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实验
心理测测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心理测测验作为一种评估个体心理特征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教育等领域。
为了探讨心理测测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本研究采用多种心理测测验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学生在心理测测验中的表现,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2. 探讨心理测测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
3. 分析不同心理测测验之间的关联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共200名。
2. 实验工具:采用以下心理测测验:(1)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MBTI职业性格测试:用于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3)EQ情感智力测试:用于评估大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4)PI-R心理素质测试: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实验步骤:(1)向实验对象介绍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实验对象按照要求填写心理测测验问卷。
(3)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分析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焦虑、抑郁、强迫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2. MBTI职业性格测试结果分析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结果显示,大学生性格类型分布较为均衡,其中外向型、内向型、感觉型、直觉型、思考型、情感型等性格类型在样本中均有出现。
3. EQ情感智力测试结果分析通过EQ情感智力测试,评估大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
4. PI-R心理素质测试结果分析通过PI-R心理素质测试,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挫折应对、自我调适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五、实验结论1. 心理测测验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
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
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
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
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
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
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SDS SAS EPQ 测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SDS SAS EPQ 测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案例一SDS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受试抑郁的主观感受、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掌握个别施测的使用方法。
掌握抑郁自评量表的原理、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方法。
二、实验材料大学生心理测验系统三、实验步骤3.1进入大学生心理测验系统后再点击进入人格特点测评项目。
3.2点击测试项目名称即抑郁自评量表(SDS),进入抑郁自评量表界面。
3.3输入被试信息,确定后桌面弹出测验指导与窗口,认真阅读指导语:①在这个问卷测试当中有20个问题,请你依次回答这些问题,答案选项包括”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和”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四个选项,每一测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②该问卷测试评定的是最近一周的实际感觉;③本测验不计时间,但应凭自己的直觉反应进行作答,不要迟疑不决,拖延时间;④有些题目你可能从未思考过,或者感到不太容易回答。
对于这样的题目,同样要求你做出一种倾向性的选择。
确定阅读完毕后开始测试。
3.4按照出现题目的先后顺序作答,直至答题完毕。
四、实验结果4.1受试信息姓名:性别:年龄:XXX女20文化程度:本科测验耗时:00:00:434.2受试结果总粗分65标准总分81.25参考诊断:有(重度)抑郁症状重点提示:抑郁精神性,因子得分:6抑郁躯体障碍,因子得分:27抑郁精神运动性障碍,因子得分:6抑郁心理障碍,因子得分:26五、实验结果分析该测试结果提示受试有重度抑郁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情绪非常低落,感觉毫无生气,没有愉快的感觉,经常产生无助感或者绝望感,自怨自责。
经常有活着太累,想解脱、出现消极的念头,还常哭泣或者整日愁眉苦脸,话语明显少,活动也少,兴趣缺乏,睡眠障碍明显,入睡困难或者早醒,性欲功能基本没有。
案例二SAS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受试焦虑的主观感受、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掌握个别施测的使用方法。
掌握焦虑自评量表的原理、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方法。
心理测量实验四:画人智力测验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心理测量实验类型:测量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画人智力测验(DAPT)学生姓名:刘劼专业: 软件工程学号: 3072211037 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实验地点:西溪心理楼四楼实验日期:2010年11月1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画人智力测验的操作,特别是评分技术,能用本测验迅速筛查小学阶段儿童智能情况。
1.2实验要求本测验施测时一般注意事项与其他智力测试的要求相同。
团体施测时特别要防止相互抄袭或交谈,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座位分开。
测试应当在适宜的场所进行,要求光线适宜,安静无噪声,周围无人物图画,桌椅的大小高低恰当。
主试注意与被试儿童的合作、建立融洽的关系。
以适当的信息让被试儿童明确测验的任务。
严格按照施测程序和指导语施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实验原理简介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在狭窄的定义中是以智力测验来衡量(见智商)。
这些测验是最准确的(可靠及有效的)心智量度测验,但是它们不是用来量度创造力、个性、性格或智慧。
智力测验有很多方式,但全都是量度相同的智力。
2.2 实验内容画人测验又称为绘人测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智能评估工具,有时也用来评估人格。
1885年,英国学者库克首先描述了儿童画人的年龄特点。
此后,许多学者开始探讨通过儿童绘画来了解其智能发展是情况。
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首次提出画人测验可作为一种智力测验,并将这一方法标准化。
是适于4~12岁儿童的智力测量工具。
1963年,哈里斯对画人测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面修订,发表了“古氏——哈氏画人测验”。
1968年,考皮茨也编制了画人计分量表,并首次提出了画人测验的30项发育指标。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心理测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验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探寻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程度和自尊水平;- 探究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2.2 实验材料- 焦虑量表;- 自尊量表;- 人格特质问卷。
2.3 实验步骤1. 分发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给实验对象填写,并收集数据;2. 分发人格特质问卷给实验对象填写,并收集数据;3.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4.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结果3.1 焦虑程度与自尊水平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焦虑程度和自尊水平。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整体较为普遍,而自尊水平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来说,焦虑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0分(满分为100分),说明大学生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焦虑问题。
而自尊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8分(满分为100分),显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情况,这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环境有关。
3.2 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通过人格特质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根据问卷分析,我们将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划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尽责性。
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上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外向性和内向性,相对而言更容易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注重自我思考和内省。
大学生的神经质得分普遍较低,表明他们情绪稳定,相对不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
宜人性和尽责性是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特点。
他们温和友善,善于与他人相处,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这些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交关系非常重要。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问题,但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
教师资格-12个心理实验
教师资格-12个心理实验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小一点的孩子说不出来,而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微信订阅号NTCECN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英国超火的心理测试
英国超火的心理测试
1. 麦克尼尔人格测试(McNair Personality Test),这是一种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方面。
2.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这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抑郁程度的工具,通过评估个体在情绪、生理、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抑郁症状。
3. 斯坦福囚徒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虽然不是传统的心理测试,但这个实验在英国非常有名。
它通过模拟监狱环境,探究人类行为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权力和个体行为的深思。
4. 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包括言语理解、推理能力、工作记忆和处理速度等方面。
5. 莱克特幸福测验(Lecky Happiness Inventory),这是一种测量幸福感的工具,通过评估个体在积极情绪、社交关系、自我
价值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幸福感的水平。
以上只是英国超火的几个心理测试示例,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测试工具和实验,用于评估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通过参与这些测试,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情绪和认知方式,从而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
心理测验技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测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测验技能,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实施方法、计分方式和结果解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测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2. 掌握心理测验的计分方式和结果解释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测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多种心理测验,包括卡特尔16PF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 心理测验的理论基础。
2. 心理测验的实施步骤。
3. 心理测验的计分方法。
4. 心理测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实验前,学生需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包括指导语、施测过程、计分等。
3. 结果分析:根据计分标准,对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卡特尔16PF测验通过卡特尔16PF测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受试者的个性特征。
例如,某受试者在开放性维度上得分较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责任心维度上得分较低,表明其可能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
2.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PQ测验可以了解受试者的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例如,某受试者在内外向性维度上得分较高,表明其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较低,表明其情绪稳定,不易焦虑。
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主要用于评估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某受试者在焦虑、抑郁等维度上得分较高,表明其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六、实验讨论1. 心理测验在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心理测验的局限性,如文化差异、测量误差等。
3. 如何提高心理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还提高了心理测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心理学10个经典实验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每次给被试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KBR;为了阻止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立即听觉呈现一个三位数,如684,要求被试从这个数中迅速地作连续减3的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即要报告681、678、675等,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识记的3个字母。字母呈现与回忆的时间间隔,也即被试进行连续减3的作业的时间分为6种:3s、6s、9s、12s、15s和18s。但每次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测验,在延缓期间进行额外的干扰作业。试验进行多次,每次应用的字母和数字都不同,试验的被试是大学生。结果:当延缓时间仅为3s时,被试的平均正确回忆率高达80%,几乎都能记住3个字母,但随着间隔的时间延长,正确回忆率急剧下降,当延长到6s时,正确回忆率降到约55%;而当延长到18s时,被试的正确回忆率就只约为10%了。该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忘。(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四卡片问题--证真和证伪
给成年被试看4张卡片,其中两种的正面各有一个字母,的正面各有一个数字,一张卡片为偶数(4),另一张卡片为奇数(7)。同时告诉被试,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字母在一面,有一个数字在另一面,并提出一个规则:“若卡片的一面为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要求被试说出为了证实这个规则的真伪而必须翻看哪些卡片。(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 ”,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实验的推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还为心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0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是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会造成伤害,但在实验者的权威指示下,许多人仍然选择了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倾向。
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也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实验。
实验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天赋,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结果发现,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天赋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要判断线段的长度。
当周围的人都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参与者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选择从众。
它展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强大影响力。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模拟的监狱环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发现,环境和角色的设定使得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延迟满足实验(Delay of Gratification Experiment):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是立即获得一个小奖励,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一个更大的奖励。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自控力和成就。
三山实验(Three Mountains Experiment):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三座山的模型,然后让他们描述站在其他位置的人所看到的景象。
心理测量实验四:画人智力测验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心理测量实验类型:测量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画人智力测验(DAPT)学生姓名:刘劼专业: 软件工程学号: 3072211037 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实验地点:西溪心理楼四楼实验日期:2010年11月1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画人智力测验的操作,特别是评分技术,能用本测验迅速筛查小学阶段儿童智能情况。
1.2实验要求本测验施测时一般注意事项与其他智力测试的要求相同。
团体施测时特别要防止相互抄袭或交谈,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座位分开。
测试应当在适宜的场所进行,要求光线适宜,安静无噪声,周围无人物图画,桌椅的大小高低恰当。
主试注意与被试儿童的合作、建立融洽的关系。
以适当的信息让被试儿童明确测验的任务。
严格按照施测程序和指导语施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实验原理简介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在狭窄的定义中是以智力测验来衡量(见智商)。
这些测验是最准确的(可靠及有效的)心智量度测验,但是它们不是用来量度创造力、个性、性格或智慧。
智力测验有很多方式,但全都是量度相同的智力。
2.2 实验内容画人测验又称为绘人测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智能评估工具,有时也用来评估人格。
1885年,英国学者库克首先描述了儿童画人的年龄特点。
此后,许多学者开始探讨通过儿童绘画来了解其智能发展是情况。
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首次提出画人测验可作为一种智力测验,并将这一方法标准化。
是适于4~12岁儿童的智力测量工具。
1963年,哈里斯对画人测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面修订,发表了“古氏——哈氏画人测验”。
1968年,考皮茨也编制了画人计分量表,并首次提出了画人测验的30项发育指标。
五大人格测验实验报告
五大人格测验实验报告五大人格测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五大人格测验探究个体的人格特征,进一步了解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
二、实验过程1. 研究对象: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性别、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均衡。
2. 实验材料:使用《美国大五人格量表》作为实验材料。
3. 实验步骤:将《美国大五人格量表》分发给研究对象,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的答卷,并将数据整理分析。
三、实验结果根据研究对象的答卷,我们对五大人格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 宜人性(Agreeableness):25%的研究对象得分高,表明他们通常温和、合群、同情他人;35%的研究对象得分低,表明他们通常独立、有竞争意识、不易让步;40%的研究对象得分居中,表明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2. 神经质(Neuroticism):15%的研究对象得分高,表明他们通常具有易怒、焦虑等情绪;40%的研究对象得分低,表明他们通常情绪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45%的研究对象得分居中,表明他们情绪波动较小,但也有一定的情绪反应。
3. 开放性(Openness):20%的研究对象得分高,表明他们通常具有好奇、创造力和想象力;35%的研究对象得分低,表明他们通常较为传统、保守;45%的研究对象得分居中,表明他们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但也有一定的保守倾向。
4.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30%的研究对象得分高,表明他们通常有计划、自律、可靠;25%的研究对象得分低,表明他们通常较为随意、不守时;45%的研究对象得分居中,表明他们能够较好地平衡个人自由和规则约束。
5. 外向性(Extraversion):25%的研究对象得分高,表明他们通常外向、喜欢社交和冒险;30%的研究对象得分低,表明他们通常内向、喜欢独处;45%的研究对象得分居中,表明他们具有一定社交能力,但也需要一定的独处时间。
心理测量实验五:卡特尔16PF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心理测量实验类型:测量实验实验项目名称:16PF学生姓名:刘劼专业: 软件工程学号: 3072211037 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实验地点:西溪心理楼四楼实验日期:2010年11月22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个别施策的使用方法,能运用组合分析解释测量结果。
掌握卡氏16种人格测验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方法,掌握16PF的次元人格因素及特殊演算公式的应用。
1.2实验要求本测验施测时一般注意事项与其他个性测试及个人测试的要求相同。
团体施测时,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座位分开。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实验原理简介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关于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比较流行的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人格测验多达数百种,由于其依据的人格理论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但总的来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一类为结构不甚明确的投射技术。
由于投射技术的实施、记分和结果解释均太复杂,不是专业的心理测验人员很难掌握。
人格自陈量表的题量较大,多数用于测量人格的若干特质。
人格量表中人格调查表和人格问卷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国际和我国常用的人格量表主要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加州心理问卷(CPI)、NEO人格问卷(NEO PI)、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著名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可以测量人格的10种特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用以测量人格结构的16种特质。
也有的量表只测人格的一个方面,如“内外向量表”。
2.2 测验的结构组成十六种人格(个性)因素问卷(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Testing)卡特尔教授(Raymond B Cattell)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人格(个性)因素测验。
16pf人格测试实验报告
16pf人格测试实验报告16PF实验报告卡特尔16PF测验课程:心理测量专业: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实验类型:个别测验卡特尔16PF测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个性测验的使用方法,能运用组合分析解释测验结果。
要求:掌握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的实施、计分与结果解释方法,了解16PF的次元人格因素及特殊演算公式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什么是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即能力气质和性格,而性格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
2.个性的定义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3.个性的结构3.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
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
3.2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其中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
气质测验心理实验报告
气质测验心理实验报告研究背景和目的气质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点,与人的性格有密切关联。
了解气质类型对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验参与者的气质类型,探索不同气质类型在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气质类型对应的职业选择倾向。
实验设计和方法参与者招募共招募了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他们年龄在18岁至22岁之间,男女比例相近。
实验工具使用经典的短暂气质问卷作为测量参与者气质类型的工具。
该问卷包含3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七个等级选择,从“非常不准确”到“非常准确”。
测验程序每位参与者在实验室接受气质测验,测验时长约为30分钟。
参与者首先被告知本次测验的目的和保密原则,然后提供了测试问卷和一支铅笔。
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个项目对自己的适用程度,并在题目后的表格中填写对应的等级数字。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参与者填写的问卷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不同气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的描述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100名参与者的测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结论。
气质类型的分布根据统计结果,本实验中参与者的气质类型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类。
其中,胆汁质类型的参与者占比最高,占总体的40%,其次是多血质类型占比为30%,粘液质类型占比为20%,抑郁质类型则占比最低,仅为10%。
气质类型与人格特征的关联根据参与者填写的测验问卷,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我们发现:1. 胆汁质类型的参与者在外向性、冒险性和自信方面得分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主张和社交能力。
2. 多血质类型的参与者在社交能力和快乐感受方面得分较高,表现出乐观开朗的性格。
3. 粘液质类型的参与者在稳定性和友善性方面得分较高,表现出较温和和亲和的性格。
4. 抑郁质类型的参与者在神经质和情绪稳定性方面得分较高,表现出较容易感到焦虑和忧郁的特点。
心理测验目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理测验作为一种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教育、法律等领域。
心理测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量化数据,从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讨心理测验的目的,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分析心理测验的目的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评估心理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 探讨心理测验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心理测验的定义、分类、目的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测验案例,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 专家访谈:邀请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医学、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专家,探讨心理测验的目的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心理测验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心理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
认知测验主要测量个体的认知能力,如智力、记忆力、注意力等;人格测验主要测量个体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情绪稳定等;心理健康测验主要测量个体的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强迫等。
2. 心理测验的目的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心理学领域:心理测验用于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心理现象的规律,以及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例如,智力测验用于研究个体智力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测验用于诊断心理疾病。
(2)医学领域:心理测验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教育领域:心理测验用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
例如,智力测验用于选拔优秀学生,性格测验用于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
(4)法律领域:心理测验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
例如,测谎仪用于检测犯罪嫌疑人是否说谎。
实验报告心理测量
实验报告心理测量实验报告:心理测量1. 引言心理测量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测量心理现象以及行为表现,可以揭示人类的认知、智力、情绪、人格等方面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探究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与数据分析来加深对心理测量的理解。
2. 实验设计2.1 参与者本实验招募了40名学生作为参与者,其中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
参与者年龄均在20至25岁之间,选取相对均衡的样本以尽可能消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2.2 测量工具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经典的心理测量工具: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
这两个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实验中,可以有效测量个体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2.3 实验步骤2.3.1 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并取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2.3.2 给参与者发放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并解释每一项问题的含义。
2.3.3 参与者独立完成量表填写,时间约为15分钟。
2.3.4 收集完数据后,对实验目的进行总结和感谢参与者的配合。
3. 数据分析与结果3.1 数据整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每位参与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
3.2 结果展示在40名参与者中,有12名被测得焦虑水平较高,15名被测得抑郁水平较高,而有7名参与者同时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情况。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男性与女性在焦虑和抑郁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而年龄方面,25岁以下的参与者在焦虑水平上略高于25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但在抑郁水平上没有明显区别。
4. 讨论与结论4.1 结果解读本实验结果表明焦虑和抑郁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同时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情况。
性别与年龄对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4.2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样本仅限于学生群体,结果的适用范围可能有一定限制。
此外,采用的测量工具只涵盖了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对于其他心理特征的测量尚未包括在内。
4.3 进一步研究建议为了深入探究焦虑和抑郁的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可以加大样本规模,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引入更多的心理测量工具,以全面了解个体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格心理测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在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本实验选取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作为工具,对一组被试进行人格测验,并分析其人格特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EPQ测验,分析被试的人格特质,为被试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建议。
3. 探讨人格特质与个体行为、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1. 被试本实验选取了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男女比例均衡,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 实验步骤(1)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和意义,告知被试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2)被试填写EPQ问卷,包括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
(3)回收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被试人格特质分析通过对30名被试的EPQ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内外向维度:被试中内向型个体占40%,外向型个体占60%。
说明被试群体整体偏向外向。
(2)神经质维度:被试中神经质较高个体占20%,神经质较低个体占80%。
说明被试群体整体情绪较为稳定。
(3)精神质维度:被试中精神质较高个体占10%,精神质较低个体占90%。
说明被试群体整体精神健康水平较高。
2. 人格特质与个体行为、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关系(1)内向型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较为保守,更倾向于独立思考,较少关注他人评价。
(2)外向型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较为活跃,善于与人沟通,关注他人评价。
(3)神经质较高个体在情绪方面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4)神经质较低个体在情绪方面较为稳定,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
(5)精神质较高个体在精神健康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通过EPQ测验,分析了被试的人格特质,并探讨了人格特质与个体行为、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趣味心理测验实验报告
趣味心理测验实验报告简介心理测验是一种通过测量被试者的心理特征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的方法。
趣味心理测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结合心理学原理设计的测试项目,旨在增加参与者的兴趣并揭示其潜在的心理特征。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不同人群在趣味心理测验中的表现差异。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共招募了100名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年龄阶段和职业背景,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参与者将接受趣味心理测验的测试,而对照组的参与者将不接受任何测试。
实验组在测试完成后还会进行一些关于测试目的和方法的问卷调查。
测试过程参与者接受测试时,在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中完成。
趣味心理测验由一系列有趣且富有创意的问题组成,以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
测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涉及个人喜好、价值观、行为倾向等方面。
测试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在一定时间内给出答案。
测试结果通过对参与者的答案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 实验组参与者的平均测试时间为20分钟,对照组参与者平均用时16分钟。
- 实验组参与者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的正确率平均为80%,对照组的参与者平均为75%。
- 实验组参与者在判断题上的正确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和70%。
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 实验组参与者的测试时间较长,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更加认真投入测试,或者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思考的时间更长。
2. 实验组参与者在选择和填空题上的正确率稍高,说明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理解能力更强。
3. 实验组参与者在判断题上的正确率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测试前接受了一些有关心理学知识的讲解,从而更加了解这些问题的背景。
参与者问卷调查结果在实验组参与者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90%的参与者表示,趣味心理测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个性特点。
- 80%的参与者表示,趣味心理测验的设计很有创意,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常用心理测验方法一、心理测验简介(一)概念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是一种使心理现象数量化的心理技术,即对行为样本的客观标准化测量。
一般采用量表形式,以分数或等级对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
心理测验自问世以来,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在教育、心理、医学、卫生、体育、军事、行政管理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于能力评价、人才选拔、心理筛查和诊断、行为评定、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
(二)种类心理测验按目的、性质、方法和测试形式等的不同,分成不同类型。
1.按测试目的,可分为:(1)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用于测量智力,如比奈—西蒙量表(Binet-Simon scale)、韦克斯勒量表(Wechsler scale)、瑞文联合测验(combined reven’s test CRT)、绘人测验等。
(2)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测定个体心理品质,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16项人格特征量表(16PF)等。
(3)神经心理测验(neuropsychological test):研究脑与行为的关系,测量脑损伤引起的心理变化,如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视觉保持测验、利脑测验、视觉辨别测验等。
(4)特种技能测验(special ability test):检测人的音乐、机械操作、绘画、书写等多种特殊能力。
(5)适应性行为评定:评定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如社会成就量表、智残评定量表、儿童行为量表等。
2.按测验性质,可分为:(1)言语测验:以言语提出刺激,受试者用言语做出反应。
大部分心理测验属此类。
(2)非言语测验:即操作测验用操作或语言提出刺激,受试者用操作做出反应。
(3)言语-操作混合测验:结合上述两方面测试内容,韦氏智力量表即属此类3.按测验方法,可分为:(1)问卷(questionnaire):采取文字问答形式,衡量态度和行为。
(2)作业测验:以图形或其他类符号形式,让受试者做出特定反应。
(3)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用无结构、无固定意义的测试题,引起受试者反应,借以考察其人格特征和品质。
4.按测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1)个体测验:测验人与受试者面对面进行。
诊断性测验多属此类。
(2)团体测验:一个测试人同时对多个受试者进行测试,以班级等团体为对象的教育心理学测量多以该形式进行。
(三)测试的实施原则1.根据目的选择测验任何心理测验都有一定目的性和适用范围,有相应的信度与效度。
应根据实际需要慎重考虑选用何种测验,认真取舍。
2.与受试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若不能取得受试者信任,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受试者常无法表现出真实的反应,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所有心理测验获得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对此应做具体分析判断,作恰当解释。
儿童少年正在旺盛生长,其神经系统发育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代偿性,不能单凭一两次测试结果就轻易下结论。
4.资格认证和职业道德心理测验是严肃而科学的工作。
心理测验者应具有本科以上专业学历,接受严格训练,经考核获得相应资格,才能开展这方面工作。
5.保密测试结果涉及受试者的权益和隐私。
未经许可,不能随便向他人或单位公布。
测验工具、测验程序、记录纸、指导语等应有专人保管,不随意泄漏。
测试前不能让受试者知道内容,或进行专门练习,以免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四)实施测验的技术要求1.测试场所房间不宜太大,墙壁四周无装饰物,光线明亮柔和,安静,桌椅高低大小适宜。
主试者与受试者面对面或相邻而坐,测试开始后避免他人进出。
2.主试人首先要与受试儿童建立友好信任关系,根据其年龄、性别、性格和当时情绪,及时调整交流方式。
为消除受试儿童紧张情绪,可从日常生活开始提问,待其平静后再测试。
测试中保持充分耐心,随时对受试儿表示关心、友好和尊重。
当对方有抵触情绪或轻易放弃时要鼓励其建立信心,不能有藐视性表示。
严格按测验要求进行。
不要单纯为测试而测试。
善于观察受试儿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注意力集中程度,对指导语是否理解,有无影响测试的外来因素等。
观察要认真仔细,又不能干扰测验进程。
要有技巧的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保持中立态度,不给予肯定或否定回答。
例如可说:“这是不准说答案的呀”,“方法很多,个人有个人的做法”等。
3.受试儿年龄越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和耐心越有限。
应视实际情况允许适当休息、喝水、走动、上厕所等。
为保持小儿良好的动机,适时加以赞扬鼓励,如可结合操作,以自然流露的方式赞扬:“不错”、“加油啊”、“这个题很难,你再大一点才能学会”等,不必每一道题都用同一口气称赞,同样的赞语不能保持对小儿的鼓励作用。
测验应保持一定速度和流畅性,即不能无视其提问,又要控制谈话时间。
交谈不宜太长或话题不着边,过于催促和哄骗都会影响儿童作出自然反应。
较大年龄儿童测试时,尽量避免家长、老师在旁;小年龄者可允许父母亲一人在旁,但要告诫其不给孩子任何指导或暗示。
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用于了解被测者的心理健康程度。
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
(一)测验目的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不适合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二)理论背景SCL90最原始的版本是由Derogaitis,L.R.在他编制的Hopkin''s症状清单(HSCL 1973)的基础上,于1975年编制而成的。
曾有58项题目的版本和35项题目的简本,现在普遍得到应用的是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的版本,所以也将此测验简称SCL90。
格瑞思在中国普遍应用的版本的基础之上,分别制定了最新的不同年龄群的常模,并且将最原始的版本《症状自评量表-SCL90》晦涩难懂的解释修改为通俗易懂的、适合中国人的解释系统。
(三)测验构成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
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评定时间:可以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通常是评定一周时间。
(四)测验量表(见下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下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内下述情况影响您的实际感觉,按照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五个等级评分,分别记为1、2、3、4、5分,并在相应的分数上划圈。
1.头痛。
1-2-3-4-5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1-2-3-4-5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1-2-3-4-54.头昏或昏倒。
1-2-3-4-5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1-2-3-4-56.对旁人责备求全。
1-2-3-4-57.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
1-2-3-4-5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1-2-3-4-59.忘记性大。
1-2-3-4-510.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1-2-3-4-511.容易烦恼和激动。
1-2-3-4-512.胸痛。
1-2-3-4-5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1-2-3-4-5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1-2-3-4-5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1-2-3-4-5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1-2-3-4-517.发抖。
1-2-3-4-5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2-3-4-519.胃口不好。
1-2-3-4-520.容易哭泣。
1-2-3-4-5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1-2-3-4-5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
1-2-3-4-5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1-2-3-4-5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1-2-3-4-525.怕单独出门。
1-2-3-4-526.经常责怪自己。
1-2-3-4-527.腰痛。
1-2-3-4-5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1-2-3-4-529.感到孤独。
1-2-3-4-530.感到苦闷。
1-2-3-4-531.过分担忧。
1-2-3-4-532.对事物不感兴趣。
1-2-3-4-533.感到害怕。
1-2-3-4-534.您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1-2-3-4-535.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1-2-3-4-536.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1-2-3-4-537.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
1-2-3-4-5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1-2-3-4-539.心跳得很厉害。
1-2-3-4-5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
1-2-3-4-541.感到比不上他人。
1-2-3-4-542.肌肉酸痛。
1-2-3-4-543.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1-2-3-4-544.难以入睡。
1-2-3-4-5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1-2-3-4-546.难以作出决定。
1-2-3-4-547.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1-2-3-4-548.呼吸有困难。
1-2-3-4-5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1-2-3-4-5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1-2-3-4-551.脑子变空了。
1-2-3-4-552.身体发麻或刺痛。
1-2-3-4-553.喉咙有梗塞感。
1-2-3-4-5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2-3-4-555.不能集中注意。
1-2-3-4-5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1-2-3-4-5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2-3-4-558.感到手或脚发重。
1-2-3-4-559.想到死亡的事。
1-2-3-4-560.吃得太多。
1-2-3-4-561.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1-2-3-4-562.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
1-2-3-4-5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1-2-3-4-564.醒得太早。
1-2-3-4-5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1-2-3-4-566.睡得不稳不深。
1-2-3-4-5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1-2-3-4-5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1-2-3-4-5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1-2-3-4-5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