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和文化交流。
(3)认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和文化交流。
(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贸易往来的具体情况。
(2)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贸易往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2)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和文化交流。
(3)分析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
5. 课后作业:(1)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标注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合作情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了解了X骞两次出使西域(路途的艰险与通西域的线路)2.了解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与丝绸之路(含义与线路)3.理解了X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堂导学: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1、匈奴的概况2、秦与匈奴的关系: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
3、汉与匈奴的和与战: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______ 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
汉武帝相继起用______ 、_______ 等将领击败匈奴。
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_______ 嫁给他。
_______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问题探究1:秦、汉和匈奴的关系主要是什么样的?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二、X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汉朝把_____ 和______以西,包括今_______ 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2、目的:3、过程:(1)公元前___年,汉武帝派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公元前___年,___再派X骞出使西域。
4、意义:开辟了,加强了。
5、西域都护:公元前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问题探究2:X骞为什么出使西域?起作用是什么?三、丝绸之路:1、路线:从___经河西走廊、今___、通往___、___直到___问题探究3:从地图上找到X骞出使西域路线与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比较异同。
2、作用:中国的___以及___、___、___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___、___以及佛教、___、___、雕塑等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___的桥梁。
问题探究4、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这条路开辟的意义如何?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蒙古“昭君出塞”,这说明匈奴与西汉实行过什么政策3、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A.某某河西走廊B.某某、某某C.某某和更西的地方D.某某地区4、西汉X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5.今某某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A.X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辟6.我国的丝绸在西汉时期,通过横穿欧亚大陆的商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中亚和欧洲各地。
历史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3.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A、张骞没有完成使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二、材料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
(各举一例)
(2)请列举为民族融合中做出贡献的事例。
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2)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三、将汉武帝和秦始皇在政治、军事、思想和经济上的措施列成表格总结出来,。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导学案
课题: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学习目标1、了解通丝绸之路的经过、路线和意义2、西域都护的设置3、开辟了中西交通的商道丝绸之路学习重点:掌握张骞通西域及其影响学习难点:掌握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路线学习过程:一、反馈抽测二、自主预习1、汉朝时,人们把_ ___和__ ___以西的新疆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西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控制,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2、汉武帝派于_ __年和__ _年两次出使西域。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建立了西汉与__ __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_ ___的交流,促进了__ _的开发。
使西域逐渐纳入了中国版图。
4、丝绸之路路线:从__ _出发,经_ __,今地区,到达_ __、南亚和__ __,再转运到___ __即古代罗马5、丝绸之路的意义: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__ __的交流。
6、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府开始的时间是_ __年,其标志是西汉设立了_ ___。
7、东汉初年,东汉派出使西域。
公元73年,班超派36人首先到达西域东部的鄯善。
班超在西域活动近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三、合作探究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主要目的、结果分别是什么?、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3、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门,经西藏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4、西汉的张骞说:“我通”东汉的班超说:我也通。
西汉的卫青、霍去病说:我打;班超说:我也打。
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什么?5、,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体现在哪些方面?汉朝传到西方:西方传到东方:四、梳理巩固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五、当堂检测1、西汉时,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各地的联系()A班超 B卫青 C张骞 D董仲舒2.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
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线索为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材对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出使西域的概况、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及丝绸之路的路线均作了直接的阐述。
对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内涵,对张骞富有责任感的品质等历史价值观的渗透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拓展空间。
二、学情分析:到初中学习几周的初一学生对老师和书本的依赖较强,但有着难能可贵的好奇心与活跃的思维。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才能真正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及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2)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辨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丝绸之路路线图的识读,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正确认识张骞在汉与西域交往及丝绸之路开辟中所作出的贡献,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探究,学会运用时空观念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情景体验等过程,进一步掌握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史实及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理解他勇于探索、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2)通过对丝绸之路意义和文化内涵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通过开展乡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2.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教学,史料教学,板块教学六、课前准备:播放《丝绸之路》mv教学过程导入:结合《丝绸之路》mv激情导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路延绵,风光无限!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魂牵梦萦的斑驳岁月。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学案
教学内容:历史科第三章(单元)第16 节(课)课题: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和地理学科整合。
以及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教学重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
教学方法:自学法,学生互动识图比较法,圈点批示法自学指导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随着封建国家的日益富强,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交往日益加强,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是占据优势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秦汉大一统文明。
由此领悟到“交流扩展视野、交流促进发展”的深刻内涵。
自学练习:1.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
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______ 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
汉武帝相继起用______ 、_______ 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_______ 嫁给他。
_______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精选10篇)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精选10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篇1[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相关多媒体[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3、讲授新课:一、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4、小结。
5 、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篇2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高中地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特点和影响。
3.分析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吗?它有什么作用?”2.讲解汉通西域讲解汉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如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分析汉通西域的意义,如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控制,促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汉通西域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3.讲解丝绸之路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如从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到达欧洲。
分析丝绸之路的特点,如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涵盖陆路和海上两条路线,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
4.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讲解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如传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引入外国的金银、香料、珠宝等商品;推动文化交流,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
分析丝绸之路对现代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
5.课堂讨论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哪些积极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四、板书设计1.汉通西域历史背景意义路线2.丝绸之路路线特点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使学生了解了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地理素养。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导学案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导学案一、张骞通西域1、张骞通西域:西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地区,称为西域。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目的: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赶到西域的大月氏。
经过:公元前138年,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后率众逃脱,辗转来到大月氏,但他们无意与匈奴打仗。
张骞回来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西域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从此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频繁。
2、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为了恢复对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出使西域。
班超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
他在西域经营近30年,进一步加强了的联系。
4、班超派出使大秦,后来大秦也派使者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直接交往。
二、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再转运到,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汉武帝以后,又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阅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你们这样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学点归纳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鲁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 (1)
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4.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通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的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种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在我国现在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6)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 议。
A④①③②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13、李明和历史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去实地探访古代的“丝绸之路”,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①西安②银川③河西走廊④敦煌⑤太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
14、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B西域第一任都护是班超
C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
重点
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五步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
你知道葡萄、核桃的原产地在哪儿吗?这些都和两汉时期一个叫“西域”的地方有关。那么西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地方?古时候西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丝绸之路”吗?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
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教材分析】本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鲁教版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大一统的汉朝政治、经济方面的延续。
其中,汉通西域中的张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发。
丝绸之路展现了中国首次对外交往的精美画卷,学习本节内容对今后中外交流史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内容产生兴趣,通过直观的地图、丰富的图片、角色扮演等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来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以及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通过左图右史的方法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西汉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时空观念。
3、感受张骞的个人的魅力,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认识,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打破教材的顺序,将有关丝绸之路的内容合理整合,以三个板块一人、一路、一世界的形式呈现。
2、引导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都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西方的物品会在中国出土?你眼中的丝绸之路?等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扮演丝绸之路的商人,设计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汉朝时期,我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进行交流的历史。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和商品贸易。
教材还介绍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以及他为开辟丝绸之路所做出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古代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会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人文交流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学生对张骞这位历史人物可能会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学让他们了解张骞的事迹和贡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和终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使学生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经历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明白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和终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经历和意义。
难点: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以及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呈现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和终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经历和意义。
初一历史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初一历史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自主探究】1、甘肃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
这是用做的纸,也是纸。
2、时侯,宦官用、、和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3、造纸术发明的意义:4、时期,数学成就显著。
成书于时期的《》,是一部名著。
这部书总结了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
5、东汉时期科学家制造了一种仪器,能,叫做,这是。
6、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是和。
7、华佗的贡献:①②③8、张仲景的贡献:。
【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指名讲述引言中的故事,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师讲解主要内容: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九章算术》和地动仪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九章算术》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请一名学生介绍张衡的生平,教师根据情况做补充;3、根据课本内容分析讨论:地动仪有什么价值?第三子目:华佗和张仲景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归纳总结: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华佗、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活动与探究(出一期历史小报,归纳概括出本课所涉及的秦汉时期重要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可穿插有趣小故事。
)【思维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事业,提高能力)纸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在第一张纸出现以前,人类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传播媒介,中国的简、帛,埃及的纸莎草纸,欧洲的羊皮书卷,都曾在人类传播技术史上占有过一席之地。
但是,当纸张出现以后,它们又都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集万千优势于一身的纸张。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在带给人类传播和书写的便利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
试想,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有人要写一本书的话,就得把整个竹林砍倒才够书写材料之用。
一个官员日常所要批阅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秦汉开辟西域和丝绸之路(教课方案)大连第三十七中学赵红所属学科:历史适于的年级: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剖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6 课。
本课是一节重要的介绍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的课文,主要叙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这节课是在继对秦汉政治制度加以介绍后,从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秦汉两朝的内容作了增补。
进而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秦汉两朝的历史。
本课共有三目,即“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核战关系”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第一子目是小字部分,对后两个子目的睁开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子目是第三子目的前提,第三子目是第二子目的发展持续。
三个子目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行。
本课中的小字部分、“每课一得”、“资料阅读”和十幅图片、表示图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增补作用,可指导学生在过程中阅读。
本课的要点是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中的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张骞通西域。
这里包含许多的较生分的地区名以及行走路线的复杂。
别的,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二、学情剖析学生在对秦汉大一统举措的详细学习后,对此期间的民族交往、经济发展的学习易于接受。
此外,初一学生感性认识是较激烈的,讲课过程中应把更多理性的东西,转变为学生们易接受的、理解的知识来教授。
可经过多媒体投影演示大批的路线图、表示图和人物肖像图,帮助学生风趣而有效的学习。
三、教课目的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叙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沟通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域的观点。
叙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认识西域都护府的设置状况。
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
经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表示图”初步掌握辨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术。
能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课前要修业生采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采集中原王朝通西域相互输出的物件、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育经过多种门路采集资料获得知识的方法。
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大体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
3、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线路图、丝绸之路线路图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把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技术。
4、能够正确熟悉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育学生全面熟悉试探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5、在小组讨论,课外查询资料的进程中,培育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程与方式1、由西域、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出本课课题,引发学生学习爱好,拉近历史与今天的距离。
2、以学生自主地学习活动建构知识为主,教师起帮忙、指导的作用。
3、采纳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4、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明白得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培育学生不畏艰巨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2、增强学生建设西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通过开通丝绸之路后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熟悉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熟悉到不管古今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进展的深刻内涵。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熟悉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腹地位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进程(一)学情分析爱因斯坦曾说:“爱好是最好的教师。
”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确实是爱好为主,感性熟悉仍占重腹地位。
他们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略有耳闻。
这些都能够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开发性资源,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开辟道路。
而且初一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情愿展现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勇于发表观点。
基于以上的考虑,教师能够选择从学生的爱好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在对话交流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知识的建构。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科《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_ 潘浩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5、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时期,人们把今和以西也就是今天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2、帝时,为联络被匈奴赶走的人,派于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年西汉政府设管理西域。
从此今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通过、、到达,最后到。
5、汉武帝后,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历史上著名的。
6、东汉时期,在西域苦心经营了三十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他曾派部下大秦(古罗马)。
年大秦派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合作探究】思考:1、在课本示意图中找到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位置,它们和西域有何关系?2、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3、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4、结合课本完成P86探究练习题:(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
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回答问题的小组将获得有关西域的奖品作为鼓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导入新课——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内容P91-94,根据下面提纲预习新课。
1.路在何方——西域的位置: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丝路再现——丝路示意图:
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丝路探险
1.路在何方:观看微视频《图说西域》,导入西域概念的学习。
2.乡关何处:阅读教材P91-92,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合作探究张骞的精神?并展示交流。
3.天涯归路:阅读教材P92,掌握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明确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投笔从戎:阅读教材P93-94,观看微视频《投笔从戎》,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故事。
板书:二、丝路辉煌
1.梦回千年 丝路再现:阅读教材P92,根据动态地图探究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2.穿越千年 商旅不绝:模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掌握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
3.扬帆起航 行者无疆:阅读教材P93,观看微视频《海上丝路》和地图,了解海上丝绸之路。
4.丝带飞舞 铸就辉煌:合作探究,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并展示交流。
板书:三、丝路重生
展示现代丝绸之路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短诗,情系丝路,祝福丝路!
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
1.选择题
(1)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探险家是 (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 138年
D.公元 119年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4) 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 (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7)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 ) 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8)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开辟于____(朝代),它是古代连接___洲和___洲的陆上要道。
(2)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地名,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的是_______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D.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
五、课堂总结: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丝绸之路?
——反转思路:大括号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
最后在短诗《情系丝路 共筑中国梦》中祝福丝路,结束全课。
附录:※ 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