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合集下载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梁启超
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代 表 作:《变法通议》


否定君主专制
思想主张: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著书: 翻译《天演论》
以西方进化论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武器
意 义: 用民权否定君权, 直接果:失败 4、意义
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军事 技术 的具体内容 未实践 实践
历史影响
先进的科学技术
君主立宪政体
进行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推行30多年后失败 昙花一现 引导人们关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起到思想启蒙作 注世界形势, 历程的第一步 用,促进了人民的
对当时的思想 解放有重要启 迪作用。
觉醒,是中国近代 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表格的内容 思想主张 背景特征
“师夷长技以 制夷”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 建 开始……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 (甲午中日战争) 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 加深…… 大大加深……(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 朝 统治。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 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 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 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编写书籍 《海国图志》
主要观点
核心或实质 影响
了解、研究世界 提出“师夷长 情况、师夷长技 技 以制夷”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 国割地赔款
闭目塞听 盲目自大
1861~1895 洋务运动
“林魏”睁眼 看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世潮=先进技术(实践)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世潮=先进技术(理论)
材料: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 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也。
介绍外国人对中 国的看法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 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 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鸦片战争,中 国割地赔款
闭目塞听 盲目自大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 扬维新变法理论?
1)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 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
代表人物
主张
著作和活动 共同点
康有为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公车上书;
维发
维新变法第一人论,主张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阅读材料,康有为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认识? 关键:立宪法、开国会
原因: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
代表人物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梁启超
主张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PPT模板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PPT模板

亦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㈡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19世纪60—90年代)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再到陈独 秀、 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学西方—资本主义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 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著名畅销作家,评论家,书法家、诗人和艺术鉴赏家)
“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
张之洞:“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 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目录
1 学习目标 3 合作探究
2 新知导入 4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进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 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⑴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 书始。
⑵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⑶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本课小结
地主阶 级
抵抗派: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 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 早期维新派:王、郑 君主立宪(未实践) 康梁维新派(戊戌变法)
器物
资产阶 级
制度
系统施政纲领(实践)
趋势:渐进深入
(07重庆综)主张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 著名人物是
(2006年重庆卷)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 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 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同:师夷;异:制夷;林、魏以“师夷”为手段,“制 夷”即“反侵略”为目的;洋务派同样以“师夷”为手 段,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才是在与列 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60年代)
(1)背景: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 略不断加深;②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思想主张: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 宪制;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商战;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知识。 (4)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1)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2)张之洞《劝学篇》。 3、思想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西学:指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纲常伦理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实践:洋务运动
(03广东大综10)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 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 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 理”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 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5)思考: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方 面有何显著特点?为何有此特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康有为(1858—1927)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 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 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 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结合 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减少变法阻力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主张变法
梁启超(1873—1929)
封建君主是“大 盗窃国”,主张 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 的公仆。 观今日之世变, 盖自秦以来未有 若斯之亟。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严复(1854——1921)
主权在民
维新派代表的主要主张
维新代表
康有为
维新主张
借孔子否定专制,主张变革,实行 君主立宪 阐明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 宣传进化论,主张变法维新
梁启超
严 复
共同点: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③变法图存
②主张君主立宪制 ④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变法思想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及评价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评价: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 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异 目 的 结 果
5、评价
积极性(客观):
(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实践) (2)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具有进步意义 局限性(主观): (1)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制度
(2)强调维护封建体制阻碍人们思想解放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 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 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 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 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 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洋务派对西学的兴趣中,并不包含着追 求更高远的社会目标与伦理思想的内在精神要求和丰 富的社会内涵。在洋务派看来,‚师夷长技‛的目的 仅仅在于‚制夷‛。如果‚夷‛已被制,或者以无 ‚夷‛可制,目的已经达到 ,‚师夷‛也就自然失去 其存在的价值。——萧功秦著《儒家文化的困境》 材料二:‚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 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 进不了门,落不了户 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 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 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冲 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七)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中体‛应 是对于‚西用‛的限制,但‚西用‛既借 ‚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 求而发生影响,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 的范围,实际却很难如愿。当这种矛盾日 益明显之后,更开明的人们就会在事实的 刺激下因势利导,走出更远的一步。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谢》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直接目的: 向西方学习,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意 义: 启发,拓宽,奠定
探究一:阅读材料:该何如评价林、魏的事迹及思想?
材料三: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 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 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 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 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 当60年代郭嵩焘、冯桂芬重新提起《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的时候,20年的光阴已在昏睡中丧失了。读史至此,往往使 人扼腕久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北师大版-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北师大版-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2)想一想: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3)为什么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 变法理论? 目的: 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根本原因: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级力量弱小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变则通,通则久。——《变法通议》
这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兴民权、设议院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 把生物进化论引进代到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社会政治领域先进的中国人”之一,称他为中 国近代启蒙思想第一人。 1898年出版了《天演论》一书 ,利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
(1)林则徐 ——中国近代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为什么说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收集西方信息; ②设译馆,编译西方书报,如:
《四洲志》 ——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
《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 (2)魏源
三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Leabharlann ④他不敢与封建势力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1873-1929)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 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 制”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 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
,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
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 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丌但 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丏是 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⑵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 A、康有为 • ①思想主张及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 想;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 者恪守祖训、反对变革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 》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系统 阐发变法理论。 • ②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不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 ③评价:有力的批判了封建顽固势力。(他的思想被 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2)编译《四洲志》 《各国律例》 (3)仿制西方战舰,迈 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海国图志》书影
——魏源
“不善师外夷 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 兵之法。”
要不要 维新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宁亡国不可变法 实行君民共主的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 议院,实行君主 君主立宪政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立宪
要不要提倡 西学,改革教 育制度
坚持科举取土,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反对西学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③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作用
内容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实践 掀起洋务运动 影响
倡新学,兴民权,定宪 法,实行君主立宪 掀起维新变法 思想启蒙
• 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第8课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内容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依次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展示的图片、代表人物的言论资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不能救国,理清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想历程。

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并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大夫对待西学(技术、器物)态度的变化中,能认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价值。

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解答,认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转变的艰难过程,体会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冯桂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见识和勇气。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临危思变、善于应变的积极态度和敢于担当、敢于除旧立新的责任感及爱国情怀。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在借鉴和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或断章取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共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依据据课程标准,维新变法思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评价是历史思维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因此,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是本课难点之一。

教学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可引用诸多历史著作中的大量材料,部分材料学生阅读有些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的学案可事先给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边演示幻灯,边讲述:在欧洲迈进近代门槛之后,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不断解放,同时近代自然科学不断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昂首向上、积极进取状态。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0张PPT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0张PPT优秀课件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
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封建统治
评价: 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 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 好舆论环境。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 (45) )特实点践--— 儒-戊—家西思戌想方变结资法合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6)意义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 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 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出现。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宁 夏县级优课)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宁 夏县级优课)
思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说明问题?
当时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心态;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材料三:比较近代前夕中西经济状况:
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中国
西方近代 工业经济
西 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
——地主阶级抵抗派
必修三专题三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预习并思考
• 先进中国人什么时候 “开眼看世界”? • 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 • 有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 • 他们主要做了些什么?
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6.评价
自由论坛 如何评价中体西用?
京师同文馆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北洋海军
封建统 治制度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广方言馆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局 福州电气学塾 南洋海军
中体西用之 我见
西方科 学技术
6.评价
积极性(客观)
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新式人才,客观上刺 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 略 ,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3.思想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学习思考: 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重点)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 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材整理1“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1)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清廷朝野感到震惊。

(2)一批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寻求御敌之方。

2.代表人物及其活动(1)林则徐①贡献: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①贡献:1842年,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X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②作用:启发了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为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教材整理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

2.形成(1)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X之洞撰写了《劝学篇》,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内涵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

4.评价(1)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它强调的维护封建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起着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材整理3维新变法思想1.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维新思想日益激荡。

2.理论依据(1)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严复的译作《天演论》。

3.代表人物及其主X(1)康有为①《新学伪经考》猛烈抨击了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 性
•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的特点: ●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共同主题: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合作探究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 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 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 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 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 设立译馆, • 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 (近代中国魏源和《海国图志》
①编写:
编写《海国图志》 (当时介 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②主张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工业;筹划海防,创立三支海军; 培育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6.评价:
积极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局限:
只学西方科学技术,未触动封建旧制度。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代表 人物 背景
王韬,郑观应等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 西方科技 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顽固派的阻挠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 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 也。 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 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 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自序》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的道路,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拓展历史思维
探究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 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1)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 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
2)代表人 物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3)基本主张:
康有为——借经学、孔子名望,否定专制,传播 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梁启超——抨击专制、倡导民权。 严复——用进化论激励变法
百 日 维 新
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结果: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维新思想的失败 2、失败原因:A、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具体内容 •
方法
目的
——《海国图志.序》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2、主要代表人物:
(1)林则徐 (2)魏源 地主阶级 抵抗派
3、影响:
积极: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 的启迪作用,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 术上,未涉及到变革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①第二次鸦片战
争②太平天国运动)
2.含义:
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 “中学为体”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主张学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 “西学为用” 学技术。 3.提出者: 洋务派
4.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掀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 5.实践:
材料一
造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跪着:借助儒家思想 ,宣传维新变法
第8课
一、“开眼看世界”
探究问题1: 中国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开眼看世界”的?
1、背景:
① 清王朝危机四伏、对西方情况一无所知
②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对外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
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等
一、“开眼看世界”
2、主要代表人物: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张
评价
①局限性: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②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
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90年代康梁思想
①政治: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主 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1)背景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