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对策
![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00ef6ce6bd97f192279e9d8.png)
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对策吴起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是由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及延长组构成的多油层复合连片。
所处地位的油层类型非常复杂,其中侏罗系和三叠系油层的物性差异比较大,各油层开采所需要的技术工艺以及措施规模都大相径庭。
吴起油田的侏罗纪延安组老区块地层压力低,开发潜力较低,油层含水量高、产量低、现阶段的增产措施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本文针对吴起油田低产井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对今后低产井的治理起到提供经验。
标签:吴起油田;低产井;成因;治理1 低产井成因分析1.1 低产井定义低产井全称是低产低效井,一般是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低下的油井。
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比较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石油产量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2 低产井成因储层平面不均。
包括单油层渗透率不均,油层砂体平面分布形态不均,连续性差。
并且因为地形的不同,会导致不同部位的物性差异较大。
在开发过程中,物性差的区域更容易形成低产井。
在这种情况下,石油的存储量较低,油层比较薄,导致开采难度大,效率低。
另外由于沉积环境变化,会导致层间物性差异较大,每层的开采速度不一样,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开采强度和开发效果差异非常大。
而且低渗透油田储物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多,结构复杂。
而部分油田断层多,注水的时候容易被遮挡,注水方向单一,难以连通,造成产能低下。
吴起油田所处地理位置地况较为复杂,最典型的是地下裂缝的变化。
在开发过程中,原本闭合的天然裂缝受注水开发的影响,导致裂缝扩大,注入水沿裂缝下渗,造成油井高压见水,加大开采难度。
另一方面,吴起油田部分开发单元开采时间较长,已经到了开发的中后期,油井含水量升高,水油比例增大,产油量急剧下降,形成低产井。
还有一部分情况是由于油层条件差,注入水质,钻井,射孔等施工过程中对油层造成污染,导致杂质堵塞了油层,造成油井低产。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d4eea3d1f34693daef3e46.png)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X曾双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000) 摘 要:针对高升油田水平井二次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问题,以水平井油藏精细研究及低产低效原因为出发点,开展低产低效水平井措施挖潜与综合治理研究。
通过重点开展水平井堵水、水力喷射压裂、水平井均匀酸化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为区块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高升油田持续稳产。
关键词:水平井;低产低效;水力喷射压裂;均匀酸化;高升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54—01 随着水平井开发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储层物性影响,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方面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厂水平井共42口,开井34口,其中低产低效井(日产油小于1t )7口,占开井数的20.5%。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低产低效井潜能。
1 低产低效水平井分类为了提高水平井产能,充分发挥出水平井开发的内在潜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低产低效的原因,研究影响其产能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1.1 含水上升速度快,综合含水高表现出油井产液量高、产油低、含水高。
典型井有高2-莲H 601、高2-莲H 602、高2-莲H 603、雷64-莲H602,含水率均达到88%以上,日产油量均不足2t 。
1.2 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由于注汽压力高,导致水平井注汽困难、吞吐效果差、产能低。
其中高3-莲H 3注汽投产时压力高达19.33MPa,干度不足10%,设计注气量5000t,实际注汽1124t,注汽困难。
高3-莲H4注汽投产时注汽压力高达19.8MPa ,干度不足40%,第二轮注汽时压力依然高达19.85MPa ,干度不足10%,目前日产油量1.1t ;高2-莲H303第二轮注汽时干度只有39.8%,第三轮注时汽压力高达19.49MPa,干度47.9%,注汽困难,目前日产油量2.7t 。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e0c06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4.png)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1f77d8d7f1922791788e845.png)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作者:胡燕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各类油藏经过多年开采,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油井出现低产低效现象越来越多,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本文通过对典型油藏低效井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见到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产低效、稠油、地质因素、开发因素中图分类号:TE345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1、低产低效油井界定对于稀油井:依据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将成本界定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以利润为零倒算出保本点产量。
按照我厂生产实际,保本点产量为1.07吨。
我们把日产油在1吨以下的稀油井划分为低产低效井。
对于稠油井:依据单家寺油田开发经验和目前单井周期经济效益计算,对周期产油小于600吨,油汽比小于0.15,直井日油小于3吨/天,水平井日油小于5吨/天的油井列为低效井;对于转周开井液量低于30方,温度低于60度,生产效果远差于上周效果的油井列为转开低效生产井。
2、低产低效井现状结合所管典型油藏----滨南油田和单家寺稠油为例介绍:滨南油田含油面积78.5km2,地质储量9645.5万t,可采储量1981.69万t,采收率20.5%。
截止2010年底投产油井422口,开井347口,日产液水平2900.3t/d,日产油水平971.6t/d,综合含水66.5%,采油速度0.36%,累积产油1403.82×104tt,采出程度15.23%,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74.99%,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6.68%;注水井154口,开注127口,日注水平4856m3/d,月注采比1.36,油田累积注水4668×104m3,累积注采比1.0,地层平均压降6.9Mpa,平均动液面1050m。
低产低效井(日产油≤1t)比例达到25.3%,是个典型的低效开采区块。
单家寺稠油动用含油面积19.03km2,地质储量7742.7×104t,可采储量1707.62×104t,采收率22.1%。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aed4f5f6529647d262852b9.png)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油井“低效”是指油井中的石油生产设备的各种故障或受砂,蜡,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井的运行状况异常。
难以达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能充分利用油井的潜力。
本文首先分析导致油井低效的原因,分别从施工工艺,装备研发和开发难度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增产措施。
希望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时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油井低效;原因分析;增产措施對于油田采油业来说,油井的产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其中不仅存在油井自身的储油损失这样的主观因素,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例如油井的线管设备由于受到砂、蜡等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导致其产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油井若是持续低效,那么除了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该地区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所以一定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增加其产量,降低数量。
一、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一)工艺技术落后这将会导致修复不充分的,或者是一些修井的修复工作不到位。
例如打捞,洗砂等。
事实上,修井和维护工作在油的开采和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油井的生产过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来促进我国石油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水平井提取石油的这一项技术现在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当下石油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定采矿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材料(管道,柱)不符合水平井油提取工艺的标准,导致水平井开采不能顺利进行。
此外,油井生产过程的完成测试特别麻烦,需要更高,更先进的工艺标准,这对中国目前的完井技术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二)装备研发不足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石油钻井技术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采油作业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对于水平井,分支井和小井眼钻井等这些应用来说,必要的测井设备以及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虽然国内测井设备有多种型号,但水平不同,总体水平偏低,一些设备老化,而新的测井设备成本比较高。
因此,只有改进和更新测井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c370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4.png)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摘要:石油不仅是我国战略储备能源,还是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油田资源进行开发时,其后期会出现油井产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对低产油井开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将这项工作效率提高是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在实际开采过程中,为了将低产油井效率提高,一定要从具体情况进行考虑,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高效率和稳定生产,还能达到油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产能指标以及要求。
关键词:低产油井;采油效率;方法;措施1分析低产油井采油效率低的问题1.1 地质因素对油田进行开采时,采油井会因为地质结构和地表降水等各项因素受到影响,降低油田开采效率。
再加上一些区域中的油井使用时间很长,这些都是老旧油井,其用到的设备同样很陈旧,再加上地形等各项因素影响,造成整个油井开采效率很低。
目前对油田资源进行开采时,主要采用的就是中孔渗储层,其中有很多长石砂岩,并且在岩石当中有很多杂质,实际开采过程中,处基层当中的岩石相互碰撞,机械深入地下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地质结构就会受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1.2 管理因素第一,未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开采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设备性能对整个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对开采设备进行养护处理,能够减少故障问题发生,延长其使用年限,从而将开采效率提高。
但很多操作人员觉得设备参数则是对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这方面也会威胁到设备开采水平,但并没有对设备开展养护工作,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自然和人为等各项因素共同影响,造成设备养护工作不够,这种情况下,除了会降低工作效率以外,还会加大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
第二,未对操作人员严格管理。
石油开采工作比较特殊,工作人员在操作处理时要将自身专业能力和设备质量等方面提高,这些方面会对开采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如今很多石油企业开采时用到的设备都是进口设备,这些设备用到的规范操作说明很多都是英文,加大养护难度。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71594595727a5e9856a61c5.png)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油田生产现状,从分析低效井的成因入手,结合现有治理措施,对现有低产井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效井需要采取压裂、转注、调参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今后油田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产井成因综合治理0 前言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常规油气藏大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多油井呈现“高液量、低油量”的现状,同时为了完成增产稳产的目标,更多的非常规油藏投入开采,部分油井产量递减明显,导致大量油井处于低效或无效益生产,对这部分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才能使油田保持有效益生产。
因此如何使低效井均衡开采,对低产低效井进行灵活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采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效井的判别主要采用经济极限含水来计算,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井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老井低效井,目前我厂所使用的低产低效井的定义范围是:日产油量小于1.0t的井。
1 低产井的成因通过对低效井的生产曲线、示功图、液面数据、地质参数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采出程度高、储层物性差、供排关系不协调以及机械原因。
1.1采出程度高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田经过长时间的水驱开采,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的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剩余油进行有效驱替。
这部分低效井的液量并不低,但是由于含水较高,导致日油量较低。
桩1馆陶于1983年9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大井距稀井网、分层系加密调整、放大压差提液和水平井调整四个开发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单井日产油能力低,开发效果较差。
1.2 储层物性差为了完成油田稳产增产的目标,大量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这些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层内、层间、平面矛盾突出。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类与综合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类与综合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1b0e8c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6.png)
一、油藏概况低渗储层具有低渗、油层物性差和动用程度低的特征, 呈现出低产低效井比例大的开发状况。
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析是基础, 改进措施增油工艺是关键。
针对薄差储层难动用特点, 通过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 可以有效改善油水井连通状况, 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薄、差储层压裂在工艺优化时, 细分单卡压裂层段, 增大加砂量并合理确定最佳穿透比, 可以进一步提高措施效果。
研究地区构造复杂,内部4-5级断层较多,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共有馆二、馆三、东营、沙一、沙二、沙三、沙四七套含油层系,采出程度26.3%,采收率31.1%。
二、低产低效井的形成原因分析对区域内所有低产低效井(日油≤1t/d)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排查,对每一口井所属断块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层能量、停产原因等四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调查发现,28%的低产低效井是剩余可采储量少造成的,其余72%是受能量不足、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套破转大修等原因造成的,该部分为低产低效井治理的潜力区。
三、治理的主要手段1.强化水井治理工作,想方设法提升地层能量部分油井受水井注水质量影响导致低产低效,其中存在三个主要原因:①由于开发时间较长等原因,水井套管损坏和转大修数量逐年增多,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②受储层物性差、水质不合格、注水压力低等原因影响,水井欠注严重;③由于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水井各层吸水状况差异大,多层合注时,容易导致注入水沿相对高渗层突进,对应的生产高渗层油井含水上升快,而低渗透层不吸水,能量低,对应的生产低渗层油井能量差、液量低。
针对以上原因主要实施了以下工作量。
①及时恢复井网,提升断块整体能量。
及时对套损、转大修水井进行治理,提升断块整体能量,改善开发效果。
A1井套破大修后对应油井能量下降,大修恢复注水后,对应油井A在1个月后注水见效,见效前日液10.7t/d,日油0.5t/d,含水95.2%,见效后日液13.5t/d,日油1.0t/d,含水91.2%。
低产低效井的原因分析及挖潜措施
![低产低效井的原因分析及挖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e6ee0685acfa1c7aa00cc3d.png)
低产低效井的原因分析及挖潜措施摘要:随着埕岛油田的不断开发,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一些油井的产液量呈下降趋势,由于地层堵塞、近井污染、地层供液能力不足、高含水开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油井的产液能力大幅度下降,已步入了低产低效井的行列。
目前,对低产低效井实施酸化解堵、检泵作业、调试配注等挖潜措施,对整个油田的产液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低产低效井酸化解堵检泵作业1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分析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油田的含水逐渐上升,一些油井的产液量逐日下降,最后步入低产低效井行列。
做好低产低效井的原因分析,针对性的对低产低效井实施有效的措施,将产液量提上去,对完成油气生产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1 低产低效井的特点低产低效井有以下特点: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源损耗大、高含水开采等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低产低效井的增油措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1.1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
随着油气藏的不断开采,地层能量逐渐减弱,由最初靠地层本身的能量开采,到溶解气驱阶段,再到后来的靠注水驱动进行开采,最后通过酸化解堵、检泵作业等措施,进入提液阶段,在地层堵塞、注采井网不完善等情况下,就会造成地层的供液能力很不理想,自然就造成了油井的低产低效。
1.1.2泵效低。
泵效指的是日产液量与排量的比值。
当排量一定时,日产液量与泵效成正比,泵效低导致日产液量低。
泵效低是低产低效井的一个显著特点。
1.1.3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源损耗大。
地层中的原油,经过地层、井下设备、井口设备才能被开采出来,因此,抽油设备系统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油井的产量。
1.1.4高含水开采。
当油田持续开采多年后,高含水是油田面临的普遍问题。
分析高含水原因,解决高含水低产井问题,对提高油井产液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低产低效井的成因1.2.1 产液量自然递减。
油井进入开发中后期,到了特高含水期以后,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量急剧下降,不断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31423b453610661ed9f42c.png)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摘要:结合作业区的现状,低产低效井已经占了生产井的很大一部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油井目前的现状,对低产低压井进行综合治理,延长该油井的检泵周期,减少作业产生的费用,最终降低油井的生产成本,增加油井效益。
通过对本区经验进行总结,得出一些共性的认识,进而将得到的经验进行推广,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关键词:低产低效治理方法经济效益前言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对油藏特征深入了解,注水系统配套不完善等,原油开采日趋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在目前的主要的问题。
而如何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最迫切、最实际的技术难题。
1.低产低效井定义1.1低产低效井定义低产低效井,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低下的井。
1.2低产低效井特点低产低效井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这些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3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当开发单元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2)能量补充不及时。
因注水井自身原因、井网不完善等,或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能量不足,使油井处于低效状态。
(3)近井地带污染严重或堵塞,造成油井生产水平降低。
(4)因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导致注入水沿着大孔隙突进,含水大幅度上升造成低产。
2.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对策2.1加强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加强注采关系的调整,使注采关系和水驱状况保持最佳的状态。
主要包括:(1)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
最近两年没有油井转注井,但根据前几年油井转注效果分析,转注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见效较明显。
(2)调整注采关系,维持注采平衡。
根据油藏开发技术并结合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精细化注水,使注采关系趋于合理。
(3)改善吸水剖面,对剖面上吸水不正常的层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其吸水状况。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c0ec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4.png)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采油井压裂是提高油井产能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但有时候压裂后产量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低效甚至不良的情况。
这一现象涉及多种因素,需要系统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对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采油井压裂后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等因素对采油井的生产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由于地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或者岩石的裂缝不够发育,压裂后产能受到严重限制。
地质条件也会影响压裂液的分布和渗透性,影响压裂效果。
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压裂技术和参数,提高压裂后产量。
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压裂技术,包括液态压裂、固态压裂、酸压裂等。
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对地层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为压裂作业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参数,提高压裂后的产量。
二、压裂工艺压裂工艺是影响采油井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压裂液的性质、压裂参数的选择、施工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采油井压裂后的产能。
压裂液的粘度、密度、流变性质等对液体在地层中的分布、渗流性能、裂缝的形成和扩展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压裂参数的选择包括压裂压力、压裂液量、压裂速度等,也会影响压裂后的产量。
压裂作业的施工质量对压裂后产能也有很大影响,如压裂液的均匀注入、裂缝的尺寸和形态等。
解决方案: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压裂工艺。
在压裂参数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地质条件和井底特征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压裂液、适当的压裂参数和优质的施工工艺。
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模拟软件和数值模型,优化压裂工艺,提高压裂效果。
三、井底条件井底条件是影响采油井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油井井底流体的性质、井底流体对裂缝的影响、井底渗透性等因素。
地层差异、油藏压力和渗透率的不均匀性,以及采油井的井底装备状况等都会影响采油井压裂后的产量。
解决方案:通过对井底条件的分析,选择适当的压裂技术,改善井底装备,优化井底流体性质,提高裂缝的产能。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4d8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f.png)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气田低产井治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气田产量的不断下降会直接影响油气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气田低产井的定义与原因,以及治理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气田低产井的定义与原因气田低产井指的是出产气体量较少,或者是因其他原因难以达到期望效果的井。
产生气田低产井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沉淀物:在沉积区域中形成的某些物质,如泥沙、碎屑岩、矿物、有机物质等,被输送进气藏中。
这些物质会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在井壁上为沉积物,在二次加压排气后,沉积物可以遏制气体的流动,导致井的产量降低。
•水和凝析物:在高湿气田中,存在大量水蒸气混合在气体中,当气体从井下向上升时,水汽和低沸点组分会冷凝成液体,形成水和凝析物,阻止气体的流动,并且凝析液体与产气区的岩石联系非常密切,可以引起压力溢出,导致井的产出量下降。
•底水侵入:在稠油或薄油油藏中,存在底部侵入水,水和油的密度差距致使底部处于静态状态。
当存在以水为载体的滞留区时,可以使油的有效采集因素减少,进而降低井的产出量。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的选择为了解决气田低产井问题,需要在选择治理方案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根据气田低产井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治理方案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核心井技术核心井技术是通过钻井技术和完井技术对气田低产井进行人为干预和改造。
该技术方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钻井工艺:根据具体的地质描述和测井资料,选用合适的钻杆和钻头,合理选择钻进参数,以克服井壁稳定性、井眼洁净性等物理难题。
•井壁完井:井眼设置套管和油管可以维护井眼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避免沉积物和废料的灌进油管和套管中。
此外,还可以通过井眼周围填充适当的材料,以加强井壁援力,防止井下破裂等。
增产技术增产技术是通过不改变井的受况条件(渗透率、饱和度、孔隙度)和高效增产措施,提高低产井的产出量。
增产技术的主要形式如下:•增加井位;一定范围内的单井横向水平钻井技术的应用,是目前油气开发领域在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开采费用、提高储量回收率等重要的技术之一。
浅析低产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法
![浅析低产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2b63ca195f312b3169a551.png)
153CPCI中国石油和化工能源与环保浅析低产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法黄 思(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新站作业区 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 要:油田开发至后期,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低产低效井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对新站油田某区块低产低效井进行分类,重点剖析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制定实施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对措施效果进行总结,探讨改善低产低效井的方法,对进一步提高低产低效井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低产低效井 成因 治理方法新站油田属于典型低产、低渗、低丰度的“三低”油田,客观地质条件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
油田某区块1996年投产,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目前区块共投产油井169口。
区块注水开发至今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井,这些低效井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
通过分析低产低效井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我们下面需要探索解决的内容。
1 低产低效井的分类及成因一般来说,采出程度高低可直接体现油井自投产以来的总体经济效益,也可以间接说明在目前开采条件下油井的剩余潜力,为此将低产低效井可初步分为两类:采出程度高型和采出程度低型;根据本区块目前采出程度并参考各油田的标定采收率24%左右,将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0%以上的井定位为采出程度高型,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0%以下的井定位为采出程度低型。
通过利用动、静态各项资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逐井、逐层进行成因分析,我们认为低产低效井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开发时间过长产生低产低效井区块进入到了开发的中后期之后,油井就会出现特高含水期的情况,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水油比急剧增大,油井含水大幅度上升,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特高含水低效井就会不断的形成。
这部分低效开发井的特点是投入开采时间长,累计产油量大,采出程度高。
1.2 受裂缝发育影响产生低产低效井油田66口井97井次无源微地震资料共测出230条裂缝,本区块受多方向复杂裂缝影响,平面矛盾突出。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31423b453610661ed9f42c.png)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摘要:结合作业区的现状,低产低效井已经占了生产井的很大一部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油井目前的现状,对低产低压井进行综合治理,延长该油井的检泵周期,减少作业产生的费用,最终降低油井的生产成本,增加油井效益。
通过对本区经验进行总结,得出一些共性的认识,进而将得到的经验进行推广,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关键词:低产低效治理方法经济效益前言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对油藏特征深入了解,注水系统配套不完善等,原油开采日趋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在目前的主要的问题。
而如何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最迫切、最实际的技术难题。
1.低产低效井定义1.1低产低效井定义低产低效井,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低下的井。
1.2低产低效井特点低产低效井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这些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3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当开发单元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2)能量补充不及时。
因注水井自身原因、井网不完善等,或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能量不足,使油井处于低效状态。
(3)近井地带污染严重或堵塞,造成油井生产水平降低。
(4)因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导致注入水沿着大孔隙突进,含水大幅度上升造成低产。
2.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对策2.1加强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加强注采关系的调整,使注采关系和水驱状况保持最佳的状态。
主要包括:(1)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
最近两年没有油井转注井,但根据前几年油井转注效果分析,转注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见效较明显。
(2)调整注采关系,维持注采平衡。
根据油藏开发技术并结合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精细化注水,使注采关系趋于合理。
(3)改善吸水剖面,对剖面上吸水不正常的层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其吸水状况。
低产低效油井提高产能技术措施分析
![低产低效油井提高产能技术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9ef1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e.png)
低产低效油井提高产能技术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油田长时间不断发展,低产低效油井不断出现。
低产低效油井是指产油能力低下、开采效率低下的油井。
对低产低效油井进行特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油井的产能和开采效率。
为了提高低产低效井开采效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低产低效井已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低产低压;油井;间歇抽油;设计;1 低产低效油井开发特征分析(1)产量低。
这种油井的产油能力远低于同类油井的平均水平,产量不仅不能满足开采的需求,甚至可能无法维持正常生产。
产量低的原因可能是油井地质条件较差,油层含油饱和度低,储层渗透率低,或者油井间距不合理,导致油井之间的干扰较大。
(2)采收率低。
采收率是指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原油量占地下可采储量的比例。
低产低效油井的采收率通常较低,说明油井的采油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地将储层中的原油采集出来。
采收率低的原因可能是油井的开采方式不合理,例如采用了不适合该油井地质条件的采油方法,或者采油工艺设备不完善,无法充分利用地下油藏中的原油资源。
(3)能耗高。
这种油井的开采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较多,能源利用率低下。
能耗高的原因可能是油井的抽油设备老化,能效低下,或者油井的注水设备无法实现节能效果,还可能是油井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例如泄漏等情况。
2 油井生产低产低效的原因分析2.1地质条件(1)储层特征不理想:油井所在的储层厚度较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油井采收率低。
(2)油藏压力不足:油井所在油藏的压力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推动油液运移至井口,导致产量低。
(3)油层含油饱和度低。
2.2井筒管理(1)井眼质量差:井眼质量差会导致井筒壁面破损、井眼塌陷等问题,限制了油液的流动,影响产能。
(2)井眼不规则:井眼不规则会使得套管等井身设备无法顺利下入,导致井筒完整性受损,影响产量。
(3)井筒堵塞:井筒内产生沉积物、水合物、砂砾等堵塞物,阻碍了油液的流动,降低了产能。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455e7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3.png)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油田开发多年,地层裂缝闭合,油气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开采难度增加的油田。
在这种油田中,常常会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油井产能和延缓油田的开发进程。
对于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现有的综合解堵技术,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 地层裂缝闭合低渗透老油田的地层裂缝由于长期的开采和浸润作用,容易发生闭合现象。
地层裂缝闭合会导致原有的渗流通道减少,油井产能降低,甚至导致油井停产。
2. 油气凝析在低渗透老油田中,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是变化较大的,当油气流经到低于凝析压力的地层后,会发生凝析现象,导致管道和地层堵塞。
3. 油气结垢油井开采过程中,地层油气中还会伴随有一定量的水和盐类物质,当水蒸发后,沉淀的盐类物质易形成结垢,在地层和管道中沉积结垢堵塞孔隙,降低油气渗流能力。
4. 地层渗透性降低长期开采会导致地层渗透性下降,不仅地层中含有的有效渗透通道减少,而且老化岩石中也容易出现渗透性降低,从而降低油井产能。
二、低渗透老油田综合解堵技术1. 清洗技术针对地层裂缝闭合和结垢堵塞问题,可以采用清洗技术进行解堵。
清洗技术包括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通过注入酸类溶液或高压水对地层进行冲洗,清除结垢物质,恢复地层渗透通道。
2. 热解决技术针对油气凝析问题,可采用热解决技术进行解堵。
通过注入高温热流体,提高地层温度,避免油气凝析,恢复油气的流动性。
3. 酸化技术对于地层渗透性降低的问题,可采用酸化技术进行解堵。
通过注入酸类溶液,对老化岩石进行酸化处理,恢复渗透通道,提高地层渗透性。
4. 爆破技术对于地层裂缝闭合问题,可采用爆破技术进行解堵。
通过注入爆破药剂,对地层进行爆破,重新打开地层裂缝,恢复渗流通道。
5. 微生物治理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通过注入适当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对地层中的结垢物质进行分解,恢复地层渗透性。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88a43f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3.png)
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及对策摘要:石油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能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油田开发进入后期,会出现油井产能降低,低产油井数量增多的问题。
分析低产油井开采问题,综合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是重要的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要综合实际状况,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才可以实现高产稳产,进而实现油田开发的产能指标要求。
关键词:低产油井;采油效率;节能技术;工艺设备1采油井出现低产采油效率低问题当采油井出现低产和采油效率低的问题时,可能有多个原因导致。
油藏压力下降会导致油井产能降低。
目前油藏可能已经达到了脆弱状态或储量枯竭。
油井的采收效率可能受到非均匀饱和度的影响。
堵塞、砂岩颗粒沉积或其他储层损伤可能导致低产。
油井操作问题,如设备故障、不当的提液携液比例或生产参数设置不当等,可能导致低产和效率低下。
如果油井被水淹没,油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2提高低产油井采油效率的方法2.1分析低产油田地质状况,优化开采参数优化开采参数需要从油田地质状况出发,综合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因素,以及在优化开采参数时首先要了解油藏的类型,例如孔隙型、裂缝型或岩石裂缝型等。
不同类型的油藏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和参数优化策略。
了解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对于优化开采参数非常重要。
这些参数决定了油藏中流体的流动性能,进而影响开采效率。
根据储层特性,可能需要调整井网布置、注水井位置、注采比或井筒直径等参数。
对于正在开发的油藏,了解油藏的压力和剩余油饱和度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采油效率和产量。
通过压力维持技术(如水驱或气驱),可以调整开采参数以维持压力并提高采收率。
油藏温度对油水界面张力、黏度和流动性能等有影响,对于选择合适的开采参数至关重要。
在高温油田中,采用适当的油藏冷却或加热技术以优化开采参数。
评估油藏的有效性和水驱情况,以确定合适的开采参数。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7b4a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e.png)
气田低产井治理方案随着气田的开采逐渐深入,一些渗透性不好的低产井逐渐成为了气田开采效益的瓶颈。
因此,科学有效的低产井治理方案对于提高气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低产井原因分析低产井在气田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主要原因如下:1. 储层砂体形态不规则储层砂体形态不规则、沉积不均匀会导致井段中层位偏高或偏低,使得地下水孔隙度低,渗透性差,从而影响了气井的产能。
2. 井眼环空清洁不彻底井眼环空周围的污垢、泥沙等物质附着过多,会导致沈积物堆积使得孔隙度减小、渗透性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堵塞井眼,使井产量下降。
3. 生产过程中措施不当生产过程中措施不当,如流速过大、随意排放杂质等,会引起沉积物聚集,沈积物的污染、碎屑威胁时间长了容易导致井产量下降。
治理方案低产井的治理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方案,相信经过治理,这些井的产量将得到有效提高。
1. 明确低产井的产能和效益在治理低产井之前,应该先对低产井进行产能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以制定合理的井治理方案。
2. 构建合理的井眼环空清洁和维护体系根据井眼环空污染情况,制定合理清洗计划,定期清洗,确保井眼环空畅通。
同时还应该加强井眼环空污染源控制,减少污染对孔隙渗透性的损害。
3. 采用注水压裂技术增加井壁的渗透性注水压裂是指在井下用压力将高压水注入到井轨处形成裂缝,从而使天然气在井孔与储层砂体之间得到更多流通,提高气井产能。
通过注水压裂技术修正储层砂体不规则造成的低产井现象,是治理低产井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应用化学药剂技术解决污物分层问题针对井眼环空中污物的分层问题,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技术解决,比如采用特殊的分层清洗药剂进行井眼环空的清洗,以保证井眼环空的畅通。
5. 采用起爆器技术修复老油井老油井往往是低产井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良好的起爆器技术修复老油井,使其恢复正常的产能。
结论低产井治理方案旨在针对低产井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以提高井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治理方法,可以为气田的开采和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低产低效井井堵原因及防堵解堵措施浅析
![低产低效井井堵原因及防堵解堵措施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1d180ccc7931b765ce1584.png)
后. 由大 班 配 合 人 员 由 车 载 注 醇 泵 较 高 排 量 注 入 甲 醇 . 对 采
在:
加 强 对 井 口及 管 线 的 维 保巡 护 工 作 . 将 冻 堵 风 险 及 早 发 现 并 处 理 如 若 员 工 在 井 站 发 生异 常情 况 时 不 能 及 时 准 确 地做 出
判断 . 就 很 可 能 在 堵 井 初 期 因为 没 有 及 时采 取 措 施 而 导 致 采
堵塞 。
随着 气 田 的持 续 开 发 . 气井开采 年限逐年增加 . 地 层 能 量不 断下 降 . 低产低效气井持续增多 . 目前 , 多 数 气 井 处 于 生 产递 减 期 、 稳 产后 期 。 产 量衰 减 日益 增 加 。 低 产 低 效 井 生 产 比 例 比较 大 。 尤 其 是冬 季运 行 期 间 。 非计 划 关 井 占 比不 容 忽视 。 充分发挥生产 能力 . 既 能 降 低 高 产 气 井 的 负荷 . 又 能 提 高气 井 管 理 时率 指 标 . 因 此 对 于 低 产 低 效 井 的 管 理 是 气 井 冬
年来 低 产 低 效 井 井 堵 特 征 的 分 析 . 发 现 造 成 低 产 低 效 井 冬 季
低. 到达 冰 点 时 。 管线 内的水 合 物便 容 易结 冰 , 从 而 引发 冰堵 。 ( 8 ) 人 为 管 理 因 素 的 影 响 。冬 季 气 温 低 , 且 变化异常 . 对 于气 井 的 管 理 不 能 仅依 据 往 年 的 经 验 . 还 应 根 据 实 际情 况 对
气 管 线 完 全堵 塞现 象 的 发 生
( 2 ) 有 足 够 高 的 压 力 和 足够 低 的温 度 : ( 3 ) 气流在 管线 中流 动时存 在流速 、 压力 、 流 动 方 向 改
试论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技术
![试论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0551207240c844768eaee00.png)
试论油田低产井成因及治理技术发表时间:2019-12-16T14:32:29.6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作者:张海霞仲卫芳崔海[导读] 研究区块分布零散、储层厚度平面变化大,岩性复杂多样,摘要:研究区块分布零散、储层厚度平面变化大,岩性复杂多样,部分区块受构造、岩性等多重因素影响,油水关系复杂。
复杂地质特点加上在滚动开发中地质认识不足,导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一些低产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低产及长关井比例高。
产油井中低产井占总井数的38.6%。
(2)井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无法形成有效注采关系,初期具有一定产量,但后期地层能力亏空递减至低产。
(3)分布零散、成因多样、治理难度大,低产及长关井分布较为零散,具有明显分区、成片特征,成因多样,主要受油水关系复杂、油层发育差、高含水等影响。
本文通过低产井分析成因,提出系列治理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油田;低产井;成因系统分析;治理措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储层变化大,导致油田投入开发后出现一些低效井,另外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部分井区含水突升,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和地质认识、开发规律的不断加深,无论从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方面还是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方面,都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
为此,本文通过对油田低产井的成因系统性分析,总结往年治理手段及效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理手段。
1 低产井成因分析1.1 地质因素。
这类井由于储层层发育差,投产初期具产量较低,结合地质特征和动态开发特征,地质低产井可分为含油性差、油层厚度薄、物性差三大类。
其中,油层物性差型低产井井数多,为主要治理潜力方向。
1.1.1 含油性差型低产井。
这类井主要是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受地质认识限制,开发初期对有效储层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射干层或纯水层,占总井数的12.0%。
由于目的层物质基础极差,主要通过主要更换开发层系及转注治理。
1.1.2 有效厚度薄型低产井。
有效厚度薄型井主要是钻遇砂体变差部位或钻遇断层,砂体发育差,物质基础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油田生产现状,从分析低效井的成因入手,结合现有治理措施,对现有低产井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效井需要采取压裂、转注、调参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今后油田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产井成因综合治理
0 前言
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常规油气藏大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多油井呈现“高液量、低油量”的现状,同时为了完成增产稳产的目标,更多的非常规油藏投入开采,部分油井产量递减明显,导致大量油井处于低效或无效益生产,对这部分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才能使油田保持有效益生产。
因此如何使低效井均衡开采,对低产低效井进行灵活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采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效井的判别主要采用经济极限含水来计算,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井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老井低效井,目前我厂所使用的低产低效井的定义范围是:日产油量小于1.0t的井。
1 低产井的成因
通过对低效井的生产曲线、示功图、液面数据、地质参数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采出程度高、储层物性差、供排关系不协调以及机械原因。
1.1采出程度高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田经过长时间的水驱开采,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的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剩余油进行有效驱替。
这部分低效井的液量并不低,但是由于含水较高,导致日油量较低。
桩1馆陶于1983年9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大井距稀井网、分层系加密调整、放大压差提液和水平井调整四个开发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单井日产油能力低,开发效果较差。
1.2 储层物性差
为了完成油田稳产增产的目标,大量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这些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层内、层间、平面矛盾突出。
由于渗透率较低,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启动压力高,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注水井附近,注水无效果或效果很差。
以桩702块为例,桩702块是2001年投入的小断块低渗油藏,储层渗透性差,孔隙度平均为16.0%,渗透率平均为19.0×10—3μm2,最大空气渗透率仅为29.0×10—3μm2,又无边底水能量补充,天然能量不充足,地层供液能力较差等。
1.3 供排关系不协调
机械采油系统是一个能量传递复杂及多个设备互相匹配的组合,日常应用中,要在满足地层供液能力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参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设备运行效率。
1.4机械原因
机械原因主要是指井下管柱以及泵的工作状态,在油藏储层性质、原油物性一定的情况下,油井产量主要受举升系统影响,当出现泵漏、管漏、结垢、结蜡等情况时,油井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2 低产井综合治理措施
低产井的治理对策多种多样,可以简单概括为:转(注)、调(参)、压(裂)、堵(水)、捞(油)、关(井)等,现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低产井成因,选取和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2.1转注
对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块,将低产低效井转注,可以打破压力平衡局面,从而推动周围死油区的流动,提高水驱采收率。
对储层物性差的油井,将部分低效井转注,可以缩小井距,加强注水强度,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例如702—斜11井经过更换38泵、降低冲次为2次、加深泵挂300米后仍然不能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分析原因后,将702—斜10转注,现日注36m3,取得了一定效果。
2.2堵水及调剖
对于储层非均质形成的低效井,可以采取堵水及调剖工艺封堵高渗透部位,使注入水沿低渗透部位推进,可以充分动用物性差部位的储量,增大波及体积。
2.3压裂
对储层物性差的低渗透油藏进行整体压裂改造,可以有效的动用之前开发效益较差甚至无开发价值的油藏,在提高油田资源的工业开采价值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采出程度较低的油井和对应的水井进行压裂,可以调整非均质油层纵向上、平面上的差异,起到提高注水效果、改善开发状况的作用。
2.4调参、上提泵挂
对于能量十分充足、动液面浅的油井,调大生产参数进行提液是有效且快速的增产措施。
但是一旦提液,含水会上升的比较快,这样会缩短低含水开采的时间,因此要合理的选择提液时机。
不能提液的油井,可以适当上提泵挂,减小抽油机负荷,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桩21井泵深1001m,动液面深度97m,地层能量十分充足,同时含水率已经达到97%,抽汲参数为44×4.2×6,平均日液量为50m3,该井通过提液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对于地层能量不足或者储层性质较差的油井,调小参数(主要是冲次)来降低理论排量,既可降低惯性载荷对设备和管、杆、泵的不利影响,又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检泵周期。
例如桩62—16井生产参数为44×4.2×4,泵深均为2200m,供液能力严重不足。
调小参数为44×4.2×2,供液不足现象明显改善,特效果显著。
2.5间歇开采
有一部分低产井,在生产参数已达到最小的情况下泵效仍不超过10%,连续开抽造成电力与设备方面的极大浪费,更加降低了这类井的开采效益。
采取间停间开优选管理是获得最优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当油井的动液面降到泵的吸入口附近时停抽,静止恢复动液面,等到动液面恢复到某一高度时再开井抽汲。
这样不仅提高的泵的工作效率,还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例如桩606—斜1井虽然冲次已经调为2次,但日液量仅为1.3m3左右,泵效为8%,同时该井有间出现象,可以采用间歇开采方式。
3 结论
从目前油田开发情况看,低产低效井的比例不断增加,但贡献的产量却非常少,投入产出比很低,其中储层物性差和采出程度高是主要原因。
对于储层物性较差的低产井,可以采取压裂、转注、捞油等多种措施,对采出程度高的油井,可以采取细分层系、调剖堵水等措施。
对于能够采取措施提高产量的油井,积极制定措施方案,提高开发效果,对于无法实施措施或效果差的油井,及时调参、捞油甚至关井,降低开采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兆敏等.有杆抽油系统效率分析及抽汲参数优化设计[J].石油学报,2005,26(5):102—106
[2]叶利平,崔培庆.有杆泵抽油机井抽油参数设计及规划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7,19(3):63—69
[3]周代余,梁政.低效油井合理间歇抽油制度设计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3,26(1):46—49
[4]张麦云,白学东等.低产油井间歇生产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J].钻采工艺,2008,28(3):68—70
[5]毕生.特高含水开发期低效井治理方法探讨.河南石油,13(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