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人卫版

合集下载

人卫版生理学---血液

人卫版生理学---血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如 10%的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 积和形状的盐溶液。
• 注意: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但等渗溶液不 一定是等张溶液。输液时必须输等张溶液。如 1.9%的尿素是等渗液,但不是等张液。
晶体渗透压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一)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
比。
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 正常成年女性为37%~48%。
• 意义
(二)血浆
(二)血浆
水(91%~92%)
血浆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溶质(8%~9%)
纤维蛋白原
无机盐:Na+、K+、Ca2+、Mg2+、 Cl-、HCO3-、HPO42-、SO42-
正常值:300mOsm/L,相当于5790mmHg (770kPa)
单位:毫渗透克分子( mOsm)毫渗
(四)血浆渗透压
1.晶体渗透压 形成:血浆中的NaCl、葡萄糖、尿素等 (主要是NaCl)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晶体渗透压对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 衡及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起重要作用。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 0.9%的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
细胞生成素或直接刺激红骨髓造血
3、红细胞的破坏
•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 为120天
• 衰老的红细胞被血 管中的中性粒细胞 或单核细胞吞噬;
• 也可在流经肝、脾 时被巨噬细胞吞噬。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被吞噬后,Hb分 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 二者被摄取回收再利用。
临床联系:脾功能亢进时, 红细胞破坏过多,形成 脾性贫血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人卫版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等。

2、稳态(homeostasis):也称内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功能状态的变化作为反馈信息作用到一定的感受器,后者将反馈信息输送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活动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例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等。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进行,称为正反馈。

例如妊娠反射、排尿反射等。

6、负反馈的调定点(set point):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一旦偏离调定点的范围,则可通过反馈控制使其回到调定点范围。

7、重调定(reset):调定点并非永恒不变,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调定点的变动称为重调定。

8、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应快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9、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应速度慢,不够精确,作用持久,范围广。

可分为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等。

10、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范围小,幅度小,机体内较少的调节方式。

人卫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

人卫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
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心肌兴奋性低
精品课件
超常期:从-80mV 到-90mV ,给予阈下刺激就能产生
新的动作电位。心肌兴奋性高
精品课件
(三)传导性
房室延搁:心室收缩发生在
心房之后,有利于心室的充盈 和射血。
精品课件
(四)收缩性
1、对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依赖大 2、有效不应期长,不发生强直收缩 3、同步收缩,心房心室同步兴奋和收缩
室缩 0.3s 室舒 0.5s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动周期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肌 房缩、室舒 室缩、房舒
瓣膜 房室瓣开、 房室瓣关、 动脉瓣关 动脉瓣开
血流 房→室
室→动脉
心音
第一心音
时间
0.1s
0.3s
精品课件
全心舒张期 室舒、房舒 房室瓣开、
动脉瓣关 房→室
第二心音
0.4s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
精品课件
(一)自动节律性
1.、自律性:心肌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 能自动的产生节律性兴奋
2.、窦性心律: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3.、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精品课件
(二)兴奋性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有效不应期:从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
新的动作电位
精品课件
相对不应期:从-60mV 到-80mV ,给予阈上刺激才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搏出量为60~80ml,平均为70ml 2、每分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
每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4精品.课5件~6L/min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3、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 (1)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生理学人卫版第1章

生理学人卫版第1章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 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的任务: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 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要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机体在中枢系 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传入N纤维 中 枢 传出N纤维 效应器 感受器
神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反应准确,持续时间短。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
细胞是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及其亚 微结构又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所以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如,骨骼肌收 缩时的肌丝滑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通透性的改 变和离子的跨膜移动;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基因表达的 改变等。这一水平的研究一般采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所获得的 知识和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和普通生理学 (general physiology)

(二)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直接接触 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作用: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 O2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
也只能直接排到内环境中。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
的地方。
二、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人卫版第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共43张PPT)

人卫版第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共43张PPT)

二、自动控制系统
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指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正反馈信息
指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负反馈信息
功能活动 功能活动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 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 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大量
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条件,排
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单化,便
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
功能影响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 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 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例如:外界、大气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1.人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2.外环境对人的作用。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理意义: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 保护意义的调节机制。如一些毒素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引起高热。
节作用。
(二)自身调节的特点:作用非常局限。
(三)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的

生理学人卫版第二章

生理学人卫版第二章

原 发 性 主 动 转 运 示 意 图
继 发 性 主 动 转 运
(四)入 胞 和 出 胞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分为三类: ①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神经递质); ②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激素的信号转导);

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
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意义: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静 息 电 位 测 定 示 意 图
A
电极A与B均置
于细胞外表面
B:电极A置于
细胞外,电 极B插入细 胞内,记录 到细胞内外 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产生条件主要有两
个: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即存在浓度差; ②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cell)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的基 本功能包括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信号转导功能、生物 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本章要求
掌握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形式和特点; 2.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转运机制;
3.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本节主要以骨骼肌为例讨论以下内容: ① 运动神经的兴奋如何传递给骨骼肌细胞使它产生兴奋; 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如何引发收缩;
③ 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④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⑤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 接头前膜:是运动神经末稍嵌入肌细胞膜的部位 ; 接头后膜(运动终板或终板模):是与头前膜相 对应的肌细胞膜;

生理学人卫版第1章ppt课件

生理学人卫版第1章ppt课件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完整人体可划分为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若干 系 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 统 由若干器官相互联结而形成,如循环系统由心脏、 血管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 和 肺所构成,而消化系统则由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和大肠所组成。各器官又由不同的组织和细 胞 所组成。因此,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全面研究,大 致 可分为三个水平。
(一)器官和系统水平
人体对生理党的研究最早是从器官和系统水平开始的 ,并获得和积累了大量的生理学基本知识。这一水平的研究主 要是从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如心脏的射血、肺的呼吸、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肾的尿生成 等。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有利于把复杂的整体化整为零, 从而更加方便也更加准确地把握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进行这地水平的研究可应用多种方法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 验,但更多采用急性动物实验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法既可 进行在体实验,也可进行离体实验。这一水平的研究及其所 获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学(organ physiology)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 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 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 研究手段。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
细胞是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及 其亚微结构又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所以细胞和分子水平的 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如,骨骼 肌收缩时的肌丝滑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通透性 的改变和离子的跨膜移动;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基因表 达的改变等。这一水平的研究一般采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所获 得的知识和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和普通生 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生理学人卫版.ppt

生理学人卫版.ppt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 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 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 研究手段。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 生理学( 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体 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的任务: 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 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要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 (2)离体实验
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条件,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单 化,便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组 织或细胞的功能影响。
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含义: 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 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3.稳态的实现:整体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 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 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 生疾病。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physiology) 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的信号蛋白
1、G蛋白耦联受体 2、G蛋白 3、G蛋白效应器 4、第二信使
(二)主要的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1.受体-G蛋白-AC途径:Gs和Gi家族
2.受体- G蛋白- PLC途径:磷脂酶将二磷酸磷脂酰肌醇水解成 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
?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生长因 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成纤 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 素)。
膜电位几种状态
? 极 化:安静时存在于膜两 侧的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 ? 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 ?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
三、动 作 电 位
?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酪氨酸激酶结合受 体
? (二)鸟甘酸环化酶受体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bioc-lectricity):是指一切活细胞
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的电 现象。
两种表现形式: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受
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二、静 息 电 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是指细胞处于静息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cell)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 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信号转导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 功能
本章要求
掌握
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形式和特点; 2.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转运机制; 3.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 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 5.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6.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耦联物质。
简称钠泵,也称Na+-K+依赖式ATP 酶 作用: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浓浓度差将细胞内的3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2个K+移入膜内,因而保 持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
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 条件;②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人细胞内, 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③钠泵活动最重要的 在于它能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势 能贮备。这种势能是细胞内外Na+和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 位差移动的能量来源。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糖 类物质。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的基本内容
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
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特点: 1.液态 。 2.脂溶性物质易通过,水溶性物质选择性通过。 细胞膜两侧正常的离子分布: 膜外主要阳离子-Na+、Ca2+ 膜外主要阴离子-Cl-、HCO3- 膜内主要阳离子-K+ 膜内主要阴离子-Pr-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概念:物质在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1、逆浓度 2、耗能 3、必需要泵蛋白的帮助 对象:水溶性物质
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二者区别: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 能量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 能量
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
? 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影响而开 放,这类化学物质(配体)主要来自细胞外液,如激素、递 质等;
? 3、机械门控通道: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如 触觉的神经末梢、听觉的毛细胞等都存在这类通道。
2. 载体介导(via carrier)的跨膜转运(载体运输)
定义: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进行的易化扩散。 对象: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 特点: ①载体蛋白质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二) 易化扩散
1、定义:水溶性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梯度 的转
运过程。 2、特点:1)顺浓度 2)不耗能 3)必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3、分类
1、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示意图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门控离子通道分为三类:
? 1、电压门控通道:在膜去极化到一定电位时开放,如神 经元上的Ca2+ 通道;
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意义: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B:电极A置于

细胞外,电 极B插入细

胞内,记录

到细胞内外 的电位差
A 电极A与B均置
于细胞外表面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产生条件主要有两 个: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即存在浓度差; ②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 单纯扩散
1、概念: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顺浓度梯度的自由转运过 程。
特点:1)顺浓度 2)不耗能 3)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对象:O2、CO2 2、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
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3、影响扩散量的因素:①浓度差:是物质扩散的动力;②
通透性:通透性愈大,扩散量也愈大。
小板源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胰 岛素)。 ? 每类都通过各自不同的细胞信号分子完成信号转导。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神经递质信号转导 递质+膜受体→电压门控通道或机械门控通道 →离子流
动→膜电位变化 →细胞效应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
配体
转导
①受体
受体 - 配体
②G蛋白
激活型G蛋白
③G蛋白效应器 (酶或通道)激活的 G蛋白效应器④第二信使
腺苷酸环化酶 磷脂酶C 磷脂酸二酯酶 Ca2+ 或 K通 道
第二信使 浓度↑或↓
cAMP IP3 CA2+ DG
cGMP
⑤依赖于第二信使的 酶或通道
激活或抑制
由膜受体-G-蛋白-膜效应器酶组成的 跨膜信号传递系统和第二信使类物质的生成
原 发 性
主 动 转 运 示 意

继 发 性 主 动 转 运
(四)入 胞 和 出 胞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分为三类: ? ①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神经递质); ? ②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激素的信号转导); ? 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