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九年级上)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2)实验方法:
(3)思考:怎样判断小车动能大小?怎样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实验1: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实验2: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小结: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三、弹性势能
1、定义:叫做弹性势能。
2、探究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因此它具有能。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越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想:
【本导学案的优点及建议】
【总结】
【随堂反馈】
1.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存储着大量的能,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大量的能。
2.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大卡车和小轿车,的动能大,所以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是不同的,大卡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填“大”或“小”)。
【教学重点】
(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探究动能、重力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2.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
3.请参考书P32实验,制作一个跳卡,并带到课堂上比一比,看谁制作的跳卡跳得最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5.甲、乙两个物体处在同一个水平面,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
C.甲做功的本领一定比乙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紧急派出飞机为灾区空投救灾物资,从飞机上空投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减小的物理量是 ( )
四、重力势能

初中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动能、势能、机械能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分析实例中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并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初中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初中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1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旨在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针对这一特点,我以“滚摆”为例,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滚摆的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三种能量之间的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3.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环保和节能。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道有关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
3.小组合作与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和关系。在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12_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

九年级物理上册12_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熟悉能量的概念;2.通过探讨,明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说明简单的现象;3.通过探讨,明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说明简单的现象;4.能够运用“操纵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看、勤于试探的好适应。

【重点、难点】熟悉能量的概念;明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明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能够运用“操纵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方式】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进程】个人复备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 一个物体若是能够对另一个物体,那个那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

2. 物体由于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3. 势能包括势能和势能。

其中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重力势能。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能量预习探学:能量小组合作:(1)如何判定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简单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能量的物体。

(2)辨析: 关于能的概念,判定以下说法的正误A.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那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B.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那个物体正在对外做功()C.山坡上的石头,没有对其它物体做功,因此不具有能()D.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二)动能活动一:探讨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1)再读讲义P31,试探以下问题,并与同组同窗交流。

①实验中是探讨小车的动能仍是木块的动能?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那个地址采纳的是什么研究方式?②如何研究动能的大小同时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那个地址采纳的又是什么研究方式?③如何维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如何维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的大小?(2)进行实验,搜集证据。

(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纳的研究方式是法和法,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个人复备(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三)势能1.活动二:回力小车运动起来预习先知:弹性势能(1)观看实验:运动起来的回力小车,想一想,回力小车能运动起来讲明了什么?(2) 分析试探:怎么做才能让回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3) 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1)教案 苏科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1)教案 苏科版 教案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一、新课引入
1.展示图片,提出:⑴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什么要限速?
⑵骑自行车从高处滑下时即使不蹬车,车的速度为什么越来越快?
2.例举实例:
⑴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打入木板中;⑵运动着的飞机能将世贸大厦撞坍塌;⑶橡皮筋做的弹弓可以把纸做的子弹射的很远;⑷拦河坝上的水可以推动水轮机发电等。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பைடு நூலகம்约50
约6
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三、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1.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先用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再在小车上放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总结实验结论:
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设计实验前的思考:(强调控制变量的思想)
问题一:同一小车或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
问题二:质量不同的小车或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梯场景,让学生观察滑梯上下滑动过程中,滑梯和滑梯使用者动能、势能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滑梯上下滑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2. 知识点讲解:(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过程,分析其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分析一个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求解物体在不同高度处的动能、势能、机械能。

2. 答案:根据物体的高度和速度,运用动能、势能的计算公式,求解物体在不同高度处的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物理中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物理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斜面等,还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第一步,我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引入课题,比如让一个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撞击一个木块,让学生观察小车和木块的运动情况。

第二步,我向学生解释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这些物理现象。

第三步,我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操作滑轮组、小车、斜面等器材,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步,我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物理原理。

同时,我也会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或者寻找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学生对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的理解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苏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能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引入新课。

我会让学生观察篮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并提出问题:篮球下落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感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明白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践活动。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斜坡、滑轮、小车等教具,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能量的转化。

活动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影响因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我会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1. 引入新课的方式:我选择让学生观察篮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以此来初步感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篮球下落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为后续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2. 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详细解释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明白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

江苏省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二、动能为什么要向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加水?
引入课题
要知道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2、小朋友滑滑梯时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3、运动物体具有什么样的本领?
图片4: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
图片5: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
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本领是都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设问:什么叫动能?
学生: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演示实验
1、风车
加大吹的风力,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有什么变化
1、玩具手枪
改变玩具手枪子弹的质量,观察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块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设问: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探究活动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与思考
让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想一想: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吗?
看一看: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相同吗?
实验结果: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速度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1: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1)先去掉木块观察两小车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2)放回木块,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实验结果: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质量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2: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综合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爱国精神;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活动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方案。

学习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大小不同的钢球、小车、小木块、斜面、玩具枪、子弹、砝码、橡皮泥、装有沙子的盒子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问题提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活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的主题是“动能势能机械能”,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球、斜坡、木板、毛巾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球、斜坡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例如,让幼儿观察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小车滑下来时具有动能,而当它停下来时,动能就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讲解:简要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 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例如,让幼儿观察球从不同高度落下时的速度和撞击力,引导他们发现球的高度越高,势能越大,撞击力也越大。

4. 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引导幼儿发现,当物体的动能增加时,其势能减少,反之亦然。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生活中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三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生活实例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球从高处滚下来的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球滚动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

2. 探究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球滚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动能、势能、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实验,如小车滑坡实验、投掷物体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能量的转化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运动、电梯上升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设计方式与活动目的:我选择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1)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教法]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过程】一、导入:自然界的物体和能量是分不开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

二、自学:(1)、江河里流动的水具有能。

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能。

当这些水流下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2)、“跳高”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助跑是为了()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增强运动员表演的观赏性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避免运动员受伤(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利用动能和势能演示仪演示: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在苏科版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是很陌生,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课堂教学处理过程中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从而以此为载体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因素,至于影响弹性势能因素,可侧重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亲身体会。

这样的设计思想旨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初中物理教学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能量概念。

由游戏愤怒的小鸟启发改编来的学生能参与的活动引入新课,其实这个活动中包含了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极致,其实本实验也有另一层意思:通过实验取代题海式训练。

在这个有趣的活动中,从初三刚刚学过的“功”的角度去分析,引出能量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概念,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的小球没有击中房屋,倒坍的房顶没有压扁纸箱,它们还是否有能量呢?通过先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再老师列举有明显特征的具有能量的物体,引导学生归纳、分类,从而把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

2、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在同学们中挑选出质量最小和最大的学生撞击中等质量的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这种引导活动不缺乏真实且富有趣味性的,学生喜爱参与。

(2)学生猜想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的设计思想,先通过小组讨论课件中的几个问题。

对于小车速度的获得方法,很多学生由于预习充分及在初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探究经历,很容易提出借助斜面获得速度。

那这时老师只要问一句还有其他获得速度的方法吗,学生就会上套说出用手推动的方法,老师追问,哪种方法更好?从而引出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能量。

2. 概念讲解: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 互动提问:让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转化规律: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它们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小球、斜面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一个滑梯上的孩子,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示例和动画进行解释。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滚摆实验和斜面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守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6m/s的速度运动时的动能。

答案:动能 = 1/2 质量速度^2 = 1/2 2kg (6m/s)^2 = 36J2.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地方自由落下,求其重力势能的变化。

答案:重力势能的变化 = 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 2kg9.8m/s^2 10m = 196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课标要求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节次教学要求程度说明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认识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
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理解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
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
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ⅢA
ⅡA
ⅡA
ⅢA
ⅡC
要能结合实例来说明
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
因素及其相互转化的
情况。

例如,通过“卡片为什
么会跳起来”实验,培
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
思考的习惯。

二、内能
热量●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
物体都具有内能。

●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
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
量”这一术语。

●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ⅡA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
解内能、温度及其相互
关系,不要求作出严格
地定义。

热量的计算限于一个
物体吸放热的情况

、机械
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
的工作原理;
●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
构及其工作过程;
●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
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不同燃料
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
●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ⅡC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环境保护”一
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
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
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