是地域方言,即某一地区所使用的“地方话”,文化是地域文化,即同一民族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这为我国语言内部众多的方言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

先秦经典《礼记·王制》记载:“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①《礼记》指出了不同地域的人民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言语交际,即所谓的“方言”。

重庆方言词汇整理

重庆方言词汇整理

寒假作业综合实践调查重庆方言词汇重庆一中黄瀚滢2014-2-15浅说现代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来源:傅徐昕的日志摘要:重庆话是重庆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它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手段,是重庆山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少有学者研究重庆话的发展演变,作为现代汉语研究之下的一个小细节,笔者以重庆人的身份和自我的亲身经历为主要依据,加之现代汉语中学习到的一些理论性知识,结合前人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对重庆话里的方言词汇作小小的探究,仅属个人之偏见耳。

关键词:重庆话方言词汇古文言白话历史文化川渝地区有一句俗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这是何道理呢?很简单,四川人说普通话会有一股浓重的“川普”味儿,倒洋不土的,听起来搞笑得要死。

外地人可能听起来觉得没什么喜感,可川渝本地的人一听就要喷饭。

当然这是针对那些说普通话十分不标准,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训练的人来说的。

对于学习过现代汉语以及上过普通话课的人来说,即使你身处川渝地带,有着浓重的乡音,你学习普通话依然不会太难,这是因为普通话的代表北京话,与四川话和重庆话他们理论上是同一个方言区。

因此,北京人听重庆人说话,基本上听懂是没什么大的障碍,自然,重庆讲普通话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

于是笔者来说说这种种的缘由。

首先,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我们说的普通话。

那什么是普通话呢,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就是普普通通的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解释到这里,其实还是很不明白,那么我们说其二。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那么说白了,北京语音就是北京话的语音。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也就是说普通话就是北方方言的规范整合。

那么我们再来谈谈北京话和北方方言的关系。

其实很简单,北京话就是北方方言的代表。

那么其三,我们来说说北方方言是怎么一回事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381-387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3052Regional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Chongqing Dialect VocabularyWeiyan Tao, Youkui Xia*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School of Art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Apr. 24th, 2020; accepted: Jun. 3rd, 2020; published: Jun. 10th, 2020Abstract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s the saying goes, “ten li is different from one day”. “The name of the five sides, the different voice of speech”, has been since ancient times.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dialect) belongs to the southwest mandarin of the northern dialect area. Although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other branches of the northern dialect area, it also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It integrates itself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other aspects, especially vo-cabula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our aspects of Chongqing dialect characteristic nouns, dialect characteristic words, slang, Xiehouyu, trying to reflec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rough these words of different semantic fields.KeywordsChongqing Dialect, Vocabulary, Region, Culture重庆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阐释陶苇燕,夏友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0年4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0日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俗话说“十里不同天”。

“五方之名,言语异声”,自古已然。

重庆方言(重庆话)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通讯作者。

陶苇燕,夏友奎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自成一体,尤其是词汇更具特色。

本文试从重庆方言特色地名词、方言特征词以及俚俗语、歇后语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力求通过这些不同语义场的词汇反映出该地域不同类型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重庆方言,词汇,地域,文化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产物,人类之所以有文化,而其他动物没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发展的差异外,便是人类具备特殊的语言能力。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文化正是借助于语言的传播而获得积淀[1]。

重庆方言,作为重庆地区人民重要的交际工具,为重庆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创立、丰富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重庆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而重庆方言词汇作为地域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地域文化、发展当地城市文化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方言词汇,是重庆独有文化的符号象征,对方言词汇的解读也是外地人了解重庆人、重庆地域风貌的一条必经之路。

2. 特色地名词与地理文化重庆古称江州。

作为两江交汇处的城市,重庆为典型的河谷城市,江河支流交错纵横。

重庆的区县名与江河及其所在位置也有密切的联系,如:綦江区因江穿城而过得名、合川区因三江相汇而得名,还有如今主城的南岸区江北区,也是因为位于长江南岸、嘉陵江之北而得名。

重庆的独特多山地型,更直接导致了河流的蜿蜒曲折、形态各异。

正因如此,重庆地名也展现出了各类不同的河流形态。

江水曲折形成了回水区域,这个区域就叫“沱”,如:“李家沱”、“牛角沱”“唐家沱”。

河流弯折之处,便形成了“湾”,例如:“金家湾”、“陈家湾”、“学田湾”等。

河里中水流浅,泥沙堆积就形成了“滩”,如:“寸滩”、“狮子滩”、“大磨滩”、“小唐滩”等。

大江大河会有细小的支流,这就是溪”如:“海棠溪”、“野猫溪”等。

还有与溪类似的“沟”,如:“红旗河沟”;“大溪沟”。

重庆人民再根据此地的由来和地貌为这些区域命名,像“牛角沱”因此地有一石坡形如牛角伸入嘉陵江,江流与此形成回水沱,故名牛角沱;“唐家沱”因重庆嘉陵江下游二十来千米的一处美丽河湾,是个回水沱而得名,重庆话里有个非常经典的言子——“输起唐家沱”,即指唐家沱。

这些丰富的地名词代表了一种多元的异质性山地文化。

重庆以山地为主,境内崎岖不平,重庆人看惯了山,格外稀奇平地,稍微平儿点的地方,均以“坝”或者“坪”来命名,比如市区内有名的沙坪坝、菜园坝、大坪、南坪、陈家坪、杨家坪等,寸土寸金,人烟稠密,市井喧嚣。

重庆多山,道路崎岖狭窄,上坡下坎,纵横交错,在重庆有句话说:“开车下错一条道,围绕重庆一日游。

”重庆又是有名的雾都,山城多雾,雾里常辨不清东与西,对于缺乏方位感的人来说,行走较为困难。

所以重庆讲方位不像北方讲往东往西,也不像成都人左拐右拐,重庆人只讲陶苇燕,夏友奎南北,重庆地名南岸、江北、南坪,北碚、巴南、渝北等充分体现出这一南北特色,在重庆很少有关东西的地名,甚至大多高校校门也通讲南北,北门南门,很少称东门西门的。

另外,重庆是个移民城市,人流量大,当地人的主体性能很强,文化主体心理复杂,因而在地理位置的命名上也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这一特点,比如陈家湾、肖家湾、谢家湾、杨家坪、冉家坝、童家桥、覃家岗等等,这些以姓氏命名的地方,在重庆随处可闻。

南宋时,掌权者以重庆为基地,构建起层层防御体系,抵抗元蒙入侵。

明代以前,重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其城主要作为城邑,因处于军事要塞而闻名。

到明代之后,长江上下游经济交流增多,重庆才逐渐发展起来,重庆城内也才出现一些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大族的住宅往往占地数亩,形成街道,于是便以其姓而名之。

除此之外,重庆主城姓氏地名形成时期大多在“湖广填四川”时期,因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前后长达百年之久,致使四川人口锐减,直到清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四川才逐渐平静,湖广一带的贫困农民或自愿、或被迫迁移四川,来往的人便以占据该地方的那家人的姓氏命名。

如“李家沱”,相传早年有李氏兄弟在江边沱湾设渡口,故名为此;“肖家湾”源于湖北肖氏兄弟举家迁来,开荒种田繁衍子孙,便将此地改名为肖家湾等等。

形成了现在诸多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对重庆来说,这些具有特色的地名词也从某一方面反映了重庆的历史。

3. 方言特征词与物质文化学者沈荭在《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重庆方言特征词一节中明确提出了重庆方言特征词的概念,所谓方言特征词是指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这是从词的频度、派生能力来讲的,一个时代的特殊词,就是这个时代最常用且与其他时代不一样的词,一个方言的特征词,就是指在本区普遍通行而在外区少见的词汇[2]。

由于人文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原因,重庆方言从各方言中吸收了大量词汇,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庆文化特色的方言词汇系统,而文化中最容易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物质生活,包括服饰饮食、住房、器物、交通、劳动、娱乐等多个方面,同样这些事物也都会在方言中有所记载[3]。

本文以沈荭主编的《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为基础,参考了《四川方言词典》(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2014)以及中国方言网有关重庆方言词汇的相关材料筛选部分方言特征词举例说明。

(一) 服饰饮食类手笼子(手套),除手笼子以外还有袖笼子(袖套)、耳笼子;抄手儿重庆话,两手交于胸前叫“抄起手手”,或者“抄起两手”;瓢儿白:青菜,因茎色青中带白,形状似汤匙,由此而命名;包包白:卷心菜,叶色绿中带白,叶又紧包起,由此而命名;黄秧白,大白菜,夜色黄中带白,由此而命名;烧白,菜肴名,类似扣肉,此菜肴用肥肉制作,皮红肉白,由此而命名。

(二) 房屋建筑类梯坎儿:台阶院坝或者地坝:院子;院坝:院子;卡卡角角[ka¹ka¹kɔ²kɔ²]:角落。

(三) 器具工具类白墨[pai²mε]粉笔:白色,形状如锭墨,也用于书写;铺盖[pu¹k‘ai]被子。

重庆方言称为铺,床上盖的东西;撑花儿cen hua:撑开后似花状;飞飞儿:小纸片、小纸条,由对小纸片北风刮起后出现的状态联想而命名;手杆:手臂,因手臂像棍子,重庆人把长条似棍子的东西统称为杆,如电线杆、晾衣杆等,把人体的四肢也比喻成杆,除开手杆以外还有脚杆,颈杆,腰杆。

此类词语便是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类推而命名。

(四) 动植物类丁丁猫[tin¹tin¹mau¹]形似丁字状;渠算儿:蚯蚓;爪母儿:蚱蜢;科猫儿:蝌蚪;巢虫:蛔虫。

此类方言词汇都是根据事物的形象来命名的。

陶苇燕,夏友奎(五) 文化娱乐摆龙门阵;耍:玩重庆人爱说耍,耍字代表的意义除了玩儿还有谈恋爱、休息、休假的意思如:耍把戏、耍称、耍朋友、耍假、耍耍搭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